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如“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欲睡” 等。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品味作者语言的精妙。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节奏和情感。
(2)分析文中描写白杨树的语句,理解其外形和内在精神特点。
(3)结合背景资料,深入探讨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白杨树的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对这种精神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坚韧、勇敢、积极向上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白杨树的外形和内在精神特点,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2)分析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通过白杨树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展示白杨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白杨树的外形特点。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明确:白杨树是一种高大挺拔、笔直向上的树,给人一种坚韧、顽强的感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字音、字义问题。
以下是生字词的教学:坦荡如砥(dǐ)、潜滋暗长(qián)、恹恹欲睡(yān)、旁逸斜出(yì)倔强(jué jiàng)、婆娑(pó suō)、秀颀(qí)、虬枝(qiú)晕圈(yùn)、刹那(chà)、主宰(zǎi)、无边无垠(yín)2.提问: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作者从哪些方面赞美了白杨树?明确:作者从白杨树的外形、生长环境和内在精神等方面赞美了白杨树。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含总结)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手法。
2.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
3. 体会作者对北方军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
(2)学习象征手法,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教学难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展示白杨树的图片,提问:如果要把左边的树比作一种人或者一个人,你会比作哪一种人或者谁呢?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白杨树的特点,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题解1. 解释标题“白杨礼赞”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白杨”是作者描写和讴歌的对象,“礼赞”是用崇敬的心情赞美,交待了文章主要感情基调。
作用:点明写作对象,表达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三)作者介绍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
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四)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抗敌多次粉碎了敌人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地歌颂他们。
(五)整体感知1. 朗读课文,标注自然段落,并尝试给课文划分不同部分,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首段点题,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2-4):描写作者在见到白杨树前的所见所感,具体写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第三部分(5-6):具体描写白杨树的外形。
第四部分(7-8):赞美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点明其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9):斥责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的人,并再次赞美白杨树,首尾呼应,再次点题。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3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3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篇一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安排,整体把握教育教学内容。
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选修模块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
为学业水平测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完成选修《传记作品选读》、《语言文字运用》、《新闻阅读与实践》、《文章写作与修改》《传记作品选读》教材中选收了中外10位杰出人物的传记。
他们中有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也有科学家、文学家和科技界、商界的成功人士,涉及面很广。
选文特别注重传主的思想、智慧和人格魅力,注重他们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境界能否激励青年人健康成长,学生可以从不同侧面向他们学习,吸取他们宝贵的人生经验。
《语言文字运用》选取大量鲜活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剖析语言现象。
借此指导学生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况分析1、教材分析:高二阶段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既有必修教材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也有选修教材的迁移、扩展与探究;写作上则要求学生努力写出有思想、有内容、有情感、有见地的文章,在四个方面上下功夫:缘事析理要深刻,讴歌亲情要充实,锻炼思想有文采,注重创新写新颖。
写作要求更高,既解决“写什么”,又指导“怎么写”,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学生分析:学生在现阶段,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太牢,课外迁移不够深,进入高二下学期,阅读和写作能力都还有待加强。
虽说经过一个半学年的学习,但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比较被动,语文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整体阅读能力还可以,但学习习惯还不是很主动,上进心有个别同学不太强,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
四、具体措施1、提高备课质量,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一、教学内容
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1.篇章理解:通过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文章主题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短语,如:挺拔、傲然、倔强等,并理解其意义。
3.句子分析:分析文章中具有表现力的句子,如:“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引导,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文学作品的美。
-情感共鸣与表达: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作者对白杨树的情感,教师需要通过情境创设、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举例解释:
-在讲解修辞手法时,教师可以通过图表、示例等方式,直观地展示不同修辞手法的特点和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别和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对比、拟人这两个修辞手法,以及如何从文章中提炼出精神品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精神品质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意写作活动。这个活动将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对某个事物的赞美。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白杨礼赞》的基本概念。这篇文章通过对白杨树的形象描绘,赞美了坚韧、顽强的精神品质。这种品质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对白杨树的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通过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白杨树的敬意。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5.《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
3、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重点难点】1、在梳理文章脉络、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赏析白杨树的不平凡。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3、感受抗战时期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并发扬光大。
