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储藏技术规范(20210201110650)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储藏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储藏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入仓前的准备、进出仓要求、储藏期间的粮情检测与品质检验。

本标准适用于粮食仓库中大豆的储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52 大豆
GB 2715 粮食卫生标准
GB 17440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T 17913粮食仓库磷化氢环流熏烝装备
GB/T 18835谷物冷却机
GB/T 9237制冷设备通用技术规范
GB/T xxxxx大豆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LS/T 1201磷化氢环流熏烝技术规程
LS/T 1202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
LS/T 1203粮情测控系统
LS/T 1204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
LS/T 1205粮食烘干机操作规程
LS/T 1211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LS/T 1213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规程
LS/T 3801粮食包装麻袋
术语和定义
GB 1352和LS/T 1211所规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基本要求
4.1基本原则
4.1.1 大豆中脂肪含量高,不耐高温,在储藏过程中,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分解产生游离脂肪酸,且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游离脂肪酸快速增加。

在空气湿度大时容易吸湿,经高温影响后,易变色变味,严重的易发生浸油,同时,高温高湿还易使大豆发芽率降低。

4.1.2 大豆种皮较薄,通透性好,又具有特殊的吸收构造发芽孔,因此大豆具有很强的吸湿性。

在相对
湿度为70鳩下,大豆的吸湿性弱于玉米和小麦,但在相对湿度为90%寸,大豆的平衡水分则大于玉米和小
麦,大豆若长期储藏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下,容易造成因水分升高,体积膨胀,同时随着呼吸强度的增高和
生理活性的增加,还会导致粮堆温度升高。

因此,储藏大豆应做好防潮工作,应保证不浸油、不酸败、不变质,维护好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在储藏初期创造高温、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条件,或采取日晒、烘干等措施,加快其后熟过程,缩短后熟期。

宜根据储粮生态区域的特点和储藏条件,控制安全水分,防止劣变发生。

4.1.3 大豆在储藏期间易遭受印度谷蛾、地中海螟蛾和粉斑螟蛾等蛾类害虫的危害,应加强防治。

4.1.4 大豆的安全水分与其脂肪含量有密切关系,含油量越高,其安全水分的数值越低。

4.1.5 大豆从收获到生理成熟的后熟期长,在此期间,在合成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下,会释放水分和热量,容易造成粮堆局部水分和温度积聚升高。

大豆不耐高温,过高的温度会引起大豆的主要成分发生变化。

4.1.6 大豆粮堆孔隙度偏低,一般为38%—45%之间,并且大豆中脂肪的导热性不良,热容量大,当储藏
过程中出现高温后很难快速降温。

4.1.7 大豆储藏宜采用准低温、低温、三低、气调等储藏技术,以延缓其品质劣变。

4.2 粮仓
4.2.1 粮仓的维护结构应能够安全承载粮堆及环境的动、静荷载。

其性能能够满足储粮通风、气密、隔热、防潮的要求。

建议使用防潮性、隔热性较好的仓房做大豆储存仓房,对高大平房仓,70%的热量来自仓顶,为保持较低的温度,宜增加防护板改造仓顶。

4.2.2 仓内地坪应完好、平整,具有一定的承载动静负荷能力和良好的防潮性能。

4.2.3 仓房墙体无裂缝和孔洞;内侧墙面应完好、光滑并设防潮层,应按设计仓容量标明装粮线和设置密封槽;外表面应为浅色。

4.2.4 仓盖应完好,有隔热层和防水层,外表面应为浅色(或用高反射率的材料);仓内尽量避免使用支撑柱。

仓内宜设隔热吊顶,吊顶与仓盖的间距应在0.3 m 以上。

4.2.5 门窗、通风口结构要严紧并有隔热、密封措施。

门窗、孔洞处应设防虫线和防鼠雀板、网。

4.2.6 不同储粮生态区域用于低温储藏的仓房墙体和仓盖的传热系数应符合LS/T 1211 的规定。

4.2.7 粮仓的其他要求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4.3 技术条件
4.3.1 根据不同储粮生态条件、仓型和实际需要,配备清理、输送、计量、粮情测控、通风、熏蒸、消防等设备设施。

