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水稻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

水稻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

收获前 7 d采 用间 歇灌 水 方法 , 土壤 保 持饱 和 水 状 态 , 在 收
获前 7 d断 水 ; 灌溉 要采 用昼 停夜 灌方 式进行 同 。
6 病 害防治
在 稻 曲病 防 治 上 , 减 少菌 源 , 不选 带 菌 种 子 , 清理 田面 污物 , 剔除 病 株用 。 药 剂 防 治可 用 1 4 %络 氨 铜 水 剂 4 k g / h m , 稀释 3 0 0倍 于孕 穗 期 ( 破 口前 7 — 1 0 d ) 叶 面 喷施 ; 或用3 0 % D T 1 . 5 k g / h m 。 于破 口前 5 ~ 7 d稀 释 5 0 0 ~ 6 0 0倍 喷雾 。 在稻 瘟 病防治上, 选 抗病 品种 ; 合 理用 氮 肥 , 分蘖 后 期 贪 青要 排 水
摘要 介 绍 了水稻 高 光效新 型栽 培技 术 , 主要 包括科 学选 择品种 、 培 育壮 秧 、 精 细 整地 、 适 期移 栽 、 肥水 管理 、 病 害防 治 、 适 时收 获等 内 容, 以期为种 植 户提供 参 考 。 关 键 词 水 稻 ; 高光效 ; 新型; 栽 培 技 术 中图分 类号 ¥ 5 1 1 . 0 4 8 文献标 识码 B 文 章编 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3 ) 1 3 — 0 0 4 4 一 o l
农艺3期
水稻 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
苏丽 春 李海侠 吴成 久
( 吉林 省 双 辽 市 王 奔 镇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站 , 吉林 双 辽 1 3 6 4 0 0 ; 双 辽 市 农 村 能源 环 境 保 护 办 公 室 ; 双辽 市农 业 广 播 电视 学 校 )
k g / h m ( 磷 酸 二铵 1 0 0 k g / h m 2 , 硫铵 1 0 0 k g / h m ) ; 穗肥 于 7月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PPTPPT课件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PPTPPT课件

VS
管理要求
定期通风换气,保持仓库内外清洁,定期 检查稻谷温度、湿度及虫害情况,及时采 取措施防治。
加工利用途径和价值挖掘
加工利用途径
稻谷可加工成大米、米粉、米糕等食品,也可提取米糠油、米蛋白等副产品。
价值挖掘
通过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稻谷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例如,利用碎米生产米粉、米糕等,利用 米糠提取米糠油、植酸等有益成分。
播种量控制
根据品种分蘖力、秧龄长短和移栽方式来确定。分蘖力强的品 种可适当减少播种量,秧龄长的可适当增加播种量,机插秧的 播种量要高于手插秧。同时,要注意控制播种均匀度,避免出 现漏播或重播现象。
05 田间管理技术措 施
灌溉排水管理策略
01
02
03
灌溉原则
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和土壤 墒情,合理安排灌溉时间 和水量,确保田间水分适 宜。
在保证高产的同时,注重提高 稻米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高效
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应用,实 现水稻生产的高效率。
生态
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实现水稻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
谐共生。
水稻高产栽培原则
良种良法
选用高产、优质、抗病的水稻 品种,结合科学的栽培方法, 实现良种良法的配套。
合理密植
根据地力、品种特性和栽培条 件,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构 建高产群体结构。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水稻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稻田选择与整理
介绍稻田选择标准、土地整理方 法及稻田改良措施。
阐述优良品种选择原则、种子处 理方法及催芽技术。
播种与育秧
讲解播种时间、播种方法及育秧 技术要点。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概述
包括水稻生长习性、产量构成因 素及高产途径等。

