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中西新闻传播功能比较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中西新闻传播功能比较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中西新闻传播功能比较

结构功能主义 与 冲突理论分析

结构功能主义 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它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 现代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主义就是在以往的功能主义的思想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0世纪4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了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称,他为结构功能主义的形成作出了很大努力,并成为这一学派的领袖人物。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是行动系统的4 个子系统(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文化系统和社会系统)之一。在社会系统中,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结构形成了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社会角色,作为角色系统的集体,以及由价值观和规范构成的社会制度,是社会的结构单位。社会系统为了保证自身的维持和存在,必须满足4种功能条件:(1)适应;(2)目标达成;(3)整合;(4)潜在模式维系。在社会系统中,执行这4种功能的子系统分别是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共同体系统和文化模式托管系统。这些功能在社会系统中相互联系。社会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社会系统内的各亚系统之间,在社会互动中具有输入—输出的交换关系,而金钱、权力、影响和价值承诺则是一些交换媒介。这样的交换使社会秩序得以结构化。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是趋于均衡的,四种必要功能条件的满足可以使系统保持稳定性。 冲突理论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西方社会学流派。以率先反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结构功能主义而著称。它强调社会生活中的冲突性并以此解释社会变迁。 作为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冲突现象,曾受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社会理论家的广泛关注。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以T.帕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社会成员共同持有的价值取向对于维系社会整合、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将冲突视作健康社会的“病态”,努力寻求消除冲突的机制。50年代中、后期,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短暂稳定的消退和冲突现象的普遍增长,一些社会学家开始对帕森斯理论的精确性产生怀疑。他们吸取古典社会学家,特别是K.马克思、M.韦伯、G.齐美尔等人有关冲突的思想,批评和修正结构功能主义的片面性,逐渐形成继结构功能主义学派之后有重大影响的社会学流派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L.A.科瑟尔、L.柯林斯,德国的R.达伦多夫,英国的J.赖克斯等。

