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基于LMS Test.lab的破壁机振动噪声研究
基于LMS Test.lab的电机振动测试与分析
基于LMS b的电机振动测试与分析
王竞杰;王书文
【期刊名称】《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年(卷),期】2017(55)2
【摘要】应用比利时LMS公司的test lab振动噪声测试系统,对某空调内部电机的异常抖动进行测试和分析.首先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模态分析获取电机的固有特性,然后通过试验,得到电机在不同转速下的各个方向的振动速度,分析电机产生异常抖动的原因,并且提出了改进措施,使电机振动速度在标准范围以内,从而消除电机异常抖动的现象,为改善电机、减少振动噪声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11-16)
【作者】王竞杰;王书文
【作者单位】200093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0093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331
【相关文献】
1.基于LMS b的压缩机管道振动测试与分析 [J], 章罡本;陈刚;彭学院
2.基于LMS b的小型农业作业机振动测试与分析 [J], 张立彬;蒋帆;王扬渝;张宪
3.基于LMS b的振动试验中断处理方法研究 [J], 李鹏; 辛敏成; 张海涛; 刘凯; 邹田骥; 吕从民
4.基于LMS b的车内噪声优化 [J], 付玉成;韩涛;孙守富;张维
5.基于LMS b阶次分析的变速器啸叫识别和噪声优化 [J], 陈勇;马凯凯;张教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LMS Test.Lab阶次分析的变速器 啸叫识别和噪声优化
交通科技与管理39技术与应用0 引言 齿轮敲击一般发生在轻载或空载条件下,由于变速器输入端扭矩波动引起的非承载齿轮啮合冲击所产生,与传动路径上各零件的配合间隙和齿轮的精度有重要关系;齿轮啸叫一般发生在加载条件下,也有少部分发生在滑行条件下,是由承载齿轮啮合过程中的传递误差所决定的[1]。
其特点是具有明显的阶次特征,与齿数等相关。
本文将以某10挡变速器优化其8挡啸叫噪声为例,详细介绍利用LMS b 对噪声时域信号进行阶次分析,确定啸叫噪声最大贡献源,从改变齿轮宏观参数着手优化变速器振动噪声。
1 阶次Order 研究齿轮啮合振动噪声,离不开阶次。
当齿轮处于运转状态时,旋转本身就是一种激励,齿轮会对其产生响应(振动和噪声)。
阶次就是相对于参考轴每转一圈,目标旋转部件啮合振动响应发生的事件次数。
阶次是齿轮系统固有属性的一种描述方式,跟外界的激励无关。
此时引入两种阶次概念,一种是旋转阶次,另一种是啮合阶次[2]。
旋转阶次是针对旋转轴来讲的,而啮合阶次是针对齿轮来讲的。
以某10挡变速器为例,8挡参与动力传递的齿轮/轴结构示意如图1所示,那么对于一款变速器来说,一般将其输入轴(主轴)设置为参考轴,且设定一轴的旋转阶次为1,其它齿轮/轴相关阶次信息如表1所示。
图1 变速器8挡传动结构表1 变速器8挡阶次数据常啮合8挡主轴常啮合齿轮齿数2432中间轴齿轮齿数2827轴旋转阶次10.857齿轮啮合阶次2423.139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齿轮的啮合阶次是针对主动齿轮来说的,轴的旋转阶次和参与啮合的主/被动齿轮齿数均相关。
2 噪声信号采集和阶次分析 客户反馈变速器处于8挡,发动机转速在1 300 rpm~1 700 rpm 时,从驾驶室里面能听到明显的“呜呜”声,客户初步判断异响来自于变速器。
为了查找准确的异响声源,采用西门子LMS SCADAS XS 便携式数据采集器,对客户反馈的工况进行噪声时域信号采集。
声传感器分别位于驾驶员座椅右耳侧以及变速器壳体侧方。
资料-基于LMSTest.lab的破壁机振动噪声研究
1引言随着豆浆机使用的日益普及,作为豆浆机升级产品的破壁机因转速高破碎效果好等因素而受到市场的青睐,而噪声问题成为影响破壁机性能体验的关键因素。
而振动噪声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信号的采集,同时需要对信号处理分析等要求。
LMS b^一整套的振动噪声试验解决方案,是高速多通道数据采集与试验、分析、电子报告工具的完美结合,包括数据采集、数字信号处理、结构试验、旋转机械分析、声学和环境试验。
通过LMS b勺采集分析系统可以获得破壁机实际的模态振型和ODS振型,与CAE振动响应仿真结合,从而为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为破壁机的振动噪声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2传递路径分析与声源识别2.1破壁机噪声传递路径分析破壁机主要由机头(含电机,控制板,刀架等)、机壳(盛装食材)、底座(支撑机身)三部分构成,工作时电机超高速运转(14900rpm),带动不锈钢刀片,在杯体内对食材进行超高速切割和粉碎,从而打破食材中细胞的细胞壁,将细胞中的营养物质充分释放出来。
破壁机工作时的噪声主要来源和传递路径分析如图1所示:2.2破壁机噪声声源识别声压全息法测试:对破壁机采用近场声压测试,用麦克风测试距离被测物体表面10mm处的声压,获得各个点的频谱,然后按照频段将各个点的值画成等高线,数值大小用颜色表示。
图2声压全息法声源识别(250HZ)声压全息法测试结果显示:转速基频250Hz异音为主要异音频率,主要集中在杯座和底座,其中底座主要是3个侧面辐射出去,基座底部基频噪声较高,靠近后排风口处最高。
3仿真模型与测试的对比及分析3.1建立结构有限元模型和模态几何模型仿真边界条件设置:整个破壁机采用重力作用下的预应力分析,底座胶垫底面和地面采用固定支撑,转子表面添加频率为250Hz的旋转离心力2.167N,杯中的水用质量点等效,绑定在杯子中部。
将偏心力加载到电机结构有限元模型中,进行振动响应分析,获得各倍频下的振动响应(重点为基频)。
if ■■■Mik#c| 子2 / 5图3整机有限元3D模型图4整机模态测点几何模型3.2ODS和模态测试分析利用LMS bModal模块和ODS模块对整机的模态和ODS!行测试, 重点关注基频附近的模态振型。
基于LMS.Test.Lab的某车型排气噪声问题分析
果表 车内噪声 2阶贡献很大 , 降低排 气 口噪声 2阶声压级对改善车内噪声有
一
个激励 源 所产 生 的在某 种工 况下 的 N VH特 性 。车
内噪声 分 为空气 噪声 和结 构 噪声两种 。 空 气 噪声 和车 内噪声 的 目标点 属 于 同一个 系统 , 噪声 能量 则 主要集
中出现在中高频率 ; 结构噪声的激励源和车 内噪声的
目标 点分 属 于两个 不 同 的系统 , 其 中噪声 能 量主 要集
显著效果 。
关键 词 : 车 内噪 声 怠 速 测 试 Si g n a t u r e Ac q u i s i t i o n
Ex ha us t no i s e a na l ys i s f or s o me v e h i c l e mo de l ba s e d o n LM S. Te s t . Lab
e f f e c t t o i mp r o v e i n t e r na l v e h i c l e n o i s e . Ke y wo r d s : i n t e r na l v e hi c l e n oi s e , i dl e s p e e d, t e s t , Si g na t ur e Ac qui s i t i o n
i n di f f e r e n t s t a t us . Co n s e q ue n c e s h o ws . 2 t h n o i s e o f e x h a u s t v e n t h a s bi g c o nt r i b u t i o n t o 2 t h n o i s e o f i n t e r n a l
LMS Test lab-2010-
