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关于战略思维的思索
金一南《苦难辉煌》读后感

金一南《苦难辉煌》读后感苦难辉煌读后感篇1读《苦难辉煌》,就是在读中国的苦难史,读中国的辉煌历史。
我们触摸的是厚重的中国历史,思考的是中国的未来。
苦难之后是辉煌,不经历苦难,哪里来辉煌?金一南先生的这部《苦难辉煌》是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书,是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
它向我们再现了一幅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全景画,读后颇有感触。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毛主席对长征的一番评价:“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终。
”毛主席的大无畏精神,伟人已逝去,回音壁上的轰隆声,仍然如雷贯耳。
金一南说:“先有真人,后有真理。
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我一定要写出这批真人。
他们不爱财,不为官,不怕死,就为这个事业,为心中的主义。
今天一些人可能觉得事业和主义已经没有躲闪吸引力了,但当年的共产党人为了心中的主义,始终抱有不变的信仰,所以我特别想写这批真人。
他们之中,很多人没有看到胜利这一天,没有机会评功评奖,授衔授勋,也没有机会返回家乡光宗耀祖。
但这批人是我们这个军队、这个党、这个国家真正的脊梁。
”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昔日的战场已硝烟散尽,一个伟大时代的宏伟画卷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历史是相对的,辨证的。
过去相对现在是历史,现在相对未来是历史。
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
努力成为新时期的民族脊梁。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教师,我深深知道:很多工作有他的功利性,唯独教师这个行业没有。
很多行业、事业可以失败,教育不行。
我们的学生就是社会的未来,我们作为教育者是为未来工作着,与未来同行——每个孩子的未来,众多家庭的未来,我们国家的未来,一个民族的未来,一个民族的辉煌的蓝图要靠这些学生来绘制。
如何把握战略思维的全局和整体

金一南:如何把握战略思维的全局和整体战略思维是从宏观总体和长远建设上来认识和把握全局的思想方法。
宏观、总体、长远、全局,都是它的关键词。
那么是不是说,战略思维必须是不折不扣地顾及到方方面面、必须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是十个指头按跳蚤的思维呢?所有事都一人管、所有条子都一人批、所有仓库钥匙都挂在一人身上,这个人就抓住总体和全局了?-意大利经济学及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了完全不同看法。
这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学者并不是研究战略问题的,他从大量经济统计中发现一组颇有意思的现象:80%的产出,来自20%的投入;80%的存款,来自20%的客户;80%的堵塞,发生在20%的路口;80%的工作,由20%的人员承担;80%的医疗资源,消耗于20%的疾病;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顾客……帕累托由此得出结论:80%的结果,归于20%的起因。
这一结论被人概括为“重要的少数与不重要的多数定律”,又称为“80%对20%定律”,或干脆简称“帕累托定律”。
-该定律的意义,不在于每一组统计的百分比是否都精确到了无懈可击和完美到了天衣无缝,而在于当大多数人一直习惯强调多数的意义、多数的重要和多数的决定性之时,帕累托却揭示出多数往往只能造成少许影响,少数则往往造成主要、重大的影响这一长期被人们忽略的现象。
这位终身以经济学和社会学为研究对象的学者,通过该定律告诉我们:与其面面俱到,不如分清主次,从众多琐碎事情中摆脱出来,用最大精力去关注最重要的事情。
因为整体往往是被局部颠覆的,反过来,整体也往往被局部拯救。
抓住了关键的局部,就抓住了整体。
失去了关键的局部,也就失去了整体。
“帕累托定律”揭示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为后人进行高质量战略思维作出重要贡献。
-毛泽东是不知道帕累托为何人的,但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问题上,也有十分精彩的论述。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毛泽东说:“任何一级的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说来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
《胜者思维》感悟与收获

《胜者思维》是金一南将军的著作,书中通过对中国及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阐述了胜者思维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
读完《胜者思维》后,我有以下几点感悟与收获: 1. 危机意识:书中强调了危机意识的重要性,胜者必须时刻保持警觉,预测可能出现的危机,并做好应对准备。
这让我明白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而要时刻关注潜在的风险和挑战,提前做好准备。
2. 战略思维:胜者需要具备战略思维,能够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看待问题。
这让我学会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要跳出局部的限制,从更高的层次思考,制定出全面而有效的解决方案。
3. 创新精神:书中提到胜者要勇于创新,不断寻求突破和变革。
这让我意识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取得胜利。
4. 团队合作:胜者需要善于团队合作,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实现共同目标。
这让我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5. 领导力:胜者要具备领导力,能够引领团队走向胜利。
这让我懂得作为领导者,要有坚定的信念、远见卓识和决断力,同时要关心和激励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实现目标。
总之,《胜者思维》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收获,让我对胜者思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努力培养胜者思维,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争取在各个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以上只是一些示例,每个人的感悟和收获可能会有所不同,希望这些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胜者思维读后感1

