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基础神经系统主要知识点七图表

合集下载

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

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

2.白质 位于灰质周围,由上行(感觉)、下行(运动) 的纤维束构成。被表面纵沟分为三部,即前索、 外侧索、后索。
(五)脊髓功能 1.传导 2.反射
白质内纤维束
薄束
楔束
上行纤维束 薄束、楔束 脊髓丘脑束 下行纤维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红核 脊髓 束
脊髓小脑束 脊髓丘脑束
网状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皮质脊髓前束
前角(柱):运动神经元
灰质 后角(柱):联络神经元
侧角(柱)
白质:传导束
薄束(传导下半
上行~ 身冲动)、楔束 脊髓丘脑前/侧束
下行~:皮质脊髓前/侧束
二、脑位于颅腔内, 可分为脑干、小脑、间脑、端脑。 二、脑 干
(一) 脑干分部 包括延髓、脑桥、中脑(自上而下)三部。 (二) 脑干位置 位于颅后窝,自枕骨大孔至蝶鞍之间。 (三)脑干外形
运动(交感副交感)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反射: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 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的形 态基础
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 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一)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 聚集而成。(色泽灰暗)。大脑、小脑表层
的灰质称大脑皮质、小脑皮质。 2.白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 3.神经核: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
四、小脑: 位于颅后窝,在脑桥和延髓的后上方,
参与运动的协调与控制,但不参与运动的启 动;一旦小脑受到损害,机体的协调活动就 会发生障碍;
小脑的外形
分部
小脑蚓 小脑半球
小脑扁桃体
小脑扁桃体疝:当颅内压升高时,小脑扁桃体常被 挤压嵌入枕骨大孔,压迫延髓,危及生命。

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结构知识点

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结构知识点

THANK YOU
运动传导通路
运动传导通路是指大脑皮 层发出指令,通过神经元 传递到运动器官的过程。
运动传导通路包括三个部 分:大脑皮层、下行传导 束和周围神经。
大脑皮层是运动传导通路 的起点,负责发出指令和 调控运动。
周围神经是指从脊髓和脑 干发出的神经纤维,负责 连接到肌肉和腺体等运动 器官。
下行传导束是指从大脑皮 层到脊髓和脑干的下行纤 维束,负责传递指令到周 围神经。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神经系统疾病,使用相应的药物进 行治疗。
康复治疗
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进行康 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瘤、脑血管疾 病等,手术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调整
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 于预防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
03
脊髓能够调节躯体的自主运动和姿势,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

脊髓与大脑的联系
脊髓与大脑之间通过脑脊液进 行物质交换和营养输送。
脊髓与大脑之间的信息传递 通过神经纤维束完成,包括 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等。
脊髓与大脑之间的联系对于维 持身体各部分的功能至关重要 ,损伤或病变可能导致感觉、
运动等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初步判断 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影像学检查
利用X线、CT、MRI等影像学技术,观察脑 部结构是否异常。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脑脊液等实验室检查,了解神经 系统的功能状态。
神经电生理检查
利用脑电图、肌电图等技术,检测神经系统 的电活动是否正常。
02

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神经系统是人体中的控制中枢,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节和神经纤维)。

在解剖学中,学习神经系统的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神经系统解剖学的基本知识点。

1. 大脑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控制中枢,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大脑的外表面有很多褶皱,称为大脑皮质,负责思维、记忆、情感等功能。

大脑内部包括脑室系统、灰质和白质,其中脑室系统是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的地方。

2. 小脑小脑位于大脑后方,主要负责协调运动、平衡和姿势。

小脑的表面有很多褶皱,称为小脑蚓,有助于增加表面积以提高功能。

3. 脑干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包括中脑、桥脑和延髓。

脑干控制着呼吸、心跳和消化等生命活动,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脊髓脊髓位于脊柱内,起到传递信息和控制运动的作用。

脊髓通过脊神经与全身各部分相连,负责传递感觉和运动信息。

5. 神经节神经节是神经系统中的集合神经细胞体的地方,包括背根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

神经节是神经系统中信息传递的重要站点。

6. 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是神经系统中传递信息的通道,分为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负责将大脑和脊髓发出的指令传达到全身各部分。