4.3.2 立筒仓、浅圆仓配备的除尘、防爆设备应符合GB 17440的规定。

4.3.3 在高大平房仓、浅圆仓和立筒仓等大型粮仓中长期储藏大豆时,应配备符合LS/T 1203 规定的粮情检测系统,符合LS/T 1202 规定的机械通风系统,符合GB/T 18835 规定的谷物冷却机系统和电动采样设备。

434 堆粮高度在6m以上的仓房宜配备符合GB/T 17913规定的环流熏蒸设备。

4.3.5 采用低温储藏配备的谷物冷却机应符合GB/T 18835 的规定,制冷设备应符合GB/T 9237 的规定。

5 入仓前的准备
5.1 对仓房、设备、器材和用具进行检查。

5.2 粮仓应清扫干净,清除仓内的残留粮粒、灰尘和杂物,填堵孔、洞、缝隙。

5.3 仓房、包装器材、装粮用具和输送设备等感染有害虫时,应施用空仓杀虫剂或熏蒸剂进行杀虫处理并做好隔离防护工作。

5.4 包装粮用的编织袋、麻袋应符合LS/T 3801 的规定。

5.5 入仓的时机最好选择在冬季,入仓结束后封仓进入静态保管。

如7、8月份入仓的话,地坪温度过高,
与之接触的大豆易走油,不利于保管。

夏季入仓结束后,应立即对整仓大豆进行均温,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出现结露现象。

5.6 遇阴雨潮湿天气时不宜入仓。

5.7 采用钢板仓储存大豆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出入库输送、筛分、除尘过程中因谷物间的磨擦、滚动、撞击产生静电带来的危害。

使用输送机入仓过程中,自动分级比较严重,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机头配备工人,及时清理,降低自动分级程度,使豆荚等杂质及时清理。

5.8 为防止静电积累达到高电位,在大豆的出入库、筛分、除尘过程中宜采用下列控制措施:
——静电泄放法。

如良好的接地装置, 工作场合相对湿度的控制, 放置导电地板,工具上喷涂导电涂料等;——静电中和法, 如使用感应式静电中和器等给带电体外加一定量的反电荷, 使其与带电体上的电荷中和
而避免静电电压上升。

化学危险品储存场所, 工作人员应穿用导静电鞋, 导静电工作服,及时排除人体所带静电带来的危险。

6 入仓大豆的质量要求
6.1 大豆脱粒后应及时整晒,大豆后熟期长,采取日晒、烘干等措施,加快其后熟过程,缩短后熟期,同时降低水分,防止吸湿生霉、浸油赤变、品质劣变、发芽力丧失等不良现象, 需要长期储藏的大豆水分不得超过12.5%。

6.2 入库过程中,除杂是很关键的一步,如果杂质除的不够彻底,会增加大豆的保管难度,杂质集聚区易出现发热等不利于储藏的情况出现。

大豆入仓储存前和储存过程中应采取多重筛选的方式进行彻底的清理。

6.3 各类大豆、各等级大豆的质量要求应符合GB 1352 的规定。

6.4 储备大豆的质量应符合GB/T xxxx 《大豆储存品质判断规则》规定的宜存要求。

6.5 大豆的卫生质量应符合GB 2715 的规定。

6.6 发现大豆带有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病虫或杂草种子,应立即向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检验检疫部门报告,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7 堆存要求
7.1 不同种类、不同等级、不同粒型、不同水分含量、不同生产年度的大豆宜分仓储存。

宜按品种、等级、生产年度分开储藏;安全水分、半安全水分、危险水分的大豆应分开储藏。

7.2 已感染害虫的大豆应单独存放,并根据感染程度和储粮温度按LS/T 1211 的规定处理。

7.3 大豆入仓时, 应尽可能不采取分批次间歇入仓的作业方式,避免因豆堆内存在明显温差造成内结露的隐患发生。

7.4 宜采用带式输送机等对物料的作用力和缓、不会造成籽粒损伤的输送和装卸设备进行大豆的搬倒和进出仓作业,以保证大豆在长距离输送时尽可能不出现裂纹、脱皮、破损等不良现象。

