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

合集下载

智慧城市雪亮工程系统架构设计

智慧城市雪亮工程系统架构设计

智慧城市雪亮工程系统架构设计目录第一章系统概述 (3)1.1建设背景 (3)1.2建设目标 (3)1.3设计依据 (4)1.4设计原则 (6)1.5需求分析 (7)第二章总体架构设计 (19)2.1设计思路 (19)2.2雪亮工程架构 (21)2.3系统逻辑架构 (22)第一章系统概述1.1建设背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4﹞69 号),国家发改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等九部委《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方案》(2015-2020 年)、《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2015﹞996 号)等工作要求,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全面应用”。

2016 年6 月27 日,全国综治和平安建设信息化工作推进会强调:统一思想认识,群防群治,完善基础设施,完善共享机制;大力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管理;整合资源,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向基层延伸,实现重点部位、主要道口、人员密集区域、要害部位、重要场所、案件高发区域、治安复杂场所全覆盖。

建成标准统一、运行规范的“雪亮工程”。

“雪亮工程”是以市(县)、乡镇(街道)、社区(村组)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系统、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在强化治安防控、打击暴恐犯罪、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争创新成效。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系统的建成,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两办”《关于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的需要,以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农村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

加强精神障碍患者、吸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群体的服务管理,将特殊人群信息全部录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做到各类特殊人群“底数清、去向明、不漏管、不失控、服务好”。

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顺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顺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顺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06.21•【字号】安府办发〔2023〕9号•【施行日期】2023.06.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顺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各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国有企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安顺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3年6月21日安顺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精神,按照《贵州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要求,全力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市委“1558”发展思路,全力以赴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抢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机遇,坚持“适度超前、系统推进、数据互通、市场推动”的原则,构建高层次高水平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二)主要目标2023年,积极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建设,全市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到2000架以上,累计建成5G基站8000个以上,5G场景应用项目累计达到40个以上,新增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3个以上,探索多部门协同创新培育科技平台建设机制,加快推动传统基础设施与数字基础设施融合发展。

关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情况报告

关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情况报告

关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情况报告关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情况报告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以防范化解市域社会治理重大风险和难点问题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xx建设,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和“重要窗口”建设添彩。

一、健全处置高效的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化解体系(一)健全政治安全体系。

坚持把维护政治安全放在首位,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深入开展反恐怖反分裂斗争,巩固提升路地警务融合改革、人员密集场所“四联三防”建设、“xx”快速反应圈建设等工作。

深化反邪教斗争,扎实推进“关爱之家”规范化建设。

推进全市“智慧防线”建设,提升人民防线智慧化和信息化水平。

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二)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和合化解体系。

完善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制度,推动社会风险防范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实现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活动、重大敏感案(事)件“应评尽评”。

总结提升推广我市防疫维稳工作经验。

健全领导干部下访接访机制,实行信访积案和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包案化解”。

深化诉源治理,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调联动,全力打造调解工作xx品牌。

(三)健全经济金融涉稳风险综合治理体系。

建立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健全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风险回溯、打击经济犯罪联席会议等机制,创新推动防控措施向前端治理延伸。

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行为,深化政法机关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持续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二、健全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一)深化经常性专项打击整治。

项目化推进扫黑除恶,深入开展十大行业乱象整治,出台落实长效性、规范性的综合防控措施。

持续推进“扫黄打非”“缉枪治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等专项打击整治活动。

完善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重点问题挂牌整治机制,完善落实人员密集场所常态化安全防范措施,推动各类治安案件不断下降,社会治安管控能力明显提升。

金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治理高效现代化新金昌“八大工程”的工作方案

金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治理高效现代化新金昌“八大工程”的工作方案

金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治理高效现代化新金昌“八大工程”的工作方案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金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8.24•【字号】•【施行日期】2022.08.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金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治理高效现代化新金昌“八大工程”的工作方案为认真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治理高效的现代化新金昌”的部署安排,全方位推进平安金昌建设,积极争创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总要求,以建设治理高效的现代化新金昌为目标,健全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全面实施“八大工程”,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金昌,切实让社会治理更高效、社会服务更优质、社会秩序更和谐,为金昌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于市域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实现民生服务与平安建设融合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以项目为抓手。

