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子和花 青雾 树
动词的巧妙运用 泻、浮、洗、画
替换法
泻→照 浮→升 画→印
炼字型题目的答题步骤:
1.确定该字并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如果不是该字的常用意)。 2.指出使用的表现手法,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指出该字在点明主旨、描绘情景或抒发感情方面的突出作用。
示例:泻→照
一个“泻”字,化静态为动态(指出使用的表现手 法),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确 定该字并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 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表现了月光的流动感,再 加上修饰语“静静地” 就营造了一个安谧的氛围 (指出该字在点明主旨、描绘情景或抒发感情方面 的突出作用)。
如今,朱自清故居内陈列着朱自清曾经 使用过的部分家具、朱自清著作及一些 实物照片,正屋内还有朱自清塑像。 1992年10月,朱自清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江泽民总书记亲笔提写了"朱自清故 居"的挂牌。
课文字词
生字词:
xiè pì duó wěng mí niǎo nuó 煤屑路 幽僻 踱着 蓊郁 弥望 袅 娜 sè bó qiàn yuán zhào liǎn jū 羞涩 斑驳 倩影 媛女 棹 敛 裾 fàn zhuì shāo xì hān wǎn 梵婀玲 点缀 树梢 空隙 酣眠 宛然
朱自清(1900——1948)
主要作品有:
《雪朝》(诗集)1922, 《踪迹》(诗与散文)1924, 《背影》(散文集)1928, 《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
散文名篇
《春》、《绿》、《背影》、《威尼斯》、《匆匆》 《荷塘月色》(1927.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故居在今扬州城安乐巷27号,大 门朝东。进门北向,有小院一区,内有 客房两间,乃朱自清的住处。此宅二道 门内,有上堂屋三间,下堂屋三间和两 侧厢房,系朱自清的父母及姐妹们的住 所。而今房屋保护良好,环境雅静,已 列为扬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将用来描写女子姿态和神情的词语用在花 身上,赋予了物以灵动的生命力.
博喻手法的运用
冰晶
清莹
玉剔 洁透
纤 尘






为什么此处要用博喻手法来修饰荷花?
1.博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 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个本 体的比喻句.
2.用博喻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的各 种姿态,形象生动.
荷香
荷香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荷叶
荷叶 (比喻)
亭亭的舞女的裙
为什么要用“亭亭的舞女的裙” 来比喻荷叶呢?
因为舞女的裙有一种舒展,旋 转的动感,它亭亭玉立,灵动飘逸 的状态正好表现出了荷叶柔美的风 姿.
有袅娜地开着的
荷花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拟人 比喻(博喻)
为什么要用“袅娜”和“羞涩”来形容荷 花?
“照” 直白呆板,是如实地写,不能与“流水” 相照应,显得不灵活。
浮→升
浮”动中有静,把水汽笼罩弥漫之态描摹了出来, 营造出朦胧的意境。 “升”给人腾空而上的感觉,不能妥帖地道出青 雾的轻柔。
画→印
“画”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有无形的手在荷叶上展 纸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印”显得直接客观,有被动之意。
月 下
( 荷花 ) 星星 美人


缕缕 ( 荷香 )


渺茫的歌声似的



( 荷波 )凝碧的波痕


( 荷韵 )叶子更见风 致
总结:
在这一段里,作者没有提及月光,但不管是静止 画面还是动态景象,处处都存在着淡淡的月光,这 月色就融化在作者通过观察之后的具体描写之中。 那荷叶、荷花的情态,以及为微风带起的凝碧的波 痕,都是在轻淡月色映射下形成的。
时代背景: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 杀共产党人,使国家、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朱自清在 思想上彷徨于歧路。他既对国民党的“反革命”行径表示 强烈不满,又对充满血腥的暴力革命充满疑惧,于是陷入 了不知“哪里走”的“惶惶然”中。于是他选择逃避,与 政治保持距离,试图埋头于“学问”,以维护知识分子的 独立性。但是深受五四精神所哺育的这一代人,完全超脱 是不可能的,朱自清在“隐士”的学者的外表之下,埋藏 的是一颗炽热的“斗士之心”,所以在文中表现的是希望 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 盾心情。
(《那里走》)
“ 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 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 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要明白些什么, 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一封信》)
本文的结构:
家 路上
(想起荷塘)
荷塘
4.月下荷塘 5.荷塘月色 6.荷塘四周
回来的路上
联想 7.《采莲赋》 9.《西洲曲》
叠词 •传神地表现了事物的特征和姿态,又使行文 轻缓舒徐,读起来节奏鲜明,令人耳目一新
3.情调美
1、找出本文的文眼。 (文眼是文中画 龙点睛,揭示全篇旨趣的关键性的语 句。) 2、找出表现作者心情发展变化的语句。 3、请用一个词语概括朱自清的心情。结 合全文说说这一心情是如何体现的?
寂寞、苦闷、抑郁、孤独……
回家
朱自清去月下散步的目 的是什么?
----寻找宁静
小径 求静
淡淡的喜悦
出门 不静
荷塘 得静
归来(联想) 出静
淡淡的哀愁
文章的线索:明线:空间变化(游踪) 暗线:情感变化(情感)
本文的三“美” 画面美 语言美 情调美
1.画面美: 文中写景的语段,勾勒了一幅幅经典
的画面。 (4-6)集中体现了这点。
4.月光下的荷塘 5.荷塘上的月色 6.荷塘四周的景色
品味第四段景物之美
说说第四段描绘了哪些景物?作者分别抓住了 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句子谈谈。
4.月下荷塘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流水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走近朱自清
朱自清,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 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 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取“ 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 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 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 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中 “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 字“佩弦”。籍贯浙江绍兴,生于 江苏海宁。著名诗人、作家、教授 、民主战士。
按观察的角度,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由静 而动的空间顺序:茂密荷叶→多姿荷花→缕缕荷香 →叶、花颤动→流水来写的。
这段文字写得形、味、色、声俱全,动静相宜, 虚实相应。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月下荷塘的淡雅静美。
品味第5段:荷塘上的月色
月色本是抽象的事物,很难描绘。作者运用 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月光?突出了月色什么 特点?
如流水 静静地泻
薄薄的青雾浮起

(月光 )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乳中洗过一样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的 月
虽是满月,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优 雅

(月影 )
灌木的黑影 杨柳的倩影

光和影的和谐
像名曲

品味第六段,思考:
荷塘的四周有哪些景物?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通过描写荷塘四周的树、远山、灯光,突出了寂 静、冷清、朦胧的特点。
“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
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只有参加革命或
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
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在这
三条路里,我将选择那一条呢?……我既不能参
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以姑作
安心地过日子……我终于在国学里找着了一个题
目……。“
(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
Fra Baidu bibliotek
通感,将嗅觉形象诉诸听觉形象,扩大意境, 烘托环境优雅、宁静,这是月夜独处的独特感 受
荷波
荷波
比喻
闪电
(突出快速凝碧,以静写动)
流水
流水脉脉,拟人,默而有深情。 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叶子下的水, 言有尽而意无穷
( 荷叶 )田婷田婷舞出女水的很裙高 像
零星 袅娜 明珠
2. 语言美:
修辞:拟人、比喻、通感
动词:泻、浮等
叠词:曲曲折折、田田、 蓊蓊郁郁、亭亭、隐隐约 约、淡淡
语言 作用小结:
比喻 •加强描写对象的具体性、形象性使我们 在遐思中获得无尽的美感享受
拟人 •增添景物灵动秀人的气质 通感 •使迷人境界又增添无限韵致,迷离精妙,
令人情动神摇。 动词 •精当生动,富于表现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