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特点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可以被视为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经典之一,其音乐特色在于李斯特独特的改编手法和表现和弦、和声和旋律的方式。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入手,对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进行浅析。
首先,李斯特在改编《水上吟》这首曲子时,大胆创新地将音乐中的旋律素材重新组合排列,从而创造出全新的音乐表现形式。
在其改编版本中,李斯特将原曲的主题和转化为钢琴演奏的穿插曲,将原曲中的高潮部分通过旋律的再创作加以强化,使整首曲子更加丰富多彩,情感更加深刻。
此外,在改编移调时,李斯特还加入了更多的乐器和声部,使曲子的音色更加丰富,含蓄动人。
通过这些音乐手段的应用,李斯特成功地将原曲中洋溢的西班牙风情和普遍的浪漫情感深刻地描绘出来。
其次,李斯特的改编曲作品中充满了丰富的和弦和和声变化,这一点在《水上吟》中同样得以充分体现。
在这首曲子中,李斯特通过修辞手法,在和弦、和声上不断地增加张力和变化,使曲子情感更为强烈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例如,在曲子开头,李斯特就通过一系列跳跃而富有个性的和弦,为整首曲子建立了独特的氛围。
此外,他还通过对和声和旋律的处理,实现了曲子中多层次、多角度的表达,充分表现了其作曲家的艺术水准和创作才华。
最后,李斯特在改编曲中的卓越才华和音乐触觉也体现在他对旋律进行的处理方式上。
在《水上吟》中,李斯特通过削弱原曲中的“吟”部分,使曲子更加舒缓优美,并运用旋律改编技巧,巧妙地将各个音符合理排列组合,创造出更为丰富的音乐效果。
李斯特巧妙地利用了琶音与颤音等技巧,增加了曲子的音乐性和感染力。
总之,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体现在其对旋律、和声和和弦的处理方式上,展现了作曲家丰富的音乐触觉和他的创新精神。
这首浪漫主义钢琴作品,充分体现了李斯特作为音乐领域里具有卓越才华和创意的巨匠。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
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家之一,他倡导通过音乐将情感表达出来,而其作品《水上吟》正是体现了这种思想。
该曲首先是从舞蹈音乐改编而来,然后李斯特对其进行改编,使其更具有爱情情感和浪漫主义色彩,成为一首极具亲和力和表现力的钢琴练习曲。
首先,《水上吟》的音乐特色在于其通俗易懂的旋律。
该曲以柔和、细腻的旋律为主线,展现了浪漫主义中对爱情的膜拜和深情的表达。
旋律曲折多变,自然流畅,使人们自然地想起如水潺潺般柔软的情感流淌,增强了音乐和人的情感共鸣。
其次,《水上吟》的音乐特色在于其巧妙的编排形式。
该曲采用萧邦式的自由演奏风格,以不同的音型、节奏和变化的速度来引导听众的情感感受。
旋律在左右双手之间不断呼应,展现了深刻的情感内涵和结构的美感,并奏出了虽简单却极具表现力的强烈感召力。
此外,《水上吟》的音乐特色在于其多变的表现手法。
钢琴音乐常常用音的细微变化来表达感情和意境,而这种手法在《水上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曲子结构感强,色彩丰富,慢板的和音和强音相互嵌合,高潮部分的速度快、力度强,让听众有着强烈的音乐感受,故此曲成为了具有情感渲染力的钢琴作品代表品之一。
总之,《水上吟》是一首代表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极具特色的钢琴曲作品,其温柔细腻的旋律、巧妙的编排形式和多变的表现手法,都使其极具情感共鸣力和创作风格,展现了李斯特对爱情和音乐的独特理解和丰富表现。
李斯特的钢琴曲《弄臣》艺术特征浅析
李斯特的钢琴曲《弄臣》艺术特征浅析摘要:《弄臣》是一首备受大众喜爱的钢琴改编曲目,此首曲子属于是李斯特本人杰出的改编作品。
本文将立足于实际角度,对李斯特钢琴曲《弄臣》的艺术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述,希望借此剖析该作品中的创作手法及音乐美学色彩表现,并供业界同仁借鉴。
关键词:李斯特;钢琴曲;《弄臣》;艺术特征;分析;研究李斯特出生在匈牙利雷汀,是世界卓明作曲家和钢琴家,他亦是伟大的浪漫主义音乐家,更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为优秀的典型人物之一。
李斯特尤为擅长对异国情调加以描述,《弄臣》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作者在创作这首曲目时酌情增加了异国风味的旋律,这样更易引发受众共鸣。
本人认为:钢琴曲本身能够衬托出彼人物的生活情况,总的来说钢琴曲的创作初衷就应该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所以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就显得至关重要,让更多受众可以了解真实的历史,而唯一可以获取历史信息的渠道之一便是歌剧,李斯特的《弄臣》就如一颗闪亮的星,始终照耀在艺术的天空中。
一、《弄臣》的创作手法第一,色彩性与装饰性的处理。
《弄臣》曲目中出现的降六级音阶的运用,再加上由此出现的调性游移,我们能够从中审视出李斯特本人对待作曲改编的严谨态度,也就是关键的改动一定要有合理的解释才行。
曲目中对降六级音阶的重复使用,以及在调性上的呼应,我们便可得知其在整个作曲结构中的意义,也会被李斯特的创作技巧所折服。
第二,钢琴化与交响化处理。
在《弄臣》曲目中,公爵唱段渗透在整部作品中,属于是全曲的主线,此处和歌剧原著保持一致,但在听到吉尔达的痛哭和玛达莱娜的嘲讽以及里戈莱的仇恨之声后,这一段优美至极的情歌就被置于次要角色之中。
李斯特在进行改编的过程中,针对公爵唱段并未增添其他内容,其中只有歌唱旋律和管弦乐部分的伴奏,并且在重复本唱段时增加了很多分解和弦,之后在此基础上也毅然决然的剔除了管弦乐伴奏。
从中我们能够看出,包含炫技成分的装饰性华彩,和整首曲目的旋律深入融合到了一起,使得旋律空间得以拓宽,让作品的艺术魅力被无限放大。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
《水上吟》是著名钢琴家和作曲家李斯特所改编的一首古曲,这首曲子也被视作李斯特改编曲中的代表作之一。
那么,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有哪些独特的音乐特色呢?