将重点任务细化分解为可量化、可操作的阶段性目标,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推进,确定“路线图”、绘好“时间表”、制定“任务书”,实行“挂图作战”,切实提升工作质效。

——坚持以创新为动力。

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单位主观能动性,不断推进理念、方法、手段创新,加强现代科技应用,补短板、创特色、争一流,全面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坚持以实效为导向。

聚焦全局性、基础性、重点性工作,明确目标要求,抓住重点,打通堵点,攻克难点,在完成年度工程任务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巩固提升,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 亮点和成效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 亮点和成效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亮点和成效
1. 数字化治理:许多城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数字化治理平台,实现了对城市各类信息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2. 公共服务智能化:通过智能化手段,如移动应用程序、自助服务终端等,提高了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使市民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各类服务。

3. 多元参与治理: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市民参与城市治理,形成了政府、社会和市场多方参与的治理格局,提高了城市治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

4. 社区治理创新:注重社区治理的创新,通过推行社区自治、发展社区组织、加强社区服务等措施,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5. 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推广清洁能源、改善城市交通、加强垃圾分类等措施,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

6. 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建立了完善的治安防控体系,提高了城市的安全水平。

这些亮点和成效展示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在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所取得的积极成果。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4.12.30•【文号】•【施行日期】2014.12.30•【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社会治理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已经中央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为有效应对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牢牢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要求,着力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以确保公共安全、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以突出治安问题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为引领,以基础建设为支撑,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健全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二)目标任务。

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格局,健全社会治安防控运行机制,编织社会治安防控网,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法治化、社会化、信息化水平,增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努力使影响公共安全的暴力恐怖犯罪、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等得到有效遏制,使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案件和公共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防范,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社会更加和谐有序。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

北京市“⼗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动纲要为加快推动“⼗四五”时期北京智慧城市发展,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等要求,助推“两区”建设,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纲要。

⼀、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贯彻落实党的⼗九⼤和⼗九届⼆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民为中⼼,落实“七有”“五性”要求,⽴⾜⾸都城市战略定位,以融合贯通的数据为核⼼、以泛在有序的感知体系为突破、以⼴泛普遍的联接为⼿段、以开放协同的全域应⽤场景为牵引、以健康可持续的创新⽣态为原⽣动⼒,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为有⼒保障,全局性谋划、统筹性设计、创新性重塑、持久性攻关,构筑北京发展战略新优势,持续打造健康、宜居、安全、韧性的智慧城市发展样板。

⼆、发展⽬标到2025年,将北京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城市。

统筹规范的城市感知体系基本建成,城市数字新底座稳固夯实,整体数据治理能⼒⼤幅提升,全域场景应⽤智慧化⽔平⼤幅跃升,“⼀⽹通办”惠民服务便捷⾼效,“⼀⽹统管”城市治理智能协同,城市科技开放创新⽣态基本形成,城市安全综合保障能⼒全⾯增强,数字经济发展软环境不断优化,基本建成根基强韧、⾼效协同、蓬勃发展的新⼀代智慧城市有机体,有⼒促进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和数字经济发展,全⾯⽀撑⾸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现代化建设,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带⼀路”国际合作提供⾼质量发展平台。

三、发展思路在“四梁⼋柱深地基”框架基础上,夯实新型基础设施,推动数据要素有序流动,充分发挥智慧城市建设对政府变⾰、民⽣服务、科技创新的带动潜能,统筹推进“民、企、政”融合协调发展的智慧城市2.0建设。

