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知识点
高一辛亥革命知识点框架
高一辛亥革命知识点框架一、辛亥革命的起因和背景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事件。
它起源于中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是中国人民反抗封建帝制的伟大斗争。
辛亥革命发生的时期正是清朝统治衰败的最后阶段,国家内外压力不断增加,国家面临危机。
二、思想文化背景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化进程中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变革。
在辛亥革命前,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流派和文化运动,诸如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戊戌维新运动、戊戌变法等。
这些思想和运动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思想和文化的支持,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三、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辛亥革命是在众多爱国志士的共同努力下发起和组织的,但其中最突出和具有重要影响的领导者是孙中山。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革命家。
他在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道路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的主张和思想为辛亥革命的实施提供了指导。
四、辛亥革命的历程和战场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10月10日,起初主要集中在南方各省。
革命军事主要采取起义、武装斗争、对抗清朝军队等手段。
辛亥革命的历程非常曲折和波折,革命力量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最终取得了胜利。
五、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新时代。
第二,辛亥革命使中国彻底告别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
第三,辛亥革命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促进了中国的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六、辛亥革命所遗留的问题和挑战尽管辛亥革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胜利,但它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和挑战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方面,辛亥革命并未能彻底解决中国社会的结构性问题,如土地问题、民主问题等。
另一方面,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了一系列的战争和混乱,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知识点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知识点一.辛亥革命的背景①民族、阶级矛盾激化,民族危机加深;②清末新政、宪政失败;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1中国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
政治纲领是:“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三民主义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指推翻清政府,没有明确反帝;“民权主义”指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全面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享有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因此三民主义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3武昌起义1911年10月 10日,革命士兵在武昌率先起义,并取得成功。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南京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2清帝退位1912年2月,清朝宣统帝下诏退位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①时间:1912年3月②目的:巩固共和政体和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③内容:国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主权: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政体:责任内阁制; 政治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④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为后来的制宪提供了蓝本,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重要一页。
四.辛亥革命的结局和教训结局: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措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③促进了自由、平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移风易俗,促进了中国社会观念的更新。
辛亥革命知识点高一必修一
辛亥革命知识点高一必修一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运动,是一场全民参与的伟大斗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了解辛亥革命是必修一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些辛亥革命的知识点。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下,国家政权危机四伏,民众生活困苦。
这种状况下,辛亥革命的爆发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二、辛亥革命的导火线辛亥革命的导火线可以追溯到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明显受到了打击。
同时,在内部,清政府的外官饱受批评,民众对清政府的不满情绪逐渐积累。
三、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1. 孙中山(1866-1925)作为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之一,孙中山打破了传统的诸侯割据,使中国的革命逐渐形成了统一的思想和力量。
他提出了三民主义,号召推翻清政府,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
2. 袁世凯(1859-1916)袁世凯是辛亥革命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在清朝末年,他担任了多个职务,并在辛亥革命后成为中国首任临时大总统。
然而,袁世凯在权力之争中背叛了孙中山,导致了辛亥革命后的混乱和内战。
四、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1. 辛亥革命的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在1911年10月10日,这起起义的导火线是湖北武昌的军队起义。
这场起义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2. 临时政府的建立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任命为大总统。
临时政府的建立标志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也为中国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 辛亥革命的失败尽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但随后的内战和权力争斗使辛亥革命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
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后,实行了封建复辟政策,导致民众的不满情绪再次升温。
五、辛亥革命的影响与意义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辛亥革命让人们看到了民主共和国的希望,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民主进程。
六、如何学习辛亥革命知识1. 多角度学习学习辛亥革命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上的知识点,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著作、观看历史纪录片等多种方法来进行多角度学习。
高三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
