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docx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简明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简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明白声音需要介质进行传播。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声音产生与传播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进行传播,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
2. 难点:声音的传播实验设计与现象解释。
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音叉、尺子)、扬声器、话筒、玻璃杯、水、气球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教案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二、声音的产生(10分钟)1. 讲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演示实验:用振动的物体(如音叉、尺子)接触扬声器,观察扬声器发声。
3.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物体振动时产生的声音。
三、声音的传播(10分钟)1. 讲解声音需要介质进行传播。
2. 演示实验:将正在发声的扬声器放入玻璃杯中,观察声音的变化。
3.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现象。
四、声音的特性(10分钟)1. 讲解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
2. 学生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并区分不同音调、响度、音色的声音。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
2. 拓展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音乐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是否能够运用实验方法观察并解释声音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六、声音的强度与距离的关系(10分钟)1. 讲解声音强度与距离的关系,声音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2.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导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合作探究
一、声音的产生
1、【活动1】利用你课桌上的物品造出声音来
例如:拉紧橡皮筋,并拨动,(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此时橡皮筋处于状态;当橡皮筋振动停止时,(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橡皮筋属于______(选填“固态”、“气态”、“液态”)。
使出你的洪荒之力,用其他物品试试看吧!
记录:
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状态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状态
2、总结:①、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在,停止,物体就停止.
②、正在发声的物体叫________,声源可以是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二、声音的传播
1、【活动2】科学探究:声音传播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
实验设计
2、真空中,声音________(能/不能)传播
3、总结:①、声音能在___ __、__ _ _、__ ___等物质中传播,不能在中传播,
②、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作_________.
二、声音传播的快慢
【小组讨论】
1、声音传播的快慢与_________有关,一般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声速大小排序)。
2、声音的传播快慢还与_________有关,_______越高,________越快。
3、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_。
四、小结
说说看,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2. 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1. 声音传播的速度和介质的关系。
2.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音叉、尺子、气球、玻璃杯、水、乐谱。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妙,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
3. 实验演示:用音叉、尺子等器材展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特性。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以及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5. 知识拓展:讲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音乐等。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声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实验操作、练习题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关注学生在实验和观察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七、教学拓展:1. 声音的数字化处理:让学生了解声音在数字化设备中的处理过程,如音频编辑、混音等。
2. 声音的应用领域:介绍声音在医学、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学生安全使用实验器材,避免发生意外。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九、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题和观察报告,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十、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名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明白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传播的条件,让学生明白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声现象的基本概念。
2. 学生分享对声音产生的初步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声音的产生1. 教师演示实验:让一个铃铛振动,产生声音,引导学生观察铃铛振动与声音产生的关系。
2. 学生分组实验:用尺子、纸片等物品进行实验,观察振动产生的声音。
三、探究声音的传播1. 教师讲解声音传播的条件,引导学生明白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2. 学生分组实验:尝试在空气中、水中传播声音,观察声音传播的不同现象。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深入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教师讲解声音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声音的产生机制。
2.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进一步探究声音的传播特点。
三、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进行拓展性思考,探索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引导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微课教案
学生总结:敲击的音叉插入水中,水花四孩间接的证明了振动存在.
方法论:物理学中常将一些无法百接感知或不易察觉的现象转换成人们可以感知或容易察觉到的现象,这种方法就是转换法.
练习
1.教室的楼道上贴有禁止大声喧哗的标语,倡导学生养成轻声讲话的习惯,从控制原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处减弱学目标
1.了解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
2.能通过一系列的实喊总结出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发声体的振动可以通过间接方式,利用转换法证明.
敦学・点教学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福.
难点:姐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活动三:同理,拨动尺子实鸵,我们可以更为直观的观察到尺子的振动.
学生总结:
正在发送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是由发声体的娠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停止.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过渡性问题:掰侬现在某些情况下的振动我们肉眼很难捕捉,那我们该如何做J?
探究二如何证明相关振动
实验设计:如何利用水和乒乓球来检测发声体的振动?
