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汉画像石与汉画像砖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浮雕艺术汉画像砖与汉画像石

浅谈中国浮雕艺术汉画像砖与汉画像石

( 三 )市井生活 山东 曲阜 出旧县出土的画像石,描绘 了汉代市井人家 的 生活状态 ,有 歌舞游戏 、对 弈等活动 。生动描绘 了现实 生活 中人 们 的状 态 。此 画 像 砖 已经 有 了立 体 的 构 图效 果 ,脱 离 了
平视体构 图Βιβλιοθήκη 二、汉 画像石和画像砖的雕刻技 法
同 时 也 为 艺 术研 究提 供 了详 实 、可 靠 的 资料 。 ( 一 )神话传说 1 . 伏羲女娲像 。此像是人面蛇 身的人类始祖 的象 征。伏 羲 :又 日庖牺 ,据 《 拾遗 记 ・ 春皇庖牺 》云 : “ 庖者包 也, 言 包 含 万 象 , 以 牺 牲 登 荐 于 百 神 , 民服 其 圣 , 故 日庖 牺 , 又 日 伏 戏 ’ 。 ”被 认 为 是 “ 三 皇 五 帝 ”之 首 ,相 传 发 明 了八 卦 ,可 以通神 明,亦可 联系 人 间万 物 ,还是 打鱼狩 猎 的始 祖 ,开 辟 了结 绳 为 网 的 生 活 方 式 。
的现象 。

汉画像石和 汉画像砖题材 内容丰富
汉画像石和汉 画像砖 的内容广泛 ,涉猎众多领域 ,包括 王侯将相 、文人 士大 夫、出征礼仪、祭祀 、神话传说和 市井 活动的 内容 。通过汉 画像 石和汉画像砖 ,为现代人们展示 了 汉代社会面貌 ,生动 刻画了汉代的政治 、经济 、文化状 况,
( 二 )历 史故事 历 史故事 也是汉 代美 术重 要题 材之 一 ,在 汉 画像石 和 汉画像砖 中均有历史故事题材 的作 品。因古人 常用 历史故事 警 示 后 人 ,弘 扬 善 举 ,起 到 了 “ 善 以 示后 , 恶 以诫 世 ”的 作 用 。 亦 因 此 作用 ,这 类 题 材 的 应 用 政 治 色 彩 浓 郁 。 画 像 砖 石 所 绘 历 史 故事 , 多 围绕 帝 王 征 战 ,孝 子 烈 女 、 文 臣 雅 士 、忠 臣义 士 的 故事 开展 。例 如 山 东 武 氏祠 画 像 砖 、 孔 子 见 老 子 车 马 出行 ,展 示 了文 人 学 者 相 互 崇 敬 、 思 想 沟 通

试论汉代画像砖与画像石

试论汉代画像砖与画像石
第二章汉代装饰艺术形成的总体风格及题材
两汉时期的装饰,在继承秦代的基础上,写实风格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绘画方式呈现不规则纹样,在画像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画像砖与画像石上 多平衡的布局,铜镜和瓦当多对称处理,织物常见的是二方和菱形连缀的四 方连续。车骑狩猎、宴乐百戏、马虎鹿豹、飞禽鸿雁、神仙羽人、四神四灵 和吉祥文字等,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纹样。植物纹饰有所增多,这证明农业比 以前有了更加进步的发展。新创的风景图案,数量虽少,但前所未见;以文 字为主的装饰图案,在刻画精美之于还富有规律性,纂体的变化富于创造, 有的在纂隶之间具有时代的特点。陕北绥德王得元墓出土的一块石刻字体, 方头齐笔,笔画粗壮,以具有所谓“黑体"美术字的典范。十分珍贵的是, 在陕北的绥德和米脂,江苏的徐州和四川的成都等地区,出土了~批牛耕、 收获、弋射、采桐、捕鱼、纺织、冶铁和煮鱼等画像砖和画像石。真实生动 地纪录了当时的各种生产场景,歌颂了劳动;歌颂了当时人民的伟大创造。 这时的动物纹样,既写实又夸张,非常重视气势的描写,而不求形似的象真。 其中,为了突出马的矫健,特意加强它的四肢;为了表现虎的威猛,特意夸 大了它的尾部和躯体;为了显示鸟的美丽,故意强调它的尾部和羽毛。而漆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剖 1

期:)卅产子、:;1 f f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及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文授权辽宁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并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 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the surface some constitution way,forms one brand—new and has the current relevance visual language,causes US while hand down a tradition,unceasing

