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电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不消逝的电波
永不消逝的电波永不消逝的电波
文I李爽
四月的京城,风和日丽.当记者走进坐落在皇城根遗址公园旁的北京通信博物馆,踏寻中国通信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轨迹时,展柜里那一幅幅, 一件件珍贵的照片和实物,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了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
从半部电台起家
博物馆展品中有一台四十年代使用过的12灯无线电子管收讯机.人们熟悉的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中的主人公李侠使用的就是这种电子管电台.眼前这部陈旧的收报机虽然简陋,但比起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部电台来,已经先进了许多.
1930年以前,红军还没有电台,信件联系主要靠机要交通,费时且不安全.1930年12月30日,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的战斗打响后,红军集中优势兵力,全歼冒进龙冈的国民党"围剿"军主力第18N, 活捉了敌前线总指挥兼18师师长张辉瓒.毛泽东得知后,兴奋地写下了那首着名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 "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干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在缴获的大批战利品中,有一部15瓦无线电台, 但电台的发报机已损坏,而收报机和充电机则完好无损.实际上这只是半部电台,只能收不能发,但它却成为红一方面军最早的电台.同时被红军俘虏的还有
配合敌18师行动的无线电通信技术人员王诤,刘寅等 10名国民党报务人员.王诤,刘寅的原名叫吴人鉴,刘达瑞.他们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小故事:当红军询问他们姓名时,吴人鉴随口编了个名字说,我叫王诤,随后他又指着刘达瑞说,他叫刘寅.后来红军向他们宣传我军对待俘虏的政策,王诤,刘寅等10人全部参加了红军.
仅仅过了三天,1931年1月3日毛泽东,朱德在江西省宁都县小步镇龚家祠堂
里,亲切地接见了王诤和刘寅.毛泽东热情地欢迎他们加入红军队伍,并鼓励他们
把掌握的无线电技术"用来为工人,农民服务",希望他们"为红军建立无线电通信努
力工作".朱德挥动着有力的大手谎"你们先把工作搞起来.不要看红军现在没有电台,无论大小武器装备,凡是白军有的,红军也会有;没有的,敌人会给我们送来.没
有人,我们可以训练,也还会陆续有人从白军中来.革命事业是会从无到有,从小到
大发展起来的.不要看目前苏区还小,将来全中国,全世界都是革命人民的."
在1930年12月30日龙冈战役之后,红军与潭道源第五十师的作战中又缴获
了国民党的一部电台. 1931年1月6日,红军开始对这一部半电台进行试机工作.
王诤检修机器,刘寅架设了天线.不久,这一部半电台就派上了用场.1931年4月,
蒋介石调集20 万兵力,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在反"围剿" 作战中,王诤等
人不分昼夜地监听,捕捉敌电台信息. 5月15日,王诤用这台收报机侦听到驻富田
的国民党军第28师电台正与该师设在吉安的留守处电台明码联络.师部电台发出:"我们现驻富田,明晨出发."吉
安电台问:"到哪里去?"师部电台答:"东固."红军立即行动,占领了有利地形,
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 首战的胜利.在这次战斗中,红军又缴获国民党军的一台100瓦的完整大电台,俘获第28师全部无线电人员.就是用这一部半电台,
我军逐步培养了大批优秀无线电通信骨干,为红军后来的反"围剿"作战和长征的
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你们是科学的千里限,顺风耳"
进入博物馆首先吸引人们目光的是一组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北京通信时留下
的照片.第一幅照片就是毛泽东主席1953年在中南海瀛台参观通信设备时拍摄的.
其实,毛主席一直对电信通信极为重视.早在 1931年,毛泽东在红军第一个无线
电训练班上就提出:"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你们所做的通信工作,可以帮
助我们调动军队,做到随时撤得开,又收得拢."在这个培训班上有12个学员,他们都是从各军选调的,具有一定文化程度,政治上比较可靠的
青年,年龄最小的只有十四五岁.王诤和刘寅担任培训班的教员.接着红军又组织了第二期,第三期无线电培训班,培养了大量的无线电通信人才. 随着通信人才队伍的不断扩大,在反"围剿"胜利后,我军已经能够组成通信网络了.但是,上海党中央和苏区的无线电通信始终没有建立起来.1931年春天,为了沟通上海与江西中央苏区的联络,刘寅和上海地下党派来的伍云甫,曾三接受了建立苏区与白区空中联系的任务.电台设在江西赣县一个小村子里,
这一带是红军第三次反"围剿"战役中的一个临时后方,村庄只有十几户人家,坐落在一条小山沟里,地形十分隐蔽.曾三和刘寅把发射天线架在山顶上,使得通信的效果更好一些,但为了隐蔽,一到天亮他们又把它拆下来.一天深夜,山村里寂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突然在一阵杂乱的调频声中,听到电台里传来一个规律而熟悉的波段."嘀嗒嗒,嗒嘀嗒……"刘寅仔细听着,记录着,对照着,波长正确!密码正确!刘寅立即开机回答,但对方却没有反应.刘寅赶忙去叫曾三,曾三来到值班桌旁,戴上耳机,听着听着,脸上露出了微笑.他接过手键与对方在机上通了话,并收了一份简短的电报.原来在电台另一端的是曾三的爱人,她不熟悉刘寅的发报手法,为安全起见没有做出反应.当曾三向她发出信号时,她根据收到的信号马上判断出发报人就是自己的丈夫,这才回应了对方. 就这样苏区终于和党中央联络上了,这真可以说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啊.从此苏区只需十几分钟就可以联系上党中央,改变了过去两个月才能互通一次信件的历史.
正是有了无线电通信,我们的红军队伍如虎添翼,战斗力日益强大.在以后的长征,抗日战争中,无线电通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41年,毛泽东为《通讯战士》杂志题词"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在博物馆内展有磁石式电话机,自动式拨盘电话机等各种电话机.其中几部红
色和黑色电话机格外引人注目.这几部电话机曾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代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使用过的.红色机是中央内部电话,黑色机是外线电话.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3月初,中共中央准备将中央机关从河北省
平山县的西柏坡迁往北平香山.出于保证中央通信的需要,北平军管会物资接管委员会电信接管部部长王诤作出指示,务必在3 月23日前建立通信专用局.接到命令,北平电信局的职工与军委三局电话队一道日夜奋战,按时完成了任务.起初,香山电话专用局为中央机关安装的是拨号电话,但当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视察新建的香山电话专用局时,对使用自动电话提出了意见,认为拨号电话不如人工电话方便,于是电信工作人员仅用了一天多时间就把自动电话换成了磁石式电话(俗称"摇把子"电话)o3月25日,香山电话专用局先后迎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毛泽东,中央领导及中央机关. 当时香山电话专用局只有150门无钮式自动交换机和5O门磁石式电话,但从1949年3月中央进驻后的 4个多月时间里,这个小小的电话局传接着中央和全国解放的声音.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我军团以上各级指挥机关都已配备了电台,并架设了长达数干公里的有线电通信线路,电话可从纵队指挥部直通前沿阵地,保障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各野战军对战役的指挥.4月2O日,南京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在双清别
墅通过电话发布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命令,打响了渡江战役.? 北囊宴?生?2007年第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