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试验中位移测试的若干新技术综述
房屋结构位移监测方案研究与应用
房屋结构位移监测方案研究与应用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房屋结构安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房屋结构的位移是衡量房屋结构和地基是否稳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研究房屋结构位移监测方案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房屋结构位移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并分析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一、房屋结构位移监测方法1.传统测量方法传统的房屋结构位移监测方法主要依靠基准点和测距仪进行手动测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成本相对较低,操作简便。
但是,由于需要人工测量,工作效率较低,且数据准确性受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技能水平影响较大。
2.全站仪测量法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通过激光测距和角度测量实现对房屋结构位移的监测。
该方法具有测量精度高、操作方便等优点,适用于对小范围内的结构位移监测。
但是,全站仪价格昂贵,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不适用于大规模工程项目。
3.形变测量法形变传感器是一种通过测量结构变形情况来获取位移信息的装置。
常用的形变传感器有应变片、光纤光栅等。
形变测量法具有高精度、可连续监测等优点,适用于对房屋结构变形较为敏感的监测工作。
二、房屋结构位移监测技术1.高精度GP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通过在房屋结构上设置GPS接收器,可以实现对房屋位置的监测。
该技术具有定位精度高、无需人工干预等优点,适用于大范围的房屋结构位移监测。
2.基于激光雷达的三维扫描技术激光雷达技术可以通过对房屋结构进行三维扫描来获取结构位移信息。
该技术具有扫描快速、精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对大型房屋结构的位移监测。
3.无损检测技术超声波、电磁波等无损检测技术可以通过对房屋结构材料进行扫描,获取结构位移信息。
该技术具有非接触、无损伤等特点,适用于对复杂结构的位移监测。
三、房屋结构位移监测方案的应用房屋结构位移监测方案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列举几个应用场景:1.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在房屋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结构位移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工程质量问题。
土木工程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新进展及工程实例
土木工程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新进展及工程实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土木工程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是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老旧建筑的维护和更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程技术的进步,土木工程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领域也在不断取得新进展。
本文将对这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探讨,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分析。
一、土木工程结构检测鉴定新进展1. 非破坏检测技术的应用传统的结构检测鉴定往往需要进行拆除或破坏性检测,给建筑带来了一定的损坏和成本。
而非破坏检测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加快速、精准地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测,同时避免了对建筑的破坏。
超声波检测、电磁波检测等技术在结构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工程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 智能化检测设备的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检测设备也逐渐走入土木工程的建筑现场。
智能化检测设备能够自动化、高效地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测分析,大大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具有人工智能算法的无人机在结构检测中的应用,能够更加全面地勘察建筑结构,为后续的加固改造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1. 新型材料的应用传统的结构加固改造往往采用钢筋混凝土等传统材料,然而随着新型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如碳纤维复合材料、聚合物材料等,这些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建筑加固改造的需求。
碳纤维加固技术在结构加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2. 全面性加固改造方案的设计传统的加固改造往往只注重于某一部分的结构加固,而忽略了整体性的优化设计。
而现在,土木工程师们更注重全面性加固改造方案的设计,从整体结构出发,结合材料、施工工艺等因素,制定更为全面、科学的加固方案。
这种全面性设计能够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能够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三、工程实例分析以某老旧建筑的加固改造工程为例,该建筑位于城市中心地带,年代较久,存在严重的结构老化问题。
结构试验与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结构试验与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结构试验与检测技术在工程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结构试验与检测技术是研究结构物力学性能和健康状况的一种手段,通过对结构物进行试验和检测,可以评估结构物的性能,预测结构物的寿命,并提供准确的结构健康监测数据,为结构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结构试验与检测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传统的结构试验主要依赖于传感器和测量设备,通过对结构物进行物理加载和数据采集,得到结构物的力学性能数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试验技术逐渐兴起,利用计算机模拟结构的加载和响应过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结构物的性能。
另外,无损检测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声、热、电等非破坏性手段对结构物进行检测,可以实现对结构物内部缺陷的探测和定位。
然而,结构试验与检测技术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之处。
首先,传统的试验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时间成本较高。
其次,试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面临一些困难,需要借助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