功能目的论

浅谈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和德国功能派“目的论”的差异性 关键词:翻译理论功能对等目的论差异性 论文摘要:在当今翻译界,尤金?奈迭和德国功能派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著名的美国语学派翻译大师,其关于翻译的“功能对等”核心理论更是影响深远。然而,“功能对等”和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奠基理论一“目的论”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这两种翻译理论的比较研究,在两者相似性的基础上,着重谈二者的相异性,说明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前者的缺陷,拓宽了翻译研究视角,是对前者的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 一、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概述 “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理论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大师尤金?奈达提出的,是翻译理论的核心,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翻译理论界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是我国较早被引进的理论之一。因此,在译学界的影响较大,也是国内译学界评价较多的理论。“功能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词汇对等;(2)句法对等;(3)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与以往的翻译理论相比较,功能对等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将翻译纳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的同时,还将文化以及西方文论中的读者反映纳入到翻译研究的领域。功能对等理论以意义和风格对等为基础,强调译入语读者对译文的反映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映基本一致。将读者客观反映作为衡量译品好坏的标准。 二、德国功能派“目的论”概述 功能派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在德国兴起。其形成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首先,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Reiss)在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ssibilityandLimitationsinTranslationCirticism)一书中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不久以后,其学生汉斯?弗美尔(HansVermeer)摆脱以原语为中心等值论的束缚,创立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根据这种理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在弗美尔的“目的论”基础上,贾斯塔?赫利?曼塔莉(JustaHoly―Manttari)进一步功能派翻译理论。她用信息传递来指各种跨文化转换,视翻译为一项为现实特定目的的复杂活动。20世纪90年代,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naeNord)已有功能翻译理论,写成《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TranslatingaSaPur―posefulActivity),提出“忠诚”原则来完善功能翻译理论。 三、“功能对等”和“目的论”的差异性 (一)两者的理论基础不同 1.“功能对等”的理论基础 (1)社会语言学和语言交际功能:尤金?奈达在1964年出版的《翻译探索》一书中,从社会语言学和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提出了“动态对等”(dynamicequivalence)理论。后来,奈达用“功能对等”(functionalequivalence)替换了“动态对等”,因为“功能”二字把翻译视为一种交际形式,着重于翻译的内容和结果,因而比“动态”更合理。 (2)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尤金?奈达,根据乔姆斯基的“转换生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 翻译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反映本族文化的镜子,由于中西方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需要一定的翻译策略进行指导以实现顺畅的文化交流。翻译目的论包含三个基本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以孙致礼的《傲慢与偏见》译本为例,探究翻译目的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 标签:目的论;文学翻译;《傲慢与偏见》 一、导语 传统的翻译理论大多以原文为中心,把“信”或“原文中心论”作为评价翻译的最高标准,强调译文与原文的对等性,认为译文应该是原文语言符号的转换,尤其对于文学翻译,更要忠实于原文。而翻译目的论则把翻译目的作为翻译实践的首要出发点,是评价译文的首要标准。在翻译实践中,翻译目的论更重视译者的创造性和主体性,在不同翻译目的的要求下,译者对原文不必“亦步亦趋”,非“信”不可。文学翻译是一个特殊的翻译领域,本文将结合《傲慢与偏见》的英汉译本进行实例分析,探索翻译目的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 二、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产生于20世纪70 年代后期的德国,由Hans Vermeer提出。翻译目的论包括三个基本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其中,目的原则是首要原则。翻译目的论的出现是翻译理论史发展的重要变革,表明译者开始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而语言学及侧重形式的翻译理论不再占主导地位。这种转向得益于交际理论、行为理论、话语语言学、语篇学说以及文学研究中趋向于接受理论的一系列研究活动。翻译目的论发展了具有创新性的翻译观,不再把“信”或“忠实”作为首要的翻译标准,它认为翻译并不是两种或多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具体的、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的预期目的是衡量译文是否成功的标准,需要在进行翻译实践之前确定下来,它反映了译文读者的要求,而读者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翻译目的论推崇翻译标准多元化,是一种以译文功能为取向,注重实用性的解构主义理论模式。 三、《傲慢与偏见》的语言特点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女性小说家奥斯丁的杰出作品,是一部雅俗共赏,脍炙人口的长篇佳作。文章以伊丽莎白与达西先生的爱情为主线,揭露了物质在人际关系、婚姻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作品文笔细腻,主题深刻而生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奥斯丁通过情感交流、人物对话等方式或讥讽或褒贬地刻画出不同的人物特征。首先,文章语言具有幽默讽刺效果。例如“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从字面来看这句话是在陈述“有钱的单身男子都需要一个妻子”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与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异同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与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异同 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是心理学史上两个重要的学派,它们在许多方面都是相对立的,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二者谈不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唯一可能的就是他们都是认为心理跟生理是有联系的,都试图寻求跟心理过程相关的神经过程。 那么,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和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到底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首先,二者的哲学基础不同。构造主义是以经验主义、联想主义和实证主义为基础的,他们不仅给构造心理学提供了认识论基础,同时也确定了构造心理学的方法论和发展方向。机能主义的哲学和科学基础是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实用主义与当时的美国社会现实和美国人的精神气质相吻合,进化论则从科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身心机能发生发展的过程。二者蕴涵了机能主义思想的脉络。 其次,二者的内部结构不同。构造主义有比较明显的起始和终结标志,并且有铁钦纳这样的领袖人物领导着,内部结构比较完善。机能主义却没有明确的起始标志和终结点,只是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之间的一个过渡,它也没有主要的代言人和领袖,内部结构比较松散。 第三,二者对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的描述不同。构造主义强调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而且是一门“纯科学”,它把人的心理视为一个可以绝缘于外界的,独立自主的经验世界。机能主义则把心理学视为应用科学,强调心理和行为对环境和社会的适应性功能以及心理学理论的实用功能,并把心理学理论推广应用到教育、工业、临床医学、司法和社会政治与管理等各个领域,力求把人的心理视为一种生物适应的工具。 第四,二者的研究内容不同。构造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主要包括注意、联想以及情绪和情感,他们认为心理是由元素构成的。机能主义则主要研究一些心理操作方面的内容,他们强调心理的机能作用。 第五,二者的研究方法不同。构造主义采用内省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铁钦纳还将冯特的实验内省法改造成为了系统内省,即有明确研究程序的内省。机能主义则采用了实验的方法。机能主义者们用实验法来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但大多数都是用动物来作实验。 第六,二者的结局不同。构造主义在铁钦纳之后日渐消亡。然而,机能主义的发展则与之不同。广义地说,美国心理学今天仍然是机能主义的。今天,很大一部分当代的机能主义者正在进行关于人类学习的研究。而且,在美国,学习测验和心理测验作为研究领域的流行也是有关美国心理学的机能主义风格的充分见证。作为一种系统的观点,机能主义是盖世的成功,但也是因为有这样的成就,它已不再是一个阵线分明的心理学学派。可以说,它已经被吸收在主流心理学中。