中国传统图案6—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图案讲课讲稿

中国传统图案6—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图案讲课讲稿
中国传统图案6—汉代画像石、 画像砖图案
中 国 画 像 石 砖 图 案
第六节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
一.画像砖 画像砖和画像石是汉墓出土的一种极珍贵的艺术品。它作为墓室结
构一部分,嵌在内外壁上,有实用价值,又起到装饰作用,汉画像砖多 见于四川,汉画石多见于山东、河南
1.汉代画像砖概况 ■汉代采用改良措施,社会经济空前发展。随着经济的繁荣文化艺 术也达到空前的繁荣 ■汉代讲究“厚葬”,认为人死如生,厚葬之风带来墓室修建业的发 展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有极高艺术价值,其构图完整,结构严谨, 造型朴实,充满浓厚的汉代雄风 ■画像砖的表现方式: 一种为阳刻,线面结合,用浅浮雕的效果,这 种方法多用在人物的表现上,一种为阴刻,以线为主,另有彩绘,极少量
三.画像砖的造型特征 1.画像砖一般采用影形造型、线面结合的造型手法来塑造形象
图6-7 《四骑吏》画像砖
图6-8 车马过桥画像砖
2.人物和动物大都取其侧面和3/4,以便能较好刻画其动态,表现其 形
态特征
图6-9 宴饮画像砖
图6-10 宴饮画像砖
3.由于面积大小的限制,画像砖注重大形与动态,简化细节,其形 态高度概括,特征鲜明
图6-1 阳刻石画像
图6-2 阴刻石画像
二.画像砖表现的内容 画像砖和画像石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人物、建筑、车骑出行、
骑射、角抵、神话故事、珍禽瑞兽、辟邪图案、生产劳动、交易市场、 杂耍娱乐,以及墓主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场面
图6-3 汉代画像石
图6-4 汉代画像石
图6-5 汉代画像石
图6-6 汉代画像石
4.画像砖造型大量运用线,线的表现力得到充分展现。画像砖上的 线古朴而有张力,流畅而不浮华
图6-11 出行图画像石

浅析南阳汉画像石、砖艺术风格之差异

浅析南阳汉画像石、砖艺术风格之差异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5期(总第95期)J our nal of t he Par t y Sch ool of C PC Z he ngzhou M uni ci pa l C o m m i t t ee N o.5,2008(Sum,95)文史哲研究浅析南阳汉画像石、砖艺术风格之差异王安霞,赵艳霞(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000)摘要:南阳汉画像石、砖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粗犷而不鄙野,深厚而不凝滞,朴素而不单调,豪华而不疏散。

’但二者又存在差异:汉画像石雄浑厚重、气势磅礴。

造型简洁概括,而汉画像砖则秀气灵动、造型细腻逼真。

关键词:汉画像石;汉画像砖;艺术风格;比较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08)05—0141—02河南南阳汉画像石、砖是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艺林中的一朵奇葩。

它以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丰富多彩的画像内容和出土数量众多而驰名中外。

南阳汉画像石和砖是我国汉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南阳汉画像石、砖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粗犷而不鄙野,深厚而不凝滞,朴素而不单调,豪华而不疏散。

但二者又存在差异:汉画像石雄浑厚重、气势磅礴,造型简洁概括,而汉画像砖则秀气灵动、造型细腻逼真。

一、南阳汉画像石、砖产生的历史背景1.政治上的繁荣是汉画像石、砖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西汉时期,被封在南阳的王侯有二十多人。

著名的有冠军侯霍去病、博墨侯张骞、新都侯王莽。

东汉时,光武帝刘秀发迹于南阳,其著名的28位将领多出于宛县、湖阳、冠军、新野一带,刘秀的公主中有7人封于南阳,另有25人被封为侯王,其他还有皇亲国戚以及出身大家的功臣、名将等,这使得南阳拥有“南都”和帝乡的雅称。

这些在政治上享有特权、经济上颇具实力的功臣将相,对南阳汉文化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2.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汉画像石、砖的产生提供了技术、财力支持。

汉代南阳社会经济发达,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迅速,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
6多属东汉后期其形制主要有三种即4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砖和约46厘米26厘米的长方形砖还有一种就是在数量和种类最多的条形砖每块砖都是一个完整的独幅画面一次压印而成一些砖要施彩面貌接近绘画正方形砖的浮雕较低线面相间通过线条勾勒细部强调和夸张动态使画面具有刚柔相济之趣代表了四川地区画像砖造型手法的典型面貌
济宁、枣庄汉画像石分布区域 形成的原因
第一,地理环境的原因。 第二,政治、文化中心的作用。 第三,不同的工匠集团传统。
山东各地画像石
河南南阳画像石
• 南阳汉画像石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 南阳汉画像石的内容涉及历史学、考古学、 美术史、美学、舞蹈、音乐、体育、哲学、 民俗学、天文学、建筑学、畜牧兽医学等 诸多学科,堪称一部汉代的百科全书,具 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南阳画像内容可以划分为十大类
一、天文星象 三、角 抵 五、历史故事 七、建 筑 九、榜 题 二、舞乐百戏 四、社会生活 六、神话传说 八、祥瑞升仙 十、图 案
陕西榆林汉画像石
• 榆林汉画像石流行于东汉中晚期,发展历 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陕北的汉代文明。榆 林汉画像石是集绘画和雕刻于一身的艺术 作品,对于历史考古和美术考古有着不可 替代的作用,在全国汉画研究领域中占有 重要地位。
画像砖的分类
• 根据出土情况,画像砖可分为成都、新都区,和 广汉、德阳、彭县、邛崃市、彭山县、宜宾等地 两种类型。而不同的题材约近50余种,大体可分 为五种内容: • 一、反映汉代农业、副业、手工业和商业。 • 二、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画像砖。 • 三、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 • 四、表现墓主享乐生活。 • 五、表现当时神话传说和迷信思想。
stone relief and portrait brick
汉代画像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墓 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 建筑构石。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 制性建筑,因此,本质上汉画像石是一种 祭祀性丧葬艺术。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 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 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汉画像石、砖刻画