胜者思维读后感1最近有幸拜读了金一南先生继《苦难辉煌》后的又一力作《胜者思维》,感触良多,序言中提到,“什么都可以替代,胜利无法替代”,这是一种对胜利的渴望,或者说这是一种对胜利的需求。
所谓胜者思维,就是在我们到达梦想的彼岸的路途中,遇到最黑暗的时刻仍然出现在眼前的那一线微光。
时势造英雄,逆境出将军温室里的花朵纵然娇艳美丽、楚楚动人,却经不起风雨的洗礼,终究是人们观赏的玩物,而山巅松柏在傲雪斗霜中成长,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书中的第一章介绍了关于将军的产生,“战争会撕去一切假面,当战争来临之时,会淘汰一大批和平时期的将领”,和平时期培养出来的将军和战争时培养的将军相比较,这与“纸上谈兵”和“身经百战”相比较并没有什么区别,我们需要的是带来胜利的将军,没有一次出征是为了失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悲壮豪迈纵然值得歌颂,但项羽当年起兵绝不是为了自刎乌江,很显然,身经百战的将军更能够为我们带来胜利。
这与金一南先生著作《苦难辉煌》的理念不谋而合,苦难铸就辉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到底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这是人们一直以来纠缠不休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逆境、危机、挫折、苦难可以激活一颗渴望胜利的心,勇往直前,乘风破浪。
将军之道,无畏无惧中国古代兵书《六道》中记述,“将不仁,则三军不亲;将不勇,则三军不锐;将不智,则三军大疑……”。
领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强将手下无弱兵”说的就是一个团队指挥者的重要性,如果指挥者英勇无比、足智多谋,那么他的团队就会剑锋所指、所向披靡,反之则会弱不禁风、不堪一击。
著名军事家韩先楚在解放海南岛战争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众人认为作战计划推迟休养生息、养精蓄锐之际,韩先楚曾多次向上级请战,并使全体将士保持高昂的斗志,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上级同意了他的请示,1950年5月1日,海南岛全境解放,同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如果不能在朝鲜战争之前解放海南岛,那么我们今天面临的不仅仅是台湾问题了,还要加上海南岛问题。
胜者思维读后感1500字

最近有幸拜读了金一南先生继《苦难辉煌》后的又一力作《胜者思维》,感触良多,序言中提到,“什么都可以替代,胜利无法替代”,这是一种对胜利的渴望,或者说这是一种对胜利的需求。
所谓胜者思维,就是在我们到达梦想的彼岸的路途中,遇到最黑暗的时刻仍然出现在眼前的那一线微光。
时势造英雄,逆境出将军 温室里的花朵纵然娇艳美丽、楚楚动人,却经不起风雨的洗礼,终究是人们观赏的玩物,而山巅松柏在傲雪斗霜中成长,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书中的第一章介绍了关于将军的产生,“战争会撕去一切假面,当战争来临之时,会淘汰一大批和平时期的将领”,和平时期培养出来的将军和战争时培养的将军相比较,这与“纸上谈兵”和“身经百战”相比较并没有什么区别,我们需要的是带来胜利的将军,没有一次出征是为了失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悲壮豪迈纵然值得歌颂,但项羽当年起兵绝不是为了自刎乌江,很显然,身经百战的将军更能够为我们带来胜利。
这与金一南先生著作《苦难辉煌》的理念不谋而合,苦难铸就辉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到底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这是人们一直以来纠缠不休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逆境、危机、挫折、苦难可以激活一颗渴望胜利的心,勇往直前,乘风破浪。
将军之道,无畏无惧 中国古代兵书《六道》中记述,“将不仁,则三军不亲;将不勇,则三军不锐;将不智,则三军大疑……”。
领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强将手下无弱兵”说的就是一个团队指挥者的重要性,如果指挥者英勇无比、足智多谋,那么他的团队就会剑锋所指、所向披靡,反之则会弱不禁风、不堪一击。
著名军事家韩先楚在解放海南岛战争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众人认为作战计划推迟休养生息、养精蓄锐之际,韩先楚曾多次向上级请战,并使全体将士保持高昂的斗志,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上级同意了他的请示,1950年5月1日,海南岛全境解放,同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如果不能在朝鲜战争之前解放海南岛,那么我们今天面临的不仅仅是台湾问题了,还要加上海南岛问题。
《胜者思维》心得

《胜者思维》心得
《胜者思维》是金一南将军的著作,这本书通过历史和现实的案例,阐述了胜者需要具备的思维方式和素质。
以下是我在阅读《胜者思维》后的一些心得:
1. 危机意识:书中提到,真正的胜者善于在危机中发现机遇。
这让我明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应退缩或抱怨,而应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将危机转化为提升自己的机会。
2. 战略思维:胜者需要具备战略眼光,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问题。
这让我意识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学会分析和把握局势,制定长远的目标和规划,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3. 领导者素质:胜者往往具备卓越的领导才能,能够带领团队走向胜利。
这让我明白,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还要善于沟通、协调和激励他人,发挥团队的潜力。
4. 创新精神:胜者勇于创新,不断寻求突破和变革。
这让我意识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敢于尝试新的方法和理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5. 持续学习:胜者重视学习和自我提升,不断完善自己。
这让我明白,我们应该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胜者思维》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明白了胜者需要具备的品质和思维方式。
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升自己,成为一个具备胜者思维的人。
《胜者思维》读后感1500字

《胜者思维》读后感1500字导读:读书笔记《胜者思维》读后感15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胜者思维》读后感1500字:最近读了集团公司推荐的金一南将军撰写的《胜者思维》一书,对领导者的战略思维能力、危机应对能力以及基本素质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古语有云:蛇无头不行,鸟无翅不飞。
今人戏称: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外国人说: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可以打败一头羊带领的一群狮子。
对于一支队伍而言,将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一把手能够轻易改变这支队伍的气质,从而影响战争的胜负。
对于与一个企业而言,主要领导者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把手要善于把握公司战略发展方向,要懂得识人、用人之道,要有危机意识及应对危机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带领企业走向成功。
任何机制无论如何严密、完善,最终仍然无法取代危机中人的意志、洞察与决断,尤其是危机处理中的领导者。
所以,自古以来,古今中外对“将”的要求都很高。
金一南将军在《胜者思维》中引用从孙子兵法的“智信仁勇严”到西点军校的22条军规,都体现出对“为将者”的高标准、严要求。
什么是胜者思维,古人云:“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什么都可以替代,唯有胜利无法替代。
任正非说“除了胜利,我们已无路可走”,我认为,这就是胜者思维。
即使在最黑暗、最失败、最无望的时刻,内心也有一杆胜利的旗帜在迎风飘扬,这就是胜者思维。
对于一个团队而言,团队领导者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处理团队危机、做最后决策都是对团队领导者的考验。
通过认真阅读,结合自身实际工作,我认为在公司日益发展壮大、不断前进的新形势下,要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提出来的,也是我们做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施工企业的管理存在着共性和个性并存的特点,每一个项目面临的问题既相似而又不同,所管理的事物也是琐碎而繁杂。
金一南震撼演讲:做难事必有所得

