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格式及写作方法.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题报告格式及写作方法
结题报告中格式
社会科学课题基本完成以后,需要撰写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的写法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有大致的框架结构。

课题结题报告不同于课题报告。

课题报告侧重
于研究成果的表述,而结题报告则侧重于回顾过程和评价成果。

从应用写作的角
度考察,课题结题报告可以分为标题、前言、正文、结尾和附件等 5 个部分。

一、结题报告的标题:
课题名称和文种——结题报告。

二、结题报告的前言:
简述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来源及级别、历时,对课题成果的总体评价及作用意
义。

三、结题报告的正文: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 课题的一般情况,阐述列题的背景;指明课题目标、研究思路及原则; 说明
研究历时及阶段,并分析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特点。

(2) 课题的研究成果,简要阐明本课题的基本观点及其逻辑联系 ; 着重揭示本课题的特色
和创新之处 ; 强调本课题与实践的关联性,乃至在实践工作中应用的阶段性成果。

(3)课题的评价意见,自我评价——根据国内外、所在地区和同类单位的理论
研究和实际工作的现状,对本课题的地位给予正确的定位,并揭示本研究成果的作用
及前景。

专家评价——综述专家对本课题的意见,并点明典型评语。

实践工作者的评价——如
果本课题在实践中已有应用端倪,则可给出实践者的反馈意见。

四、结题报告的结尾:
对与本课题相关的问题,指出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对本课题的应用推广等问题,
表明课题组需作出的努力。

结尾的写作应视情而定。

五、结题报告的附件:
列具课题组成员名单; 附上课题研究过程中已发表的论文篇目,研究成果已被采纳或开始应用的佐证材料,致谢等其他材料。

上述结题报告,在课题鉴定会结束以后,可根据专家意见作适当的修改。

然后经课题组长签署后存档。

根据课题级别的高低、研究成果的大小、研究者认识的深浅,
结题报告将各具特色,但其总体要求是,反映全貌,突出重点。

反映全貌,要求撰写
者把握从立项到结题的“全程” 轨迹,把握课题预定目标、探索重心和研究成果的“全
素”关节,把握研究者、评价者乃至实践者的全员意见。

突出重点,既需要突出研究
成果的创新特色,更需要突出实践中已有效果的评述和将有效果的预测。

结题报告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一、结题报告中常见的问题
1.从研究进度看 , 有的缺少部分研究、探索过程的叙述性材料。

比如外出考
察报告 ( 有的写了,但仅用几十个字写出到某某地方考察就完了)、基本情况调研报告、验收申请书等。

2.从课题结题总结看,有的基本情况部分概述不全; 有些地方缺少应有的数据
及过程 ;有的有一定成果, 但缺少推广方面的材料。

3. 从结题报告看,主要有 3 个问题:一是缺少引文或引文附录,看不出通过研究得出的创新理论以及该理论和支撑实验研究的理论有什么区别或联系;二是有的课题负责人把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作为课题的实验研究成果展示,给人一种勉强凑材料的感觉 ;三是有的课题负责人把课题立项之前的成果当作课题立项后的
实验研究成果。

4.从研究结论看,大多数结题报告或论文都缺少理论上的升华,对材料及论文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提炼,没有理论的提升,结题报告只见“材料”不见
“观点”,苍白无力说服不了人,更不具有可操作性,不能推而广之。

5.从所附资料看 , 也有两大问题值得注意: 一是一些所附调查报告或科技小
论文撰写不规范;二是一些研究论文比较粗糙,不仅行文不太规范,而且内容也不
大充实。

二、撰写结题报告须注意的几点
1.多参阅立项时所引的支撑理论和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新信息。

2.仔细阅读课题立项时的研究进度计划,尽量搜齐各阶段的过程性探索、
研究资料。

3. 重新审视整个实验研究过程,尤其是认真审视实验研究论文里的观点。

4. 整合所有研究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演绎,尽量提炼出该课题的创新观点,而不是罗列“你有我有全都有”的普遍观点。

参考样文
《微课设计、制作及使用案例研究》
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价值
随着代的展,教育域也在代信息技的推下生着化。

尤其
是手机、在全社会的普及与运用,更是教学形式的改革在必行。

的教学形式已越来越无法足当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学生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如何有效的将学生的学与日常所需的手机、合起来,代技真正教育所用成全社会教育工作者面的一个。

