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博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话语转换
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两个转化”
作者及 单位 : 孟伏 琴 , 西南大 学马克 思主义 学院硕士 生 , 主要 研 究方向 为思想政治教 育基础理论 与人 的全
面发 展 。 ( 重庆 , 4 0 0 7 1 5 )
中图分类号 : D 6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6 7 9 ( 2 0 1 6 ) 0 5 — 0 0 7 3 — 0 4 “ 工 业革命把 人变成 了机 器 , 信息 革命把 机器 变 成 了人。 ” ” 随着信 息技术 不 断革新 , 新 媒体 时代应运 化 。通 过 开展 多层 次 、 全方 位 、 生活 化 、 立体 式 的传 播, 使人 民群众对社会主流 意识 形态真 懂真信 。
关键 词 : 主流意识 形 态; 传播 ; 生活化 ; 立体化
基 金 项 目: 2 0 1 5 年 重 庆 市研 究 生教 育教 学 改革研 究 资助 项 目“ 研 究生创 新 能 力培 养模 式研 究 ” ( 编号 :
 ̄g 1 5 2 0 2 5 ) 、 2 0 1 6 年 中央高校 基本科研 业务 费专项资金 资助 项 目“ 红 色文化 融入 大学生社会主 义核 心价值观 培 育调查研 究” ( 编号 : S W U1 6 0 9 2 8 4 ) 的阶段 性成果 。
社 会 主流 意识 形态传 播 的“ 两个 转化 ’ ’
摘要 : 马克思主 义是 我 国社会 的主流 意识形 态。进 行主 流意识形 态宣传和传播 的 目标 始终是巩 固马克思
主 义在 意识形 态领域 的指 导地 位 , 巩 固全 党全人 民团结奋斗 的共 同思想基础 。新媒 体 时代 , 有效进行 主流意识
经济 基础 以及 竖立在 这一基 础之 上的法律 的和政 治 的上层建筑 而形成 起来的 , 代表统治阶级根本不 益的 情感 、 表 象和观 念 的总和。 ” 意识形 态作 为观念 的上
浅析新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浅析新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文章针对新媒体时代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挑战,提出了应对策略。
要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开辟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新阵地;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新媒体平台监管与引导;建设接地气的新媒体平台,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
标签:新媒体;主流意识形态;挑战;对策2009年初,随着国内3G牌照的发放,我国正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微信、微博、短视频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国内迅猛发展开来。
海量的用户规模、病毒式的信息传播、强势的舆论导向,不仅给国人的社交生活、学习工作以及思考方式带来了巨大改变,也对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传统主流意识形态带来极大冲击。
现阶段各种信息资源、信仰观念的纷繁,部分民众在意识形态方面陷入困境,出现了信仰危机。
意识形态是抽象的概念,难以被普通民众在感性层面理解和接受,导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淡漠和不信任,造成民众普遍存在“政治冷漠”。
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新媒体时代主流意識形态面临的挑战,研究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传播的特点,加强监管和指引,稳固党和国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绝对领导,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一、新媒体时代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挑战1、新媒体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新媒体凭借及时性、互动性的特点,催生了新的信息传播方式,相对于任何其它传统媒体,新媒体可以更自由、无约束、弱监管的传播。
因此,各种新媒体平台给了民众随心所欲表达观点的空间和场所,成了各种社会思潮和利益诉求汇聚之地,各种声音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并肆意传播。
有些人由于法律意识淡薄、立场不坚定,通过散播谣言和虚假信息泄私愤,有意无意地诱导民众对政府、社会、体制等产生不满情绪,别有用心者更是以内幕、绝密等名义,对党史进行丑化,发布污蔑党和政府的言论。
而西方敌对势力趁势而入,传播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宣扬西方价值观的论调,破坏国家和民族的团结;一些不法分子,传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信息,大肆宣传各种拜金、腐朽的观念。
微博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发展格局挑战及其对策李大棚
所发出的声音汇聚成强大的舆论力量, 正在影 响我国主 流意识形态舆论导向的主导力。 二、 微博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遇到的挑战 1. 微博成为各种意识形 态争夺的网络 阵地。 在今 天这个信息时代, 是制造、 传播意识形态的最 重要、 最有 效的渠道。
[ 6]
媒体个 技 术拖 着 制度 和 价 值向 前 走的 时 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 的交融 发展, 催生 了 Web2. 0、 P2P 等网络新 媒体 的崛 起。作 为新 媒体 之 一的 微博 以 其庞大的用户数量、 快速的信息传 播、 广泛的社 会参与、 强势的舆论导 向, 深 刻影响 着人们 的思 维方式、 交往 方 式、 价值观念 和文 化 认 知。微 博 的迅 猛 发 展 和强 大 功 能, 在改变我国 主流 意识形 态发展 格局 的同时, 也给 我 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严峻的挑战。对此, 我 国主流 意识形态建设必须有所作为, 对微博 的负面效应 进行有 效的制度 化解 和积 极 应对, 确 保我 国 主 流意 识 形态 稳 定、 持续、 健康的发展。 一、 微博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发展格局 从传统意义上说, 我国主流意识 形态整体架 构是通 过政治权威设 置主 流价值 体系, 依 靠刚 性的制 度手 段、 强大的传播媒 体、 上 层的政 治精英、 理论 工作者 在民 众 中宣传普及 以及民 众被 动地接 受和认 同实 现的。而 微 博新媒体的出 现, 在 微受众 群体数 量的 积聚, 信 息的 传 播与互动, 政治议程的设置与民众的 政治参与以 及舆论 的导向等方面拥有强大的资源和空 间优势, 对我 国主流 意识形态的发展格局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 微博强大的 聚群 效应, 塑造 了庞 大的舆 论主 体。 作为 5 年前才引入的 舶来品 , 微博 在我国的发 展扩张 速度令人惊讶。2011 年, 微博成为发展最快的互 联网应 用, 它所拥有的 微博 用户数 量呈指 数式 的方式 增长、 膨 胀。根据国家互 联网 信息办 公室副 主任 任小芊 在十 一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样式探析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样式探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与过去相比,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更加注重感性传播,通过情感、形象和故事来获得观众的共鸣和认同。