金一南震撼演讲:做难事必有所得人没有优缺点,只有特点我们有句话叫,性格决定命运。
人要去改变自己的性格是很难的。
但这个性格它是这样的,当你地位卑微的时候,性格是你的缺点;当你地位高的时候,你的缺点反倒变成优点了,就是“胜者为王”。
我们看任正非脾气一直都很暴躁,年轻的时候因为脾气暴躁干不成事,很长时间党都没法入。
后来1978年参加全国科学大会,党员小组支部讨论,任正非不能参加。
为什么?不是党员。
要知道任正非当时都已经是部队的副团职干部了,怎么还没有入党?因为人事关系一般,经常提一些不同意见,支部也就没有通过。
后来是机电工程兵的领导指定让任正非立即入党。
你看任正非的缺点,等到当上华为的领导时,“杀伐决断”反而成了很大的优点。
其实人本身没有改变,但在事业的不同层面,应用起来会有不同的结果。
所以我觉得,人不要着急地想去改变自己,但有个前提是一定要夺取胜利。
你能夺取胜利,你的缺点就变成优点了;你夺取不到胜利,哪怕你是个完人,你的优点也就变成缺点。
自古以来如此。
我们虽然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但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世上,没有一个人天天是为了追求失败的。
人人都想成功。
怎么成功?就是我说的,“付出代价,争取成功”。
当你到了成功那一刻,全部的缺点都变成优点。
就像马云当年申请开风险投资,一个照片传真到北京。
人家说这个人不用来面试了,就是个骗子。
因为长相太怪异了。
今天我们有人说马云长得丑吗?媒体今天报道马云,叫长得很有标识性。
走哪儿,一看马云来了,都说很有标识性。
马云的长相没有变。
但当年最不堪的缺点,今天变成辉煌的优点。
人没变,世事变了。
怎么变了?就是你成功了,崛起了。
就像中华民族复兴了,以前的那些毛病将来也会被别人说成优点。
所以我一直不同意把人分优缺点这种判断方法,我们说优点缺点是个共生体,共同组成了这个人。
在特定情况下,它是缺点,但在另一种情况下又成了优点。
我判断一个人,没有优点缺点,只有特点。
在特定情况下,他的特点就变成优点或者缺点。
《胜者思维》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胜者思维》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三篇一个人的品行是可以由他的文字窥出端倪的,而《胜者思维》这本书成功地让我想了解金一南这位将军。
这本书是该看看的,不仅是因为金一南的个人魅力,更是为了在这个时代,亦保持着自信与战略思维,保持着睿智与敏锐。
金一南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
而《胜者思维》这本书则是浸入他的心血。
胜者思维把将领推向了很高的位置,描写的决策与逆转都让人热血沸腾。
战争的胜负,一个好的领导者是非常重要的,胜者思维不是人人都有,决策也不是人人都做得好,所以说领导力是极为重要的决胜因素。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说,面对战争的.不可预见性,优秀的指挥员必备两大要素:第一,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具有能够发现一线微光的慧眼;第二,敢于跟随这一线微光前进。
优秀的指挥者与决策者要随时保持冷静,保持睿智的头脑与心态,在绝望中发现生机,并有着勇气与胆量追随着这一份微光。
我们早已度过了最黑暗的时刻,可是有些东西是不能忘却的,国歌里还是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这样令人心颤的句子。
作者在书中多次引用《醉古堂剑扫》里的话:君子对青天而惧,闻雷霆不惊,履平地而恐,涉风波不疑。
不惊不惧不恐不疑,这才是君子的担当。
若是真当危险来临,陷入危机四伏的境地,我们亦该不惧,有自信,有战略,冷静面对。
书中关于领导力的阐述与在危难中的自信决策在企业管理方面也同样适用,亦给广大管理者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领导力对一个企业、一个团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俗语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一个好的将领或者说一个好的管理者是一个团体的核心,具有无可比拟的标杆作用。
团队中的其他人会以管理者为参照,视管理者为模仿或崇拜对象,做人做事以管理者为标杆模范,这便是一个管理者的领导力。
建筑市场面临的诸多问题例如:关键岗位人才流失,复合型人才培养难度颇大,两金居高不下,高端市场开发不利,体制改革不到位,产业结构单一,各类资金紧张等问题。
面对危机情况,一名优秀的管理者需要迅速镇定下来。
胜者思维金一南读后感