汉画像石、砖刻画

总之,汉画像石、画像砖的内容是极为广泛的。其特点是写实。《淮南子》中说:“寻常之处,谨毛而失貌。”高诱注:“谨细微毛,留意于小,则失其大貌。”即要抓在对象的比例动态,从大处着眼。刻画主要讲究线条,粗细交错,变化转折,简朴拙质,奔放活泼为其特色。
表现地主贵族享乐生活的,有密县打虎亭一幅疱厨图和饮宴图,内画杀鸡、宰牛、酿酒、烹调的情节,婢仆择盘进馔的图象和宴请宾客的场面。表现娱乐的,有沂南画像石的乐舞百戏图,内有惊险的马戏,丰富多彩的杂技,鱼龙曼衍之类的化装节目。在一幅画幅中,表现数十个精彩节目,非常现实生动。小幅构图,有表演七盘舞,或描绘巴俞舞等。洛阳出土的汉画砖中绘有上林虎圈斗兽图。又有军面戏(翻筋斗)、舞偶人戏(傀儡戏)。其他还有鸟获扛鼎、跳丸、跳剑、走索、钻刀圈、马上倒立图景,以及坐着观舞的人,蓄养倡、伎、优伶,宴会,歌舞、吹竽、弹琴图景。表现各种劳动的,有汲水、烧火、杀猪、宰羊、杀鸡、打鸭、烧茶、煮饭。在狩猎图中,可以看到猎人和猛兽搏斗。
山东的画象石最多,总数已达1000块以上。山东安丘汉画像石墓,60多幅画面,内容丰富,神话传说,奇禽异兽,历史故事,社会生活无一不有,表现墓主死后“极乐生活”。除现存的武氏伺、郭巨祠外,还有山东肥汉画石像、山东沂南画像石墓等。根据《水经注》所记,汉人李纲、朱鲉、鲁峻、蔡昭、张伯雅、曹嵩、盛允、尹俭、王子雅等也有石墓。
这在全国各地所发现的墓中还不是最大的。这数以千计的画像石,是在厚葬的风气下产生的。两汉的石刻画,发现地区主要在黄河流域、山东南部西部、河南南阳和四川岷江流域,以及河北、安徽、江苏北部,这些地方都是当时的富庶之乡。就山东及淮海地区来说,是汉高祖刘邦的家乡,经济上有渔盐之利。《战国策》记载,苏秦为赵合纵说齐时说:“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芋、鼓瑟、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者,临淄之途,车及车,人肩摩,连袄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山东的乐舞百戏的画像石,正是临淄富实的写照。

人一生要知道的中国艺术(十五)画像石和画像砖

人一生要知道的中国艺术(十五)画像石和画像砖

人一生要知道的中国艺术(十五)画像石和画像砖人一生要知道的中国艺术(十五)画像石和画像砖产生时间:汉代盛行地点:河南、山东、陕西山西、四川、江苏、安徽等画像砖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

它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

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

汉画像石同商周的青铜器、南北朝的石窟艺术、唐诗、宋词一样,各领风骚数百年,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

画像石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集中分布地之一,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是收藏、陈列、研究汉画像石的专题性博物馆。

占地1万平方米,收藏珍品汉画像石350余块,由当代艺术大师李可染先生题写馆牌,于1989年10月1日建成开放。

画像石河南南阳是我国出土汉画像最多的一个地区,秦代便设南阳郡,汉代袭之。

当时是手工业、商业、农业水利灌溉比较发达的地区,而且南阳又是汉光武帝刘秀起家的地方,东汉的许多皇亲国戚、王公贵族都活动在南阳,死后葬于此地。

这种经济和政治的背景,形成了南阳地区这个汉画像石艺术宝库。

全国最大的汉画像石研究中心———南阳汉画馆馆藏近3000块汉画像石已对外开放。

画像砖拓片汉画像砖是一种表面有模印、彩绘或雕刻图像的建筑用砖,它形制多样、图案精彩、主题丰富,深刻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风情和审美风格,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许多汉画像砖陆续在中原一带出现,这些砖上绘有阙楼桥梁、车骑仪仗、舞乐百戏、祥瑞异兽、神话典故、奇葩异卉等,内容珍奇,画技古朴,成为研究我国汉代特别是东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的宝贵文物。