LMS b 标准桌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LMS b 高级桌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LMS b Structures 结构试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LMS b 锤击法试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LMS b 频谱试验和激励源控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LMS b 工作变形分析和时域动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 LMS b 模态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LMS b 工作模态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 LMS b MIMO正弦扫频试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9 LMS b MIMO 步进正弦试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 LMS b MIMO 纯模态试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 LMS b 地面共振试验 (GV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 LMS b 模态修改预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 LMS b 刚体特性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5
基于LMS Test.lab的电机振动测试与分析
[ 中圈分类 号] T M3 3 1
[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3 - 3 1 4 2 ( 2 0 1 7 ) 0 2 - 0 0 1 l
Mo t o r Vi b r a t i o n Te s t a n d An a l y s i s Ba s e d o n LM S Te st . 1 a b
先 利 用 有 限元 软 件 A N S Y S进 行 模 态分 析 获 取 电机 的 固有 特 性 , 然后 通 过试 验 , 得 到 电机 在 不 同转 速 下 的 各 个 方 向 的振 动 速 度 , 分 析 电机 产 生异 常 抖 动 的原 因 , 并 且提 出 了改 进 措 施 , 使 电机 振 动速 度 在 标 准 范 围以 内, 从而 消 除 电机 异 常 抖动 的现 象 , 为 改善 电机 、 减 少振 动 噪 声提 供 参 考 。 [ 关键 词 】电机 ; 模 态分 析 ; 固 有频 率 ; L MST e s t . 1 b ; a 异 常抖 动
[ Ab s t r a c t 】A b n o r ma l v i b r a t i o n o f t h e mo t o r i s t e s t e d a n d a n l a y z e d b a s e d o n L MS T e s t l a b . F i s r t l y , t h e f i n i t e e l e m e n t s o f t w a r e
ANS YS i s u s e d t o ma k e mo d l a na a ly s i s t o g e t t h e i n h e r e n t c h a r a c t e is r i t c s f o he t mo or t . T h e n . t h e v i b r a t i o n v e l o c i t y i n a l l d i r e c — t i o n s u n d e r d i f e en r t r o t a t i o n l a s p e e d i s o b t a i n e d b y e x p e r i me n t , t h e r o o t c a u s e s f o bn a o r ma l v i b r a t i o n a r e na a ly z e d ,a n d t h e i m— p ov r e me n t me a s u r e s a r e p u t or f wa r d ,t o ma ke t h e mo t o r v i b r a t i o n v e l o c i t y wi t h i n t h e s t nd a a r d r ng a e, t h e eb r y e l i mi n a t i n g mo t o r bn a o r ma l v i b r a t i o n . Re f e en r c e i s p r o v i d e d t o i mp r o v e he t mo t o r a n d r e d u c e v i b r a i t o n n o i s e .
基于LMS Test.Lab的车内异响诊断
基于LMS b的车内异响诊断作者:方华宫传刚安宏伟刘代强1 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汽车的要求已经不满足于省油、跑得快,而是更注重于其舒适性和安全性。
车内的异常噪声不仅使人心情烦躁、注意力下降,而且还可能预示着故障隐患。
因此,针对某皮卡车在原地或行驶状态下,快速收油门时,车内出现类似哨声的异响,慢速收油门时,也有该异响,但是没有快速收油门时突出这种现象进行了实验分析。
2 实验方案及设置实验采用LMS b系统,分别进行了异响现象的特征实验及分析;振动现象和异响噪声的相关分析;有异响车和无异响车的对标及互换实验等几个方面的测试及分析。
测试工况为加速至3000r/min后缓减速,转速约在3000r/min~1000r/min之间变化。
并在车内驾驶员右耳边安放1个声传感器,称1#声传感器,以进行车内异响的采集。
3 异响车测试及结果分析3.1 异响现象的特征实验及分析图1为1#声传感器瀑布图,由图及声音回放可知,车内异响的频率范围约为550Hz~800Hz之间,图中粉色圆圈。
在该频带内有一与发动机转速不成谐次关系的变频成分,其频率也随着发动机转速的下降而降低,疑为异响成分。
因此对“变频成分”进行阶次跟踪滤波,对比监听550Hz~800Hz滤波前和滤波后的声音信号,可以确定该变频成分即为异响频率成分。
图1 1#声传感器瀑布图3.2 振动现象和异响噪声的相关分析分析可知,发动机上与其转速不成谐次关系的旋转部件有涡轮增压器,因此首先对涡轮增压器进行重点研究。
在发动机舱内增压器中间壳及压气机壳的放气阀支架上安放2个加速度传感器,称为zjk和fqf;正对增压器且距离约100mm处安放1个声传感器,称2#声传感器。
传感器布置如图2所示。
测试结果见图3。
图2 加速度传感器布置图图3 2#声传感器及2个加速度传感器(fqf和zjk)瀑布图4 对标试验分析4.1 无异响车内声音分析及与异响车对比另选取一台车内无异响的同型号皮卡车进行上述实验,对比分析结果如图4。
基于LMS的试验台架振动模态测试系统及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1038656.4(22)申请日 2020.09.28(71)申请人 武汉理工大学地址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72)发明人 陈智君 王家鑫 (74)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代理人 鲁力(51)Int.Cl.G01M 7/06(2006.01)G01M 7/02(2006.01)(54)发明名称基于LMS的试验台架振动模态测试系统及方法(57)摘要本发明是一种基于LMS的试验台架振动模态测试系统及方法,主要分为三种方法:方法一,方法二以及方法三。