高三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辛亥革命,也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运动,它发生在1911年,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辛亥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革命背景在辛亥革命之前,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状态。
清朝统治日益腐败,外国列强加紧侵略,民众生活困苦,社会民主运动逐渐兴起。
这些因素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社会基础。
导火索: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是武昌起义,起义发生于1911年10月10日,以湖北武昌为中心。
此次起义是由革命党人在湖北统一组织并在华中推行的,起义军成功夺取了武昌城,标志着封建帝制被冲击。
爱国民主团体的兴起辛亥革命之前,中国各地涌现出一批爱国民主团体,如同盟会、光复会等。
这些团体致力于推翻清朝统治,恢复民主自由,为辛亥革命的发动提供了力量。
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
三民主义包括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三个基本原则,为革命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临时政府的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临时政府随之成立。
临时政府宣布推行民主共和制度,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经济改革。
然而,临时政府的建立并没有持久,很快陷入了内部争斗和割据局面。
各地起义和辛亥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的影响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各省相继爆发起义。
南京和上海等地也相继被夺取,清朝统治被摧毁。
辛亥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标志着清朝帝制的结束和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的开始。
评价和影响辛亥革命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它彻底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掀起了一场对于民主、平等和公正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民主变革的轨道,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辛亥革命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革命后的政权更替频繁,政治上相对不稳定,社会经济面临巨大挑战。
高一辛亥革命历史知识点
高一辛亥革命历史知识点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一次伟大革命。
它发生在1911年,结束了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民主共和的新时代。
作为历史课本中不可忽视的内容,高一学生需要掌握的辛亥革命的历史知识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兴中会与同盟会:辛亥革命的先驱者辛亥革命的开端,可以追溯到兴中会和同盟会的兴起。
兴中会成立于1894年,是一个秘密的反清组织,以“振兴中华”为宗旨,推动了中国的民主革命。
1905年,兴中会改名为同盟会,更加明确其反清革命的目标。
它的核心领导人是孙中山,也被誉为“辛亥革命的先驱者”。
二、中国各地的起义和革命斗争:山东起义、黄花岗起义等辛亥革命并非一蹴而就,他在中国大地上各地起义和革命斗争的推动下逐渐升温。
山东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一环,由武昌士官学堂的革命党人发动。
黄花岗起义发生在广州,是辛亥革命正式爆发的先声。
在起义和革命斗争中,各地的爱国志士积极响应,形成了一个浩大的革命力量。
三、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节点辛亥革命的核心事件是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
当天,湖北激进革命党人领导的革命军队发动起义,攻占了位于武汉的长江水师学堂。
武昌起义的背后,是激愤的爱国情怀和不堪的民不聊生。
这次起义标志着革命的燎原之势,揭开了推翻封建帝制的序幕。
四、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民主共和华的雏形武昌起义后,中国各地爆发了更多的起义和革命行动,形成了各地的革命势力。
而南京成为了辛亥革命的重要政治中心,于1912年1月1日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
该政府是以孙中山为中心,由中华民国联合会领导的临时政府,标志着民主共和的雏形。
南京临时政府以实行三民主义为目标,推动了中国的政治转型和国家建设。
五、辛亥革命的影响:推动中国现代化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政治变革,更是具有深远影响的社会变革。
它推翻了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奠定了民主共和的基础,为中国独立、自由、民主的奋斗道路指明了方向。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3课辛亥革命1、革命背景(1)社会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王朝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力量壮大。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兴中会与同盟会。
(6)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7)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虛。
2、革命爆发:1911年,武昌起义。
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脱离清朝),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3、革命高潮: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1)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以五色旗为国旗,定都南京。
(2)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主要内容(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否定了君主专制。
(2)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3)实行责任内阁制→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②历史影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革命结局: 1912年3月,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
表现:(1)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原因:(1)主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5、历史功绩(1)性质: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历史功绩①政治:(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②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归纳总结]多角度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1)从现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角度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和近代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革命史知识点总结高中
中国革命史知识点总结高中一、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标志着封建专制制度的终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
辛亥革命的知识点包括:1. 辛亥革命的时间、地点和导火线2. 辛亥革命的直接原因和远因3. 辛亥革命的主要参与者和主要事件4.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响5. 辛亥革命对中国未来革命运动的启示二、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爱国主义和民主运动,它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先声。
