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治草鱼5种鳃病
鱼常见鳃病的防治
鱼常见鳃病的防治一、细节性鳃病1.症状:病鱼鳃丝粘液增多、发黑,挂满污垢,严重的鳃丝腐烂露出骨条。
2.病原:水质不良刺激鳃部组织,引起鱼被粘球菌、柱形菌或其它细菌感染。
3.防治方法:①调节水质,消除病菌。
一是经常加注新水;二是用超菌净A型处理老水,杀灭病原菌;三是用增氧机搅水增加上下层的水体交换量。
②用0.2~0.4ppm的呋喃唑酮全池泼洒来治疗效果显著,也可用漂白粉或其它含氧制剂全池泼洒防治。
③投喂杀菌药饵或用三黄粉加抗生素类药物拌料投喂。
二、霉菌性鳃病1.症状:鳃丝发黑,着生菌丝。
发生于高温季度水质老化的池塘。
2.病原:鳃霉菌。
3.防治方法:用生石灰彻底清塘,病鱼需销毁,孔雀石绿或二氧化氯对本霉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发病鱼池需大量换水,改良水质。
三、原虫性鳃病1.症状:早春开化后,由于越冬鱼体质较弱、水质较脏,常引起鱼种发病。
春片鱼种常集群散漫游动于池边或下风头处,镜检多为斜管虫、杯体虫等寄生。
夏季鱼苗池发病时,一般常见病鱼在晴好天气集群上浮水面,似缺氧浮头状,驯化时不上料台或吃一会就散开并继续浮于水面,食欲明显减退,生长缓慢。
掀开病鱼鳃盖可见组织增生,粘液增多。
2.病原:由原生动物车轮虫、鳃隐鞭虫、斜管虫等大量寄生虫引起。
3.治疗:①秋片入越冬池和春片分池时用综合浸泡剂浸泡鱼种。
②用硫酸铜加高锰酸钾0.5ppm全池泼洒。
③用硫酸铜加硫酸亚铁0.7ppm全池泼洒。
四、吸虫类鳃病1.症状:病鱼急躁不安,常跃出水面,或在吃食过程中“炸营”,鳃丝肿胀、粘连。
2.病原:由指环虫、三代虫及中华蚤等单殖吸虫大量寄生引起,常并发细菌性烂鳃病。
3.治疗:①敌百虫0.5~1ppm全池泼洒。
②超菌净A 型0.3~0.4ppm全池泼洒,也可用漂白粉、氯杀宁、二氧化氯等杀菌剂全池泼洒,以防止细菌继发感染。
③用药后隔天注入部分新水,以利于鱼类食欲的恢复。
五、出血性鳃病(脉管瘤)由于水质不良,蓝藻大量滋生,水中氨含量过高,化学污染,杀虫剂等农药的刺激,使鳃微血管产生器质性病变,形成动脉瘤,用显微镜能鉴定。
草鱼烂鳃病症状,解决草鱼烂鳃病的办法!
草鱼烂鳃病症状,解决草鱼烂鳃病的办法!草鱼烂鳃病的病原不同,其症状也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症状还是相同的,就是病鱼的腮部会有腐烂或充血现象。
今天专业人士为大家介绍草鱼烂鳃病症状,解决草鱼烂鳃病的办法!草鱼烂鳃病的病原不同,其症状也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症状还是相同的,就是病鱼的腮部会有腐烂或充血现象。
今天专业人士为大家介绍草鱼烂鳃病症状,解决草鱼烂鳃病的办法!草鱼烂鳃病症状:引发鱼类烂鳃病的病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细菌——鱼害粘球菌引起细菌性烂鳃病。
二是真菌——鳃霉引起的鳃霉病。
三是寄生虫引起的各种鳃病,包括原生动物、粘孢子虫、指环虫和中华蚤引起的各种鳃病。
1、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细菌性烂鳃病,鳃丝腐烂,严重时鳃软骨外露,并且常带有污泥,鳃盖内侧表面充血,中央表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的小洞,俗称“开天窗”。
2、由真菌引起的鳃霉病,病鱼鳃部呈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
此病常使鱼暴发性地死亡,镜检会发现鳃霉菌丝。
3、由寄生虫引起的鳃病:①原生动物的大量繁殖和骚扰,使鱼的鳃部产生大量的粘液,严重影响鱼的呼吸,因此浮头时间较长,严重时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漂浮水面。
②粘孢子虫引起的鳃病一般在鳃的表皮组织里有许多白色的点状或块状胞囊,肉眼容易看到。
③指环虫引起的鳃病显著浮肿,鳃盖微张开,粘液增多,鳃丝呈暗灰色,镜检可见长形虫体蠕动。
④中华蚤引起的鳃病,鳃丝末端肿大发白,寄生许多虫体,并挂有蛆状虫体,故有“鳃蛆病”之称。
解决草鱼烂鳃病的办法:发生烂鳃后,治疗关键点。
1、加强增氧,“保命”是关键。
鳃是鱼的主要呼吸器官,发生烂鳃时鱼的呼吸能力减弱,对溶氧的要求相对较高,如果池塘溶氧过低,鱼体就会缺氧加重死亡。
2、防细菌继发感染。
发生烂鳃的鱼特别是已经全身感染发生败血症的情况下,进行细菌分离及药敏试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多次使用防细菌反复感染。
3、防控气泡病是重点。
气泡病会加重烂鳃,如果池塘气泡病严重且得不到控制,就会出现烂鳃治疗无效、病情反复的现象。
草鱼种“小瓜虫、车轮虫、细菌性烂鳃”并发病诊治
草鱼作为中国淡水养殖鱼类中最大宗消费水产品,其产能增或减直接影响广大民众传统水产品消费习惯;决定草鱼产能增或减最关键的因素是草鱼种能否得到保障优质供给。
随着我国工业城镇化的提速,养殖环境不断变化,各地草鱼种培育阶段疾病由两个或多个病原相互作用并发发病的病例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对草鱼养殖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笔者就一例草鱼种“小瓜虫、车轮虫、细菌性烂鳃”并发病诊治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基本情况2019年5月6日,接广西梧州市辖下一个养殖户电话报告,其养殖的一口草鱼种培育塘发病死鱼,请求笔者前往诊治。