最后,现有的无损检测技术对于复杂结构和特殊材料的应用还存在局限性。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结构试验与检测技术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利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智能化的试验和检测系统,可以自动化地进行试验和数据采集,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
另一方面,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对复杂结构的数字化建模和仿真,提高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和互联网技术的远程监测系统也在逐渐应用于结构试验与检测领域,可以实现对结构物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数据传输。
总之,结构试验与检测技术在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结构试验与检测技术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这将为工程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更可靠和准确的技术支持。
基于模态参数识别和GNSS位移监测的结构健康监测综述
基于模态参数识别和GNSS位移监测的结构健康监测综述摘要模态参数识别和GNSS位移监测作为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两大主要手段,广泛应用于结构的损伤识别和性能评估。
本文分别对平稳环境激励下的模态参数识别和GNSS位移监测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两者的优缺点,并对基于模态参数识别和GNSS位移监测方法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预测。
关键词模态参数识别;GNSS位移监测;结构健康监测;损伤识别收稿日期:基金资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锦江院区项目(51878426 )作者简介:张惊朝,男,1995年生,研究生,主要从事工程结构监测方法研究,E-mail:*****************1 引言结构健康监测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融合了多学科知识,其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模态参数识别理论、传感器优化布置理论、损伤识别理论等。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加入,不断赋予该领域新活力。
借此,基于模态参数识别和GNSS位移监测方法相继脱颖而出,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可分为实验状态模态分析(EMA)和运行状态模态分析(OMA)。
两种模式的区别是EMA已知系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
OMA输入未知,已知信息少,理论上具有先天不足[1],但在实际应用中,反而更为广泛。
而对于GNSS的振动位移监测,其可以同时测量出结构物在外力作用下的静态位移和动态位移,且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使得GNSS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程结构健康监测。
基于模态参数识别和GNSS位移两种监测方法均是依靠结构内部附着的传感器,获取结构的振动信息,并通过对应的数据处理和比较分析,即可监测结构的安全状态。
但两者的应用范围却存在些许不同,前者大多应用于振动较明显的结构。
基于此,本文对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和GNSS位移监测方法进行了分类介绍,并指出两种方法可能存在的缺陷,阐述两种方法的发展趋势。
2 平稳环境激励下模态参数识别环境激励下模态参数识别方法按识别信号域分为频域、时域方法和时频法。
房屋鉴定结构侧向位移检测
房屋鉴定结构侧向位移检测房屋鉴定结构侧向位移检测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建筑物进行力学性能的评估和结构安全性的判断,其中侧向位移是指房屋在水平力作用下发生的偏移位移。
检测房屋结构的侧向位移对于确保房屋的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房屋鉴定结构侧向位移检测的重要性、检测方法以及关键技术。
房屋结构的侧向位移是指房屋在水平力作用下,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工艺不规范或老化、地震等原因,使得结构发生偏移或倾斜。
侧向位移的存在会对房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严重的影响,可能导致墙体开裂、地基沉降、楼层倾斜等严重的结构问题,甚至引发建筑物的倒塌。
因此,通过对房屋结构侧向位移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结构问题,确保房屋的安全使用。
1.建筑物影像测量法:该方法通过对建筑物的影像进行分析,利用数学模型和测量技术计算建筑物的侧向位移。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适用于对建筑物整体结构的侧向位移进行评估。
2.全站仪测量法:该方法是通过全站仪进行测量,通过观测建筑物上的控制点和监测点,计算建筑物的侧向位移。
这种方法具有高精度、直观的特点,适用于对建筑物特定部位的侧向位移进行评估。
3.数字监测系统:该系统利用传感器对建筑物的侧向位移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到建筑物侧向位移的变化趋势和极值。
这种方法具有实时性强、连续性好的特点,适用于对长期监测的建筑物进行侧向位移评估。
在进行房屋鉴定结构侧向位移检测时,还需要掌握一些关键技术,如测量仪器的选择与校验、控制点的布设与标定、数据采集与处理等。
其中,测量仪器的选择与校验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障,需要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的仪器,并经过校验确保其准确度。
控制点的布设与标定是为了获取建筑物的坐标系统和基准面,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准确的参考。
数据采集与处理是对采集到的建筑物位移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得到结构侧向位移的变化趋势和极值。
综上所述,房屋鉴定结构侧向位移检测是确保房屋安全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通过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掌握关键技术,可以对房屋结构的侧向位移进行准确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结构问题,确保房屋的安全使用。
结构健康监测若干方法与技术研究进展综述共3篇
结构健康监测若干方法与技术研究进展综述共3篇结构健康监测若干方法与技术研究进展综述1随着城市化和建筑业的发展,结构健康监测日益重要。
结构健康监测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和设施。
本文将对结构健康监测方面的若干方法和技术进行综述。
1. 轴力传感器轴力传感器能够测量梁、柱、桁架等建筑结构中的轴力,是结构健康监测中常用的一种技术。
轴力传感器可以分为电阻应变式和电容式两类。
电阻应变式轴力传感器通常使用应变片来测量梁、柱等结构的应变,进而计算出轴力。
电容式轴力传感器利用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化来测量轴力。
轴力传感器的安装方便,可以非常准确地测量结构的轴力。
2. 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是结构健康监测中最常用的传感器之一。
加速度传感器的作用是测量结构的加速度。
结构在发生震动或振动时,加速度传感器可以量化震动或振动的频率和幅值。
这种监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地震研究、桥梁、风力发电机塔等建筑结构的结构健康监测。
加速度传感器的数据可以用于识别结构的刚性、阻尼和质量等特性。
3. 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器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多种物理量,包括应变、温度和压力等。