通过了解以上神经系统解剖学的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

神经系统的解剖学知识是医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的基础,对于揭示人体神经系统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

愿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解剖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

解剖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
这些非特异性的刺激,保持 大脑皮质的清醒状态----意 识水平和感知能力。
(2)与躯体运动有关:
其对骨骼肌的调节作用,主要是 其下行纤维(网状脊髓束),终
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r细 胞)。
(3)参与调节内脏活动:
脑干网状结构中有呼吸中枢、血 管运动中枢、血压调节中枢和呕 吐中枢等(生命中枢)。
髓节段。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第1—第4颈节 第5颈节—第4胸节 第5—第8胸节 第9—第12胸节 第1—第5腰节 全部骶节和尾节
椎骨的椎体 第1—第4颈椎 (一对一) 第4颈椎—第3胸椎(高一) 第3—第6胸椎 (高二) 第6—第9胸椎 (高三) 第10—第12胸椎 第12胸椎和第1腰椎
神经核—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集中形
成的灰质团块
白质—神经纤维集中处色泽白亮
纤维束—起止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
维集合成束
神经系统
网状结构——灰质、白质混合形成
的结构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节—神经元胞体集中处形成的
结节状结构
神经—神经纤维聚集成束,并被结
缔组织包裹形成圆索状的
结构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四脑室向上经中脑水管通第三脑室,向下通脊髓中央管,并借 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脑干内构特点
1.由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构成。 2.中央管开放形成第四脑室底(菱形窝), 使灰质核团由腹背方向排列变成内外方向排 列。感觉柱位于界沟的外侧;运动柱位于界 沟的内侧;与内脏相关的靠近界沟;与躯体 相关的则远离界沟。 3.神经纤维左右交叉(锥体交叉、内侧丘系 交叉、三叉丘系交叉、斜方体、小脑上脚交 叉)使灰质柱断裂成细胞团块。即包括脑神 经核、非脑神经核、网状核、中缝核。

第7讲神经系统的结构

第7讲神经系统的结构

-11-
神经轴突的集合
名称
解释及举例
神经(nerve)
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轴突束,中枢仅视神经被称为神经
白质(white matter) 中枢神经系统纤维集合的统称
束(tract) 束(bundle) 囊(capsule)
中枢内神经元的纤维集合,具有相同的起点和终点,如皮质脊髓 束
并行神经轴突的集合,并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起点和终点,如内侧 前脑束
小脑脚
第四脑室
脑的横切面解剖
前脑
脑干
-52-
横切面1:丘脑-端脑交界处的前脑 ◆大体特征
额叶
脑岛 外脑 下丘脑
侧脑室 丘脑
第三脑室
纤维群
胼胝体 穹窿 皮层白质
内囊
-54-
◆部分细胞和纤维群
细胞群
大脑皮层 隔区 尾状核 壳核
苍白球
横切面2:丘脑中部处的前脑
◆大体特征
顶叶
丘脑 脑岛
-29-
中枢神经系统小结
脑室系统
组成部分 相关脑结构
侧脑室
大脑皮层、基底端脑
第三脑室 丘脑、海马
大脑导水管 顶盖、被盖 第四脑室 小脑、脑桥、延髓
脑室系统是辨 认脑结构的关键
-30-
人 类 中 的枢 特神 征经 系 统
-31-
人脑和鼠脑的比较
相似点 端脑都由成对大脑半球组成
差异
人的大脑表面存在很多沟和,分别成为脑 沟和脑回
-24-
后脑的分化
菱唇
-25- 后脑头端的分化
脑桥
延髓
延髓锥体
-26- 后脑尾端的分化
◆后脑的结构-功能关系
小脑是重要的运动控制中心 脑桥是连接大脑和小脑的交 换器 脑桥细胞将信息传递到对侧 小脑 延髓: 锥体交叉 有感觉、运动功能的神经元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课件