发病鱼塘面积5亩,平均水深1.5米,养殖有规格为15~25厘米的草鱼种8万尾。
鱼塘配备有两台功率为0.75千瓦单相叶轮式增氧机,四周塘基砌石墙硬化。
鱼塘西面有一条集灌溉与防洪双重功能的给排水渠,水渠接入鱼塘的进水口截面宽50厘米、高65厘米。
鱼塘进水口周围有鱼群聚集呈烦躁不安状、有鱼不断用身体摩擦塘基和硬物、旋游打转;水面多处漂浮有死鱼,悬停有失常状态下成“云团状”鱼群,鱼群不怕惊吓、驱赶不散。
二、检测诊断1.临床检查轻症病鱼体表黏液多、体形显消瘦、头略黑青色、眼睛略凹陷、尾鳍末梢失血变白、鳃暗红黏液多、鳃丝边缘病变失血呈灰白色;重症病鱼除涵盖轻症病鱼所有症状外,体表还有大量肉眼可见小白点、鳃不规则腐蚀溃烂粘有污泥、鳃盖“开天窗”、鳞易脱、蛀鳍。
2.病样镜检现场捞取多尾草鱼种病样进行显微镜镜检。
镜检病样组织包括体表黏液、鳞片、鳍条、鱼鳃。
所有病样组织的镜检视野中均体操作政策等问题,很难对相关养殖场进行彻底封锁、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措施执行不到位,存在着病毒进一步传播扩散的风险。
四、工作建议1.做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工作做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工作是保障陕西省水产养殖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控制疫病流行、降低疫病发生风险的重要关口。
通过加强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工作,从源头减少和控制病害流行。
陕西省应主动认真学习全国各省关于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工作的先进经验,理顺管理机制,和农业有关部门明确责任和任务分工,全面落实水生动物官方兽医制度,进一步加强陕西省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工作。
草鱼鳃霉病防治
草鱼鳃霉病防治对病鱼进行鳃部检查时,可发现这样的症状:鳃瓣失去正常的鲜红色,呈粉红色或苍白色。
鳃小片肿大粘连,鳃小片充血、出血。
(1)预防。
①彻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质清洁,防止水质恶化,可防止该病发生。
②培肥水质需施放沤熟的肥,不宜施生肥。
(2).治疗。
①在发病池内加注清水,改善水质。
②生石灰。
以20-30毫克/升的水体终浓度向全池泼洒,可降低池水中有机质含量,使水质转好并能消毒。
③漂白粉。
以1毫克/升的水体终浓度向全池泼洒。
草鱼烂鳃、肠炎、赤皮3种病并发时,表现症状主要是:病鱼肛门红肿突出,肠管发炎,呈紫红色,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部分烂掉,鱼体表出血发炎,鳞片松离或脱落,鱼鳍基部充血,鳍条间的组织被破坏,末端腐烂。
防治方法:①用五倍子煮成药液全池泼洒,1个疗程投药1次,每立方米水用药2克左右。
在整个疗程内同时连喂6天呋喃唑酮,每天每50千克鱼用药500毫克,病情严重时第1天药量加倍。
1个疗程不见效,可再治1个疗程。
②每立方米水用1克漂白粉全池泼洒。
同时每50千克鱼用大蒜头500克,捣成糊状,与饵料拌和投喂,或将大蒜与青草拌和,阴干后投喂,连喂6天。
也可用生石灰代替漂白粉,每亩水深1米的池塘用生石灰15千克,对水搅成乳状泼洒。
③每50千克鱼,每天用“三合剂”20克,其中大黄苏打片8克,呋喃西林4克,磺胺胍8克(即2:1:2的比例)碾碎混合后,用0.5千克小米粉调成糊状,与“三合剂”调匀拌和米糠25-30千克喂鱼,连喂3天。
④每50千克鱼,用辣寥200克、地锦250克、音楝树皮100克(均系干品)、食盐250克,熬水加面粉搅成糊状拌嫩草投喂,1天1次,连续2-3天。
接着每亩用生石灰30-40千克,人尿50千克,对水150-200千克全池泼洒,6-7天后重复泼洒1次。
⑤每亩用青木香、辣蓼、菖蒲、苦楝树叶、樟树叶、松树叶各2.5千克,切碎或磨碎后加水煮汁25千克,然后加入捣拦的大蒜1千克、食盐1千克。
草鱼烂鳃病中草药疗法
草鱼烂鳃病中草药疗法1.每万尾鱼种,用乌桕叶干粉250克,加水浸泡12小时后,与饲料拌和投喂,连喂3~6天。
2.每100千克草鱼,用1千克马尾松树叶,捣烂后加入食盐100克,拌入饵料内喂鱼。
或每亩水面用鲜马尾松树叶30~35千克,浸入鱼池进水处。
或1亩水面,水深1米,用15~25千克马尾松鲜叶研细后兑水25千克,全池泼洒,连用4~5天。
3.每亩水面,用枫杨树叶25千克,每2.5千克扎成1捆,插入塘中,同时取枫杨树叶10千克捣烂,取其汁液,泼洒于食场草堆上。
4.五倍子2~4克/立方米全池泼洒,同时口服大黄药饵(大黄500克~750克/50千克,连服6天),效果很好。
5.每100千克吃食鱼,用大蒜、大黄各1千克,加食盐0.5千克制成药饵喂鱼,连用7天。
6.每100千克草鱼,用地锦草0.8千克、菖浦0.8千克、辣蓼1.2千克、人苋1.2千克混合碾成药粉拌草投喂,连喂3~5天,有显著的疗效。
7.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菜油0.75千克、生姜片0.25千克,同时放入锅内用火煎熬20分钟,加入适量的水,全池泼洒,第2天即可见鱼病好转。
8.每亩水面,用地锦草5千克、野鸡尾草2.5千克,红辣蓼5千克,苦楝子树皮1.5千克,仙鹤草5千克,海蚌含珠草5千克(以上均指鲜草量),干山烟杆0.25千克,加水40千克,放入锅内煮沸熬煮30分钟,冷却后,加入1.5千克熟石灰,搅匀、静置10分钟去渣,再放入0.25千克食盐。