围绕“放管服”改⾰的主要⽭盾,牵引政府流程再造、部门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成为“政府变⾰新抓⼿”;聚焦⾼频难点民⽣问题,增强科技赋能,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民⽣保障能⼒,创造“智慧⽣活新体验”;通过全域场景开放、数据有序流动,吸引创新要素,落地创新成果,推⼴“灯塔”⽰范项⽬,助⼒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

2024年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范本

2024年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范本

2024年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范本【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社会治安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为了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防控的能力和水平,确保社会的安定和有序,制定了2024年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以人民安全为中心,以维护社会稳定和高效能的治理为核心,在公安机关主导下,形成多部门联动、多层级协同、全民参与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通过全面建设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治安防控能力和水平,实现社会的安定和有序。

【二、核心任务】1. 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指挥决策体系,提高协同作战和信息共享能力。

2.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视频监控、警力部署和应急救援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3.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技术手段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在治安防控中的应用。

4.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建设,提高公安机关和相关执法部门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5. 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组织参与,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具体措施】1. 完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a. 建立健全由公安机关牵头的治安防控工作领导体系,明确职责和权限,提高组织协调和决策效力。

b.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及时高效的指挥调度。

2. 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基础设施:a. 加大对视频监控、警力部署和应急救援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设备的精度和覆盖范围。

b. 建设智能化的警务指挥中心,提升指挥调度的能力和水平。

c. 加强公共场所的安全设施建设,提供更安全、便捷的环境。

3. 推动社会治安防控技术手段建设:a.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的治安防控能力。

b. 推行全民公安APP,实现群众和公安机关的快速信息交流和问题反馈。

c. 加强网络安全保障,防范网络犯罪和信息泄露的风险。

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智慧城市建设目标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智慧城市是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城市基础设施与数字技术相融合,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旨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本文将重点介绍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

一、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数据的收集、整合和分析,为城市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智慧城市可以帮助政府相关部门更好地了解城市运行状况,把握城市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政策,提高城市管理的效能和透明度。

二、优化城市交通系统智慧城市建设的另一个目标是优化城市交通系统。

城市交通问题是现代城市面临的重要难题,智慧城市通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灯、智能停车等技术手段,实现交通设施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提高路况监测和交通调度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输的效能。

三、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之一是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智慧城市通过应用环境感知技术、实时监测城市环境指标,提供城市环境信息,为城市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智慧城市还可以通过智能垃圾管理、智能供水系统等手段,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能源的节约,降低城市污染和废弃物的产生。

四、提高城市安全防控水平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城市安全防控水平。

智慧城市通过建立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智能警务系统等,实现对城市各个区域和重要场所的实时监控和追踪,提高城市安全事件的预警和处置能力,增强城市治安防控能力。

智慧城市还可以通过智能消防系统、智能紧急救援系统等手段,提高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智慧城市可以通过建立数字经济平台、推动创新创业、培育数字经济产业等手段,增加城市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智慧城市还可以通过数字化金融服务、智能供应链管理等手段,促进城市商业活动和企业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升级。

依托“智慧城市”建设 加快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

依托“智慧城市”建设 加快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

依托“智慧城市一体化”加快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新时期公安机关综合运用打、防、管、控,实现统一指挥、快速反应、整体联动、协同作战,进而对社会治安大局实现全方位、全时空动态防控的系统工程。

***单位**依托“智慧城市一体化”工程,紧密围绕“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发展思路,响应时势,主动作为,着力构筑基础建设更加牢固、打击犯罪更加精准、立体防控更加顺畅的全方位、全时空动态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一、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点铺设“三大防控网”***单位**立足“智慧城市一体化”建设,以社会面整体防控网、全方位精细防控网、视频技术防控网“三大防控网”为基本面,实现社会治安防控模式的整体拓展和创新,着力构筑科学、高效的城市一体化特色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一)铺设社会面整体防控网,以提高效能为目标,着力实现筑牢反恐维稳工作防线、突出问题治安整治到位、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根基。

