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宫颈癌流行病学状况及防治策略的回顾与展望_王临虹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现状和预防
HPV有许多种类型
根据致癌性分 低危型:涉及HPV-6、HPV-11、HPV-34、HPV-40、HPV42、HPV-43、HPV-44 等常见型别。 高危型:涉及HPV-16、HPV-18、HPV-31、HPV-33、 HPV-35、HPV-39、HPV-45、HPV-51、HPV-52、HPV56、HPV-58、HPV-59、HPV-68、HPV-73 等常见型别) 。
谢谢观看
90%发生HPV 感染旳妇女可自然清除, 少部分发生连续感染,进而进展为可检出旳宫 颈癌前病变,此过程一般需要数十年。
利用安全有效旳HPV 疫苗可从根本上阻断 HPV传播,是最有效旳宫颈癌预防措施。
WHO推荐各国将HPV疫苗接种纳入各国计划免疫系统,以预防宫颈癌及 其他HPV有关疾病;推荐9~13岁青少年女孩接种HPV疫苗,在条件 允许旳情况下,可将接种范围扩大至青少年女性和年轻妇女;虽然部分国家 (澳大利亚、美国)已为青少年男孩接种HPV疫苗,但WHO并不推荐男 性作为HPV疫苗首选接种人群。
•九价疫苗在四价疫苗旳基础上,再覆盖了HPV31、HPV33、 HPV45、HPV52、HPV58,能预防90%旳宫颈癌。推荐年龄 9~26岁。2023年4 月28 日,国家药监局有条件同意用于预防 宫颈癌旳九价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即“HPV 疫苗”)上市。 总费用4000多元。
•目前,宫颈癌疫苗旳使用期至少是4年,一般以为使用期在 23年以上。
全世界约75%宫颈癌是由HPV-16 、HPV-18这2种HP V亚型引起,而这2种亚型造成旳宫颈PV18,能够覆盖到70%左右旳宫颈 癌;合用于9~25岁女性,分别在0、1、6月各接种一次,总 费用1800。
•四价疫苗在二价疫苗旳基础上,再覆盖了HPV6和HPV11, 因为HPV6和HPV11还造成了90%旳锋利湿疣;合用于20~ 45岁旳女性,为0、2、6月各接种一剂次,总费用约2500元。
宫颈癌防治领域回顾与展望2023
宫颈癌防治领域回顾与展望2023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的中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被认为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20年提出《加速消除宫颈癌的全球战略》,其中一级预防除了进行健康教育外,最重要的是人乳头瘤病毒(HPV)预防性疫苗的接种。
岁末之际,妇产科在线特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和大家分享2023年宫颈癌防治领域回顾与展望,内容重点包括HPV疫苗应用现状、宫颈癌筛查新进展等。
2023年宫颈癌防治领域国家战略新部署在即将过去的2023年中,宫颈癌防治领域取得诸多进展。
今年3月份,国家癌症中心在《中华肿瘤杂志》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其中,相较于2020年公布的10万多例宫颈癌新发病例,目前数据仍在继续升高,现已达11万例之多,但是死亡病例明显下降,从2020年的5.9万人下降至3.3万余人。
2020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加速快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194个国家根据这个决议首次承诺消除宫颈癌。
我国政府积极响应,尤其是今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提出了2030年全世界要实现“90-70-90〃的战略目标即90%的女孩在15岁之前完成接种HPV疫苗,70%的女性至少在35岁和45岁时分别接受一次规范筛查、90%确诊宫颈疾病患者得到治疗。
同时明确通过接种HPV疫苗、筛查、治疗等三级预防措施有效防控并最终实现消除宫颈癌。
HPV疫苗应用现状目前,HPV疫苗在我国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二类疫苗),接种单位按照疫苗说明书规定和〃知情同意、自愿自费〃的原则,科学告知家长或受种者后,为受种者及时提供疫苗接种,由此可见,推动青少年女生接种HPV疫苗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为了推进适龄女性HPV疫苗接种工作,各地区〃因材施教〃,多措并举。
其中,结合国家卫生城市的创立来推动疫苗接种公共卫生项目更是一项富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性计划,各地方政府结合自身经济发展情况,开展适龄女性HPV疫苗的接种服务。
2024宫颈癌预防攻略
2024宫颈癌预防攻略宫颈癌(Cervica1Carcinoma,CC)发病率位列女性癌症第4位,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2位。
2023年全球新发宫颈癌约60.4万人,占女性总体癌症的6.5%,发病率为15.6/10万,死亡率排女性癌症第4位,死亡人数34.2万。
据统计,HPV疫苗接种和宫颈癌筛查普及率高的国家,其发病率明显下降。
而在全球欠发达国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是发达国家的1.7倍与2.4倍。
宫颈癌是我国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2015年中国肿瘤发病登记报告显示:宫颈癌新发病11.1万,发病率16.56/10万,死亡病例3.4万。
在我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晚期宫颈癌发病率仍较高,是导致宫颈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宫颈癌发生主要由HPV感染引起。
因此,宫颈癌有效的一级预防和筛查是预防浸润性宫颈癌的重要策略。
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放疗,化疗广泛用于与手术、放疗联合的整合治疗以及晚期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
目前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其联合治疗可用于复发或转移宫颈癌的全身系统性治疗。
预防策略1、一级预防一级预防包括HPV疫苗和健康教育,是宫颈癌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目前,尚无任何一种方法可以替代HPV疫苗预防HPV感染相关宫颈癌,已有的经验表明,9~14岁女孩接受HPV疫苗接种效率更高。
HPV疫苗不满足需求、公众健康意识不足及价格因素是导致我国疫苗接种率低的重要原因。
2、二级预防宫颈癌筛查是宫颈癌重要的二级预防措施,宫颈细胞学筛查及HPV检查的宫颈癌筛查是发现宫颈癌癌前病变的重要手段。
我国开展农村妇女宫颈癌免费检查,十余年间不断累积经验,优化技术与筛查管理流程,逐步扩大受益人群覆盖范围并取得良好效果。
但国内大多数地区妇女仍只接受机会性筛查。
3、三级预防可分为宫颈上皮内病变治疗与管理和宫颈癌治疗,规范化的宫颈上皮内病变诊疗和随访管理是影响其转归的重要因素,宫颈癌癌前病变分为高级别和低级别病变,根据HPV感染型别或有无HPV感染进行分类管理、治疗与随访。
中国宫颈癌患病率及临床特征变化分析病例的研究主要内容
中国宫颈癌患病率及临床特征变化分析病例的研究主要内容摘要目的在全世界每年新增的宫颈癌病例中,约有三分之一是来自中国。
我们探讨了中国过去十年中的宫颈癌患病情况和临床特征。
方法从2000 年到2009 年,我们从全国各地共招募了10 012名宫颈癌住院患者。
我们分析了他们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策略以及治疗结局。
结果所有宫颈癌患者的总体平均确诊年龄为44.7±9.5 岁,比中国在2000 年之前报告的平均确诊年龄低5~10 岁。
患者的总体年龄分布为:16.0%的患者≤35 岁,41.7% 的患者在35 到45 岁之间,41.7% 的患者> 45 岁。
在所有确诊病例中,早期宫颈癌所占比例最高:I 期占57.3%,II 期占33.9%,III 或IV 期占4.3%。
大多数患者(83.9%) 接受了手术治疗,仅有9.5% 接受了单纯放疗。
在8 405 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68.6% 接受了辅助治疗,其中包括化疗(20.9%)、放疗(26.0%) 和放化疗(21.9%)。
在IA 期患者中,有16.0% 保留了子宫体。