永吉县水稻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

永吉县水稻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
永吉县 水稻 高光效新 型栽培 技术
高 金 友 ’ 綦 宗森 z 崔 红 梅 2 ( 1 . 吉 林 省 永 吉 县农 业 技术 推广 总站 1 3 2 2 0 0 ) ( 2 . 永 吉 县 金 家 乡农 业技 术 推 广 站 1 3 2 2 0 0 )
摘要 : 永 吉县在 推 广 水稻 高光 效 新 型 栽培 技 术 , 探 索耕 作 制 度 层深 厚 , 上软 下松 , 为 水稻 高产创 造 良好 的土壤环 境 。 新模式, 取得 了一 定成 效 。 4 、 适 时移 栽 关键词: 水 稻 高光 效 : 栽 培技 术 5 月中下旬当秧龄 3 5  ̄4 0天 , 叶龄 4 . 0 -4 . 5叶 ,苗 高 1 3 ~
3 、 精 细 整地 源自1 5 c m , 根数 1 3  ̄1 5 条, 百株 地 上干 重 3 . 5 g以上 时 , 即可进 行 移栽 。 5 、 改向调 行 插秧前, 用军用罗盘或地质罗盘定 向, 将插秧行 向定为磁 南偏 西1 9  ̄2 0 度, 在 每 个 田块 的 两头 做好 标 记 。插 秧 前要 先 做 好标 绳 , 插秧规格为大行距 5 0厘米, 小行距 2 O厘米, 穴距 1 3  ̄1 5 厘米 , 在 插秧标绳上一定要准确做好标记 , 插秧时采用拐子苗插法 。先按小 行距 2 0 厘米插 2 行, 然后间隔 5 0厘米 再 按 上 述 方法 插 2 行, 依此 类推, 做 到 不漏 插 、 保证 穴苗 数 2 ~3棵 、 深 浅 一致 。 6 、 田间管 理 6 . 1 灌溉 : 插秧 时花达水 , 插后至返青采用深水护苗, 水深一般 在5  ̄7 c m , 返 青 后至 有 效分 蘖 末期 采 用 浅水 灌 溉 , 水 深保 持 3  ̄4 c m 为宜 ; 有效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期 ( 6月下旬 ~7月上句) 采用 深水 灌 溉或 问断湿 润灌 溉 控制 无 效分蘖 ; 幼 穗 分化 至 乳 熟期 ( 7月上 旬 ~ 8月下旬)采用 3  ̄4 c m深水灌溉,若孕穗期遇 l 7 ℃以下低温深灌 ( 2 0 c m以上) 护胎; 乳熟至收获前一周 ( 8月下旬~9 月中旬)采用间 歇灌水方法 , 土壤保持饱和水状态 , 在收获前 7 天断水 ; 灌溉要采用 昼 停 夜灌 方式 进行 。 6 . 2 施肥:应以所选 品种的喜肥程度及 当地高产栽培的施肥技 术 为准 , 一 般施 肥 总量 要达 到每 公 顷纯 氮 1 6 0  ̄1 8 0公斤 、 纯磷 7 O ~ 7 5公斤 、 纯钾 7 5  ̄1 0 0 公 斤 。① 底肥 : 氮 肥 占总量 的 4 0 % 、 磷 肥 占总 量的 1 0 0 % 、 钾 肥 占总量 的 6 0 % 。具 体肥 料 可 以 当地 习 惯选 用 单 质 肥 料或 复混 肥 。② 追 肥 : 于 6月上 旬施 分 蘖肥 , 占氮 肥 总量 的 3 %; 0 于7 月上 中旬 施 穗 肥 , 氮 肥 占总 量 的 2 %、 0 钾 肥 占总量 的 4 0 % ; 于 水 稻 抽 穗前后施氮肥总量的 1 0 % 做粒肥。 6 . 3化学 除草 : 6 . 3 . 1 本 田封 闭 除草 : 可 采 用 丙 草胺 ( 或 苯 噻草 胺 或 丁 草 胺) 与 吡 嘧磺 隆 或苄 嘧磺 隆混 配 , 于插 秧 后 5 ~7天配 毒 土 撒 施 , 也可 分 次 施入 , 即 耙地 后插 秧 前 3 ~5 天施 5 0 % , 插秧后 1 0  ̄1 5 天施 5 %。 0 6 . 3 . 2 茎叶处理: 当封 闭除草效 果不理想 , 需要二次除草时, 可 用稻 杰 在 杂草 2 ~3叶期 时 , 排水 至 花达 水 使杂 草 茎 叶 露 出水 面 , 然 后进 行 叶面 喷施 。 6 . 4病害 防 治 : 目前水 稻 中后 期 病 害主 要 是稻 瘟病 、 纹 枯 病和 稻 曲病 。 一 定要做 到预 防为主 、 治疗 为辅 。 稻 瘟病 应该有针 对性 地进行 预 防, 叶瘟 一般 在分 蘖 盛 期 当叶 片初 现 病斑 时 进行 防 治 ; 穗颈 瘟 、 枝 梗 瘟、 粒瘟等 的 防治关键 期是破 口前 和齐 穗期 。防治稻 瘟病 可选用 富士 号、 三环唑、 稻瘟酰胺、 春雷霉素、 咪鲜胺、 拿敌稳等。 纹枯病、 稻曲病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推广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推广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推广目录一、内容概要 (2)1. 背景介绍 (3)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二、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4)1. 良种选育与繁育技术 (6)1.1 优质抗病品种选择 (7)1.2 良种繁育与扩繁技术 (9)1.3 种子处理技术 (10)2. 稻田耕作与土壤管理技术 (11)3. 病虫害防治技术 (13)3.1 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3)3.2 常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14)3.3 生物防治与绿色防控技术 (15)4. 栽培管理与优化技术 (17)4.1 插秧技术与密度控制 (18)4.2 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 (19)4.3 现代化的机械栽培技术应用 (21)5. 高产栽培模式构建与实施案例分享 (22)5.1 高产栽培模式构建思路与方法 (23)5.2 实施案例分享与效果评估 (24)6. 技术经济效益分析与应用前景展望 (25)6.1 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26)6.2 应用前景展望及挑战分析 (28)三、水稻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策略及措施 (29)1. 推广策略制定与实施方案设计 (30)2. 传统推广方式与新媒体推广方式结合实践案例分享与探讨 (32)一、内容概要水稻高产育种技术:介绍抗病、抗旱、高产等育种目标,及通过杂交、分子标记等手段培育的新品种。