二、突触传递过程中突触后膜的电 位变化
化学突触的信息传递,由于突触前神经元
释放不同的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分布着不同的 受体因此突触的信息传递比神经—肌肉接头部位 复杂得多。不同的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可以引起 突触后膜去极化,这种局部的去极化电位就称为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也可以引起突触后膜超极化, 这种局部电位就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IPSP);同一递 质作用于不同的受体亚型,也可以引起两种不同 的电位变化。
四、化学性突触传递的中介物质
(一)、神经递质
1.神经递质
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 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 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完成 信息传递的特定的化学物质。
2.确定神经递质的条件
u突触前神经元存在合成该递质的前体物
质和酶系 u存储、释放、扩散 u与相应受体结合产生特定的效应 u有中止机制 u有递质的拟似剂和受体拮抗剂。
符合上述5个条件,方能定为神经递质。
目前已知递质有几十种
3. 神经递质的代谢 包括递质的合成、储存、 释放、清除及再利用。 4. 神经递质的转运体 递质的转运体不仅存 在于突触前膜,而且存在于囊泡膜上。转 运体转运递质的方式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 需要与Na+的耦联。 5. 神经调质 也是由神经元合成的化学物质 , 也作用于特定受体,但不直接传递信息,只 起调节信息传递效率的作用, 称为神经调质。
2~5 10~25

0.1~1.3 1
C
3.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u 双向传导 局部电流可沿N纤维向二个方向构成回路。 u绝缘性

神经解剖学

神经解剖学

(2)功能和传导方向: ①感觉神经元sensory neuron 传入神经元afferent neuron ②运动神经元motor neuron 传出神经元efferent neuron ③联络神经元association neuron 中间神经元 轴突的长短:GolgiⅠ型 GolgiⅡ型 神经递质:胆碱能神经元 单胺能神经元 氨基酸能神经元 肽能神经元
40×
The expression of synapsin 1 mRNA in the spinal cord anterior horn
10×
Synaptoptophysin mRNA positive neurons in hippocampus
a
b
10 ×
Fig. a The expression of c-ret mRNA in the dentate gyrus of rat hippocampus
五、常用神经系统的观察研究方法
General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Nervous System
1.经典神经解剖学的组织染色技术
Nissl染色:显示神经细胞构筑的 银浸染法:显示细胞形态及神经原纤维 如Golgi法、Caja1法 Weigert染色法:显示髓鞘
尼氏染色方法(Nissl staining):
Classification of the Synapse
Transmission Pattern
Chemicalneurotransmitter
Electric Axodendritic
Neuron Region
Dendrodendritic Axosomatic Somatosomatic
(二)神经胶质neuroglial或称胶质细胞glial cell 中枢: ①大胶质细胞macroglia 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 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 ②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③室管膜细胞ependymal cell 脉络丛上皮细胞 choroidal epithelium 周围: 施万细胞 卫星细胞

神经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知识

神经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知识

神经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知识一. 神经系统解剖学基础知识神经系统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组织的学科。

神经系统是控制和协调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关键系统,它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在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解剖学知识。

1. 中枢神经系统(1) 大脑:大脑是人体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它被分为左右两半球,每个半球又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等区域。

大脑负责感觉、思考、判断和意识等高级活动。

(2) 小脑:小脑位于颅后窝内,主要控制肌肉协调和平衡。

(3) 脑干: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包括中脑、桥脑和延髓。

它承载着重要的生命活动如呼吸、循环等功能,并具有处理感觉信息和运动调节的作用。

(4) 脊髓:脊髓是延伸于脑干的结构,由神经纤维组成,是传递神经信号的主要通道。

它起到连接大脑和周围神经系统的作用。

2. 周围神经系统(1)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负责应对紧急情况下的“战斗或逃跑”反应,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参与体内恢复平衡和正常功能。

(2) 脑脊液:脑脊液是一种透明液体,充当了大脑和脊髓的缓冲媒介以及营养物质的传递渠道。

它包裹在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周围,并通过蛛网膜下隙流动。

3. 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基本单位的细胞类型。

它具有接受、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个完整的神经元通常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部分组成。

树突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而轴突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形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些网络负责调节和控制各种生理功能,包括感觉、运动和认知等。