探究一声音的产生
活动一:为了便于研究.就地取"材",我们以自己为例,每天我们都在发出不同声音,那我们的声音是从哪
里来的?
学生实脸:让学生自己找一找是身体的哪个部<立发出的声音.
学生总结:学生最终将目标锁定在喉咙的喉头部位,因为手指在此处有振动感同时振动停止声音也随即消失。
过渡性问SS:我们发现是喉咙里发出的振动,但无法深入去研究,此时我们需要借助其他器材来忸助完成.
活动二:我们让音叉发声,进一步探究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 1.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发生。
2.知道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物质,不同的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3.记住声音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
4.常识性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过程与方法:1.学生亲自动手,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
2.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教育。
(二)教具两支同频率的音叉和共鸣箱、铁架台、白色泡沫塑料球、鼓、闹钟、抽气机、钟罩学生用:橡皮筋(两人一根)、土电话(学生课前自制)。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学生手放在喉咙处,发声。
问学生的手有何感觉?学生回答。
现在知道: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声音又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不要求学生回答。
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1.声音是怎样发生的(1)敲响音叉,叉股将悬吊在铁架台上的泡沫塑料球弹开,同时我们的耳朵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
引导学生观察音叉发生时叉股在振动。
再敲响音叉,并用手捏住叉股,观察泡沫塑料球还会不会被叉股弹开,听一听还有没有声音。
引导学生观察,音叉不振动时,没有声音。
(2)学生实验: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然后两人交换。
小结:归纳以上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教师板书)。
(4)验证演示并激发兴趣:用彩色纸做成高约10厘米的纸人,放在少先队队鼓上,敲响队鼓,观察彩色纸人在跳动,尤如少女翩翩起舞。
纸人的跳动是敲鼓时,鼓皮振动,鼓皮由于振动发出声音。
用手按住鼓皮,鼓皮停止振动,纸人停止跳动,声音也没有了。
2.声音靠物质传播(1)演示:,右边音叉被敲响,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将泡沫塑料球弹起。
启发学生说出左边音叉的发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引导学生说出“空气能传播声音”(教师板书)。
简单说明音叉振动时在空气中产生声波,传动耳朵,引起耳膜振动,产生听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了解声音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4.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振动与声音的关系,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
3.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较。
4. 声音的减弱与加强:声音的吸收、反射和折射现象。
5.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速度。
2. 教学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声音的减弱与加强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声音的产生教学内容:振动与声音的关系,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教学活动:讲解振动与声音的关系,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2. 第二课时:声音的传播教学内容: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
教学活动:讲解声音的传播条件,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3. 第三课时:声音的传播速度教学内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较。
教学活动:讲解声音的传播速度,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测量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4. 第四课时:声音的减弱与加强教学内容:声音的吸收、反射和折射现象。
教学活动:讲解声音的减弱与加强现象,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声音在不同条件下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7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7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篇一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声音的世界里,在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令我们心旷神怡,可恶的噪声却可能干扰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使我们心情烦躁。
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些有关声音的知识呢?好,那么就请允许我做一名导游,伴随同学们来探究声音知识的宝库吧!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媒体播放机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向学生展示乐曲的波形图,使学生感到惊奇;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常见的声音,请学生思考这些声音都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活跃思维。
接下来,再通过声波枪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而顺利引入新课。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各种各样的声音打交道,但是,你可能不会想到,声音居然会和现代战争中的高科技联系在一起。
目前,美国加州的一家公司已经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式武器──声波枪,它可不是普通的枪,因为它发射的不是子弹,而是一种能量强大的声波,而且它专门用来袭击人类,被袭击者往往会感到胸闷、头痛、休克甚至死亡。
如果说机枪大炮来得更光明磊落的话,声波枪则显得有些暗箭伤人。
为什么呢?因为声波枪所发射的声波不在我们人耳的听力范围之中,它看不到、听不见也摸不着,来去无踪。
不知道同学们听到这则消息后心里会不会感到紧张?我们暂且不去考虑美国人要拿声波枪去对付谁,但是,面对可能到来的伤害,我们能够束手无策吗?大家有没有防御声波枪的好办法?作为十几岁的初中生,我们还没有能力去主动进攻,那么,我们今天就象科学家一样去探究一下防御声波枪的好办法。
这时,便将学生带入了一个有趣的物理情境。
教师接着提示:《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声波枪如此厉害,要想有效地防御它,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声波?声波是怎样产生的?它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身边来的?板书: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实验探究讲解新课(35分钟)1、通过探索性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7分钟)这个活动过程分三个步骤进行:探索性活动──小结──事例交流。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设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2. 使学生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掌握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声音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的产生原因,介绍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2. 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3.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原理,介绍声速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的三个特征,声音的传播原理。
2. 教学难点:声音的三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声速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传播过程。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思考。
