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古代文化常识

合集下载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5文化常识积累与文言文翻译学案

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5文化常识积累与文言文翻译学案

必修五文化常识复习学案《归去来兮辞》1.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

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2.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

《滕王阁序》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

一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2.下榻:在某地住宿。

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

典故:豫章太守陈蕃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

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

3.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

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4.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

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7.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8.投笔:投笔从军。

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逍遥游》1.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2.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陈情表》1.表:古代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2.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3.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4.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

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5.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

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战国始有,秦汉治置。

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6.洗马:又叫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7.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8.牧:古代称州的长官。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七)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七)

2019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D.旦日指太阳初出、天亮时或指明天、第二天,也指初一。

【解析】选A。

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C.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解析】选C。

“除”,任命官职。

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经”是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它们分别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地方检查公务,“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则指官员到任就职。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解析】选C。

“视事”指官员到任就职。

“致政”与“致仕”一样,指官员辞官或退休。

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2019年高考一轮复习 常见古代文化常识

2019年高考一轮复习 常见古代文化常识

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8届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萧劢字文约,喜愠不形于色。

位太子洗马,母忧去职,殆不胜丧。

每一思至,必徒步之墓。

或遇风雨,仆卧中路,坐地号恸,起而复前,家人不能禁。

景特所钟爱,曰:“吾百年后,其无此子乎。

”使左右节哭。

服阕,除太子中舍人。

景薨于郢镇,或以路远,秘其凶问,以疾渐为辞。

劢乃奔波,届于江夏,不进水浆者七日。

庐于墓所,亲友隔绝。

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

除淮南太守,以善政称。

迁宣城内史,郡多猛兽,常为人患,及劢在任,兽暴为息。

又迁豫章内史,道不拾遗,男女异路。

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至新淦县岓山村,有一老姥以盘擎鳅鱼,自送舟侧奉上之,童儿数十人入水扳舟,或歌或泣。

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

及劢至,纤豪不犯,岁十余至。

俚人不宾,多为海暴,劢征讨所获生口宝物,军赏之外,悉送还台。

前后刺史皆营私蓄,方物之贡,少登天府。

自劢在州,岁中数献,军国所须,相继不绝。

武帝叹曰:“朝廷便是更有广州。

”有诏以本号还朝,而西江俚帅陈文彻出寇高要,又诏劢重申蕃任。

未几,文彻降附。

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

敕仍以为高州,以西江督护孙固为刺史。

征为太子左卫率。

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

聚书至三万卷,披玩不倦,尤好《东观汉记》,略皆诵忆。

刘显执卷策劢,酬应如流,乃至卷次行数亦不差失。

少交结,唯与河东裴子野、范阳张缵善。

卒于道,赠侍中,谥曰光侯。

(选自《南史·萧劢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B.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C.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D.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常见古代文化知识集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常见古代文化知识集萃

常有古代文化知识集萃一、官职名【爵】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元勋的封赐。

【丞相】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着君要旨意总理全国政务的人。

也称相国,简称“相”。

【太师】指两种官职。

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

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此后渐渐成为虚衔。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

唐此后指翰林学士,是皇帝的秘书、顾问,参加机要 ,因此有“内相”之称。

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一样。

【上卿】周朝官制,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大将军】先秦、两汉时将军的最高称呼。

魏晋此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

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后取销。

【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期间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朝辅助皇帝的政务机构。

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 ,被称为“枢臣”。

【御史】本为史官,秦此后置御史医生,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错诸事。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

唐时由宦官担当,主要负责接受表奏及向中书门下传达帝命;宋此后改由大臣担当。

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家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利与宰相相当。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代左、右拾遗相当。

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推荐人材。

【上医生】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

东汉此后成为尚书的属官。

唐朝始以侍郎为三省各部长官(尚书 )的副职。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

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 ,等级超出侍郎。

魏晋此后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

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从军】“顾问军务”的简称 ,最先是丞相的军事顾问,晋此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往,隋唐此后渐渐成为地方官员。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文化知识课件(66张)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文化知识课件(66张)