保留卵巢的患者占42.0%。
结论中国的宫颈癌病例呈低龄化趋势,且早期病例的比例逐渐升高。
在过去10 年中,手术治疗已成为I 期和II 期患者的主导疗法,而且越来越多地与辅助化疗联合进行。
对于想要保留生殖器官的特定患者而言,保守性手术治疗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对实际临床工作的启示:宫颈癌的病残率和死亡率在最近几十年呈逐渐降低趋势,但宫颈癌仍旧是全世界女性的第三大最常见恶性疾病。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新确诊的宫颈癌病例可达500 000 例,每年死亡的病例超过268 000 例。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增的宫颈癌病例中约有75 000 例是来自中国。
其中在2008 年的宫颈癌死亡例数高达33 000 例。
由于目前已发表的数据有限,而且中国缺乏大规模的临床宫颈癌数据库,所以宫颈癌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和远期生存率均尚不明确。
中国宫颈癌筛查行业现状及前景
中国宫颈癌筛查行业现状及前景一、宫颈癌筛查概述宫颈癌发生在子宫颈,主要由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多发于40-60岁女性。
宫颈癌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晚期则会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骨盆腔疼痛等现象。
病因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宫颈癌的传统筛查方式为细胞病理诊断,包括巴氏涂片法、过滤膜式液基细胞学及沉降式液基细胞学,目前巴氏涂片法已基本被液基细胞学取代,国内以沉降式液基细胞学为主流方法。
目前,国际及国内的较多权威医学指南均建议在宫颈癌筛查中联合使用液基细胞学和HPV病毒检测,联合筛查可以使得宫颈癌筛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都更高。
中华医学会妇幼保健分会2018年编写发表的《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指出,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查是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方式,建议筛查HPV阳性时首选细胞学检查进一步分流,细胞学异常(不典型增生)时首选HPV检查进行分流,因此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查均为不可或缺的宫颈癌筛查方法。
二、宫颈癌前病变流行病学由于过早性生活、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吸烟等因素的影响,女性受到HPV暴露及感染的风险增加,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群体庞大。
据统计,2020年中国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人数约为350万人。
2020年我国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人数约为210万人,2016至2020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2%。
三、宫颈癌筛查行业现状据统计,2020年我国宫颈癌筛查市场规模约为20亿元,同比增长5.26%。
在政府筛查力度的增强、公众对HPV及其与宫颈癌相关风险的认知提升等的助力下,预计其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
我国建议进行宫颈癌筛查(25岁至65岁的女性)的人数由2016年的4.12亿人增加至2020年的4.18亿人。
四、宫颈癌筛查行业前景“两癌筛查”启动于2009年,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补助经费,在全国范围内(221个县区)开展农村妇女“两癌”检查。
距今已经开展了10年。
起初,国家采用细胞学TCT检测方式进行筛查,从2015年开始,在试点地区为54.6万35-64岁农村妇女采用HPV检测方法进行宫颈癌初筛。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趋势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趋势前言宫颈癌是人类恶性肿瘤中唯一可知病因的恶性肿瘤。
有研究显示,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1],HPV疫苗的成功研发表明宫颈癌将成为第一个通过注射、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来消除的恶性肿瘤[2]。
但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没有明显的下降。
有研究数据显示,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第4位高发恶性肿瘤,仅次于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肺癌,在男女合计全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8位[3]。
据估计,2018年全球约有宫颈癌新发病例57万,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例数的3.15%;死亡病例约31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总死亡人数的3.26%[3]。
宫颈癌是中国女性第6位常见恶性肿瘤,2015年全国新发宫颈癌病例11.1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83%;宫颈癌死亡病例约为3.4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5%[4]。
本文通过整理汇总宫颈癌的流行病学情况,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数据参考。
1.宫颈癌发病和死亡情况:有研究显示,2018年全球女性宫颈癌发病约569847例,粗发病率为15.1/10万,世界标化发病率为13.1/10万,构成比为6.61%,仅次于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肺癌;死亡约31365例,粗死亡率为8.2/10万,世界标化死亡率为6.9/10万,构成比为7.47%,仅次于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3]。
我国研究显示,2015年中国女性宫颈癌发病约11.1万例,粗发病率为16.56/10万,世界标化发病率为10.86/10万,构成比为6.24%;死亡3.4万例,粗死亡率为5.04/10万,世界标化死亡率为3.15/10万,构成比为3.96%,宫颈癌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常见恶性肿瘤[4]。
中国女性宫颈癌粗发病率是全球的1.10倍(分别为16.56/10万和15.1/10万),标化后宫颈癌粗发病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分别为10.86/10万和13.1/10万);中国女性宫颈癌死亡率低于全球水平(分别为5.04/10万和8.2/10万)[4]。
2002—2024年上海市子宫颈癌流行病学分析及趋势
首先,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02年至2024年期间上海市子宫颈癌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在这个时间段内,上海市子宫颈癌的平均年龄调整患病率从2002年的13.6/10万人降至2024年的8.9/10万人。
这表明在这段时间内,子宫颈癌在上海市的发病率逐渐下降。
其次,我们可以发现这一趋势可能与少女接种宫颈癌预防疫苗有关。
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在接种宫颈癌预防疫苗之前,上海市推出了一项宫颈癌筛查项目,即普及的宫颈细胞学检查(Pap smear)。
该项目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的子宫颈癌病例。
