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则不通 通则不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身体痛苦、心理痛苦、思想痛苦各自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有位网友在给我的电子邮件中说:“本人28岁,毕业后一直在上海打拼,对自己的表现可以说非常不满意。

有时总感觉在浪费时间一样,或许我订的目标有问题,有些急功近利,但更多的是我认为没有把时间充分利用好,而且学习效率也比较低,总是无法集中全部精力。

有的时候内心里充满着焦虑,工作生活如行尸走肉般,又不知该如何改变现状。

就像患上了焦虑症一样,感觉人生前途一片渺茫……”
(一)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种现象属于文化现象,不是单纯的心理现象。

为什么这样说。

在此,我先对文化诊断学与心理学的差别性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心理是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因此,心理学的核心问题是情感和情绪。

文化是创造力的对象化,因此,文化诊断学的核心问题是创造力。

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方向是:感觉和认知、情感和情绪、人格和意志……文化诊断学主要研究的方向是:思维体系的完整性、思维方式的完善性、思维的对象化能力……由于方向不完全一样,所以方法也不完全一样。

一般来说,心理学重点关注情绪、情感、情结,这些内容属于潜意识领域;而文化诊断学则重点关注思想、思考、思维,这些内容属于意识领域。

如果说潜意识的显著特征是非理性,那么意识的显著特征则是理性。

在心理学中,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是心理学的主要矛盾,潜意识往往决定意识,非理性往往决定了人的喜、怒、哀、乐。

在文化诊断学中,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文化诊断学的主要矛盾,理性把控非理性,创造力是思考力的对象化——思考力水平往往决定了思维方式和创造力。

心理学:心理特征决定性格特征;感觉影响情绪和心态,其中最基本的规律是建立在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的生理(心理)联系性之上的。

文化诊断学: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知识结构决定思维结构,其中最基本的规律是建立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方法论的逻辑联系性之上的。

心理学的宗旨是治疗心理疾患和精神疾患,培养健康人格。

文化诊断学的宗旨是改善思维方式、提高思考力水平和培养文化创造力以及对文化的分析、诊断、驾驭能力……
从网友来信反映的问题看,导致这类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要么是目标不合理,或者是没有合理的目标规划和价值导向,导致价值迷失,感到前途迷茫,因而困惑和痛苦;
(2)要么是由于真理迷惑导致方法不科学,或者是找不到好的实施方法,因而感到困惑和痛苦;
(3)要么是执行缺乏力度,或者找不到着力点,不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执行效果,因而精力耗散,倍感疲倦而导致困倦和痛苦;
(4)要么是资源配置不合理,或者缺乏必要的资源支撑,因而感到哀伤和苦闷。

《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系统论述了目标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组织(实施)有效性、资源配置科学性的逻辑关系,并把这套系统总结为思维一体化技术。

由于这四个方面问题的核心是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也正是因为这四个基本特征,所以我断定这类问题属于文化诊断学的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心理学问题。

当然,心理问题必然涉及到文化问题,文化问题也必然涉及到心理问题。

思想文化上的困惑必然导致情绪上的连锁反映,情感体验和心理问题也必然影响到思维方式,它们之间是交叉相融的关系,既不能绝对割裂开来,也不能完全等同起来。

(二)
构成文化模式的几个基本要素是:(1)世界观;(2)价值观(人生观);(3)方法论(行为规范)。

必须满足这三个基本条件,才可能形成完整的文化模式,离开任何一个要件都不构成完整的文化模式。

文化模式在结构上的不完整性以及逻辑关系上的不完善性,必定影响到人的思想和行为,这也是导致文化亚健康(或不健康)的重要原因。

既然我们确定以上网友提出的问题属于文化问题,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

文化诊断的首要问题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方法论。

只有先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然后才能确定合理的目标导向,之后,才能产生适合自己的可行性的实施方法,进而坚定不移地去执行。

执行过程总是需要相应的资源配置,只要抓到了“关键点”——将优势资源集中在关键环节和关键时节上——就能够以点带面,以少胜多,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执行效果。

假如有了合理的目标、可行性方法、坚定的执行以及相应的资源配置,并能够形成一体化,那么,类似以上网友提出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前些天我偶然见到一位朋友,她对我说,“为什么你总是那么精力充沛,谈笑风生,我每次见到你的时候你都是心情愉悦,给人带来无穷的欢乐”。

我回答说,中医经络学有句话叫“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其实人的思想也和身体的经络一样,如果对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想不通,就会迷惑、困窘和痛苦,如果能够想得通,思想就舒畅,心情就愉悦,精力也
就会很充沛了。

孔子说:“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也是想得通的表现。

所谓“想得通”,在宏观方面就是要有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微观方面就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和实施方法,尤其是找到关键和着力点。