胜者思维金一南读后感咱先说说这书名吧,“胜者思维”,听着就特别霸气。
以前我就觉得胜者嘛,不就是赢的那个人,运气好或者实力强就成了。
但这本书告诉我,哪有那么简单啊。
金一南在书里那可是把胜者的特质一层一层地剥开给咱看,就像剥洋葱似的,每剥一层都让我眼眶湿润一次,不过这次不是被辣的,是被震撼的。
书里提到的领导者的关键素质这一块,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
我原本想的领导者,就是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的那种,但是在金一南的描述里,领导者得有前瞻性,得能在大家都还迷糊的时候,就看到事情发展的方向。
这就好比一群人在森林里迷路了,胜者思维的领导者就是那个能通过树叶的朝向、太阳的位置,就找到出路的人。
而且领导者还要有强大的意志力,不能一遇到点挫折就哭哭啼啼地说不行了。
就像唐僧西天取经,那九九八十一难啊,如果他没有坚定的意志,早就在女儿国就不走了,还取什么经呢。
这让我想到我自己,有时候遇到点小困难,比如说减肥的时候少吃一顿就觉得人生都没意义了,跟人家书中描述的领导者比起来,我简直就是个小怂包。
再说说危机处理这部分吧。
现在这个世界,危机就像隐藏在草丛里的蛇,冷不丁地就窜出来咬你一口。
金一南在书中列举了好多例子,那些成功应对危机的,都有着胜者思维。
他们不是等危机到了眼前才手忙脚乱地想办法,而是提前就做好准备,就像出门前看天气预报带伞一样自然。
而且在危机当中,他们能迅速做出决策,不会犹犹豫豫的。
这让我想到打游戏的时候,那些厉害的玩家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立刻调整战术,而我呢,总是在那纠结该用这个技能还是那个技能,结果就被敌人给灭了。
看来我这就是缺乏胜者思维,没有把应对危机当成一种本能。
书中还强调了战略眼光。
这就好比下棋,那些有着胜者思维的棋手,看的可不是一步两步,那都是好多步之后的局势了。
我们平常人做事儿,很多时候就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比如说为了省几块钱买个便宜但质量不好的东西,结果用不了多久就坏了,还得重新买,这就是没有战略眼光啊。
《大国战略》读后感【六篇】

《大国战略》读后感【六篇】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
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国战略》读后感【六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 《大国战略》读后感在回来的路上,我掀着《大国崛起》,我读到些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我总结如下,也作为我的读书笔记,以飨各位:1、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这是基础,但必须防止过度军事化和若化国家的力量;2、教育,特别是针对全民的受教育的权利问题,义务教育也只是起步,应该包括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权利和机会;3、对教育、科研应建立科学、创新为主的体制,培养出创造性人才,不是记忆的机器,此点是基础,影响深远;4、金融、经济政策的科学、合理,应站立在民族的长远角度去制定远期、近期目标,为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长远负责;5、加强对人民思想的教育,特别是对基层人民的国家政策、法律、发展、艺术等方向进行落实;6、各项政策务必到基层了解情况制定,并到基层去了解落实、实施效果,防止成果被部分利益集体吞噬,并要在人民的利益去推动发展,为人民谋福利。
7、建立商业与道德平衡,保证物质与精神的共同提升!第二篇: 《大国战略》读后感《大国崛起》前言部分有这样的描述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先后崛起的国家,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
阐述其发展历史,探寻其发展轨迹,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中国尤其大有裨益。
这就对本书的高度总结和概括。
《大国崛起》一书以九大国的兴衰为主线,剖析其兴盛的背景和原因,并通过大国崛起探究其对世界历史及整个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
全书展示了九国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强国历程,既体现出各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
《胜者思维》读后感

《胜者思维》读后感
由于我自带军转干部属性,故对军事类书籍比较感兴趣,金一南作为高级军事理论专家,其著作文笔生动、思路开阔清晰、见解独到,历来为我所喜。
得知其于2017年新出了一本《胜者思维》后,我欢天喜地收藏了一本。
《胜者思维》不是《苦难辉煌》那样的煌煌巨著,而是收集了金一南的三篇讲课稿。
其中第二章“危机中的领导者”和第三章“领导者的战略思维”学术性较强,详细阐述了领导者所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对如何培养和运用战略思维作出了回答。
而第一章“关于将军的产生”是作者在国防大学将军班上的讲课,在十八大以来,将军们纷纷落马的背景下讲的,其字里行间饱含的危机意识之强、对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剖析之深令人动容。
其中,“战争会撕去一切假面”、“黑暗时刻,敢于跟随一线微光前进”、“中国军人必须秉承这一宗旨:以胜利为中华民族服务”等警示语句经常在我脑海中回荡。
脱下军装,穿上警服,角色已变,但其中的制胜之道、胜者思维没变。
警察的胜利目标是什么,制胜之道在哪里,胜者思维该如何建立,成为我从警生涯中长期思考的命题,值得苦苦追索。
读《世界大格局,中国有态度》有感(最新)

读《世界大格局,中国有态度》有感(最新)读了金一南教授的《世界大格局,中国有态度》一书,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感觉眼界开阔了不少,对自己正确看待当今世界的政治局势有不少的启迪。
金教授通过这本书,向我们简明且深刻的介绍了世界大格局,也阐述了中华民族在如此格局中的态度。
“深刻而透彻地了解世界,也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全书通过全球热点军事事件,从全球战略思维的高度出发,分析世界军事大格局,点评世界各大国、地区势力的博弈与冲突,并推测未来世界格局的走向,可以说是海陆空立体全方位将世界大格局呈现在我们面前。
通过金教授的全面深入剖析,也让我更深地有感于面对世界大格局的态势下中国地位与态度的思考。
一、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之林,是一个苦难辉煌的历程自1840年开始民族救亡至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至今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以在变幻莫测的世界大格局中发出自己强而有力的声音,其中所经历的苦难、伤痛是难以想象的。
现在中国凭借在工业、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实力已经在世界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利用这些优势使中华民族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坚定有力的走向世界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
二、现阶段,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战略目标,还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本书在第一篇就介绍了中国在目前阶段的战略目标,国防的特色和实力,中国周边的热点问题和分析了中国与美、俄两个大国的关系,可以看到现阶段中华民族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美国作为现在唯一的超级大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和强权政治,以实现统治世界的野心。
哪个国家反抗,就要对那个国家进行制裁;哪个国家顺从,就要对那个国家进行控制。
尽管现在美国实力略有下降,国内面临一些问题,国际上也面临诸多挑战,但可以看到,较长一段时间内,美国仍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可忽视的力量。
其次,俄罗斯尽管实力远逊苏联,但无论在欧洲、在亚洲仍然是一个可以控制地区局势的势力,现在与中国在战略、资源的各方面的一致目的和互补让两国处于新一轮的紧密合作时期。
世界大格局中国有态度