感性传播强调情感的共鸣。
在过去,意识形态的传播主要依靠理性的说服和论证。
但现在,人们更加注重情感和个人体验。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往往借助情感化的元素,通过讲述一个温暖感人的故事或者展示一个充满激情的场景来打动观众的内心。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让他们更加容易接受意识形态的内容,并加深对其的认同感。
感性传播注重形象的传递。
在新时代,意识形态的传播需要通过形象塑造来深入人心。
这可以通过一系列视觉、语言和行为的符号来实现。
通过选用优美的图片、引人注目的口号、谐音梗等方式来创造一个独特的形象。
这种形象不仅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还能够让他们对意识形态的内容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对于观众来说,这种视觉和语言上的感受往往比抽象的理论更加直观和真实,因此更容易产生共鸣和认同。
感性传播依托故事来传递信息。
故事是人类理解世界和社会的一种基本方式。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通过讲述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将抽象的理论和概念具象化。
这样一来,观众就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意识形态的内容,并能够从中获取自己的认同和价值判断。
故事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来表达意识形态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通过情节的发展和结局的呈现来引发观众的思考和思辨。
在故事中,观众不仅能够接触到抽象的概念,还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意识形态的内容。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更加注重感性传播。
通过情感共鸣、形象塑造和故事讲述,意识形态的内容能够更有效地传递给观众,并在情感和认同层面上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感性传播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认知需求,有助于提高传播效果和接受度。
在今后的意识形态传播中,应该加强对感性传播方式的研究和运用,为意识形态传播提供更加有效和巧妙的传播策略。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新变化探析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新变化探析收稿日期:2019-09-17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意识形态新变化及应对策略研究”(18BKS037)和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体条件下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研究”(15DJC003)的阶段性成果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网络意识形态事关党的长期执政,国家的政治制度安全,社会的和谐稳定。
大量网络舆情事件的曝光表明,网络意识形态冲突日益激烈,网络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话语具有“对世界秩序的整理”的外在功能,谁掌握了话语,谁就掌握了对世界秩序的整理权。
[1]因此,必须及时了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新变化,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一、传播方式变化传播媒介由传统主流媒体转向新型媒体。
传统主流媒体主要形式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等,新型媒体依托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提供各类服务,主要形式包括网站、微博、微信等。
互联网的普及彰显了新型媒体强大的传播实力,尽管权威性和真实性不及传统主流媒体,但是它传播成本低廉、互动性强,内容时尚化、个性化、草根化、碎片化,迎合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不受时空影响,因而深受民众喜爱。
传播样态从文本形式转向声画形式。
在网络环境下,文本传播受到了冲击,新媒介不仅改变了文本发展的格局,而且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
事实证明,在几种传播样态中,新时代人们的选择倾向是视频优于图片,动画优于静态文字,短小精悍优于长篇大论。
也就是说,在即时性、快餐式、碎片化阅读的影响下,人们很难深入理解和思考,不再通过文字“想”世界,而是通过声音和画面去“看”世界。
传播形式由全面覆盖转向精准推送。
网络发展的最直观结果就是信息全面覆盖。
截至2017年,全球网络普及率达51.7%[2]。
信息全面覆盖带来了信息量的爆炸式增加。
据美国学者弗莱德里克推算,今后几十年内人们累计的信息量是当前的一百万倍[3]。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推广应用,精准推送成为网络平台营销的重要战略。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而临的挑战及其建构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而临的挑战及其建构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话语权的争夺变得越来越激烈。
在国内,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权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然而,近年来,这种话语权正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挑战。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等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些挑战并探讨如何建构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权。
1. 政治挑战在政治层面,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挑战主要来自于新媒体的发展和竞争,以及政治对媒体的控制。
新媒体不断涌现,用户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传播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
