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图志》的参考书目及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国图志》参考书目备考
摘要:《海国图志》是在近代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本著作。这本书是魏源以《四洲志》为蓝本,融合历代对西方的描写和传教士的著述,编纂而成的。《海国图志》以一本比较广博的书,其来源也是相当广泛的,但与其来源的书目又大不相同。
关键词:《海国图志》《四洲志》《职方外纪》《瀛寰志略》
18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年代,涌现出了一大批了解外国的书目。其中,《海国图志》不可不说是当时最广博的一本书,也是为当代人所承认的一本书。但是,这么一本庞杂的书,是如何逐渐架构起来的呢?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魏源完成《海》五十卷。以后,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至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又增补为六十卷。咸丰二年(1852)年,魏源又将其增补为一百卷。《海国图志》从内容上看,主要分为九个部分:筹海篇、地图、地志、表、国地总论、筹海总论、夷倾杯才、西洋技艺和地球天文合论。其中,除掉筹海篇和叙文、按语和《元代北方疆域考》之外,大多是记录他人文字而成。在《海·原叙》之中,魏源说:“何以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魏源所说的“近日夷图夷语”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明末清初的传教士的著作,如艾儒略的《职方外纪》、南怀仁的《坤舆图说》、毕方济的《灵言蠡语》等;一是鸦片战争前后传教士的最新著述,如理哲的《地球图说》、马礼逊的《外国史略》、i
据李瑚《魏源诗文系年》,《海国图志》五十卷本发行于1844 年,《四洲志》的材料全部分别辑入第三、五、七、十三、十四、十六、二十至二十二、二十五至三十三、三十六至四十三各卷。并且把《四洲志》的材料放在第一条,注明是“原本”,然后将《英吉利夷情纪略》、《澳门纪略》等书中的有关材料作为“重辑”列入《四洲志》文字之后。惟独在介绍美利坚时,把美国高理文(即裨治文)所著《美理哥国志略》辑在前,称为《弥利坚即美理哥国总记上》,而将《四洲志》原本,作为《弥利坚国即育奈士迭国总记下》列于后,并加按语说:“志例当先原本(指《四洲志》),次重辑。惟《美理哥志》出其本国,实校原志尤提纲挈领,故先之。”第二版,即增补为六十卷本出版于1847 年。*所以说,《四洲志》是《海国图志》蓝本的这种说法,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四洲志》介绍的地理较为简略,而且是为了海防而作,,相对而言,《海》比较详细,也不仅专注于海防。
明末清初之际,意大利及耶稣会传教士艾儒略在中国刊印了第一部系统介绍五大洲地理的系统著作《职方外纪》。这本书深刻的影响了当时的士大夫。虽然魏源撰述过程中的原则是以新的、外人的著作为准,但是对于两百多年前的《职》,
魏源仍然大量引用,而且多为全文引用。在许旭雅先生的《《海国图志》与《职方外纪》关系考述》中,曾详细列出《海》百卷本引用《职》的对照表。细数下来,魏源引用《职》共三十三处,主要用于地图、地志和“国地总论”三个部分。魏源引用时十分详细,没有引用的部分,多为叙述比较简略的部分。《职方外纪》是比较系统、客观的一本书,但与《海国图志》相比,仍是稍简。而且《海国图志》仍有“中国中心论”,没有摆脱“天朝大国”的桎梏。当然,这是当时大多数本国著作的通病。
至于徐继畲的《瀛寰志略》,则是与《海国图志》时期大抵相近。就两书的比较而言,写作动机的不同决定了内容的不同取舍,而内容的不同取舍又决定了两书的不同特点,即《海国图志》以博见长,《瀛寰志略》以精取胜。但无论是《海国图志》的以博见长,还是《瀛寰志略》的以精取胜,实际上都有它们的合理性,也都实现了自己的写作宗旨和目的。我们很难笼统地在它们之间分出谁优谁劣。作为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历史地理书,《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中对世界大势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它们的介绍具有较为全面,重点突出,新知识、旧观念这样三个特点。除它们所共同具有的这些特点外,在“睁眼看世界”方面,《瀛寰志略》有三点要优胜于《海国图志》:一是对传统的华夷观念的突破;二是对西方民主制度的介绍;三是对工商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的认识。如果说《瀛寰志略》之优长在“睁眼看世界”的话,那么,《海国图志》之优长则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学习西方列强的长处,用来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鸦片战争后“师夷长技”亦即学习西方成了时代的主题或历史潮流,《瀛寰志略》通过对世界大势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使国人对西方有所了解和认识,从而为他们提供了产生向西方学习之要求的可能性,但《瀛寰志略》本身并没有包含向西方学习的内容;而《海国图志》提出的“师夷长技”的主张则开启了近代学习西方的新潮流。这一新潮流曾支配晚清社会和思想界达数十年之久。
总之,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借用”而来的,但是却准确反映了西方的各种地理、制度等。虽然仍有其缺陷,但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参考书目:
岳麓书社,魏源《海国图志》
华夏出版社,林则徐《四洲志》
许序雅《陈向华《海国图志》与《职方外纪》关系考述》
晋阳学刊2008年帝6期郑大华喻春梅《《瀛寰志略》与《海国图志》之比较》
徐继畲《瀛寰志略》
*多处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