【教材分析】《白杨礼赞》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散文,这一单元是类型多样的散文,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阅读本单元要领会作者的情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要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
本文是茅盾散文的代表,写于1941年3月,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最艰苦的时期,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根据地,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从解放区人民身上,作者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
文章借赞美“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讴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
文章从外形、环境等方面“礼赞”白杨树的不平凡,其实更主要的是赞美白杨树的精神,这种精神象征着广大的北方农民,象征着面对日寇侵略而坚决守卫自己家乡的抗日军民,象征着抗日军民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要引导学生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托物言志写法的表达效果。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散文,如《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背影》等,感受了托物言志等一般散文的写法及一般阅读方法,能够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会圈点勾画。
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勾画、赏析文章描写白杨树语句,能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但在语言品味方面往往理解比较肤浅,进而影响对白杨形象与精神的深刻理解。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3篇)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3篇)篇一: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本文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五篇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叙事性散文。
五篇课文诉说的都是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
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培养自己的爱心和同情心,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于1925年写的一篇纪实性散文,作者另辟蹊径,选择“背影”这一特殊的角度来描写父亲,在特定的环境下把父亲的背影定格,在朴素的文字蕴含深沉的父爱。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深挚的父爱,更重要的是以本文为契机引导学生感悟身边的亲情,抒写身边的亲情!学情分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而总是被父母浓浓的爱包裹着,他们习惯了被爱,总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很少真切的来体验一下父母的拳拳爱子之情;不过本文是写实的,贴近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应该是能够理解文章中的感情,也能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感悟自己身边的亲情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3)积累重点的生字词2、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自主合作探究(2)细读文本,理解关键的语句所表达的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文章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2)沟通个体体验,感悟亲情,抒写亲情教学重点: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
教学难点:把握文中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体味父子之间浓厚的深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希望大家仔细聆听,认真体味!播放歌曲《父亲》(意图:这首歌的歌词浅显、朴实,贴近生活,让学生在优美、感人的音乐声中领会父母的爱,从而激情激趣。
)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父母肯定给与了许许多多的关爱,他们爱得朴实,爱得简单,也许如同歌中唱的,只是那一碗粗茶淡饭,也许是一个模糊的背影……或许这些都不被太多的人关注,却深深印在了散文名家朱自清先生的心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背影》,让我们在那淡淡的背影中去感受深挚的父爱!二、走进文本,走近父爱-免费资源站:1、速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主要写谁?明确:背影父亲2、文章以“背影”为题,以“背影”为线索,那么请大家找一找文章一共几次写到“背影”?比一比,谁最快(小组协作完成)明确:四次惦记背影(1)——思念父亲—虚写刻画背影(6)——望父买橘—实写惜别背影(6)——父子分别—实写再现背影(7)——别后怀念—虚写第一次,开篇点题,写最不能忘记的便是父亲的背影第二次,着力刻画望父买橘的背影,这一刻终于体会到了父亲深深的爱第三次,分别后,目送父亲背影消失在人流之中,依依惜别背影,惜别父亲第四次,看到父亲的来信,想起了父亲的种。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学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学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特点和象征手法,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白杨树的形象特点。
3.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感受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4.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白杨树的形象特点和象征意义。
3.学习散文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难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白杨树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谈谈对白杨树的印象。
(2)教师导入:白杨树是一种常见的树木,但在作家茅盾的笔下,它却具有了非凡的意义。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八年级语文上册的《白杨礼赞》,感受白杨树的独特魅力。
2.作者简介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和细腻的描写著称。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
(4)整体感知: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白杨礼赞》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②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明确:作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表达了对北方农民的崇敬之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民族精神的歌颂之情。
4.研读课文,分析白杨树的形象特点和象征意义(1)分析白杨树的形象特点。
①白杨树具有哪些形象特点?明确:白杨树具有笔直、挺拔、力争上游、倔强挺立、枝枝叶叶靠紧团结、一律向上、皮光滑而有银色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等形象特点。
②请从文中找出描写白杨树形象特点的语句,并进行分析。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5篇-最新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为您带来了5篇《《白杨礼赞》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设计篇一一、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材分析:(一)、概况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编排上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
一共有六个单元,其中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战争、对普通人的爱、建筑园林与名胜古迹、科学。
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个单元以说明类文章为主。
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
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
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二)、具体内容第一单元以战争为主题。
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
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写普通人的。
课文有:《阿长与。
山海经》、《背景》、《台阶》、《老王》、《信客》、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让世界充满爱,这个单元高声赞颂人间的爱,吁唤让世界充满爱。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表格式)
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真正读懂本文的“象征”与“托物言志”
第七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用了什么写法?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能否颠倒?