这些新媒体平台的崛起不仅打破了主流媒体对信息的垄断,也挑战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统话语权。
与此同时,政治对媒体的控制也是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生死存亡关键。
政府的信息审查和网络监管,使得主流媒体更加谨慎和顾虑重重,这使得主流媒体评价和报道不尽完全公正客观,进而挑战其话语权。
2. 经济挑战在经济层面,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互联网公司的竞争。
互联网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网络流量和经营收益,这使得它们有能力对流量和信息进行操纵。
对此,主流媒体可能会进行抗争和抵制,进而弱化其话语权。
而与此同时,互联网公司也不断壮大自己的内容创作能力,例如阿里旗下的UC头条,这些互联网公司与主流媒体展开合作,也会进一步加强它们在网络话语权上的竞争力。
3. 文化挑战在文化层面,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的多样性。
随着知识产权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文化元素都被带到了互联网上。
由于人们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的差异,不同的文化认同可能在网络上形成独立的网络文化,这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和价值在网络上面临着挑战。
在这个方面,主流媒体就必须培养自己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以应对文化层面的挑战。
4. 技术挑战在技术层面,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挑战主要来自于未来技术的发展。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能会使得自动编写新闻报道,这可能会让人们开始怀疑新闻真实性,这波动也会带来对主流媒体网络话语权的挑战。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样式探析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样式探析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意识形态传播也逐渐从理性传播向感性传播转变。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样式主要包括情感化传播、个性化传播和社交化传播。
情感化传播是一种通过情感因素来传递意识形态的方式。
在信息爆炸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信息的反应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其情感价值。
情感化传播通过情感元素的加入,能够引发人们的共情和共鸣,从而更好地传递和接受意识形态。
现在很多政府的宣传片都加入了大量的情感元素,通过展示生动、温情的场景,引发观众的共情,以此传递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
个性化传播是一种针对不同个体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定制化传播的方式。
个性化传播通过了解每个个体的兴趣、喜好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信息和服务,从而更好地传达意识形态。
在新媒体时代,个性化传播得到了更好的实现,通过大数据技术和算法分析,可以准确把握每个人的需求,给予定制化的意识形态内容。
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会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和兴趣爱好,推荐相关的意识形态信息,以此满足用户的需求。
社交化传播是一种通过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进行传播的方式。
社交化传播突破了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能够更好地引导和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
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观点、分享资讯、与他人互动,形成意识形态的共识和合力。
政府和机构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和互动,与公众进行沟通和互动,从而更好地传递自己的意识形态。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样式主要包括情感化传播、个性化传播和社交化传播。
这些样式在信息时代为意识形态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有助于更好地传递和接受意识形态。
这些样式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信息过载、信息不对称、个人隐私等。
在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样式探索中,需要加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和规范,以确保有效传播和接受意识形态。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样式探析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样式探析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性传播样式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反映,同时也是塑造和引导公众意识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析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样式,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前的社会环境和思潮。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样式具有多元性和艺术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传媒形式的创新给意识形态的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微信公众号、微博和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形式成为年轻人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主要渠道。
通过多元的传媒形式和内容方式,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得以融入更多人的生活和思想中。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样式倾向于情感化和个人化。
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往往更倾向于根据自身的情感和个人经历来判断和选择。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样式更加注重情感因素的渗透和个体观点的表达。