在结构健康监测中,应变光纤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结构的变形和应变,温度光纤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结构的温度变化。
光纤传感器的优点是灵敏度高、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这种传感器通常用于海底管道、桥梁等长距离的结构监测。
4. 振动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可以测量结构的振动。
振动传感器基于加速度传感器原理,但更多地专注于结构在某一频率范围内的振动。
它可以用于监测桥梁、风力发电机塔、建筑物等结构的振动。
振动传感器可以通过固定在结构上的惯性物体和磁铁实现震动控制和监测。
5. 影像监测影像监测是一种非接触的结构健康监测方法。
它通过在结构表面安装摄像头或激光传感器等设备,并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图像分析,可以实现对结构表面形变和裂缝等的监测。
影像监测适用于高层建筑、拱桥等建筑结构的结构健康监测。
位移检测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位移检测是工程测量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工程结构、设备或物体的位移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位移检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对工程测量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训目的1. 了解位移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2. 熟悉位移检测仪器的操作和使用;3.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位移检测的能力;4. 提高学生对工程测量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实训内容1. 位移检测原理及方法(1)概述:位移检测是利用位移传感器、测量仪器等设备,对工程结构、设备或物体的位移进行实时监测和测量。
(2)常用方法:水准法、全站仪法、GPS法、倾斜仪法等。
2. 位移检测仪器操作(1)水准仪:了解水准仪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水准测量;(2)全站仪:熟悉全站仪的功能、操作方法,进行角度和距离测量;(3)GPS接收机:了解GPS接收机的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GPS定位测量。
3. 位移检测实训(1)选取实训场地: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工程结构或设备,如桥梁、建筑物等;(2)布设监测点:根据实训要求,在工程结构或设备上布设监测点,确保监测点的合理分布;(3)数据采集:使用水准仪、全站仪、GPS接收机等仪器,对监测点进行位移检测,采集相关数据;(4)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位移检测结果,评估工程结构或设备的安全性。
四、实训过程及结果1. 实训过程(1)讲解位移检测原理及方法;(2)演示水准仪、全站仪、GPS接收机的操作方法;(3)学生分组进行实训,按照实训要求进行位移检测;(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 实训结果(1)学生掌握了位移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2)学生熟悉了水准仪、全站仪、GPS接收机的操作;(3)学生独立完成了位移检测任务,采集到了有效的数据;(4)学生对工程测量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实训总结通过本次位移检测实训,学生了解了位移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熟悉了相关仪器的操作,提高了独立进行位移检测的能力。
位移测量实验报告
位移测量实验报告位移测量实验报告导言:位移测量是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运动和变形情况,从而为工程设计和结构分析提供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传感器和测量仪器,进行位移测量,并分析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目的:1. 掌握位移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传感器和测量仪器的使用。
3. 分析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装置和方法:实验中使用了一台位移传感器和一台数据采集仪。
首先,将位移传感器固定在待测物体上,然后将数据采集仪与传感器连接。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物体施加不同的力或振动,观察传感器的反应并记录数据。
最后,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获得了一系列位移测量数据。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有时候测量结果与预期值存在一定的偏差。
这可能是由于实验中存在的误差所导致的。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到传感器本身的精度和灵敏度。
传感器的精度决定了它能够测量到的最小位移量,而灵敏度则表示传感器对位移变化的响应程度。
如果传感器的精度或灵敏度较低,那么测量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
其次,环境因素也会对位移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的变化都可能导致传感器的性能发生变化。
因此,在进行位移测量时,我们需要尽量控制环境参数的稳定,以减小误差的影响。
此外,实验中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也是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操作人员在安装传感器和进行数据采集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避免人为误差的产生。
针对上述误差来源,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位移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选择合适精度和灵敏度的传感器,以满足实际测量需求。
其次,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工作,确保传感器的性能处于最佳状态。
此外,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其操作水平和经验。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位移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了一系列测量数据。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位移测量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主要是由于传感器精度、环境因素和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等因素所导致的。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现代工程领域,确保各类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能够实时获取结构的状态信息,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为结构的维护、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探讨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技术手段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
一、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早期的监测主要依靠人工巡检和简单的仪器测量,如使用卡尺、水准仪等工具对结构的变形和位移进行定期检测。