同学们交流讨论,交换想法。
促进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齐声朗读作者赞扬白杨树的句子,感受作者的感情。“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PT展示】
第五段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突出了白杨树什么样的气质?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PPT展示】
找出描写白杨树的气质的词句“枝、干、叶、皮”“丫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叶子片片向上,没有斜生。皮光滑有银白晕圈泛出淡青色,倔强挺立,努力向上,不折不挠一-不平凡”象征着农民、哨兵、精神品质。
4.利用微课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作者礼赞白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手段
教材、教学参考书、PPT课件、微课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程导入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碧
学生分享相关名言和佳句。
借助学生耳熟能详的名言、诗句,体会
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的风韵,“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是松的雄姿,那么今天我们将走进白杨的生命。你知道哪些描写白杨的诗词吗?
学生进行思考并写下相关句子仿写。
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
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引导同学们感受好句特点并进行仿写。【课件展示】
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朗读,体味作者情感,感悟白杨树的不平凡(重点)2.过程与方法:探讨、合作的方式,探究本篇托物言志散文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来揭示作品主题。
(难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以及作者对他们浓浓的礼赞之情,并指导以后的生活实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理解三个不平凡,重点分析其外形特征和内在品质联系,理解其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且运用到写作中;理解本篇托物言志散文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来揭示作品主题。
(难点)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写作训练教学手段多媒体、PPT课件学情分析初二的孩子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能够理解作者通过描写表现白杨树的特点,进而作出由树及人的联想,但对象征手法概念模糊,难以独立进行知识的整合,在写作中不会灵活运用象征手法。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白杨树吗?它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长的?那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目的:目的图更加直观整体感知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白杨树的总概貌)你们看,笔直的干,笔直的枝,白得朴素,绿得生机。
茅盾先生第一次见到白杨树,他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并满怀激情地为此写了一篇文章《白杨礼赞》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矛盾先生写的白杨礼赞这篇课文,感受他字里行间对白杨的礼赞【板书: 15.白杨礼赞茅盾】(设计意图:由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更快更好地进入情境;此环节也有助于同学们理解接下来分析的不平凡生长环境和不平凡外形特征)★过渡语: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会产生什么疑问呢?3了解作者二、解题(一)对题目的疑问?为什么要礼赞白杨树?礼赞是什么意思?生:解题:礼,即敬礼、致敬;赞,即赞美;礼赞,即崇高的赞美。
“礼赞”一词有宗教意味,指对神佛和信仰的极度崇拜、高度赞美,有虔诚之意。
在这里指对白杨树崇高的赞美。
(设计意图:提疑环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产生强烈好奇心;解题环节帮助学生抓住文眼,教会他们品鉴文章的方法。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优秀3篇)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优秀3篇)《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篇一1、白杨礼赞――茅盾一、教学目的1、通过课文学习,理解“散文形敬神不散”和象征手法。
2、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
二、重点难点1、托物喻义散文的特点是重点之一。
2、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是重点之二。
3、难点是理解、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
三、教学设想本文明写树,实际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难点和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
《白杨礼赞》是一篇借景抒情,具有浓郁象征色彩的散文。
它蕴藏着诗一样的情愫,使一个客观对应物——白杨树,在精湛的艺术描写中赋有了人格化的生命力。
细腻的白杨树外形是革命者的形象,更多局部细节描写组成了一组组象征性的意象群。
这一切在学习本课时都当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2、释题:“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3、介绍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初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基本内容1、教师范读全文,或听朗读带。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画记难字生词,并标明自然段序号。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5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5篇白杨礼赞预习教案设计篇一[教学要点]归纳主题和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课堂练习。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倔强挺立——顽强不屈,不可动摇或摧毁。
参天耸立——高高地立着,耸入空中。
不折不挠——折磨不了,压迫不倒,形容意志坚强。
二、指名学生朗读第四段(第7、8自然段),并思考:(1)作者写了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后,又进一层以树比人。
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要求学生划出重点词语)?(2)下面作者一连用了四个排比反问句,进一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这四句的含义是怎样逐句加深的?学生朗读、议论后,教师归纳:作者先运用比喻、对比的方法,并一连用了“伟岸”、“正直”“朴质”“严肃”等七个词语(与第5自然段呼应),有力地赞美了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
下面又一连用了四句排比反问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而深化,含意隽永,发人深思。
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
第三个“难道”,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
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第8自然段,作者再直接地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联系起来,总结了它们的相似之处:一是“极普遍,不被人重视”,二是“有极强的生命力”。
两个“象征”,写出了赞美白杨树的原因,点明了主题。
三、指导学生朗读第7、8自然段。
为了帮助学生朗读好四个反问句,可先要求学生把四个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并加以比较,以体会运用反问句的作用。
白杨礼赞的教学设计优秀13篇
白杨礼赞的教学设计优秀13篇《白杨礼赞》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2.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写作的经典篇目,因而在设计中,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就成了本文的学习重点。
首先在导语中,就先将象征这一写法初步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象征。
接下来在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白杨树象征什么。
在品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象征这一写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人。