浸泡嫩草喂鱼,连喂4天。
9.500克大黄,10千克氨水(含氦量25%~28%)置木制容器或瓦缸内浸泡12~14小时,用池水稀释,全池泼洒,浓度为2.5~2.7克/立方米。
10.每100千克吃食鱼,每天用地锦草500克,碾成粉末后与面粉均匀混合,制成药糊,拌在嫩草上投喂,每天投喂1次,连喂3天。
夏花草鱼药量增倍,投喂时间延长1天。
草鱼相似病的诊治
草鱼相似病的诊治对于病情相似的草鱼,如果不能区别诊治,盲目施药,往往起不到防治效果,甚至会拖延加重病情,影响养殖效益。
因此,对草鱼相似病应做到准确诊断和及时用药。
一、细菌性烂鳃病与鳃霉病病鱼共同特征是鳃瓣受损,腐烂发白。
明显的区别是,细菌性烂鳃病病鱼主要表现为:鳃丝腐烂发白、鳃丝尖端软骨外露,附有污泥和黄色黏液,鳃盖骨内表皮充血,表面常被腐蚀成不规则的透明小洞;而鳃霉病病鱼主要表现为:鳃瓣点状出血,部分鳃丝发白并呈坏死、腐烂状。
防治方法:1.细菌性烂鳃病①注射草鱼”三大病”灭活疫苗免疫。
②每亩池塘水深1米用枫杨树叶25千克,捣烂后加水,连渣带汁全塘泼洒。
2.鳃霉病①发病池塘迅速加注新水,或将鱼搬至水质较瘦的池塘或流动的水体中。
②每亩池塘水深1米,用食盐5千克,炒后化水全塘泼洒,或用硫酸铜466克加水后全塘泼洒。
二、肠炎型出血病与细菌性肠炎病病鱼共同的特征是肠道充血发炎。
但肠炎型出血病病鱼主要表现为,肠道局部或全肠因出血而鲜红,肠壁微血管特别明显,肠道充血而不腐烂,有韧性,口腔出血;而细菌性肠炎病病鱼主要表现为,肠道全部充血发炎呈紫红色,后肠近肛门一段尤为明显,肠壁的黏膜溃烂化脓,腹部膨大有红斑,腹腔有黄色腹水。
防治方法:1.肠炎型出血病①注射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免疫。
②每100千克鱼,用大黄250克,黄柏、黄芩各125克共同研成粉末后拌入面粉1.50千克,麦麸10千克,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3天。
2.细菌性肠炎病①按50千克鱼用马齿苋干草0.25千克或鲜草1千克,煮水或粉碎后拌入饲料中投喂,每天1次,连喂4天。
②按每50千克鱼,用穿心莲15千克,切碎后拌入饲料投喂,连喂3天。
三、白头白嘴病与车轮虫病白头白嘴病的病鱼,头部和眼球区的皮肤变成乳白色,唇部肿胀,口周围皮肤腐烂,并有絮状物黏附;而车轮虫病的病鱼头部和嘴周围呈淡白色,体表有一层白翳,分泌很多黏液。
防治方法:白头白嘴病,每亩池塘水深1米用五蓓子4克研碎后煮水,全塘泼洒。
鱼病引起鱼类鳃病的5种原因及防治措施
鱼病引起鱼类鳃病的5种原因及防治措施鱼类生活在水体中。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提高和精养模式的不断推广,由各种病源引起的鱼类病害问题日益突出,而同一种疾病也可能源自于不同的病原,鱼类鳃病在生产中较为常见的病原有细菌、真菌、寄生虫、甲壳动物、营养和水环境等因素。
现就各种病原引起的鳃病的诊断与防治做介绍如下:一、细菌性鳃1、诊断:池鱼游动缓慢,显暗浮头,体色变黑、鳃丝肿胀,如取少量鳃丝镜检,鳃丝缺损严重。
2、预防: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日常养殖中要保持水质清爽、溶氧充足、养殖密度适当是预防该病的关键条件。
平时注意鱼种下塘前用10毫克/升高锰酸钾药浴15——30分钟,或用2%——4%食盐水溶液药浴5——10分钟。
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水体消毒,建议每亩每米用200ml10%聚维酮碘全池泼洒,3、治疗:全池泼洒50%二氯异氰脲酸钠或50%三氯异氰脲酸0.3——0.5克/米3,或10%二氧化氯0.1——0.2克/米3。
也可以用双季铵盐类和戊二醛联用,或双季铵盐类-典消毒液。
这种方法高效低毒无残留无刺激,非常适合烂鳃病的防治。
二、寄生虫性鳃病1、诊断:鱼狂躁不安,食量下降,在不缺氧有情况下会有少量浮头,取少许鳃丝或从鳃上刮取少许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大量虫体后即可确诊。
常见有指环虫、车轮虫、斜管虫,偶尔会有中华鳋和三代虫。
2、预防:放养前彻底清塘,减少病原体;加强管理,增强鱼体抵抗力;鱼种入池前用高锰酸钾浸泡消毒。
3、治疗:⑴全池遍洒90%晶体敌百虫,使池水浓度为1ppm(2)如果寄生虫寄生的量比较多,可选择专业杀虫药,如:指环虫可用10%甲苯咪唑100ml/亩*米。
车轮虫、斜管虫可用中药苦参碱。
(3)灭虫后,水体消毒,方法同上。
三、真菌性鳃病1、诊断:鱼出现呼吸困难、无食欲、鳃粘液增多、出血、淤血发黑症状,取少许鳃组织压片镜检,见到大量菌丝进入鳃小片组织,血管或软骨中生长,即可确诊。
2、防治方法:预防的关键在于保持水质清新。
草鱼烂鳃病中草药疗方法
一旦发现草鱼出现烂鳃症状,应及时诊断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 施。
隔离与预防措施
对病鱼进行隔离,避免疾病在鱼群中扩散。同时采取预防措施,如 全池消毒、增加换水频率等。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中草药对草鱼烂鳃病具有显著疗效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中草药在治疗草鱼烂鳃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 改善症状,促进鱼体恢复健康。
草鱼烂鳃病中草药疗方法
汇报人: 2024-01-06
目录
• 草鱼烂鳃病概述 • 中草药治疗原理 • 草鱼烂鳃病的中草药疗法 • 中草药治疗的效果与评估 • 草鱼烂鳃病的预防与管理 • 结论与展望