一是筑牢反恐维稳工作防线。

按照“主动进攻,长期打算,内线侦察,依靠群众,防止危害”的方1针,进一步增强敌情意识和底线思维,强化部署对重点人员排查和社会面治安管控等各项维稳情报信息搜集工作,严格落实“5+3”措施,重点做好涉疆涉藏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各警种联动扎实推进反恐大排查,及时与辖区派出所签订责任状,重点人员统一建档立卡管理,重点加强涉疆、涉藏人员的管控,严防发生暴力恐怖案事件。

二是深化突出问题治安整治。

牢固树立“打击是主业,破案是硬道理”的理念,秉承“更快破大案、更多破小案、更准办好案、更好控发案”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服务全县社会稳定大局,结合“冬季攻势”专项行动,将“缉枪治爆”专项行动和散装成品油管理作为当前整治的重点,开展了八次“震慑”社会治安集中清查行动,加大线索摸排和收缴的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治安大局平稳可控。

2018年来,全县刑事立案数、八类案件数同比下降了16.7%、31.3%,共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41起,共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141起,群体性事件同比下降27%,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能力明显增强。

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方案

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方案

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方案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方案精选篇1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基点,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切入点,着力防范化解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要风险,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党的领导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着力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建立健全治理体制机制,以“1238”推进工程为总抓手,以重点工作项目化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进一步优化治理布局、创新治理方式、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治理能力。

(二)主要目标通过推进“1238工程”,牢牢把握加强党的领导和政治引领这一条主线(“1”),坚持夯实基层基础与强化科技支撑“两轮驱动”(“2”),不断完善法治、自治、德治“三治”相融合的基层治理方法途径(“3”),大力实施“向阳工程”“固基工程”“崇法工程”“润安工程”“同心工程”“民享工程”“铸盾工程”“智辅工程”八大工程(“8”),力争到底在市域社会治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定型,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为全市打造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提供重要支撑,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南陵做出烟墩贡献。

二、着力实施“八大工程”(一)向阳工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升组织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使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作用得到强化和巩固。

加强镇、村(社区)党组织对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切实推进“网格+党建”,构建“红云”四级网格组织体系。

(二)固基工程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着力从体制机制上强化保障,夯实基层基础。

深化基层机构改革,建立镇和社区事项准入制度,扩权赋能、减负增效。

加强社区规范化建设。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20.08.22•【字号】濮政〔2020〕25号•【施行日期】2020.08.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正文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濮政〔2020〕2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工业园区、示范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加快推进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豫政办〔2020〕27号)精神,结合濮阳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强政府引导,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和产业发展全面深度融合,实现城市治理智能化、集约化、人性化,有效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创造力、竞争力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新型智慧城市初步建成,城市智慧化水平整体大幅提升。

城市基础设施更加智能,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公共服务更加智慧,生态环境更加宜居,产业体系更加优化,发展机制更加完善。

“城市大脑”运行高效,网络安全保障有力,城市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升。

二、总体架构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原则上基于“一个平台、三大体系、四大应用”的一体化架构规划实施,各县(区)可根据自身需求依托市级统一的中枢平台开展特色智慧应用。

建设一个平台: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统一的中枢平台,汇聚城市海量数据,形成市级统一数据资源池,支撑各行业、系统有效运行及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依托市级统一中枢平台分工协作、联动发展格局。

构建三大体系: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一提供网络、计算、存储、物联感知等资源服务。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团体、行业规范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团体、行业规范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为有效应对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牢牢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要求,着力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以确保公共安全、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以突出治安问题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为引领,以基础建设为支撑,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健全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二)目标任务。

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格局,健全社会治安防控运行机制,编织社会治安防控网,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法治化、社会化、信息化水平,增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努力使影响公共安全的暴力恐怖犯罪、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等得到有效遏制,使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案件和公共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防范,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社会更加和谐有序。

二、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网建设(三)加强社会面治安防控网建设。

根据人口密度、治安状况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科学划分巡逻区域,优化防控力量布局,加强公安与武警联勤武装巡逻,建立健全指挥和保障机制,完善早晚高峰等节点人员密集场所重点勤务工作机制,减少死角和盲区,提升社会面动态控制能力。