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发现早期的微小损伤。
随着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结构健康监测技术逐渐走向自动化和智能化。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先进的传感器,如应变计、加速度计等开始应用于结构监测中,能够实时采集结构的力学响应数据。
进入二十一世纪,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出现使得监测系统的布置更加灵活便捷,大大降低了安装和维护成本。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入,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
通过对海量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挖掘,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结构的健康状况,预测潜在的故障和风险。
二、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主要手段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采集结构的各种物理参数。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应变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将结构的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应变传感器可以测量结构在受力情况下的应变变化,从而判断结构的受力状态;位移传感器用于监测结构的位移和变形;加速度传感器能够获取结构的振动响应,用于分析结构的动力特性;温度传感器则用于监测环境温度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2、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传输和存储。
目前,数据采集系统通常采用分布式架构,能够同时采集多个传感器的数据,并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将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
无线传输技术如 Zigbee、WiFi 和蓝牙等在结构健康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技术论文[精选多篇]
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技术论文[精选多篇]第一篇: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技术论文论述岩土工程测试与检测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摘要:当今社会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越来越高,科学技术也在突飞猛进,为了满足人们日益提高得生活水平,各类土木工程也纷纷涌现,较之以过去土木工程,现代土木工程从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而岩土工程测试与检测技术对各类工程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不仅在岩土工程建设实践中十分重要,而且在岩土工程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测试技术也是保证岩土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就岩土工程测试与检测技术的主要内容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岩土原位测试技术,地基加固的检验与检测,桩基础的测试与检测等。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一般分为室内试验技术、原位试验技术和现场监测技术等几个方面。
在原位测试方面,地基中的位移场、应力场测试,地下结构表面的土压力测试,地基土的强度特性及变形特性测试等方面将会成为研究的重点,随着总体测试技术的进步,这些传统的难点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虚拟测试技术将会在岩土工程测试技术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及时有效地利用其他学科科学技术的成果,将对推动岩土工程领域的测试技术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电子计算机技术、电子测量技术、光学测试技术、航测技术、电、磁场测试技术、声波测试技术、遥感测试技术等方面的新的进展都有可能在岩土工程测试方面找到应用的结合点。
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可重复性方面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由于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测试模式的改进及测试仪器精度的改善,最终将导致岩土工程方面测试结果在可信度方面的大大改进。
新的岩土力学理论要变为工程现实,如果没有相应的测试手段,则是不可能的。
因为,不论设计理论与方法如何先进、合理,如果测试技术落后,则设计计算所依据的岩土参数无法准确测求,不仅岩土工程设计的先进性无法体现,而且岩土工程的质量与精度也难以保证。
所以,测试技术是从根本上保证岩土工程设计的精确性、代表性以及经济合理性的重要手段。
位移测量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位移测量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概论:位移测量是测量物体在空间中位置变化的过程。
它在各个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建筑、工程、地质学、生物医学等。
本文将探讨位移测量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发展现状:位移测量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技术和方法:1. 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和记录空间中各个点的仪器,它能够同时测量位置和角度。
全站仪在建筑、工程和测量领域广泛应用,它提供了高精度和高效率的测量解决方案。
2. GPS:全球定位系统(GPS)利用卫星信号来测量地球上任意位置的位置坐标。
GPS在位移测量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大型结构如桥梁和高楼大厦的监测中。
GPS能够提供高精度的测量结果,并且具有远程测量的优势。
3. 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使用激光束测量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它可以达到非常高的精度,同时还能快速测量。
激光测距仪在建筑、工程和制造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4. 影像测量:利用摄像机和图像处理技术对物体进行测量。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捕捉物体的图像来测量位置和形状。
影像测量在医学、地质和制造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未来趋势:位移测量技术在未来将继续取得进展和创新。
以下是未来的趋势:1. 高精度测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位移测量的精度将不断提高。
新的传感器和测量设备将被研发出来,以满足对高精度测量的需求。
高精度测量技术将在建筑、工程和科学研究中更加广泛地应用。
2. 远程和无损测量:远程和无损测量将成为位移测量的重要发展方向。
远程测量技术,如激光扫描和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目标位置和形状,而不需要直接接触物体。
无损测量技术可以在不破坏物体的情况下进行位移测量,如红外热像仪和超声波测量。
3. 数据处理和分析:位移测量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
未来的趋势是开发更强大和智能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以帮助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测量数据。