广告、电影、音乐和文学等艺术形式的运用能够更好地触动人们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对于特定观点的认同和价值观的塑造。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样式具有大众性和互动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于信息获取和参与决策的需求逐渐增加。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样式更加注重大众参与的程度和互动的方式。
一些政府部门和媒体机构会通过举办听证会、论坛和意见征集等形式来征集民众的意见,并据此制定政策和举办活动。
这种互动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参与的需求,提高公众对于意识形态的认同和接受度。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样式具有可持续性和创新性。
意识形态的传播需要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样式需要不断地与时代融合,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耐得住时间的考验。
随着人民对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的增加,一些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样式开始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倡导人们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
自媒体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话语表达方式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自媒体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话语表达方式面临的挑战与应对刘世衡(长江师范学院,重庆408000)【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自媒体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话语表达方式研究(项目批准号:18YJA710034)”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提升的话语向度研究(项目批准号:19BKS11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世衡(1972-),女,湖北竹山人,博士,长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摘要】媒介技术与意识形态借助于话语中介的纠缠,在自媒体时代也不离外。
相较于主流媒体对意识形态传播话语的表达方式而言,自媒体要求实现传播话语表达方式的转换。
这种转换具体来说就是在话语文本方面实现由主题式表达向隐含式表达的转换,在话语策略方面由权威化表达向微观化表达的转换,在话语风格方面由陈述模式向情感模式的转换。
【关键词】自媒体;意识形态传播;话语表达;挑战;应对【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36(2021)01-0043-03自媒体仿佛一夜之间就开遍了大江南北,介入并反映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自媒体不仅反映社会也形塑社会。
无论是反映社会还是形塑社会其实都离不开话语,所以话语在媒体传播中至关重要,而话语更是意识形态借助媒体传播不得不依靠的对象,所以意识形态传播话语表达方式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效果。
一、自媒体与意识形态传播相对于以大众传播为主的传统媒体时代而言,以数字媒介技术为载体的媒体时代被称为新媒体时代,新媒体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其发展演化过程之中,历经了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等几个时期,社交网络的到来实际上宣告了自媒体时代的来临。
(一)自媒体的演化历程产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的博客,最早宣告了自媒体的诞生,紧随博客之后兴起的自媒体就是社交网站的诞生,社交网站与博客一样起源于早期网络个人首页,其成为自媒体的重要平台。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而临的挑战及其建构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而临的挑战及其建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网络空间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而在这个平台上,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随着信息的快速传播和网络言论的自由化,不同声音和观点在网络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并对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所面临的挑战,并分析其建构过程。
1.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不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观点和消息往往能够快速传播开来,对主流话语权形成挑战。
尤其是在一些重大事件发生后,各种各样的传言和扭曲事实的报道会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对主流话语权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2.网络言论的多样化在网络上,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使得网络言论变得非常多样化。
一些非主流的观点和声音也能够在网络上得到广泛传播,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特别是一些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网络上的各种观点纷纷涌现,这让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面临了更大的挑战。
3.外部意识形态的渗透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外部意识形态也在不断渗透到我国的网络空间当中。
一些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理念通过互联网渠道向我国传播,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尤其是一些西方媒体和网站对中国的报道往往带有一定的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主流话语权的建构。
1.政府主导的舆论引导在我国,政府在网络舆论引导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些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政府会通过各种渠道发布相关消息和观点,引导网民对这些事件和问题的看法。
政府也会采取一些措施,对一些不利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进行管控和删除,以维护主流话语权的稳定。