首先,李斯特在改编这首曲子时,采用了他自己的风格和创意,运用了音乐的技术手段和表现方法,运用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技巧和效果,使原本平淡的古曲变得更加华丽且充满了情感和表现力。
其次,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中的节奏感非常强烈,每个音符都非常清晰明了,旋律通过充满节奏的对话交流和连续变换,呈现出多样化的音乐景象和丰富的变化。
此外,李斯特在改编曲中还加入了许多具有戏剧性和表现力的效果,例如演奏者可以使用另外的手轻抚琴键并在右手飞快地弹奏的同时,在左手喷发出多种多样的音乐元素,这样可以展现出音乐动态感非常强烈的效果。
也有些时候,演奏者可以使用一个手指弹奏一段旋律,然后再使用另一个或者多个手指呈现出极其丰富的层次感和和谐性。
最后,在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中,我们还可以听到一些非常典型的李斯特式的技巧,例如使用复音和和音、加入各种各样的颤音、滑音和极度迅速的指法来体现出曲子中的丰富层次感和动态变化,也有时候将某些段落演奏的很缓慢,或者用更强烈的脉动感和力度来强调音乐情绪的变化。
总之,在《水上吟》这首曲子中,李斯特展现出了其卓越的音乐才华及技能,在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同时,也通过创造性的改编进一步提高了这首曲子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李斯特是19世纪欧洲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浪漫主义的风格和技巧上的创新而著名。
他的改编曲《水上吟》(S.560)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改编作品中最成功的一部。
《水上吟》是李斯特根据弗朗茨·舒伯特的同名原曲进行的改编。
在改编过程中,李斯特在保留原曲的基础上添加了自己的音乐思想和技巧,使得改编曲具有了浓郁的李斯特风格和个性。
李斯特在改编曲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和声技巧。
他使用了大量的和弦变化和和声配合,使得改编曲的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尤其是在悲伤的主题部分,他使用了复杂的和弦变化和模糊的和声关系,使得音乐表达更为深刻和感人。
李斯特的改编曲还体现了他对钢琴技巧的追求和创新。
他在改编曲中运用了大量的琴键技巧和表现手法,使得曲子的演奏难度大大增加,同时也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力。
特别是在改编曲的高潮部分,他运用了快速轮指和大跨度的音阶技巧,给听众带来了极大的视听冲击力。
李斯特的改编曲还体现了他对音乐情感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他通过改编曲中的音乐表现手法和和声配合,将原曲中的情感表达得更为丰富多元。
尤其是在改编曲的高潮部分,他通过音乐的高度紧张和音乐的表现手法,将原曲中的悲伤和绝望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
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具有浓郁的李斯特风格和个性。
他通过丰富多样的和声技巧、琴键技巧和表现手法,使得改编曲具有了更为丰富的音乐特色和表现力。
他也通过对原曲情感的深入理解和表达,将悲伤和绝望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
这使得这首改编曲成为了李斯特作品中最成功的一部,也是钢琴演奏家们经常演奏的经典曲目之一。
浅谈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征与戏剧因素
浅谈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征与戏剧因素李斯特是19世纪最杰出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之一,他的钢琴改编曲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戏剧因素而闻名。
本文将对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征与戏剧因素进行探讨。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具有极高的技巧要求和复杂的演奏技巧。
他运用了丰富多样的钢琴技法,如快速的音阶、琶音、颤音、和声和半音阶等,使得演奏者需要快速和准确地执行这些技巧要求。
李斯特的改编曲还注重音色的运用,他通过不同的音色变化和强弱对比来表达曲目的情感和意境,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
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和想象力的表达,李斯特的改编曲通常富有激情和戏剧性,具有较强的情绪冲击力。
他巧妙地运用和声和变奏等技巧来增强音乐的戏剧性,使得曲目具有更加生动和丰富的表现力。
李斯特常常在改编曲中加入自由而个性化的演奏要求,以突出演奏者的个人风格,从而使演奏更加个性化和感人。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对原曲的细致分析和创造性改编使得其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李斯特在改编曲中注重保持原曲的基本结构和主题,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创造性想法和技巧。
他常常对原曲进行和声和旋律的扩展和变化,以及对音乐形式和节奏的重新安排,使得改编曲更加富有变化和个性化。
李斯特的改编曲既是对原曲的致敬,又是对作品的再创作,使得这些改编曲成为了具有独特风格和独特艺术性的作品。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还具有较强的戏剧因素。
他运用了音乐性的表现手法来刻画情节和角色的变化,使得改编曲具有戏剧性的效果。
他巧妙地运用变奏、对位和模仿等手法来表达人物的不同情绪和性格特点,使得改编曲具有故事性和戏剧性的效果。
他的改编曲通常富有激情和冲突,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情感的共鸣,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体验。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具有极高的技巧要求和复杂的演奏技巧,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对原曲进行了细致分析和创造性改编,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戏剧因素。
这些艺术特征和戏剧因素使得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成为了具有独特风格和独特艺术性的作品,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音乐体验和情感享受。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水上吟》是著名作曲家李斯特改编自舒伯特的钢琴独奏曲《船歌》的一首钢琴独奏曲。
作为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曲目在音乐上具有许多独特和独创的特色。
李斯特通过改编,将原曲《船歌》的简单优美的旋律转变为浓郁复杂的音乐画面。