画像砖拓片若干年来,画像砖一直为学界、艺界、藏界所珍视,许多硕儒名士收罗品题,殊为雅事,汉画像拓片也成为一纸难求的“宝物”。

画像砖始于战国盛于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隋唐之後逐渐衰落。

什么是画像石和画像砖

什么是画像石和画像砖

画像石、画像砖,一般是指汉代带有图像或纹样的石和砖。

虽然两者均以雕刻或模印图像的形式出现,但由于大部分作品皆由平面构成,立体感不足,且在造型、构图以及线条运用上均近似绘画,人们往往以绘画视之。

画像石是一种特定的石质材料,主要用于构筑地下墓室和地上祠堂、石阙以及制作棺椁葬具。

它产生于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盛行于东汉(公元25-220年)。

画像砖则最早出现在战国(公元前770-前256年),秦代(公元前221-前206年)有了一定发展,早期主要用于装饰宫殿,西汉中期以后则多用于砌筑墓室,其鼎盛期亦在东汉。

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内容丰富,题材上是天地、人神无所不包,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信仰、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领域,堪称一部图像的汉代历史。

汉代,建构墓室、祠堂、石阙和制造棺椁,均广泛使用画像石。

画像石按用途可分为以下三类:一、画像石墓用于建造墓室的画像石数量最多,而用刻画有图像的石材砌筑的墓室,通常称为画像石墓。

画像石墓又分为石室墓、砖石混筑墓和崖墓三种。

在石室墓和砖石混筑墓中,画像石一般用于砌筑墓室四壁、室顶、墓门、门楣、立柱、梁枋等处。

崖墓是凿山为室的石洞墓,画像均直接刻画在凿出的墓室内外。

山东沂南赵寨村墓、安丘董家庄墓、江苏徐州白集墓、陕西绥德王得元墓、河南南阳石桥墓、唐河针织厂墓、四川乐山麻浩一号墓等,均为汉画像石墓的代表。

二、画像石祠与石阙除了地下墓室外,画像石还用于地上祭祀性祠堂和礼仪性石阙建筑中。

目前留存下来最著名的汉代祠堂和石阙,有山东嘉祥武氏祠及武氏阙、长清孝堂山石祠以及四川雅安高颐阙等。

三、画像石棺椁山东、四川发现不少画像石棺椁,特别是四川地区的画像石棺,不仅数量多,而且特色鲜明。

四川芦山王晖墓石棺、简阳鬼头山石棺可作为代表。

中国历代绘画简介(四):画像石、画像砖

中国历代绘画简介(四):画像石、画像砖

中国历代绘画简介(四):画像石、画像砖画像石与画像砖是独具特色的秦汉绘画遗产。

画像石是以石为地,用刀代笔的绘画,多见于墓室、石享祠、石棺、石阙、石碑、崖墓等石质建筑中。

画像砖是模印或捺印有图画的砖,一般都砌墓室的。

其制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与画像石不完全相同。

但皆是是在砖石的平面上先经过绘画,然后再进行雕刻,一般都是浅浮雕和线刻的形式。

因此是介于雕刻和绘画之间的一门艺术,又比较接近于绘画艺术的效果。

从绘画角度看,它具备了中国画的特点,以线条作为主要表现手法,是装饰画与浮雕、线雕相结合的产物。

由于石刻画由于受材料和工具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像绘画那样作历历具足的描绘,也不能像圆雕那样作面面俱到的塑造,因而石刻画难以对形象的细部及内在的精神思想、感情性格作出细腻的刻划,所以它都是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来反映所要表现的内容。

重动势、重气势、重大体、大貌就成了这种艺术的共同特点。

虽然各个地区的画像砖、石具有不同的风格,但在形象刻划上都是取其大貌,不拘小节,依从大动势来表现,造成强烈的气势,形成紧张的力度,从而构成了秦汉画像砖、石所特有的奔放飞动之美。

画像石在汉代以前尚未发现,从目前的材料来看,西汉昭帝元凤年间的沂水鲍宅山凤凰画像是最早的画像石。

画像石大约废止于汉末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就不多见了。

画像砖在秦代就已经兴起,当时一些大的空心砖和实心砖上都出现了“画像”,其鼎盛期在东汉,东汉是我国画像艺术进入到最具有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的阶段。

因此,画像石和画像砖也是汉代最富时代特征的艺术品。

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石的兴盛与汉代人厚葬的风气密切相关。

汉人重孝信鬼;迷信成仙升天,提倡厚葬。

上至皇族贵戚、下至平民百姓竞相攀比,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个朝代像汉代人那样将如此巨额的钱财花费在坟墓和陪葬品上。