01
草鱼烂鳃病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草鱼烂鳃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 疾病,主要在草鱼养殖过程中发 生。
症状
3
建立生物过滤系统
利用生物滤材培养有益菌群,降解水中的有害物 质。
合理投喂与管理
选用优质饲料
选用营养均衡、质量可靠的饲料,避免饲料污染。
控制投喂量
根据草鱼的生长阶段和摄食习性,合理安排投喂量和投喂频率。
饲料储存与管理
保持饲料干燥、通风良好,防止饲料霉变和污染。
及时发现与治疗
定期观察鱼群
定期巡塘,观察草鱼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及体表是否有异常。
艾叶
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杀菌的功效 ,对烂鳃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青叶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作用 ,有助于缓解烂鳃病的症状。
大蒜
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的作用 ,能够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减轻
烂鳃病的症状。
治疗方法二:贯众、黄柏、黄芩
“四看”区别三种草鱼青鱼烂鳃病
“四看”区别三种草鱼青鱼烂鳃病烂鳃病,是草鱼、青鱼常见主要病害之一。
其大致可分为细菌性烂鳃病、中华蚤烂鳃病、原生动物烂鳃病。
病因不同,用药也不一样。
日常渔业生产中,渔民在无显微镜检查的情况下,怎样区别这三种鳃病呢?可根据它们的发病月份、发病鳃丝颜色、病灶具体部位、发病鱼体大小各不相同,通过以下的“四看”进行辨别。
一,看发病时间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烂鳃病流行时间是每年的4月到10月;中华蚤引起的烂鳃病多在6月至10月;原生动物(指环虫、车轮虫、斜管虫等)引起的烂鳃病集中在7、8、9月。
二,看鳃丝颜色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烂鳃病,鳃丝、鳃线呈黄白色;中华蚤引起的烂鳃病,鳃丝呈白色;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鳃病,鳃丝呈红色。
三,看病灶部位尽管烂鳃病病灶都在鳃上,但由于病因不同,病灶所在部位也不完全一致。
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烂鳃病,鳃盖“开天窗”,即鳃盖内表皮被腐蚀成半透明的小窗;中华蚤引起的烂鳃病,鳃丝末端肿大并挂有似小白色蝇蛆状物;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鳃病,鳃瓣淤血,多粘液,鳃丝尖端往往腐烂成半月型。
四,看发病鱼体大小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烂鳃病,发病鱼体从鱼苗到成品鱼各阶段的都有;中华蚤引起的烂鳃病,发病鱼体基本都是二龄以上;而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鳃病,以一龄草、青鱼种偏多。
辨别了烂鳃病,治疗用药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烂鳃病,每亩水体水深1米用烷基糖苷碘(PAG-1)80-100毫升,或“鳃净”(戊二醛、苯扎溴铵溶液)80-120毫升;中华蚤引起的烂鳃病,每亩水体水深1米用晶体敌百虫250-350克,或0.5%阿维菌素溶液30-50毫升,兑水全池泼洒;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鳃病,每亩水体水深1米用硫酸铜0.5公斤和硫酸亚铁0.2公斤混合泼洒,或用4.5%氯氰菊酯溶液,每亩水体水深1米用15-25毫升,兑水全池均匀泼洒。
鱼的鳃病多种诊断防治各异
鱼的鳃病多种诊断防治各异鱼类鳃病发病率多,威胁鱼的生长,死亡率也高,值得认真防治。
鱼类鳃病种类较多,如诊断失误,盲日用药,不仅贻误治疗时间,还会造成浪费并易发生药害。
因此在鱼类发生鳃病时,就应根据不同症状表现,予以准确诊断,使之对症下药进行及时防治。
1.细菌性鳃病。
症状:病鱼鳃丝黏液增多、发黑、挂满污垢,严重者鳃丝腐烂露出骨条。
防治:每立方米水体用超菌净A型0.3~0.4克对水全池泼洒,并启动增氧机搅水以增加上下水层的交换。
也可每立方米水体用土霉素0.2~0.4克或漂白粉1克,或优氯净0.3克对水全池泼洒。
同时每100千克鱼用“三黄粉”(大黄50%、黄柏30%、黄芩20%)500克拌饵料投喂,可连喂2~3天。
2.霉菌性鳃病。
症状:病鱼鳃丝先是发白、发黄,然后发黑并着生菌丝,常发生于高温季节水质老化的池塘。
防治:每亩水深1米,先用巨铵碘250毫升对水全池泼洒,隔两小时后再用水霉净150克对水全池泼洒,也可每立方米水体用二氧化氯0.3克对水全池泼洒。
除了施药外,应注意适时换注新水,改良水质。
3.原虫性鳃病。
症状:一般常见病鱼在晴天集群上浮水面,似缺氧浮头症,喂食时不上食台或吃一会就散开并继续浮于水面,食欲明显减少或不食。
掀开病鱼鳃盖可见组织增生黏液增多,通常并发细菌性鳃病。
防治: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合剂(二者5∶2)0.5克对水全池泼洒。
也可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二者5∶2)0.7克对水后全池泼洒。