解析 “太子由皇帝最年长的儿子充当”错误,太子是嫡长子。 答案 D
有关“官职沿革”的文化常识 1.官职 (1)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 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 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 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 武大权,门下省、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 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 大权。
②批判性的 乱而不损曰灵 杀戮无辜曰厉 好内远礼曰炀 ③表同情的 恭仁短折曰哀 慈仁短折曰怀 在国遭忧曰愍 (2)庙号 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从汉代 起,每个朝代一般第一个皇帝的谥号较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后的皇帝都 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3)年号 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4)改元 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 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到了明代 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清高宗的年号是“乾 隆”,清高宗就被称为“乾隆皇帝”。 3.年龄称谓 (1)襁褓 本义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 指二、三岁的儿童。 (3)齿龀、龆龀 指儿童换牙时,五、六岁。 (4)总角、垂髫 指幼年儿童。 (5)豆蔻年华 指女子十三四岁。
答:(×)“‘太子舍人’指太子的属官,与‘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意 思相同”错误,“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门客”。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文化常识-礼俗知识》课件86张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文化常识-礼俗知识》课件86张

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i,猪) 三牲全备为“太牢”。
少牢:古代祭品,指猪、羊各一头。其后用兵,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
牺牲: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 “牺牲”。做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牺”, 体全叫“牲”。“三牲”“牛羊猪”“鸡鱼猪”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一、吉礼 吉礼就是祭祀的典礼,为五礼之冠。《左 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 戎。” 许慎的《说文解字》则曰:“礼,履也。 所以事神、致福也。” 履者,可行、可 作也,说明礼原本是一种可以被人重复践 行的巫术活动。
(1)祭天地、祭社稷 。 祭祀天地的仪式叫“封禅” fēng shàn ,祭天叫 封,祭地叫禅。 泰山、天坛
南宋以后,“封禅”不再单独进行, 而与在郊外举行的祭天祭祀的“郊 祀”合并,“封”与“禅”也一并 进行。到了明代,分别建成天、地、 日、月四坛,明清两代帝王分别在 各坛祭祀天、地、日、月。
打开古都北京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古都北 京内城之外的南北东西四个方位上,分别建有天 坛、地坛、日坛、月坛四个古祭坛建筑。
二、凶礼
复、殓、殡、葬、服。 复:人死后,活人登上屋顶,面向北方呼唤 死者,为死者招魂,这叫“复”。 殓:给尸体穿衣下棺,也叫“入殓”。 殡:古代指殓而未葬。后代巴松灵柩到埋 葬的地方叫“出殡”“送殡” 为死人守孝服丧叫“服”,服丧期间在墓 旁搭小屋居住,看守坟墓叫“庐墓”或 “庐冢”。(大小功服)
在烧七时,丧家要在大门口挂白纸灯 笼,表示家有重孝。
头七在家设灵牌,焚香明烛,供献酒 肴祭奠,下余六七都到坟地化纸钱。 一般以一、三、五等单七祭札较隆重, 亲友皆至,孝子要哭灵;二、四、六 等双七,亲友不来。

2019年最新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八 识记和理解基本的文学文化常识(考试专用)

2019年最新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八 识记和理解基本的文学文化常识(考试专用)

专题八识记和理解基本的文学文化常识1.下列作家作品完全对应的一项是( )A.叶圣陶——《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刘心武——《班主任》《乔厂长上任记》B.巴金——《激流三部曲》《灯》贾平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芙蓉镇》C.茅盾——《蚀》三部曲、《包身工》谌容——《人到中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D.老舍——《骆驼祥子》《茶馆》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东方》解析:A项,《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是茅盾的作品。

《乔厂长上任记》是蒋子龙的作品。

B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周克芹的作品。

C项,《包身工》的作者是夏衍,《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是王蒙的作品。

答案:D2.“字字写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和“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分别讲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 )A.《水浒传》和《聊斋志异》B.《西游记》和《聊斋志异》C.《儒林外史》和《三国演义》D.《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答案:D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组成一联,共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B.绝句每首四句,等于律诗的一半,所以也称“截句”“断句”,唐朝诗人王昌龄,擅长七绝,有“七绝圣手”的美称。

C.词是唐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有曲子、乐府、诗余、长短句等别称。

D.散曲是曲的一种体式,在戏剧作品中,供状物叙事之用,是戏剧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著名的散曲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等。