《船歌》以其简单的旋律和轻柔的音乐表达了船舶行驶的平和,而李斯特则通过增加对位法的运用、动态层次感的设置以及对和声和旋律进行适度改变等手法,丰富了曲目的音乐内涵和表现力。
李斯特增加了许多华丽的琶音和大跨度的和弦,使得整首曲子的音乐画面充满了波涛汹涌的气势和壮丽的画面感。
他通过交替声部和对位的运用,使得曲子在模拟船只航行的增加了曲目整体的层次感和丰富度。
李斯特在节奏与速度的处理上,赋予了曲目更加多变和富有冲击力的特色。
他采用了丰富多样的节奏变化和速度变化,使得音乐的节奏感更加强烈和扑面而来。
在曲子中有许多急促的强音和强烈的变速,这使得整首曲子具有了更加激烈和紧张的气氛。
在一些地方他还加入了许多即兴的即刻节奏改变,让整首曲子更加生动、富有活力。
这种节奏和速度的处理不仅使得曲目的表现力更加突出,也让听众在欣赏时更加震撼和有趣。
李斯特在演奏技巧和音乐效果的塑造上也有很大创新。
他在演奏中充分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技巧,如使用大量的琶音和三连音、变调、快速到慢速的大幅度指法变化等,使得整首曲子更加富于技巧性和表现力。
而他在音乐效果的塑造上,通过对细节的处理和强调,使得曲子在表现水面起伏、风浪滚滚的也增加了曲目整体的舒适感。
这种技巧和效果的处理,不仅更加符合音乐的情感表达,也提高了曲目演奏的难度和艺术性。
《水上吟》作为李斯特的著名改编曲之一,在音乐特色上具有许多独特和独创的地方。
通过丰富复杂的音乐画面、多变的节奏与速度处理以及富有技巧性和表现力的演奏技巧和音乐效果塑造,李斯特使得整首曲子更加丰富多样、富有冲击力和表现力,成为了浪漫派音乐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品。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李斯特(Franz Liszt)是19世纪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被认为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涉及多种音乐风格和形式,其中包括改编曲(transcriptions),即将其他作曲家的作品改编成钢琴独奏曲的形式。
其中一首著名的改编曲就是《水上吟》(Auf dem Wasser zu singen),这是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的一首声乐作品,被李斯特改编成了精彩的钢琴独奏曲。
《水上吟》是一首充满浪漫气息的歌曲,原曲以轻盈的旋律和优美的词语描绘了在湖面上轻轻漂泊的情景,歌颂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李斯特在将这首歌曲改编成钢琴独奏曲时,不仅保留了原曲的旋律和情感,还增加了丰富的音乐特色和技术要求。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
李斯特在改编曲中加入了丰富的和声变化和和声处理。
他通过巧妙的和声编排,使得整个曲目的音乐质感更加丰富多彩。
在某些地方,他采用了变化丰富的和弦进行,使得旋律在和声的衬托下更加醒目和动人。
他巧妙地处理了和声的转换和过渡,使得整个曲目在和声结构上更加丰富和富有层次感。
李斯特还在改编曲中加入了丰富的音乐形式和结构变化。
在保留了原曲的基本结构和情感基调的他对曲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和改动,使得整个曲目更加符合钢琴独奏曲的演奏要求和审美风格。
通过变化的乐章形式和结构化处理,使得整个曲目在表现力和音乐感染力上都得到了增强。
李斯特在改编曲中加入了大量的音乐主题和变奏处理,使得整个曲目更加丰富和多样。
他通过对主题的变奏和发展,使得整个曲目更加具有戏剧性和音乐张力。
在某些地方,他还加入了一些即兴和发挥,使得整个曲目更加富有个性和表现力。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水上吟-船歌》的音乐情感表达与演奏分析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水上吟-船歌》的音乐情感表达与演奏分
析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水上吟-船歌》源自德国卡尔·费迪南德·格拉夫·冯·费尔德巴赫所著的同名小说。
这首钢琴曲融合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技巧性的演奏,将小说中梦幻、缥缈、荒诞的意象转化为音乐的形式,充满了戏剧性和抽象的意味。
下面进行具体的音乐情感表达和演奏分析。
1. 主题的表现
旋律起伏跌宕,充满了磅礴的气势和运动的力量,象征着大海波涛的汹涌,表现了人类的壮丽和勇气。
音乐中大量的音阶和跳音描绘了海浪起伏的效果,激烈的和弦变化则点缀着旋律的起伏。
另一方面,钢琴演奏中用到的压弦、滑音等特色处理技巧,更加强了音乐情感的层次感和表现力度。
2. 中段的表现
中段以凄美的旋律描绘了主人公被洪水卷走的情景,音乐情感开始温柔而柔弱,充满了无助和悲伤。
这部分音乐中,钢琴演奏中明暗交替的强度和速度变化以及深度奏鸣的共鸣效果,让人感受到了仿佛置身于海中的感觉,时而轻浮轻快,时而陷入深邃的漩涡。
3. 终曲的表现
此时音乐渐渐回归到起始的能量,开始有力地向前推进。
钢琴
演奏中快速的音符、强烈的和弦交响,展现出海浪翻涌、风帆扬起的壮丽景象。
随着旋律度过逐渐递减、缓慢而又荒凉的音乐变化,以及中间弱化的部分,最后宣告情感的达到高潮,这使这首钢琴曲达到了它最美的音乐表现。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水上吟》是李斯特(Franz Liszt)改编自德国作曲家施泰尔(Carl Maria von Weber)的歌剧《古诺》中的一段唱段。
李斯特将其改编为独奏钢琴作品,以展示其出色的钢琴演奏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李斯特以其深沉、浪漫的音乐语言,以及艺术家个性和形式创新而著名。
《水上吟》是他创作的一部代表作,具有独特的音乐特色。
《水上吟》中的音乐语言充满了浓烈的浪漫主义气息。
李斯特用丰富的和声、富有变化的节奏和动态以及大胆的音乐构思,为曲子注入了充满热情和感性的情感色彩。
曲中音乐旋律具有丰富多变的特点,有时激情奔放,有时柔和细腻,给人以旋律上的惊喜和感动。
曲子中的音色变化也非常丰富多样,通过不同手指的指法、琴键的轻重变化和不同音区的运用来表现音乐形象和情感。
所有这些浪漫主义的音乐特点都使得《水上吟》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李斯特在《水上吟》中展示了他对音乐形式的创新和发展。
这首曲子采用了自由奏鸣曲的形式,即没有严格的乐章结构,而是更强调音乐的整体性和流露情感的自由性。
李斯特通过灵活运用曲式的展开和发展,以及不同的主题的交叉和对话,实现了音乐形象的丰富及情感的流转。
他还使用了大量的转位、变奏、装饰音等手法,丰富了曲子的内容和形式,使得曲子既富有创新性和现代性,又不失浪漫主义的典型特点。
李斯特对形式的创新和发展为后世钢琴曲的创作和演奏打开了新的道路。
李斯特改编的《水上吟》具有独特的音乐特色。
他的卓越钢琴技巧、浓烈的浪漫主义音乐语言和对音乐形式的创新与发展,赋予了《水上吟》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观赏价值。
这首曲子不仅展示了李斯特的音乐天赋和创作能力,也成为了千百年来钢琴演奏和音乐创作的重要范本和指导。
浅谈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征与戏剧因素
浅谈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征与戏剧因素李斯特(Franz Liszt)是19世纪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他的音乐作品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他的音乐创作中,有很多钢琴改编曲,这些作品充满了戏剧性的因素和独特的艺术特征。