加强公共交通安保工作,强化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和日常管理,完善和落实安检制度,加强对公交车站、地铁站、机场、火车站、码头、口岸、高铁沿线等重点部位的安全保卫,严防针对公共交通工具的暴力恐怖袭击和个人极端案(事)件。

公共安全智慧城市构建安全保障体系

公共安全智慧城市构建安全保障体系

公共安全智慧城市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在当前信息化时代,智慧城市的建设正日益受到各个国家和城市的重视。

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的构建与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尤为关键。

本文将从智慧城市的定义和特点入手,探讨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的构建以及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

一、智慧城市的定义与特点智慧城市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以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管理为基础,提供高效公共服务的城市模式。

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的支撑,其特点主要包括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参与。

二、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的构建1.安全意识的普及: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的构建需要全体市民的安全意识,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市民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智能监控体系的建设:通过部署高清摄像头、传感器等监控设备,实现对公共场所、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全方位监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3.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对公共安全事件进行预警和预测,实现智能化的安全管理和决策。

4.协同应急机制的建立:建立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的协同应急机制,各相关部门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效率。

三、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的安全保障体系1.网络安全保障:加强智慧城市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建立完善的网络防护体系,防止黑客攻击和信息泄露。

2.物理安全保障:通过视频监控、智能警报等技术手段,保障公共场所、交通设施、重要机构等的物理安全。

3.数据安全保障:加强对个人隐私数据和重要信息的保护,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存储和共享机制,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4.灾害安全保障:建立完善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应急响应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综上所述,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的构建不仅需要科技支持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通过加强安全意识的普及,建立智能监控体系,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协同应急机制,以及健全的安全保障体系,才能够更好地构建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城市的公共安全水平。

全国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标准

全国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标准

全国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标准
全国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的创建标准可能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1. 治安管理:城市需要建立完善的治安管理体系,包括警务人员配备、巡逻制度、案件报告制度等,确保治安秩序良好,减少犯罪率。

2. 科技应用:城市需要加强科技应用,建立智能化监控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等,提高治安防控的效率和准确性。

3. 社区参与:城市需要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治安防控,建立社区治安组织,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4. 应急处置:城市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置体系,包括应急预案制定、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建设等,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5. 法治建设:城市需要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6. 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城市需要加强公共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社会整体的安全意识。

总的来说,全国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的创建标准要求城市在治安管理、科技应用、社区参与、应急处置、法治建设和公共安全宣传教育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范例。

智慧城市安全体系架构设计与实现

智慧城市安全体系架构设计与实现

智慧城市安全体系架构设计与实现智慧城市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对城市各个领域进行综合管理和优化,实现城市资源高效利用、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城市服务更加便捷化、城市环境更加美好化的现代化城市。

智慧城市的发展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但是,随着智慧城市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智慧城市安全体系架构设计与实现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智慧城市安全体系架构设计智慧城市安全体系架构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城市物理安全、城市网络安全和城市社会安全。

1.城市物理安全城市物理安全是指对城市重要设施、人员和物资进行保护的措施。

城市物理安全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建立视频监控系统:城市核心区域、交通干道、重要建筑物、公共场所等地点安装监控摄像头,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对城市的诸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智能化管理,及时侦破暴力犯罪和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2)开展安全演练:定期组织城市重要设施、人员和物资安全演练,提高各单位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城市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识。

(3)建立应急处理中心:城市应急处理中心应建设成信息化管理、敏捷快速反应的系统,实现灾害应急指挥决策、应急资源调配与交换、协同应急指挥等多种功能。

2.城市网络安全城市网络安全涉及城市信息化系统的防范、监测、预警、处置等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安全建设与管理:建立并健全安全制度与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规范,保障网络设备、终端和用户的安全;(2)风险评估与分析:对城市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漏洞评估和分析,防范安全风险和隐患,发现并修复系统漏洞;(3)安全监测与预警:建立漏洞监测、事件分析、风险预警等系统,及时响应和处置网络安全事件;(4)安全日志与审计:收集、记录、分析安全事件与日志,对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和异常行为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和排查网络安全风险。