世界大格局中国有态度
《世界大格局,中国有态度》一书,“是金一南教授通过自2008年以来全球热点军事事件,从全球战略思维的高度出发,分析世界军事大格局,点评世界各大国、地区势力的博弈与冲突,并推测未来世界格局的走向,借此重点提出面对世界大格局的态势下中国的地位与态度的思考”。
这本书通篇文笔流畅、语言平实、思路清晰、论据有力,是一本充满正能量的好书。
书中所言很值得咀嚼其中滋味,虽是世人皆知的大道理、正能量,但金教授总能用史料、独到的描述让你学深一层、百看不厌。
拜读此书时,我不禁回忆起七十年国庆阅兵时的盛况,位于北京长安街建国门的古观象台像一位饱经忧患的老人静静矗立,历经百年沧桑,他亲眼目睹了中华民族屈辱、抗争、解放,到以东方巨人的雄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70周年庆典上,他欣然西望,一道壮观的绿色长城,沿天安门侧畔绵亘向东,排列在长街之上的各军方队,似挺立的峰峦,如坚固的城垛,巍然屹立。
整齐、铿锵的足音从历史深处走来,显示着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的勃勃生机。
人民军队自诞生伊始就把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一切听从党指挥作为建军根本原则,始终坚持、代代相传。
铮铮足音,传递着一个共同心声:无论过去现在未来,无论如何艰险困难,我军都是党和人民最可信赖的力量。
金一南苦难辉煌读后心得

金一南苦难辉煌读后心得金一南苦难辉煌读后心得《苦难辉煌》这本书详细、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画卷,描绘了众多我们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如主席、陈毅、彭德怀、李立三、张国焘、介石等,同时也描写了众多迄今仍默默无闻的英雄。
掩卷而思,不禁感叹:伟人其实也是凡人,没有神的智慧与力量,不会天生正确,他们也会犯错误,他们也会打败仗,他们也会发脾气,只是被太多的影视文学作品美化、提纯或剪切了,反倒给人一种距离感、模糊感、平面感;我更加感叹:这些伟人的的确确又不是凡人,无数次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留下的是真正具有钢铁般意志和体魄的人。
有人曾沿当年红军长征路线体验了一把,但是只能体验险恶的地理环境,却无论如何体验不了当年险恶的人文环境。
头上数十架飞机轰炸,数十万敌人围追堵截,随时需要做出抉择,而这抉择随时可能导致全军覆没,生理与心理始终处于极限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牺牲的、掉队的、逃跑的占了绝大多数,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几千人,而就是这几千人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这本书让我更加敬重历史上的伟人,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苦难辉煌》告诉了我们应该铭记的一段历史,历史中的`人和事,他们生动具体,他们是那段历史的演绎者,他们用各自的行动,推动了历史的车轮。
正像书中说的,如果没有国民第五次反围剿就没有长征,没有长征就没有西安事变,没有西安事变也就没有国共两党的联合革命。
书中经常会有假设,说假如怎样,历史就会怎样。
然而,历史之所以为历史是因为它不容假设,虽然它包含了无穷无尽的假设,但这些假设也永远只不过就是一个假设而已。
时间的唯一性决定了时间的不可逆,人生真正的机遇也仅有一次,抓不住它往往便要面对失败。
当介石背叛共产国际时,共产国际的领导说:他们叛变的不是自己的阶级,而是我们的幻想。
共产国际的盲目信任让自己尝到了苦果,斯大林的党派作风本身就存在很大问题,文过饰非,功劳归自己,错误归别人的不良作风注定失败。
书中反复出现的一句真言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胜者思维》读书分享心得体会

《胜者思维》读书分享心得体会《胜者思维》这本书主要谈的是军事,是一本关于中国军队如何改变思维,进而在未来的战争中打得赢的书。
书中观点与事例相辅相成,再加上各种鲜为人知的秘闻轶事,极大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
金一南教授深厚的军事政治理论基础,广阔的国际视野,以及几十年的研究经验,尤其是发散的甚至于颠覆性的思维,是串联全书的关键。
让我这个不热衷“军事”的小白看的津津有味,极大的丰富了视野和见闻。
一、这本书讲了什么全书以“胜者”为出发点,结合历史大格局,阐述了领导者应当具备的各种能力,以及如何掌握和提升这些能力。
是介绍了何为将军之道,一个合格的将军应该具备怎样的战略素养,如何训练和养成硬核战斗力,如何在黑暗时刻保持战略定力,敢于跟随一线微光勇往直前。
第二章“危机中的领导者”,主要关注领导者对危机的应对和预防,通过对危机类型、过程、蔓延速度和潜在机遇的分析,提出危机决策是领导者决策的关键,而且往往能验证领导者的格局和能力,领导者在危机中要勇于决策和承担责任,还要在平时增强危机意识,提高防患未然的能力水平。
第三章“领导者的战略思维”,主要是讲战略思维,从大国博弈的角度,分析了何为战略思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战略思维有何异同,明确提出战略思维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分析了战略思维中整体性、对抗性、彻底性、前瞻性、进取性的突出特征,以及影响和决定战略思维质量的胆略、塑造、威慑等要素。
二、从这本书中获得了什么这是一本针对领导者的书,更是传授我们每个人提升领导能力的书。
对于我们普通人,这本书的道理并不遥远,至少可以通过破解胜者思维,掌握在竞争中胜出的“三件法宝”。
法宝:一场危机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机遇。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在本书第二章的“危机产生严重挑战,也带来重大机遇”中提到了几个案例。
日本的购岛闹剧,菲律宾在南海闹腾,表面上给中国制造小麻烦,实则为中国海军进驻这些区域,彻底解决领土争端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既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对于领土问题的坚决态度,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出了中国这几年的强大。
金一南教授心胜则兴心败则衰|致重磅演讲