本文将从艺术特征和戏剧因素两个方面来探讨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特点。
一、音乐的艺术特征1. 虚幻浪漫主义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充满了虚幻而浪漫的特点,他善于用音乐来表现各种情感和意境,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
他的《武士之舞》、《贝多芬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等作品,通过丰富多彩的旋律和和声来表现音乐的浪漫主义特征,给人以超然的审美享受。
2. 技巧上的独特性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在技巧上富有独特性,他在改编时充分考虑到钢琴的特点,巧妙地运用琴键、音符和指法,使得演奏难度很大,充满了挑战性。
他的《哈姆雷特》、《茶花女》等改编曲,都有很高的难度,演奏者需要经过长期的练习和磨练才能演奏得出。
3. 音乐形式的变化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在音乐形式上也有很大的变化,他善于对原曲进行重新编排和加工,使得新作品具有更加完善和丰富的音乐形式。
他的《法国圆舞曲》、《匈牙利狂想曲》等改编曲,都是在原曲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动和扩展,形成了新的音乐形式。
二、音乐的戏剧因素1. 情感表达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在情感表达方面非常出色,他善于用音乐来表现各种情感,使得作品具有戏剧性的效果。
他的《阿依达王后》、《盲女》等改编曲,通过丰富多彩的旋律和和声来表达不同的情感,使得作品具有非常强烈的戏剧性。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戏剧因素,他善于用音乐来表现各种情感和意境,使得作品具有虚幻浪漫的特点;他在技巧上也非常出色,能够充分发挥钢琴的特点,具有很高的挑战性;他的作品在音乐形式上也有很大的变化,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他的作品在情感表达、音乐描绘和音乐张力等方面也非常出色,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给人以非常深刻的艺术享受。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李斯特(Franz Liszt)是19世纪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和钢琴家,他的音乐作品影响了整个音乐界。
他不仅以自己的作品闻名,还以对其他作曲家的改编曲而闻名。
他改编的《水上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曲子结合了浑厚的音乐风格和精湛的技巧,展现出了李斯特独特的音乐特色。
《水上吟》原曲出自德国作曲家舒伯特(Franz Schubert)的歌曲《Die Forelle》,是一首描述清澈湖水和游动于其中的鲑鱼的情景的歌曲,充满了轻快欢快的气氛。
李斯特根据这首曲子进行改编,将其改编为钢琴曲,并赋予了更丰富的音乐特色。
李斯特在改编这首曲子时注重了对旋律的诠释和发挥。
他巧妙地运用了钢琴的音色和技巧,将原曲中清澈湖水的流淌和鲑鱼的欢快游动通过钢琴音乐生动地呈现出来。
通过琴键上的技巧运用和音乐的动态变化,他将原曲中的欢快和轻快发挥到了极致,让人仿佛置身于湖水旁边感受到清澈的水流和欢快的鲑鱼的游动。
李斯特在改编曲中添加了丰富的旋律和和声的变化。
他不断地运用琴键技巧和音色的转换,使得曲子的变化丰富多彩。
在他的改编曲中,我们可以听到原曲中的清澈湖水、快乐的鲑鱼以及湖边的美丽景色。
他通过将旋律和和声巧妙地结合,让原曲中的音乐风景更加生动立体,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体现在对旋律的诠释和发挥、丰富的旋律和和声的变化以及丰富的技巧和表现手法上。
这首曲子以其浑厚的音乐风格和精湛的技巧,展现了李斯特独特的音乐艺术魅力,成为他音乐创作中的经典之作。
无论是对于音乐爱好者还是对于钢琴音乐的研究者来说,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是不可多得的音乐珍品。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作为浪漫主义钢琴曲的代表作,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是钢琴音乐界的经典之作。
该曲根据法国著名小说家维克多·雨果的同名诗歌而创作,展现了雨果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本文将从旋律、和声、节奏和技巧等方面探讨《水上吟》的音乐特色。
旋律是《水上吟》的重要特色之一。
整首曲子以柔美悠扬、情感丰富的旋律为主线,通过钢琴的表演技巧和音色变化来表达不同情感。
开头的主旋律以流动优雅的音符呈现,仿佛水流从山间蜿蜒而下的情景,带给听众一种宁静和豁然开朗的感觉。
随后的变奏部分则通过旋律的高低起伏、音符的延长和变化来表现出雨果诗歌中所描绘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戏剧性。
和声也是《水上吟》的一个显著特点。
李斯特在曲中巧妙运用了大量的和声手法,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他经常使用十二度、七度等较大的距离来丰富和声变化,使得旋律在和声上更加丰满,增加了动听的感觉。
李斯特还通过和声的变化来表现不同音乐段落的情感,如在转调处使用了一系列紧张的和声进行,给人一种戏剧冲突的感觉。
这种丰富多样的和声运用,使得《水上吟》在音乐结构上更加丰满而且更有情感力量。
节奏也是《水上吟》的一个重要特色。
整首曲子的节奏感非常明显,以多变的节奏来驱动音乐的发展。
李斯特通过快慢交替的速度和不同的音符组合,创建了一个有趣而又具有律动感的音乐世界。
钢琴快速连续的音符和强烈的音乐动力,展现了翻滚的浪花和河水的湍急,给人以生动的感觉。
而悠长的音符则刻画出河水平静的画面,如同在湖面上轻轻漂浮的小船。
这种节奏上的变化和对比,使得整首曲子更加丰富多样,充满魅力。
技巧是《水上吟》的另一个显著特征。
李斯特擅长运用各种各样的钢琴技巧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效果。
他经常利用琶音和震音技巧来描绘水的流动和波澜壮阔的情景,使得音乐更加生动。
在高难度的演奏技巧上如快速的音阶、跳跃的琴键等方面,李斯特也运用自如,增添了音乐的难度和展示个人演奏技巧的机会。
浅谈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征与戏剧因素
浅谈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征与戏剧因素李斯特是19世纪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以其独特的演奏风格和创新的作曲手法成为了当时受欢迎的音乐家之一。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他通过对各种音乐形式的改编,将其融入到钢琴演奏中,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具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征和戏剧因素。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具有极高的技巧要求。
他在改编曲中,运用了丰富的钢琴技巧和手法,包括双手和声、和声对位、跳音、急速的音阶等等。
