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咕咚

合集下载

部编一下语文第20课《咕咚》知识点+图文朗读视频精讲

部编一下语文第20课《咕咚》知识点+图文朗读视频精讲

第20课《咕咚》一、笔画笔顺二、会写字及组词吓(惊吓)(吓人)(吓一跳)怕(不怕)(可怕)(怕人)(生怕)跟(跟头)(跟上)(跟斗)(跟从)家(大家)(家长)(家乡)(家门)羊(小羊)(山羊)(羊角)(牛羊)象(大象)(气象)(万象)(象牙)都(首都)(古都)(都是)(都有)三、会认字及组词咕gū(咕咚)(咕咕叫)咚dōng(咚咚响)(咕咚)熟s hú(熟人)(熟食)掉diào(掉下)(扔掉)吓xià(吓人)(惊吓)鹿lù(梅花鹿)(小鹿)逃táo(逃跑)(逃走)命mìng(生命)(命运)象xiàng(大象)(象群)野yě(野生)(野人)拦lán(拦住)(阻拦)领lǐng(带领)(领导)四、多音字吓xià(惊吓)(吓人)hè(恐吓)都dū(首都)(古都)dōu(都是)(都好)五、易写错的字怕:右部是“白”,不要写成“自”。

跟:左部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六、近义词热闹——喧闹拦住——挡住逃命——逃生正好——恰好七、反义词热闹——安静笑——苦最后——最先高——低八、课后习题朗读课文,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野牛是怎么做的。

参考答案:因为动物们听兔子一说“咕咚”来了,害怕极了,根本没考虑“咕咚”是什么,就跟着兔子跑,只有野牛在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是什么。

九、教材分析《咕咚》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童话故事。

讲的是树上一个木瓜熟了,掉进湖里,发出了“咕咚”的声音。

兔子听了之后吓得边跑边叫,许多动物也跟着跑起来,最后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明了情况,大家一起来到湖边,看到了真相,原来“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动物们都哈哈地笑了。

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凡事得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

微课教学。

第20课《咕咚》教学策略(含反思)

第20课《咕咚》教学策略(含反思)

第20课《咕咚》教学策略(含反思)策略1: 活动导入为了引发学生对课文《咕咚》的兴趣,可以使用活动导入的策略。

这可以包括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片段、听取相关音乐或进行与主题相关的小组讨论。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直接融入到课文主题中,并积极参与研究。

策略2: 阅读指导在学生开始阅读课文之前,提供一些阅读指导,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咕咚》的内容。

可以使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或者指导学生注意一些重要的词汇或句子结构。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策略3: 合作研究通过合作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合作。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研究《咕咚》中的某个话题,并在一定时间后互相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策略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咕咚》中的人物角色和情节发展。

可以将课文中的不同角色分配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中扮演这些角色,并进行讨论和演绎。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加深他们对课文情节的理解。

策略5: 反思讨论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反思讨论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他们对本节课研究的感受和体会,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如何改进。

通过这样的反思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反思通过采用上述教学策略,学生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咕咚》这篇课文。

活动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阅读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合作学习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想象力,反思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自我反思能力。

这些策略的结合将使学生在学习《咕咚》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精品课件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精品课件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一文。

该文位于教材的第五章“大自然探秘”,主要讲述了小兔子在森林里听到一个奇怪的声音“咕咚”,好奇心驱使它去寻找声音的来源,发现是一场误会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文章主题,培养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 学会生字词,如“咕咚、兔子、好奇、森林、寻找”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主题,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咕咚声音道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拿出咕咚声音道具,让学生猜测声音的来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讲解生字词,解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新学的生字词造句,进行朗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咕咚声音的来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咕咚》2. 生字词:咕咚、兔子、好奇、森林、寻找3. 故事梗概:小兔子在森林里寻找咕咚声音的来源,最终发现是一场误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新学的生字词,编写一个小故事,要求情节生动,富有想象力。

2. 答案示例:小兔子在森林里遇到了一个会说话的咕咚,它们成为了好朋友,一起探索森林的奥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发言,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积极,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声音,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提高对生活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激发学生好奇心。