2.公众参与的多元化在我国,公众参与的多元化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建构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网络上,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和普通网民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舆论引导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求是-微博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更须有所作为
王文:微博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更须有所作为作者:王文原文刊于《求是·红旗文稿》2011年12期充分认识微博的重大政治意义2011年世界各地出现了大量民众对抗政府,甚至推翻政权的突发事件。
年初,执政23年的突尼斯阿里政权和执政30年的埃及穆巴拉克政权仅仅在几周内就被民众推翻,西亚、北非多国也发生了大规模的民众反抗运动。
人们倾向于用民生落后、民主缺乏等政治经济原因来解释中东变局,而忽视了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发酵、加速等技术因素。
直至夏季,美国、英国等数地发生骚乱,人们才开始逐渐意识到,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社会不稳定的背后,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变量:以社交网站为主要代表的网络新技术,更确切地说就是微博。
这些社交网站在国外以推特(twitter)、脸谱(facebook)等为主要代表,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国外社交网站并没有进入我国,但相应的技术平台在国内分别衍生为微博、人人网等。
微博,全称“微博客”,2006年3月最早由美国twitter公司发明,是一个不超过140字内容的信息更新、即时分享的个人网络平台。
2007年以后,微博慢慢进入我国,2010年逐渐壮大,2011年上半年微博在全球的使用人数迅速翻倍,接近10亿,在我国已达2亿左右。
最初人们没有意识到微博的巨大政治冲击力,只是将其视为个人信息发布的一场技术革命,因为民众能通过不超过140字的信息随时发表所思所想所见所闻,然后依靠个人所拥有粉丝量(听众量)的多少,迅速进行信息传播。
现在,随着世界各地骚乱的频发,人们猛然发觉,骚乱参与者很多都是微博用户,他们用网络新技术进行相互鼓动、联络、沟通,加强群体认同,加快信息蔓延。
渐渐地,一些研究者开始意识到,在微博的推动下,个人的公共行为能力被空前地放大。
拥有微博,个人便可拥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力、活动号召力、政治运作力,且成本低廉。
可以说,这种力量已经开始改变传统社会的运行规律,并具备挑战国家政治议程的潜在能量。
新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总第123期)新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困境与出路李晓阳(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上海200082)[摘要]作为抽象的理论体系,意识形态必须通过感性传播才便于广大民众理解和认同。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性传播,不断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方式和传播手段,极大增强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但与时代发展需要和社会民众需求相比,当前主流意识形态在传播内容、话语和方式上还存在滞后不适、悬置在上和传统单调等现实困境,亟待由传统过于政治化、抽象化、刻板化的理性传播进一步转化为生活化、通俗化、生动化的感性传播,从而进一步提高传播效度和增进社会认同。
[关键词]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566(2020)03-0003-05作为抽象观念集合的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是其由思想理论进入现实生活的重要通道,也是促进社会民众接纳吸收和理解认同的关键所在。
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性传播是指由理论性文字灌输转变为具象化情感渗透,意即摆脱抽象、生硬、强制的说教方式,实现视觉形象转化并融入大众日常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思考新时代下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不断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使意识形态工作呈现出整体向好的主动态势。
但整体向好不等于全面变好,主动态势不等于绝对优势,事实上,当前意识形态工作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尤其是在感性传播日益成为意义表达方式和价值传递形式的新时代下,传统意识形态过于宏大的政治内容愈加无力贴近感性化的生活实践,过度抽象的理论表述愈加无法契合经验化的理解方式,过激生硬的灌输方式愈加不能适应个性化的认知需求。
为此,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必须增强对社会实践和民众生活的反映程度,提高对大众接受能力和认知习惯的关照程度,通过关照日常生活、转化话语方式和创新传播手段,有效内化为人民大众日常生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与理想信仰。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样式探析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样式探析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是指在当今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意识形态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在当今社会中,传播的方式日新月异,尤其是感性传播的方式更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本文将从主流意识形态和感性传播的角度出发,探析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样式,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下的价值观念和传播方式。
一、新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新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是指在当今社会中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快速传播,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和拓展。
在主流意识形态方面,人们更加重视个性、创新和包容,强调分享、平等和多元。