Hans Vermeer “功能理论”与“目的论”

关于功能翻译理论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德国的卡塔琳娜·莱思(K.Reiss)、汉斯·弗米尔(H.J.Vermeer)、贾斯特·霍斯一曼特瑞(J.H.Manttari)以及克里丝汀·诺德(C.Nord)等学者提出的“功能翻译理论”为翻译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新视角。此理论的核心是翻译目的/译文功能,因此本文将借用此理论来解释编译现象。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理论包括莱思提出的文本类型与翻译策略论、霍斯-曼特瑞的翻译行动论、弗米尔的目的论,以及诺德的翻译为本语篇分析理论。以下概述后三种论说,即翻译行动论、目的论及以翻译为本的语篇分析理论。 翻译行动论(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ction)是霍斯-曼特瑞于80年代提出来的(Munday 2001:77)。该理论把翻译视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而设计的复杂行动。这种行动所涉及的参与者有:行动的发起者(the initiator)、委托者(the commissioner)、原文产生者(the ST producer)、译文产生者(the TT producer)、译文使用者(the TT user)及译文接受者(the TT receiver)。翻译理论好比环环相扣的链条,每一个环节参与者都有自己的目的,并关联到下一环节。翻译行动论强调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因此,译文的形式并非照搬原文模式,而是取决于其是否在译语文化中合理地为其功能服务。 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弗米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Munday 2001:78—79)。Skopos是希腊语,意指“目的”,其主要概念是,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规则就是“目的规则”,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与具体的翻译方法。弗米尔认为,翻译的结果是译文,但译者必须清楚地了解翻译的目的与译文功能,才能做好翻译工作,产生出理想的译作。 后来莱思与弗米尔在合著的《翻译的理论基础》(Ground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 1984)一书中,指出了目的论的具体准则(Munday 2001:78—79):(1)译文(TT)决定于其目的(determined by its skopos);(2)译文为目标语文化社会提供信息,其关注点是把源语语言文化信息转换为目标语语言文化信息; (3)译文不提供模棱两可的信息;(4)译文必须能自圆其说(internally coherent);(5)译文不得与原文相悖(coherent with the ST);(6)上述所列五条准则的顺序表明其重要性的先后顺序,而所有准则都受目的论之支配。至于第(5)点,我们的理解是:译文必须在思想内容与内在逻辑上与原文相一致,而不是指语言形式或遣词造句上的一致。 诺德的《翻译的语篇分析》(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1988/1991)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更为具体的功能语篇分析模式——跨越字词的层面,从语篇的角度来解释翻译。她首先区分比较了两种类型的翻译:纪实性翻译(documentary translation)和工具性翻译(instrumental translation)。纪实性翻译充当了原作者和译文接受者之间进行原语文化交流的工具,原语文化特色在译文中保持不变,如逐字翻译就属纪实性翻译;后者则是在目标语文化的交流中充当一种独立的信息传递工具,译文根据自身的目的对原文作调整。 1. Key Concepts of Skopostheorie Skopos is the Greek word for “aim” or “purpose” and was introduced into translation theory in the 1970s by Hans Vermeer as a technical term for the purpose of a translation and of the action of translating. The major work on Skopos theory (Skopostheorie) is Ground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 a book Vermeer co-authored with Katharina Reiss (Reiss and Vermeer 1984). Skopos theory focuses above all on the purpose of the translation, which determines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strategies that are to be employed in order to produce a functionally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博物馆文本汉英翻译启示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博物馆文本汉英翻译启示 博物馆是一个地域历史和文化积累的总和,是继承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窗口。本文以功能目的论为指导,以宁波帮博物馆的文本翻译为实例,探讨目的论,特别是“目的三原则”对博物馆翻译的启示,旨在呼吁加强人们对博物馆陈列翻译的研究,呼吁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对文物资源的翻译应采取高度负责的态度,从而创造更加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文化氛围。 标签:博物馆文本宁波帮目的论文本翻译 一、引言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文化底蕴的窗口,是城市人文精神、历史故事、建设发展的缩影,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文本是国外游客了解我国文化的重要媒介,因此,其翻译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学者对博物馆文本翻译的研究不多,由于缺少理论指导,译文质量也存在较大问题。 对于博物馆文本跨文化交际的特点,传统的翻译理论推崇奈达的“功能对等”,纽马克的“交际翻译论”等。我国则有严复的“信、达、雅”,鲁迅的“信、顺”,傅雷的“求神似而非形似”,钱钟书的“如化”等翻译原则与标准。博物馆文本翻译作为以宣传国内文化为主要目的的交际性翻译活动,现有的翻译原则与标准已无法满足翻译的客观要求。德国学者弗米尔(Vermeer)摆脱了以源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创立了功能翻译理论的关键理论:翻译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德国功能学派目的论为博物馆文本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它将翻译看作是和人类其他活动一样有目的的活动,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中为了创作功能合适的译文而采用的原则和策略。 宁波帮博物馆是宁波城市文明和人文环境质量的具体体现,是投资软环境建设的组成部分,是文化传递的重要媒介,博物馆文本翻译的质量关系到文化交流的成败。本文试通过对宁波帮博物馆文本翻译的实例分析,讨论功能目的论原则下的博物馆文本翻译策略。 二、功能目的论与博物馆文本翻译 (一)功能目的论 德国功能目的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翻译功能派的主流,其代表人物主要是凯瑟林娜·赖斯(Kantharina Reiss)、汉斯·弗米尔(Hans J.Vermeer)、贾斯特·霍斯·曼特瑞(Justa Holz Manttari)及克里丝汀·诺德(Christiane Nord)。作为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创始人,赖斯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1971)一书中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标准之一,提出了基于原文和译文功能之间关系的功能批评模式,首次将语言功能与翻译结合起来。按文本的不同功能,赖斯提出了“信息型”“表达型”和“诱导型”三大功能文本类型。赖斯的功能文本类型强调了不同类型的文本应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实现其文本功能。博物馆文本属于“信息型”文本。 弗米尔的目的论是功能目的论的核心理论之一。目的论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的,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了所要达到预期目的的策略。也就是说,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选择应由译文预期目的所决定和接受者等其他参与方的分析,突破了传统翻译理论所认为的翻译参与人(作者、译者、读者)的范围。功能目的论的另一种观点则是诺德将“忠诚”引入目的论,提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理论争鸣_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新功能主义