2. 例题讲解中生字词的解析与文章主题的引导。

20 咕咚【教案】公开课

20 咕咚【教案】公开课

20 咕咚【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故事《20 咕咚》,了解咕咚是谁,以及它是如何来到森林里的。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和倾听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故事《20 咕咚》的主要情节,理解咕咚的特点和习性。

2. 通过观察插图,了解森林里的动物和生活环境。

3. 学习生词:树木、小动物、森林、水果、害怕、一大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参与讨论。

2.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词汇描述咕咚的特点和习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 运用游戏教学法,巩固学生对生词的记忆。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故事《20 咕咚》的课件或黑板,插图等教学资源。

2. 准备生词卡片,用于游戏教学。

3. 准备相关动物的图片或实物,用于直观演示。

【课堂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咕咚这个名字吗?它是什么动物?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20 咕咚。

【故事教学】1. 教师播放故事《20 咕咚》的音频,让学生边听边跟读。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3.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词,让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记忆。

【分组讨论】a. 你的角色是谁?它有什么特点和习性?b. 你在故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c. 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总结。

【游戏教学】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生词接龙游戏,巩固生词记忆。

2.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内容,总结咕咚的特点和习性,强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20 咕咚》的主要内容。

第20课《咕咚》教学经验(含反思)

第20课《咕咚》教学经验(含反思)

第20课《咕咚》教学经验(含反思)在本文档中,我们将分享第20课《咕咚》的教学经验,并进行反思。

该课程旨在给学生介绍汉字和拼音,并提供课堂互动和多媒体资源来增强研究效果。

教学经验1. 游戏化研究在本课中,我们采用了游戏化研究的方法,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我们设计了一系列与《咕咚》相关的小游戏和活动,以帮助学生巩固新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我们通过字母拼图游戏来让学生练拼音和字母的对应关系。

2. 多媒体资源的运用为了增强学生的研究体验,我们使用了多媒体资源来呈现课程内容。

我们播放了一段与《咕咚》有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来研究。

这样的多媒体资源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

3. 小组合作在课堂中,我们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研究。

我们设计了一些小组活动,例如配对练和角色扮演,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小组合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互相研究和支持,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挑战,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

首先,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发现不能涵盖所有的课程内容。

因此,我们需要更好地安排时间,确保每个重要概念得到足够的讲解和巩固。

其次,尽管我们使用了多媒体资源来增强研究体验,但我们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视听方式的研究方式并不适应。

因此,我们还需要结合其他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最后,我们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发现了一些学生沟通和合作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会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技能,并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游戏化学习、多媒体资源和小组合作等方法,成功地实施了第20课《咕咚》的教学。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提高教学效果。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0《咕咚》组词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0《咕咚》组词
(惊心掉胆jīng xīn diào dǎn)

xià
(吓人)(惊吓)(吓呆xiàdāi)(吓唬xiàhu)
鹿

(小鹿)(鹿角)(梅花鹿)(马鹿)
(指鹿为马zhǐlùwéimǎ)

táo
(逃跑)(逃走)(外逃)(出逃)(
东躲西逃dōngduǒxītáo)

mìng
(生命)(拼命pīnmìng)(命运)(命令)(安身立命)


(不怕)(可怕)(怕人)(生怕)(胆小怕事)(怕三怕四)
跟立定脚跟)

jiā
(大家)(回家)(家乡)(全家)
(千家万户qiān jiāwàn hù)

yáng
(小羊)(山羊)(羊角)(牛羊)
(亡羊补牢wáng yáng bǔláo)

dōu
(都是)(都有)(都在)(都好)

拼音
20、咕咚——组词


(咕咚)(咕咕叫)(叽咕jīgu)(叨咕dáogu)
(唧唧咕咕jījīgūgū)

dōng
(咚咚响)(咕咚)(叮咚dīngdōng)
(迷里咕咚mílǐgūdōng)

shú
(熟人)(熟食)(成熟)(熟手)(轻车熟路)(半生不熟)

diào
(掉下)(扔掉)(去掉)(掉头)

xiàng
(大象)(象样)(现象)(气象)(气象万千)


(野外)(田野)(野草)(野花)
(漫山遍野mànshānbiànyě)(春风野火)

lán
(拦住)(阻拦zǔlán)(拦路)(拦网lán wǎng)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要求1、会认“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能根据学过的方法猜测生字的读音,进而把课文读熟、读懂。