2.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的产生原因,介绍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3. 声音的三个特征:讲解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
4.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原理,介绍声速的概念。
5. 实验演示: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声音实验,探究声音的奥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声音产生与传播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针对课堂教学过程,分析学生的参与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3. 考虑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具体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声音的反射、折射等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声音的产生原理及传播条件。
2. 学会运用公式计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3. 能够分析生活中与声音传播相关的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原理、传播条件以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鼓、绳子、气球、尺子、秒表。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敲击鼓面,使鼓面上的气球弹起,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知识讲解:(1)声音的产生原理:振动产生声音,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 例题讲解:计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 随堂练习:分析生活中与声音传播相关的现象,如回声、声波传播等。
5. 小组讨论:探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及原因。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原理:振动产生声音2. 声音的传播条件:需要介质传播3.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40m/s4.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答案: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受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
2. 作业题目:举例说明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原理。
答案:如回声定位、超声波检测等,利用声音的反射、折射等现象进行定位或检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声音传播中的能量损失及影响因素。
2. 声音在建筑声学、噪声控制等方面的应用。
3. 声波与电磁波的传播区别与联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声音的产生原理。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和特点。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传播速度4. 声音的传播介质5. 声音的特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和特点,声音的传播速度及介质。
2. 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机制,声音传播的速度计算,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声音现象。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声源(如锣鼓、音叉等),振动传感器,示波器,录音机,实验桌等。
2. 教学课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相关动画、图片、案例等。
3. 教学资料:声音的相关论文、书籍、网络资源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 学生分享对声音现象的认知,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声音的产生(10分钟)1. 教师讲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如振动、共鸣等。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声源的振动情况,验证声音的产生。
3.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不同声源的音色特点,分析声音产生的条件。
三、声音的传播(10分钟)1. 教师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如波动、介质传递等。
2.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3.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因素。
四、声音的传播速度(10分钟)1. 教师讲解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方法,如公式v=fλ。
2. 学生进行实验,测量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声音传播速度的实际应用。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堂教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堂教案第一章:声音的产生1.1 教学目标: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掌握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的原理。
1.2 教学内容: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停止时,声音也会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但传播速度不同。
1.3 教学活动:演示实验:通过敲击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铁钉等),让学生观察和听到声音的产生。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不同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如在空气中、水中和固体中传播的声音。
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声音的特征2.1 教学目标:了解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2 教学内容: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
响度:声音的大小,由声波的振幅决定。
音色:声音的质地,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2.3 教学活动:声音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仪器发出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并进行观察和分析。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不同乐器和声音源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差异。
2.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观察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声音特征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声音的传播速度3.1 教学目标: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2 教学内容: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
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3.3 教学活动:传播速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的差异及其原因。
3.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测量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声音传播速度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声音的反射和折射4.1 教学目标:了解声音在遇到界面时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4.2 教学内容:声音的反射:当声音遇到固体界面时,部分声波会被反射回来,产生回声。
