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读变调文字稿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话的连读变调
汉语1401
140101109
堵秋一
目录
一、概念介绍 (3)
二、轻声 (5)
三、上声变调 (7)
四、“一”的变调 (9)
五、“不”的变调 (9)
六、动词重叠的变调 (10)
七、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10)
八、两个规则 (11)
一、概念介绍
1.音变
(一)、音变是应用于跨越语素边界或跨越词边界的音段序列的各种音系过程。

——R.L.特拉科斯《语音学和音系学词典》在连贯的语流中,音素、声调、音节之间会由于相互影响而发生或大或小的语音上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音变。

——齐沪扬《现代汉语》(二)、语流: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人们连续发出的一连串音节。

(三)、音变主要分为历史音变和语流音变。

我们这里所说的都是语流音变。

历史音变: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的变化。

语流音变:在动态的语流中,由于受到前后相邻的语音或说话时高低、快慢、强弱等因素的影响,音位往往会产生某些临时性的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

——《语言学概论》(四)、顺向音变和逆向音变
顺向音变:前面的音影响后面的音。

例如:英语中“an apple”的读法
逆向音变:后面的音影响前面的音。

例如:普通话中“老虎”的读法
(五)、较为普遍的音变现象:
(1)同化:两个不相同或者不相近的音位在语流中连续发出,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相同或者相近。

顺同化:前面的音影响后面的音。

例如,英语名词复数尾/s/是个清辅音,但放在dog后面时则要改读成浊音/z/。

逆同化:后面的音影响前面的音。

例如,普通话的“面包”/miεn pαu/,实际发音往往是/miεm pαu/。

/n/发成了双唇音的/m/,是受后面/p/的影响。

(2)异化:两个相同或者相近的音位在语流中连续发出,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者不相近。

例如,两个上声接连出现(美好、理想)时,前一个上声通常要改读成接近阳平,调值由原来的214改读为35。

(3)弱化:在语流中一个音位由于所处的地位或者受到相邻语音的影响而变成一个读音较弱的音。

例如,普通话里的轻声是典型的弱化音节。

(4)脱落:在语流中某一个或者几个音位在发音时丢失的现象,又叫减音。

往往是弱化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例如,普通话里的"豆腐"/tou51 fu0/,往往读成/tou51 f0/。

(5)增音:在语流中为了发音的自然顺畅而增加了原来没有的音。

例如,语气词"啊"的读法。

(6)浊化:清辅音变为对应的浊辅音。

例如,“爸爸”/pA51
pA51/,实际读成/pA51 bə0/,后一个音节中的声母浊化,元音央化。

(7)换位:两个音在语流中互换位置。

例如,老北京话"言语"(yányǔ)会说成(yányi)。

(8)鼻化:发音时,软腭下降,口腔和鼻腔同时打开,元音就会带上鼻音色彩,这种元音叫做鼻化元音。

例如:上海话“打”【tã34】中的【ã】;厦门话“名”【mĩã24】中的【ĩã】。

问:汉语中发生的都是逆向音变吗?
答:不是。

例如顺同化、弱化是顺向音变。

2.连读变调
连读变调是一种语流音变现象。

由于人们对发音动作简便的的要求,语流中相邻音节的声调在调型调值方面发生一种相互协调的变化,因此产生变调。

—王福堂《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
二、轻声
1.概念:
汉语的每个音节都有声调,有些音节在词中或句子中会失去它原有的调值,变成一种又轻又短的调子,这种语音现象就是轻声。

——齐沪扬《现代汉语》
问:轻声是第五种声调吗?
答:轻声也是一种变调,但具有不同的特点。

——王福堂轻声是四声的一种音变,不是一种独立的调类,每个轻声音节都有它的本调。

如:子,上声;们、头,阳平。

——齐沪扬《现代汉语》2.特点:
(一)、轻声的调值是在相邻音节声调的影响下产生的,轻声没有固定的调值,例如:
去声后的轻声调值是1度(妹妹),阴平后的轻声调值是2度(叔叔),阳平后的轻声调值是3度(伯伯),上声后的轻声调值是4度(姐姐)。

(二)、音节的短促化
(三)、总趋势是弱化
3.根据不同弱化的程度,轻声音节中的音段会发生变化。

如:“爸爸”/pA51 pA51/实际读成/pA51 bə0/,后一个音节中的声母浊化,元音央化;
“妈妈”/mA51 mA51/实际读成/mA51 mə0/,后一个音节中的元音央化;
“口袋”/khou214 tai51/实际读成/khou214 dε0/,后一个音节中的声母浊化,复元音单元音化;
普通话里的结构助词“的、地、得”读轻声时音值为/d ə0/,声、韵、调均发生了弱化。

4.轻声的作用:
(一)、区别词义
地下(dìxià,指地面之下)——地下(dìxia,指地面之上)(二)、区分词性
实在(shízài,副词)——实在(shízai,形容词)(三)、形成重轻节奏
轻声出现在语句中,与中重音节搭配,能够造成音响轻重错落有致的节奏感。

