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总结-考试必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概论新修(第三版)郑杭生
第一章社会学概论
1.社会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经典人物:⑴奥古斯特·孔德:孔德创造了社会学这个词。他认为,社会学的目标是去发现社会的“不可更改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新的秩序。⑵赫伯特·斯宾塞:他提出了社会像一个有机体——一个自我管理的体系的思想。斯宾塞提出社会就像物种那样,由简单向复杂进化。斯宾塞反对政府干预社会事务,因为他认为这种干预会阻碍这些自然发展规律。⑶埃米尔·迪尔凯姆:迪尔凯姆提出,社会学主要应关注于他所谓的“社会事实”。他坚持认为要用其他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而不是用生理的、心理的特征来解释。
2.社会的含义:从内在本质来看,社会就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从外在形态来看,社会就是人和自然环境以及人和人之间有机结合而成的共同体。
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里的、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社会的功能:(1)整合的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3.社会学的概念:是用文字来概括地说明一个概念内涵与外延,将概念所指的某类现象与其他现象区分开来,是对某类事物或现象共同本质的概括。
第二章文化
4.文化的含义: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即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5.文化的特征:⑴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⑵文化的复合性。⑶文化的象征性。⑷文化的传递性。“文化反哺”⑸文化的变迁性与文化堕距。
6.符号的含义:符号是指一群人所认可的任何能有意义地表达其自身之外的事物的东西。
7.语言:定义语言是指人们所使用的口头和书面的言说方式,它是我们最重要的符号系统。两个要素:意义、物质形式。
9.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⑴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⑵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
10.亚文化的类别:(1)民族亚文化:是为社会中少数民族群体所特有的文化。(2)职业亚文化:为各种职业群体特有的文化。
(3)越轨亚文化:为一些反社会集团所特有的文化。
11.主文化与反文化: ⑴主文化:指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⑵反文化: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文化的抵制和对抗。
13.文化的功能:(1)文化的识别功能(2)文化的教化功能(3)文化整合功能(4)文化的知识功能。
第三章社会角色
14.角色:是对群体或社会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
15.角色丛:个人处于某一位置所拥有的角色总和被称为角色丛或角色集。
16.血缘、地缘、业缘:(1)血缘关系:指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
(2)地缘关系: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
(3)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
第四章社会化
17.社会化: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18.社会化的类型:(1)初次社会化(初始社会化)(儿童期):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2)预期的社会化(青年期):内容是人格、生活技能、社会知识技能。(3)发展社会化(继续、次级、成人社会化):有两种情况:一方面继续学习、掌握原有的社会知识,另一方面不断地学习新产生的知识以继续适应社会的需要。(4)逆向社会化:是老年人从年轻人那里学习知识、规范的过程。(5)再社会化:是一种能产生与以前的社会不一致的价值观和行为的社会化过程。
19.社会化的作用:(1)?使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2)维持社会正常运行、延续、发展。
21.(查尔斯·库利)镜中我理论:自我作为一种社会的产物,它的出现有三个阶段:首先,我们察觉到我们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其次,我们领悟了别人对我们行为的判断;第三,基于对他人反应的理解,我们评价我们的行为。
第五章社会角色
22.社会角色理论:(1)角色过程理论(乔治·米德):这个理论预设了社会先于个体, 而个体通过社会化从自我中逐渐分离出一个外化的自我来顺应这个社会, 结果这种顺应外化为符合他人期待的社会角色。米德认为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2)结构角色理论:[美】林顿提出角色是地位的动态体现。(3)角色表演理论(戈夫曼):这一理论认为,角色和角色扮演的概念有助于将人际关系的个人系统置于有意识状态。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具有高度创造性的角色。
23.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24.社会角色的特征:(1)规范性;(2)期待性;(3)发展性;(4)基础性。
25.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1)先赋角色,亦称归属角色,是指建立在遗传、血缘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先赋角色又分为两种类型:①先天性的先赋角色;②制度性先赋角色。(2)自致角色又叫成就角色或自获角色,指主要是通过个人在后天的活动和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26.社会角色的类型: (1)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2)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3)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4)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27.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首先是角色期待,也叫角色期望,即社会对某一角色的行为的期待和要求。其次是角色领悟,又叫角色认知,指角色扮演者对其角色规范和角色要求的认识和理解。最后,角色实践,又叫角色行为,是角色扮演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