这些技巧的运用使得李斯特的改编曲具有极高的演奏难度,需要钢琴家具备出色的手部灵活性和指力,才能完美地演奏出改编曲中的各种音乐元素。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注重音乐的表现力。
他通过改编原曲中的旋律和和声,将其中的情感表达和画面描绘加以加强和丰富。
他运用了丰富的音乐技巧和手法,通过变化音乐的节奏、音量和音色,使得改编曲中的音乐更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在音乐表达方面具有独特的色彩,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具有戏剧性的因素。
他通过对原曲的改编和重新演绎,使得改编曲具有戏剧性的张力和冲突。
他巧妙地运用了音乐的结构、变化和情感表达,将音乐中的情节、人物和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他的钢琴改编曲往往像是一场戏剧的演绎,给人以剧情的展开和高潮的迭起。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具有一定程度的虚构性。
他往往根据自己的想象和音乐理解来进行改编,有时会在音乐中添加一些自己的创意和变化。
这种虚构性的改编使得他的钢琴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独创性,使得改编曲在艺术上更具有吸引力和创新性。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具有高度的技巧要求、音乐表现力、戏剧因素和虚构性等艺术特征。
他的改编曲不仅仅是对原曲的简单转化,更是通过对音乐元素的重新组合和重塑,创造出了独特而有趣的艺术作品。
李斯特在钢琴改编曲的创作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对后世的音乐家和钢琴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水上吟》是19世纪著名作曲家李斯特改编的一首钢琴独奏曲,原曲是德国歌曲《水上美人儿》。
李斯特以其才华和创新的音乐风格在音乐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而《水上吟》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从旋律、和声、形式和演奏等几个方面来讨论《水上吟》的音乐特色。
从旋律上看,《水上吟》的旋律曲线流畅、盈盈动听。
曲子中充满了华丽的装饰音和高超的技巧,显示了李斯特对钢琴的深厚理解和对音色的巧妙运用。
李斯特还采用了大量的音乐表情符号来指导演奏者,如“魔鬼咏叹调”,“风云万端”的指示,使得演奏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曲子的情感表达,为演奏增添了更多的魅力。
从和声上看,《水上吟》的和声极为丰富多变,为钢琴独奏曲中的经典之作。
李斯特充分发挥了钢琴的多音能力,通过交错的声部运用和丰富的和弦变化营造了丰富的音乐层次感。
尤其是在曲子高潮部分,音乐激昂激情,和声跌宕起伏,给人以强烈的音乐冲击力。
从形式上看,《水上吟》采用了自由演奏形式,即没有明确的乐曲结构或固定的主题。
这一点和传统的奏鸣曲、交响曲等定型乐曲形式不同。
《水上吟》以李斯特独特的音乐思想和旋律构思为基础,通过不同的音乐段落和变化的速度、音域烘托出多变的情感,展示了李斯特无拘无束的创作风格。
从演奏上看,《水上吟》要求演奏家具备高超的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曲子中充满了快速的音阶和大跨度的手指运动,演奏者需要具备极高的手指灵活性和准确的节奏感。
演奏者还需要通过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将曲子中的情感细腻地表达出来,使得每个音符都能够触动内心的共鸣。
《水上吟》是李斯特创作的经典钢琴独奏曲之一,具有独特的音乐特色。
从旋律、和声、形式和演奏等方面都体现了李斯特作品的独特风格和深邃内涵。
这首曲子既富有技巧性,又充满了情感和表达力,对演奏者的技巧和表现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李斯特(Franz Liszt)是19世纪中期最重要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涵盖了各种风格和形式。
他的改编曲《水上吟》(Au bord d'une source)展现了他独特的音乐特色和才华。
《水上吟》是李斯特根据弗朗兹·舒伯特(Franz Schubert)的《百灵鸟》(Die Forelle)创作的。
这首曲子以清新的旋律、优美的和声和细腻的情感而闻名,李斯特巧妙地将其改编成了一首适合钢琴演奏的曲子。
李斯特在《水上吟》中运用了大量的琶音和装饰音,增强了曲子的流畅感和水的感觉。
从曲子最开始的琶音和谐声开始,就让人感受到了轻柔流动的水流,通过琶音的连续运用,整个曲子仿佛就是一条优美的小溪一般,流淌着向前。
李斯特在和声上展示了他的独特才华。
他采用丰富的和弦进行和声变化,使得曲子在音色上更加丰满和饱满。
尤其是在转调部分,他运用了许多增强音和削弱音的处理,给人一种深情脉脉的感觉,仿佛在倾诉某种情感。
李斯特还在节奏和速度上做了一些巧妙的处理。
他运用了快速的指法和灵活的节奏变化,使曲子的速度忽快忽慢,这样一来,曲子更加生动活泼,真实地再现了水流的起伏和变化。
特别是在结尾的部分,李斯特运用了急速的琶音和令人震撼的和声,给人一种高潮迭起的感觉,仿佛水流已经变成了湍急的瀑布一般。
《水上吟》展现了李斯特作为作曲家和钢琴家的独特才华和音乐特色。
他巧妙地运用了琶音和装饰音、丰富的和弦进行、灵活的节奏和速度变化,让曲子充满了流动的水的感觉和深情脉脉的情感。
这首曲子既展示了李斯特卓越的技巧和创造力,又给人以愉悦和感动。
它不仅是李斯特音乐创作的杰作,也是西方古典音乐中一部重要的作品。
浅析李斯特钢琴改编曲《弄臣》的创作特色
浅析李斯特钢琴改编曲《弄臣》的创作特色作者:李松珊项征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6期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李斯特钢琴改编曲《弄臣》的鲜明的主题选择、戏剧性的主题发展、华丽的改编技巧、辉煌的音响效果这四个创作特点进行浅要论述,来更好的理解作者在选择素材上的独树一帜,在主题构思上的独特个性,在技巧技术上的超几想象,在音响音色上的创造开拓等方法。
关键词:改编曲、主题选择、主题发展、改编技巧、音响效果[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6-0127-01《弄臣》这首钢琴曲是李斯特1859年根据威尔第的同名歌剧《弄臣》所改编的,这首乐曲以歌剧中第四幕中著名的四重唱《赞美你爱情的女神》作为素材进行改编,为使我们在聆听时可以感受到与歌剧原作相媲美的戏剧性极强的音响效果和丰富细腻的情感,作者主要通过突出、保留、装饰等手段对原作的主要声部进行改编。
由于李斯特善于在自己所采取的题材中找出最高尚迷人的一面并通过其独特的钢琴表现手法巧妙运用,使他更大程度地发挥了钢琴的特性,也让改编曲发展出更丰富的乐思,进一步增强了乐曲“交响化”的特点,使乐曲中充满着无限的热情。
一、鲜明的主题选择歌剧《弄臣》的大意是主人公里戈莱托是一个在公爵府中逢迎拍马的弄臣,他纯洁的女儿吉尔达爱上了风流的公爵,得知女儿被公爵欺骗后他去请杀手杀掉公爵,当他带着女儿在杀手家的窗外意外地发现了公爵竟然在对着杀手的妹妹玛达莱娜大献殷勤时吉尔达才明白自己受了欺骗,老父亲里戈莱托愤怒的发出复仇誓言,他希望女儿尽快醒悟,而女儿却被爱情蒙蔽最后替代公爵被杀手所杀。