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在位移测量数据处理和分析中扮演重要角色。
结构变形监测技术
结构变形监测技术在现代工程领域,结构变形监测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高耸的摩天大楼到大型桥梁,从复杂的地下隧道到精密的工业设备,确保这些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而这离不开先进的结构变形监测技术。
结构变形监测,简单来说,就是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在各种荷载作用下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时或定期的测量和分析。
其目的是及时发现结构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不均匀沉降、倾斜、裂缝扩展等,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从而避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那么,结构变形监测技术都有哪些常见的方法呢?首先是传统的测量方法,比如水准测量。
通过水准仪,测量不同点之间的高差,从而了解结构的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精度较高,但操作相对繁琐,需要在多个测点进行测量,而且测量的周期较长。
其次是全站仪测量。
全站仪可以同时测量角度和距离,能够精确地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坐标。
通过多次测量对比,可以分析出结构的变形情况。
不过,全站仪测量受通视条件的限制较大,如果监测点之间存在障碍物,测量就会变得困难。
近景摄影测量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段。
利用相机对结构进行拍摄,然后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获取结构的变形信息。
这种方法具有非接触、快速的优点,但对拍摄条件和图像处理技术要求较高。
除了这些传统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型的监测技术也逐渐应用于结构变形监测领域。
比如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技术。
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可以实时获取监测点的三维坐标,从而实现对结构变形的高精度、全天候监测。
而且,GNSS 技术可以实现远程自动化监测,大大提高了监测的效率和及时性。
还有传感器技术。
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如应变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可以安装在结构的关键部位,实时感知结构的变形和受力情况。
这些传感器可以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以便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
在实际的结构变形监测中,往往不是单独使用一种监测技术,而是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
这样可以相互补充,提高监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侧向位移检测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侧向位移检测方案# 侧向位移检测方案## 简介侧向位移是指物体或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参考点的移动距离。
在许多工程项目中,侧向位移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传感器技术的侧向位移检测方案,以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设计并实施这样一个方案。
## 方案概述该侧向位移检测方案基于传感器技术,并结合了数据采集和分析算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传感器选择: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来测量结构的侧向位移。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惯性测量单元(IMU)等。
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适合的传感器类型和规格参数。
2. 传感器布置:根据结构的特点,合理布置传感器。
通常情况下,传感器应该安装在结构的关键位置,以便准确地监测侧向位移。
同时,为了避免传感器受到外界干扰,应该注意传感器的密封和固定。
3. 数据采集:使用数据采集系统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数据采集系统可以是一个专用的数据采集器,也可以是一个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通过连接传感器和设备,将数据实时传输到设备上。
4.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首先,对数据进行滤波和去噪,以去除不必要的噪声和干扰。
然后,根据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和结构的特点,设计合适的算法来计算侧向位移。
5. 数据分析: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时域分析,可以得到结构的侧向位移变化规律、频率特性等信息。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方案优势这个侧向位移检测方案有以下几个优势:1. 高精度:通过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精确的数据处理算法,可以获得高精度的侧向位移数据。
2. 实时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结构的侧向位移变化,并及时报警,从而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
3. 灵活性:该方案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结构,包括建筑物、桥梁、坝体等。
结构健康监测的新技术
结构健康监测的新技术结构健康监测是指对建筑物、桥梁、塔楼等各类工程结构的变形、疲劳、震动等情况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延长工程结构的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确保使用安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结构健康监测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如无损检测技术、电阻应变计技术、光纤传感器技术等,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结构健康监测的精度和效率,也使监测成本得到了极大的降低。
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无损检测设备对结构进行无损检测,将无损检测仪器与可检测介质相结合的技术。
其工作原理是基于物理学的磁、电、声、热等效应,将测试信号引入被检测物体中,通过测量信号的变化来判断结构中存在的缺陷、裂纹等疵点。
无损检测技术具有无创检测、扫描面积大、速度快、操作方便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桥梁、隧道、大型机电设备等领域的结构健康监测中,可以对结构材料进行在线监测,发现材料的损伤并及时处理,有效地提高结构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电阻应变计技术是一种用来测量杆件或板件位置、长度、形状、体积和应变等参数的高精度检测技术。
它可以实时测量物体的变形情况,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出,进而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为工程师提供科学准确的监测结果,以便及时发现结构疲劳、变形和裂纹等问题发生,便于及时采取对应措施。