4.吸虫类鳃病。
症状:病鱼急躁不安,常跃出水面,或在吃食中“炸营”,鳃丝肿胀、粘连。
防治:每立方米水体用晶体敌百虫0.5克对水全池泼洒。
或每立方米水体用超菌净A型0.3~0.4克,或二氧化氯、氯杀宁(按说明书操作)对水全池泼洒。
值得注意的是,用药后隔天须注入新水,以利于鱼类尽快进食。
5.出血性鳃病。
症状:由于水质不良,藻类过多滋长,水中氨含量过高,受化学污染或杀虫剂等农药刺激,使病鱼鳃微血管产生器质性病变,形成动脉瘤,故又称脉管病。
中草药治疗草鱼烂鳃病、赤皮病和肠炎病方法
中草药治疗草鱼烂鳃病、赤皮病和肠炎病方法一、草鱼烂鳃病1、大黄(干品)0.5公斤,用0.3%氨水10公斤浸泡(在常温下)12小时后,全池泼洒,使池水药物浓度为2.5~3.7ppm。
2、乌柏叶干粉0.5公斤或鲜叶2公斤,用10公斤石灰乳(1公斤石灰加水5公斤)煮沸10分钟后,再用池水稀释,遍洒全池,使池水的药物浓度为3.75ppm。
3、食盐用布包好(250克一包),吊挂于鱼池周围水下约1.67~3.3厘米处,使盐慢慢溶解于水中,然后取配制好的中草药细末加水全池泼洒,用量为每亩平均水深1米,用食盐1.5公斤左右,中草药细末1公斤。
中草药细末配方:菊花0.8公斤,金银花0.8公斤,黄柏1.5公斤,青木香1.5公斤,苦参2.5公斤。
4、五倍子棰碎浸泡1~2天。
然后将药液全池泼洒,使池水药物浓度为2~4ppm。
5、每亩用枫杨树叶20公斤左右,捣烂后用水稀释,全池泼洒。
6、每50公斤吃食鱼用马尾松枝叶0.5公斤,捣烂后加入食盐50克,拌入饵料内喂鱼。
也可用马尾松鲜枝叶15~25公斤,研细后兑水25公斤,全池泼洒。
二、草鱼赤皮病1、每天每亩用15~25公斤的鲜薄荷,直接投入鱼塘喂食,一般3~5天可基本痊愈,注意应连续用药,每天要投,直至痊愈,如未愈而中断用药,会影响疗效。
2、用食盐和中草药细末、五倍子治疗,方法同烂鰓病治疗方法3、4条。
三、草鱼肠炎病1、每50公斤鱼(7厘米以下鱼种为1万尾)用地锦草干草0.25公斤或鲜草1. 25公斤,首先将草药放在锅内,加水8~10倍,煮沸半小时,取出药汁,加入少量面粉,调成糊状,拌在切短的嫩草上或晾干的浮萍上,待其粘牢以后,即可投喂治疗,连喂3天为一个疗程。
用铁苋菜或辣蓼等,方法与地锦草相同。
也可用上述两种或三种草药组成复方治疗,同样有效。
2、用大蒜拌饵喂鱼,每50公斤鱼用大蒜0.25公斤,去皮、捣碎后加入50~100克食盐,然后拌入当日饲料中,连喂4天。
3、平均水深1米,每亩用鲜丁香50公斤,苦楝树叶35公斤,扎成数捆投入塘内,隔日后注入新水,使浸出的的药液流遍全池。
草鱼烂鳃病防治措施
草鱼烂鳃病防治措施1. 草鱼烂鳃病概述草鱼烂鳃病是一种常见的鱼类疾病,主要是因为水质恶劣或环境不卫生引起的。
该病主要特征是草鱼鳃片呈现烂糊状,严重影响鱼的生长和生存能力。
为了降低草鱼烂鳃病的发生率,下面介绍几种草鱼烂鳃病的防治措施。
2. 提高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是预防草鱼烂鳃病的关键。
下面是几个提高水质管理的建议:•定期监测水质:及时了解水质情况对于预防草鱼烂鳃病非常重要。
常见的指标包括水温、溶解氧、pH值等,必要时补充相关的水质调节剂,如酸碱调节剂、氧气增加剂等。
•合理投喂:草鱼的饵料应根据鱼的摄食量和鱼池的环境情况来定量投喂,避免过多或过少。
过多的投喂容易造成残留饵料堆积,增加水质污染的风险,过少则影响鱼的健康。
另外,选择高质量的合适饲料也是很重要的。
•清理鱼池底泥:定期清理鱼池底泥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的积累,保持鱼池的水质清洁。
使用合适的工具,如吸污机等,清理底泥时要注意不要过度搅动水体,避免破坏底泥中有益的微生物群落。
3. 加强消毒措施消毒是预防草鱼烂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措施可以帮助提高消毒效果:•使用消毒剂:选择适合的消毒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并按照正确的剂量进行投放。
消毒液应均匀分布在鱼池中,注意到达各个角落和隐蔽处。
•定期更换水源:定期更换鱼池的水源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新鲜的水源应经过过滤和消毒处理,确保水质清洁。
•清洁池壁和设备:定期清洁池壁和饲养设备是预防病原微生物滋生的关键。
清洗时使用温水和洗涤剂,彻底去除残留物和污垢。
4. 控制饲养密度合理的饲养密度可以降低草鱼烂鳃病的发生风险。
以下是关于饲养密度的一些建议:•防止过密养殖:过密的饲养环境容易导致水体污染和病原菌传播,增加草鱼患病的可能性。
应根据鱼的体型和生长情况,合理调整鱼的数量,避免鱼池内过度拥挤。
•分区养殖:根据草鱼的年龄和大小,将它们分区养殖,避免不同体型的鱼互相竞争导致疾病的传播。
同时,为每个分区提供适宜的饵料和水质条件,确保鱼的健康生长。
草鱼烂鳃病特效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草鱼烂鳃病特效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1、可用烂鳃灵等专用药物,掺杂在草鱼饲料当中。
2、将一部分旧水抽出,换入新水,加入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等药物。
3、等鱼的病症有所缓解,可用二溴海因、漂白粉等,进行二次消毒。
4、高温天气定期消毒,注意监测草鱼的状态。
5、草鱼长期缺氧,易出现烂鳃病。
一、草鱼烂鳃病特效药1、药物治疗可以用烂鳃灵等专门的药物,该药物是专门针对烂鳃病设计的药物,可以掺杂在草鱼的饲料中治疗烂鳃病。