p舒建中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理论争鸣:结构主义、功能主义 和新功能主义 [内容提要]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发展中国家长期追求的战略目标,其实质就是对现行国际经济制度规则进行改革,以平等地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而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新功能主义围绕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理论争鸣则为深入思考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有效途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迪。 [关键词]国际经济新秩序结构主义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 中图分类号:D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369(2009)1-0106-05 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发展中国家长期追求的主要战略目标,也是中国对外经济战略的一项基本政策。随着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蔓延,改革现行国际经济制度规则、寻求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再度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议题。在此背景下,梳理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新功能主义围绕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争论,无疑将为深入思考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有效途径提供有益的理论启示。 结构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结构主义理论/集中体现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诉求中0[1]429,是发展中国家倡导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理论基础和理论结晶,其 收稿日期:2008110120 本文是/985工程0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0项目子课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舒建中,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210093。主要倡导者是以劳尔#普雷维什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学者。概括地讲,结构主义的理论观点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关于国际经济旧秩序的结构失衡。结构主义认为,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的基本特征就是结构性不平等,这种结构性不平等主要体现在:1不平等的国际分工和国际生产体系。结构主义指出,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使发展中国家沦为发达国家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供应地以及工业品销售市场,而发达国家则完全控制了工业产品以及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单一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模式成为羁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o不平等的国际贸易体系。结构主义认为,发达国家主导控制的国际贸易秩序及其规则体系具有明显的亲西方属性,致使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完全被冷漠甚至边缘化0[2]97;而且,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关系中所奉行的针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限制和歧视亦严重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贸易发展。?不平等的国际金融体系。结构主义强调,战后国际金融体系的两大基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 ) 106 )