然而,在2024年,上海市也开始推广自主开发的宫颈癌疫苗,用于预防HPV感染。
这可能是导致子宫颈癌在上海市患病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人们对于子宫颈癌的认识和意识逐渐增强,这也有助于阻止该疾病的流行。
随着对疾病的了解和医疗知识的增加,人们更加重视预防性筛查和早期发现子宫颈癌的重要性。
通过定期的宫颈细胞学检查(Pap smear)和HPV疫苗接种,人们能够更早地发现和治疗子宫颈癌,有助于降低患病率。
最后,上海市相关医疗部门的努力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过去的几年里,上海市加大了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宣传力度,并提供更多的健康教育活动,包括推广宫颈癌筛查和预防知识的宣传。
这些努力有助于提高公众对于子宫颈癌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推动了预防和治疗措施的执行。
总的来说,2002—2024年间上海市子宫颈癌的流行病学分析表明,子宫颈癌的患病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这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接种宫颈癌预防疫苗、增强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意识,以及医疗部门的努力。
然而,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数据和研究来深入理解和解释这一趋势,并继续努力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
中国大陆13年宫颈癌临床流行病学大数据评价
中国大陆13年宫颈癌临床流行病学大数据评价一、本文概述宫颈癌,作为一种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为了深入理解我国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究其发展趋势,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中国大陆近13年的宫颈癌临床流行病学大数据进行了系统性的评价和分析。
通过收集全国范围内的宫颈癌临床流行病学数据,我们深入剖析了宫颈癌的发病率、年龄分布、地域差异、病理类型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的信息。
本研究不仅反映了我国宫颈癌流行趋势的变化,也为临床医生和公共卫生决策者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本文也揭示了我国宫颈癌防控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筛查普及率不足、早期诊断困难、治疗资源不均等。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引起社会各界对宫颈癌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共同推动宫颈癌防控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阐述宫颈癌流行病学数据的来源、处理方法,以及具体的分析结果。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宫颈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和有效的策略,为推动我国宫颈癌防治工作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大陆13年间宫颈癌临床流行病学的大数据进行评价,以揭示宫颈癌的流行趋势、影响因素以及防控策略的有效性。
研究材料主要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各大医院的宫颈癌登记系统,涵盖了宫颈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年龄分布、地区分布、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以及治疗方法等关键信息。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回归分析等,以揭示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采用了回顾性队列研究的设计,通过对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探讨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影响因素以及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
我们还结合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对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防控策略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宫颈癌未来发展方向
宫颈癌未来发展方向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本文进行修改:宫颈癌作为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防治工作始终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重点。
在未来,宫颈癌的发展方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布局。
一、预防策略的优化1. 提高宫颈癌筛查覆盖率。
当前我国宫颈癌筛查覆盖率仍有待提高,未来应加大力度,将宫颈癌筛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确保更多女性受益。
2. 推广HPV疫苗接种。
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手段,我国已批准上市多种HPV疫苗。
下一步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HPV疫苗的认知度,推动疫苗接种率的提升。
3. 加强健康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宫颈癌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女性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二、诊断技术的创新与发展1. 早期诊断技术的研发。
早期宫颈癌的治愈率较高,因此,提高早期诊断技术水平至关重要。
未来应加大对早期诊断技术的研究投入,发展更为精准、便捷的检测方法。
2. 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深入研究宫颈癌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有力支持。
三、治疗手段的优化与整合1. 个性化治疗策略。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生育需求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 多学科综合治疗。
宫颈癌的治疗涉及多个学科,如妇产科、放疗科、病理科等。
未来应加强多学科协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患者生存率。
3. 新型治疗技术的探索。
如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四、康复与关怀1. 宫颈癌康复管理。
针对治疗后的患者,制定科学的康复管理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心理关怀与支持。
宫颈癌患者及家属在面对疾病时,往往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
加强心理关怀和支持,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五、科研与人才培养1. 加大科研投入。
鼓励科研机构、高校等开展宫颈癌相关研究,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人才培养。