精细播种与管理:阐述精准机插秧与薄膜覆盖等播种技术,以及田间间作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策略。

节水灌溉技术:分析滴灌、喷灌等现代灌溉手段的运用,探讨其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水稻高产的影响。

科学施肥与土壤管理:强调配方施肥为基础的精准施用,并讨论土壤结构的改善和有机物添加对保持和提升土壤生产力的重要性。

收割与加工技术:探析适宜的收割时机,结合新型机械,以及稻谷的干燥、储存与加工流程,确保稻谷品质。

区域特适栽培技术:结合不同地理和气候条件,提供适宜的区域优化栽培技术,强调因地制宜的关键。

推广与农民教育:概述成效显著的推广模式和案例,并重点介绍培育新型农业人才的重要性,促进稻农科技知识普及和高效栽培技术的普及应用。

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小麦作物之一。

它是世界上最多产的谷类作物之一,是重要的主食和商业作物。

水稻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水稻产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

为了实现水稻的高产高效和绿色栽培,人们发明了许多种水稻栽培技术,其中一些比较显著的技术如下:一、选优良品种提高水稻品种的质量是实现高产高效的必要条件。

现代水稻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较好的抗病性、较强的适应性和较短的生长季节等特点。

在种子选用方面,应选择品质优良、生长势旺盛、生长期短、耐旱耐病的品种。

二、科学施肥水稻肥料的种类和数量对水稻的生长发挥着重要作用,正确的施肥方法是实现水稻高产高效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施肥前,必须对土壤进行分析,了解土壤的优劣和肥力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

施肥时要注意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及时施用不同种类和数量的肥料,同时控制施肥量。

在肥料的使用上要注意合理施肥、循环利用,实现绿色栽培。

三、合理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实现水稻高产高效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必须定期进行病虫害的控制和预防。

同时,要根据生长的需要进行及时的灌溉和排水,保证水稻在生长过程中获得足够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在田径管理中,还应注意及时除草、疏虎、盘根等,以避免对水稻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四、多种栽培模式的比较和实践在水稻高产高效和绿色栽培的过程中,科学的栽培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在国内外推广的主要栽培模式有秧田、直播、插秧、深松播种等。

各种栽培模式在实践中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对于不同的水稻品种和生长环境,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栽培模式。

五、合理的收获技术合理的收获技术是实现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收获前,可以对水稻进行一些处理,比如适当调整栽培密度、进行返青催熟等。

同时,还应注意收割时间,防止过早或过晚收割,对于收割的机器,要选择适当的机器和机械,保证收割效果。

总之,实现水稻的高产高效和绿色栽培,需要结合科学的施肥方法、田径管理、栽培模式等各个方面的要素,加以合理应用,才能在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同时,保证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课件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课件