本发明阐述了基于LMS模态测试仪对试验台支架的振动测试以及激振实验方案的设计。
机械振动会降低机器机械装备的使用性能,影响其正常工作,并且缩短其使用寿命,甚至导致一些事故,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关的振动测试与分析,减少机械因共振而引起的损坏,提高试验台的使用性能。
本发明的测试系统包括三种振动测试方案,采用LMS b实现了对试验台支架的模拟振动信号的采集,并对不同的振动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为研究实验平台共振频率与结构优化提供了依据。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7页 附图6页CN 112729739 A 2021.04.30C N 112729739A1.基于LMS的试验台架振动模态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激振器和模拟试验台架的铁架台;铁架台上设置至少9处测点位置,用于连接加速度传感器和力传感器;激振器设置在铁架台一侧,激振器与功率放大器激振输出口连接,在功率放大器上方是LMS模态测试仪,功率放大器的信号输出口通过信号线与LMS模态测试仪上的out接口相连,然后将力传感器连接头连接到LMS模态测试仪的008V8E1号接口,最后用一根网线使电脑与LMS模态测试仪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LMS的试验台架振动模态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铁架台上选定9个测试点1、测试点2……测试点9,测试点1……测试点8布置8个加速度传感器,测试点9布置1个力传感器,其中,测试点1……测试点8分别位于铁架台的四根铁杆的上部和下部,铁杆有4个侧面均为矩形,前8个测试点均位于四根铁杆的a侧面,铁架台四个边均有侧面,且均为矩形侧面,测试点9位于铁架台的E1号边缘的a侧面的中央。
基于LMSTest_Lab的小型农业作业机振动测试与分析
张立彬,蒋 帆,王扬渝,等. 基于LMS b的小型农业作业机振动测试与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5): 100-104.
Zhang Libin, Jiang Fan, Wang Yangyu, et al.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vibration of small agricultural machinery based on LMS b [J].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8,24(5):100-104. (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随着人们对农业机械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要求 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振动噪声问题的研究工作也得到 广泛开展。华中农业大学曾国军等人利用声强法和虚拟 仪器技术识别了某型号拖拉机噪声源[9]。沈阳农业大学邱
收稿日期:2007-09-04 修订日期:2008-03-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5146);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 (2005DFA70380);浙江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重大项目(2005C14005) 作者简介:张立彬(1955-),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工程 与农业机械研究。浙江省杭州市潮王路 18 号 浙江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310032。Email:lbz@ ※通讯作者:张 宪(1954-),男,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农业机械及装 备研究。浙江省杭州市潮王路 18 号 浙江工业大学机电学院,310032。 Email:xianzh168@
注:图中标注 O 表示未找到极点;V 表示频率和模态参与因子稳定; S 表示 3 种参数在给定的精度范围之内全部稳定
图 4 试验机模态分析稳态图 Fig.4 Stability diagram of modal analysis of testing machinery
集成的振动噪声试验平台LMS Test.Lab
新 技术和性 能 ,每 一次版本 升级 都包 含 了上百个 新功能及性能提升。 L ST s.a在试验过程中的每一 M etLb 步 都体 现 了其高效性 和灵活 性 :更 快
一
、
背景介绍
振 动控 制、报 告生成及 数据 共享等 。
的试 验设置 、高效 率数据采 集 、灵活
L S e tL b L S M T .a Z M 国际 公 司 推 L S T s.a 的推出使试验进行得更有 的 处 理 功 能 、 强 大 的 电子 报 告 生 成 功 s M etL b
验 的能 力。
H et S ◎新 增 交 互 式 光 标 驱 动处 理 功 试验者独立完成试验工作 ,L T s . a b 能 ,更适于 现场试验 以及高 级交 互式 L 声强功能还提供了专业 的测量控制 接 S 处理 功能 ,如支持 阶次和频 率切 片从 策略 ,并支持 U B 口的远 程控 制单 元。L S T s.a 的声强分析功能还扩 M etLb 展 了3 动 画显示几何模 型的功能 ,如 D
输 出工具及其他工具 。
三 、 L E iP o流 程 图 — dt r
L Ei r流程 图 ,如 图4开 。 - dtP 0 j示
溺
鬻零} _ 骜 群i ≯ 强 尊
镧每
。 I 蠢
i;
簿
C  ̄AM与制造 业信 息化 ・ 0 8 AD 2 0 年第7 期 5 1
◎新的X 轴选项可根据测量的时间 测 量方法无 需进行 多次测量就 能够获
轴上 显示 时域 数据 得足 够 的试 验数据 ,并保证 了试验数 成 了新 的 L S SA A o i C 、V8 值 ,在处理数据 的X M C D S M bl V8 B e 据的高 质量和一致 性。 为了方便 单独 数据采集模块和 主/ 扩展 式前端 ,进一 的绝对值 i 步 加强 了其在试 验现场 或移动车 载试
基于LMS.test.lab某车型车内振动噪声试验分析与调校
基于LMS.b某车型车内振动噪声试验分析与调校作者:郭杨来源:《时代汽车》 2017年第19期郭杨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重庆市 401329摘要:某车型在怠速及加速过程中,主观评价整车车内振动噪声差,声音杂乱,声品质差,影响整车NVH性能。
本文使用b测试系统在相同的测试工况下,通过对优化波纹软管前后进行测试与分析对比。
结果显示:在怠速工况下,车内噪声降低2dB (A),振动明显减小;加速工况下,车内噪声平均整体降低l-4dB(A),各阶次噪声降低3-10 dB (A),改善效果显著,整车声品质得到明显提升。
关键词:振动;噪声;NVH:波纹软管1 引言随着汽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噪声振动的关注日益增加,乘客在汽车中的一切触觉、听觉乃至视觉感受都属于NVH范畴,会让乘客直接感受到该车是否舒适。
因此,汽车的NVH性能不仅是影响舒适性,而且还是评价汽车品质的重要因素。
整车NVH调校是提高乘坐舒适性的一项综合性技术。
虽然前期可以运用仿真分析技术,但在建立仿真模型所需的边界条件产生的误差还达不到实际所需的精度,则需通过试验方法来调校整车NVH性能。
本文以某款车型整车振动噪声差、杂音乱问题分析调校为例,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2 问题描述在怠速及加速工况中,主观评价整车车内振动噪声差,杂音乱,声品质差不可接受。