二. 神经系统生理学基础知识神经系统生理学研究神经系统如何运作以执行特定功能。

它涉及到多个概念和过程,包括神经信号传递、神经递质、突触传递和感觉处理等。

1. 神经信号传递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会产生和传递电化学信号。

这些信号沿着神经细胞的轴突传导,并通过突触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目标组织。

《解剖学基础》课件——神经元

《解剖学基础》课件——神经元
形态:
比树突细,呈细索状
数目:只有一个
结构:
不含尼氏体,有轴丘
功能:
传导冲动
轴丘
轴 突
轴突起始部
(二)神经元分类
1、按突起数目分:
多极神经元
一个轴突多个树 突
双极神经元
一个轴突一个树 突
假单极神经元
一个突起,分为 周围突和中枢突
2、按功能分:
感觉神经元 (传入)
中间神经元 (联络)
运动神经元 (传出)
粗面内质网+游 离核糖体 功能:
合成蛋白质
神经原纤维
LM: 银染呈棕黑色细丝
EM:神经丝+微管
功能: 构成神经元细
胞骨架,微管还参 与物质运输
2. 突起
树突 轴突
(1)树突
树突
形态:
粗短,树状分支, 表面有树突棘
数目:一个或多个
结构:
同胞体,含尼氏体
功能:
接受刺激,将冲
动传给胞体。
(2)轴突
神经元
神经组织 概述

神经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系统的主要组织 成分
接受刺激,整合信 息,传导冲动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 能单位,也称神经元
数量为经元的 10—50倍
对神经元起支持、保 护、营养等作用
神经组织
1 •神经元 2 •神经胶质细胞 3 •神经纤维 4 •神经末梢
一、神经元
(一)神经元的形态结构
神经元
胞体 突起
细胞膜 细胞核 核周质
树突 轴突
树突 胞体
轴突 终末
1.胞体 —— 营养、代谢中心
位于脑和脊髓的灰质及神经节内

2024版解剖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2024版解剖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9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与通讯
化学性突触
神经元网络
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实现神经元之间的 连接与通讯,具有单向传递的特点。
大量神经元通过复杂的连接形成网络, 实现信息的整合、加工和传递。
电突触
通过直接传递电信号实现神经元之间 的连接与通讯,具有双向传递的特点。
2024/1/26
10
2024/1/26
03
CATALOGUE
解剖学神经系统 ppt课件
2024/1/26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6
• 神经系统概述 • 神经元与突触 • 感觉神经系统 • 运动神经系统 • 自主神经系统 • 神经系统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2
2024/1/26
01
CATALOGUE
神经系统概述
3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024/1/26
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改善生活质量。
常见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如营养神经药物、改善 循环药物等)、物理治疗(如针灸、 按摩等)、手术治疗(如神经修复 或移植等)。
14
2024/1/26
04
CATALOGUE
运动神经系统
15
运动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01
运动神经元
胞体位于脊髓灰质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核,发出轴突构成运动神经纤维。
行为学实验
设计和实施行为学实验,研究神 经系统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25
神经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药物筛选技术 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寻找能够影响 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 研究药物与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分子 机制。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是人体内控制和协调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系统,它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组成。

在人体解剖学中,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理解人体神经调控机制的基础。

本文将对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整理和描述。

一、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枢神经系统是指由大脑和脊髓组成的神经系统。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主要负责感觉、思维、记忆和意识等高级神经活动。

脊髓则位于脊柱内,是神经传递的主要通道。

脊髓中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负责传递人体的感觉信息和运动指令。

二、外周神经系统(PNS)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了神经根和神经丛两部分。

神经根通过与脊髓相连,负责传递感觉信息和运动指令。

神经丛则是由多条神经纤维交织而成,分布在人体各处。

神经丛连接了中枢神经系统与人体的感觉器官和肌肉组织,起到传递信息和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

三、神经元(Neuron)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基本单元。

它包括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等结构。

神经元通过树突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神经冲动,经过轴突传递神经冲动,并通过轴突末梢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或靶器官。

四、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谷氨酸等。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将神经冲动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从而实现神经信息的传递与调节。

五、脑部神经组织1. 大脑:大脑是人体思维、记忆和行为调控的中枢。

它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各半球又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大脑皮质是大脑的表层组织,它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和意识活动。

2. 小脑:小脑位于脑干的后下方,负责协调和调节肌肉运动。

它与运动皮质、脑干和脊髓之间通过神经纤维连接。

3. 脑干:脑干位于大脑与脊髓之间,它是连接大脑与脊髓的重要通道。

脑干包括中脑、桥脑和延髓三部分,它们控制着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如呼吸、心率和消化等。