3.城市社会安全城市社会安全主要包括人员防范和治安防控两方面。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智慧丹东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智慧丹东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智慧丹东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11.23•【字号】丹政办发〔2017〕69号•【施行日期】2017.11.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智慧丹东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丹政办发〔2017〕6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智慧丹东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11月23日智慧丹东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为务实、健康、有序推进丹东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从根本上推动丹东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根据《智慧丹东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0年)》,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抓住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大机遇,以加快智慧经济发展和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为核心,以促进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为重点,以信息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通过“互联网+”的融入和创新体系的完善,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构建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创新体系,使经济发展、社会管理、为民服务充满活力和智慧。

以创造丹东市发展新的增长点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规划与部署,着力推进丹东智慧城市建设。

(二)建设原则。

需求为先,服务导向。

立足创建优质、高效的创业与生活环境,坚持以服务为导向,着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发挥信息化对科学高效配置资源的支撑和服务功能,切实增强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便民、利民、惠民。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规范标准、统筹协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建立政府投资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的多元投融资机制,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合力推进的智慧城市建设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托“智慧城市一体化” 加快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新时期公安机关综合运用打、防、管、控,实现统一指挥、快速反应、整体联动、协同作战,进而对社会治安大局实现全方位、全时空动态防控的系统工程。

*** 单位** 依托“智慧城市一体化”工程,紧密围绕“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发展思路,响应时势,主动作为,着力构筑基础建设更加牢固、打击犯罪更加精准、立体防控更加顺畅的全方位、全时空动态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一、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点铺设“三大防控网”*** 单位** 立足“智慧城市一体化”建设,以社会面整体防控网、全方位精细防控网、视频技术防控网“三大防控网”为基本面, 实现社会治安防控模式的整体拓展和创新,着力构筑科学、高效的城市一体化特色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一)铺设社会面整体防控网,以提高效能为目标,着力实现筑牢反恐维稳工作防线、突出问题治安整治到位、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根基。

一是筑牢反恐维稳工作防线。

按照“主动进攻,长期打算,内线侦察,依靠群众,防止危害”的方针,进一步增强敌情意识和底线思维,强化部署对重点人员排查和社会面治安管控等各项维稳情报信息搜集工作,严格落实“ 5+3”措施,重点做好涉疆涉藏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各警种联动扎实推进反恐大排查,及时与辖区派出所签订责任状,重点人员统一建档立卡管理,重点加强涉疆、涉藏人员的管控,严防发生暴力恐怖案事件。

二是深化突出问题治安整治。

牢固树立“打击是主业,破案是硬道理”的理念,秉承“更快破大案、更多破小案、更准办好案、更好控发案”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服务全县社会稳定大局,结合“冬季攻势”专项行动,将“缉枪治爆”专项行动和散装成品油管理作为当前整治的重点,开展了八次“震慑”社会治安集中清查行动,加大线索摸排和收缴的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治安大局平稳可控。

2018 年来,全县刑事立案数、八类案件数同比下降了16.7 %、31.3 %,共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41 起,共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141 起,群体性事件同比下降27%,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能力明显增强。

三是打牢基层基础工作夯实根基。

始终坚持“维稳是中心,基础是重点”的理念,大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狠抓人口管理基础工作,继续深入推进信息采集攻坚战,明确全警14 大类127 项基础息采集内容,明确考核奖惩激励机制,目前采集量达9 万余条, 通过不断完善人口信息,为情报收集、人员管控、案件侦破等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狠抓警种基础业务工作,先后派出多个专门工作组分赴先进地区开展安全管理及警种业务专项学习,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提高快速反应和联动处置能力。