三、上声变调
1.上声的连读变调有两个规则:
(一)、当上声处于阴平、阳平或去声前时,念成211的调值;
(二)、当上声处于另一个上声音节之前,则念35。

2.表现:
(一)、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
上声在非上声音节前变成“半上”,调值由原来的【214】变成【211】。

非上声音节声调不变。

例如:
在阴平字前:火车许多打击老师
在阳平字前:美德总结考察履行
在去声字前:恳切海燕感谢老练
(二)、上声+上声→阳平+上声
上声在另一个上声音节前变成近乎阳平的声调,调值由【214】变成【35】,即所谓“上上相连变阳平”。

后一个上声字的声调不变。

例如:
语法粉笔表演稳妥管理
(三)、上声+轻声(上声)→半上 +轻声
阳平
这条规律其实是上面两条规律的派生,即:
A.上声在本调是非上声转化来的轻声音节前读半上声,如:
五个我的锁上
B.上声在本调是上声转化来的轻声音节前读阳平,如:
小姐打扫
【注】如果三个上声字连读,那么,只有第三个字念完整的本调【214】,第一、第二个字都会发生一些变化。

第一个字念【34】或【21】,第二个字念【34】。

如:展览馆、洗脸水等。

【附】去声变调:
去声在非去声字前不发生音变。

在去声字前由全降变为半降,即调值由原来的【51】变为【53】。

例如:
进步正确运动注意变化
———齐沪扬《现代汉语》
四、“一”的变调
1.“一”的本调是阴平。

2.表现:
A.在去声前读阳平。

例如:
一概一路一致一定
B.在阴平、阳平、上声前读去声。

例如:
阴前:一般一些一天一身一衣带水
阳前:一连一同一年一直一成不变
上前:一起一手一种一口一鼓作气
C.在重叠的单音节动词中间读轻声。

例如:
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
五、“不”的变调
1.“不”的本调是去声。

2.表现:
A.在非去声音节前读本调。

例如:
阴前:不堪不公不单不安
阳前:不凡不如不和不曾
上前:不满不仅不管不久
B.在去声前读阳平。

例如:
不必不变不顾不要不用
C.夹在词语中间时读轻声。

例如:
多不多新不新忙不忙冷不冷
六、动词重叠的变调
1.动词重叠的变调相对简单。

2.动词重叠式A1A2(表短时或尝试)中的A2要念成轻声。

例如:看看试试说说
【补】
1.多数动词可以重叠。

单音节动词重叠用AA式,第二个音节读轻声,如“看看、说说”;
2.双音节动词的重叠用ABAB式,第二、第四两个音节读轻声,如“讨论讨论、商量商量”。

3.动词重叠表示动作的短暂,如“你休息休息就会好的”;同时也表示尝试,如“这辆车让我先骑骑”。

———齐沪扬《现代汉语》
七、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1.单音节形容词重叠
A.单音节形容词重叠时,重叠的第二个音节可以读成阴平,
也可以读成原来的声调;但重叠带“儿”尾时,第二个音节一定要变成阴平。

例如:
短短的:duǎnduānde/duǎnduǎnde
慢慢儿的:mànmānrde
狠狠儿的:hěnhēnrde
B.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做后缀,构成ABB式时,后面两个音节BB一般要读成阴平。

例如:
亮堂堂:liàngtāngtāng
绿油油:lǜyōuyōu
懒洋洋:lǎnyāngyāng
【注】
A.若重叠后缀(即BB)本身调值就是55,则不变调。

例如:
胖乎乎怯生生
B.重叠后缀本身就不产生音变。

例如:
赤裸裸阴沉沉
2.双音节形容词重叠
双音节形容词AB重叠构成AABB式时,有时第二个A变成轻声,而重叠部分BB则变成阴平。

例如:
漂漂亮亮:piàopiaoliāngliāng
八、两个规则
1.跳板规则
两字连读时,前后的调型由于声带的协同颤动作用,而产生“逆同化”(后面的音影响前面的音)。

如前调的尾高于后调的头,调尾就成降势;如低于后调的头就成升势,两调之间就形成一段过渡调。

例:
——李爱军《汉语的韵律研究(吴宗济先生的韵律思想及其深远影响)》
2.多米诺规则
是说明连读变调的规律是分层实现的。

是指“语法学”的直接成分优先变调规则。

如三字以上的字组的变调、其底层结构(并列结构除外)总是先从其中的二
字直接成分形成一级连读变调,再跟其余的字进行同化或异化、而成为二级变调。

字数越多,层级就越多。

——李爱军《汉语的韵律研究(吴宗济先生的韵律思想及其深远影响)》
——李爱军《汉语的韵律研究(吴宗济先生的韵律思想及其深远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