六、脊髓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它位于脊柱内,由一系列神经细胞构成。

人体解剖学之神经系统PPT课件

人体解剖学之神经系统PPT课件
后根 前根 灰交通支 白交通支
交感干神经节
骨胳肌 运动终板
二、颈丛 (一)颈丛的组成和位置
C1-4前支 (二)颈丛的分支
枕小神经
浅皮支
—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
耳大神经
1.枕小神经 (C2) 2.耳大神经 (C2-C3)
颈横神经
3.颈横神经 (C2-C3) 锁骨上神经
(颈皮神经)
4.锁骨上神经 (C3-C4)
腓骨长,短肌 腓浅神经 L5,S1
股二头肌
坐骨神经 S1
小腿三头肌 胫神经
S1,S 2
(三)临床常用检测的肌肉运动及其节段神经支配
上肢神经定位诊断所检测的运动相关肌肉及神经支配
运动
肌名称
神经
神经节段
肩外展 屈肘 桡侧伸腕 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屈指 拇指外展
三角肌 肱二头肌 桡侧腕伸肌 肱三头肌 拇长屈肌,指深屈肌 拇短展肌,第一骨间背侧肌
腋神经 肌皮神经 桡神经 桡神经 正中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血-神经屏障: 存在于神经内膜毛细血管 壁的水平
三、周围神经再生
神经纤维溃变 顺行溃变 逆行溃变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NGF)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 睫状神经生长因子(CNT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第一节 脊神经 一、概 述
(一)脊神经的构成、分部和纤维成分
前根—运动 后根—感觉 脊神经节
一、神经节 脑神经节 脊神经节(背根神经节) 内脏运动神经节
387 18-1
二、神经
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聚集构成神经 神经膜
神经内膜 神经束膜 神经外膜
髓鞘:由施万细胞的 突起卷绕神经元轴突 多层
神经的血管 ①外来系统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和常见症状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和常见症状

瞳孔对光反射 (Pupillary light reflex)
光反射减弱或消失
传入纤维 (外侧膝状体前视觉径路病变)
传出纤维 (动眼神经损害)
眼球运动障碍-临床表现 (Eye Movement Disorders- Clinical Features)
中等大固定瞳孔 中脑水平病变
丘脑性瞳孔
瞳孔轻度缩小 光反射存在 丘脑占位性病变早
霍纳征
眼球运动障碍-临床表现 (Eye Movement Disorders- Clinical Features)
霍纳征(Horner sign)
颈上交感神经径路& 脑干网状结构
交感纤维损害 (图2-7)
眼球运动障碍-临床表现 (Eye Movement Disorders- Clinical Features)
静脉瘀血,多为双侧,可见点片状出血
球后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视神经受压
脑肿瘤、血肿和炎症导致颅内压增高
视觉障碍-临床表现
2. 视野缺损
解剖基础:图2-3
双颞侧偏盲
垂体瘤 颅咽管瘤等 使视交叉中部受损
视觉障碍-临床表现
2. 视野缺损
对侧同向性偏盲 两眼病变对侧 视野同向偏盲
黄斑回避 视中枢病变 中心视野常保留 (黄斑区纤维投射至 双侧枕叶视皮质)
眼球运动障碍-临床表现 (Eye Movement Disorders-Clinical Features)
要点提示
➢ 动眼(Ⅲ)神经麻痹导致睑下垂为完全性 ➢ 眼睑失交感神经支配引起睑下垂(如Horner综合征)
为部分性 ➢ 单侧睑下垂见于提上睑肌麻痹, 如动眼神经或上分支
病变, Horner征常伴瞳孔缩小, 用力睁眼可暂时克服 ➢ 双侧睑下垂提示动眼神经核受累\重症肌无力或眼肌