这些价值观念在当下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塑造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新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也具有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特点。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理解也更加多元化和开放,不再局限于某一种特定的价值体系,而是更加注重多元文化的共存和交流。
二、感性传播的特点和方式感性传播是指通过感官和情感传达信息、理念和观念的一种传播方式。
与理性传播相比,感性传播更加直观、生动和易于引起共鸣,更容易触动人们的情感,引发共鸣和共情。
在当今社会中,感性传播的方式已经成为了主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多种媒介及其相应的传播途径,感性传播已经成为了现代传播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感性传播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影视传播、音乐传播、社交媒体传播等多种形式。
这些方式都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共情。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更加热衷于通过这些方式来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情感,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这也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可能。
音乐传播也是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
《2024年当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构的有效途径》范文
《当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构的有效途径》篇一一、引言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之一。
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建构,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构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与特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包容性和创新性。
其核心价值观念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观念,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观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道德观念。
三、当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构的现状与挑战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构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多元文化交织,价值观冲突,给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认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此外,网络舆论的复杂性、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等也影响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
四、有效途径一:加强理论武装与教育引导加强理论武装是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基础。
要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宣传、媒体传播等途径,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同。
同时,要加强教育引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五、有效途径二:创新传播方式与拓展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方式是提高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关键。
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展传播渠道,提高传播效果。
例如,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平台,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
同时,要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引导网络舆论,形成正面效应。
六、有效途径三:强化实践体验与文化熏陶实践体验是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途径。
要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公民亲身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微媒体环境下网络意识形态传播机制分析
微媒体环境下网络意识形态传播机制分析摘要随着微博媒体的不断发展,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呈现出了新的舆论环境和发展格局。
在微博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
微博传播既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导力,降低了传播信息的公信力,又扩大了主流意识形态转播的舆论环境与舆论主体,使传播话语权进一步平等。
为此,微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要结合微博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特点,利用意见领袖,加强微博监管,提高受众媒介素养,发挥把关人的作用等方面入手,可以有效地促进微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发展。
关键词微博;意识形态;传播;传播流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09-0018-021 传播流理论分析“传播流”研究是20世纪40年代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
传播流,英文为communication flow。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指的是大众传播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传播流学者认为,大众传播发出的信息并不是直接被受众接受,而是经过若干环节之后才能到达受众,被受众接受。
无论是拉扎斯菲尔德的《人民的选择》,还是卡兹等人的《个人的影响》、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以及克拉帕《大众传播效果》,都承认大众传播效果受媒介自身、舆论环境、意见领袖等诸多中介因素的影响[1]。
信息的传播分为“信息流”“影响流”“噪音流”三个方面。
“信息流”实际上就是大众传播对新闻所作的5W形式的客观描述。
