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河子大学
《农业环境保护》课程作业
论地膜污染与防治对策
院系:农学院、农学系
班级:农学08-2班
姓名:丁凡同
学号: 2008123527
中国·新疆·石河子
2012年3月
论地膜污染与防治对策
摘要:随着地膜覆盖栽培年限的延长,由于残膜回收率低,土壤中残膜量逐步增加,造成地膜污染。通过分析地膜污染对环境和农作物产生的危害,对回收残膜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了防治地膜污染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地膜污染危害、存在问题、防治对策
1 引言
随着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目前使用地膜已成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地膜覆盖是一项成熟的农业栽培技术,保水保肥、保持湿度,有效地增加和延长作物生长期,确保了农作物产量的提高。然而,塑料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极难降解,既不受微生物锓蚀,也不能自行分解,其降解周期一般为200~300年,降解过程中还会溶出有毒物质,随着地膜栽培年限的延长,残留地膜若得不到及时回收,土壤中的残膜量不断增加,造成土壤结构破坏,阻碍作物根系对水肥的吸收和生长发育,降低土壤的肥力水平。甚至引起地下水难于下渗、土壤次生盐碱化,最终导致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下降。长此下去,必然给后人带来难以解决的污染危害,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2 地膜污染的危害
2. 1 残留地膜对土壤环境的危害
1) 土壤渗透是自由重力水向土壤深层移动的现象,由于土壤中残膜碎片改变或切断土壤孔隙连续性,致使重力水移动时产生较大的阻力,重
力水向下移动较为缓慢,从而使水分渗透量因地膜残留量增加而减少,土壤含水量下降,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甚至导致地下水难下渗,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等严重后果。
2) 残膜造成灌水不均匀和养份分配不均,土壤
通气性能降低,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正常土壤结构形成,最终降低土壤肥力水平。
2. 2 残膜对农作物的危害
由于残膜影响和破坏了土壤理化性状,必然造成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困难。凡具有残膜的土壤,阻止根系串通,影响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作物株间施肥时,有大块残膜隔离则隔肥,影响肥效,致使产量下降。据兵团环境部门测定[1 ]种子播在残膜上,烂种率达6. 92 % ,烂芽率5. 17 % , 棉苗侧根比正常减少4. 8~7. 6 条, 2~3 片真叶期棉苗死亡1. 19 % , 子叶期棉苗死亡3. 08 % ,现蕾期推迟3~5 天。株高降低6. 7cm~12. 9cm ,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残膜对玉米产量影响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每公顷有187. 5Kg残膜的土地,生产9 420kg 玉米,比无残膜的对照田减产玉米909kg。减产率8. 8 %。
2. 3 残膜对牲畜的危害
地面露头的残膜与牧草收在一起,牛羊误吃残膜后,阻隔食道影响消化,甚至死亡。
2. 4 残膜对农村环境景观的影响
由于回收残膜的局限性,加上处理回收残膜不彻底,方法欠妥,部分清理出的残膜弃于田边、地头、水渠、林带中,大风刮过后,残膜被吹至
田间、树梢、影响农村环境景观,造成“视觉污染”。总之,从地膜污染对环境和作物产量产生的危害可以看出,地膜栽培农田地壤中残留地膜量,大都接近或达到了能使作物减产的临界值。因此,防治地膜污染已经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3 残膜回收存在的问题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效益是显著的,所以发展快速,但残膜回收由于经济效益差,甚至增加了投入,所以推广困难。就目前情况而言尚存在以下问题:
1) 目前农民对地膜污染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但他们的长远观念差,注重当年效益,忽视长远效益,推广人工揭比较困难,即使部分回收,也不彻底。
2) 近年来棉花播种面积扩大, 覆膜面积占100 % ,故提高残膜回收率的关键在于提高棉花残膜回收率。然而,棉花头水前揭膜劳力、时间特别紧张,农民没有认识到不揭膜对产量的影响。因此,没有把人工揭膜列为必不可少的一道生产工序,这是生产管理、劳动安排和宣传提高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3) 棉花收获完毕时间已经很晚,并紧跟着就要秋翻秋耕为来年生产打好基础,残膜来不及人工捡拾就被翻入耕层。来年开春春播紧张,土地耙平紧跟着就要抢墒播种。秋末、初春虽然可以安排劳力捡拾残膜,但天气情况给人工回收残膜造成一定困难。
4) 缺少相应的经济政策鼓励回收和利用残留地膜。
5) 目前,没有专门的法规来约束和防止地膜污染的产生,因而,在开展
回收残膜的工作中,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清理回收工作。
4 污染防治对策
要防治地膜污染应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积极防治残膜污染,主要通过清理和回收利用来减少污染,并依靠有利于回收利用的经济政策提高回收利用率。
4. 1 加强宣传教育
防治地膜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支持和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对地膜污染危害的长远性、严重性,恢复困难性的认识,提高回收地膜的自觉性。
4. 2 加快制定有关回收残膜的经济政策
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以鼓励回收、加工、利用废旧地膜的企业的发展,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应要求地膜销售部门和地膜消费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
4. 3 建议制定残膜残留量标准
要制定必要的农田残膜留量标准和残膜留量超标准收费标准,使农田地膜污染早日纳入法制管理轨道。
4. 4 大力推广适期揭膜技术
所谓适期揭膜技术是指把作物收获后揭膜改变为收获前揭膜,筛
选作物的最佳揭膜期。具体的揭膜时间最好选定为雨后初晴或早晨土壤湿润时揭膜。地膜棉花应在头水前揭膜。适期揭膜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 适期揭膜技术可缩短覆膜时间60~90 天,所以地膜仍保持较好的韧性,容易回收,一般回收率达到95 %以上。基本上消除农田土壤的残膜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第二, 适期揭膜技术,由于提早揭膜能够降低田间湿度,有利于抑制作物的病害,可减轻玉米纹枯病。第三, 适期揭膜技术有利于作物根系发育和增强土壤的透气性。第四, 适期揭膜一般是在作物的生殖生长期前或生殖生长期间进行,这时作物需要大量的水分,此时揭膜有利于根系对水分的直接接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第五, 适期揭膜有利于作物后期田间管理,便于中耕除草,便于中后期作物追肥和雍蔸培土防倒伏。总之适期揭膜技术不但能提高地膜回收率,节省回收地膜用工,而且还能使作物增产。因此要大力推广适期揭膜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4. 5 采取人工和机械回收相结合的措施
加大残留地膜回收力度除头水前揭膜措施外,还可组织人力和劳力通过手工或耙子回收残留地膜,在翻地、平整土地、播种前及收获后可采用地膜回收机回收也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如辽宁省农机化研究所研制的ISQ - 20 型地膜消除机,新疆麦盖提县研制出的环形滚动钉齿式残膜清除机,推广使用效果很好。
4. 6 增加地膜韧性,以利残膜回收
目前,我区使用的农用地膜都为超薄膜,厚度为0. 007cm 易破碎,难回收。而国外及内地一些省市使用的地膜都较厚,兄弟省区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