神经系统解剖与生理基础知识

神经系统解剖与生理基础知识

04
运动神经系统
运动神经元的类型与功能
上运动神经元
起源于大脑皮层,负责高 级运动控制,如随意运动 、姿势维持等。
下运动神经元
位于脑干和脊髓,接收上 运动神经元的指令,直接 控制骨骼肌的收缩。
运动神经元的功能
通过电化学信号的传递, 将神经冲动从大脑传导至 骨骼肌,引起肌肉收缩, 从而产生运动。
运动传导通路的组成与特点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胞体
神经元的代谢中心,含有细胞核和细胞质。
树突
短而分支多的突起,负责接收其他神经元传 来的信息。
轴突
长而直径均匀的突起,负责将信息从胞体传 向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
轴突末梢
轴突的终末部分,与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形 成突触连接。
突触传递的过程与机制
突触前膜去极化
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膜,引起膜电位改变。
自主神经系统
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跳、呼 吸、消化等。
周围神经系统
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负责将中枢 神经系统的指令传达到身体各个部位 ,同时将身体的感觉信息反馈给中枢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发育与结构特点
神经元的发育与结构
01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具有细胞体、树突、轴突等结
参与学习与记忆的脑区
大脑皮层、海马体、杏仁核等脑区在学习与记忆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大脑皮层负责信 息的初步加工和存储,海马体则与短期记忆向长期记忆的转化密切相关,杏仁核则参与情 绪性记忆的形成。
神经递质与学习与记忆
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在学习与记忆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乙酰胆碱 能促进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力;多巴胺则与奖励机制和成瘾行为 相关,参与学习的动机过程。

系统解剖学最全的神经系统重点

系统解剖学最全的神经系统重点

系统解剖学最全的神经系统重点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三部分组成。

神经纤维是神经元的一部分,由轴突和神经胶质组成。

灰质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的聚集地,而白质则是神经纤维的聚集地,由髓鞘包裹。

在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灰质被称为皮质,而在深部的白质被称为髓质。

神经核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的聚集地,而神经节则是周围神经系统内的聚集地。

纤维束是起止、行程和功能相同的纤维的聚集体,而神经则是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的聚集体。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位于椎管内,长度约为45厘米,从枕骨大孔到L1下缘末端变细,形成脊髓圆锥。

脊髓的内部结构包括灰质和白质。

灰质分为前角和后角,前角内是躯体外肢阿尔法、随意肌伽马和梭内肌,后角边缘是固有胶胸核,而后角固有核的轴突则形成脊髓丘脑束到背侧丘脑腹后外侧,另可上升或下降联络不同节段。

侧角位于T1-L3,管理交感神经S2-4和副交感神经。

白质包括前、后和侧三索,联络脑和脊髓的长纤维,连接各节段的固有束,以及连接两侧前索的白质前联合。

S1包括后索薄束、T5下楔束、T4上脊神经节、延髓内薄束核和楔束核,传导同侧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内→外侧骶→腰→胸→颈。

S2包括侧索的前部和前索内脊髓丘脑束,对侧后角固有核上升交叉,传导侧束的痛觉和温度觉,前束传导粗略触觉,均是传导对侧内→外侧与上相反。

S3和S4传导躯干下部和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X1包括侧索、前索和皮质脊髓束,大脑皮质运动区,延髓锥体和前角运动神经元,交叉管理同侧四肢肌,前束不交叉管理双侧躯干肌,内→外侧与S2同。

X2包括红核脊髓束,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而X3包括前庭脊髓束,兴奋伸肌运动神经元。

脊髓的功能包括传导反射。

___—色夸综合征是脊髓半横断的结果,前角损伤则会导致脊髓灰质炎。

脑干是由延髓、脑桥和中脑组成的,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剖学基础《神经组织》PPT课件

解剖学基础《神经组织》PPT课件
2.按神经元的功能分类 ①感觉神经元,也称传人神经元,可接受体内、外各种刺激,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 传向中枢。 ②运动神经元,也称传出神经元,将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传给肌肉或腺体调节其活动。 ③中间神经元,也称联络神经元,介于感觉和运动两类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人 类神经系统中,中间神经元数量最多约占神经元总数的99%,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内的 复杂网络。
电镜下观察,化学性突触包括3部分:
1.突触前部 是轴突末端的球形膨大部分,该处的细胞膜为突触前膜,突触前膜侧胞 质中含有许多突触小泡和线粒体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
2.突触后部 是与突触前部相对应的树突或胞体的部分,其中,与突触前膜相对的细 胞膜为突触后膜,膜上具有特异性的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
3.突触间隙 是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的狭小间隙, 宽约15~30nm。 当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前膜时,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并 与之融合,通过胞吐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内,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扩散,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发生 特异性结合后,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化学性突触神经冲动传导的特点是单向性的,即只能由 突触前神经元传到突触后神经元,不能逆向传导。
神经胶质细胞不具有神经元的功能,但对神经无起支持、保护、绝缘、营 养等作用。
一、神经元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一)神经元的结构 1.胞体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圆形、星形、梭形、锥体形等多种形态,是神经元的 代谢和营养中心。
(1) 细胞膜: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和信息处理的功能。
二、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中,一般较神经细胞小,有突起但不分树突和轴突。 根据分布的位置,神经胶质细胞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细胞和周围神经系统胶质细 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神经 前支
第2
第4 第6 第8 第10 第12
分布平 胸骨角