而“影响流”则是传播效果或者是影响的产生过程。
“噪音流”则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各种谣言、流言、假新闻或有害的评论。
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是“传播流”理论对于今天研究媒体传播仍旧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具有显著微媒体特性、受“意见领袖”等中间环节影响的微博传播。
2 微博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特点微博是Web2.0时代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社会化媒体[2]。
按照传播流理论,微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可以视为对新闻事件发生、发展、事件的前因后果等所作客观性报道的“信息流”传播、围绕某个新闻热点而做的专家意见、态度、评价和看法“影响流”。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而临的挑战及其建构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而临的挑战及其建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在近年来面临了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涉及到不同方面的问题,对于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和网络治理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本文将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概念、挑战以及构建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概念。
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是指在网络空间中,对于表达和传播意识形态观点、价值观念的能力和影响力。
这包括了对于网络舆论的引导和塑造,在网络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权力。
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传承以及国家的社会稳定。
第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话语权的门槛越来越低,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这种广泛传播的信息传递方式使得人们更容易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信息,这就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受到了挑战。
第二,外部势力的干扰。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的交流和竞争越来越激烈。
一些国际势力利用网络平台传播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念,试图干扰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
这些外部势力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经济优势,在网络舆论中占有一席之地,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构成了威胁。
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我国人民的思想觉醒和对于个体权利的追求日益增长,他们在网络上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主张包容和开放的社会环境。
这种个体意识的觉醒和自由表达的需求使得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了更大的压力。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加强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建构。
具体而言,应该采取以下策略:第一,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监管。
政府应该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监管,创造一个积极的网络舆论环境。
这包括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引导人民正确使用网络,增强网络舆论的主导权。
第二,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政府应该加大对信息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力度,提高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降低网络话语权的门槛。
这样可以增强我国的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
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发展指向
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发展指向
陈昌勇
【期刊名称】《莆田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29)1
【摘要】采取宏“观”与微“视”相结合、学理探究与实践观照相统一的研究方法,从主体、内容、受众、渠道、表达5个维度,对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发展指向进行研究,提出要通过多元共在的话语主体打造、价值共鸣的话语内容供给、精准有效的话语受众对接、立体多样的话语渠道构筑、与时俱进的话语形式转换,以进一步提升主流话语传播扩散的实效性。
【总页数】6页(P13-18)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发展指向
【作者】陈昌勇
【作者单位】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93.4;G206
【相关文献】
1.当前我国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途径与发展特点
2.新中国70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历史演进、主要经验及发展指向
3.与时俱进牢牢掌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全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创构与传播
4.自媒体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
态传播话语表达方式面临的挑战与应对5.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战略指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网络时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话语表达方式的转换
试论网络时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话语表达方式的转换邓景;唐韬