电阻应变计技术不但测量准确可靠,而且可安装位置多样,既可以在实验室内进行监测,也可以在工程结构现场进行监测,能够监测到微小的变形信号,对提高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光纤传感器技术是一种用于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新型传感技术。
它能利用光学原理实时测量物体的温度、应变、形变、压力等参数,并将其采集的光信号直接转化为电信号输出,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以便工程人员及时监测结构改变的情况,从而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由于光纤传感器技术的高灵敏度、可靠性和实时性,因此广泛用于大型桥梁、地铁、隧道、室内空调管道等各类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中。
土木工程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新进展及工程实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土木工程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新进展及工程实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土木工程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对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随着结构的老化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土木工程结构可能会出现各种疵瑕和隐患,为了确保结构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必须对其进行定期检测鉴定和加固改造。
本文旨在探讨土木工程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领域的新进展和技术应用,通过分析工程实例,展示最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为工程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土木工程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进相关工程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通过介绍土木工程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引出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 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三个小节:土木工程结构检测鉴定的重要性、新进展及技术应用以及工程实例分析。
在这部分,会详细介绍土木工程结构检测鉴定的意义、目前的新技术和进展,以及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加固改造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 结论部分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对土木工程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的建议和看法。
通过以上结构,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土木工程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的新进展及工程实例,有助于提高对该领域的认识和理解。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土木工程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的新进展及工程实例,旨在传播这一领域最新的技术和应用,帮助读者了解这些领域的重要性,并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实用的经验与启示。
通过对工程实例的深入分析,进一步展示土木工程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实际效果,为相关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提高对土木工程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的认识和理解,为建设更加安全可靠的工程结构贡献力量。
结构试验中测量位移应变方法
应变测量
4、光纤应变分析仪
另外,如果用户想集成AQ8603到测试系统可以借助 GP-IB。 作为应变测试的独特产品, AQ8603可用 于光纤应变检测和应变检测的多种行业,比如电信 业,土木工程,石油矿井,航海航天及军事用途等。
位移测量
1、百分表
工作原理: 将被测尺寸引起的测杆微小直线移动,经过齿轮传动
位移测量
线位移传感器
简称位移传感器
机械式百分表、电子百分表、千分表、位移计、水准仪、经纬仪等。
量程10~30mm 量程1~3mm 量程50、100、200、300mm
机械式百分表
电子百分表
位移测量
线位移传感器
百分表
经纬仪
位移计
位移测量
角位移传感器
倾角仪来测量形状和位置误差等机械测量如圆度圆跳动平面度平行度直线度等利用百分表来测量机械形位误差有个非常简单且效率高的方法就是可以直接利用我们的数据分析仪连接百分表来测量无需人工读数数据分析仪软件可对百分表数据进行采集及分析数据并计算出各测量结果可以大大提高测量效率
结构试验的应变、位移测量
应变测量
4、光纤应变分析仪
AQ8603是光纤应变分析仪系列中最新的一代产品。 它采用了全新的设计,应变测量精度更 高 (±0.003%) 和卓越的重复性(< 0.02%)并且大大 提高了应变测量中的距离分辨率。借助于更快的 CPU,内置的大容量硬盘和可靠的Windows® NT环 境,新设计的软件接口速度更快和更直观。应变数 据可以存为不同的格式或转换成ASCII格式。快速数 据下载可借助可选的以太网接口。
位移测量
4、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
水准仪主要功能就是测两点之间的高差,用于标高 测量、高程传递测量。
结构位移(挠度)的测定试验指导书
实验一:结构位移(挠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结构的线位移测试方法;2.掌握百分表架的安装、测杆的调整,百分表的读数。
二.实验原理位移是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重要反应,它反应了结构的整体刚度、弹性和非弹性变化的状况。
位移与应力一样,都是结构计算和性能评定的重要数据。
百分表是用来测量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位移的一种仪器。
位移的量测仪器很多,常用的有百分表、电阻式位移传感器及差动电感应式位移传感器等。
百分表通常固定于万用表座上,置于相对固定点。
或用其它专门夹具固定。
夹具应具有足够刚度,固定后不能有任何的弹性变形和位移产生;夹紧程度要适当,不能有妨碍仪表工作的情况发生。
三.实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1.等强度梁(1套)2.加载砝码(200 g/个或510g/个)3.百分表(1个)4.磁性百分表座(1套)5.钢尺(1把)注:亦可选择实验桁架、简支梁等进行实验四.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仪器设备;2.安装、调整等强度梁;3.固定磁性表座;4.安装百分表;5.进行预加载、检查设备和仪表; 6.正式加载,记录读数。
五. 实验数据整理1.根据实测数据算出实测点挠度值测f ,并注意校核线性关系;2.手算或使用midas 软件计算实测点挠度理论值理f ;3.比较测f 与理f ,算出相对误差,分析误差原因。
表1-1六. 实验报告编写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3.实验数据及结果整理;(1) 填写表1-1,并校核线性关系; (2) 画出结构简图、计算测点理论值; (3) 比较测f 与理f ,计算相对误差。
4.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 分析误差原因及各种误差造成的影响; (2) 总结实验,提出自己对该实验的想法。
实验二:电桥原理及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一. 实验目的1.进一步掌握电桥原理,验证不同的桥路测试出的不同结果; 2.通过对结构的测试,分析其工作性能,并验证理论计算的准确性; 3.熟悉静载实验的全过程,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准备、加载,实验资料的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的表达等并写出实验报告; 4.掌握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