声音的折射:当声音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4.3 教学活动:反射和折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声音在空气和水中遇到界面时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1.2掌握声音传播的介质和条件。
1.3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2学会利用实验数据,分析声音传播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3.2增强学生对科学实验的严谨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
1.2声音传播的介质和条件。
2.教学难点2.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声音相关知识,如声音的来源、传播等。
2.声音的产生2.1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产生过程。
3.声音的传播3.1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传播过程。
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4.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测量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4.2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4.3教师组织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分析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5.巩固拓展5.1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7.作业布置7.1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理解。
7.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反馈。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掌握了声音传播的介质和条件。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资源1.实验器材:音叉、铁棒、水、空气、真空泵等。
2.教学课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等。
3.参考书籍:《初中物理教学参考书》、《物理实验教材》等。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原理,了解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方式。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原因及其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声音产生与传播的原理。
2. 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扬声器、尺子等)、接收器(如耳朵、麦克风等)、不同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导入】(简洁引入本节课主题,激发学生兴趣)【新课导入】1. 声音的产生(1)讲解声音产生的原因,展示相关实验,如扬声器振动产生声音。
(2)引导学生分析声音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2. 声音的传播(1)讲解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方式,展示相关实验,如空气中的声音传播、水中的声音传播、固体的声音传播。
(2)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特点。
【课堂练习】1.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规律。
2.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
【拓展延伸】1. 探讨声音传播的其他因素,如温度、湿度等。
2. 介绍声波在科技、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
2. 强调实验操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实验。
【作业布置】1. 根据课堂实验,完成声音产生与传播的观察报告。
2. 查找资料,了解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思考题:如何利用声波解决实际问题?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比如敲击一个铃铛,让学生听到声音,并提问:“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明白声音需要介质进行传播。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振动声音的产生原因固体、液体、气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2. 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音传播的必要条件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
2. 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实验探究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声音产生与传播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扬声器、鼓等)、接收器(如接收到的声音的耳朵)、不同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
2. 多媒体课件。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又是如何传播的呢?二、探究声音的产生(10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用振动的物体(如扬声器)产生声音,让学生观察并感受。
2. 学生分组实验,自己尝试用不同的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小组讨论: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三、探究声音的传播(10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情况。
2. 学生分组实验,用接收器(如耳朵)接收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声音,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小组讨论:声音的传播与介质有什么关系?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原理。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3. 提问:声音在真空中能否传播?为什么?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尝试观察和记录生活中不同的声音现象,并思考其产生与传播的原因。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1.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1
那么媒介到底是如何传播声音的呢?〔投影〕
发声物体在振动,也会引起周围物质的振动,就会向周围传播声波,就象水波一样。只是我们看不见。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里会引起鼓膜的振动,如此人就听到了声音。
3、回声
回声是一种奇妙的声现象,你听到过回声吗?在什么时候听到过?
在空房子里讲话特别响的缘故是什么?
雷声隆隆,轰鸣不绝的缘故是什么?
4、声音的传播速度
引导学生看表“一些物质中的声速”,说动身现了什么规律?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学生回答: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
学生思考,举例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教
学
过
程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记住20o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那什么是回声啊?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高大的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再传入耳朵,就听到回声
老师在教室里讲课,什么原因听不到回声呢?
缘故之一是发声体距离障碍物太近,使反射回来的声音跟原声混合在一起,什么时候回声才能和原声区分开呢?发声体距离障碍物至少17米。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至少得几秒,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得出:回声和原声区分开的条件是:时间间隔t≥0.1秒或发声体距离障碍物s≥17米。假如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在0.1秒以下,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能够加强原声。
2、声音的传播
演示实验:真空铃实验。
提问:从实验中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没有空气,不能传声〔即真空不能传声〕〔板书〕
提问:是不是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呢?