解析:散曲作为曲的一种体式,是不进入戏剧的散篇作品,供清唱吟咏之用,以抒情为主,也称清曲。

答案:D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古典小说之一的演义小说,它主要以通俗的语言,依正史记载结合野史杂记及民间传说,加以深化铺陈而成,如《三国演义》。

B.神怪小说大多是写神仙怪诞之事,但其中亦寓含着作者对现实的态度,吴承恩的《西游记》就是神怪小说的宏篇巨作。

高考语文复习 第2板块 专题1 文言文阅读 考点5 古代文化常识题

高考语文复习 第2板块 专题1 文言文阅读 考点5 古代文化常识题

考点五古代文化常识题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目的在于检测考生的知识文化素养,旨在让考生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综观近三年的考情可以发现,考查的主要是在文言文阅读中经常出现的、含义比较固定的、与理解文意有密切关系的,且出自文本的一类古文化名词。

古代文化常识题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该考点考查的词语是从文言材料中引发出来的,故兼考理解和推断能力。

一、文化常识题考查原则1.题干表述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择的是“不正确”的一项。

选项的解说往往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这就要求我们精准掌握、细心辨析。

2.选项解说的“加点词语”其实就是涉及古代文化常识的关键词,而且是对这个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意味着选项可能是对加点词词义(包括文中含义)的解说,也可能跳出文本,不解说其本身的词义,只要与“加点词语”涉及的文化知识相关,都在解说的范围之内。

3.各选项解说的“相关内容”,在阅读的文本中可能会找到对应语句,也可能无法找到对应语句,因此不能仅凭文本内容就去判断选项的解说是否正确,还要靠平时积累的文本之外的相关古代文化知识,来判断解说的正误。

4.所考查的古代文化常识,绝大多数是在史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也就是《考试大纲》所强调的“常见”。

综合分析考过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①人的称谓;②古代官职;③天文历法;④古代地理;⑤科举制度;⑥风俗文化;⑦饮食器用;⑧音乐文娱。

二、文化常识3类识记方法古代文化常识包罗万象,识记积累起来相当困难,为此,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识记方法。

(一)分类串记法按照称谓姓名、官职科举、天文地理、宗法礼俗、历法刑法等类别归类,使内容繁多的文化知识形成条理清晰、层次清楚的知识“网络”,甚至可以采用表格分类记忆法。

例如科举制度是个记忆难点,完全可以按照考试等级分类记忆。

1.童生试。

又叫小考,考中者俗称秀才,通称生员。

童生试包括三个阶段:县试、府试、院试。

院试合格者算是通过了童生考试,可以进入府、州、县学去学习,才有资格参加之后的科举考试。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识记古代文化常识】专题练PPT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识记古代文化常识】专题练PPT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 “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解析】 在这四个选项中,“下车”“京师”两个词大家 比较熟悉,很容易判断。有疑问的可能是“车驾”和“收考” 两个词。这样我们可以把选项的解释放到原文里面,根据上下 文的语意来推断。原文“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 所欲言”中,“车驾”在主语的位置,应该是代称帝王;原文 “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7)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九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三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翼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二)古代的官名、爵位、庙号、谥号以及表官职变动的名 词 我国古代的官职和爵位,既有延续继承的,也有一朝或 几朝短期使用的,它们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需要我们对此 有所了解。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2.请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侯、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执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左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都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2019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2019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最完整版,共13个专题)一、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2019高考文学常识大全:古代文化常识

2019高考文学常识大全:古代文化常识

2019高考文学常识大全:古代文化常识2019高考文学常识大全:古代文化常识1.关于古诗与星宿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就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是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是咏物之句,以星衬物。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歌咏牛郎织女的离别相思。

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

李商隐《马嵬》:“此日),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以“笑牵牛”来写唐玄宗当年与杨贵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时光。

2.关于古诗文与纪时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日中:见于《陈太丘与友期》《两小儿辩日》。

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孔雀东南飞》)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更定:见于张岱《湖心亭看雪》。

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暮春:见于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

3.关于古诗文与节日古代诗文中涉及的节日很多,常见的有春节、上元(元宵)、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绝大部分延续到现在,不过过节的内容和习俗改变了很多。

有些节日活动(如妇女七夕乞巧),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现在消失了。

4.关于中国古代纪年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

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一前135)。

在中国历,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1662一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1736一1795年,历60 年。