目的论与功能对等理论

翻译目的论简介即就是skopostheory Skopos是希腊语,意为“目的”。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将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Skopos这一术语通常用来指译文的目的。除了Skopos,弗米尔还使用了相关的“目标(aim)”、“目的(purpose)”、“意图(intention)”和“功能(function)”等词。为了避免概念混淆,诺德提议对意图和功能作基本的区分:“意图”是从发送者的角度定义的,而“功能”指文本功能,它是由接受者的期望、需求、已知知识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 在弗米尔的目的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译文所意指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手中,因此翻译实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而生产的语篇”。弗米尔认为原文只是为目标受众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的源泉。可见原文在目的论中的地位明显低于其在对等论中的地位。 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其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凯瑟琳娜·莱斯首次把功能范畴引入翻译批评,将语言功能,语篇类 型和翻译策略相联系,发展了以源文与译文功能关系为基础的翻译批评模式,从而提 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莱斯认为理想的翻译应该是综合性交际翻译,即在概念性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方面都与原文对等,但在实践中应该优先考虑的是译本 的功能特征。 第二阶段: 汉斯·弗米尔(Vermeer)提出了目的论,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 束缚中摆脱出来。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也就是说,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此外,翻译还须遵循“语内连贯法则”和“语际连贯法则”。前者指译文必须内部连贯,在译文接受者看来是可理解的,后者指译文与原文之间也 应该有连贯性。这三条原则提出后,评判翻译的标准不再是“对等”,而是译本实现预期目标的充分性。弗米尔还提出了翻译委任的概念,即应该由译者来决定是否,何时,怎样完成翻译任务。也就是说,译者应该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而且有权根据翻译目的决定原文的哪些内容可以保留,哪些需要调整或修改。 费米尔认为,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应该是“目的法则”。也就是说,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换言之,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对于中西翻译史上的归化、异化之争,乃至近二三十年译界广泛讨论的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目的论”都做出了很好的解释。翻译中到底是采取归化还是异化,都取决于翻译的目的。由于功能翻译理论就是以“目的原则”为最高准则,而任何翻译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行为,片名翻译的最终目标和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们了解影片的主要内容,并激发观众的观看欲望。因此我们需要对功能翻译理论尤其是“目的论”流派做简单了解。 第三阶段: 贾斯塔·霍茨—曼塔里借鉴交际和行为理论,提出翻译行为理论,进 一步发展了功能派翻译理论该理论将翻译视作受目的驱使的,以翻译结果为导向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理论和目的论有颇多共同之处,弗米尔后来也将二者融合。

目的论视角下探析企业网站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探析企业网站翻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已经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越来越多的企业想要走出国门,把自己的产品推向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官网简介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作为企业的广告牌,向世界各地的潜在客户推介企业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与传统翻译理论不同,目的论为应用翻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根据目的论,翻译目的是翻译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个因素,每一个翻译策略的选择都取决于翻译目的。从目的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中国知名家电企业的英文官网,探讨公司网页中企业简介的英译问题,希望能为公司网站简介的翻译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标签:企业网站;翻译目的;论翻译方法 1目的论简介 汉斯·威密尔的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威密尔认为,翻译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行为。任何一项翻译活动都有其特定的目的,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译文的功能和预期目的,有选择性的进行翻译。翻译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着整个翻译过程,同时也影响着翻译策略及方法的选择。因此,译者要根据翻译目的来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一共包含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这三个原则。目的原则是指翻译应在译语情境和文化中,按译入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连贯原则是指译文必须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并能被目标读者所接受和理解。忠实原则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但是忠实的程度由翻译目的决定。这三大原则构成了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原则,尽管在多数情况下,译文并不能同时满足这三项原则,但是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必须服从于目的原则,目的原则是应被采用的首要原则。 2企业简介文本介绍 企业简介是企业官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个企业的自我介绍。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它提供企业的相关信息并号召消费者来购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要翻译好企业官网的公司简介,译者必须深入了解企业简介和它的功能,从而更好地达到翻译的最终目的。 2.1定义 企业简介本质上来说是代表公司的一份简历,公司用它来建立企业在市场上的信誉。简介中通常会展示公司的商业战略、独特优势以及相关经历。这些信息会帮助潜在的消费者、贸易伙伴甚至求职者更好的评估公司以决定这个公司是否值得信任。本篇文章中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知名家电企业的英文官网。