⋯⋯⋯⋯
二、研究的目与内容
(一)研究目
作从事一教学的教,我决定从微、制作及使用案例展开研究。

期望通
本的研究,达到如下目:
1.通研究,探索出微的价和必要性。

2.以秀教案例,探索出微与使用的基本方法。

3.通研究,探索出适合微与使用的有效价方式。

4.通研究,探索出提高微与使用效果的学校保障机制。

(二)研
究内容
1.微使用的必要性研究。

在研究中划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微的使用依据。

划通研究微的特点和使用范、研程
准了解微使用的依据,而研究出微使用的范和机。

二是学生微的适情况研究,划采取、和堂察,比
常堂的学情况,研究微学生学情况的影响以及制因素,后
的微使用和整提供依据。

三是微的基本形研究。

根据程准以及学生微的适情况,划
采取、文献研究以及等方式,研究出有效使用微的内容和基本形式。

2.微的使用方式研究。

一是微与制作方式的研究。

通培,件与教
行培,掌握微与制作的技,微使用与推广提供保。

二是微型与适用范的研究。

根据微分与具体型行分配,通
学生的学与达情况,研究不同型微的适用范,微的后
研究提供依据。

三是微使用的研究。

上、上和放学后的晚上分学生
看微,通座、以及等方式研究不同学生学效率情况,确
定微的学。

3.微课使用的评价方式研究。

一是教师评价,即教师在微课使用过程中的表现评价。

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教师对微课态度对教师进行评价。

教师评价不仅包括微课使用教师的自我评
价,也包括其他教师的评价。

二是学生评价,即学生在微课使用过程中的表现评价。

通过座谈、观后检
测等手段,了解学生对微课的兴趣度,对学生在微课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三是质量评价,即教师通过使用微课组织教学所获得的教学质量评价。


比常规教学与微课教学的教学质量,通过相同题目进行检测,检验微课使用的
效果。

(4)微课使用的保障机制研究。

具体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微课来源的研究。

计划通过网络搜集与教师自主设计、制作两种方式
进行。

网络搜集需要到正规网站注册账号,向学校申请经费下载优秀微课案例。

教师自主设计需要组织教师培训,掌握 PPT 的制作以及录屏软件的使用,为微课的
使用提供依据。

二是学生观看微课载体的研究。

观看微课需要电脑或手机,计划通过调查
和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群体中电脑、手机使用情况,研究出微课使用的普及
情况。

三是学校提供教师设计、制作微课所需的软、硬件条件。

计划通过组织专
家培训教师微课设计、制作与使用,提高教师的微课创作与使用技能,通过学
校组织微课技能大赛展示教师设计能力,为微课的使用做好技术保障。

三、研究过程、方法、阶段性成果
(一)研究过程
1. 课题准备阶段(2016 年 3 月—— 2016 年 4 月)
(1)组建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细则,明确各阶段、各成员的研究
内容和要求,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2)进行调查,问卷调查教师及学生对于微课的认识及学生中手机、电脑的使用情况,对于传统授课及录像课例有什么看法等,确定研究方案。

(3)针对课题提出可操作的对策研究,并组建网上QQ群,进行网络交流。

2.课题实施阶段( 2016 年 4 月—— 2017 年 7 月)
(1) 对前面回收到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了解教师对微课的认识情况,写出调查报告,论文形式呈现,** 负责。

(2)针对前面调查的结果,结合微课发展,针对教师开展微课制作、使用等
方面的专题培训, ** 负责。

(3)在实践中对微课的选择使用的环节进行研究,探索适合学生的微课案例。

结合前面的研究,开始进行微课制作,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发现不同微课在不同学
科教学活动的共通和不同之处:在此过程中,不定期开展微课讨论交流
会,交流各自关于微课的思考。

(4)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尤其是录屏软件和视频处理软件使用的培
训,解决教师们实现微课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困难,** 负责。

(5) 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微课比赛,希望能够在教师中间培养一批微课设计制作高手,以及创作一批优秀的微课作品,全体参与。

3.课题总结阶段( 2017 年 10 月—— 2017 年 11 月)
对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类、比较,总结老师们在微课设计、
制作、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原因,汇编课题研究资料,撰写总结报告,举
行课题结题报告会。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实施研究活动时,采用“预设方案→实施方案→回顾反思
→调整方案→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研究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调
整、完善方案,逐步探究出有效的微课探究案例。

2.调查法
(1)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群体中手机、电脑使用情况,分析
微课在学生中的普及可能性;调查学生对微课学习的反映情况,根据学生兴趣
度调整课题发展方向。

(2)通过对教师进行调查,了解教师对微课制作及使用的兴趣度,分析
教师对微课制作的熟练程度,根据调查结果开展微课制作与使用培训。

3.文献研究法
通过《微课开发与制作技术》、《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
《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 的理念与结构》、《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建设研究与实践》
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
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4.案例研究法:课题研究中通过制作、使用以初中数学、地理、思想品德
等学科微课进行研究。