2.1 试验系统及设备本文使用西门子工业软件有限公司的b数采前端测试系统。
LMS.testlab是一套完整的集成的工程振动噪声试验解决方案,是高速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和集成的试验、分析可以使试验更高效便捷。
测试需准备b多通道数采前端、加速度传感器、传声器等。
在此次试验调校采用Signature Testing-Advanced模块进行采样数据测试,振动信号采样带宽一般默认6400Hz,频率分辨率设置1Hz,谱线数默认6400,噪声信号采样带宽一般默认25600Hz,频率分辨率设置1Hz,谱线数默认25600。
基于LMS Test.Lab的车内声振传递路径分析
基于LMS b的车内声振传递路径分析
杨明亮;丁渭平;王延克
【期刊名称】《汽车制造业》
【年(卷),期】2009()09X
【摘要】声振传递路径分析(TPA)是当今汽车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改善整车NVH 性能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基于LMS SCANDAS MOBILE SCM05便携式采集前端及LMS b 8A软件对国产某款B级轿车车内声振传递路径进行测试,分析,得出产生问题的原因。
并为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整车NVH性能奠定了基础。
【总页数】3页(P60-62)
【关键词】传递路径;路径分析;LMS;声振;车内;产品开发过程;NVH;便携式
【作者】杨明亮;丁渭平;王延克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1.56
【相关文献】
1.水下加肋双层圆柱壳体的振-声传递路径分析 [J], 张磊;曹跃云;杨自春;何元安
2.车内噪声FXFU-LMS声振混合主动控制算法 [J], 王统洲;王孝兰;刘宁宁;杨超;杨东坡
3.基于LMS b的车内噪声优化 [J], 付玉成;韩涛;孙守富;张维
4.时域传递路径分析在车内声品质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J], 白杨翼;张峻霞;陈达亮;孔传旭
5.船舶舱室噪声传递路径分析的声振熵赋权图法 [J], 高处;杨德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LMS.Test.Lab某车型变速箱噪声的实验分析与调校
基于b某车型变速箱噪声的实验分析与调校李嘉通;向宇;年猛
【期刊名称】《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4(025)003
【摘要】某CVT车型在60 km/h减速和80 km/h~100 km/h缓加速全段行驶工况下变速箱噪声明显,驾驶室内150阶次噪声一定程度上影响整车NVH性能.为改善变速箱噪声,应用比利时LMS公司的b动态测试系统对该问题进行实验测试分析,综合分析多种调校手段,采用在换挡拉线上增加质量块(400 g左右)的方式,并在同样工况下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在换挡拉线上增加质量块在60 km/h和80 km/h~100 km/h两车速段下分别降低阶次噪声6 dB(A)和7 dB (A)~9dB(A),改善效果显著.
【总页数】6页(P38-43)
【作者】李嘉通;向宇;年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70.1
【相关文献】
1.基于b某车型变速箱噪声的实验分析与调校 [J], 李嘉通;向宇;年猛
2.基于b某车型排气噪声问题实验分析 [J], 田涛;向宇;陈宏强;尚飞
3.基于b的某车型排气噪声问题分析 [J], 田涛;向宇;陈宏强;尚飞
4.基于b某车型车内振动噪声试验分析与调校 [J], 郭杨
5.低噪声低振动齿轮变速箱的实验模态分析 [J], 杜君文;朱梦周;汪元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LMSTest.Lab的发动机尾吊客机的噪声与振动传递特性测量
L etL b 低体积声源及 声压与加速度传 感器 , MST s a 、 . 获得测试样机 的噪声与振动频 响函数( R 、 F F) 幅值 与相位传递 函数
及相干 函数 , 分析 发动机尾 吊客机 吊挂 、 机身结 构、 内设施与舱 内空腔 间的噪声与振动传递特 性, 证了该方法在大 舱 验 型客机工程应用可行性 。
Ab t c I t r a o s o to ft e c b n o o sr t: n e n ln iec n lo a i f mm e ca i r fsi a a r h c r ilar a t s n i o t n s e i ic atd s n An l sso c mp ra ti u n a r r f e i . ay i f s g ta s e e f r a c fn iea d v b ai n o ef l a r r f i t ek y t c n l g . n t i a t l , t o fme s e e t r n f r ro m n e o o s n i rto f h u l ic a t s h e e h o o y I h s ri e ameh d o a  ̄ m n p t c a d a ay i o a s e e f r n e o o s n ir to o i i a r r fsb s d o h e i r ct rn i l si to n l ss ft n fr p r o ma c fn ie a d v b a i n f r cv l i a t a e n t e r c p o i p cp e wa n r — n r c y i
基 于 L etL b的发动 机尾 吊客机 的噪 声与 振动 传递特 性 测量 MSTs. a
基于LMS Tes.Lab某车NVH实验分析与改进
2021.05 Automobile Parts054收稿日期:2020-11-09作者简介:张旭(1991 ),男,硕士,研究方向为汽车NVH㊂E-mail:xu461139788@㊂DOI :10.19466/ki.1674-1986.2021.05.011基于LMS b 某车NVH 实验分析与改进张旭(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山东济宁272100)摘要:应用LMS b 声振测试分析系统对某实验车辆3挡全油门加速工况进行进气系统问题排查测试㊂测试后数据分析发现,断开空气滤清器安装点车内噪声改善明显㊂经测试数据分析确定,空滤安装点动刚度不足导致车内NVH 性能较差㊂利用整车局部模型对空滤安装点动刚度不足进行改进,将改进方案应用于实验车,并且经过实验验证,车内噪声有所改善,提高了该车的NVH 性能㊂关键词:NVH;空气滤清器安装点;动刚度;3挡全油门加速中图分类号:U467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a Car NVH Experiment Based on LMS Tes .LabZHANG Xu(Shandong Polytechnic College,Jining Shandong 272100,China)Abstract :The LMS b acoustic vibration test and analysis system was used for air intake system troubleshooting in 3G WOT of an exper-imental vehicle.After the test,the data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nterior noise improved obviously when opening of the air filter installation point.Test data analysis