【期刊名称】《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我们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信息时代复杂的新形势使得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传播上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话语转换已日益成为影响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因素,它对协调当前社会利益,增强民众政治参与有着重要影响.同时,话语转换是深化及拓展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途径,而民众的情感认同是检验意识形态话语转换效果的首要标准.
【总页数】3页(P93-95)
【作者】邓景;唐韬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广西桂林541004;湖南大学【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1
【相关文献】
1.网络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转换研究 [J], 邓景
2.浅析微博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话语转换 [J], 汪淳;赵珂
3.创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话语表达方式 [J], 吴琼;
4.创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话语表达方式 [J], 吴琼
5.自媒体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话语表达方式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J], 刘世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o 1 . 1 l N o . 1 4
J u 1 .2 O l 3
2 0 1 3年 7月
D( ) 1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 — 3 3 3 X. 2 0 1 3 . 1 4 . 0 0 3
浅 析 微 博 时 代 我 国 主 流 意 识 形 态 传 播 的 话 语 转 换
微博 , 全 称“ 微 博客 ” , 2 0 0 6年 3月 由 美 国 t wi t —
t e r 公 司发明, 是一个不超过 1 4 0字 内 容 的 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息 更 新 、 即时分享 的个 人 网 络平 台 。2 0 0 7年 以 后 , 微 博
慢慢 进入 我 国 , 2 0 1 0年 逐 渐 壮 大 , 当 今 微 博 使 用 人
汪 淳 , 赵 珂
( 合 肥 工 业 大 学 马 克 思 主义 学 院 . 安徽 合肥 2 3 0 6 0 1 )
摘 要 : 在 网络 空 间 中 , 微 博 的 政 治 功 能 日趋 凸 显 。 4 e . - 就主 流 意识 形 态的传 播 来看 , 似 乎 存 在 着 一
些 问 题 。 因此 , 应正 确地 引导微 博发 展 , 及 时 转 变主 流 意 识 形 态 传 播 的 话 语 表 达 方 式 , 不 断 深 化 和
方 变 为主动 的政 治参 与者 。
( 二 )微 博 提 升 了 民 众 政 治 参 与 意 识 , 成 为 舆 论
监 督 的 新 平 台
换 体 系 是 其 重 要 途 径 。 意 识 形 态 话 语 转 换 指 的是 将
作 为 理 论 体 系 的 主 流 意 识 形 态 转 化 为 常 识 形 态 的 民 众 意 识与 观念 , 从“ 以人 为 本 ” 的 视 角 对 意 识 形 态 的 话语 表达 进行 现代性 、 生 活化转 化 , 使 广 大 民众 对 社
转帖、 评 论 等 形 式 实 现 参 政 议 政 。 不 少 热 点 话 题 经
由微博 讨论 发端 , 媒体 跟进 报道 , 从 而 引 起 代 表 和 委
员 们 的关注 , 由此产 生提案 或议 案 。借助 文字 信息 ,
现场 图 片与视 频 , 民众 以网上 网下 的实 时互 动 , 有 效
拓展 我 国主流 意识 形 态的吸 引力和 影响 力 , 实现主 流意 识形 态的认 同。 关键 词 : 微博 ; 主流 意识形 态 ; 传 播 ; 话 语 转 换
中图分类 号 : H0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2 0 9 5 — 3 3 3 X( 2 O 1 3 ) 1 4 - 0 0 0 8 — 0 3
第 l 1 卷
第 l 4期
淮海 工学 院学 报 ( 人 文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Hu a i h a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Te c h n o l o g y ( Hu ma n i t i e s 8 t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监督 权 , 凸 显 了 微 博 作 为 一 种 舆 论 载 体 的 社 会 监 督 作用 , 实 现 了对 公 共 权 力 运 行 过 程 的 相 应 制 约 。
近年来, 微 博 对 各 国 政 治 体 的 运 转 发 挥 着 越 来 越重要 的影 响 , 从 某种程 度说 , 微 博 成 为 了 推 动 社 会
微 博 使 信 息发 布 的影 响力 被扩 大 , 越 来 越 多 的
普 通 民众 开 始 关 注 政 治 生 活 ,参 与 公 共 事 物 的 讨 论 , 缩 小 了 民 众 与 政 治 生 活 的距 离 , 提 高 了其 参 政 议 政 的 积 极 性 ,有 效 增 强 了 民 众 的 “ 政治 效 能感 ” 。 在
导 的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在 信 息 传 播 快 捷
的微博 时代 , 要 使 社 会 主 义 意 识 形 态 建 设 符 合 社 会 发展 的要求 , 更好 地得 到 民众的认 同 , 转 换 意 识 形 态 的话 语表达 , 建 设 更 科 学 更 合 理 的 意 识 形 态 话 语 转
二、 微博 世 界主 流意识 形 态传播 存在 的 问题
( 一 )对 微 博 缺 乏 正 确 认 识
变革 的动力 因素 之一 。微博 和 由之产 生 的“ 微博 客” 群 体 也 已成 为 中 国 政 治 生 活 中 培 育 公 民 意 识 、 实 现
会 主义 意识形 态所 倡 导 的 理想 信 念 、 价 值 规 范 和 策
略 目标 能 发 自内 心 地 认 同 并 自觉 地 遵 守 和 践 行 。
一
“ 两 会” 会 程之 中 , 民众 就 经 济政 策 、 房价物价 、 医 保
、
微博 的政 治功 能 日趋 凸显
社保、 收入分 配 等热 门话题 在微 博展 开讨 论 , 并 通过
数更 是大 幅增加 。随 着世 界 各 地 骚 乱 的 频发 , 一 些 研究 者开 始意识 到 , 在 微 博 的推 动 下 , 个 人 的 公 共 行 为 能力被 空前地 放 大 。 ( 一 )微 博 促 进 了 政 府 行 政 行 为 方 式 的 变 革
地保 障 了知情 权 、 表 达权 , 也 进一 步 拓 宽 了参 与权 、
我 国 当 代 的 主 流 意 识 形 态 是 以 马 克 思 主 义 为 指
很 快 突 破 了 政 府 原 来 将 网络 媒 体 单 纯 定 位 为 宣 传 工 具 的局 限 , 逐 渐成 为 民众监督 政府 、 发 表 政 见 的 重 要 平 台 。也正 是在 这个 过程 中 , 政府 行政 公 开 、 服 务 社 会 的政 治理 念不 断 提升 , 民 众 也 由 被 动 的 行 政 相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