举例:钓鱼时,岸上的说话声会把鱼吓跑;渔民捕鱼时利用电子发生器播放鱼喜爱的声音把鱼吸引进网里;这些例子都能说明液体能够传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设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用具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录像带、电视机、录像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sound)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些问题呢[生甲]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生乙]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生丙]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生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师]同学们对声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这很让我高兴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做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二、进行新课[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生甲]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生乙]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音[生丙]用鼓棰打击鼓面鼓面振动听到宏亮的击鼓声[生丁]拨动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动发出悦耳的琴声[生戊]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配合一下: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生甲]打击或拨动物体可以产生声音[生乙]我们发声时没有打击也没有拨动[生丙]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师生共同活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vibration)产生的[师]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声音产生的奥秘被我们揭开了谜底为我们的成功合作鼓掌[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情绪十分高涨[想想议议][师]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生甲]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生乙]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生丙]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生丁]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生戊]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生己]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生庚]笑树能发出笑声是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师]同学们刚才列举了生活与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而且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很好关于声音的发生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呢[生]我们平常听唱片、录音是回事[师]同学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生甲]声音由发声体传播出去可能沿直线传播[生乙]声音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证实你的猜想[生]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师]刚才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简单易行而且有力地说明了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medium)[生]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来呀[师]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生]意见有分歧有的认为不需要介质有的认为需要介质[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大家的想法[演示]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同学们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生]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师]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生]随着空气逐渐进入铃声逐渐加强[师]启发学生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真空不能传声[师]经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同学们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正确结论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生]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交谈呢[师]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看录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以击鼓为例: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soundwave)[想想议议][师]同学们已经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那么声能在液体中传播请同学们找出事实或实验来支持你的想法[生甲]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生乙]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生丙]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将鱼诱入鱼网[生丁]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师]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演示实验、想想议议我们已经知道了: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做媒介将声音传播出去那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图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投影]问题1:声音在15℃和2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问题2:声音在25℃的空气和蒸馏水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问题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生甲]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2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生乙]2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m/s25℃时蒸馏水中的声速为1497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生丙]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想想做做][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尽可能的话进行实际测量看看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接近当时的值[师]同学们刚才设计的方案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祝贺同学们成功的设想课后若同学们能通过实验测出声速就更加完美了[动手动脑学物理]1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说明桌子声是由桌面的振动引起的方法(1):在桌子上固定一根弹性较好的细棍细棍顶端固定一根细弹簧弹簧上连接一个轻质小球敲打桌子轻质小球也随着跳起舞来方法(2):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用力敲打桌面纸屑会跳动起来方法(3):把手放在桌面上当用力敲打桌面时感觉手在振动说明桌面在振动2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s1=1500km快车的速度v1=105km/h3能听到两次敲打声第一次声音是由铁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由铁管中的空气传来的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四、布置作业P16动手动脑学物理1、2、3写在作业本上。
