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防控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打造围堵违法犯罪分子的“铜墙铁壁”。建立了扁平化指挥体系,出警人员改“坐等出警”为“动中出警”,做到“有警出警,无警巡逻”,没有出警任务时,民警在街面开展巡逻、盘查等勤务活动。此外,流动警务车24小时停驻在城区繁华路段,增加了街面见警率和民警管事率。在群防群治方面,积极倡导争当“治安服务志愿者”活动,积极发展出租车司机和环卫工人加入治安服务志愿者队伍,同时在封闭住宅小区完善保安巡逻防范。在技防方面,完善了平安“天网”工程,城区重点单位、要害部位、沿街门市部普遍安装了与110指挥中心联动的报警器。此外,今年计划投资2000余万元,改造升级原有“天网”工程,建立覆盖城乡的高清监控网络,和环县圈、环城区圈的卡口系统,这项工作已经列入全县2013年11件为民实事,方案、规划已论证完毕,项目建设很快启动。
关于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动用社会各种有效资源,以建立治安防范网络为手段,实现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系统工程,是基层基础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大步迈进,人、财、物流动加剧,社会治安日趋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大力推动“三化”(信息化、网格化、社会化)和“四防”(人防、物防、技防、心防)有机融合,努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位一体,天网地网齐头并进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一、我县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的现状
从2003年公安部实施金盾工程以来,巴东县公安局按照省、州公安机关统一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立体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一是接警、办案、通信、会议等实现了音、视频同步;二是重点部位、重点路段、人员密集区基本实现了视频监控全覆盖,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A类视频监控探头390个、治安卡口系统5个,智能交通系统8个,运行基本正常;三是公安专网、“三台合一”系统和视频监控后台设备基本满足工作所需;四是全县257名公安民警人手一台电脑,基层一线单位配齐了单警装备,350兆无线通信系统、视频督察系统、执法场所功能分区和视频会议系统覆盖了派出所和交警大队等单位;五是“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警务信息平台覆盖公安机关所有单位;六是一些商场、学校、单位建设了约8000个B类探头,这些资源基本满足了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公安机关利用监控系统破获了一批案件,抓获了一批犯罪嫌疑人,及时为社会提供了救助、应急服务,视频监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化、大数据的不断更新,一些原有设备和系统已不能满足工作所需,立体治安防控面临断层危险,需要进一步改进。主要表现:一是机房设备老化;二是警务信息平台运转慢,数据需要及时更新;三是视频监控探头参数低,像素达不到要求,致使图像模糊,影响了工作;四是已建的视频监控系统、治安卡口系统和智能交通系统设备老化,需要更新升级;五是监控覆盖面达不到要求,需要加密;六是系统整合不够,未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七是维护人员紧缺,县公安局只有一人从事设备维护工作,而且还是兼职,一旦设备运行出了问题,就会使整个工作处于瘫痪状态;监控系统维护管理均是依赖电信公司,常年有40多个探头无法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
2014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公安厅的要求,我们结合全县社会治安实际,经过近4个月的现场踏勘、选点,重新规划省际治安卡口1个,县级治安卡口18个,镇际治安卡口31个;重新规划30个智能交通系统,195个A类视频监控探头,对神农溪小区和野三关、信陵镇等乡镇的监控系统进行加密建设,力争2015年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对全县8000个B类探头进行整合,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到时候即可形成空中天网和地面防护网的有机集合,强化立体治安防控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的作用,但由于资金面临困难,项目建设一时无法启动。
二、加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把握三项原则,抓好顶层设计。
一是整体性规划。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一部分,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把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纳入政府行为,制定整体规划,统一实施,同步推进。
二是层次性建设。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要以各级党委政府为主导,综治部门为龙头,公安机关为主力,职能部门为主体,群防群治辅助力量为补充,社区、社会面和内部单位防范为基础的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建设,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参战的整体防控局面。
三是持续性保障。维护保障持续性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能否长效运行的物质因素。在防控体系建设中,必须树立“大治安”、“大防控”理念,加大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资金的投入,在经济、政策和组织上给予连续不断的支持,推进防控体系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二)树立“四大理念”,突破传统定势。
一是树立“预防为先”理念,摒弃“重打轻防”思想。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必须彻底扭转“群众看公安,关键多破案”的观念,确立“群众看公安,关键少发案”的理念,把功夫下在抓防范、控警情上,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
二是树立“主动作为”理念,摒弃“无所作为”思想。公安机关作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主力军,必须摒弃被动应付的思想,积极作为,主动作为,争取各级县委、政府的重视,加快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改变“防控滞后”的状况,实现由“事后防控”向“超前防控”转变。
三是树立“长远发展”理念,摒弃“短期效应”思想。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参与的元素多,持续的时间长,必须确立持续改进的理念,认真听取群众对治安防控工作的意见建议,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把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做深做实做细,促进整个体系建设持续、稳定、有效地发展,不断提高防控效能。
四是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摒弃“因循守旧”思想。构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能只凭老经验老办法办事,不能只盯着人力物力财力的增加,要充分激发广大民警的创新潜能,鼓励围绕各种制约防控体系建设的瓶颈问题、人民群众关注的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课题攻坚,推进治安防控机制、警务模式的变革,最大限度地将智力成果转化为现实战斗力,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
(三)健全“五大机制”,形成完整体系。
一是坚持党政主导,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实现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由“孤军作战”到“综合治理”转变。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仅靠公安机关的单打独斗是难以建成的,需要党委政府的统筹协调和社会各界的齐抓共管。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防控体系中视频监控、指挥系统等项目建设及日常维护,统筹各方力量,协调解决建设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发挥党委政府在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协调财政、建设、规划、供电、电信等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形成“党政领导、综治牵头、公安主力、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格局。二是坚持科技引领,建立健全情报导向机制,实现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由“被动反应”到“主动预警”转变。情报信息是实现整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高效运转的前提。一是要加强指挥体系建设。加快110报警服务台升级改造,着力建成GPS卫星定位系统和报警人定位系统,搭建动态情报信息研判与警务指挥一体化平台,推行扁平化勤务指挥模式,充分运用350兆集群、GPS定位系统、警务通等现代化手段,实行警力定位、点击调度、可视化指挥、视频侦防等一体化运作,最大限度地缩短接处警时间,提高公安机关快速反应、合成作战能力。二要加强情报体系建设。牢固树立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理念,切实改变靠经验、凭习惯的传统工作方式,确立情报信息在防控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坚持一切警务决策、指挥、调度必须从情报分析研判出发,实行情报导防、导巡、导打和导控,切实提升决策和指挥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三要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加强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设,充分依靠现代化信息手段,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处理功能,提高信息处理、查询、传递工作的效率和水平,通过对各类治安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适时、客观、准确地把握社会治安动向和发展趋势,因地、因时、因情制宜作出决策,实现情报与行动、基础与实战、打击与防控的快速转化和有机衔接,确保治安防控有针对性地开展。
三是坚持专群结合,建立健全警民共防机制,实现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由“警力有限”到“民力无穷”转变。一是要构建社会面巡逻网。要以“网格化”巡逻等动态警务管控方式和勤务模式为重点,根据治安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工作重点,改革勤务模式,做好巡逻延伸,充分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