confirms that the dynamic stiffness of the air filter installation point is poor,resulting in poor performance of the NVH in the car.The partial model of the vehicle was used to improve the dynamic stiffness of the air filter installation,and it was applied to the experimental vehicl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ise level of the vehicle is improved and the NVH performance of the vehicle is improved.Keywords :NVH;Air filter installation point;Dynamic stiffness;3G WOT0㊀引言车内噪声的存在,影响乘员对车内舒适性的感受,同时,长期置于一定的车内噪声中,对乘员的听力造成损害[1]㊂随着人们对汽车车内环境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对车内噪声的控制要求也不断提高㊂这就要求在整车设计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车内舒适性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使车内的噪声水平满足舒适性要求㊂进气系统作为主要噪声源之一,其必然也成为NVH (Noise ㊁Vibration ㊁Harshness )的重要研究控制对象㊂进气系统除了因气体流动引起的进气噪声,还有因进气系统与车身连接处的连接点动刚度不足引起的结构噪声㊂动刚度是在动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动刚度不足会对整车乘坐舒适性和车身结构件的疲劳寿命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㊂动刚度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NVH 性能上[2-3]㊂本文作者针对车内噪声水平较差,对进气系统中空滤安装点动刚度进行加强,使得车内噪声水平改善㊂1㊀测试方案与数据分析对于汽车NVH 性能来讲,3挡全油门(以下称3G 在开发一部新车和评价其参考车的车内噪声时,WOT 能快速检验和比较出汽车的噪声水平[4]㊂因此,文中是基于3G WOT 工况进行排查验证㊂试验设备:LMS 的32通道数据采集系统SCMD5用来采集试验数据;LMS b 的Signature Testing-Ad-vanced 用于在线采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PCB 三向振动传感器输出振动,BSWA 麦克风输出噪声测试数据,小野Onosokki 传感器IP-296用于采集实车测试中发动机曲轴转速信号㊂测试工况和实验条件:在道路实验中,测试地点选择在环境相对安静(环境噪声低于被测噪声10dB 以上)㊁地面较为平整的沥青道路上,在3G WOT 工况下,对该车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发动机曲轴转速追踪范围为1000~5000r /min ㊂试验载荷为:整备车身㊁采集数据工程师1名㊁专业驾驶员1名㊂测试时,车内无异物,避免出现异响㊂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需进行多次同工况采集,对一致性较好的数据进行平均计算[5]㊂采样频率:振动信号采样频率为5120Hz ,频率分辨率为1Hz ,谱线数为5120Hz ;声压信号采样频率为10240Hz ,频率分辨率为1Hz ,谱线数为10240Hz ㊂在进行问题排查测试之前,要对汽车排查前原状态Automobile Parts 2021.05055进行测试,为排查过程中数据对比提供参考㊂文中测试主要针对进气系统安装点断开排查,断开安装点后,垫入海绵等物体以隔绝振动㊂在排查过程中发现,断开空气滤清器的3个(共3个)安装点车内前排噪声改善明显,测试结果对比如图1所示㊂由图可知,断开空滤安装点车内噪声总声压级下降㊂因此,怀疑空滤安装点动刚度较低㊂图1㊀断开空滤安装点车内声学对比2 空滤安装点动刚度测试动刚度指的是同一位置㊁同一方向上的激励力与位移之比㊂原点动刚度主要能呈现的是在所关注的频率范围内该连接点局部区域的刚度水平,动刚度过低必然会引起更大的噪声,因此,该性能指标对整车的NVH 性能有较大的影响㊂空滤安装点的位置如图2所示㊂为了进一步确定空滤安装点的动刚度是否存在问题,对空滤安装点的动刚度进行测试㊂由于空滤前两个安装点的位置比较接近,且在同一个支架上,把前安装点的两个点作为一个点进行动刚度测试㊂测试采用LMS 动态测试系统中的Impact Testing 模块进行信号采集,在安装点位置安放一个三向振动传感器,对测点位置进行锤击采集数据,主要观察500Hz 以内的频率响应㊂空滤前㊁后安装点的动刚度测试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㊂空滤前安装点Z 向动刚度超出200N /mm (目标要求)和50N /mm ,未达到目标要求;空滤后安装点Z 向动刚度也超出200N /mm (目标要求)和50N /mm ,未达到目标要求㊂空滤前㊁后安装点Z 向动刚度均未达到目标要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优化㊂图2㊀空滤安装点位置图3㊀空滤前安装点动刚度测试结果图4㊀空滤后安装点动刚度测试结果2021.05 Automobile Parts 0563㊀空滤安装点动刚度优化根据动刚度测试结果,明确了空滤前㊁后安装点动刚度不足的问题㊂针对空滤前㊁后安装点的动刚度不足,采用CAE对其进行优化㊂在整车模型中对空滤安装点进行动刚度分析需要大量的求解时间,由于关注点为空滤安装点,为节省求解时间,提高效率,在已建立好的整车模型中,将含有空滤安装点的局部模型截取出来,在车身截断处加全约束模拟断面的边界条件,构建部分车身模型进行优化,局部模型如图2(a)所示㊂由于空滤前㊁后安装点主要是Z向动刚度不足,因此采取优化措施主要提高Z向的动刚度㊂优化措施:前安装点支架往Z向延长约50mm,增加与前端模块连接;后安装点支架往Z向翻边约20mm,同时增加与左前纵梁焊接㊂优化方案如图5所示㊂图5㊀前㊁后安装点优化方案4㊀优化方案验证将新的优化方案应用于整车,对其优化效果进行验证,测试方法与前述测试方法相同,得到车内声学声压曲线和空滤前㊁后安装点Z向振动特性,并与原状态数据进行对比㊂车内声学对比如图6所示,由图可知,优化后的前排声学虽没有断开空滤安装点改善明显,但相比原状态已有很大改善㊂空滤前㊁后安装点Z向振动对比如图7所示,前㊁后安装点Z向振动幅值均减小,说明优化方案有效㊂图6㊀优化前后车内声学对比图7㊀空滤前㊁后安装点Z向振动特性对比Automobile Parts 2021.050575㊀结论(1)首先通过断开空滤安装点3挡全油门加速工况测试数据与原状态同工况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断开空滤安装点车内噪声水平较好,因此引出空滤安装点动刚度不足的猜想㊂(2)通过安装点动刚度锤击测试,明确了空滤安装点动刚度不足的问题㊂(3)针对空滤安装点动刚度不足的问题,利用整车局部模型对空滤安装点动刚度不足进行改进㊂(4)将改进措施应用于实验车,最后通过测试验证,与原状态测试数据进行对比,车内噪声水平改善,提高了乘坐舒适性㊂参考文献:[1]王军华.对我国汽车噪声试验标准的思考[J].江苏交通科技,1998(1):26-31.[2]王学军,张觉慧,陈晓宇.轿车车身的动刚度优化[J].上海汽车,2003(1):20-23.WANG X J,ZHANG J H,CHEN X Y.Optimization of the car bodydynamic stiffness[J].Shanghai Auto,2003(1):20-23.[3]廖抒华,刘利,李春楠,等.