第九讲 结构功能主义

第九讲结构功能主义 一,结构功能主义的特征及其思想渊源结构功能主义是二战后在美国崛起的最重要的社会学流派。从战后一直到60年代在美国社会学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一)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特征 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称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于1945年首先提出来的。在他的倡导下,结构功能主义在美国得到广泛的传播,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结构功能主义者尽管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分歧很大,但还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1. 在研究层次上,结构功能主义通过强调 “系统”范畴而将社会结构和社会整体 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把研究重点放在 社会上。结构功能主义继承了杜尔干的 整体优先于个体的立场。 2. 在研究方向上,结构功能主义代表着一 种与历史进化论和传统因果分析论不 同的研究取向。在解释社会现象时,结

构功能主义强调和侧重的是社会系统 的现存结构及其在维护系统生存中所 发挥的社会效果。 3. 在研究主题上,结构功能主义致力于回 答的最基本问题就是,一个社会系统为 了维护其存在,有哪些基本条件必须得 到满足以及是如何满足的。 凡是有助于系统存在的因素、机制和过程都得到突出的强调和优先考虑,经 常使用的概念有:秩序、均衡、适应、 稳定、整合等,而相反的概念比如冲突、 压力、失调等,都未给予重视。有维护 现状的保守倾向。 4. 功能分析方法。 (二)思想渊源 1. 早期社会学家的影响 孔德、斯宾塞、涂尔干 2.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的影响 马林诺夫斯基(1884-1942)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现象最终根源于个人的那些长期存在和经常需要的生理和

心理需求。社会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制度、观念、信仰以及物质设施都与某项确定的需求相对应,是人们为满足特定的需求而创作出来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功能普遍性和功能不开缺少性两个假设。即功能普遍地存在于任何文化现象中,任何文化都发挥着不能为其它文化要素所代替的必不可少的功能。 布朗(1881-1955) 布朗师承涂尔干,强调社会的整体形状,认为功能分析不能脱离结构分析。布朗把功能活动定义为文化活动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对维持社会结构的存续所作出的贡献。因而文化现象所具体的功能不是满足了个人的需求,而是表现为它满足了社会整体的需求。布朗提出了功能统一性的假设。即社会整体是一个功能统一体,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不会产生不可调节的冲突。 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所提出的三条假设成为了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前提。 二,帕森斯的理论学说

功能派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e11047915.html, 功能派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 作者:李济 来源:《对外经贸》2011年第05期 [摘要]功能派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该理论为广告翻译研究 提供了新的视角。以翻译目的论原理为理论框架,从广告翻译的目的性出发,提出遵循译语广告的语言特征、实现成功跨文化交际、迎合译语消费者心理,从而实现广告的功能,以达到商品的营销目的。 [关键词]功能派;目的论;广告;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5-0074-03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一种较新的翻译理论模式,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其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的凯瑟琳娜·莱斯。1971年她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首次提出翻译功能理论(Functional Approach),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即从原文和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译文,形成了功能主义理论的雏形。此后,赖斯的学生弗米尔摆脱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提出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目的论”(Skopostheorie)。其核心概 念是“任何翻译都是有一定目的的,或者说都是要实现一定的功能的,而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往往取决于翻译的目的”。而作为第二代目的论的代表人物诺德继承和发展了第一代目的论者的理论,提出“功能加忠诚”(function plus loyalty),完善并拓展了目的论应用领域。 目的论共有三个法则,即目的法则(Skopos rule)、连贯法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法则(Fidelity rule)。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忠实性原则服从于连贯性原则,而二者均服从于目的性原则。也就是说在为达到翻译目的必须改变原文文本时,忠实性原则不再适用,决定翻译过程的根本原则是整个翻译活动的目的,“目的性原则”是翻译的首要规则。由此可以看出,功能派目的论对原文的地位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贬低。 二、广告翻译的特征和目的性 根据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AMA)的定义,广告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即由特定的广告主通常以付费的方式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对产品、服务或观念等信息的非个人推介行为(Advertisng is the non-personal communication of information usually paid for and usually persuasive in nature about products,services or ideas by identified sponsors through the various media)。 广告的专门用途在于:提供商品信息(information)、争取顾客(persuasion)、保持需求(maintenance of demands)和开辟市场(creating mass markets)。广告语是一种特殊的实用文体, 语言简洁、鲜明易懂、说服力强,具有极明确的目的性,因此,广告翻译不同于文学作品的翻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红楼梦》中茶文化翻译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红楼梦》中茶文化翻译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红楼梦》中茶文化翻译