3 种植过程中的肥料
管理
根据水稻生长状况进行 调整和补充。
灌溉管理
1
灌溉方法
2
采用合适的灌溉方式,如喷灌或滴灌。
3
灌溉原则
保证水稻生长所需的适量水分。
灌溉时机
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水稻生长进行合 理的灌溉。
病虫害防治
常见的病虫害
水稻稻瘟病、褐飞虱等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病虫 害。
防治策略
采取合适的防治方法,如喷洒农药、清除虫害寄 生源等。
2 水分
水稻需要适宜的水分供应,选择有灌溉条件的地区。
3 土壤肥力
水稻对土壤肥力要求高,选择土壤肥沃的地区进行种植。
品种选择
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的品种
性状优良的品种
抗病虫害的品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播种时间和密度
最佳播种时间 适宜的种植密度
施肥管理
1 基础施肥
提供水稻生长所需的基 本养分。
2 追肥
根据水稻生长期需求施 加追加肥料。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PPT课件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一种提高水稻产量的栽培方法,研究该技术能够有效提 高农业生产效率。
简介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通过合理管理种植环境、选择适宜品种、科学施肥、合 理灌溉等措施来提高水稻产量的一种栽培方法。
地理环境选择
1 光照
水稻对阳光的需求量大,选择光照充足的种植地点。
机械化收割
机械化收割的优势
提高收割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收割机的选购与使用
选择适合自己种植的收割机型号,并学会正确 使用和维护。
结语
1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够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2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持续研究,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全球分布
目前,水稻已广泛分布于 全球各大洲,包括亚洲、 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 和北美洲。
主要产区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 、孟加拉国、越南、泰国 等国家是全球主要的水稻 产区。
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
种子萌发期
种子吸水膨胀,胚根突破 种皮,形成幼苗。
营养生长期
幼苗经过分蘖、拔节等过 程,形成健壮的植株,积 累养分。
THANKS.
丰富等特点。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02
原理
光照与温度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光照强度
温度
光照强度直接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 过弱或过强的光照都不利于水稻生长 。
适宜的温度范围对水稻的生长至关重 要,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水稻 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光照时间
每天的光照时间对水稻的生长周期和 产量有重要影响,长日照有利于水稻 的生长和发育。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03
实践
选用优良品种
根据当地生态条件, 选用高产、优质、抗 病虫、适应性广的水 稻品种。
种子质量应符合国家 标准,保证发芽率和 纯度。
注意品种的熟期选择 ,确保能在当地安全 抽穗和成熟。
培育壮秧
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 、土壤肥沃的田块作秧田 。
适期播种,根据品种特性 和当地气候确定播种期。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信息素、生物农药等进行防治,具有环保、持效长 等优点。
化学防治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注意轮换用药和安 全间隔期。
综合防治策略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 和预测预报,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方案。
水稻机械化栽培技
05

水稻高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高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高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水稻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是指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和高效的农艺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一种栽培方法。

下面是水稻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要点:1.地力保肥为了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要选择土壤肥力较好、排水良好的田地进行种植。

在水稻生长前要充分施入有机肥料,如农家肥、畜禽粪等,以提高土壤肥力。

要进行充分翻耕和改良土壤结构,促进根系生长。

2.优化品种选择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生态环境的优良品种进行种植。

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要求,选择早熟、中熟或晚熟的品种,以提高生长期的充分利用。

3.合理密植与稳定株位根据品种的生长特点和产量潜力,合理控制种植密度,以充分利用光能和空间资源。

一般来说,早熟品种和高产品种可适当加密,中熟和晚熟品种可适当稀植。

要稳定株位,保证植株的稳定和均匀生长。

可以通过定植深度、株距、行距等控制。

4.科学施肥根据土壤及植株的养分需求,科学施肥。

水稻主要需要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其中氮素是农作物生长中需求最大的元素。

施肥应根据土壤和作物的肥力特点,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施肥时间,并注意避免肥料的过量施用,以免对土壤和水质造成污染。

5.合理灌溉水稻是水生作物,对水分的需求较大。

要合理安排灌溉,以满足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水分需求,避免过度灌溉和不足灌溉。

灌溉方式应根据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来选择,可以采用旱田灌溉、稻田灌溉、旱田稻田轮作等方式。

6.适时除草要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保持水稻株型良好、生长充实。

可以采用物理除草、化学除草等方式,但要注意避免对水稻的伤害。

7.病虫害防治定期巡田,及时发现并防治水稻的病虫害。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式,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但要注意合理使用,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8.科学收割和储存根据水稻的生长周期和气候条件,及时进行收割。