2、换水消毒草鱼出现烂鳃病的病症后,可以及时换水,避免危害扩大。
可将一部分旧水抽出,注入一部分新水。
可在水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等,全池泼洒,药物杀菌。
3、二次消毒等到草鱼的烂鳃病症状缓解之后,为了防止水中还有剩余的细菌,可用二溴海因、漂白粉等,再进行二次消毒。
4、病后预防在高温天气要做到定期消毒,并监测草鱼的状态。
二、草鱼烂鳃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1、池塘溶氧长期低于正常水平,导致鱼处于亚缺氧状态,造成体质变弱,易感染病原等情况。
2、淡水鱼池塘中,在高温期,或连续晴天的情况下,水肥的池塘藻类光合作用强,会产生大量的氧气,导致水体中溶氧过于饱和。
3、在淡水鱼池塘里,如果池塘水体较浅,太阳的直射容易导致水温的升高,连续下雨后晴天,也容易造成水体缺氧,还有温差变化大的季节,都较易发生气泡病,引发烂鳃。
4、乱投药,频繁使用杀虫、杀菌药物,过量施肥、不正确使用肥料,清塘、倒藻后易发生气泡病,引发烂鳃。
5、在水体环境恶劣,污染严重、有机质较多的池塘,细菌会大量繁殖,容易造成草鱼烂鳃病。
6、指环虫、车轮虫等病虫寄生在草鱼的鳃部,损伤鳃丝,导致草鱼感染细菌,引发烂鳃。
7、使用了不正规的饲料,或饲料发生了霉变,可能会导致草鱼采食后出现烂鳃。
8、池塘养殖密度过大、排泄粪便堆积、鱼群争抢饲料等,都可能造成鱼体划伤,引发烂鳃。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症状及防治技术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症状及防治技术烂鳃病是草鱼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主要包括寄生虫性烂鳃病、细菌性烂鳃病、药害性烂鳃病与营养性烂鳃病等。
虽然烂鳃病的种类不同,但危害均较大,且任何季节都可发病,4月至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6月至9月份则为流行高峰期。
细菌性烂鳃病多与赤皮、肠炎与寄生虫病等并发。
一旦发病,可导致大量草鱼死亡。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症状及防治技术.1.症状与诊断(1)症状。
发病后鱼体发黑(尤其是头部),离群独游,行动较慢,反应迟钝,呼吸不畅,食欲下降,鳃盖中的表皮组织开始充血发炎,并出现“开天窗”情况。
鳃丝上黏液增加,鳃丝肿胀,并粘附有大量淤泥。
病情严重时可见鳃盖骨表层发炎、充血、腐烂。
(2)诊断。
取鳃丝黏液,并取少量鳃丝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无菌水2~3滴,盖上盖玻片,静置约25分钟,通过显微镜观察可见大量细长的滑行细菌。
2.发病原因在水体缺氧的情况下,鱼体则靠增生鳃来扩大呼吸面积,以获取更多氧气,水中溶解氧恢复后,增生现象则开始消失,鳃小片也得以恢复。
但是如果草鱼长期生存在低氧环境内,即便水中溶解氧恢复,增生鳃小片也很难在短期内恢复正常。
此种情况下病菌极易侵袭鳃小片,引发细菌性烂鳃病。
如果水体中分子氨浓度偏高,会使得鳃上皮细胞损伤,使鱼体免疫能力失常,病菌侵入,出现细菌性烂鳃病。
细菌间质能保护营养动物组织,在水体亚硝酸盐浓度升高时,亚硝酸盐会侵入盐组织,阻碍细胞间质合成,使得细胞间质流失,损伤鳃上皮细胞与组织,病菌更易侵袭。
受低溶解氧、水温骤变、分子氨等应激因子影响,鱼体机体免疫力下降,为烂鳃病致病菌侵入鳃组织提供了有利条件,草鱼长期生活在这种营养失衡的状态下,极易出现细菌性烂鳃病。
3.治疗方法方法一:(1)发病后将池水放干,清理淤泥,暴晒7~10天,每平方米泼洒80~120克生石灰,带水清塘,并用含氯漂白粉泼洒全池,一周后试水放苗,确保池塘内的水质指标均满足《无公害食品淡水渔业水质标准》要求。
草鱼鳃霉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草鱼鳃霉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鳃霉病
(1)、病原:血鳃霉(Branchiomycessanguinis)、穿移鳃霉(B.demigrans)等
(2)、病症:病鱼呼吸困难,无食欲,鳃上黏液增加,有出血、淤血或缺血斑块,俗称"花斑鳃'。
严重时整个鳃呈青灰色。
诊断时,须用显微镜检查,可见鳃丝中鳃霉菌丝寄生状况。
(3)、发病规律及危害:本病主要危害鱼苗、夏花鱼种,发病后死亡率可达50%以上。
一般水质污染、恶化易发生此病。
每年5~10月为流行季节,容易急性暴发。
(4)、防治措施:A、预防:保持鱼塘水质清新,清除塘底淤泥,不施放未经发酵的肥料。
B、治疗:①发病时,立即更换池水;②全池泼洒生石灰水或漂白粉,使池水成1ppm浓度;③全池泼洒硫酸铜,使池水浓度为0.7ppm。
—1 —。
鱼烂鳃病的诊断及治疗
鱼烂鳃病的诊断及治疗一、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是鱼害黏球菌,习惯上称烂鳃病。
该病主要为害草鱼和青鱼,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鳃盖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鳃上黏液增多,鳃丝肿胀,鳃的某些部位局部缺血而呈淡红色或灰白色,有的部位因局部淤血而呈紫红色,甚至有小出血点。
严重时,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缺损,呈”扫帚状”,并附有杂物,软骨外露。
显微镜检查鳃丝无寄生虫或真菌寄生时,可诊断为细菌性烂鳃病。