五四运动的知识点包括:1. 五四运动的时间、地点和导火线2. 五四运动的主要诉求和主要参与者3. 五四运动的主要事件和发展过程4. 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响5. 五四运动对中国未来革命运动的启示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的知识点包括: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地点和导火线2.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和早期组织3.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活动和主要事件4.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作用和地位5.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四、国共合作与国共内战国共合作与国共内战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它直接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和结果。
国共合作与国共内战的知识点包括:1. 国共合作的起始时间、地点和原因2. 国共合作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参与者3. 国共合作的失败原因和影响4. 国共内战的起始时间、地点和原因5. 国共内战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参与者五、新中国的成立和初期建设新中国的成立和初期建设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标志着中国从旧中国向新中国的转变。
新中国的成立和初期建设的知识点包括:1. 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地点和导火线2. 新中国初期政权的建立和稳固3. 新中国初期经济和社会的建设和变革4. 新中国初期文化和教育的建设和变革5. 新中国初期对外政策和国际地位的确立六、中国革命史的影响和启示中国革命史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结构,也对中国的未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
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辛亥革命,也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伟大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推翻满清封建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
下面将对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革命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固有制度下,满清帝国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败,社会矛盾激化。
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造成了民族危机和民族危机意识的觉醒。
国内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也在思想文化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铺垫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二、推翻满清的倒退辛亥革命的爆发主要是由于满清政府的倒退。
满清政府自18世纪中后期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力衰退,无法有效抵御外国列强的侵略。
而且,晚清满清政府的腐败和官僚主义也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和抵制。
辛亥革命开始于武昌起义,随后爆发全国大规模的武装革命潮流,致使满清政权逐渐倒塌。
三、三民主义的兴起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由孙中山创立,分别是民族独立、民主政体和民生幸福。
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于1912年1月1日成立了中华民国,旨在实现三民主义的理念。
四、民主革命与社会革命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一方面是一场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专制政权,实现了政治权力的转移。
另一方面,辛亥革命也涉及到社会革命。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空前的巨变,废除农民地主制度,推行土地改革,促进了社会平等和社会进步。
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辛亥革命对中国传统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们积极倡导现代思想和民主文化,对中国旧有的封建文化进行了批判和颠覆。
同时,在辛亥革命的过程中,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孙中山提倡的三民主义融合了中西文化的精华,使中国文化得到了更新和发展。
六、辛亥革命的不完全胜利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政权,确立了中华民国,但也面临了许多难题和困惑。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仍然存在着强烈的军阀割据和民族矛盾。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5课辛亥革命提纲
第15课辛亥革命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一】知识体系一、辛亥革命1、背景;(1)、政治:①列强: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②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和预备立宪来挽救其统治危机。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3)、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决心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①组织准备:建立革命团体和政党兴中会:1894年美国檀香山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1905年日本东京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②思想准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指导思想三民主义:1905年《民报》发刊词;宗旨(主义、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创立民国(民权主义、民主革命),核心平均地权(民生主义、社会革命);③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内容、实质: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而进行的论战(3)军事准备;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1911年黄兴广州黄花岗起义,意义:打击了清朝统治,鼓舞了革命斗志2、辛亥革命的过程(1911年武昌首义,1912年1月民国建立,1912年2月帝制终结,1912年3月《临时约法》,1912年3月袁氏篡权);3、《临时约法》内容、性质;4、辛亥革命的性质、意义、教训。
二、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1、原因:(1)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2)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3)立宪派和旧官僚对袁世凯的拥护;(4)袁世凯自身条件:政治手腕、军权2、标志: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二】知识拓展:1、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为什么?(评价辛亥革命)(1)成功理由:(革命党人目标基本实现,直接结果)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1)失败理由:(从社会性质和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来看,最终结果)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辛亥革命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走不通3、孙中山主要革命活动和精神: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1905年在《民报》发刊词提出三民主义;1905——1911年间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1912年1月创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3月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后为捍卫民主共和,孙中山继续革命,先后发起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1924年在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影响下,孙中山发展了三民主义,提出了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发起了国民大革命精神: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的革命精神【三】课堂练习1、、《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19课《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