加强宫颈癌防治领域人才的培养,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第2版)》解读
《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第2版)》解读狄江丽;张小松;赵更力;王临虹【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卫生杂志》【年(卷),期】2024(15)2【摘要】子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20年来,我国子宫颈癌发生率和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在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城市和农村地区间均存在明显差异。
子宫颈癌防控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2017年,为指导和规范我国子宫颈癌防控工作,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专家的指导下,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组织我国妇女保健、妇科肿瘤、细胞病理学、公共卫生领域的有关专家及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共同编写了《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简称《指南(第1版)》)。
2023年,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联合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宫颈癌防控研究专业委员会再次组织专家更新和出版了《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第2版)》[1](简称《指南(第2版)》)。
【总页数】5页(P1-5)【作者】狄江丽;张小松;赵更力;王临虹【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妇儿保健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中国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2.子宫颈癌临床决策要点——2019“NCCN子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第3版)”解读3.突出全过程风险防控--《危险化学品生产建设项目安全风险防控指南(试行)》解读4.中国子宫颈癌综合防控路径建设专家共识5.评《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宫颈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宫颈癌筛查市场发展现状
宫颈癌筛查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筛查是预防和早期发现宫颈癌的重要手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宫颈癌筛查市场逐渐兴起并发展壮大。
本文将探讨宫颈癌筛查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市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宫颈癌筛查市场概述宫颈癌筛查市场主要包括宫颈癌病例数、筛查率、筛查方法和市场参与者等方面。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50万新发宫颈癌病例,其中7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然而,宫颈癌是一种可以通过筛查和预防手段有效控制的癌症。
因此,提高筛查率、推行有效筛查方法成为了宫颈癌筛查市场的重要目标。
筛查方法传统的宫颈癌筛查方法主要包括细胞学检查和HPV(人乳头瘤病毒)病毒检测。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一些限制,比如细胞学检查的准确率较低,HPV病毒检测无法区分感染类型。
为了提高宫颈癌筛查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近年来涌现了一些新的筛查方法,如液基细胞学检查、HPV病毒分型检测、蛋白组学检测等。
这些新技术在提高宫颈癌筛查率和准确性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市场参与者宫颈癌筛查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医疗机构、制药公司和科研机构等。
医疗机构提供宫颈癌筛查服务,如妇科医院、社区诊所等。
制药公司研发和生产宫颈癌筛查相关产品,如试剂盒、仪器设备等。
科研机构从事宫颈癌筛查的研究工作,推动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市场参与者的合作与竞争共同推动着宫颈癌筛查市场的发展。
市场挑战与机遇宫颈癌筛查市场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筛查覆盖面较低、宫颈癌筛查意识不足等。
提高筛查覆盖面和宣传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性成为市场发展的关键。
然而,这些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政府对健康事业的重视,宫颈癌筛查市场前景广阔。
新技术的应用、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将推动宫颈癌筛查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结论宫颈癌筛查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
新的筛查方法以及市场参与者的不断努力,为提高筛查率和准确性提供了新的机遇。
然而,市场仍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制药公司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
我国宫颈癌流行病学特征和高危因素分析
我国宫颈癌流行病学特征和高危因素分析一、概述宫颈癌作为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流行病学特征和高危因素的研究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至关重要。
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出一定的特点,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深入探讨其高危因素,以期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存在显著的地理分布差异。
高发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而低发区则多位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
这种分布特点与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资源分布以及人们的健康意识等因素密切相关。
宫颈癌的发病率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可能与现代生活方式、性行为习惯以及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程度有关。
在高危因素方面,宫颈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高危型HPV病毒的持续感染被认为是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原因。