具体科研案例谈谈对结构试验的认识
一、结构试验的定义结构试验是指采用物理实验的方法对工程结构进行性能测试和分析的一种手段。
通过对结构在外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应力、应变等参数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结构的受力情况,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二、结构试验的意义1. 评估设计合理性结构试验可以验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检验设计参数的准确性,确保结构在设计荷载下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不会发生失稳、破坏等安全问题。
2. 揭示结构性能结构试验可以直观地观察结构的变形、裂缝、破坏过程,了解结构的耗能、稳定性、破坏形态等性能特点,为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3. 验证力学模型结构试验可以用于验证结构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提高分析结果的可信度。
4. 指导施工和维护结构试验可以为结构的施工方案、材料选择、施工工艺提供依据,同时对结构的长期监测和维护提供参考。
三、典型结构试验案例1. 桥梁结构试验对桥梁结构进行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通过悬臂梁、跨梁等实验方案,研究桥梁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的变形、振动、疲劳等性能。
2. 钢结构试验对钢柱、钢梁、钢桁架等钢结构进行拉压试验、弯曲试验,研究钢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屈曲特性、疲劳性能等。
3. 地基基础试验对地基基础进行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研究地基的承载能力、沉降特性、抗震性能等,为地基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四、结构试验的发展趋势1. 多尺度、多场景结构试验将更趋向于多尺度、多场景的研究,如微观材料试验、中尺度构件试验、大尺度整体试验,以及不同荷载、不同环境下的试验。
2. 结构-材料耦合结构试验将更注重结构与材料的耦合性能研究,通过材料试验与结构试验相结合,全面了解结构在材料性能影响下的实际工作状态。
3. 数字化、智能化结构试验将借助数字化技术、智能化设备,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试验控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试验效率和数据可靠性。
结构试验作为研究工程结构性能的重要手段,对于评估结构安全性、揭示结构性能、验证力学模型、指导施工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生《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试题
2016春季学期研究生《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试题1、分别列举结构试验中位移测试、应变测试的方法,基本原理,优缺点?(10分)位移量测各类位移传感器(位移计)基本原理:通过机械或电子手段将测杆感受到的位移放大并显示出来。
优点:灵敏度高,精度高,动态特性好,工作可靠,使用方便缺点:示值范围小、安装复杂应变量测手持式应变仪:原理:每次测量前,在标准针距尺上标读,然后再在试物上测读,比较两者之间的差数,即为所求变形量。
用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移近似表示两点之间的平均应变。
优点:标距大,精度高,使用简便,特别适于大标距和测点密集处的测量。
缺点:量测要有一定的技术和经验电阻应变仪测量法:基本原理:将感受试件纤维变形的电阻应变计直接贴在试件的测点上,应变计随试件纤维深长或缩短,并发生电阻变化,电阻应变仪将应变计的电阻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等处理,将试件纤维应变显示或记录。
优点: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测量范围大,适用性好。
缺点:粘贴技术性强,工艺复杂,工作量大。
应变计不能重复使用。
2、介绍回弹-超声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要点。
(10分)回弹-超声综合法是建立在超声传播和回弹值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之间相互关系上,以超声波声速值和回弹平均值来综合反映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一种非破损检测方法。
3、与新建结构相比,建筑加固改造工程有哪些特点?结构加固的基本原则?(15分)特点:1、加固、改造前原有结构已具有一定的应力、应变,在后期受荷时构件新加部分的应力、应变一般低于原有结构的应力、应变,此为应变滞后现象;2、结构的新、旧部分不是一次构成,两者共同受荷时存在着协同工作问题;3、加固、改造过程中有许多环节是通过特殊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技术保证的;4、不恰当的加固、改造方案可能对原结构产生负面效应。
这些决定了结构的加固、改造有着不同的力学原理和特殊问题,并不能完全套用新建结构的分析理论和设计方法。
原则:1.方案制定的总体效应原则制定建筑物的加固改造方案时,除要考虑可靠性鉴定结论和委托方提出的加固改造内容及项目外,还要考虑加固后建筑物的总体效应。
结构健康监测新技术
结构健康监测新技术结构健康监测是指通过对建筑物、桥梁、隧道等工程结构进行实时、连续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其安全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的技术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结构健康监测领域也涌现出了许多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在监测效率、准确性和实用性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为工程结构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本文将介绍几种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结构健康监测新技术。
一、无损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通过对结构进行非破坏性检测来评估结构健康状况的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在不影响结构完整性的情况下,实时监测结构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缺陷和损伤。
目前,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包括超声波检测、红外热像检测、电磁检测等。
这些技术可以对结构的内部和表面进行全面检测,提供准确的结构健康信息,帮助工程师及时制定维护计划,保障结构的安全运行。
二、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在结构健康监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结构的振动、温度、应力等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评估结构的健康状况。
目前,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创新,出现了许多新型传感器,如光纤传感器、MEMS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具有体积小、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可以更好地满足结构健康监测的需求,为工程结构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结构健康监测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实现对结构健康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测。
