综合评价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传统的教育观念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综合化需求。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强音。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评价改革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只有构建实施新的评价机制,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生素质评价发展
【正文】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下,高分低能的“人才”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甚至成为时代发展的绊脚石,高素质人才供不应求,这就要求教育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人才。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等多方面的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
我校教育也进行了的一系列变革,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动了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效性。
下面就我自己几年来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来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一、评价目的要明确
《课标》对教学目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对学生的评价除了重视学生对认知任务的完成,而且还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评价,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要尊重正视学生差异与个性,做到因人、因事、因地制宜的进行评价。
如:小组活动中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情况,调查活动中的能力方面的表现等等。
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素质,保护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全面得到发展。
有的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不突出,但并不代表他在其它方面也默默无闻,也许他富有爱心,爱帮助别人、也许他在体育方面是个天才,在传统的教育法则里,这样的孩子一定成不了才。
而发展性的综合评价是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表扬,对孩子的优点给予肯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唤起学生的自信心。
在评价过程中,承认学生之间的层次差异,允许学生之间存在发展水平、状态的差别。
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及时向学生提供学生本身发展迫切需要的“营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评价形式要多样
在传统教学中,评价是教师的“专利”,是教师“权威”的象征。
只有老师有资格去评价学生的好与坏。
学生处于被动甚至被忽略的地位,好多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好多学生的天赋被抹杀在摇篮里。
《课标》要求我们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
评价方式应多种多样,口试、笔试、作业、实践性活动、展示性考试、体验性活动等等…,教师对不同的学习活动要有针对性的评价,及时点拨,及时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评语,红星,奖牌,奖章,
小旗,…用我们的赞美,赞扬点燃孩子自尊、自信,让每个学生都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评价要有实效性
实行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有的教师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宠爱有加,看不到他们的缺点。
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秀表现却视而不见,教师的评价只是流于形式。
学校是育人的基地,老师就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教育者,老师要重视对学生的素质综合评价,并且要善于探索新的评价方式,针对学生的发展状态与进步的程度进行有效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评价要有社会性
虽然实施素质教育已有几年,在中考、高考这两根无形的指挥棒下,分,分,分,仍是部分孩子家长的命根,分在家长心中根深蒂固,他们对素质教育不理解,认为是瞎胡闹,总是以分数来评判老师的好坏,总是以分数来评判学生是不是好学生。
素质手册中,期中期末没有分数,便有家长打电话来问自已的孩子语文、数学、英语考了多少分,而对素质报告单中的有关孩子的性格特点、合作学习能力、思想品质等漠不关心。
在今后的综合评价中,应就评价工作对家长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家校合力,切实做好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工作。
五、评价要有可操作性
评价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必须有它生长的沃土,有它发展的空间。
学校可以根据评价标准制定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的评价细则,体现学校特色。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以班级为单位,要充分体现学生个体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整个评价重视过程,通过学生综合素质每周、每月评价记载表来呈现。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由学生自主管理,教师主要是督促、指导参与其中。
整个过程既是一个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过程。
六、评价要多元化
我们要把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结合起来,要赋予学生评价的权力,实现全员评价。
以往的评价,主体是班主任或各学科老师,评价者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去评判,评价者居主导地位,决定一切,而学生则是处在被动的、被审视的地位。
这样的评价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而综合素质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仅学校领导和老师是评价主体,家长、社会、同学、学生本人也是评价主体,所有相关人员,都要参与到评价的行列中来,以多数人的评价信息综合起来看待学生,比较公正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便于教师加强教学活动中协调配合,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促进其全面发展。
七、评价结果要准确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不再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期末时的一个环节,而是把它贯穿于学生整个的发展过程。
从学期初各目标的确立与实施、学期中的成长展示,最终形成期末的评价等
级。
例如,我校的期中检测,要求各班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将所开设的每一学科先根据课程标准制订详细的、周密的、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案,比如:数学考试将其内容分成基础测验题、动手操作题、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笔试、口算、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来评价一个学生的数学能力。
语文可以把朗读能力、背诵能力、口语交际等多种能力的展示都融入到考试之中。
让每个学生在每一学科中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分展示自己的的实力,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全面发展的积极性。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多想办法、出点子,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展示能力的舞台,从各个方面观察学生、了解学生,从而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评价。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素质教育能否有实质性进展,关键是看改革对学生的评价制度。
要想让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真正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总之,评价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评价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
综合素质评价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在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评价制度的改革、实施确实激励,促进了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会努力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去完善评价改革制度,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更好地促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