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哲学生活--观点评析类主观题精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德州一中2020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哲学生活
观点评析类主观题精练
一、【高考引领】
1.[2019·全国卷Ⅰ,40(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6分)
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

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

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

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

(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
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村落需要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10分) 2.(2019·江苏卷)皮影、剪纸、微雕……曾几何时,这些传统手工艺不仅是乡村社会中人们的娱乐方式,而且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不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它们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少,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对此,有人心怀忧虑,呼吁要对其进行扶持和保护。

但是也有人认为,社会已经变化,该消亡的会消亡,该新生的会新生,没有必要人为地去拯救。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相关原理,对材料中的两种观点进行评析。

3.(2018·天津文综·T14)(3)“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新事物,其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会一帆风顺。

”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知识,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10分)
4.(2018·江苏单科·T34)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

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

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有人认为,中华文化唯有秉持民族特色,才能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请从矛盾基本属性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6分) 5.(2016·上海)材料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升级是中国制造2025目标,高品质产品是制造强国的标志。

有位学者认为,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

工匠精神是一种专业精神,表现在对工作充满热爱与激情,工作中坚韧执着、精益求精、开拓创新,他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金钥匙。

只有大国工匠才能支撑起中国精品。

他论证说,历史上,中国工匠曾经名扬世界。

但随着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代替传统手工生产,工匠角色逐渐淡出。

近年来,一些企业片面追求即时效益,忽视产品灵魂——品质,靠“山寨”和低价竞争,造成产品品质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

淘汰一族不断扩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产品设计人性化不够,缺乏潮流引领、产品精细化不够,耐用性不强等问题。

如何提高品质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做大做强中国企业,需要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在全面倡导工匠精神,一个由工匠精神开启的高品质时代就会到来。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评析这位学者是否完整论证了他的观点。

6.(2014·全国卷)材料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

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

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

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

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

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

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

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二、【模拟提升】
7.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最本质的体现。

核心价值观是一国之“维”、一国之“纲”,是一个国家共同的道德基础,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

有学者指出,在对青年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是选择生硬灌输,“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单向交流,还是选择润物无声、和风细雨的双向互动方式,显现着教育者和引导者的水平与层次,关乎教育和引导的效果。

核心价值观教育只有跟上青年学生生活变化的新节奏,传递青年学生生活变化的新信息,与青年学生的需要和利益相契合,才会被其主动和建构性地接受。

唯有说到点子上,打动内心,青年学生才会积极接受和认同,进而自觉维护和捍卫。

根据材料有人得出结论:“对青年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否收到成效取决于教育者的理
念。

”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角度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编自刘慈欣同名小说的电影《流浪地球》2019年春节档异常火爆,成为近年来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作品之一,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创作的新征程。

该影片摆脱了美式科幻片主导的“逃离地球”范式,采用了“带着地球去流浪”这种超级大胆的解决思路和独特的解决方式,传递出对地球家园的深厚感情。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故事,始终在润物无声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冰冷的地球和喧闹的地下城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地球未来命运的思考具有未雨绸缪的现实意义;100代人的流浪地球计划,投射的是中国人自古崇尚的愚公移山精神;“饱和式救援”不同于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采用以中国人为代表的全人类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灾害发生的设想,展现了解决人类共同挑战的中国思考与担当。

有人根据电影《流浪地球》获得巨大成功得出结论:“有创新意识,影片就能成功”。

请运用意识的作用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评析。

9.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因。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深入阐发中华文化的精髓。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传统文化的梳理工作,取精用弘、披沙拣金,把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内核提炼出来,让它衔接当下惠及未来。

必须换位思考,要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努力用读者能听得懂的语言去言说那些有价值的东西。

做电视的心里想着观众,录音频的心里想着听众,写书的心里想着读者,最后会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有人根据材料得出结论:“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坚守民族传统文化。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必修四哲学生活观点评析类主观题精练(答案)
1.解析:本题考查如何发挥意识能动作用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文化。

问题逻辑是,增强文化自觉意识,要从认识世界(认识传统文化的地位)和改造世界(克服错误观念,避免破坏性开发,正确保护和利用)两个层面分析。

答案: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增强文化自觉,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加自觉地加以保护和传承;克服错误观念,避免破坏性开发,把保护、传承与利用有机统一起来。

2.【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皮影等传统手工艺需要面对社会变化的现实,作出相应的变革和创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皮影等传统手工艺仍然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适当的扶持和拯救还是必要的。

【解析】本题需要对两种观点分别进行评述。

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已经变化,该消亡的消亡,该新生的新生,没有必要认为保护。

这种观点虽看到了传统手工艺要面对现实这一面,但未注意传统手工艺的独特意义和价值。

第一种观点呼吁进行扶持保护看到了传统手工艺的独特意义和价值。

因此,可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说明第二种观点的合理之处,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来批判第二种观点,支持第一种观点。

3.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交的必然结果。

国企混改要在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不能急于求成。

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国企混改是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也会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要经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解析】第(3)问主要考查发展的过程、发展的状态等。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设问限定的知识发展观。

本题是分析说明型试题,限定知识是辩证法的发展观。

需要结合该观点分析其合理性。

国企混改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这说明事物发展是量的积累过程,量变的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国企混改也不会一帆风顺,要经历曲折的发展过程,这说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4【解析】第(2)题属于评析类试题,知识限定为矛盾基本属性,要求考生能运用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做出综合评价。

要从斗争性的角度阐释题中观点的合理性,要从同一性的角度阐释题中观点的不合理之处。

答案:(2)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中华文化需要秉持民族特色;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中华文化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题中观点强调了矛盾双方的差异性,肯定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但忽略了本民族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之间的同一性。

5.【答案】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辩证统一。

物质决定意识。

该学者依据制造业现状,呼唤工匠精神回归,这一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他提出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以此开启中国制造业高品质时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使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还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

他在论点中提出了“打造制造
文化的维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

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只有大国工匠才能支撑起中国精品”,而在论证中并没有涉及实
践主体——匠人。

缺少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仅仅倡导工匠精神,中国制造高品质时代还是无法开
启。

因而,该学者并未完整论证他的观点。

6.答案:示例一:该观点具有合理性。

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不同教学观念
指导下的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

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落后教学观念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和实践
能力不强。

当然,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

示例二:该观点存在片面性。

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

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实践,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
主体,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学生
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教学观念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7.【答案】①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不同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收到的成效不同。

先进的理念能使青年学生积极接受和认同,落后的理念则难达预期效果,可见该观点具有合理性。

②认识发生作用需要条件,认识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

教育者的理念如果不通过实践,不
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就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该观点具有片面性。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核心价值观教育只有跟上青年学生生活变
化的新节奏,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8.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独特的想象力和新颖的构思是影片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因此,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②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该影片将大胆的艺术想象通过文艺
创作的实践,获得了巨大成功。

③发挥意识作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
来。

在影片创作的实践中,不仅要有创新意识,还要尊重文艺创作的规律,才能取得成功。

因此,影片的成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创新视为唯一因素。

9.【答案】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的因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坚守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
保留,其实质是“扬弃”。

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取精用弘、披沙拣金,把优
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阐释出来。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求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处理好民族传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