第19课辛亥革命一、背景(一)政治根源(1)民族矛盾: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2)阶级矛盾: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失败,清政府权威下降,面临巨大的政治危机。
1、清末“新政”(1901年—1911年)(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
(2)内容: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
(3)认识①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②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2、预备立宪(1906年9月—1911年)(1)原因:革命运动形势高涨。
(2)概况①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②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③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但很快被证明此路不通。
④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
(4)结果: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
特别提醒:预备立宪加剧了中央与地方之间、满汉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混乱,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
(二)革命准备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特别提醒:兴中会是革命团体不是革命政党。
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思想基础(1)纲领:同盟会纲领。
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理论:三民主义。
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3)内涵5、军事基础:孙中山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
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
6、有利时机: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概念阐释:清政府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后,又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四国银行团享有这两段铁路的修筑权和继续投资的优先权,引发保路运动。
高中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素材必修1
第13课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1.社会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觉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2.经济基础:清政府进行一些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基础: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成立。
(1)兴中会的创立:①时间: 1894年,创立人:孙中山,地点:美国檀香山②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③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合众政府。
”(2)中国同盟会成立:6.武装准备:一系列武装起义。
7.有利条件/导火线:“保路运动”。
二、武昌起义(1911.10.10)1.导火线:清政府调动湖北新军前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
湖北革命党人乘湖北防务空虚策划起义,但消息泄露,湖广总督下令搜捕革命党人,形势异常严峻。
2.经过:武昌起义迅速进军的主要因素:革命党人的高度自主性。
三、辛亥革命的成果1. 中华民国的建立识记:时间;定都;国旗(五族共和,体现民族团结);纪年(民国纪元换算:加减1911);临时大总统;政权性质:资产阶级政权(1)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直接),维护共和制度(根本)(2)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四、辛亥革命的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1)袁世凯玩弄反革命两手策略;(2)帝国主义的支持;(3)立宪派、旧官僚等的破坏;(4)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软弱、缺乏实力。
2.表现:五、辛亥革命的评价1.革命的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革命的功绩(进步性):(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3)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4)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5)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
国体:主权在民,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 平等—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民权: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
集会、结社、宗教信仰自由、有选举 权和被选举权—保证真正民主 政体: 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限制个 人专权 政府: 议会、责任内阁制—限制个人专权
影响:核心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宪法,以法律形式确
概括辛亥革命影响
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功绩:①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 君主专 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 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 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③ 打击了帝国主义 ④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⑤为中共革命提供了经验和继续革命的精 神、方法。
府军政大权、向革命派军事进攻 ② 帝国主义想革命派施压 ③ 革命派内部立宪派、旧官僚向革命党人进攻 ④ 孙中山实力弱小(无军队、经费、群众支持)
袁 世 凯
六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中华 民国成立的 意义)
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
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孙 中 山
第13课辛亥革命
一背景
1帝国主义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民族危
机加深(瓜分中国、辛丑条约) 2清末“新政”破产,加剧矛盾 3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4改良道路失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5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义和 团运动) 总之:是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的结 果,是人民抗争探索的必然结果。
三辛亥革命高潮
武昌起义: 过程—(由武昌—武汉三镇)
结果: ①湖北军政府政府成立——号 “中华民国” ②南方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 府独立,清政府土崩瓦解 ③帝国主义改变侵略策略:放 弃清政府,改扶植袁世凯