要选择适宜的收割时间,防止水稻的湿度过高或过低。

收割后要进行晾晒和储存,保证水稻的品质和加工价值。

水稻高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高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高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实现水稻高质高效栽培,对提高产量和粮食质量,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本文将介绍水稻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要点,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栽培水稻。

一、优选品种优选品种是水稻高质高效栽培的第一步。

根据地方气候、土质、光照等特点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稻的光合作用,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稻米产量。

同时,优良品种还具有抗病虫性好、稻香浓、口感好等优点,可以提高稻米品质。

二、土壤改良水稻生长需要适宜的土壤环境,因此对土壤进行改良是水稻高质高效栽培的重要环节。

对于土壤PH值过低或过高的土壤,可使用石灰或硫酸钙进行中和处理;对于土壤肥力不足的土壤,可使用有机肥料进行增加,如农家肥、秸秆等。

同时,还应该以中耕深翻的方式加强土壤通气,提高根系吸收能力,有利于水稻生长。

三、良好的种植基础管理良好的种植基础管理是水稻高质高效栽培的基础。

在育苗阶段要注意温度、湿度的控制,保证小苗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在移栽过程中注意护根、深植、勤浇水等,促进根系生长;在生长期中注意及时解除杂草,定期施肥,保证水稻生长健康。

四、科学灌溉科学灌溉是水稻高质高效栽培的重要环节。

在干旱情况下要加强灌溉,保证水稻生长需要的水分;在雨季过多情况下要注意排水,防止积水影响水稻的生长。

同时,要注意适当减少浇水量,防止过度灌溉导致根系缺氧,影响水稻的生长。

五、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水稻生长的主要障碍。

在种植过程中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洒、灭菌等处理。

同时,在生长期注意及时摘除有病虫的叶子或枝条,减少病虫的滋生和繁殖。

六、适时收割适时收割是水稻高质高效栽培的最后一步。

选择稻穗干燥度适宜的时期进行收割,保证粒粒饱满,稻谷干燥度适中,不受霉变和虫害侵染。

将收割的稻谷晒干后进行加工处理,提高稻米的品质和综合利用效果。

总之,水稻高质高效栽培要点包括优选品种,土壤改良,良好的种植基础管理,科学灌溉,病虫害防治和适时收割等方面。

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满足人们对水稻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保护环境,保证粮食安全,不断探索提高水稻产量的新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是指以科学的方法,尽量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采取生态、环保、高效的方式,保证水稻高产的一种栽培技术。

该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提高土壤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的具体内容。

第一、合理施肥一般来说,水稻需要的养分主要有氮、磷、钾三种,此外还需要少量的微量元素。

农民在种植水稻时需要了解土壤的营养状况和水稻生长期的养分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施肥,避免“三多、三少”现象。

即肥料施用太多导致环境污染,又或者肥料施用太少导致滞肥,浪费肥料,同时也应该合理配置氮、磷、钾的比例,不仅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减少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实现高效绿色栽培。

第二、科学灌溉科学合理的灌溉是保证水稻高产的关键。

过多的灌溉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

过少的灌溉则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农民需要合理安排灌溉的时机和数量,避免灌溉过量或者不足的情况发生。

还可以采取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比如滴灌、渗灌等,进一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稻的生长效率,实现高效绿色栽培。

第三、生物防治化学农药的使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对水稻的生长和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在水稻的种植中,我们应该尽量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

比如引入一些天敌、天敌和害虫天敌相结合等方式,减少农药的使用,保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环境污染。

也可以采用生物有机肥料来调节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土壤的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的肥力,实现高产高效绿色栽培。

第四、病虫害综合防治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而常规的化学防治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水稻是中国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农民生产中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水稻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如何实现水稻的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已经成为农业科技研发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的方法和实践经验。

一、科学施肥科学的施肥是实现水稻高产高效的栽培关键之一。

农作物生长需要养分供给,施肥不当会导致作物养分不足或过量,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不同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养分供应。

一般分为基础施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基础施肥一般在水稻萌发前进行,以提供作物所需的基础养分;追肥则根据作物的生长状况和气象条件等,灵活调整追肥方案,以保证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供应。

科学施肥还需要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品种特性,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施用剂量。

除了化肥外,还可以利用有机肥、绿肥等补充养分,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二、优化田间管理田间管理对水稻的生长和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要合理管理水源,保证水稻生长需要的适宜水分。