(二)铺设精细化防控网,以实战为引领,着力推进街面防控精细化、社区防控精细化和阵地防控精细化。

一是精细街面防控网,实现街面防控立体化。

*** 单位** 推行敏感维稳、主动治安,按照“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武装巡逻” 的巡控思路,最大限度地提升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实时震慑和打击街面现行违法犯罪。

以动态巡逻与定点设岗相结合、步行巡逻与车辆巡逻相结合、武装巡逻与视频巡逻相结合方式,将** 主城区“ 10 街16 路”划分为3 大巡区、16 个驻巡点和3 个PTU处突单元,形成“守点、巡线、控面”的立体化治安防控格局。

全县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对公安工作满意度达到95%以上。

将巡防与110 接处警任务有机结合,在24 小时不间断的动态勤务中接受110 出警指令,加强街面巡逻指挥调度,确保警力部署与警情需要同步。

通过警用地理信息、车辆GPS定位以及3G 视频等系统和平台的建设和运用,提高巡控实时性和针对性,有效提高警情处置效率,切实提高“见警率”、增强“震慑力”、提升“抓获率”、压低“发案率”。

二是精细社区防控网,推进社会防控专职化。

*** 单位** 推行警力下沉、警务前移,依托社区警务“五化一提升”,重点打造“社区里的110,家门口的派出所”社区警务,辖区可防性案件下降了30.6%。

不失时机地推进社区安全防范设施建设,2018 年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启用现代化警务设备,在防控硬件设施建设上取得了突破。

创新推出派出所一把手、警务区包片负责人、社区民警层层负责的“三责机制” ,将社区民警治安承包责任制落实到位,形成民警入户考核长效机制。

以“六有六统一”的标准投入45 万元建成准化警务室15 个,将全局52%的警力368 人下沉到基层一线,以最小的行政成本实现警务效能最大化。

通过投入流动人口采集器、移动便携式平板电脑、身份证阅读器,实时将房屋、人口信息采集、录入、传输至公安网PAD 接口,确保基础信息数据的准确鲜活,真正做到辖区信息采集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

建立以社区民警为轴心、工作人员及联防队员为骨干、辖区保安、治安志愿者为补充的“红袖标”队伍,不断拓展防控空间和时间的区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在商业区、行政区、工矿区集中的阿镇、乌兰木伦镇、纳林陶亥镇组建了 3 支251 人的巡控队伍,联合辖区125 名联防队员、443 名治安耳目、8000 名平安志愿者开展巡逻防范工作,整合多层次防控力量,搭建群防群治新平台。

阿镇第一派出所的“六小警务”模式、阿镇第二派出所的“四化”运作社区警务模式、苏布尔嘎的苏泊罕“涉外草原”警务室、圣圆煤化工基地的“工业园区”特色警务室,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精细阵地防控网,确保阵地防控精准化。

加强阵地管理为抓手,不断探索阵地控制的新举措,从根源上控制违法犯罪分子的“落脚点”。

推进旅馆业治安信息系统建设,强化系统的实战效能,确保旅店、留宿洗浴场所人员信息100%实名登记和100%数据上传,提升旅馆业技防能力;实行行业场所等级化管理,实时掌控行业场所基础信息、从业人员、法人记分、分级管控等情况;全面摸清特种行业底数,科学合理搞好特情物建工作;对废旧金属收购业、机动车修理业旧货业等场所逐个摸排建档,做到不漏管、不失控,对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予以打击,有效堵塞犯罪分子的销赃渠道;强化民爆物品、枪支和剧毒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监管。

严格落实枪支弹药、民爆物品、剧毒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公共安全监督管理措施,切实消除治安隐患;加强对全县48 家物流寄递行业的管控,建立与寄递行业联系协作机制,签订《物流、寄递渠道安全管理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做到严格把关、不留死角、不留真空地带。