摘要:《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十八世纪的百科全书,书中详细的描述了清代的茶文化,为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从饮茶之人爱喝茶的种类,便可以推断出他们的性格,这对通过典籍来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笔者从翻译的“动态对等”原则和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对杨译和霍译的《红楼梦》中关于茶名称的翻译对比,探讨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方法,以便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关键词:茶文化;英译茶之名;动态对等;翻译目的论 一、中国的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早在神农时期,茶的药用价值已被发现,并由药用逐渐演变成日常生活饮料,进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汉代文人提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而到南北朝时,文化、思想领域又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的茶文化初现端倪。到了唐代,中国茶文化已基本形成。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到宋代至明初,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可以说到了鼎盛时期。因此,我们说:“茶兴于唐、盛于宋。”到了清代,中国茶文化发展更加深入,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茶馆的兴起,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已成为普通人家的礼仪美德。 二、《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只要一翻开这部古典名著,顿觉茶溢字里行间,芳香飘逸,此书写到茶有260多处,咏及茶的诗词(联句)有10余处,为中国小说所罕见,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红楼梦》中记录了茶之名,茶之具,茶之水,茶之礼,茶之诗词。从这些角度不仅可以看出曹雪芹对茶的研究已经到了相当纯熟的阶段,更可贵的是他是借茶来烘托其中的人物性格。同时,也呈现了清代的茶文化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翻译目的论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翻译的目的是目的论中一个极为关键的概念。这有三种解释。(1)译者的目的(如为了金钱);(2)译文的交际目的(如为了启迪读者);(3)使用某种特殊的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而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法)[1]。从以上的三种阐释中,我们重点来谈谈译文的交际目的。在这一解释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读者在翻译中的核心地位。一部译品能否广为流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接受程度。因此,译者在翻译前必须明确目的是什么,想要向读者传达什么思想,只有在目的明确后,翻译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初衷与反响才能相结合。译者应该以翻译目的论为基础,确立翻译的意图,以向读者传播介绍为手段进行翻译。要学会跳出文本的小圈子,站在读者与文化的大圈子中去进行翻译。只有把目的、对象都明确了之后,翻译时便能游刃有余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译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就是说自己始终起到纽带的作用,是一个传输文化思想与情感的媒介,不要带着要让作品成为经典的功利的思想去翻译,也就是要脱离文本[2]46。 四、茶之名体现人之性

浅析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的区别

浅析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的区别 【摘要】: 在西方心理学史上,机能主义和构造主义心理学是两个重要的流派。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这两大学派的争论一直延续了很久,他们在历史背景,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的问题和身心关系等方面也各不相同,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本文将从以上几点内容出发,简要的分析一下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的区别。 【关键词】: 构造主义机能主义区别 【正文】: 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的两大学派的争论一直是西方心理学发展的一大主线,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心理学思想,下面简要的对其区别进行简述。 首先说一下他们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代表人物,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E.B.Titchener,1867—1927),是19世纪末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以后出现于欧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该学派于1899年产生于德国,后在美国得到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后渐趋衰落。机能主义是19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到20世纪20年代成为美国心理学中主导的势力,它代表当时美国心理学的主流。它的首倡者是威廉.詹姆斯,一位深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影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开拓的机能主义思想由芝加哥大学的杜威、安吉尔和卡尔继承和发展,形成了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又称芝加哥学派。二者出现时间相近,在当时各自发展壮大,形成了对立的局面,共同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虽然今天机能主义心理学作为一个阵线分明的学派已不复存在,但它的观点已融合在心理学发展的主流中。 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在内容方面的不同,分别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的问题和身心关系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比较和陈述。