过早的性行为、多产、多个性伴侣、吸烟、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等因素也可能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这些因素的存在不仅增加了宫颈癌的发病几率,还可能影响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深入了解我国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高危因素,对于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推广HPV疫苗接种、开展早期筛查和干预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广大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1. 宫颈癌概述作为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宫颈癌主要起源于子宫颈的鳞状上皮细胞或腺状上皮细胞,其发病过程往往经历从正常组织到癌前病变,再到浸润性癌的连续过程。
宫颈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呈现出一定的地理和人群分布差异。
地理分布上,宫颈癌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可能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条件、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人群分布上,宫颈癌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中年女性,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性观念的开放,年轻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宫颈癌的发病与死亡变化趋势及其预防策略进展
【摘要】 本文基于GLOBOCAN 2020与《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概括宫颈癌在全球及我国的发病与死亡变化趋势,总结我国宫颈癌三级防控的发展、现状及挑战,并探讨中国如何完善宫颈癌防控网络,以达到世界卫生组织“90-70-90”目标,最终实现“消除宫颈癌”的愿景。
【关键词】 宫颈癌;GLOBOCAN ;预防;疫苗;筛查Trend of cervical cancer incidence, mortality, and progress of prevention strategiesHuang Liuye, Zhao Xuelian, Zhao Fanghui (Department of Cancer Epidemiology, National Cancer Center/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Cancer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021, China)Correspondingauthor:ZhaoFanghui,E-mail:*******************.cn 【Abstract 】 Based on the cancer statistics of GLOBOCAN 2020 and National Cancer Registration data,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trend of cervic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and in China; reviewed the status and challenges on cervical canc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hina; and discussed th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prevention network in order to reach the "90-70-90" goals proposed by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achieve "global elimination of cervical cancer" finally.【Key words 】 Cervical cancer; GLOBOCAN; Prevention; Vaccine; Screening宫颈癌的发病与死亡变化趋势及其预防策略进展黄留叶,赵雪莲,赵方辉(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 流行病学研究室,北京 100021)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315504)通信作者:赵方辉 E-mail :*******************.cn宫颈癌可防可控,但仍是影响女性生殖健康的主要肿瘤。
宫颈癌现状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健康。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宫颈癌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报告通过对宫颈癌现状的数据分析,旨在揭示我国宫颈癌的发病趋势、防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二、宫颈癌发病现状1. 发病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57万新发宫颈癌病例,其中约33.3万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在我国,宫颈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大死因。
据统计,2018年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约为11.5万,死亡病例约为5.3万。
2. 年龄分布宫颈癌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5-55岁,但近年来,年轻女性的发病率有所上升。
据统计,我国宫颈癌患者中,35岁以下的比例逐年增加。
3. 地域分布宫颈癌发病地域分布不均,城市地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
这与城市女性生活方式、性观念、医疗资源等因素有关。
三、宫颈癌防治现状1. 预防策略(1)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女性对宫颈癌的认识,普及宫颈癌的预防知识。
(2)推广宫颈癌筛查:提倡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3)疫苗接种:推广HPV疫苗接种,降低宫颈癌发病率。
2. 治疗策略(1)手术治疗:适用于早期宫颈癌患者,如子宫切除术、子宫颈锥切术等。
(2)放疗:适用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可单独使用或与化疗联合使用。
(3)化疗:适用于晚期宫颈癌患者,可单独使用或与放疗联合使用。
四、宫颈癌防治存在的问题1. 宫颈癌筛查率低: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宫颈癌筛查在我国尚未得到广泛开展,导致早期发现率低。
2. 医疗资源不均衡:城市与农村地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宫颈癌防治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3. 宫颈癌防治知识普及不足:部分女性对宫颈癌的认识不足,导致防治意识淡薄。
4. HPV疫苗接种率低:HPV疫苗在我国尚未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导致接种率较低。
五、建议与展望1. 加强宫颈癌筛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宫颈癌筛查率,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中国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