金一南教授心胜则兴心败则衰|致重磅演讲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金一南教授:心胜则兴,心败则衰|“致28”重磅演讲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战略学博士生导师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
2017年4月16日,在“致28:致良知(深圳)学习会”上,国防大学教授、少将金一南,为在场百余位企业家和各界精英,做了题为《心胜则兴,心败则衰》的特邀演讲。
在场听众被金教授犀利独到的洞见和富于激情的表达而感染和打动,纷纷与金教授拍照留念。
在长达45分钟的演讲中,金一南教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苦难即辉煌”的历史,多次强调心胜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
而对于当代企业家来说,企业家精神就是最大的制胜法宝,能够引导我们从心中的胜利走向真正的胜利。
自信的基础在哪里?假如你的自信是建立在力量上,建立在金钱上,建立在权力上,那还都是建立在沙滩上,而流沙是不稳定的,所以你的力量、权力、自信都有崩塌的可能。
1947年,人民解放军即将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毛泽东连问了“四个敢不敢”:我们长期在农村打游击,我们敢不敢进攻大城市?进去之后,敢不敢守住它?敢不敢打正规战、攻坚战?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要吃、要穿,面临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共产党敢不敢负起责任来?他既是在问同伴,也是在问自己,询问自己的内心。
心胜,首先是在内心中战胜对手。
心胜并非胜利的全部,却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
如果自己心里都认为自己不行,那肯定是要败的。
领导者的意志是中流砥柱,没有中流砥柱,只能随波逐流。
人的一生纵然漫长,你可能活到八十岁,一百岁,但回顾人生,真正决定命运的只有关键时刻的几次关键性选择。
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
毛泽东1927年组织秋收起义,9月9号秋收起义,20天之后剩1000人。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两个月后剩800人。
他们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是从失败走向胜利,从惨败走向胜利,就这么点力量,就是毛泽东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世界大变局中国有态度读后感

世界大变局中国有态度读后感读世界大变局,中国有态度有感:金一南教授在《世界大格局,中国有态度》关于战略思维的思考一文中,强调了必须具备的强烈的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
认识问题就是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开始。
战略思维中不但包含问题意识,而且往往包含着强烈的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对疑惑或难以解决的实践及理论问题产生一种怀疑、困感、焦虑、探索的心理,由此驱使人们积极思维并不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种思想方法及状态。
平时我们多见的是这样的现象:对问题视而不见或不屑于发现,对概括成绩,挖掘优点的升华意义兴致盎然、颇富创造力。
这其中丧失的不仅是怀疑、困感、焦虑、探索的精神和心理,更是积极提出问题,主动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实际能力。
文中提到:关于1991年的海湾战争,那场战争结束后,我们有很多分析认为那场战争预示着信息化作战正式登场,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历史转折点,对世界军事具有重大的现寅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如此等等。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军方的概括与我们完全不同。
美国军方认为此战争的指导意义十分有限,只不过是在理想的战场上打了一场理想的战争。
五角大楼在《海湾战争——美国国防部致国会的最后报告》中,对战争成功和军事优势的描述基本上是轻描淡写、几笔带过。
依照我们一些人的思维习惯肯定认为成绩挖掘不深、概括不精、意义升华不高,但是说到问题和毛病,他们却挖掘得很深、概括得很精,而且升华得很高。
充分体现了五角大楼对问题的追究是不依不饶的。
文中提到:美国军方的总结,与我们众多的描述大相径庭。
在战绩如此明显的情况下,依然具有如此强烈的问题意识,对缺憾如此敏锐,对查找问题如此锲而不舍,恰恰表明它们在力图保持清醒,在力求未来的胜利。
当今天人们说到战略问题的泛化、战略思维问题的泛化,其中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在花样翻新的词汇概念掩盖之下问题意识的极度久缺。
我们玩弄的是概念、表达的是概念、堆砌的是概念,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花样翻新的词汇概念掩盖之下问题意识的极度欠缺。
金一南教授心胜则兴心败则衰|致重磅演讲