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体上成正比的关系,像康熙、乾隆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又如唐玄宗用“开元”为年号历28年(713一740),史称“开元盛世”。

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100道(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100道(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100道1.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秀才,在文中指察举制的科目之一,东汉时改称“茂才”。

与明清时期的“秀才”意思不同。

B.江左,古指江西。

古人习惯以西为左,以东为右。

六朝时江左为政治、经济中心。

C.策试,一般以政事、经义策问应考者,以其对政事的见识观其文辞之高低,以便量才录用。

D.赠,皇帝为去世官员加封爵位名号。

有时也把爵位名号赐予官员已故的祖先或妻室。

2.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领,指兼任,多指兼任相对高的官职,如《三国志》“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顷之,又领益州牧”。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D.万岁,千秋万世永远存在,表示祝颂、欢呼;也可以表示封建时代臣民对帝王的称呼。

3.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庐墓,古人在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

这就是“庐墓”,也指服丧期间居住的墓旁小屋。

B.台阁,汉代指尚书台,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中的“台阁”就是泛指大的官府。

C.东都,是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

隋唐时指洛阳。

当时京都在长安,洛阳在长安以东,因而称“东都”。

D.赠,是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谥”只能在死后获得,“赠”可在生前获得。

4.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序,即书序,是作者本人自撰或他人撰写的用以评论、介绍作品内容或作者意趣的文体,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B.荫补,指在古代时候,子孙因先辈有功,可以享受恩典而取得入仕的权利,当官员有缺额时,可以被选任授职。

C.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的合称,与韩愈《师说》中所言“六艺经传”的六艺所指相同。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

高考命题点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句子的意思,能从语句内容、语意阐释和语气效果等方面把这个句子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文言文翻译对理解文言文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文学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的是考生文言文的综合能力和做题的细心程度,是文言文的考查重点,也是高考的难点。

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可按以下方法进行。

一、找准三处着眼点——明确考查点在哪里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

命题人设置文段中的某一句作为翻译题,说明此句有特殊之处。

或考其中的某实词、某虚词,或考其中的某句式,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首先要思考所翻译的句子的命题点在哪里,抓住了命题点,也就抓住了基本的得分点。

[即时小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要求:在翻译句子之前,请先找出“关键实词”“关键虚词”“文言句式”并加以解释。