中国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王临虹;赵更力【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年(卷),期】2018(029)001【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子宫颈癌;预防;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指南【作者】王临虹;赵更力【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050;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10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子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妇女的生命健康。
在世界范围内,子宫颈癌是女性的第四大恶性肿瘤,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子宫颈癌新发病例数为52.8万,死亡人数为26.6万,其中85%的病例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1]。
根据我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子宫颈癌新发病例数估计为9.89万,死亡人数约3.05万[2]。
近年来,我国子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子宫颈癌的防治作为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为促进我国子宫颈癌防控工作的开展,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健康服务司委托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组织制定了《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并于2017年8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书号:ISBN 978-7-117-24716-0/R·24717)。
该《指南》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内容涵盖了子宫颈癌的一、二、三级预防,从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卫生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1子宫颈癌的一级预防该《指南》指出,子宫颈癌的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包括开展健康教育和接种HPV预防性疫苗。
健康教育是由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信息传播和教育活动组成,旨在帮助个体或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从而建立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实现减少疾病和死亡、保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
随着HPV预防性疫苗的问世,子宫颈癌的综合防控策略已经逐渐从对适龄妇女定期筛查的二级预防,提前至对女性进行HPV疫苗接种的一级预防,通过减少HPV感染,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子宫颈癌前病变,以及对子宫颈浸润癌及时治疗来降低子宫颈癌的疾病负担。
宫颈癌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
甘肃医药2020年39卷第12期Gansu Medical Journal ,2020,Vol.39,No.12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受经济水平、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分布和流行趋势也呈现显著的变化。
本文通过对近期国内外及我国一些地区宫颈癌流行病学现状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期对“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宫颈癌预防控制各环节的推动及防控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1宫颈癌的流行现状1.1宫颈癌在恶性肿瘤中的顺位和占比2018年全球有810万癌症新发病例和970万癌症死亡病例,其中宫颈癌就占到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3.2%,新发病例57万例,死亡31万例。
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宫颈癌发病和死亡均居第4位,分别占到女性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的6.6%和7.5%[1]。
2015年我国共有新发恶性肿瘤932.9万例,死亡233.8万例。
宫颈癌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第6位,占到全部恶性肿瘤的11.1%;死亡居第8位,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的3.4%[2]。
1.2宫颈癌的地区分布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2008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宫颈癌发病与死亡例数分别占全世界的86%与88%[3]。
Globocan2012年的数据显示,有超过85%(44.5万例)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发生在欠发达地区[4]。
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东南亚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尤其是南部非洲(斯威士兰,发病率最高),东非(马拉维,死亡率最高)和西非(几内亚,布基纳法索和马里),比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西亚(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要高7至10倍[1]。
我国宫颈癌发病和死亡水平均处于国际中等水平,高于北美国家,低于东南亚国家。
在我国宫颈癌发病和死亡均呈现中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山区高于平原、农村高于城市的特点[6]。
第二次死因调查结果显示:甘肃省宫颈癌死亡率(11.88/10万)居全国前列,而其所辖的陇南市武都区(原为武都县)为36.15/10万,比全国平均死亡率(3.23/10万)高出11.2倍,居全国之首[7]。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现状和预防
Qi a o Y o u l i n,Zh a o Y u q i a n . De p a r t me n t o f C a n c e r
E p i d e mi o l o g y,C a n c e r Ho s p i t a l o f C h i n e s e Ac a d e my o f M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P e k i n g U n i o n Me d i c a l
中华 妇 幼 临床 医学 杂 志 ( 电子版) 2 0 1 5年 4月 第 1 1 卷 第 2期
・
专 家 述 评 ・
宫 颈 癌 的 流行 病 学 现状 和 预 防
乔友 林 赵 宇 倩
【 摘要】 宫颈癌是世界 范围内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 , 发 病 率 及 其 导 致 的患 者 死 亡 率 在 全 世 界 范 围 内呈 现 明 显 的 地 域 、 人 群 等 差 异 。在 全 世 界 范 围 内 , 宫 颈 癌 的综 合 防控 受 到 高度 重 视 。 目前 , 预 防宫 颈 癌 的 最 有 效 措 施 包 括 一 级 预 防 和 二 级 预 防 。 注 射人 乳 头 瘤 病 毒 ( HP V) 疫 苗 以 预 防 HP V 感 染 的一 级 预 防 已 应 用 于 全 世 界 多 个 国 家 。开 展 针 对 适 龄 妇 女 的 人 群 宫 颈 癌 筛 查 , 进 行 宫 颈 癌 及 其 癌 前 病 变 的 早 期 诊 断 和 治