随着砖圹墓、石椁墓逐步代替木椁墓,砖石材料逐渐用于墓室建筑,汉代贵族地主们开始在石面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

墓室石壁的坚固性,画面保持的耐久性颇能满足汉人厚葬的欲望,因此画像砖、石墓得以产生和发展,画像砖、石艺术也获得了长足进展,其手法之精妙、意匠之丰富,大有空前绝后之势。

九年级下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PPT课件

九年级下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PPT课件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31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32
15
画像砖的起源
• 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多在墓室 中构成壁画,有的则用在宫室建筑上。画像砖主 要用木模压印然后经火烧制成,也有的是在砖上 刻出纹饰。画面的表现形式有浅浮雕、阴刻线条 和凸刻线条。有的上面还有红、绿、白等颜色。 多数画像砖为一砖一个画面,也有一砖为上下两 个画面的。画面内容非常丰富,有表现劳动生产 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造、盐井、桑园放 牧等,有描绘社会风俗的如宴乐、杂技、舞蹈等, 有神话故事如西王母、月宫等,还有表现统治阶 级车马出行的。因此,它们不仅是美术作品,也 是记录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实物资料。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
1
什么是画像石 ?
• 所谓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墓 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 建筑构石。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 制性建筑,因此,本质上汉画像石是一种 祭祀性丧葬艺术。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 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 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4
济宁、枣庄汉画像石分布区域 形成的原因
第一,地理环境的原因。 第二,政治、文化中心的作用。 第三,不同的工匠集团传统。

汉代画像砖、画像石艺术的浅析

汉代画像砖、画像石艺术的浅析

汉代画像砖、画像石艺术的浅析一、汉代画像砖、画像石艺术的浅析古代中国进入阶级社会,产生了社会分工,在业余的工匠中产生了专业的画工。

从艺术的发展历程来看,第一位走上美术舞台的是民间画工,之后是宫廷画师和文人画家。

可以说画工画是宫廷画和文人画根植的沃土。

经过了千年绘画艺术的发展,到了汉代,已经达到了中国民间美术较为辉煌灿烂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产生了画像石、画像砖。

画像石、画像砖可谓是中国时间最久、分布最广、作者众多、品种最丰、受众最多的艺术形式之一。

汉代汉王朝建立之初总结亡秦的教训,实施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奉行黄老哲学。

汉初的各项政策,使社会环境相对宽松,因此战争破坏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汉初经济和政治都有所发展和繁荣,汉武帝时期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因此这一时期在政治、外交和思想上都达到空前的统一和繁荣。

画像砖、画像石是我国古代服务于丧葬礼俗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

所谓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

画像砖则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砖。

首先从材质和制作方法上来讲,二者有比较清楚的区别。

画像石是汉民采集石料雕刻上图画形成的。

画像砖则是用黏土为料,在烧制的前后进行印模压印、彩绘、雕刻等工序制作而成的。

画像砖和画像石使用于祠堂、碑阙、墓圹甚至是建筑。

从功能上来看,二者既是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又是一种室内装饰。

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生动地记录了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民俗等诸多方面,完全可以视之为“汉代的百科全书”。

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在《秦汉史?序》中,曾高度评价画像石、画像砖是“除了古人的遗物以外,再没有一种史料比绘画、雕刻更能反映出历史上的社会之具体形象。

同时,在这个历史上,也在没有一个时代比汉代更好在石板上刻出当时现实生活的形式和流行的故事来”。

鲁迅先生也称赞它“气魄深沉雄大”,并且多次高度评价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价值。

汉代画像砖、画像石、艺术

汉代画像砖、画像石、艺术

汉代画像砖、画像石、艺术
汉画像砖、画像石
在厚葬之风盛行的汉代,人们用有画像的画像石模印烧制的画像砖建造墓室、祠堂、石阙等,装饰建筑,炫耀地位。

其大致分布在经济与文化较为发达的山东、河南、江苏、四川一带。

这些画像砖石以描绘现实生活的题材居多,如生产、狩猎、收获、宴饮,娱乐、战争、教育、民间故事等;也有的宣传儒家忠孝节义思想,或反映道家羽化升仙的愿望,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精神追求,成为汉代世风民俗的写真。

汉代画像砖石的绘画技法较为粗拙凝重,注重形体的大致勾勒,而不作局部的细致处理,风格质朴粗放,自然平实,构图独立、简率,却黑白对比分明,富有装饰趣味。

神农治水画像石(之一)东汉
神农治水画像石(之二)
猎虎像砖
河伯出行画像石
辎车画像砖
舞乐杂技画像砖
四骑史持戟画像砖
弋射收获画像砖
双骑吏画像砖
斗牛画像石。

