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之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

一、黄石市简介

黄石,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继武汉之后湖北建立的第二座城市,中国中部最大城市圈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是华中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和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之一,综合竞争力全省第二。全市现辖大冶市、阳新县和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四个城区及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4583平方公里。人口260万(2009年)。拥有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工矿废弃地与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9个国字号战略机遇。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节水型城市”、“2010中国十大经济转型示范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创新力城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城市”称号和“全国水环境治理人居环境项目范例奖”。

二、黄石转型发展的路径和经验

黄石是我国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和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是依托矿产资源发展兴盛起来的工矿业城市。但矿产资源的日渐枯竭和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黄石借被列为全国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的契机,大力实施经济转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总结一下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转变发展思路,谋求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理念先行。黄石过去长期高度依赖资源的发展方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思维惯性和资源情结,这成为转型的最大障碍。用创新的思路,科学的发展理论来指导城市的发展转型,并自上而下宣传贯彻这种思想与理念,形成一股创新发展与转型发展的浪潮与精神力量。

第二,充分契合国家的战略方针与利用国家的政策扶持。国家扶植中部将给黄石带来机遇。要实现中部崛起,离不开国家政策和体制上的扶植,黄石经济发展将从中收益。黄石市主动契合国家改革深化和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战略机遇,主动与武汉8+1城市圈两型社会示范区、东部产业转移安置、发展新兴产业等战略接轨,实现了自我发展。尤其是武汉城市圈经济脉搏的延展、产业的转移将给黄石提供了新的机遇。武汉提出了打造 8 个千亿产业的目标,作为武汉的后花园,黄石市如能支持本地企业参与这 8 大产业发展资金的配套产业,将能有力的支持本地产业转型。积极争取到国家的政策扶持,比如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技进步示范市、创业型城市等,借助外力,再加上内部的

自我努力,可以加快城市的转型发展。

第三、推进城市功能建设,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石。黄石“依矿建厂、依厂建市”,长期以大中型工矿企业主导城市发展的思路,导致城市在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服务功能、生态环境等方面要素缺失、功能不健全的矛盾十分突出。对此,黄石市结合自身产业、区位、交通物流等特点,努力加强城市功能化建设。强化港口辐射功能,全面加快大交通、大港口、大物流建设,努力将黄石建设成辐射范围广、集散能力强、水陆公铁相结合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强化产业聚集功能,全力推进产业高新化、集群化、低碳化,带动投资、消费、出口和实现工业、园区、县域经济增长。

第四、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黄石市围绕建设“效率最高、收费最低、环境最优”的“三最”城市,全方位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向改革创新要资源、要空间、要动力。一是横向推进“大部制”。围绕行政审批“流程最优、时间最短、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目标,从2008年开始全面推行“两集中一代办”改革,减少行政审批项目154项,减少审批环节1200多个,平均压缩审批时限11天。二是纵向推进“扁平化”。围绕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行政成本,在全市所有城区推进和深化“撤街办、合社区、并机构”的市区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小政府、大社会”和“小管理、大服务”的格局。按照“扁平、网格、便民、长效”的思路,实施了撤销城区派出所,实行联勤连责、一警多能“队建制”的警务改革,一线执勤警力从47.7%跃升至86.29%。三是全局推进资源整合。围绕建立高效统一的指挥协调系统和服务系统,合并市、县(市)区两级党委、政府总值班室,构建全市统一、动态更新、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1 X”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全方位、大力度的改革创新,破除了发展束缚,凝聚了发展力量,增强了发展活力。

第五、加强民生建设,保护治理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从GDP导向到以民生为本。切实做到在转型发展中为百姓谋福祉,让老百姓共享转型发展成果。探索出的就医“一卡通”、创业促就业、“爱心储蓄银行”等民生工作富有成效,保障性住房经验被李克强副总理誉为“黄石模式”。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半城山色半城湖,为百姓创造出优美宜居环境,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上升。强化示范引领功能,扎实推进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等一系列国家和省级试点,着力在体制创新、产业发展、民生建设、生态治理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承担试点探索使命。强化生态宜居功能,实施了一批重大节能减排、生态修复、园林绿化、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美化城市环境。

第五、高效利用资源,加强土地资源再利用。大力开展低品位、共伴生矿产

资源的综合勘查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在全国率先探索工矿废弃地与建设用地补偿平衡机制,全市复垦矿山废弃地2.7万亩,争取增减周转用地指标5025亩,在此基础上,将大冶、铁山地区的工矿废弃地统一规划、连片治理,规划建设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30平方公里的省级工矿废弃地综合开发试验区。

第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换代,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从单一冶炼工业到全面发展。黄石创建的以新型制造业、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八大产业集群为依托的大产业体系,有效改变了“矿业独大”的局面,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一是拉长产业链条,矿产资源深加工产品产值占资源型产业产值的比重达85%以上。二是开发轻纺工业,美尔雅致力打造中国服装之都、黄石东贝成为世界级冰箱压缩机供应商,劲牌酒业成为第一纳税大户,实现从地下到地上的跨越。三是突出现代服务业,去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7.62亿元,同比增长13.5%。四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已形成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5大主导领域。黄石市用矿冶文化将“亚洲第一采坑”建成以“汉冶采坑观光区”和“复垦生态观光区”为核心景区的矿山公园。2005年7月23日,黄石矿山公园成为全国首批、湖北省首座国家级矿山公园。2010年2月21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获批国家4A 级旅游景区,是国内工业旅游为数不多的4A级景区,促进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三、黄石市实现城市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资源枯竭型城市应结合其自身特点和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经验,采用新型产业植入与扶持和产业链延伸相结合的转型方式,摒弃过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传统增长方式,加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一、延伸现有资源产业,实现产业效应集聚化

延伸产业链就是在资源开采的基础上,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通过产业链的扩展增加产品的加工深度,提高资源的产出价值,从而带动区域产业的转型。在具体的转型过程中,既可以通过城市内部积累资金达到产业链延伸的目的,也可以通过吸引外部投资参与城市优势自然资源的深加工,实现产业链延伸和城市转型的目的。具体措施有:一是采取收购、兼并、重组和联合等方式整合现有矿山资源,引大联强,组建一批采、选、冶炼、加工于一体的企业集团,实现规模规范开采和集约高效发展。二是开展微矿找矿、尾矿砂再利用工程,延长矿资源使用寿命,为资源转型赢取一定的缓冲时间。三是做好矿产品精深加工,使矿产品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领域延伸。四是引进资源产品研发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