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结构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异常,预防事故的发生。
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通过模型训练和学习,提高结构健康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为结构的安全管理提供更加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四、无人机技术无人机技术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无人机可以搭载各种传感器,对高空、难以接近的结构进行全方位的监测。
通过无人机,工程师可以实时获取结构的影像数据、热像数据等,对结构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试验中位移测试的若干新技术综述
位移测试是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中的重要环节。
随着材料、测量、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传统测试方法的局限性变得日益明显,难以满足结构工程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由此產生了一些新的位移测试技术。
文章主要介绍了几项当前被广泛研究和关注的新技术,包括工具式表面位移传感器应用技术、和数字图像相结合的摄影测量技术以及分布式应变测试技术。
标签:位移测试;工具式表面位移传感器;摄影图像技术;分布式位移测试技术
1 结构试验的意义及类型
所谓工程结构试验是指通过试验测定结构在各种作用下的相关数据,从而反映结构或构件的工作性能、承载能力和安全度,为结构的安全使用和相关理论的建立提供重要依据。
这种实验以评定结构性能作为最终目的,必须通过对结构构件的试验,验证或修正分析方法,提出构件的强度或变形公式。
同时按整个试验目的的要求,确定试验测试项目。
测试项目主要是工程结构在荷载的作用下的各种变形,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整体变形,反映结构的整体工作状况,如梁的挠度、转角、支座偏移等;另一类是局部变形,反映结构的局部状况,如混凝土的位移、裂缝、钢筋滑移等。
2 位移测试的原理及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位移测试是结构试验中非常重要的试验内容,通过测试结构有关部位的位移,可以了解其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情况、内力情况,从而了解结构的性能和承载能力等。
因此,一般情况下结构试验都要进行位移测试。
下面就目前常见的几种位移测试的优劣作一比较。
(1)手工接触测量。
传统的位移量测方法主要是利用专业测量仪进行手工接触测量。
例如:基坑开挖时,对边坡位移的测量。
这种量测方法需要数台水准仪和全站仪等,定期对边坡控制点进行大地坐标测量,并比较所测得的坐标值,从而得出边坡位移的情况,但因需要布测大量的数据,工作量较大,效率较低。
(2)传感器应用。
a.电阻位移测试。
对于时间在1、2天内的室内研究性试验通常采取电阻位移测试。
其对试件影响小、可以自动采集,价廉物美。
但是存在易受环境影响、位移片粘贴要求高、不能进行长期位移测试(采用传感器可以)等缺点。
b.千分表位移测试。
对于大型构件短期的位移测试通常采用千分表位移测试。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可重复使用,同时不受电磁场等影响。
但是太阳照射程度会影响测试数据,同时必须在附近观测。
c.振弦式位移传感器。
对于室外长期的位移测试通常采用振弦式位移传感器。
该传感器性能稳定、安装方便、可用于长期检测。
但价格高,体积相对较大容易受碰撞,同时位移数据不能直接读出,需要经过换算。
d.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
对于室外、大型结构(如桥梁等)
的位移测试可以采用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
该传感器灵敏度和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灵活,外形可定制,安装方便;抗电磁干扰、电绝缘、耐腐蚀容易实现对被测信号的远距离检测,实现遥测网和光纤传感网;稳定性好、可用于长期测试,但价格昂贵。
(3)非接触摄影测量。
现在位移测试非接触量测方法主要采用摄影测量。
摄影方式主要采用两种,一种是在高精度全站仪上安装数字相机,进行全方位摄影,另一种是用2-3台数字相机同时进行摄影。
摄影测量中需要采用专业的昂贵设备,如果采用普通相机进行观测,其精度并不高。
同时操作比较复杂,对专业人员的依赖比较大。
3 位移测试新方法
3.1 工具式表面位移传感器应用技术
3.1.1 优化改进的二维位移测试技术。
采用极坐标增量表达方式对测点位移进行输出,能够同时对测点平面内两个方向的变形进行测量,而且两个方向的变形互不影响,都能够达到比较高的精度。
可以应用于悬臂柱试验中试件柱顶测点二维运动轨迹的测量、框架柱底端节点的运动轨迹测量、试件在荷载作用平面外微量位移的测量、加载中试件截面微量扭转的测量。
3.1.2 工具式表面位移传感器。
在梁板柱节点等原型结构和模型结构的静态、动静态和低频动态试验等结构试验项目中运用工具式表面位移传感器。
在传感器设计中采用弹性元件,线切割加工成型并经热处理,成高精度自补偿传感器,用金属粘贴式电阻位移计作为变换敏感元件,经过严格的工厂化的粘贴、加压、加温固化、多层防潮密封的处理,接线组成全桥电路。
该传感器输出灵敏度高,可与直接粘贴式电阻位移计的灵敏度相当,且长期稳定性和线性好,构造简单。
安装方便,可重复使用,从而改善了结构试验测试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性价比。
3.2 基于图像技术的位移测量
3.2.1 基于单摄像机的二维数字图像方法。
以数字摄影测量和图像处理为基础来进行位移的测量。
首先在现场标识出控制点和待测点,后用高分辨率数码相机从现场获取图像,然后将所得图像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或者用解析法取得数据成果,通过程序计算得到最终结果数据。
这种方法可以对像片进行自动化处理上,并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进而获得结果数据。
3.2.2 和数字图像相结合的三维刚体位移测试方法。
利用理想的针孔摄像机模型,模拟由三维刚体位移引起的变形后的散斑图像、采用基于仿射变换的全局坐标位移模式,根据相关迭代法,得到全场仿射变换参量的初值,并对全场位移初值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仿射变换的位移模式进行迭代优化;最终得到匹配点的仿射变换坐标。
这种测试方法光学装置和标定程序简单;实验及试样的预处理过程简单;测试范围与图像的放大倍率相关,量程较大;测试精度较高;实时动态,自动化程度较高。
但目前精度低于双目测试技术,且只能实现有限变形的测试。
3.3 分布式位移测试技术和网络新技术
分布式位移测试技术充分运用光纤作为数据采集和传输手段,比金属传感器有更强的耐久性,适用于水下、潮湿、有电磁干扰等一些条件比较恶劣的环境,近几年来在土木工程健康监测领域有较快的发展。
光纤传感器具有抗电磁干扰,防雷击,防水,防潮,耐高温,抗腐蚀等特点;容易实现长距离、分布式监测;光纤本身轻细纤柔,光纤传感器的体积较小、重量较轻,便于布设安装;同时可以准确地测出光纤沿线任一点上的应力、温度、振动和损伤等信息,还可实现对监测对象的全方位监测,提高监测的成功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运用网络新技术可以实现远程异地观测和控制,能够在试验、计算、理论、数据库和模型模拟等方面实现分工协同合作。
4 结束语
为了正确评定结构性能,必须确定合理实验方法获得准确数据,关键是提高精确度、降低操作难度,提高其性价比。
参考文献
[1]周金政.结构试验与检测中的若干新技术[J].住宅科技,2010.
[2]孙伟,何小元,郑翔.基于单摄像机的三维位移测试方法[J].光学学报,2008.
[3]彭东林,张兴红,刘小康,等.基于时空转换的精密位移测量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比较[J].仪器仪表学报,2006.
[4]胡敬礼,陈以一.结构试验中二维位移检测技术探讨[J].结构工程师,2011.
[5]李炳生,李斌,曹文清.电阻位移式传感器在结构试验中的应用新技术[J].结构工程师,2011.
[6]郭晋玲.基于图像技术的桥梁拉索振动测试方法[J].低温建筑技术,2009.
[7]李炳生,汤海林,张其林.结构试验与加载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J].结构工程师,2011.
[8]卢玉虎.浅谈工程结构试验方法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