画像石画像砖

画像石画像砖

中国历代绘画简介(四):画像石、画像砖画像石与画像砖是独具特色的秦汉绘画遗产。

画像石是以石为地,用刀代笔的绘画,多见于墓室、石享祠、石棺、石阙、石碑、崖墓等石质建筑中。

画像砖是模印或捺印有图画的砖,一般都砌墓室的。

其制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与画像石不完全相同。

但皆是是在砖石的平面上先经过绘画,然后再进行雕刻,一般都是浅浮雕和线刻的形式。

因此是介于雕刻和绘画之间的一门艺术,又比较接近于绘画艺术的效果。

从绘画角度看,它具备了中国画的特点,以线条作为主要表现手法,是装饰画与浮雕、线雕相结合的产物。

由于石刻画由于受材料和工具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像绘画那样作历历具足的描绘,也不能像圆雕那样作面面俱到的塑造,因而石刻画难以对形象的细部及内在的精神思想、感情性格作出细腻的刻划,所以它都是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来反映所要表现的内容。

重动势、重气势、重大体、大貌就成了这种艺术的共同特点。

虽然各个地区的画像砖、石具有不同的风格,但在形象刻划上都是取其大貌,不拘小节,依从大动势来表现,造成强烈的气势,形成紧张的力度,从而构成了秦汉画像砖、石所特有的奔放飞动之美。

画像石在汉代以前尚未发现,从目前的材料来看,西汉昭帝元凤年间的沂水鲍宅山凤凰画像是最早的画像石。

画像石大约废止于汉末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就不多见了。

画像砖在秦代就已经兴起,当时一些大的空心砖和实心砖上都出现了“画像”,其鼎盛期在东汉,东汉是我国画像艺术进入到最具有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的阶段。

因此,画像石和画像砖也是汉代最富时代特征的艺术品。

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石的兴盛与汉代人厚葬的风气密切相关。

汉人重孝信鬼;迷信成仙升天,提倡厚葬。

上至皇族贵戚、下至平民百姓竞相攀比,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个朝代像汉代人那样将如此巨额的钱财花费在坟墓和陪葬品上。

随着砖圹墓、石椁墓逐步代替木椁墓,砖石材料逐渐用于墓室建筑,汉代贵族地主们开始在石面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

墓室石壁的坚固性,画面保持的耐久性颇能满足汉人厚葬的欲望,因此画像砖、石墓得以产生和发展,画像砖、石艺术也获得了长足进展,其手法之精妙、意匠之丰富,大有空前绝后之势。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
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是指在中国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期间制作的一种艺术品,通常用于装饰宫殿、墓室
和神庙等建筑物。

它们以精细的雕刻和绘画技术,展现了
当时人物的形象和生活场景。

1. 材料和制作: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通常由石材或陶瓷制成。

石材常用的有石灰岩、砂岩和花岗岩等,陶瓷则采用
黏土经过烧制而成。

制作过程包括选材、切割、雕刻或绘
画等步骤。

2. 主题和内容: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的主题多样,包括宫
廷场景、宴会、祭祀、战争、农耕、狩猎、神话传说等。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服饰、头饰、姿态等细节都被精心描绘。

同时,背景中的建筑、山水、动植物等元素也被精细
地刻画或绘制。

3. 艺术风格: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的艺术风格多样,既有
写实主义的作品,也有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的作品。

画家
或雕刻家注重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表情的传神,同时也注
重整体构图和细节的处理。

4. 保存和展示: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多数保存在墓室、宫
殿和神庙等遗址中。

由于年代久远和环境的影响,许多作
品已经损坏或丢失。

然而,一些精美的作品仍然保存完好,并在博物馆和艺术展览中展示。

总的来说,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遗
产,它们以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内容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文化。

通过研究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汉代社会的面貌和艺术发展。

河南南阳汉画像石、砖之比较分析

河南南阳汉画像石、砖之比较分析

河南南阳汉画像石、砖之比较分析作者:赵艳霞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26期摘要:本文主要着手于南阳汉画像砖、石的比较分析,从历史背景引出汉画的制作工艺,从而用具体事实来例证汉画石、砖的不同。

为更进一步地研究南阳汉画像石、砖,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探究河南南阳的传统文化拉开了新的帷幕。

关键词:南阳;汉画像石、砖;比较分析河南南阳汉画是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艺林中的一朵奇葩。

河南南阳汉画起于西汉,鼎盛于东汉,余波及于魏晋,存世画像集中于南阳一带,“举凡意之所向,神之所会,足之所至,目之所睹,无往而非汉石也”(《南阳汉画像汇存》,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丛刊甲种。

)。

它以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丰富多彩的画像内容和众多出土的数量而驰名中外。

南阳汉画是南阳汉代文化中的精粹,它包括画像石和画像砖两大类。

南阳汉画像石和画像砖是我国汉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一、河南南阳汉画产生的历史背景(一)政治上的繁荣是汉画像石、砖的产生的前提和基础西汉时期,被封在南阳的王侯有二十多人,使得南阳拥有“南都”和帝乡得雅称。