高一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知识点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学习,强调基础知识点的记忆,特别是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的知识点,十分重要。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知识点1、背景(1)《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2)清朝统治危机严重(“新政”和“预备立宪”)(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壮大(根本原因)(4)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和三民主义提出(思想准备)(5)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成立(组织准备)(6)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军事准备)(7)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创造时机(直)2、辛亥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1911.10.10)——湖北军政府成立——各省宣告独立3、辛亥革命的成果(1)《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背景:武昌起义成功,筹建南京临时政府2)时间:1911年12月2日3)内容:规定了政府的组织构成和职权划分原则4)意义: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告废除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②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法律依据5)缺陷:没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没有充分体现“三权分立”原则,对司法权的规定极为单薄(2)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时间:1912年1月1日(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1)目的:将民主理念转变为法律性文献;(直接目的)限制袁世凯,以维护革命成果2)《临时约法》对《组织大纲》进行的修订①政府组织形式: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②权力关系:扩大参议院权力与总统抗衡③制宪:规定严格的修改宪法程序以防约法被破坏3)《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①关于国家制度和主权(性质):“主权在民”原则;表达了维护领土完整的国家意志“第三条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和青海。
”②关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原则:“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③关于国家的政治体制:a.立法权:由参议院行使b.行政权: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c.司法权:法院行使4)关于《临时约法》的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5)历史地位①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规定“主权在民”的基本原则,并用法律方式赋予了国民民主权利,彻底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直接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方向③促进平等自由思想的普及、人民民主意识的觉醒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宪政运动及政治民主化的进程6)历史局限性①对实现人民的基本权利以及维护责任内阁制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进行确实的保障,以致约法成为一纸空文。
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知识点
辛亥革命●中国民主革命概述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近代中国主要矛盾:①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②人民大众与本国封建主义3.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反帝反封建4.革命目标: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5.主要阶段:①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②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6.不同阶级的斗争:①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民主革命的先声②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失败)---------- 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开端③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近代彻底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
广义: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1、必要性: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和清政府反动卖国2、可能性:①经济条件与阶级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②思想条件:民主革命思想的广为传播③组织条件:革命团体、革命政党建立(兴中会、同盟会)④军事条件: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加速了革命进程⑤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二、武昌起义1.时间:1911年10月10日2、主力:湖北新军3.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4.影响:(1)有利: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2)不利: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原因)●武昌起义迅速成功的原因①革命派的武装斗争,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发展;②文学社、共进会长期的筹备工作;③大量新军参加革命-----军事保证;④四川保路运动高涨-----有利时机;⑤革命党人的革命首创精神和革命主动精神三、中华民国建立----辛亥革命的成果1.民国成立及其性质:(1)成立标志:(时间、人物、定都、国旗、纪年)(2)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府(原因)①掌权者为革命党人②实施的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章“总纲”:“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人民”:“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言论、集会、结社、信仰等自由。
辛亥革命历史知识点
辛亥革命历史知识点辛亥革命历史知识点一1、日俄战争(1904年2月6日——1905年9月5日)日俄两国为争夺我国东北地区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陆战多在我国境内进行)。
俄国战败,在美国调停下,双方签订《朴茨茅斯条约》,两国除铁路警备队外,同时撤退在中国东三省的军队;俄国将租自中国的旅顺口、大连湾、长春至旅顺口铁路及其他有关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
2、1904年9月,英国强迫西藏地方签订《拉萨条约》开江孜(zi一声)、噶大克、亚东三地为商埠,赔军费50万镑,自印度到江孜、拉萨的炮台和山寨一律拆除。
清政府未签字。
1906年4月与英国重新订约,英国取得《拉萨条约》中绝大多数特权,但承认西藏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日俄战争后,日本与清政府订立《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
清政府承认日本继承沙俄在长春以南全部权利,增开商埠16处,在营口、安东、沈阳等地划定日本租界,给予日本改建和经营安奉铁路及采伐鸭绿江右岸森林等权益。
4、帝国主义资本输出,一方面刺激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通过操纵中国经济命脉,进而操纵中国的政治和军事,把对中国的控制延伸到各个领域,陷中国于名存实亡。
5、攫(jue二声)取铁路利权,不仅是帝国主义对华输出“过剩”资本、榨取高额利润的途径,也是他们伸展势力范围,扩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侵略的重要杠杆。
6、1901年4月,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规划“新政”机构。
改革官制:撤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先后设商部(后与工部合并为工农商部)、练兵处(后于兵部合并为陆军部)、巡警部(后改为民政部)、学部。
自隋唐以来沿袭的传统六部建制自此瓦解。
改革兵制:停武举,各省设武备学堂,裁汰绿营、防勇,编练按西方国家营制、采用洋操训练,使用洋枪洋炮的“常备军”(泛称为“新军”,以袁世凯“北洋常备军”、张之洞“湖北常备军”为样板)。
袁世凯1905年编成“北洋陆军”六镇。
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
主权在民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 (2)材料中“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 确认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法则,否定封建等级观念。
(3)材料三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思想
(4)材料四中,“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是什么意思?