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教学设计)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浙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中的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音的特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通过介质传播,并且具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等特性。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随堂测试:设计一份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随堂测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4.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准确性、观察力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5.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声音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七年级科学下册 声音的发声和传播学案 浙教版
第一单元第二课科学《声音的传播和发生》学案设计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课前预习】1.我们把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声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___________。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___________。
3.月球上没有___________,宇航员们面对面大喊也听不见声音,他们只能通过___________进行交流。
4.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______向远处传播的。
当喇叭振动面向外侧振动时,压缩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___________;当喇叭振动面向内侧振动时,这部分空气___________;振动面的不断振动,空气中就形成疏密相间的___________,向远处传播。
5.声音在不同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声音在___________传播最慢,___________中传播最快。
【探索新知】6.在太空没有所以无法传递。
当宇航员跟压力舱外的其他太空人或地球上的控制人员讲话时,他必须使用。
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穿越太空到地球。
7.悠扬的琴声靠的是琴弦的_________;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表明______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8.二胡是靠振动发声,军号是靠振动发声,“黄河在咆哮”是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9.击鼓时发出的声音是的振动,用嘴对着笔套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的振动。
经验丰富的检修工夜间用一根铁棒沿地面下水管排设处逐段细听,就能发现漏水的部位.这是因为。
【巩固练习】10.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铁制的管道,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A.传声; B.传热; C.导电; D.通风11.下列现象中属于由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的是:A.讲话发声; B.敲钟发声; C.蝉发声; D.吹竖笛发声12.如图所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A.电铃逐渐停止振动; B.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C.听到的铃声越来越轻; D.听到的铃声保持不变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14.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15.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②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③拿一X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思考题】16.住楼房的同学有这样的体验,一楼居民在室内说话,五层的住户是不易听到的,但一楼的人轻轻敲击水管,声音就沿铁管传播出去,各层的住户都听得很真切这是为什么?17.潜艇失事时,艇员用硬物连续敲击潜艇钢板,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这是国际求救信号SOS的莫尔斯电报码),救援人员如在附近,就可以知道潜艇中还有人在,为什么?18.小明同学为了探究“蜜蜂靠什么发声?”她剪去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出“嗡嗡”的声音,结果表明:蜜蜂并不是靠____________发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声音
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说出声源的概念;
2.了解声音传播的途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快慢不同,并能进行判断与比较;
5.知道回音的产生原理,能够利用声波反射原理进行距离计算;
l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小物体发声活动,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声音的产生原理;
2.通过实验现象,推测总结出声音传播的条件;
3.通过类比水波的方法,建立声波模型,生动形象地认识声音是以疏密相间的波传播;
4.通过自学的方式,读图了解影响声音传播快慢的因素;
5.通过习题的练习,独立思考,提炼利用声波反射原理进行距离计算的方法;
l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树立辩证的观念和批判的精神;
2.通过学习,培养图片分析能力,树立良好的科学习惯;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和互相帮助的精神;
l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能利用声音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重点: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难点:
能够利用声波反射原理进行距离计算;
教学准备:PPT、水缸、2个铁块、电铃装置、土电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聆听各种声音
引入各种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呢?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板书:2.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原因
活动你能利用身边的物使它们发出声音吗?
T:你发现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吗?按住后出现什么现象?
S: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按住后声音就没了。
T:这说明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
小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体验声带的振动发声
观察《音叉振动》,我们听到了声音,说明音叉在振动,你看到了吗?T: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音叉在振动?
视频视频中有哪些能够发声的物体?
定义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源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气体和液体。
思考与讨论你知道蝉是怎样发声的吗?
答:通过腹部的发声器振动发声。
(二)声音的传播条件
提问优美的蝉声是怎样传到人耳的呢?
活动
实验一:分组实验:两人一组,一人轻敲桌面,另一人把耳紧贴在另一张桌面上倾听,你能听到敲击声吗?
将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重复上述实验,这时也能听到敲击声吗?
实验二:将两铁块放在玻璃缸的水中互相撞击,你能听到撞击声吗?
T:有没有更直接的证据能证明声音在空气中可以传播?
实验三:《电铃实验》,抽出玻璃罩内空气,听听声音有什么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
T: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完,相当于就是真空环境,声音有什么变化?
S:声音消失,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需要在有气体、液体或固体这样的物质中才能传播。
定义我们把声音传播时需要的物质叫做介质。
小结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提问
1、我们平时沟通交流听到的声音都是依赖哪一种介质?S:空气。
2、月球上没有空气,航天员们如何交流?S:无线电。
思考与讨论太空中有飞行器发生了爆炸,附近飞行器里的人立即看到并听到了爆炸。
你认为这个场景合理吗?
活动土电话是依赖哪一种介质传播声音?
(三)声音的传播形式
提问你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是以什么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
吗?
视频
1、观察水波的传播形式。
2、《会跳舞的蜡烛》,观察烛焰的摇晃情况?
S:声音的传播形式与水波相似,以疏密相间的波向远处传播,称声波。
S:声波具有能量。
(四)声音传播的快慢
v自学:声音传播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具体的关系如何?
自学分享
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
2、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3、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米,气温每升高1,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0.6米。
思考与讨论对着山崖高声喊叫,我们会听到什么?
T:什么是回声?
T:回声是怎么产生的?
T:什么情况下能听到回声?
介绍回声的效果
三、课堂小结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呢?
上课教师修改: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