车身关键接附点动刚度分析与改进[J].公路与汽运,2013(5):11-14.[4]程志伟,陈寒霜,周桂新.前副车架安装动力吸振器对加速车内噪声的改善[J].汽车科技,2014(4):50-54.CHENG Z W,CHEN H S,ZHOU G X.Improvement of interior noiseduring acceleration with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mounted to frontsub-frame[J].Auto Sci-Tech,2014(4):50-54.[5]张守元,张义民,戴云,等.车身连接点动刚度分析与NVH 性能改进研究[J].汽车技术,2010(10):26-29,33.ZHANG S Y,ZHANG Y M,DAI Y,et al.Study on dynamic stiffnessanalysis of body attachment for NVH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J].Automobile Technology,2010(10):26-29,33.[6]侯献军,张强,刘志恩,等.某微型车车内振动噪声分析及控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5,35(5):111-115.HOU X J,ZHANG Q,LIU Z E,et al.Analysis and control of theinterior noise and vibration of a mini-vehicle [J ].Noise andVibration Control,2015,35(5):111-115.[7]王文彬,赵伟丰,孙飞,等.降低车内噪声试验控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4,34(2):80-83.WANG W B,ZHAO W F,SUN F,et al.Experiment on vehicle sinterior noise control [J].Noise and Vibration Control,2014,34(2):80-83.[8]佘威,戎芳明,王晓兰.动刚度分析在转向系统动态特性研究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师,2017(1):136-138.SHE W,RONG F M,WANG X L.Application of dynamic stiffnessanalysis i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study of steering system [J].Mechanical Engineer,2017(1):136-138.[9]常光宝,梁静强,吕俊成,等.基于动刚度的车内降噪研究[J].汽车零部件,2016(7):22-24.CHANG G B,LIANG J Q,LV J C,et al.Noise decrease research based on dynamic stiffness[J].Automobile Parts,2016(7):22-24.[10]胡汉亭,杨震.关于发动机进气结构路径的研究[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5,42(2):45-46.HU H T,YANG Z.Research on the engine intake structure path [J].Metrology &Measurement Technique,2015,42(2):45-46.[11]顾宇庆,李俊鹏,梁新华,等.轿车副车架连接点动刚度试验分析[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2,25(6):71-73.GU Y Q,LI J P,LIANG X H,et al.Dynamic stiffness analysis ofpassenger car sub-frame interface attachments [J ].Mechanical Research &Application,2012,25(6):71-73.[12]吴开丰,戴驰,成亚南,等.影响车身后拖曳臂接附点动刚度因素研究[J].汽车科技,2014(3):18-23.WU K F,DAI C,CHENG Y N,et al.Study on the dynamic stiffnessinfluence factors of rear trailing-arm attaching with body[J].Auto Sci-Tech,2014(3):18-23.[13]杨神林.某SUV 加速行驶进气噪声分析与控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14]李文,张铭成,刘旌扬.优化车辆进气系统降低车内加速噪声[J].汽车技术,2011(4):18-21.LI W,ZHANG M C,LIU J Y.A study on reducing interior acceler-ation noise by optimizing the intake system[J].Automobile Tech-nology,2011(4):18-21.[15]虞涵仁.某SUV 进气系统噪声分析与改进[D].长沙:湖南大学,2012.渝昆高铁川渝段全面开工建设㊀㊀4月13日,记者从京昆高速铁路西昆有限公司获悉,随着中铁十一局承建的渝昆高铁中梁山隧道正洞开挖㊁泸州沱江特大桥主墩桩基础施工,标志着渝昆高铁川渝段全面开工建设㊂西安至昆明高速铁路(以下简称西昆高铁)是全国高速铁路网 八纵八横 主通道之一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线长度1355km,设计时速350km /h,桥隧比高达83.3%㊂西昆高铁分为西渝高铁和渝昆高铁两个部分建设,此次先期开建的渝昆高铁川渝段途经重庆市㊁四川省,线路全长约188km,线路从重庆枢纽重庆西站引出,经九龙坡站(预留)㊁江津北站㊁永川南站㊁泸州东站㊁泸州站㊁南溪站㊁临港站㊁接入宜宾站,共9个车站㊂(来源‘科技日报“)。
基于LMS Test.Lab的拖拉机变速箱异响的诊断
基于 L e tL b的拖拉机 变速箱异 响 的诊 断 MST s.a
张希升 冷峻 田青松 , ,
( . 田雷沃周际重 丁股份有限公司 , 1 福 山东 潍坊 2 10 ; . 6 2 6 2山东交通 职业 学院 , 山东潍坊 2 10 ) 62 6 摘 要 : 文采 用比利 时 L 本 MS公 司的 T sL b 动噪声测试 系统 , 对某拖拉机 变速 箱在加速和减速 时出现异 et a 振 . 针 响的问题进行 了测试 分析 , 通过 对振动现 象和异 常噪 声的频谱 分析 及相 关分析 , 图寻找 异响的故 障频率 , 试
2 S a d n r np r Vo ain l olg . h n o gT a s ot c t a l e,Wefn 6 2 6,C ia o C e i g2 1 0 a hn )
Ab t a t n t i p p r o o d rt o v h b o ma os n t e p c u i ta e lr tso e ee a e ,t e ts w s d n sr c :I h s a e ,i r e o s l et e a n r l ie i h ik p whl i e ee a e rd e lr l s h e t a o e n e t r u h t e u e o MS" s.a y tm.t e s e t m n o ' a in a ay e f i r t ' n o s r r e u .r e f r e h o g h s f L r t b s se e L h p c r a d e ne t n ls so b a in a d n iewe e( r d o t h u t r u l o v ( ai h r s a c i c in a d i r v me t a u e e eg v n e e r hd r t n e o mp o e n me s r sw r ie .