金一南教授心胜则兴心败则衰|致重磅演讲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金一南教授:心胜则兴,心败则衰|“致28”重磅演讲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战略学博士生导师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
2017年4月16日,在“致28:致良知(深圳)学习会”上,国防大学教授、少将金一南,为在场百余位企业家和各界精英,做了题为《心胜则兴,心败则衰》的特邀演讲。
在场听众被金教授犀利独到的洞见和富于激情的表达而感染和打动,纷纷与金教授拍照留念。
在长达45分钟的演讲中,金一南教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苦难即辉煌”的历史,多次强调心胜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
而对于当代企业家来说,企业家精神就是最大的制胜法宝,能够引导我们从心中的胜利走向真正的胜利。
自信的基础在哪里?假如你的自信是建立在力量上,建立在金钱上,建立在权力上,那还都是建立在沙滩上,而流沙是不稳定的,所以你的力量、权力、自信都有崩塌的可能。
1947年,人民解放军即将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毛泽东连问了“四个敢不敢”:我们长期在农村打游击,我们敢不敢进攻大城市?进去之后,敢不敢守住它?敢不敢打正规战、攻坚战?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要吃、要穿,面临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共产党敢不敢负起责任来?他既是在问同伴,也是在问自己,询问自己的内心。
心胜,首先是在内心中战胜对手。
心胜并非胜利的全部,却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
如果自己心里都认为自己不行,那肯定是要败的。
领导者的意志是中流砥柱,没有中流砥柱,只能随波逐流。
人的一生纵然漫长,你可能活到八十岁,一百岁,但回顾人生,真正决定命运的只有关键时刻的几次关键性选择。
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
毛泽东1927年组织秋收起义,9月9号秋收起义,20天之后剩1000人。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两个月后剩800人。
他们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是从失败走向胜利,从惨败走向胜利,就这么点力量,就是毛泽东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一南:关于战略思维的思索(全文)什么在决定成败——关于战略思维的思索之一有人说机遇决定成败,有人说实力决定成败,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大千世界五光十色,人们无不在根据各自的成长经验,阐述各自领悟的道理。
还是应该听听那些真正的胜利者的说法。
1947年底总结华东作战情况,陈毅同志讲过两段话。
他说:“我们比战术是比不上人家的,如操场动作,内务管理,战斗动作等。
我们愈往下比愈差,但愈往上比则愈强。
如旅以上战役组织比人家强,纵队更强,野战司令部又更强,到统帅部的战略指导更不知比他高明多少倍。
”陈毅同志概括出了一个以前我们未曾认识深透的道理。
解放战争初期的华东战场,面临敌军的压力最为巨大,取得的胜利却又最为重大。
为什么?就是陈毅同志这段话。
虽然我们“愈往下比愈差”,但我们“愈往上比则愈强”,这是我们在国内革命战争中取胜的重要缘由。
陈毅同志说:“一年来自卫战争的胜利,首先是战略上的胜利。
虽然我们打胜仗靠同志们不怕牺牲流血的精神和大炮机枪,但主要是靠统帅部、陕北总部、毛主席的战略指导。
”这就不仅仅是华东野战军了,而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失败到胜利的一个法宝。
当然有主义的正确,当然有作战的勇敢,当然有群众的拥护,仅仅这些还不够。
还必须具有“愈往上比则愈强”这一领导层特有的战略思维和战略运筹优势。
所以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阐述:“说战略胜利取决于战术胜利的这种意见是错误的,因为这种意见没有看见战争胜败的主要和首先的问题,是对于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得好或关照得不好。
如果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有了重要的缺点或错误,那个战争是一定要失败的。
”这就是很多美国人至今也搞不明白的问题:为什么当年在越南战场,每一场具体战斗似乎都没有输,但战役战术胜利堆成的却是战略失败、最后不得不万分狼狈地撤出。
正因为搞不明白,所以至今还在不断犯错:伊拉克战场和阿富汗战场就在那里顽强地向每一个卷入方证明,战术成功远远不等于战略成功。
战略思维——尤其是领导层战略思维——的重要性,在这里被空前地凸现出来了。
若想得胜,就一定要避免对“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有了重要的缺点或错误”。
一个人与一个国家一样,要想不犯错很难。
重要的是少出错,尤其要避免关键时刻、关键人物的战略思维出错。
俄罗斯描写车臣战争的报告文学《连队消逝在天际》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指挥员的判断错了,胜利的希望就变得渺茫,这时候只能靠浴血奋战的士兵来力挽狂澜。
”这是带血的语言。
因为能否“力挽狂澜”,付出的代价都是极其重大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斯大林的战略思维就出现了问题。
他以为凭借一纸《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能有3至4年的时间进行战争准备,未料想一年多时间希特勒就发动了侵略战争。
当所有征候已经极其明显,斯大林就是不相信战争迫在眉睫。
他不但未做出相应部署,还要求一线部队按兵不动,“不给对方提供挑起战争的口实”,致使战争初期苏军损失极其重大。
战争爆发第5天,苏军西方方面军就被德军合围,两个集团军全部、一个集团军大部共22个步兵师、加上配属的若干个坦克师和机械化旅共计30万部队在明斯克方向陷入绝境。
斯大林从德国广播电台中听到这个消息,只来得及派飞机将方面军主要领导接到莫斯科,然后军法审判,除政治委员福明纳赫以外,方面军司令帕夫洛夫大将、参谋长克利莫夫斯基中将等人全部被执行枪决。
但灾难并未就此中止。
过了一个月——1941年8月,德军完成斯摩棱斯克合围,苏军损失39万人。
再过一个月——1941年9月,德军完成基辅合围,苏军损失60余万人。
基辅合围被西方史学界称为“世界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陆上合围作战”。
又过一个月——1941年10月,德军再完成维亚兹马合围,苏军损失50余万人。
这就是卫国战争之初,因苏军严重损失使苏联面临的严重态势。
虽然后面有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斯大林依然在红场阅兵表现出的钢铁般意志、有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实现的伟大转折、有苏联红军攻克柏林横扫半个欧洲铺开的辉煌胜利,都无法掩盖战前和战争初期,以斯大林为代表的苏联领导层因战略思维出现问题,给国家、民族和军队带来的巨大灾难。
俄罗斯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安·阿·科科申在其《战略领导论》一书中说:“伟大卫国战争前夕及其初期,国防指挥体系最薄弱环节是最高军事政治核心(最高战略核心)。