治疗方法:每立方米水用1.2~1.5克漂白粉或0.5~0.6克杀菌王或其他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
同时内服抗菌药,每100公斤鱼每天拌饵投喂1~2克呋喃唑酮或10~20克磺胺-2.6-二甲氧嘧啶或50克渔家乐,连喂3~6天。
二、寄生虫性烂鳃病最常见和为害最严重的是中华鳋烂鳃病。
病症为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在水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上叶常露出水面,俗称”翘尾巴病”。
最后消瘦,窒息死亡。
病鱼鳃上黏液很多,鳃丝末端膨大成棒槌状,苍白无血色。
鳃丝末端可见大量1~2毫米长白色蝇蛆状小虫,故也叫”鳃蛆虫病”。
其主要为害2龄以上草鱼和鲢、鳙鱼,4~9月流行,严重时可引起病鱼死亡。
治疗方法:每立方米水用硫酸铜或晶体敌百虫0.5克和硫酸亚铁0.2克全池遍洒,效果良好。
如果只防治中华鳋烂鳃病,推荐使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因其成本比敌百虫低50%左右。
杀虫后对池水消毒,防治效果更佳。
市场出售的商品杀虫药物,大多对中华鳋无杀灭效果,产品说明书要求与硫酸铜配合作用,实际上对中华鳋发挥药效的是硫酸铜,可不必使用这些杀虫药。
三、混合型烂鳃病既有细菌性烂鳃病症状,同时也可发现病鱼鳃丝末端有中华鳋寄生。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鱼体鳃部感染寄生虫受伤后,被病原继发感染所致。
治疗方法:用药方法与防治细菌性烂鳃病及寄生虫性烂鳃病相同。
但要先杀虫后除菌。
一般要求施用杀虫药物后1天,再对池水进行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治草鱼5种鳃病
一、细菌性烂鳃
俗称“乌头瘟”。
本病是最重要的常见病之一,且常与肠炎、赤皮病并发,使病情复杂化,成为通常所说的“草鱼三病”。
病鱼离群独游,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或不吃食,体色变黑,尤其头部乌黑,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内表面的皮肤往往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鳃上的粘液增多、鳃丝肿胀,鳃丝末端腐烂缺损,软骨外露;鳃的某些部位因局部缺血而呈淡红色或灰白色;有的部位则因局部淤血而呈紫红色,甚至有小出血点。
在病变鳃丝的周围常粘附着坏死脱落的细胞、粘液、柱状嗜纤维菌和水中各种杂物,鳃的边缘色泽常变淡,呈“镶边”状。
此病由鱼害粘球菌引起,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鳊鱼,从鱼种至成鱼均可受害,尤其以0.1—1斤之间的草鱼种发病率、死亡率最高。
每年的4—10月为其流行季节。
在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
带菌鱼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其次是被菌污染的水及塘泥。
感染是鱼体与病原菌直接接触引起的,鳃受损(如被寄生虫寄生,或受机械损伤)后特别容易感染,死亡率很高。
防治方法:
外用(任选一种药物):全池泼洒沐菌消(130ml/亩*米)、菌毒消(200ml/亩*米)、洒菌消(100ml/亩*米)。
内服(任选一种药物同时配伍强稳C):1、制菌灵0.1g/kg鱼体重,按3%投饵率, 100g/40kg饲料,1天1次,连用3-5天。
2、科克菌0.1g/kg鱼体重,按3%投饵率, 100g/40kg饲料,1天1次,连用3-5天。
3、奥克菌0.2g/kg鱼体重,按3%投饵率, 200g/40kg
饲料,1天1次,连用3-5天。
4、维鱼康0.2g/kg鱼体重,按3%投饵率, 200g/40kg饲料,1天1次,连用3-5天。
二、真菌引起的鳃病
是由鳃霉菌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鱼病。
两广、两湖、江浙、上海及辽宁等地都有发生,发病的池塘一般水质恶化,又脏又臭,有机质含量很高。
鳃霉病主要危害中上层的鱼类,鲮鱼种对此病最为敏感,发病率可达70%~80%以上,且死亡率很高。
每年5~10月为流行季节,尤以5~7月间为最甚。
分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急性感染的病鱼,鱼游动缓慢,不摄食,鳃出血,部分鳃丝颜色苍白,出现病情后几天内大量死亡。
慢性型发病的病鱼,死亡率稍低,坏死的鳃丝部分腐烂脱落,鳃丝贫血,呈苍白色。
鳃霉病必须借助显微镜确诊。
在广东,鳃霉病的发生,与采用茶粕清塘和用大草培水的培育苗种方法有关。
防治方法:全池泼洒五倍子末,内服科克菌0.1g/kg鱼体重,按3%投饵率, 100g/40kg饲料,1天1次,连用3-5天。
三、环境引起的鳃病
1、药害
滥施杀虫药,不问何种虫体,皆以菊脂类(如溴氰菊脂、甲氰菊脂或鱼药厂生产的不同商品名称但属相同成分的菊脂类杀虫剂)乐果、敌敌畏、DDT、1605等,致使鱼类鳃丝肿胀、瘀血、腐烂发黑,或鳃盖边缘充血,或眼眶充血,类似出血病的细菌性烂鳃病。
防治方法:全池抛撒爽水解毒剂(1000克/亩*米)。
滥施杀菌药,不问轻重缓急,皆施以大量具强烈腐蚀性药物(如生石灰、含氯制剂等)。
使鱼类鳃丝紫黑腐烂,末端发白、镜检鳃丝可见大片腐蚀焦黑痕迹。
防治方法:全池抛撒爽水解毒剂(1000克/亩*米)。
2、肝脾肾病变