(播放歌曲《小白杨》。
)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2.简介作者。
(1)让学生起来介绍。
(2)明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师:本文的题目《白杨礼赞》,“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下面放声朗读课文,用笔标注关键词语,以此体会作者为何要赞美白杨树。
并做以下题目。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句子。
2.读完课文后,小组交流。
交流句式为:我读出了一株的白杨树,它表现在。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4.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5.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6.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7.为什么篇末写楠木?8.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
9.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朗读课文,紧扣题眼“礼赞”,勾画关键语句,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精读文段,学习从外部形态和内部气质等方面赞美白杨树“不平凡”的象征手法,并进行书面表达。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精读文段,学习从外部形态和内部气质等方面赞美白杨树“不平凡”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深入了解托物言志类散文的特点,探究高效阅读的方法。
【教学方法】默读、自由读、齐读多种朗读,小组合作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都爱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对某种事物的热爱之情,从而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譬如:周敦颐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王安石爱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郑燮爱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而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独爱白杨树,茅盾先生眼中的白杨树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白杨礼赞》。
二、预习检测,积累字词1.重点字开垦(kěn )主宰( zǎi )倦怠( dài )婆娑( suō)虬枝( qiú)秀颀( qí)鄙视(bǐ)倔强(jué)2.多音字晕圈(yùn )刹那(chà)参天(cān)倔强(jiàng)3.根据意思写出下列词语()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暗暗地生长。
()形容精神不振的样子。
()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枝叶扶疏,形容姿态优美。
()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三、了解作者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请一位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茅盾先生。
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总称《蚀》三部曲),长篇小说《子夜》《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等。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读写并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学生通过朗读与赏析,深入理解白杨树的“不平凡”,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3.学生能够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写作。
4.学生体会中华儿女的精神和意志,培养爱国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理解白杨树的“不平凡”,赏析其形象。
(2)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手法。
2.难点:(1)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白杨树表达情感和思想。
(2)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欣赏过许多植物的风姿,比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中竹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中梅的倩影,“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中柳的风韵。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不同的树——白杨树,看看它有怎样的特点和魅力。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散文《白杨礼赞》等。
2.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 1941 年 3 月,当时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
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皖南事变” 并侵犯我方根据地,日寇更是对我方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但是,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坚持抗战。
茅盾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团结一致,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从当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于是用笔表达了对根据地军民的赞美。
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字音教学1.展示字词:开垦(kěn)虬枝(qiú)倦怠(dài)婆娑(suō)晕(yùn)圈倔(jué)强秀颀(qí)无边无垠(yín)潜(qián)滋暗长坦荡如砥(dǐ)恹恹欲睡(yān)不折不挠(náo)旁逸斜(yì)出纵横(zòng)决荡锤(chuí)炼2.讲解字词: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4单元15 白杨礼赞
15白杨礼赞设计说明《白杨礼赞》是一篇饱含激情的抒情散文。
教授此课时,应在理解课文脉络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上,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厘清课文的脉络,把握课文昂扬向上的感情。
2.朗读重点句段,把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精神和意志的赞美之情。
3.体会托物言志散文的特点,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象征手法,深入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民族质朴、坚强、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方法朗读、默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拓展阅读:《松树的风格》《百年震柳》。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松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梅的倩影。
这节课我们将到西北高原走一走, 看看白杨树的勃发英姿。
二、预习任务1.字音字形。
开垦.(kěn)锤.(chuí)炼倦怠.(dài)傲.(ào)然倔强.(jiàng) 婆娑.(suō)虬.(qiú)枝秀颀.(qí)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潜.(qián)滋暗长恹.(yān)恹欲睡旁逸.(yì)斜出不折不挠.(náo)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课文中指反复推敲加以提炼:锤炼形容精神不振的样子:恹恹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妙手偶得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坦荡如砥暗暗地生长:潜滋暗长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旁逸斜出纵横驰骋,冲杀突击:纵横决荡3.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10篇)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10篇白杨礼赞教案设计,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2、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认识白杨:看一看白杨树,查一查白杨树的相关资料。
2、了解作者:查找茅盾介绍和《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
二、导入新课:1、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