(三)铺设视频技术防控网,以科技为支撑,着力提升情报研判、实战指挥、动态监控水平。

一是借助DQB平台,开启集约研判服务实战模式。

通过每周情报研判会商机制,实行7× 24 小时网上预警研判作战,提升情报预警精准度;活用“临控”手段,将情报研判服务破案、追逃、稳控,共布控137 人,协助抓获案件嫌疑人25 人;形成进京非访人员管控工作机制,对重点人员进行定期排查月管控制度,共环京布控重点上访人员154 人,核查48 人;强化防控信息合成作战,开展关联运用、碰撞比对、信息共享,共整合社会资源9000 万条,服务实战提供线索查询150 次,获得线索2000 余条。

二是利用“四台合一”接处警平台及10819 根路灯杆统一编码,着力打造“ 360 秒”出警圈。

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合成作战的扁平化应急指挥处置体系,确保指挥准确、警令畅通、处置得当。

科学打造“360 秒”出警圈工程,在1 个主城区和7 个建制镇科学划定15 个出警圈,承诺在30 秒内完成警情录入,主城区1 分钟、街面3 分钟、镇区5 分钟、郊区10 分钟(偏远地区除外)“就近用警先期处置”。

建立以派出所民警为支撑力量、以治保机构为组织力量、以巡特警为专业力量,以保安员、联防队、平安治安志愿者为补充力量的“三级巡控”模式。

三是依托“智慧城市一体化”,推进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建设规划布点合理、技术标准统一、实时联网联控的视频监控系统。

按数字化、智能化、全天候要求,实现对公共场所、公共道路、重要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向边界地区沿伸。

“智慧城市一体化”工程投入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1.33亿元,已安装监控探头23771 路,联网2987 路,高清电子警察28套,360 度全景视频关联监控系统1 套,安装接入银行联网报警系统49 家,安装接入火工库30 家。

设卡口、出城口、检查点18处,报警系统422 套,GPS系统605 个,49 所中小学、幼儿园100%安装技防设施,15 台特种车辆、71 辆客运车辆全部安装了GPS定位系统,形成技防镇3 个、技防街 5 条、技防小区11 个。

实现中心城区的全覆盖式监控及案前震慑、案中监控、案后举证的功能。

此外,加强虚拟社会管理创新,推动网上公安、QQ警务群、微信微博“一网两微、三位一体”微警务建设,强化网上安防,实现以网控网, 发布重要信息8356 条、警情防范提示4900 余条、网上办理业务1977 件、查询服务482176 件。

二、整体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注重协调“四个统筹”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涉及点多面广,须将各要素有机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特别注重协调统筹以下四方面关系, 整体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构建。

(一)统筹好打、防、管、控的关系。

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自觉把防范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来,打、防、管、控手段齐上,密织“社会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内部单位防控网、阵地防控网、城乡治安防控网、科技防控网”六张网,健全完善各项防控工作机制,努力降低违法犯罪发生几率。

*** 单位** 通过近年的运行,取得了显著社会效果。

自2011 年来,共立刑事案件3937 起,破案2395 起,破案率60.8%,发案同比下降22.9%,为群众编织了一道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式“防护安全屏障”。

(二)统筹好党委政府领导、各警种协调、依靠发动人民群众的关系。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渗透于城镇、农牧区、网上、网下,需要党委政府、公安机关以及全体辖区居民共同参与。

保持社会治安平稳是党委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课题,*** 单位县委、政府先后4 次召开县委常委会、8 次召开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通过党委政府的整体规划,从经费、装备、警力保障等方面对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公安机关引导和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深入开展,有责任当好参谋助手,各警种、各部门明确职能、合成作战,发挥整体防控效能;依靠发动人民群众, 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筑牢防范违法犯罪的铜墙铁壁。

(三)统筹好人防、物防、技防、社会面防控的关系。

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人防是基础,物防是补充,技防是支撑,三者要统筹配合,形成覆盖整个社会面的全时空、动态化的防范体系,全面提升社会治安局势驾驭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