因肝肾病变诱发的鳃病,鱼类鳃丝失去鲜红色,或灰白、或“白鳃”且腐烂、散乱无序,镜检无或很少有寄生虫和细菌。
分两类,一单纯追求生长速度,过量投喂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饲料。
病鱼大都肥胖、体色有花斑块、鳍条末端溃烂、肌肉无弹性、缺乏活动能力、应激能力差、腹内多脂肪、肝脾肾肿大如蒸蛋花或豆花壮,个体大量最先死亡。
二为预防细菌性鱼病,过量或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生素和其它抑菌药物,致使鱼类肝肾病变或黄或花或绿,或易碎或萎瘪多皱,或硬化产生腹水。
防治方法:
外用:爽水解毒剂(1000克/亩*米)或者净水解毒剂(250ml/亩*米。
内服: 护肾解毒宁(150g/40kg饲料)或舒肝素(100g/40kg)或护肝素(200g/40kg)。
3、水质恶化
病鱼鱼体发黑,行动迟缓,反应迟钝,鳃丝紫褐色,局部发白,边缘有溃疡,肝肿大且质脆。
主要由水质恶化引起的,碱性水体,NH3-N 含量超标,蓝绿藻偏多,水体透明度很小;酸性水体,H2S含量超标,水色清黑,清澈见底,有臭鸡蛋味,鱼常浮头。
防治方法:泼洒爽水解毒剂(1000克/亩*米)或者净水解毒剂(250ml/亩*米)或底垢净(100克/亩*米)。
四、寄生虫引起的鳃病
1.鳃隐鞭虫
病鱼鳃部无明显的病症,只是表现粘液较多。
当鳃隐鞭虫大量侵
袭鱼鳃时,破坏鳃丝上皮和产生凝血酶,使鳃小片血管堵塞,粘液增多,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不摄食,离群独游或靠近岸边不面,体色暗黑,鱼体消瘦,以致死亡。
一般要借助显微境来检查确诊。
鳃隐鞭虫对寄主无严格的选择性,池塘养殖鱼类均能感染。
但能引起鱼生病和造成大量死亡的主要是草鱼苗种,尤其在草鱼苗阶段饲养密度大、规格小、体质弱,容易发生此病。
每年5~10月份流行。
冬春季节,鳃隐鞭虫往往从草鱼鳃丝转移到鲢、鳙鳃耙上寄生,但不能使鲢、鳙发病,因鲢、鳙鱼有天然免疫力成为“保虫寄主”。
同时,大鱼对此虫也有抵抗力。
防治方法:
外用杀虫:倍虫净(20ml/亩*米)或菌虫雷(20ml/亩*米)
外用消毒(任选一种药物):全池泼洒沐菌消(130ml/亩*米)、菌毒消(200ml/亩*米)、洒菌消(100ml/亩*米)。
2.鳃碘泡虫病
由野鲤碘泡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鱼鳃被野鲤碘泡虫大量侵袭,形成许多灰白色瘤状胞囊,在鲤鱼种的鳃弓上,寄生大量的野鲤碘泡虫胞囊,使鱼致死。
是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病,我国南北均有发现。
防治方法:内服克孢灵(0.4-0.5g/kg鱼体重,按3%投饵率计算,即500g/40kg饲料)或克孢素(0.2-0.4g/kg鱼体重,按3%投饵率计算,即240-480g/40kg饲料,1日1次,连用3-5天)。
3.车轮虫病
寄生在鳃上的车轮虫有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球形车轮虫和眉溪小车轮虫。
这类车轮虫的虫体都比较小,故将它们统称“小车轮虫”。
对幼鱼和成鱼都可感染,在鱼种阶段最普遍。
是鱼苗鱼种阶段危害较大的鱼病之一,常成群地聚集在鳃丝边缘或鳃丝的缝隙里,使
鳃腐烂,严重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鱼致死。
一般要借助显微境来检查确诊。
全国各地养殖场都有流行,特别是长江、珠江流域各地区,每年5~8月间,鱼苗、夏花鱼种常因此病而大批死亡。
广东、广西的鲮鱼“埋坎病”其主要病原就是微小车轮虫。
此病在面积小、水浅和放养密度较大的水域最容易发生,尤其是经常用大草或粪肥沤水培育鱼苗鱼种的池塘,水质一般比较脏,是车轮虫病发生的主要场所。
防治方法:外用虫菌消(100ml/亩*米),内服纳虫爽(400g/40kg 饲料,1日1次,连用3-5天)。
4.指环虫病
指环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鳃病。
大量寄生时,病鱼鳃丝粘液增多,鳃丝全部或部分成苍白色,妨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
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我国饲养鱼类中常见的指环虫有鳃片指环虫、鳙指环虫、鲢指环虫和环鳃指坏虫等,一般要借助显微境来检查确诊。
它主要以虫卵和幼虫传播,流行于春末夏初,大量寄生可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
对鲢、鳙、草鱼危害最大。
防治方法:外用伏蠕康(100 ml/亩*米),内服驱蠕净(0.2g/kg 鱼体重,按3%投饵率计算,即200g/40kg饲料,1日1次,连用3-5天)。
五、中华鳋病
又叫“鳃蛆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鳃病,大中华鳋和鲢中华鳋。
雌雄异体,雌虫营寄生生活,雄虫营自由生活。
大中华鳋的雌虫寄生在草鱼鳃上,鲢中华鳋寄生在鲢鱼鳃上。
雌虫用大钩钩在鱼的鳃丝上,像挂着许多小蛆。
它的大钩钩破鳃组织,夺取鱼的营养以外,它还可能分泌一种酶的物质,刺激鳃组织,使组织增生,病鱼的鳃丝
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重时,整个鳃丝肿大发白,甚至溃烂,使鱼死亡。
此病主要危害1龄以上的草鱼。
每年5~9月为流行盛期。
防治方法:外用倍虫净(20ml/亩*米)或菌虫雷(20ml/亩*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