(2)经济基础: (3)阶级基础: (4)思想基础: (5)组织基础:
(6)军事基础: (7)有利时机:
2、革命爆发:武昌起义
(1)爆发: 1911、10、10 楚望台军械库→武昌 →武汉三镇
(2)结果:
湖北军政府成立 (黎元洪) “中华民国”
黎元洪 (18641928), 字宋卿, 湖北黄陂 人。毕业 于北洋水 师学堂。 后升任湖 北新军二 十一混成 协统领。
三 、 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思考: 辛亥革命在哪些方面 推动了社会进步?
1、开启政治民主化、社会法制化
材料1: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国民全体,国民享有……等项权利。约 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 则构建政治体制。
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哪些变化?
2、经济工业化
材料2: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 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 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 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 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 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4、社会生活习俗变化
根据材料4, 说明辛亥革命在 哪个方面对当时 中国社会产生变 化?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 法令﹐如:革除历代官厅“大人”﹑“ 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等。 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为 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 的含义。
人教版必修一 第13课辛亥革命
3。实质 君主立宪形式下的君主专制’,
是一场骗局,维护的是君主专制权力。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⑤ 机关刊物:《民报》
2、性质:近代第 一个统一的资产阶 级革命政党。 3、意义:标志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进入新阶段。
二、革命的爆发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11日
领导 : 共进会 文学社
主力: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结果: 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华民国
四、辛亥革命的结局——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原因: ①外因: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 ②内因: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乘 机向革命派进攻; ③根本原因;革命党人自己的软弱和妥协,对 袁世凯抱有幻想 ④袁世凯本人的军事实力和两面派手法。
(2)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步骤:
对清王朝――威逼其清廷退位,1912 年2月宣统退位,清朝结束。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
成立时间 名称
领导人
1894年 兴中会 孙中山
1904年 华兴会 黄兴、宋教仁
1904年 光复会 1906年 日知会
蔡元培 刘静庵
兴中会的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 华,创立合众政府”。
中国同盟 会
1、概况:①时间:1905年; ②地点:日本东京; ③领导人:孙中山、黄兴 ④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三、革命的高潮(成果)
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总统:孙中山
必修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知识点及习题
必修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知识点及习题辛亥革命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必修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知识点及习题,一起来看看吧。
必修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知识点必修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习题(一)知识掌握1. 20世纪初,革命知识分子主要集中在国内哪座城市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A.上海B.北京C.广州D.东京2.孙中山首次明确提出“恢复中华”是在( )A. 1894年B. 1905年C. 1911年D. 1912年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①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②内阁由国民直接选出③中华民国实行总统责任制④参议院有弹劾总统的权力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4.按照民国纪年,1937年是( )A.民国25年B.民国26年C.民国27年D.民国28年(二)能力提高1. 1912年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中国( )A.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B.专制统治的结束C.封建统治的结束D.君主立宪制的破产2.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之所以能够左右清政府,原因在于( )①帝国主义的支持②立宪派的支持③掌握了北洋新军④革命党人的妥协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3.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的根本”是指(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4.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这是因为它( )A.成立时间最早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三)延伸拓展1.武昌起义后,孙中山电告国内:“文(即孙中山)已循途东归,自美徂(到)欧,皆密晤要人,中立之约甚固……”这段话表明孙中山()A.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B.要兼程回国,亲自参加武装起义C.对国内发生的事情一度保持中立态度D.要革命党人争取袁世凯中立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3. 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辛亥革命的内容简要概括
辛亥革命的内容简要概括辛亥革命学习资料一、辛亥革命的背景(一)民族危机加深(二)社会矛盾激化1. 封建专制统治腐朽。
清政府政治腐败,官员贪污成风,卖官鬻爵现象严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2. 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大量农民破产。
(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壮大,他们要求摆脱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发展资本主义,在政治上也有了参与政权的愿望。
(四)思想文化变革2. 戊戌变法等改良运动的失败,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必须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一)革命组织的建立1. 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明确表达了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