5.法:在研究程中,及各段行小,撰写,研究累材料。

(三)段成果
具体表在理与践两个方面:
1.微相关理方面
《微、制作及使用案例研究》及有关堂教学等方面的理
有了深刻的,后期研究工作的利开展奠定的基。

⋯⋯。

其理成果如下:
(1)本的研究可以在全校普及微概念,教充分了解微源建的展与
走向。

(2)本的研究可以促一教教育技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制作件
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教使用屏件和剪的能力。

促成大部分教在以
后的教育教学中制作、使用微。

(3)本的研究可以丰富学生学方式,促学生自主学能力的提高。

于微的特点,适合我校学生自学,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符合人的注
意力集中律。

2.初步掌握和了解沂褚墩中学学生堂使用微及其效果
(1)卷①根据第一你以前接触“微” 受学生没有以任何形式接触
微;据了解本校老有三分之一通各培了解微,没有人使用微化教学;
②据二至四可看出学生普遍喜老用“微” 行堂教学,
会得比中更大的收达到98%; 91%学生“微”可以提高学效率;
③第六反映出学生愿意外利用微学,占受的 98%以上,因此,有必要一步开展研究;
④从七至九数据来看,学生微教学形式有趣,并希望可以拓展更多知,
多行点解和学法指;
⑤第十学生提出多建有效的点:多一些画和片,吸引人;多充料有
利于拓展野等。

(2)座情况
根据和受的比班学生交了解:①运用微教学的班学生言
极,堂有趣,和堂相比收大,而其他班学生急于了解微;
②学生于利用微突破知点有期待;③希望其他堂能使用微,并表示
想拷看!
(3)作情况分析
①利用微教学的班,学生作普遍点明确,正确率90%以上,体出知点理解透,分析思路清晰,精;相反,其他学生多照
本抄写,由于堂老解瞬息而,不能重复,加之注意力不,一些
理解模糊以正确作答;
②从第二作回答情况可以看出利用微教学的班,学生分析
料能力增,准确,点明了正确率高。

3.*** 老微教学
***老本微教学的点:⋯⋯。

缺点:⋯⋯!
四、研究的
(一)初步建构了微、制作及使用案例研究的基本理
⋯⋯,在学与借国内外信息技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相关研究成果
的基上,微教学效果的、、分析、思考,并最形成符合
代特征的微、制作及使用案例研究理。

1.界定了核心概念
“微型网程” 称“微”,它是以微型教学主要体,
某个学科的知点( 如重点、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 如学活、主、、任等)而开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方式
的在程源( 关中客, 2011:14)。

⋯⋯
2.行了微、制作及使用案例研究的意与价探索⋯⋯。

(二)微、制作及使用效果与分析
2016 年 4 月 12、 13 日,就《微、制作及使用案例研究》的
研究行,了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状和堂使用微效果,在研
究能做到有的放矢,听学生的心声,然后根据存在的有性的展
开研究,化堂教学。

1.目的
了解学生微教学模式的看法和堂使用微效果,从而提高堂效率
和学生学能力。

2. 方法
本分三种方法,一是使用微教学的七年1、2班和八年1、2 班行卷和座;二是是七年3、4班和八年3、4班行座;
三是全体学生的后有性的作分析。

3.象及范
学校七、八年学生均在范之内,随机抽取象,卷:七
八年学生各50 人;座:七八年学生各20 人;作抽:每班15 人。

4.数据、作分析及果
(1)卷(卷)
分析:
①⋯⋯
②⋯⋯
③⋯⋯;
④⋯⋯;
⑤⋯⋯。

( 2)座情况
根据和受的比班学生交了解:①运用微教学的班学生言极,堂有
趣,和堂相比收大,而其他班学生急于了解微;②学生于利用微突破知点
有期待;③希望其他堂能使用微,并表示想拷看!
( 3)作情况分析
①利用微教学的班,学生作普遍点明确,正确率 90%以上,体出知点理解透,
分析思路清晰,精;相反,其他学生多照
本抄写,由于堂老解瞬息而,不能重复,加之注意力不,一些理解模糊以
正确作答;
②从第二作回答情况可以看出利用微教学的班,学生分析料能力
增,准确,点明了正确率高。

(三)微、制作及使用中存在的
微从提出概念到在,然各地都在极地筹与建,但有价的学
成果相当少,无是微的理基是践都极度缺乏,主
要如下:
1.重度、知度低,没有有效推广
⋯⋯
2.制作水平、用水平低
⋯⋯
3.价机制不健全
⋯⋯
五、反思与展望
(一)微、制作及使用的理与践有待一步完善与深化
加微建的相关理研究极重要,尤其是微建准的制定、微
有⋯⋯。

(二)提高微的性与用性
微要充分考到微的用:是服的适合哪种型学生学⋯⋯。

(三)建立科学的微价准
微的形式可以多,但是需要有一个一的基性的准来束,使微制作更加范化、系化。

微建及其用同需要一套完整的范和体系。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