在不同生长阶段要及时灌溉、排水,适当做好水稻根系通气等工作。

要合理进行土壤松土、除草等操作,保障水稻的吸收养分以及减轻病虫害发生的可能。

避免过度施肥、灌溉不当等不良的田间管理方式,给水稻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三、科学选择品种科学的选择水稻品种也是实现水稻高产高效的重要环节。

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应的水稻品种。

合理选择水稻品种可以提高抗逆性、适应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产量和品质。

目前,我国已经培育出许多适应不同环境和病虫害抗性的水稻新品种,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四、绿色防治病虫害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到各类病虫害的侵害,如果不及时有效的防治,会导致产量降低。

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主要是使用化学农药,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会导致土壤和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绿色防治病虫害成为了推广的重要方向。

2024版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ppt课件

2024版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ppt课件

养分吸收与利用
水稻生长需要吸收大量养分,如氮、 磷、钾等,通过根系吸收并转运到地 上部,供给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精确农业与智能农业技术
精确农业技术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装备, 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精确化、数 字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农 产品产量与品质。
智能农业技术
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技术,构建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系 统,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 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
技术交流
定期组织国内外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和研讨,共同探讨超高产栽 培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问题,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 话语权。
THANKS
感谢观看
单位面积产量。
提高稻米品质
优化灌溉、施肥等栽培技术,可 以改善稻米的外观、口感和营养
品质。
增强抗逆性
精确栽培可以增强水稻的抗逆性,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产
量和品质。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节约水资源
通过精确灌溉技术,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 率。
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
精确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 对环境的污染。
根据水稻需水规律和土壤墒情制定灌 溉方案
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提高经济效 益和生态效益
病虫害防治技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 原则
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掌握 发生动态
推广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 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加强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保障 农产品质量安全
04 水稻超高产精确 栽培的实践应用
智能化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水稻生长环境的智能监测和调控, 提高栽培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