宫颈癌流行病学、诊断和分期、治疗手段2024(全文)
宫颈癌流行病学、诊断和分期、治疗手段2024(全文)宫颈癌宫颈癌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
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总体治疗手段有限,一线治疗方案优先推荐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土贝伐珠单抗,KeyNo t e-A18研究的成功,表明宫颈癌进入免疫联合治疗时代。
国内有三款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赛帕利单抗(PD-1单抗)、索卡佐利单抗(PD-Ll单抗)、卡度尼利单抗(PD-1/CTLA-4双抗))获批宫颈癌二线治疗。
本文就宫颈癌的流行病学、诊断和分期、治疗手段演变史进行详解。
宫颈癌流行病学Global canc e r statistics 2022年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宫颈癌病例约为66.2万例,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仅次千乳腺癌,其中84%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宫颈癌死亡约为34.9万例;2020年,中国新发宫颈癌病例约为15.1万例,死亡病例约为5.6万例;中国宫颈癌流行病学特征为:发达城市患者初治年龄小,以腺癌和其他特殊病理类型为主;农村患者占比高;在全球宫颈癌发病率逐步下降的大趋势下,我国宫颈癌病例数仍逐年增加。
美国NI H监测数据显示,44%的宫颈癌患者诊断时局限千宫颈。
早期宫颈癌手术、放疗效果较好,甚至可以治愈;晚期宫颈癌治疗效果欠佳。
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HPV感染是宫颈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但不意味着感染了HPV就一定会发生宫颈癌。
目前已确定的HPV约有200种类型,根据致癌性不同可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
宫颈癌的诊断和分期目前常用的筛查方法主要包括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
除此之外,在经济技术不发达地区,还可采用醋酸染色肉眼观察法。
宫颈癌诊断金标准:组织病理检查宫颈癌的组织病理可分三类:鳞癌、腺癌、其他类型,其中大部分为鳞癌(80-90%)宫颈癌的诊断和分期宫颈癌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放疗、系统性治疗(化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
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系统性治疗以铅类联合化疗方案为主,其中铅类联合紫杉醇加贝伐珠单抗为优先推荐,PD-Ll阳性患者优先推荐PD-1单抗联合化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宫颈癌流行病学状况及防治策略的回顾与展望王临虹 邱琇 郑睿敏 狄江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北京100013) 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死亡排名中占第二位,患病率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
我国从建国以来,在宫颈癌防治方面采取了很多策略和措施,当前,随着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以及宫颈癌筛查方法和技术的逐渐成熟,宫颈癌疫苗等预防措施的突破,我国宫颈癌防治工作也正在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本文就我国宫颈癌流行病学状况和防治策略措施等问题进行总结。
一、流行病学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一)流行病学状况1.不同时期宫颈癌流行情况的变化趋势 自建国以来,宫颈癌患病率和死亡率的总体变化是在大幅度下降后又有小幅度上升的趋势,目前仍在持续上升。
1958年在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1116949名25岁以上妇女的普查中,宫颈癌患病率为145/10万,占妇女恶性肿瘤的第一位[1]。
1970-1984年,24个省、市、县4123321名妇女普查宫颈癌,平均患病率为294.84/10万。
此后,我国经过多年开展的普查普治,宫颈癌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
如北京市1959年宫颈癌患病率为646/10万,到1972-1976年下降至90.46/10万。
1974-1984年,北京市妇女保健所对236万妇女进行2年一轮的定期普查防治显示,1974年宫颈癌患病率为109/10万,1984年降至7.95/10万[1]。
但是,近年来宫颈癌患病率下降缓慢,现处于持续不降的“平台期”并略有升高,1998-2008年,宫颈癌患病率由9.7/10万升至14.9/10万[2]。
经过多年的普查普治,我国宫颈癌死亡率明显下降,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也由70年代的高水平下降到中等水平(图1)[2]。
根据2008年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1973-1975年我国宫颈癌死亡率为10.7/10万,占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三位,到2005年,则降至2.86/10万,退居为第八位,2008年宫颈癌死亡率城市女性为2.15/10万,农村为1.86/10万[3]。
北京市宫颈癌死亡率从1974年的8.58/10万,下降到1983年的5.09/10万。
长春市1987-2001年18年间宫颈癌死亡率由最高的1999年的8.16/10万(标化死亡率为7.58/10万),下降到2002年最低0.85/10万(标化死亡率为0.67/10万)。
此期间宫颈癌死亡率的平均下降速度为4.4%[4]。
20年间,宫颈癌死亡率城市下降幅度(78%)显著大于农村的下降幅度(64%)。
近1/3农村地区宫颈癌死亡率仍维持在高水平。
图1 新中国成立后宫颈癌患病率及死亡率变化趋势2.宫颈癌流行情况的地区差异 我国排前三位的宫颈癌高发区为湖北省五峰县渔关区(1073.34/10万)、陕西省略阳县(1026.06/10万)、江西省靖安县(1020.81/10万);低发区为北京(2.54/10万)、上海(3.8/10万)等地[5]。
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城市低于农村。
一般城乡宫颈癌调整发病率大体在8.11/10万~602.7/10万之间,部分农村的宫颈癌发病率显著高于城市。
尽管在过去20年间,我国宫颈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在中西部部分地区宫颈癌发病与死亡率却始终居高不下。
如甘肃武都、山西阳城等县,宫颈癌死亡率高达36.00/10万,超过全国子宫颈癌死亡率10倍[6]。
3.宫颈癌流行情况的人群差异 我国宫颈癌发病通常在35岁以后,高峰年龄在45~49岁之间[6]。
30岁以下已婚妇女宫颈癌少见,3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加宫颈癌发病率明显升高,55~60岁是高发年龄组,65岁以后呈下降趋势。
但近年发现,小于30岁宫颈癌患者并非罕见,宫颈癌有逐步年轻化趋势。
性伴侣数多的妇女和城市流动性大的妇女患宫颈癌的危险性较高。
(二)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1.宫颈癌患病率徘徊不下,反而有所上升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展大规模宫颈癌普查普治,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使其发病及死亡率直线下降。
90年代后宫颈癌患病率徘徊不下,反而有所上升(图2)[2]。