7.5 对后熟期的大豆要单独堆存,散温散湿,防虫防霉,发现不良变化和储粮隐患要及时处理。

7.6 大豆装袋入库后,应用木楞垫高底部,有利于通风、透光和降低水分,还可以防止潮湿和其他危害。

8 出仓要求
8.1 出仓应设置缓冲仓,合理使用输送设备,减少破损、降低扬尘。

8.2 平房仓出仓时,应均匀出仓,相邻廒间无伸缩缝的隔墙要保持两侧压力平衡,以免损坏仓房;浅圆仓出仓时,应注意从出粮口均衡出仓,避免从一侧出仓。

同时应保持仓储设施完好。

8.3 出仓粮食应进行质量检验,出具检验报告。

9 大豆储藏技术及有害生物的控制
9.1 可采用LS/T 1211-2008 中第8章和第9章给出的技术和控制方法。

9.2 长期储藏的大豆,应在冬季采取各种措施降低豆温,春暖时压盖,实施低温储藏。

即从每年三月份开始,密封通风管道,有条件的仓房应增设窗帘,用毛毡、稻壳、草垫等压盖材料对粮面进行压盖,压盖时应做到“密、紧、实”,不留缝隙。

密闭压盖期间应减少开仓次数,以免外温影响仓温。

夏季高温季节如仓温明显升高,应利用夜间相对低温条件开启轴流风机降低仓温,延缓粮面温度随仓温升高的速度,以免上层大豆品质快速下降。

9.3 高水分大豆,在春季可以装包堆成通风垛,采用去湿机吸湿降水。

9.4 适时通风,由于大豆较易失水,故不宜采用大功率风机进行通风,以免水分降的过低而损失经济效益。

一般采用轴流风机慢速通风降温,通风7天-10天可达到要求,水分减量可控制在0.3-0.5个百分点。

这种通
风的特点为通风均匀,无死角,效果好,降温彻底,较为经济。

如能在入库3周—4周后,倒仓出风并结合
过筛除杂一次,则更能提高储藏稳定性与良好效果。

9.5 在季节交替时期勤于观察粮情,避免因水分不均引起的结露。

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减少吸水过快引起的板结。

与谷类粮食不同的大豆,结露扩散的速度很快,极易造成霉变。

若粮堆出现结露或局部粮食发热现象时,应采取通风、降温、均温、气调等措施消除。

9.6 在日常保管过程中,仓窗和轴流风机口要使用纱窗进行封闭,防止感染。

主要出现的害虫为麦蛾和印度谷蛾,进入夏季以后,每隔七天清消,进行物理隔离。

10 储藏期间的粮情检测与品质检验
10.1 粮情检测按LS/T 1211-2008 第7 章的规定执行。

10.2 品质检验
10.2.1 检测时间间隔
储藏过夏的大豆应在进出库前和每年春、秋季按照GB/T 大豆储存判定规定各检测1次;不储藏过夏的大豆应在进出库前各检测1次。

10.2.2 储存品质判定
大豆谷储存品质判定按GB/T XXXXX 大豆储存判定规则进行。

根据储存品质判定结果,对于达到重度不宜存的大豆不得继续储藏。

11 储藏期间异常情况的处理
11.1 粮堆表层结露发热的处理:由于季节变化,粮堆表层与仓温或堆内温差过大,易形成结露发热。

若外界温、湿度小于大豆堆内温、湿度时,宜采用扒沟自然通风降水,扒沟的方向与风向相同;机械通风则采用排出式通风;若表层水分特别大,通风效果不好,可直接倒出库外,摊晾整晒降湿散热,同时压盖密闭仓库以防下层再次结露发热。

在遇连续降雨无法摊晾整晒时,可采用拌食盐、漂白粉、丙酸等措施缓解发热,等到外界条件允许后,再进行降湿散热。

11.2 局部高湿发热的处理:若因仓顶漏雨,仓壁、地坪渗水返潮,或混入湿豆形成大豆堆内局部高水分,可采用挖井、单管或多管风机方式通风降湿散热。

必要时也可翻仓、倒仓或仓外处理。

11.3 垂直发热的处理:贴墙、靠柱的发热要将大豆扒离墙面或柱子,用风机或自然通风方式降湿散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