使用LMS Test.Lab对产品结构进行振动特征检验
使用LMS b对产品结构进行振动特征检验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齐晓军1.前言振动环境试验是航天器产品最重要的一项地面试验。
在研制过程的每个阶段都要进行振动试验,这里的振动试验是指利用振动台设备使试件经受预先规定的振动,并达到评估产品结构性能和装配工艺是否满足要求的目的。
通常航天器产品的振动试验又分正弦扫频振动试验和随机振动试验。
除了制定合理的试验条件和准备合适的试验设备以及方法之外,如何快速、准确地根据试验测试结果来判断产品的性能是顺利完成振动试验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一种使用LMS b的数据分析功能来快速检验产品经历预定的振动条件后性能是否变化的方法。
2.特征检验振动熟悉振动试验方法的工程人员可能都知道特征检验振动技术,即在每一次正式的振动条件(如验收级、鉴定级)实施前后,按正式试验的1/4量级或更小的量级(如全频带0.1g),用相同的扫频速率进行正弦振动,其目的有:1)在正式试验前,了解整个试验系统的配合情况,测试试件的结构特征频率和响应水平;2)比较正式试验前后结构特征频率和响应的变化情况,判断结构是否损伤。
此中方法无疑是非常合理的,几乎已成了试验的规范。
这主要也得益于数字测试技术的飞速发展,试想过去用磁带机回放一次试验数据往往需要几天,首先时间上就不允许。
随着计算机测试技术的应用,我们已经可以在一次振动试验结束后10分钟内将所有的加速度响应曲线打印出来,但是这对于实现特征检验还是太慢,人们往往希望将2次或多次同一组的试验结果叠在一起,在相同的坐标下进行比对。
总之提出的要求是:快、准、易。
那么有没有合适的方法呢?LMS b给了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3.LMS b实现快速特性检验LMS b是比利时LMS公司的力学试验软件产品,它是基于WINDOWS 操作系统,最大的优点在于对试验数据的处理和报告。
Desktop就是用于数据观看、打印、处理的基本模块,这里主要详细介绍如何在完成试验后实现对产品结构的快速特性检验。
基于LMS Test. Lab 的车内声振传递路径分析
基于LMS Test. Lab 的车内声振传递路径分析1 前言汽车噪声、振动及因其而引发的车辆乘坐舒适性问题,即NVH(Noise, Vibration & Harshness)问题,是衡量汽车产品质量的一个综合性问题。
它给用户的感受最直接,越来越影响到产品的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因此受到各大整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普遍关。
汽车内部噪声和振动现象,往往是由多个激励,经由不同的传递路径抵达目标位置后叠加而成的。
当今汽车新产品研发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优化整车NVH 性能,往往要综合考虑各个激励和传递路径的情况,而传递路经分析(TPA,Transfer Path Analysis)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通过传递路径分析,确定各途径流入的激励能量在整个问题中所占的比例,找出传递途径上对车内噪声起主导作用的环节,通过控制这些主要环节,如使声源的强度,路径的声学灵敏度等参数在合理的范围里,以使车内噪声控制在预定的目标值内。
本文基于LMS SCANDAS MOBILE SCM05 便携式采集前端及LMS Test. lab 8A 软件对某国产轿车车内声振传递路径进行分析,得出分析结果并为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整车NVH 性能奠定了基础。
2 车辆声振传递路径分析原理在工程振动噪声测试分析工作中,谱分析以及概率统计分析应用很多,但是都具有一个共同缺点,要求对比试验的条件和工况完全相同,否则无法进行对比。
同时,这样试验的工况十分复杂,要求处理的数据多,工作量非常大,而又很难用简单的图表全面地说明问题。
传递特性的分析能够很好地解决上面说的问题,其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为了取得结果,一般仅需选择一种工况进行试验就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由于传递特性分析具有这一突出的优点,在实际工程问题上应用很普遍,从而得到迅速的发展。
车内噪声总体上可分为结构声和空气声两种。
在结构声情况下,激励源和目标点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激励源一侧的结构称为主动方,目标点一侧的结构称为受动方,一般两者在分界处(可称之为耦合点)通过某种耦合元件连接起来,具体可表现为发动机、底盘部件在车身上的支撑、铰链及橡胶轴套等。
基于LMS test.lab发动机噪音分析
基于LMS b发动机噪音分析作者:肖志杰张立成来源:《大众汽车·学术版》2014年第04期【摘要】本文采用比利时LMS公司的b 振动噪声测试系统,针对某款摩托车发动机怠速时出现的异响、声音大等问题进行了测试分析,通过对振动现象和异常噪声的频谱分析及零部件传递函数分析,找出了声音大和异响的主要根源在箱体的刚度不足、离合器齿轮传递误差大,离合器缓冲结构的刚度设计不合理,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噪音;LMS b;传递函数;频谱;离合器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对摩托车的要求已经不满足于省油、跑得快,而是更注重于其舒适性和安全性。
发动机异常噪声不仅使人心情烦躁,而且还会使客户对发动机或者整车做出不好的判断,直接影响着客户对车辆的购买。
因此,针对某发动机怠速声音异响且声音大且有杂音等现象进行了实验测试分析和有限元计算分析。