这些在政治上享有特权,经济上颇具实力的功臣将相,对南阳汉文化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汉画像石、砖的产生提供了技术、财力支持汉代南阳社会经济发达,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迅速,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为汉画像石、砖的制作和这种文化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支持。

(三)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南阳汉画像石、砖的产生提供了可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张衡在《南都赋》中以深情的感叹发端,盛赞南阳肥田沃壤,爽适开阔,地势环境险峻,内外交通便利,自古是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的战略要地。

(四)丰富悠久的文化对南阳汉画像石、砖的影响南阳自古就是南北文化融合之地,先秦时期受夏、商、周、楚国和韩国诸文化的影响,有着丰富的文化渊源。

南阳汉代的艺术文化受楚文化影响较大,楚国墓葬出土的青铜器物精致轻巧,一反商周严整厚重之风。

中国传统图案6—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图案

中国传统图案6—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图案

图6-15 盐井画像石
图6-16 汉代画像石
3.汉代画像的建筑画法——汉代建筑画法很有具创意,不仅将建筑 的结构交代得十分清楚,建筑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亦有所表现,它不受透 视法的约束,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
图6-17 市肆画像石
图6-18 庭院画像石
中国画像砖、画像石欣赏
戈射收获
图6-21、22
汉代画像石
2.人物和动物大都取其侧面和3/4,以便能较好刻画其动态,表现其形 态特征
图6-9
宴饮画像砖
图6-10
宴饮画像砖
3.由于面积大小的限制,画像砖注重大形与动态,简化细节,其形 态高度概括,特征鲜明 4.画像砖造型大量运用线,线的表现力得到充分展现。画像砖上的
线古朴而有张力,流畅而不浮华
图6-11 出行图画像石
中 国 画 像 石 砖 图 案
第六节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
一.画像砖 画像砖和画像石是汉墓出土的一种极珍贵的艺术品。它作为墓室结 构一部分,嵌在内外壁上,有实用价值,又起到装饰作用,汉画像砖多 见于四川,汉画石多见于山东、河南 1.汉代画像砖概况 ■汉代采用改良措施,社会经济空前发展。随着经济的繁荣文化艺 术也达到空前的繁荣 ■汉代讲究“厚葬”,认为人死如生,厚葬之风带来墓室修建业的发 展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有极高艺术价值,其构图完整,结构严谨, 造型朴实,充满浓厚的汉代雄风 ■画像砖的表现方式: 一种为阳刻,线面结合,用浅浮雕的效果,这 种方法多用在人物的表现上,一种为阴刻,以线为主,另有彩绘,极少量
三.画像砖的造型特征 1.画像砖一般采用影形造型、线面结合的造型手法来塑造形象
图6-7 《四骑吏》画像砖
图6-8 车马过桥画像砖
• 画面为一座有栏杆的 平板木桥,桥板横竖 交铺,下有桥柱四排, 每排四柱。左端桥头 为斜坡形,双马挽一 四维有盖轺车疾驰过 桥。车上乘二人,右 前一人为御者,其左 一人为吏人,车后一 骑相随。从车制和骑 从来看,该车非一般 导从之车,应是主车。 此砖表现的汉代桥梁 结构,为研究古代桥 梁建筑提供了实物资 料。

浅谈中国浮雕艺术汉画像砖与汉画像石

浅谈中国浮雕艺术汉画像砖与汉画像石

浅谈中国浮雕艺术汉画像砖与汉画像石作者:李岗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11期[摘要]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是汉代众多艺术形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无论其欣赏价值和历史参考价值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内容丰富,涉猎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的基本政治经济局面等。

汉画像石和画像砖雕刻技法极具特色,既有阴线刻、凹面线刻、减地平面线刻,又有浅浮雕、透雕和高浮雕。

其中浅浮雕为汉画像石和汉画像砖的主要雕刻技法,影响至今。

加上汉画像石和汉画像砖的极强艺术欣赏性,更是受到了汉代和现代人们的喜爱。

[关键词]汉画像石汉画像砖题材雕刻手法装饰特点[中图分类号]J3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096-02汉画像砖与汉画像石是汉代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绘画与雕刻、礼器与美术的结合。

画像砖与画像石的主要表现为墓葬建筑的装饰图案。

题材表现广泛,涉及汉代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市井人物、战争等各方面,包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宴乐、耕种、收获、渔猎、百戏、车马出行等生产和生活内容。

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民俗文化及艺术发展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汉代绘画大量出现于宫廷、军营、陵寝冥器、画像砖石棺等。