在剧中四重唱《赞美你爱情的女神》中公爵与杀手妹妹玛达莱娜打情骂俏的二重唱既有抒情性又形成了一定力度上的冲突,而躲在窗外目睹此景的吉尔达在高声区用连续而短促的变化音旋律抒发着痛苦的心情与里戈莱托在低声部发出的愤怒的复仇誓言的唱段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这个戏剧性的场景中不但揭示出四个人物四种不同的心理表情和情感状态更充分显示出每个角色的性格特征。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李斯特(Franz Liszt)是19世纪最具才华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之一,他在創作生涯中嘗試了各種風格和曲式。
他的改编曲《水上吟》(Les Jeux d'eau à la Villa d'Este)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作品,展示了他作為一位改編家的才華和獨特的音樂特色。
《水上吟》是根據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的原創钢琴曲進行改編的。
在這個改編曲中,李斯特將原曲中豐富的和声和旋律變化進行了進一步的發展和擴展。
他通過添加更多的音響層次和技巧,使得整個作品更加華麗且具有浪漫主義的氛圍。
值得一提的是《水上吟》的和声特色。
李斯特将原曲中的和弦进行了進一步豐富和裝飾,使其更加复杂而富有戲劇性。
在開場的第一個小節中,他將原曲中的和弦進行了進一步的延長和變化,使得聽眾感受到更多的張力和肅穆。
同樣,在作品的高潮部分,他通過不斷變化的和弦變化和聲部配合,營造出令人驚艷的音樂效果。
李斯特在《水上吟》中還引入了許多技巧性的元素,突出了自己作為一位出色的钢琴家的才華。
他利用快速的手指技巧和琴鍵的轟鳴聲效創造了豐富的音響效果。
這些技巧性的元素不僅增強了作品的表達力,也使得演奏者能夠展現他們的技巧和特色。
《水上吟》還表達了李斯特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湖泊的描繪。
這一點可以通過作品中的音樂描寫得到體現。
在作品的開頭和尾聲部分,李斯特通過使用低音琴鍵和緩慢的節奏,將聽眾帶入了一個宁静而平静的环境中。
他還利用了快速的音符跳躍和琴鍵的跳躍來模擬湖水的波動和水面上的水花飛濺。
這些音樂描寫使得聽眾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和力量。
最後,李斯特的改編曲《水上吟》還展示了他作為一位改編家的才華。
儘管原曲已經具有自己的獨特魅力,但李斯特通過對旋律、和弦和節奏的改變,為原曲帶來了新的生命和色彩。
他將原曲中的旋律與和聲進行了更多編排,使得整個作品更加充滿活力且富有變化。
同時,他還通過添加新的音響效果和技巧,為作品增添了浪漫主義的風格和豪華感。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产生及创作特色
艺术研究认知与解读丨2021-1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产生及创作特色沈阳音乐学院/杨桂琴摘要:19世纪上半期,欧洲的钢琴艺术取得了繁荣的发展,与之相应的钢琴制造工艺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使得钢琴在音乐领域的地位日益高涨。
而对钢琴音乐偏爱有加的李斯特却敏锐地察觉到,传统音乐形式在表现新的浪漫主义音乐思想时已经显得捉襟见肘,必须对钢琴的演奏技巧进行革新与突破,为此,他大胆地将小提琴、管弦乐等多种音乐形式转译成钢琴语言,创作出了大量艺术价值极高的钢琴改编曲,开辟了钢琴音乐的新类型。
关键词:李斯特钢琴改编曲创作特色李斯特是浪漫主义前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出神入化般的钢琴演奏技巧极大地扩充了钢琴的艺术表现力,成功地在琴键上演奏出了管弦乐的效果,凭借在钢琴领域的伟大成就,李斯特被人们冠以"钢琴之王”的美称。
除了精湛无比的钢琴技巧之外,李斯特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就,那就是数量众多的钢琴改编曲,他凭借自己过人的音乐天赋将多个类型的音乐曲种搬到了琴键之上,使得钢琴改编曲一时兴盛无比,推动了钢琴艺术进步,对李斯特钢琴改编曲进行研究,将对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启示。
一、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产生1.同时代音乐家的启发李斯特出生于匈牙利,但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国外度过的,特别是移居法国巴黎后,他积极投身社会生活并从此开始了自己的音乐艺术征程。
当时的巴黎可以说是欧洲的政治、宗教及艺术中心,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争相涌动,为李斯特获取新的思维方式与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李斯特投身钢琴音乐创作之后,受到了同时代音乐家的很大影响,其中,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给他带来的启发最大,其娴熟精湛的演奏技巧和富有魔力的演奏手法给李斯特带来了很大的震撼,为了用钢琴再现这种美妙的演奏效果,他将帕格尼尼24首小提琴独奏曲中的其中6首进行了改变,创作出了《帕格尼尼钢琴练习曲》,并从此走上了一条钢琴改编之路。
除了帕格尼尼外,另一位著名作曲家柏辽兹也给李斯特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他所创作的《幻想交响曲》以“器乐剧”自称,属于综合性的音乐艺术作品,当李斯特听过这首曲子后,立刻燃起了改编的念头,而改编后的钢琴曲也大获成功,广为传播开来。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
浅议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是19世纪最重要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广泛的风格和类型,其中包括对其他作曲家作品的改编。
《水上吟》(Au bord d'une source)是他改编的一个音乐作品,这首曲子本来是狄彪西《瑞希之泉》中的一首小品音乐,而李斯特则将其重新编排成钢琴独奏曲。
李斯特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特色是非常独特而又富有魅力的,它展现了李斯特音乐才华和创造性的一面。
下面我们将从旋律、节奏、和声、技巧等方面来分析《水上吟》的音乐特色。
从旋律方面来看,《水上吟》有着清新、明亮、优美的旋律。
整首曲子充满了流畅的旋律线条,音符之间的连接自然而不生硬。
特别是在高音区域,旋律线条充满了活力和高亢的情感,更多地展现了作品的婉转和优美。
而在低音区域,旋律更多的展现了宁静、深沉的气息,从而为整个曲子增添了一种动静结合、变化多端的音乐韵味。
在节奏方面,《水上吟》呈现出极强的节奏感。
整个曲子的节奏感非常鲜明,以1/16为最小时间单位,每个音符的时值都非常清晰,给人一种如水流般自然顺畅的感觉,同时又不失节奏上的跃动和活力。
李斯特通过对旋律与节奏的处理,使《水上吟》既有着自然的韵味,又深受他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所影响,使得音乐在节奏上更具情感色彩。
从和声方面,《水上吟》采用了丰富多彩的和声色彩。
曲子中使用了许多新颖的和声手法,比如用和声加强了旋律的表现力,使用了大量的七和弦、九和弦,给人的感觉丰富而深邃,呈现出一种非常悠远、宁静的音乐气息。
同时也提高了作品的复杂性和艺术性,使其不仅具有聆听价值,更有一定的演奏难度。
从技巧上来看,《水上吟》展现了李斯特作为钢琴家和作曲家的高超技艺和创造才华。
曲子中有许多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钢琴技巧,如快速的音阶、跳跃的音程、连续的八度跳音等,这些技巧要求钢琴家具备出色的手指灵活性和技巧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主义风格的先驱
2006.3.