3、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

2、了解课文内容。

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背景图片,猜一猜: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奔跑?2、引入新课,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在课文中标出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6、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全文共有个自然段,讲了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也跟着跑,只有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弄清了事情真相的故事。

?三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吓怕跟家羊象都2、指导观察生字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家、象、都”的笔顺和书写。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4、展示书法作品,进行讲评。

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这种由课堂走向生活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了解课文内容。

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教学课件。

一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吓怕跟家羊象都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自由读第1、2自然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第20课《咕咚》。

本课是一篇小品文,通过作者生动形象的文字,描绘了一只小鸭子从孵化到下水的全过程,以及和妈妈在一起的温馨场景。

全文语言简洁、形象生动,极具感染力。

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认读本课生字词。

(2)学习了解本文课文的大致内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口头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

(2)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体会动物的可爱之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通过教学,让学生读懂文章,明白文章的大致内容。

(2)培养学生的语言朗读能力。

(3)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和句子。

2.难点(1)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设计1.热身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动物孵化的过程进行观察,快速召集学生的注意力。

2.呈现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宠物动物,如鸟、金鱼等,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动物是如何孵化出来的,并介绍本课主要内容。

接着,老师给学生讲解本课的生字词,并帮助学生逐字逐句读清楚。

3.感知课文利用幻灯片或课件展示课文内容,给学生讲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引导学生跟读课文。

然后,提问学生课文中的词语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读课文让学生闭目,听课文录音,跟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感。

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体味课文中的情感。

5.理解课文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思考,分析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如:小鸭子在孵化前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是如何孵化出来的?小鸭子和妈妈是怎样在一起的?6.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宠物鸟、鱼等动物,让学生描述它们的特点,并体会动物的可爱之处。

一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课文(六)20咕咚+人教(部编版)(pdf+含答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课文(六)20咕咚+人教(部编版)(pdf+含答案)
段落大意
第一段介绍了故事背景和起因;第二段描述了小松鼠和其他动物的反应;第三段 揭示了真相。
02
重点字词与拼音
重点字词标注
01
02
03
04
gū dōng:咕咚,拟声词, 形容东西落地或撞击的声音。
pú táo:葡萄,一种水果。
hū rán:忽然,突然。
páng biān:旁边,附近。
生字拼音注解
重点段落
第一段描述了木瓜落水的声音,以及动物们的反应;第二段描述了小松鼠出现后的情景;第三段描述了小猴子发 现真相的过程。
课文结构分析
整体结构
这篇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开头先描述了木瓜落水的声音和动物们的反应, 中间详细描述了小松鼠和其他动物看到小松鼠逃跑后的反应,最后一段总结了整 个故事,并揭示了真相。
盲目跟从的道理。
重点词汇
课程中会学到一些新的词汇,如“ 咕咚”、“跑”、“追”等,这些 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句子结构
通过学习一些简单的句子结构,如 “兔子一边跑一边喊”,可以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思考题部分
问题1
故事中哪些动物听到了咕咚的声音?
答案1
故事中,兔子、狐狸、松鼠、猴子、小鸟都听到了咕咚的 声音。
同音字辨析
gū和gǔ
gū是拟声词,形容咽喉、嘴巴 等器官发出的声音;gǔ是名词
,表示古代的鼓。
dōng和dòng
dōng是拟声词,形容东西落地 或撞击的声音;dòng是动词, 表示移动、活动。
pú和pu
pú是葡萄的葡,音节为pu;pu 是普,音节也为pu。
táo和dao
táo是葡萄的萄,音节为tao; dao是刀的拼音缩写,音节为

20《咕咚》(导学案)

20《咕咚》(导学案)

培养朗读、阅读、 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理解 故事内容
观察图画,了解 故事情节
结合生活经验, 认识事物的特点
学会倾听,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 意赅的阐述观点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
03
小猴子:聪明、机灵,能够迅速地适应环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 意赅的阐述观点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
小刺猬: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和挑战。 通过这些角色的描绘,故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 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情感共鸣
任务驱动:通过布置任务,引导 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提高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合作、讨论 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 沟通能力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手段, 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教 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05
事向孩子们传递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帮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这 些特点,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品质。
通过这些角色的描绘,故事向孩子们传递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 品质,帮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这些特点,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 性格品质。
02
小兔子:胆小、好奇,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 意赅的阐述观点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20《咕咚》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20《咕咚》
20 咕咚
R·一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一声“咕咚”响起, 不知森林里到底发生了 什么可怕的事情,吓得 小动物们四散奔逃。
ɡū