”战略思维出现问题,最高战略核心竟然成为国家体系中“最薄弱环节”,其中教训不可谓不重大。
苏联陆军元帅华西列夫斯基在战争结束后说:“在战争的头几个月,斯大林表现出对战略筹划的准备不足。
经历一系列严重失败和付出惨重的代价之后,他完成了作为一位战争指挥者的成长过程。
”这就是当我们在窗明几净的学术报告厅概括战略思维的整体性、全面性、穿透性、预见性、深刻性、彻底性、关联性、辩证性……如此等等之时,一定不要忘记战略思维的艰巨性和关键性。
因其关键,所以艰巨。
因其艰巨,所以关键。
成功与失败,由此发源。
重心、枢纽和关节——关于战略思维的思索之二战略思维是从宏观总体和长远建设上来认识和把握全局的思想方法。
宏观、总体、长远、全局,都是它的关键词。
那么是不是说,战略思维必须是不折不扣地顾及到方方面面、必须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是十个指头按跳蚤的思维呢?所有事都一人管、所有条子都一人批、所有仓库钥匙都挂在一人身上,这个人就抓住总体和全局了?意大利经济学及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了完全不同看法。
这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学者并不是研究战略问题的,他从大量经济统计中发现一组颇有意思的现象:80%的产出,来自20%的投入;80%的存款,来自20%的客户;80%的堵塞,发生在20%的路口;80%的工作,由20%的人员承担;80%的医疗资源,消耗于20%的疾病;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顾客……帕累托由此得出结论:80%的结果,归于20%的起因。
这一结论被人概括为“重要的少数与不重要的多数定律”,又称为“二八定律”,或干脆简称“帕累托定律”。
该定律的意义,不在于每一组统计的百分比是否都精确到了无懈可击和完美到了天衣无缝,而在于当大多数人一直习惯强调多数的意义、多数的重要和多数的决定性之时,帕累托却揭示出多数往往只能造成少许影响,少数则往往造成主要、重大的影响这一长期被人们忽略的现象。
这位终身以经济学和社会学为研究对象的学者,通过该定律告诉我们:与其面面俱到,不如分清主次,从众多琐碎事情中摆脱出来,用最大精力去关注最重要的事情。
因为整体往往是被局部颠覆的,反过来,整体也往往被局部拯救。
抓住了关键的局部,就抓住了整体。
失去了关键的局部,也就失去了整体。
帕累托定律揭示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为后人进行高质量战略思维作出重要贡献。
毛泽东是不知道帕累托为何人的,但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问题上,也有十分精彩的论述。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毛泽东说:“任何一级的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来说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
”在《直罗战役同目前的形势与任务》一文中,他特别强调“抓住战略枢纽去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去部署战斗。
”这就更加精到地概括出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这位大战略家在这里指出,抓整体、抓全局非但不是眉毛胡子一起抓,而是抓重心,抓枢纽。
掌控了重心和枢纽,就掌控了全局和整体。
真正高明的领导者,最大的本事并非今天人们分外推崇的“沟通”和“协调”,而是从纷繁复杂的万物万象中发现重心是哪里,枢纽在何处。
顺便再分析一下人们常说的两句话。
一句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第二句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前一句意即大家谁也不是神仙,难免不时犯错。
后一句是说谁也不可能像弓一样整天绷那么紧,有放松才有紧张,没有放松也就没有紧张。
这两句话都无可非议,但把帕累托“二八定律”拿过来对照,问题就显露出来了。
首先可以说,你在那“80%”的范围中松弛一下未尝不可,犯点错误可能也无碍大局。
但是要特别注意,一旦进入关键性的“20%”范围,你的任何松弛都可能因过于懈怠而错失良机,犯下的任何错误都可能因小失大撼动全局。
在“重心”和“枢纽”处的松弛和犯错,其意义与非“重心”和非“枢纽”处的松弛和犯错,从性质到意义都会完全不同。
不是不允许犯错,不允许松弛,而是说平时你可以松弛一下,这个阶段你必须全神贯注地紧绷。
平时你可以出一两个错误,这个阶段你必须全力以赴避免出错。
因为此刻它不但可能使你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也可能让你陷入“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困境。
对这一现象,毛泽东有过非常生动的描述。
他说:“战争历史中有在连战皆捷之后吃了一个败仗以致前功尽弃的,有在吃了许多败仗之后打了一个胜仗因而开展了新局面的。
这里说的‘连战皆捷’和‘许多败仗’,都是局部性的,对于全局不起决定作用的东西。
这里说的‘一个败仗’和‘一个胜仗’,就都是决定的东西了。
所有这些,都在说明关照全局的重要性。
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
战略思维的整体性与全局性,在这里被揭示得淋漓尽致。
我们说从空间上讲,战略思维是总揽全局的思维,表现出思维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那么一个具有战略思维的人必须具备这样一种能力:知道重心在哪里,枢纽在何处。
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输、可以败,什么时候不能输、不能败。
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适当放松,打个小盹,什么时候必须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其核心正如毛泽东所说:“总之,一个原则,就是注意于那些有关全局的重要的关节。
”思维在这里就变成了一把庖丁解牛的利刃,通过重心、枢纽和关节,游刃有余地剖析、把握和掌控了全局和整体。
泰山与麋鹿——关于战略思维的思索之三作为从宏观总体和长远建设上来认识和把握全局的思想方法,战略思维的前瞻性,是战略指导能动性的源泉。
战略思维的一切成果,无不体现着预见和预置。
缺乏前瞻性,思维对实践的指导价值必然大打折扣。
抗战后期曾驻延安任美军观察团负责人的谢伟思,对毛泽东为什么在共产党人中具有那么高的威望不得其解。
他后来回忆说:“我曾问过很多中国共产党的朋友们,毛主席为什么能战胜他的许多敌人,成为众所公认的领袖,他们的答案都是一致的,归根到底,他高瞻远瞩。
”所谓高瞻远瞩,就是预见。
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说过一句话:“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领导?我说不叫领导。
”毛泽东还说:“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叫领导。
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我们今天谈“领导就是服务”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领导的服务就是搞好生活保障、弄好福利待遇,就是排列好职务晋升次序、协调好方方面面关系。
千万不要忘记,前瞻与预见,是领导者提供的最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