!!!!!!!!!!!!!!!!!!!!!!!!!!!!!!!!!!!!!!!!!!!!!
(上接第 268 页)
如果说不幸和挫折是徐渭怨世愤俗的理由,那么梵高也拥有 中悬挂着眩目的火球,大地仿佛被炽热的阳光点燃,显示出强烈的
同样的理由。然而,与徐渭不同的是,我们在梵高的生平和作品中 色彩。梵高欣喜若狂,他一生中充满激情的优秀作品就在这里诞
269
艺术传媒
2008.10 (中旬刊)
这些高难度技巧的应用,使钢琴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雷鸣电闪、 风驰电掣般的音响效果。
震音、颤音如改编自瓦格纳的《唐豪舍序曲》
半音,如改编自威尔第歌剧《弄臣》
轮指,如改编自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减和弦,如改编自贝多芬《英雄》第一乐章,在这首曲子的最后 两行出现了大量的减和弦,如最后第二行第 1 小节第 2 个和弦 B-D-F,第 4 个和弦 E-G-bB;第 2 个小节第 2 个和弦 #F-A-C,第 4 个和弦 D-F-bA,第 3 小节第 2 个和弦 E-G-bB,第 4 个和弦 A-C-bE,第 6 个和弦 #F-A-C 等等。
伟大的弗朗兹·李斯特在钢琴改编曲中的地位至今无人能敌, 即使到了二十世纪,被称为“当代演奏技巧最完美”的霍洛维茨也 改编了大量的音乐,但也丝毫不能动摇李斯特的地位。人们认为 “无论是音乐家或演奏家的层面上,霍洛维茨都不会超过李斯 特”。但是李斯特的许多改编曲在今天已经没有什么人再去演奏它 了,因为“如今的人们能够很容易的欣赏到其他大师的原作,再用 钢琴独奏的形式曲表现这样的杰作,意义已经不那么大了”。但这 并不是说我们就再也不要去研究它了,毕竟在音乐历史的长河中,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也曾经那样灿烂辉煌过。
几乎找不到怨恨。感动我们的是梵高的爱———炽热的爱!这不仅体 生。梵高发自内心地说:“画面里的色彩就是生活里的热情。”
现在其作品里,也表现在他的生活中:
三、结语
事例 1:梵高 25 岁时来到比利时南部的博里纳日传教。在那 里,几乎人人都做煤矿工谋生。他们冒着瓦斯中毒和爆炸等危险, 挣扎在死亡线上。怀有极大的同情心的梵高天天去看望那些身患 重病的人,把自己的大半薪水用在为病人购买仪器和药物上。他甚 至把床让出去,自己睡在地板上,村里病人他全都护理过,每一间 草棚他都送去过牛奶、面包。而他自己由于缺吃少穿,得了热病,瘦 得皮包骨头。
2008.10 (中旬刊)
艺术传媒
浅析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特点
□李翰
(闽江学院音乐系 福建·福州 350108)
摘 要 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 1886)在音乐史上除了炫耀辉煌的钢琴技巧为大家所记外,还有大量的钢琴作 品为人所知,而钢琴改编曲又是其中数量最多的一部分。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超过了之前任何一位作曲家,虽然之后很多人以 他为榜样,使钢琴改编曲兴盛一时,但直到现今还难有超越者。
★“梵高与徐渭比较之研究”为 2005 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 科项目
的这段时间,渐渐的爱上了她,把她的儿子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 并真心的准备和她结婚。
事例 3:1883 年 12 月,梵高迁到纽南。在这里,他画了很多朴素 的农村场景,画了农民、织工的肖像。1885 年 5 月,梵高画了一幅 《食土豆者》:幽暗的灯光,挖掘土地的手伸向盆里,去拿土豆。作
李斯特之所以这么热衷于把别人的作品改编成钢琴曲,其中 既有历史的因素,又有李斯特自身性格特点的因素。
一、李斯特编写钢琴改编曲的原因 (一)客观历史因素
在当时,人们没有各种机器来给他们提供音乐—— —没有收音 机,没有留声机,只有大城市才供得起交响乐队和歌剧团,一般的 乡镇只有钢琴,而且很多的钢琴旅行家会在各小城镇停下来休息 演奏一番再继续旅程。李斯特自己也是这样一边旅行一边来演奏 的。一方面为了向人们介绍本来他们可能永远也没有机会听到的 音乐家的一些作品,另一方面也为了让众多的钢琴旅行家在演奏 时有供演奏的版本,李斯特对多种体裁的音乐进行了改编。
除了雨果,李斯特还与当时其他的文学、音乐、美术、哲学等各 界名流有密切交往,如巴尔扎克、海涅、帕格尼尼、德拉克罗瓦等, 与这些人的交流进一步拓宽了李斯特的知识领域,使得他在创作 改编曲时,能突破原作的框架,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赋予曲子不 一样的内容,创作出不同于原作的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3.李斯特高超的钢琴技巧 人们把李斯特称为“钢琴之王”,他的精湛娴熟,令人匪夷所思 的演奏技巧,让整个世界都为之倾倒,为之震颤。在演奏技巧上,还 有 一 个 被 人 们 称 之 为“ 魔 王 ”的 是 小 提 琴 家 帕 格 尼 尼 ,李 斯 特 把 “魔鬼的小提琴师”帕格尼尼“如同妖术般的小提琴音乐成功地在 钢琴上进行了移植”,将钢琴的技巧难度提高到令人晕厥的程度, 其中有模仿小提琴的断奏、跳弓、滑奏等新鲜音型,大大扩展了钢 琴的演奏技术。 改编曲的创作并不比创作新曲子简单多少。因为原曲子已经 深入人心,甚至是改编者的心中,这时候要突破旧有的模式和音乐 结构,重新组织构筑新的音乐,是何其之难,没有一定的选择、理解 分析能力和高超的演奏技巧是很难改编出一首既有原曲音乐味 道,又完全不同于原曲的崭新风貌的新曲。贝多芬也曾经尝试将自 己的第七交响乐改编成钢琴曲,但现在人们一致认为李斯特的改 编更忠于原作,因为他的改编是真正为钢琴而作的,李斯特在乐谱 中特别指明钢琴所要模仿的乐器,还做了相应的踏板记号,以及为 业余演奏者或视奏者作的指法记号。 李斯特扩充了钢琴的应用范围和技术表现,把钢琴看作是万 能乐器,所以他能把各种体裁的作品(包括大型的交响乐和歌剧) 改编成钢琴曲,把钢琴的表现能力发挥到极致。 