汉代重视葬礼,以厚葬为德。

在汉墓中出现大量的汉代画像与画像砖等汉代艺术品,均为装饰墓穴只用。

包括,表彰死者功德的绘画活动,如帛画“非衣”被认为是一幅死者灵魂升天的作品。

所用绘画作品及画像砖数量和规模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此类作品的认同。

古代文字作品对此均有记载。

东汉赵岐在活着的时候,就为自己的坟墓设计选用壁画,“图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像居宾位,又自画其像居主位,皆为赞颂”(《后汉书·赵岐传》)。

现代出土的许多汉代墓室中的壁画、汉画像石、帛画等现存绘画实物也验证了书中记载。

由此可见,汉画像石和画像砖对现代艺术研究依然具有较高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画像石与汉画像砖
画像石是遗存丰富,很有特色的秦汉美术史资料。

艺术家们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用以作为建筑构件,构筑和装饰墓室、石阙等。

全国发现的汉画像石数以千。

据载,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昭、宣时期,新莽时有所发展,到东汉时进一步扩大,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四川及其周围地区。

画像砖,顾名思义就是刻画或模印着画像纹饰的砖,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是一种建筑装饰构件源于战国末期出现的“雕墙”壁画艺术。

秦汉至西汉初期,多用于装饰宫殿衙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面;东汉则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

风格特征
西汉晚期画像石以山东沂水鲍宅山凤凰刻石、山东汶上“路公食堂画像”为代表;新莽时期则以河南唐河冯君孺人画像石墓为代表,墓内刻30余幅画像,描绘现实生活及神怪异兽等。

东汉前期画像石的代表作品有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和南武阳石阙画像石。

东汉后期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武氏祠最为著名。

汉代盛行的画像石是特殊的浮雕形式:以刀代笔,或阳刻,或阴刻,或两者结合,还有浮雕的形式,或者浮雕与刻划相结合,可谓雕中有画,画中有雕。

画像石通常是作为建筑装饰,镶嵌在祠堂、陵阙、更多是墓室内的门侧的砖室上。

画像石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有反映庄园、车
行、聚会、宴饮、战争、乐舞、杂戏、作坊、狩猎、手工劳作等现实生活场面,还有描绘禽、兽、鱼、虫、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自然景物以及各种建筑的图形与装饰图案。

风格质朴厚重,劲健秀美。

汉代画像石对于研究汉代的建筑、雕刻、绘画具有很大价值,作为雕刻艺术形式,上承先秦青铜艺术,下开两晋南北朝雕刻艺术的先河。

画像石发展了我国传统的雕刻技法,成为一种类型的雕刻作品,这样的刻和划制作出的浮雕比墨色绘制的壁画保持得更长久,给人以立体感。

画像石是研究汉代建筑、生活、习俗、观念等有很高价值的艺术品。

画像砖主要用木模压印然后经火烧制成,也有的是在砖上刻出纹饰。

形状分大型空心砖和实心的扁方砖两类。

画面的表现形式有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

有的上面还有红、绿、白等颜色的彩绘,但出土时多已剥落。

多数画像砖为一砖一个画面,也有一砖为上下两个画面的。

画面内容非常丰富,有表现劳动生产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造、盐井、桑园放牧等,有描绘社会风俗的如宴乐、杂技、舞蹈等,有神话故事如西王母、月宫等,还有表现统治阶级车马出行的。

雕刻者的高妙之处就在于制作者准确地抓住对象在各种活动中最具特徵、最生动、最优美的瞬间,删繁就简,遗貌取神,在一种粗轮廓的整体形象中采用阴线刻、阳线刻、减地平面阳刻、浅浮雕等多种造型手法对动荡流逝的瞬间状态进行精彩的集中表现,飞扬流动的画面充满了蓬勃旺盛的生命和雄浑冲涌的力量和速度,罕有呆滞或雷同
现象,充分体现了雕塑者对现实生活的全面爱恋和对永恒幸福的祈求。

个别小型条砖在制作的精美程度上虽不及大型正面方砖,但却给人一种深沉雄大的气魄,让人回味无穷,遐想联翩,后人往往在赞叹欣赏之余,也难以真正超越。

画像石、画像砖尽管粗重笨拙,却反映出的秦汉代艺术心胸开阔、气派雄沉,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是后代艺术难以企及的。

全国现已出土数千计的画像石和画像砖,这都是在秦汉厚葬的风气下产生的。

发现地区主要在黄河流域、山东南部西部、河南南阳和四川岷江流域,以及河北、安徽、江苏北部,这些地方都是当时的富庶之乡。

东汉时期的画像砖出土最多,盛行于中原、西南和江南的广大地区,尤以河南和四川两省出土最多。

汉画像石、画像砖的史料性质不仅在美术史上有巨大意义,而且对研究汉代社会的经济生活、典章制度、风俗习惯、艺术思想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图像资料。

因此发掘汉画像石、画像砖的史料价值就成为对其研究的重要内容。

早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专门研究汉画的学者,时至今日,已形成专门的汉画学。

在中国当代学术史上,汉画学也成为一个学界瞩目的研究焦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