平面
乳头 剑突 肋弓 脐平面
耻骨联合和脐连 线中点的平面
腰丛 分支: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闭孔神经和股神经
分支:臀上神经、臀下神经、阴部神经和坐骨神经
骶丛
胫神经 坐骨神经分支
腓总神经
腓浅神经 腓深神经
@Koala-Jim
表9-6脑神经
第九章 神经系统
@Koala-Jim
表9-1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灰质
在中枢神 经系统内
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 的部位
因色灰暗而称 灰质。
中枢
白质
在中枢神 经系统内
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
神经
系统 神经 在中枢神 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
核 经系统内 元胞体聚集
因色亮白而称 白质。
形成的灰质团 块。
网状 在中枢神 灰质和白质混合而成,神经纤维交织成 结构 经系统内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
躯体感觉区 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视区
位于距状沟两侧
听区
位于颞横回
视觉性语言区 位于角回
定义
位于背侧丘脑 、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 的白质纤维板,呈“V”形
分部
分为内囊前肢、膝和后肢。
临床意义
若一侧内囊损伤时,患者出现“三偏 症”(偏麻、偏瘫、偏盲)
@Koala-Jim
图9-4脑脊液循环途径:
脑脊液由各脑室的脉络丛产生。
左右侧脑室
室间孔 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正中孔和外侧孔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颗粒
上矢状窦
@Koala-Jim
表9-5脊神经(N)前支组成的各神经丛
颈丛 分支为膈神经,其运动纤维支配膈肌的运动
臂丛
分支:肌皮神经(支配肱二头肌)、正中N(猿手)、 尺N(爪形手)、桡N(垂腕)和腋神经(支配三角肌, 肱骨外科颈骨折易损伤,出现“方肩”)。
序号
名称
性质
分布
IV
滑车神经
从脑干背侧出脑
V 三叉神经(眼 神经、上颌神 经、下颌神经)
VII
面神经
头面部皮肤,咀嚼肌 表情肌,泪腺,舌前2/3味蕾
IX
舌咽神经
腮腺
X
迷走神经 混合性 咽,胸腹脏器
XII 舌下神经
支配舌肌,一侧舌下神经损伤, 患侧舌肌瘫痪,伸舌偏向患侧。
@Koala-Jim
表9-7内脏神经
中央管 灰质中央的纵形小管称中央管
前角 含运动神经元
灰质 后角 含联络神经元
侧角 含交感神经元 在胸1至腰3节段
白质
上行(感觉) 纤维束
薄束和楔束(位置在后索)
下行(运动) 纤维束
@Koala-Jim
分叶
皮质 功能 大 定位 脑
髓质 (内 囊)
表9-3大脑(端脑)
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分额叶、顶叶、枕叶、颞 叶和岛叶
周围
神经 节
在周围神 经系统内
神经元胞体集聚处
神经
系统
神经
在周围神 经系统内
神经纤维聚集而成
@Koala-Jim
神经系统常用术语理解表
胞体
纤维
中枢 神经 系统
灰质
白质
神经核
纤维束
网状结构
周围 神经 系统
神经节
神经
@Koala-Jim
位置
脊 髓 内部
结构
表9-2脊髓的位置和内部结构
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连于延髓,下端成 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平第3腰椎)
分布 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

神 分部 内脏运动神经

(又称植物神
经)
交感神 经
副交感 神经
低级中枢:脊髓胸1--腰3节 段灰质的侧角
低级中枢:脑干的副交感 神经核,脊髓骶2~4节段的 骶副交感核
@Koala-Jim
备用表
@Koala-Ji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