如果你把这些基本问题想通了,就知道如何选择属于自己的天时、地利、人和。

你就能够创造性的发掘资源和配置资源。

而且,即使当你处在不利的情况下也能够静若处子,做到“穷则独善其身”,一旦机遇和条件来临的时候就可以动若脱兔,做到“达则兼济天下”了。

无论是心性修炼时候的独善其身,还是志得意满时候的兼济天下,只要想通了,都是能够让人感到充实和快乐的。

智慧的关键是角色——当您形成了一套立足自身角色定位的真理坐标和价值坐标,就没有什么事情让你“想不通”的了。

当然,要真正做到想得通,必须满足四个基本要求。

首先需要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没有思维深度,就看不清事物的本质,所以我特别强调拓展思维深度训练。

只要掌握了存在根模式和时空扫描技术,就能够理解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理解存在方式、认识方式、把握方式的转化,就能够洞悉世界的矛盾属性、联系属性、结构属性、过程属性,思维就能够“钻进去”。

其次需要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只有具备必要的思想高度,才能够站得高看的远,就能够从局部和个别事物中“跳出来”,不至于钻牛角尖。

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一定要把握主客体关系的统一性,系统掌握价值思维方法论。

“想得通”的第三个基本要求就是思维广度,即理解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制约性及其动态平衡关系。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其中存在作用和相互作用的连锁反应,只有把握了其中的制衡环和制衡圈,就能够找到关键和着力点,就能够“有钢使在刀刃上”,就不会造成精力、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想得通”的第四个基本要求是思维速度,只有具备了必要的思维速度,才能够做到当机立断。

如果缺乏必要的思维速度,当你慢慢地想通了的时候,机会可能已经错过了。

后悔,就会导致思想痛苦和情绪苦闷。

(三)
有人读了一辈子的书,越读越糊涂,好像掉入知识的迷雾,成为俗话所说的书呆子。

有人因为一席话豁然开朗、恍然大悟……培养人的文化悟性,这是文化诊断学的重要功能之一,而能否“想得通”则是分析文化和诊断文化最基本的能力。

然而,“想得通”还必须落实到行动上,才能将精神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将思想财富转换为物质财富。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定力训练,如果没有必要的定力,即使你今天想好了,想通了,明天就可能会自我否定。

缺乏定力的人,一旦遇到困难和阻碍,所有的“想得通”
都可能会崩溃,人就会倍感失落。

如果做不到一以贯之,或者经不住诱惑,抗拒不了压力,就会迷失方向、失去自我。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说这句话的人很多,而能够做到的人却很少,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缺乏定力。

人所能认识和改造的世界运动变幻,周而复始,如果你的定力修炼到一定程度,那么客体世界的变化就会以你为中心,问题和困难也常常会为你让路。

如果你缺乏必要的定力,那么世界的变幻就会把你吸引进去,先是迷乱你的心智,然后你就会逐渐被客体化,迷失以前的目标和方向,进而失去自我。

你就会心态浮躁、紧张焦虑、精力耗散,就会感觉自己失去存在的重心和价值。

如果你有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并建立了自己的真理坐标和价值坐标,你就会成为坐标的中心,你就是“主心骨”,无论客体世界如何变幻,都是围绕着“主心骨”和“中心点”运动着的。

这时,你就会从容淡定,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果没有定力,就没有主心骨,也就失去了中心点,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世界。

定位之后才能产生定力。

一个人的行动力(执行力)与定力有关,没有定力就会朝秦暮楚、见异思迁,执行力也就没有了保障。

定力也叫意志力,与一个人的信念有关。

那么,一个人的信念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曾经有人也这样问我:真理坐标是不是指世界观?价值坐标是不是指人生观?我回答说:世界观指的是关于世界的基本看法;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的基本看法,而真理坐标和价值坐标不仅仅只停留于对世界和人生的基本看法,思维一旦形成了三维坐标,“自我之心”就为客体世界建立了中心,人就成为万物的尺度。

这时,“我”就成为客体世界的主体、主导、主人和主动。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思想观念五花八门,商业文化乱象环生,如果不具有对文化的分析和诊断能力,很可能被形形色色的糊涂观念和腐朽文化迷惑心智,成为不健康文化的牺牲品,为此,我们创立了一门新的学科:文化诊断学。

这是一门有别于心理学而又特别接近心理学的学科,它从建立思维体系的完整性、思维方式的完善性和思维的对象化能力入手,提高人们对文化的分析、诊断和驾驭能力。

有很多的人会因为心态浮躁而烦恼,有很多人会因为真理迷惑和价值迷失而“想不通”,而痛苦……身体(生理)上的痛苦、心理上的痛苦、思想上的痛苦各自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正是为了解除这些痛苦,依次出现了身体(生理)医学、心理学、文化诊断学。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身体上的疼痛与经络和血液是否通畅有关,思想上的烦恼和痛苦与是否“想得通”有关——站在提高思考力水平和改善思维方式的特定视角,帮助人们去除由于真理困惑和价值迷失而导致的思想痛苦和文化迷失,这是文化诊断学的宗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