我国宫颈癌患病率逐渐增高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性生活过早及性生活混乱,早婚、早育以及性生活混乱是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性生活紊乱致男子患病率增高,凡配偶有阴茎癌、前列腺癌或其妻曾有宫颈癌者均为高危男子,与高危男子有性接触的妇女易患宫颈癌;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S T I /R T I ),尤其是H P V 感染均是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
图2 1998-2008年我国妇女宫颈癌的患病率 2.城乡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城市低于农村,农村相较城市,经济落后、卫生习惯差、受教育程度低、卫生资源不足、设备简陋、医疗卫生人员技能和经验缺乏等,导致妇女病发病率较城市高,同时由于卫生资源的限制及防病意识低等,致使普查普治的防治效果差,因此在农村地区宫颈癌患病率水平较高。
3.不同人群存在差异 近年来年轻人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由于性行为在R T I /S T I 、宫颈癌发病中其起重要作用,因此性活跃的育龄期妇女高发。
宫颈癌日益年轻化趋势的主要原因与过早性行为有关。
有的患者初次性交年龄在15岁以前,如果有多个性伴侣,其宫颈癌的危险将增加5~10倍。
二、防治的历史经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宫颈癌的防治工作,宫颈癌防治策略和措施也在各个历史阶段得以发展和完善。
其中,宫颈癌的筛查技术是宫颈癌防治措施中的重中之重,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发病率、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措施,也是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科研的好方法,几十年间,得到了迅速普及和发展。
宫颈癌防治工作在我国起步并得到发展,初见成效。
1951年由林巧稚教授倡导,杨大望教授将巴氏涂片引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阴道细胞学培训班,培训了大批细胞学检查技术骨干,推动了宫颈癌的早期普查工作。
1958年开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应用阴道细胞学筛选进行宫颈癌的普查工作。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宫颈癌筛查主要采用巴氏细胞学涂片技术。
1978年,全国宫颈癌防治研究所协作组第一次会议制定了10项有关宫颈癌防治调查卡和诊疗常规[1]。
20世纪70年代起,包括宫颈癌普查在内的妇科普查已形成制度,列入妇女保健的常规工作内容。
以后又被纳入《90年代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注。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杨学志教授在江西省靖安县开展宫颈癌筛查,采用了四联早期诊断法。
1979年,全国官颈癌防治研究协作组编写的《宫颈癌普查早治、诊断治疗的统一规定和标准试行草案》,统一规定采用“四联早期诊断法”进行系统检查(由于条件受限,主要参照Ⅰ联、Ⅱ联进行检查)[1]。
根据我国这一阶段宫颈癌防治的工作情况,提出以下防治经验:建立和健全宫颈癌防治研究协作组和普查普治机构,做好肿瘤登记工作。
普查间隔时间以2~3年为宜;积极防治与宫颈癌发病有关的妇女疾病;积极寻找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有效方法;积极开展防癌卫生宣传,提高广大妇女自我监测能力。
三、现状及展望目前我国宫颈癌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新的突破、新的机遇。
1.新的挑战 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生处于持续不降的“平台期”,历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1985-2008年的20多年间,宫颈癌患病率在8.2/10万~14.9/10万之间波动。
初次性行为的低龄化、多性伴及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等,均增加了女性持续感染H P V 、发生宫颈癌的危险;进入80年代后,普查对象集中在50岁以下在职职工,退休后返回社区的妇女常因检查费用等原因而被忽视。
普查中发现的子宫颈癌越来越少,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工作几乎集中在阴道炎、宫颈炎和少数盆腔肿块的发现和治疗上。
2007-2008年,卫生部组织在全国10省/自治区/直辖市(北京、福建、山西、湖北、安徽、黑龙江、新疆、四川、甘肃、广西)进行妇女常见病防治调研。
调查显示,2004-2006年10个省的妇女病普查率分别为32.5%、23.5%和30.4%。
此外,研究显示,医院内就诊人群宫颈病变检出率高。
因此,下一步的宫颈癌筛查应高度重视其机会性筛查与常规筛查相结合[7]。
2.新的突破 近10年来宫颈癌防治研究有三大技术突破:(1)病因明确,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2)宫颈癌筛查、早诊早治方法的进展;(3)H P V预防性疫苗的成功上市,并初见成效[8]。
不过,美国妇产科学会(A C O G)指出,疫苗是一种预防工具,不能代替宫颈癌筛查。
目前的主要筛查方法有:宫颈细胞学检查、H P V D N A检测、醋酸/碘染色裸眼观察法(V I A/V I L I)等。
阴道镜检查虽然不是筛查方法,但作为一种临床诊断性检查方法在宫颈癌筛查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卫生部组织专家,参考及总结国内外进展情况编写了《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南(试行)》,其中推荐的宫颈癌筛查方案为:(1)最佳筛查方案:宫颈取材H P V检测和液基细胞学结合,此筛查技术先进,漏诊率较低,但成本较高,适宜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和/或经济条件较好的妇女筛查。
(2)一般筛查方案:宫颈取材H P V检测与传统巴氏涂片结合,适宜我国中等发达地区妇女筛查。
(3)初级筛查方案:仅用醋酸/碘染色裸眼观察法(V I A/V I L I)筛查,适于贫穷落后、卫生资源缺乏地区[6]。
这三种建议方案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3.新的机遇(1)国家政策的关注和投入:2003年,卫生部颁布了《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年)》。
为贯彻落实此纲要,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委托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组织全国专家制定《中国主要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对于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8年,《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0年)》及卫生部《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确定了农村妇女的宫颈癌筛查是重点工作内容。
2009年,作为我国重大卫生专项之一,卫生部、财政部、全国妇联联合开始实施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补助经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
(2)多数医疗保健机构已具备开展宫颈癌筛查的技术条件:这是我们开展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技术基础。
2007-2008年,卫生部组织在全国10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妇女常见病防治调研发现,省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宫颈癌筛查时,具备巴氏涂片法、液基细胞学检查、H P V检查技术者分别有81%、85%、37%,地市级分别有80%、42%、25%,县区级分别有67%、34%、7.6%,乡镇级分别有4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