机械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 一、栽培模式 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是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新型水稻栽培模 式。主要是改传统水稻栽培行向为西南一东北向,角度为磁南偏 西20度;水稻栽培行为通风透光超大行与栽植水稻小行组成的组 合行,通风透光超大行行距60cm,栽植水稻小行行距20cm。在 栽植水稻小行上种植2行水稻,株距为12--15cm,栽插水稻秧苗 时采用拐子苗插法。 二、主要技术 重、培育壮秧:是指要采用简塑钵盘育苗。选无污染,背风, 向阳,水电源方便,地势高,排水良好,无盐碱,土壤肥沃,地 势平坦的地方建育秧大棚。旱田表层土、腐殖土及腐熟农家肥按 5:2:2比例混合过5目筛后做苗床土,选择当地主推优良品种, 于4月上旬播种,播前晒种2--3天;用1:1.13的盐水选种;用 脒酰胺等在15℃水温下浸种5—6天;将浸泡好的种子捞出放在 保温处催芽两天,然后摊开晾晒,用配套播种器播种,保证每钵 2--3粒芽种,苗期管理中播种一出苗阶段保证水分;出苗一1叶1 心阶段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qC,晴天进行适当通风炼苗,保持 床土湿润;1.5叶--3.0叶阶段棚内温度控制在22qC左右,床面 要略呈干燥,高温天气要及时通风,控制秧苗徒长,在两叶一心 期追一次离乳肥,每平方米苗床追施硫酸铵30克兑水100倍喷浇, 施后用清水冲洗一次,以免化肥烧叶,3.0叶一移栽阶段每天浇一 次透水,要大通风炼苗,插秧前4--5天晚间不盖膜炼苗,追施送 嫁肥,每平方米施硫酸铵60s,兑水100倍喷施,施后用清水冲洗 一次,以免化肥烧叶; 2、精细整地、配方施肥:是指5月上、中旬对稻田进行耕翻, 耕翻深度15--18cm,做到深浅一致,犁底平,不留生格子,每公 顷施农家肥10吨、纯N75kg、P20s100kg、K2050kg后耙平, 要做到田面平整,耕层深厚,上软下松,为水稻高产创造良好的 土壤环境; 3、适时移栽:5月中下旬当秧龄30--35天,叶龄3.5--4.0 叶,苗高12--14cm,根数重2一重4条,百株地上千重2.5g以上时, 即可移栽,播种前,用罗盘定向,将播种行向定为磁南偏西20度, 做出标线,在标线一侧插2行秧苗,行距20cm,株距15cm,插 秧时采用拐子苗插法,插完这2行后,留出60cm作为大行距, 再按上述方法插2行,依此类推,做到不漏插、保证穴苗数3--4 棵、深浅一致; 4、灌溉:移栽时保持ltm水层,移栽后至返青采用深水护苗, 水深一般在5--7cm,返青后至有效分蘖末期采用浅水灌溉,水深 保持3—5cm为宜;有效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期(6月下旬一7月上 旬)采用深水灌溉或间断湿润灌溉控制无效分蘖;幼穗分化至乳熟 期(7月上旬一8月下旬)采用1--2cm浅水灌溉,若孕穗期遇17~C 以下低温深灌(10--20em)护胎;乳熟至收获前一周(8月下旬一9 月中旬)稻田应保持土壤湿润,在收获前7天断水;灌溉要采用昼 停夜灌方式进行; 5、施肥:公顷施用N150kS,P205100kg,K20100kg。插秧10 天后(6月5日)每公顷施纯N45kg促分蘖肥;出穗前30天(7月15日) 每公顷施纯N30kS、K2050kg攻穗肥,其余肥料全部用作底肥和口肥。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一、水稻的需肥特性 在水稻所吸收的矿质营养元素中,吸收量多而土壤供给量又 常常不足的主要是氮、磷、钾三要素。水稻养分吸收量,因产: 量水平不同、生长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每667平方米稻谷和稻 草(谷草比例为1:1)从土壤中吸收纯氮5.8--12.5千克,磷4--6.5 千克,钾10.5--16.5千克。水稻形成,100千克籽粒,吸收纯氮在 1.50 1.90千克,高产田略低些,低产田高些;吸收纯磷0.82—1.02 千克,吸收纯钾1.83 3.82千克。但随产量升高100千克籽粒, 氮、磷、钾纯养分吸收量分别为2千克、0.9千克、3千克,氮、 磷吸收量与常规稻基本一致,而钾吸收量较常规稻高0.9千克。 上述吸肥比例也因品种类型、栽培地区、栽培季节、土壤性质、 施肥水平以及产量高低而异,故只能作为计算施肥量的参考。 二、水稻对养分需求的特点、 1、氮 水稻是喜铵态氮作物。氮素供应充足时,水稻新根才 能发生,分蘖才能正常进行,叶片才能伸长。大量施用氮肥常导 致叶片过于繁茂,下层叶光照不足,有利于病虫滋生,引起后期 倒伏;过量施用铵态氮时易引起氨中毒。尤其是在低光照和低温 度条件下,氮肥能提高根系活力。氮肥表施能提高上位根的氧化 力而促进分蘖,深施则能提高下位根的活力而增加每穗颖花数。 2、磷 磷能促进植株体内糖的运输和淀粉合成,加速灌浆结 实,有利于提高千粒重和籽粒结实率。水稻幼苗期和分蘖期磷的 供应非常重要,此时缺磷会对以后的生长和产量产生明显的不良 影响。因此,磷肥必须早施。在水稻开花以后追施磷肥会抑制体 内淀粉的合成而阻碍籽粒灌浆。 3、钾 钾能提高水稻对恶劣环境条件的抵抗力并减少病虫害 发生,所以有人称钾肥为“农药”。 