二、李斯特钢琴改编曲具有鲜明的钢琴语汇,它的特点包括 1.双音音程、柱式和弦的大量应用 音程、和弦的大量应用,使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富有动力性, 制造出气势宏伟的交响性音响。如改编自舒伯特的歌曲《听,听,云 雀》,《听,听,云雀》整首曲子基本上都以音程和和弦为主。 2.大跳八度和弦、八度音阶的应用如改编自柴可夫斯基的《波 兰舞曲》,《波兰舞曲》中的大跳八度和弦: 第 1 小节左手的 D 八度和弦;第 2 小节左右手的第 2、第 3 音 都是八度和弦;第 3 小节左手的降 D 八度和弦;第 4 小节和第 2 小 节一样。第 5 小节的左手 C 八度和弦;第 6 小节的左手三个和弦, 右手的 G 和升 G 八度和弦;第 7 小节右手的所有音都是八度和弦, 左手的第 1 音是 G 八度和弦;第 8 小节右手的所有音都是八度和 弦;第 9 小节右手的第 1 音是降 B 和弦,左手的第 1 音是 F 和弦。 《波兰舞曲》中的八度音阶: 右手从第 7 小节的第 2 音一直到第 9 小节的第 1 音都是八度 音阶 八度和弦还有:改编自威尔第歌剧《弄臣》 3、震音、颤音、快速轮指、滑奏等高难度技巧
参考文献:
[1]圣经.香港:香港圣经公会出版,1998. [2]徐渭集》,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3. [3]欧文·斯通.梵高传.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4]袁宏道集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品反映了作者对劳动者深厚的感情。
[5]丁长河.追问人性·美·艺术之收获—大艺术.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张式谷,潘一飞编著.西方钢琴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2]卞国福编著.外国音乐大师传略.安徽教育出版社.
[3]周薇著.西方钢琴艺术史.上海音乐出版社.
[4]吕旭英,徐龙军译.两个伟大男人的神话—— —瓦格纳和李斯特的书信
4.大量的半音、增减和弦及三全音,甚至运用全音音阶,成为印
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 侯 颖 军 文 . 论 钢 琴 改 编 曲 的 音 响 、和 声 、材 料 和 结 构 重 组 . 钢 琴 艺 术 .
事例 2:梵高一生经历了四次爱情,每次都以失败告终。第四次 爱,是一个叫西恩的娼妓。梵高在她怀孕并身染重病的时候收留了 她,她自己还有几个孩子,梵高也悉心的帮她照顾。梵高在照顾她
以爱为尺度,我们对梵高与徐渭境界比较的结论是,梵高的境 界要高于徐渭。
这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为什么梵高的国际声誉和 作品价格要远高与徐渭。因为,除了形式美以外,艺术品真正触动 人灵魂的是爱;新颖的艺术形式也许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和赞叹,但 没有爱的艺术是不会真正让人感动的。因此,艺术家的思想境界不 仅会影响其声誉,更会直接影响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
事例 4:1888 年,梵高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那里碧蓝的天空
270
关键词 李斯特 钢琴改编曲 原因 特点
中图分类号:J 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7894(2008)10- 269- 02
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在音乐史上除了炫耀 辉煌的钢琴技巧为大家所记外,还有大量的钢琴作品为人所知,而 钢琴改编曲又是其中数量最多的一部分。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超 过了之前任何一位作曲家,虽然之后很多人以他为榜样,使钢琴改 编曲兴盛一时,但直到现今还难有超越者。
(二)李斯特自身性格特点因素
1.李斯特为人慷慨、乐善好施 李斯特在十几岁就已经相当出名,他开演奏会有可观固定的 收入来源。但他并不储蓄财产。贝多芬在波恩的铜像和在侃隆的纪 念碑等的资金都是李斯特捐赠的。 李斯特同时还提携了许多他同时代的人。如肖邦,李斯特写有 专著《李斯特论肖邦》来抬举他。特别是对他所钟爱的瓦格纳,他 不仅写乐评来鼓励瓦格纳,还在金钱方面给予瓦格纳大量的支持。 如瓦格纳在看了报纸上登的李斯特写的关于他《唐豪舍》的评论 后,给李斯特写信说到“在您对我的艺术描绘下,我得到的赞誉完 全超出了我的努力和我所做的牺牲……亲爱的朋友,您使我的大 名成了魏玛注目的焦点。”可以看出李斯特在力捧这个原来并不为 人所知的音乐家。而在两人的书信来往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字 眼“请给我××泰勒”或“请帮我弄到××法郎”之类的言语,而且 还会带上“快点儿”这样的字眼,你可以从中看出李斯特对瓦格纳 的金钱方面的资助是无穷尽的。 这样的性格特点使得李斯特愿意去帮别人传播音乐,宣传其 他出名或不出名的音乐家。 2.李斯特善于结交各界名流 李斯特在巴黎时,经常与法国伟大的作家雨果来往。他们都具 有人道主义思想,追求平等、博爱、自由,在艺术上主张革新。相似 的世界观和艺术观,使二人十分投机,雨果总是李斯特作品的第一 个欣赏者,而李斯特也经常第一个欣赏到雨果的文学作品。李斯特 的作品中,有几首就是根据雨果的诗为意境而作的曲,如练习曲 《玛捷帕》以雨果同名诗歌为据;而雨果的一些诗,也是从李斯特的 旋律中得到灵感而写出来的。难怪后人将这两位艺术家称为一对 “精神上的孪生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