一、实验测试分析公司某新型发动机在试制过程中,发现其在怠速(1500-1600rpm)的声音有种节奏感的敲击声,且加速时发动机声音比较杂等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本文采用LMS b系统采集异响声音的频谱数据以及振动数据,并且利用LMS b系统测试子零部件的传递函数并结合有限元软件计算来考察零部件的模态以及关键点的动刚度等。
测试工况为在半消音室台架内,空挡怠速(1500-1600rpm),采用3个振动传感器和3个噪音传感器同时测量振动和噪音数据。
二、测试数据分析(一)声音频谱数据分析通过离合器处的噪音频谱数据可以看出,离合器处主要的异响频率段在590HZ以及2300-2900HZ,经过滤波以及声音回放可以确定异响的频率段就是上述频率段。
(二)箱体的频响测试本文采用LMS b系统对箱体进行频响测试,来考察其结构的固有频率和关键点的动刚度并结合有限元计算来考察每个频率下的模态阵型分布。
(三)齿轮噪音分析通过离合器的频谱数据分析可知,离合器的齿轮啮合噪音在总的噪音中贡献量很大,通过滤波回放试听来看,异响的主要激励源就来源于离合器的冲击噪音,从离合器的工作机理出发,离合器的冲击主要来自于离合器的传递误差以及离合器的缓冲扭振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引言
随着豆浆机使用的日益普及,作为豆浆机升级产品的破壁机因转速高破碎效果好等因素而受到市场的青睐,而噪声问题成为影响破壁机性能体验的关键因素。
而振动噪声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信号的采集,同时需要对信号处理分析等要求。
LMS b是一整套的振动噪声试验解决方案,是高速多通道数据采集与
试验、分析、电子报告工具的完美结合,包括数据采集、数字信号处理、结构试验、旋转机械分析、声学和环境试验。
通过LMS b的采集分析系统可以获得破壁机实际的模态振型和ODS振型,与CAE振动响应仿真结合,从而为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为破壁机的振动噪声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2 传递路径分析与声源识别
2.1 破壁机噪声传递路径分析
破壁机主要由机头(含电机,控制板,刀架等)、机壳(盛装食材)、底座(支撑机身)三部分构成,工作时电机超高速运转(14900rpm),带动不锈钢刀片,在杯体内对食材进行超高速切割和粉碎,从而打破食材中细胞的细胞壁,将细胞
噪声主要来源和传递路径分析
2.2
声压全息法测试: 对破壁机采用近场声压测试,用麦克风测试距离被测物体表面10mm处的声压,获得各个点的频谱,然后按照频段将各个点的值画成等高线,数值大小用颜色表示。
图2 声压全息法声源识别(250HZ)
声压全息法测试结果显示:转速基频250Hz异音为主要异音频率,主要集中在杯座和底座,其中底座主要是3个侧面辐射出去,基座底部基频噪声较高,靠近后排风口处最高。
3仿真模型与测试的对比及分析
3.1 建立结构有限元模型和模态几何模型
仿真边界条件设置:整个破壁机采用重力作用下的预应力分析,底座胶垫底面和地面采用固定支撑,转子表面添加频率为250Hz的旋转离心力2.167N,杯中的水用质量点等效,绑定在杯子中部。
将偏心力加载到电机结构有限元模型中,进行振动响应分析,获得各倍频下的振动响应(重点为基频)。
图3 整机有限元3D模型图4 整机模态测点几何模型
3.2 ODS和模态测试分析
利用LMS b的Modal模块和ODS模块对整机的模态和ODS进行测试,重点关注基频附近的模态振型。
通过ODS振型与谐响应仿真对比,可验证仿真
的准确性。
图5 整机ODS@基频238-270Hz 图6 整机谐响应仿真@250Hz 对比结果显示:电机基频250Hz激励下杯座振动谐响应振型和ODS测试结
果符合,推测激励源为电机的不平衡力。
降噪方法是降低电机的不平衡力,或通过隔振设计,降低传递到底座和杯座上的振动。
同时通过对比238-270Hz的ODS振型和结构模态,发现杯座无250Hz附近
模态频率,而在基座上存在多个局部模态,基座模态测试如下图所示:
图7 基座模态测试图8 基座模态@240Hz 底座上存在250Hz附近局部模态以变形为主,而整机基频的振动为刚体振动,也有一定的变形量,固可通过改进基座结构,增加刚度,减少基座变形量,可以减少基座振动,从而减少声辐射,但这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5 最终降噪方案
通过上述LMS b 软件里ODS 振型与CAE 振动响应仿真结果对比,可知250Hz 激励源为电机的不平衡力引起,而由于破壁机实际工作状态导致电机不平衡力不可避免,无法直接降低电机的不平衡力,最终确定250Hz 基频噪声的解决方案为采用隔振结构的方案,降低传递到底座和杯座上的振动,最终方案及效果对比如下:
图9减震垫实物 图10 减震垫参数对比
图11 阻尼垫前后噪声测试值对比
采用高阻尼减振垫对比原橡胶垫相比,声压级在250Hz 基频段降噪8dB(A)左右。
表1最终方案声功率优化结果对比 0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原机采用高阻尼减振垫频率/Hz d B (A )
采用减振垫+工字垫方案的平均声功率相比原方案可降低3.76dB(A),该方案作为最终优化方案。
6 结论
本文主要是解决破壁机高速工作时噪声大问题,从噪声机理和振动传递路径分析入手,通过LMS b软件与CAE分析软件相结合,对破壁机系统的模态,ODS和振动响应进行分析,通过CAE振动响应仿真与ODS测试结果对比,验证了仿真的准确性,同时明确了噪声的激励源和传递放大位置,为噪声优化方案指明了方向,通过对破壁机的隔振进行重新设计后,声功率降低明显,满足使用要求,也证明了LMS b与CAE有限元分析软件结合的方法对于解决机电产品的振动噪声问题是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