钾通过促进碳、氮代谢,可减少病原菌所需的碳源和氮源、 提高植株三磷酸腺苷酶的活力,促进酚类物质的合成,从而提高 作物的抗病能力。钾能增加植株根、茎、叶中硅的含量,提高单 位面积叶片上硅质化细胞的数量,茎秆硬度、厚度和木质素含量 均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并最终增加水稻对病原菌侵染的抵抗力。 4、硅 水稻是代表性的喜硅作物,吸硅量在各种作物中最多, 有“硅酸植物”之称。硅是水稻的必需营养元素。 5、锌 锌对水稻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锌能促进生长素的合 成。水稻锌含量是营养器官大于繁殖器官。苗期和穗期尤其是苗 期是水稻的吸锌高峰,吸收的锌占整个生育期锌吸收量的84.6% 一96.1%。缺锌是水稻生产上较为普遍的问题。缺锌最明显的症 状是植株矮小,叶片中脉变白,分蘖受阻,出叶速度慢,严重影 响产量。因此,有人将锌列入仅次于氮、磷、钾的水稻“第四要素”。 三、稻株缺素症状 1、缺氮,水稻缺氮时,其叶片体积减少,植株叶自下而上变 黄,稻株矮、分蘖少,叶片直立。 2、缺磷 稻株缺磷时,植株高度基本正常,但叶片呈深绿色 或紫绿色,株型直立,分蘖少。 3、缺钾 植株叶片由下而上在叶脉上出现红褐色斑点,下部 叶片边缘变黄。稻株分蘖较少,植株矮。叶片暗绿,顶部有赤褐 斑。缺钾症状一般在移栽后开始,到移栽后20--30天最明显。 4、缺钙 植株主茎中部叶片的叶绿素间断或消失,叶片卷曲, 最后死亡。新叶顶部卷曲、发白、不久变褐。但下部叶片一般表 现正常,原因是钙在植株体内的流动性较差。 5、缺镁 镁在植株体内流动性较好。缺镁时主茎中、下部叶 片褪色,并沿叶脉变黄,叶片卷曲死亡。植株分蘖少,稻株矮。 但上部叶片看不出症状。 6、缺铁 植株叶片叶脉之间缺绿,随后变黄。但老叶仍呈绿 色,惟新叶变黄。对出现缺铁症状的稻田,可喷施铁盐补充铁质。 四、水稻各生育期需肥规律 1、水稻不同时期对养分的吸收。水稻自返青至孕穗期,各种 元素吸收总量增加较快。自孕穗期以后,各种元素增加的幅度有 所不同。对氮素来说,至孕穗期已吸收生长全过程总量的80%, 其中磷为60%,钾为82%。 2、植株吸收氮量有分蘖期和孕穗期两个高峰。吸收磷量在分 蘖至拔节期是高峰(约占总量的50%),抽穗期吸收量也较高。钾 的吸收量集中在分蘖至孕穗期。自抽穗期以后,氮、磷、钾的吸 收量都已微弱,所以在灌浆期所需养分,大部分是抽穗期以前植 株体内所贮藏的。 五、水稻施肥技术 1、施肥数量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对262个水稻试验结果统 计,水稻最高纯收益时的氮肥用量为每667平方米12千克,氮、 磷、钾1:0.88:0.32。但此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化肥试验 网的试验结果也说明,在水稻氮、磷、钾的配比中,从经济效益 来看,以1:0.5:0.5为好。一般中等肥力地块每667平方米施纯 氮10--12千克、纯磷4--7千克、纯钾4--8千克。 2、施肥原则 (1)基肥 插秧前结合整地施入的肥料称为基肥。一般以有机 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其中磷、钾肥可一次施入。因为水稻一 生中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在出穗以前,故基肥应占总施肥量的80 %以上,以满足水稻前期营养器官迅速增大对养分的需要。另一 方面,结合耕作整地施基肥,能使土肥充分融合,为水稻生长发 育创造一个深厚、松软、肥沃的土壤环境。 (2)追肥 分蘖肥 移栽水稻返青后至分蘖期间追施的肥料称为分蘖 肥。其目的在于弥补稻田前期土壤速效养分的不足,促进分蘖早 生快发,为水稻后期生长发育奠定基础。 穗肥 水稻幼穗开始分化至穗粒形成期迫施的肥料称为穗 肥。此时水稻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在幼穗分化初期追肥, 有巩固有效分蘖和增加颖花数的作用,但应注意避免最后3片叶 基部3个伸长节间过分伸长,否则群体冠层结构郁闭,结实率降 低。孕穗期追肥,可减少颖花的退化,对提高结实率和籽粒灌浆 有一定作用。 粒肥 在水稻齐穗前后追施的肥料称为粒肥。此期施肥可防 上根系早衰,减缓水稻群体后期绿色叶面积衰减速度,延长叶片 功能期,提高光合生产能力,从而增加结实粒数并提高粒重。此 时,水稻根部吸收能力减弱,根外追肥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追 肥方式。 3、施肥方法 高产水稻栽培在肥料运筹上,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种植密 度、生产水平和品种特性进行配方施月巴。注重有机肥、无机肥的 配合和氮、磷、钾及其它元素的配合施用。而氮肥的施用时期有 较大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 (1)基肥“一道清”施肥法 是将全部肥料于整田时1次施下, 使土肥充分混合的全层施肥法。适用于黏土、重壤土等保肥力强 的稻田。 (2)“前促”施肥法 是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早施、重施分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