咕咚
dōnɡ

叮咚
shú

熟睡
diào

掉了

鹿
小鹿
táo

逃跑
mìnɡ

生命


田野
lán

阻拦
lǐnɡ

红领巾
字词学习
xià

jīnɡ xià
惊吓
xià rén
字歌
二人很友好 心无怨恨存 小犬不凶狠 摇尾足下跟
笔顺: 造句:盲人紧紧地跟随着导盲犬走过人行道。
jiā
jiā yuán
家 家园 jiā tínɡ
字源
家庭
笔顺: 造句: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它。
yánɡ

shān yánɡ
山羊
yánɡ máo
字源
羊毛
笔顺: 造句:山羊爱吃青草。
xiànɡ
dōu( 都有 )

dū( 首都 )
xià
吓 跑了
dà xiàng
大象
kě pà
可怕
shān yáng
山羊
dōu
都 笑了

dà xiànɡ
大象
xiànɡ qí
字源
象棋
笔顺: 造句:天上白云的形状像zài
都在
dōu hǎo
都好
字歌
前面道拥堵 猪羊把路横 都快下车撵 诸位莫心惊
笔顺:
造句:小伙伴们都在那边开心地玩老鹰捉小鸡 的游戏。

第20课咕咚讲解教案及反思

第20课咕咚讲解教案及反思

第20课咕咚讲解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第20课《咕咚》讲解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咕咚》的内容和意义。

2. 学会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咕咚》的主要情节和故事背景。

2. 学会正确运用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咕咚》的复印件。

2. 音频设备和课文录音。

3. 教学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4. 学生练习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课文《咕咚》的兴趣。

2.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与本课内容进行过渡。

二、呈现与讲解(10分钟)1. 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

2. 教师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重点词汇,并进行示范朗读。

三、理解与掌握(15分钟)1.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3. 引导学生猜测课文中的生词意义,加深对词汇的理解。

四、拓展与运用(15分钟)1.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练习,描述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五、反思与总结(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收获。

2. 学生提出问题和困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分角色进行小剧场表演,展示课文中的情节。

2. 让学生自行搜索相关资料,了解咕咚这个角色在其他文化中的含义和形象。

教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对课文《咕咚》的内容有了较好的理解。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的发音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加强语音训练。

此外,教师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最新部编统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0咕咚》生字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统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0咕咚》生字教学课件
20 咕 咚
注意看笔画顺序,不写倒笔字哦!
首页 吓 怕 跟 家 羊 象都
左右 结构
上下 结构
独体 结构
点击汉字学习笔顺
吓怕 跟家 羊象 都
笔顺:
hè(恐吓)
xià
部首:口
结构:左右
组词:惊吓 吓唬形近字Leabharlann 下第四笔起笔与 口字旁齐平
造句:“砰”地一下摔下来,小
花猫受到了惊吓。
返回
吓怕 跟家 羊象 都
加油!加油!加油!
下课了!
—— 小朋友们再见——
组词:大家 家庭
形近字:象
造句:大家安静点,现在开会了。
第四笔短横紧跟宝 盖头,位于上半格
返回
吓怕 跟家 羊象 都
笔顺:
后鼻音
yánɡ
部首:羊 结构:独体
组词:羊毛 绵羊
形近字:美
最后一笔竖写 在竖中线上
造句:山羊爱吃青草。
返回
吓怕 跟家 羊象 都
笔顺:
后鼻音
xiàng 部首: 结构:独体
组词:大象 象牙
笔顺:

第五笔竖位 于竖中线上
部首:忄 结构:左右 组词:可怕 害怕 形近字:伯 造句:我很害怕打雷。
返回
吓怕 跟家 羊象 都
笔顺:
ɡēn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跟着 跟头
形近字:根
最后一笔捺的收 笔略高于竖提
造句:鸭子们一个跟着一个出了
门。
返回
吓怕 跟家 羊象 都
笔顺:
jiā
部首:宀 结构:上下
形近字:像
第六笔撇从扁扁 的“口”中斜出
造句:大象的耳朵像扇子。
返回
课后反思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 咕咚_人教(部编版)(2024)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 咕咚_人教(部编版)(2024)