第一、研究对象 构造主义研究意识内容和意识构成的要素。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或意识内容本身,不应该研究其意义或功用。而机能主义研究意识的机能。杜威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环境中发生作用的整个有机体的适应活动,心理学研究应当以心理“效用”为目的;哥伦比亚学派也主张研究意识的功用。 构造主义理论中,铁钦纳认为心理学应该只研究心理内容自身,研究它的实际存在,不去讨论它的意义或功用。他认为机能心理学只是心理学的应用,是心理技术,而非心理学本门。心理学的对象是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经验、心理、心理过程和意识都是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表现形式。他认为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心理的结构,机能心理学虽然有用,但它必须建立在构造心理学的基础之上。铁钦纳这种把意识的构造或内容和它的机能截然分开的观点,含有明显的形而上学因素。 机能主义理论中,詹姆斯认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按他对于现象及条件的理解,他把生理条件和心理现象都包括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中。詹姆斯反对冯特式心理学的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各种元素,他认为意识原是不断流动的,不能因为心理学家把它分析为断片或元素,就得出意识原来是断片或元素集合而成的这种结论。 第二、研究方法 构造主义理论中,铁钦纳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对意识经验的观察,即内省法。内省法即是:认为内省是对意识经验的自我观察。铁钦纳在心理学的方法问题上不仅继承了冯特的基本观点,而且把“内省法”强调到了不适当的地步。因此,他的心理学有人称为“纯粹内省的心理学”。他的实验内醒法却有五个方面的特点:1坚持只有训练有素的观察者才能进行内省,坚持反对使用未受过训练的观察者;2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是根据记忆来进行内省描述,

功能翻译理论目的论

方梦之主编:《译学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29页 功能翻译理论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又称“功能目的论”(Skopos theory)。1971年,德国的莱斯(K. Reiss)首先提出“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评价的新模式。1984年她在与费米尔(H. J. Vermeer)合写的General Foundation of Translation Theory一书中声称: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一种或若钟交际功能。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学者克利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进一步拓展了译文功能理论。她强调译文与原文的联系,但这种联系的质量与数量由译文的预期功能确定。这就是说,根据译文语境,原文中的哪些内容或成分可以保留,哪些需调整或改写,该由译文的预期功能确定。 功能目的理论的两项基本原则是:1. 翻译各方面的交互作用受翻译目的所决定;2. 目的随接受对象的不同而变化。按照这两项原则,译者可以为了达到目的而采用任何他自己认为适当的翻译策略。换句话说,目的决定方式(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 作为受文化制约的语言符号,原文语篇和译文语篇受到各自交际环境的影响,译文功能与原文功能可相似或保持一致,也可能完全不同。根据不同的语境因素和预期功能,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法,这是功能翻译理论比以对等为基础的翻译理论或极端功能主义的翻译理论更为优越之处。翻译功能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方法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较高的科学性和易操作性。Toury 把“功能目的论”看作是“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公司简介汉英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中西酒文化比较 2 通过苔丝透析托马斯?哈代的现代女性意识 3 英语构词法对词汇习得的影响 4 浅析英语广播新闻的语言特色 5 论大学英语口语课外活动 6 英汉广告中的双关语及其英汉互译 7 文化语境视域下英语习语的汉译研究 8 DOTA游戏英雄名称汉译策略 9 外交辞令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 10 从许渊冲的“三美”原则论李白诗歌的翻译 11 论模糊限制语在广告中的语用功能 12 从顺应论角度看劳伦斯小说中关于心理动机的语码转换 13 论英语新闻翻译中的文化干扰及相应对策 14 论《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冲突和不确定性的体现 15 从英式桌球斯诺克看英国的绅士文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6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比较“春节”和“圣诞节” 17 苔丝悲剧中乌托邦情结的探析 18 《呼啸山庄》中嵌套式叙述的美学功能 19 "工业小说"《玛丽?巴顿》的宗教解析 20 The Essence of Democracy and Freedom: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Animal Farm 21 《榆树下的欲望》卡博特的悲剧分析 22 On Mother-daughter Relationship in The Thorn Birds 23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的分析 24 从跨文化角度浅析化妆品商标翻译 25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26 中英评论性文章的写作风格的对比分析 27 关于中国文化教学的文献综述 28 解读奥斯丁小说《诺桑觉寺》对哥特传统的模仿与颠覆 29 论中西方建筑风格的文化差异 30 红字中的象征意义 31 《飘》中斯嘉丽的主要性格特征浅析 32 中英文隐喻对比研究 33 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 34 论《重返巴比伦》中女性的身份的自我建构 35 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对比及其根源分析 36 圣经的女性意识 37 从文化的角度审视中西习语的来源 38 从《阿甘正传》中看美国梦 39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英语专业八级翻译考试中的应用 40 小说《黑猫》中双重人格 41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42 S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