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白杨树是极易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公路旁都有它的身影。
(多媒体再现白杨画卷,配以舒缓的背景音乐)。
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优美、宁静……但是这节课,我们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
(多媒体播放西北高原的视频,配以苍劲、粗犷的锁呐《黄土情》)。
2、检查预习:学生之间交流作者资料,教师加以补充、提炼,多媒体出示茅盾的照片,简介及写作背景介绍。
三、解读文本1、听课文朗读,感知文章内容。
(1)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听读中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2)你是否感受到了属于黄土地属于白杨树的另一种类?那是一种怎样的树?用“白杨树是的树”的句式表达。
如“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白杨树是质朴、坚强的树”“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给予朗读指导,(即:把握基调,读出感受,读准节奏)(2)学生配乐朗读,其它同学就三个方面给予评价。
(3)在同学们的朗读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在气质3、寻读课文,品味美点语言犹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精彩的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动、富于表现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1.通过课文学习,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和象征手法。
2.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
1.托物喻义散文的特点。
2.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
3.理解、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在我国北方有这样一种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誓与子同仇。
”这种树就叫白杨树。
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著名作家茅盾以高度的敬意赞美了白杨树。
他为什么要赞美普通但不平凡的白杨树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作品《白杨礼赞》。
二、资料助读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现代著名作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处女作有《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
本文写于1941年3月,此时正处在抗战的相持阶段。
作者于1939年3月到新疆讲学,第二年5月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10月离开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作者目睹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看到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他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受到了鼓舞,写下了这篇激情洋溢的散文。
三、预习检测
1.生字注音
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 恹.恹欲睡(yān) 虬.枝(qiú)
婆娑.(suō) 秀颀.(qí) 倔强.(jiànɡ) 大毡.子(zhān)
主宰.(zǎi) 倦怠.(dài) 楠.木(nán) 旁逸.斜出(yì)
2.生词注解
主宰:支配。
虬枝:像龙一样盘曲的枝条。
秀颀:美而高。
颀,高。
婆娑:①盘旋舞动的样子。
②枝叶扶疏的样子。
③眼泪下滴的样子。
伟岸:魁梧;高大。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
砥(dǐ),磨刀石。
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逸,逃,逃跑。
无边无垠: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的意思。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不折不挠:折磨不了,压迫不倒,形容意志坚强。
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滋,生长。
四、自主学习——合作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结合题目思考“礼赞”的含义,说说文中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怎样的感情。
礼赞是怀着敬意地赞扬的意思。
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扬之情。
2.请你找出文中直接赞扬白杨树的语句。
第1自然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自然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自然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自然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力求上进的精神。
第9自然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二)深层理解
1.自主学习,讨论并思考:这篇课文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请找出有关语句。
不是;如“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树本无所谓力争上游,可见是在写人。
)
2.让学生读第7自然段中的四个反问句,思考这四个反问句揭示了白杨树怎样的象征意义。
这里连用四个反问句组成了一组排比句,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意思一句比一句深化,含蓄隽永,发人深思。
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只是树。
后面三个“难道”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
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
第三个“难道”进一步由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
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第2课时
一、新课导入
白杨树确实是不平凡的,它的“不平凡”表现在哪些方面?这节课深入学习课文。
二、合作学习——交流与展示
(一)品味文章
1.白杨树生长环境不平凡
本文名为“白杨礼赞”,但作者却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写黄土高原,这部分内容是否多余?
不多余,这是烘托的写法。
目的是为了突出不平凡的生长环境孕育了不平凡的白杨树。
2.白杨树外部形态不平凡
学生读第5段思考问题。
(1)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
分别从干、枝、叶、皮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特点。
写干,突出了白杨树的直;写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紧靠;写叶,突出了它的向上;写皮,则主要点明它“微微泛出淡青色”。
(2)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引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文章中用“倔强挺立”总写了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3.白杨树内在气质不平凡
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
将“它没有……好女子”去掉,并将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后读一读。
比较表达效果。
“它没有……好女子”这部分欲扬先抑,更能突出白杨树的“内外兼美”。
四个反问句构成了排比句,感情充沛,酣畅淋漓,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扬之情。
4.正因为白杨树极普通又不平凡,正因为白杨树象征着北方的农民、哨兵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所以,作者要大声礼赞白杨树。
齐读课文第8、9自然段。
思考:这一部分为什么要写到“楠木”?
楠木的“贵族化”与白杨树的“极普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白杨树“立足民众”却又“不平凡”的精神,深化了主题。
(二)走进写法
作者为了表现主题,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本文中的白杨树,是作者寄托感情、表现感情内涵的象征物。
它既是黄土高原上傲然挺立的白杨树,又是民族精神的化身。
作者先充分描绘白杨树不平凡的外形及不平凡的内在气质、精神风貌,再通过联想,由树及人,歌颂了与白杨树极其相似的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北方军民,从而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来揭示文章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