常同字子正,邛州临邛人,绍圣御史安民之子也。

登政和八年进士第。

靖康初,除大理司直。

高宗南渡,辟浙帅机幕。

建炎四年,诏:“故监察御史常安民,抗节刚直,触怒权臣,摈斥至死。

今其子孙不能自振,朕甚悯之。

”召同至行在,至则为大宗丞。

绍兴元年,乞郡,得柳州。

三年,召还,首论朋党之祸:“朋党之结,盖缘邪正不分,但观其言行之实,察其朋附之私,则邪正分而朋党破矣。

愿陛下始终主张善类,勿为小人所惑。

”时韩世忠屯镇江,刘光世屯建康,以私忿欲交兵。

同奏:“昔汉诸侯王有过,犹责师傅,今两军幕属赞画无状,乞先黜责。

”上以章示两军。

吕颐浩再相,同论其十事,且曰:“陛下未欲遽罢颐浩者,岂非以其有复辟之功乎?臣谓功出众人,非一颐浩之力。

”颐浩罢相。

论张浚丧师失地,遂诏浚福州居住。

同与辛炳在台同好恶,上皆重之。

伪齐宿迁令张泽以二千人自拔来归,泗州守徐宗诚纳之,韩世忠以闻。

朝论令世忠却泽等,而械宗诚赴行在。

同奏,诏处来归者于淮南,释宗诚罪。

2019高考全程复习方略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 6.6

2019高考全程复习方略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 6.6
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 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 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 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 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 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 事委以弘微。
[解题步骤]
二、掌握解题技法——考场解题有道
[以例说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 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 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 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 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 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 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 民,熙、丰法慧国,崇、观法惠奸。”
答案:D
【参考译文】 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考中进士,任礼部员外郎。当 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早点做些更改,否则 败。蔡翛不听。升任至中书舍人。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 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孙傅说:“ 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 轼相同,上奏降贬他为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议论 然与苏轼相同,但没有他意,以职论事而受到指责实在过分 翰也被罢贬。靖康元年(1126),受召入京任给事中,升任兵 书。上奏章请求恢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他,孙傅说:“祖宗 利于百姓,熙宁、元丰法度有利于国家,崇宁、大观间法度 奸臣。”当时认为是名言。
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解析:四个选项分别考查了四种古代文化现象,分别涉 谓”“婚姻”“礼法”“俸禄”。古人可称名,也可称字。 亮、诸葛孔明。A项解释正确。B项前半部分“指由于婚姻 成的亲戚”解释正确。古人称“内亲外戚”,“姻亲”就是 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它不同于“血亲”,“血亲”是 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它 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有同有异”说法欠妥 之间有的有交叉;姻亲“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说法不正确 项错误。C项“母忧”同“丁忧”,丁忧是中国封建社会传 德礼仪制度,后世往往用于拥有官吏身份之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文言文中重要的文化常识(2)
一、称谓编辑
1、名,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长者或有威望的人命名,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份的确定。

但古人特别是读书人或有威望有影响力的人,一般不直呼其名,因为直呼某人的姓名是不礼貌的行为。

但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则可直呼其名:
①给某人作传时,如: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屈原列传》
②自称时,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③表示对某人轻视或蔑视时。

2、字。

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

古代男子一般在20岁行冠礼,女子一般在15岁行笄礼。

成人后,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

3、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4、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一般由朝廷赐予。

二、纪年纪时
1、古代纪年方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

2、纪时法
古人纪时用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

从23点(即夜十一点)起至夜一点配子,依次顺推,前一个时辰为初,后一个时辰为正,这样也就等于将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分成二十四小时辰。

搭配关系参见十二时
3、二十四节气表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
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三、礼义制度
1、吉礼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

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2 凶礼 :指凭吊各种天灾人祸的丧葬的礼节。

如:古代的“五服”制度,依据亲属关系的远近,时间不同,最多要守孝三年。

守丧期满称为“服除”。

丁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须守丧三年,期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须离职。

古人对“死”的讳称
四、科举制度
1、学校
学校夏称“校”,商称“序”,周称“庠”,都是民间办学的性质。

学,太学,国子学,是国家的高等学府;隋朝改国子学为国子监,主管官称祭酒,学官称博士,入学者称监生。

2、中国古代选拔人才,汉代实行察举(荐举)和征辟制,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隋朝以后各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故称科举。

到了明清,正式科举。

分四级,县府的“院试”及格者称生员,俗称秀才,省级的“乡试”及格者称举人,礼部主持的“会试”及格者称贡士,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录取分为三甲,其中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二、三甲若干人,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八股文】
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

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

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八股文的内容,不许超出《四书》、《五经》范围,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
圣贤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发挥。

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八股文起到了束缚思想、摧残人才的作用。

五、其他
1)“文房”即书房,“文房四宝”是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统称。

2)我国古代授予官职为拜,调动官职为迁,免去旧职任新职为除,提升官职为擢zhuó,降职贬官为谪或左迁,罢官为黜,年老请求辞职为乞骸骨。

3)“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4)“三省六部”制从隋唐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末,“三省”分别指决策部门中书省,审议部门门下省,执行部门尚书省。

尚书省下辖“六部”,分别是吏、户、礼、兵、刑、工。

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户部(执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礼部(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等)兵部(负责军事,入军队编制、武官选授以及驻防、训练、检阅等政令)刑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与督察院管理稽察、大理寺掌管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工部(管理全国工程事务)
5)古代兄弟姊妹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为,老大伯(长女多用“孟”),老二仲,老三叔,老四季。

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上排行,字的后面加“父”(fǔ)或“甫”表示男性,构成字的全称,如“仲尼父”。

6)五谷指稻、黍shǚ(黄米)、稷(谷子)、麦、豆。

五声(五音)指宫、商、角、徵zhǐ、羽。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7)“岁寒三友”指松、竹、梅,经冬不凋,坚忍挺拔,被赋予正气高洁的人格象征。

8)“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9)古文中,称山南水北为阳,称山北水南为阴。

10)表示时间的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1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12)【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14)【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右手握拳,左手搭在上面,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