20 咕咚教学目的: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弄明白“咕咚”究竟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很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缘由,最终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当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打算: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终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小牛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

)(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日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

这篇课文究竟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细致听,细致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索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咕咚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咕咚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咕咚《咕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的课文。

《咕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的课文,这篇课文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

原文:木瓜熟了。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小猴子看见了,问他为什么跑。

兔子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这一下可热闹了。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看一个跑起来。

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野牛拦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大象说:“没看见,大伙都说‘咕咚’来了。

”野牛拦住大伙问,大伙都说没看见。

最后问兔子,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故事讲述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

这篇课文告诉人们遇事不要偏听偏信,在没弄清楚事实之前,不要妄下结论。

《咕咚》课文解释分段解释:第一自然段:写树上一个木瓜熟了,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的声音。

第二自然段:写兔子听见“咕咚”一声,吓得边跑边叫,小猴子问他,他告诉小猴子“咕咚”声可怕。

第三自然段:写小猴子也跟着边跑边叫。

第四自然段:写大家都边跑边叫快逃命“咕咚”来了。

第五自然段:写野牛拦住大伙追问缘由,原来兔子在湖边听见“咕咚”声,但没有亲眼见到。

第六自然段:写“咕咚”的真相。

第七自然段:真相大白后,大伙都笑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0课《咕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0课《咕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0课《咕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人教版学校一班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0课《咕咚》原文木瓜熟了。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小猴子观察了,问他为什么跑。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这一下可喧闹了。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象观察了,也跟着跑起来。

野牛挡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观察了?”大象说:“没观察,大伙都说‘咕咚’来了。

”野牛挡住大伙问,大伙都说没观察。

后问兔子,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篇二】人教版学校一班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0课《咕咚》教案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①熟悉“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

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力量目标①培育同学识字、写字力量②培育同学的朗读力量③培育同学的语文综合实践力量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吸引同学,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同学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

(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

)齐读课题3、细心的孩子,仔细观看这两个字,你发觉了什么?(引导同学体会形声字,象声词)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拦住他, 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大象说: “没看见,大伙都说‘咕咚’来了。”野牛又问 大伙,大伙都说没看见。最后问兔子,兔子说: “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野牛第一个提出了质疑,大伙都不明真相, 最后兔子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原因。
读6、7自然段,
笔顺:
组词:山羊
xiàng
象 音序:X 上下结构 偏旁:⺈
笔顺:
组词:大象
dōu
都 音序:D 左右结构 偏旁:阝
笔顺:
组词:都是
咕咚熟掉 鹿 逃 命 野 拦领
第 三 课

听读课文,标自然段
6 1
7 2
5
3 4
妙解课文
认真读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只小兔偶然听见“ 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 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提 出质疑,大家去看了才明白:“ 咕咚”原来是成熟对木瓜掉到湖 里发出的声音。
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 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 ‘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小猴子盲目地跟着跑叫起来, 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
这一下可热闹了。狐狸呀,山羊啊, 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 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发出质疑的?都是怎么说的?
故事起因
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 掉进湖里,“咕咚”!
拟声词,这里指木瓜掉 进水里发出的声音。
兔子听见“咕咚”声兔子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猴子看 见了,问他为什么跑。兔子一边跑一边叫: “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慌张 害怕
读第3、4自然段,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 听见了怎么做,怎么说的?
20 咕 咚
听读课文
我会写
xià
吓 音序:X 左右结构 偏旁:口
笔顺:
组词: 惊吓

怕 音序:P 左右结构 偏旁:忄
笔顺:
组词:害怕
gēn
跟 音序:G 左右结构 偏旁:⻊
笔顺:
组词:跟上
jiā

音序:J 上下结构 偏旁:宀
笔顺:
组词:家人
第 二 课

yáng
羊 音序:Y 独体字 偏旁:羊
“咕咚”到底是什么?“笑”有什么含义?
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正好又有一个木瓜 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层次梳理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讲述小动物们没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事, 就稀里糊涂地跟随兔子乱跑的故事,教育大家遇事要 冷静,要多观察、多动脑,不要盲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