2. 同盟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并将其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革命起义1. 萍浏醴起义1906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
这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虽然起义最终失败,但它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
2. 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黄兴领导革命党人在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
起义军与清军展开激烈战斗,许多革命志士英勇牺牲。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勇事迹,激励了更多的人投身于革命事业。
(三)武昌起义1. 起义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起义第一枪。
随后,其他起义军纷纷响应,迅速占领武昌城,并成立湖北军政府。
2. 全国响应武昌起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
●中国民主革命概述
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主要矛盾:①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
②人民大众与本国封建主义
3.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反帝反封建
4.革命目标: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
5.主要阶段:①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6.不同阶级的斗争:①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民主革命的先声
②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失败)---------- 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开端
③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近代彻底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
广义: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必要性: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和清政府反动卖国
2、可能性:①经济条件与阶级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②思想条件:民主革命思想的广为传播
③组织条件:革命团体、革命政党建立(兴中会、同盟会)
④军事条件: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加速了革命进程
⑤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
二、武昌起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主力:湖北新军
3.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4.影响:(1)有利: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2)不利: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原因)
●武昌起义迅速成功的原因
①革命派的武装斗争,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发展;
②文学社、共进会长期的筹备工作;
③大量新军参加革命-----军事保证;
④四川保路运动高涨-----有利时机;
⑤革命党人的革命首创精神和革命主动精神
三、中华民国建立----辛亥革命的成果
1.民国成立及其性质:(1)成立标志:(时间、人物、定都、国旗、纪年)
(2)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府(原因)
①掌权者为革命党人
②实施的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一章“总纲”:“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言论、集会、结社、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参议院”:“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章“国务员”:“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
第六章“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
●《临时约法》实行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的目的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3、评价
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局限性:A.《临时约法》没有具体涉及关系到“民生”的土地问题
B. 没有明确反帝
四.辛亥革命的结果: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
(1)过程:
(2)袁世凯为何能轻易取得辛亥革命的成果?
①有帝国主义的支持,实力强大(北洋军阀)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妥协性,脱离人民群众
③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史学观点争鸣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开始,是一次成功的革命;
有人则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观点一:成功的革命——从辛亥革命的成就看
材料一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①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进程,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思想启蒙)
材料二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
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②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进程
材料三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如: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赌博等。
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
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帽……
③推动了社会生活和习俗向平等、文明、简约方向变革
观点二:失败的革命——原因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
(3)经验教训: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胜,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
●多元史观解读辛亥革命
革命史观A、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阶级斗争被认为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近(现)代化史观B、人类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
文明史观C、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全球(整体)史观D、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社会史观E、“眼光向下的历史”,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平常小事与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