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词的清冷悲凉-论文
浅谈姜夔《扬州慢》中的凄凉之美
浅谈姜夔《扬州慢》中的凄凉之美作者:邱洋玲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12期摘要:姜夔创作的自度曲是宋词音乐的一种突破,它不仅反映了宋词歌曲的风貌,而且对后世的艺术歌曲的发展开创了先河。
可以说姜夔的自度曲是我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
《扬州慢》是姜夔的自度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扬州慢》的创作背景和词曲来论述了其凄凉之美。
关键词:扬州慢;姜夔;凄凉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006-01一、从创作背景看《扬州慢》的凄凉姜夔(约1155—1221),江西鄱阳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世称白石道人。
姜夔生活在一个战争不断,民族命运多劫的年代,他一生仕途不顺,一身才华却受不到朝廷的赏识,寄人篱下,前途和命运黯淡茫然,对寒苦凄凉有着独特的感受。
因此他总以一种忧郁、凄凉、忧愤的眼光看世界,所以词风不同于婉约派的李清照,与豪放旷达的苏东坡和辛弃疾大相径庭,他独辟蹊径形成了自己清刚婉丽的艺术风格。
《扬州慢》是姜夔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创作于1196年冬至的傍晚,自汉阳出游,途径金人两次蹂躏、遭到严重破坏的扬州,看到昔日繁华和谐的都城已是一座死气沉沉的空城,心中不由得伤感万分,空荡凄凉,他为祖国的命运和民族的危机感到忧虑,为了把这份伤感和萧条的情景描述下来,于是便创作了这首歌曲。
《扬州慢》不仅描写了扬州的凄凉景象也夹杂着作者的悲痛和痛惜之情,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从词曲看《扬州慢》的凄凉之美《扬州慢》歌词采用“慢詞”的格式写成,故名《扬州慢》。
全词分为上下两阙。
词的上阕主要写景,描写了作者亲眼目睹了金兵侵入扬州城后所带来的一切灾难,放眼望去一片凄凉的景象,野麦和荠菜遍地杂乱众生。
“废池乔木,犹言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这就是金兵入侵后真实写照。
连荒原古树都不愿谈起战乱带来的巨大伤害,更不用说城里的百姓了。
到了黄昏,城里一片寂静,寒风中只有凄凉的军中号角在吹响,多么凄凉的一幕。
【课外阅读】论姜夔词的意象
【课外阅读】论姜夔词的意象[摘要]:姜夔词的意象有其鲜明的特性。
一是清冷,词中物象总被投上作者凄凉的心绪;二是空灵,主要表现为取象清虚、从虚处着笔,并且意象组合疏宕;三是醇雅,意象选择尚雅避俗、用典融化无迹,形成高雅的词境。
这与作者所处的时代、作者的生活际遇以及作者的个性品质有关。
[关键词]:姜夔意象清冷空灵醇雅姜夔,号白石道人,是南宋词坛上独具风格的的词坛大家。
他的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但他却有自己独特的贡献——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形成了新的审美风格。
他的词,吸收了周邦彦风格典雅、铺陈有序、刻镂精工的长处,又以江西诗法匡救晚唐花间词派及北宋柳永词情调软媚、失于轻浮的风格;同时,姜夔又秉承了同代稍前的大词人辛弃疾的清刚风骨,并以中晚唐诗的飘渺风神,化去江西诗派的干枯和辛词的粗豪。
因此,姜夔的词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使宋词复归雅正,形成了“清空骚雅”的独特风格。
南宋张炎认为,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读之使人神观飞越”(《词源》卷二);杨万里则许其“有裁云缝月之妙手,敲金戛玉之奇声”;而戈载在《宋七家词选》中,更推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真词中之圣也”。
然而南宋之时,沈义父作《乐府指迷》,以为白石虽“清劲知音,亦未免有生硬处”。
至近代,则王国维《人间词话》谓白石词“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总观这些评论,都是从一定角度而言,殊非全面周到。
本文拟从清冷、空灵、醇雅三个方面对白石词的意象特点进行分析探讨。
一、清冷所谓清冷,就是远离尘嚣的清寂落寞,给人悲凉凄清的心理感受。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白石词以清虚为体,而时有阴冷处,格调最高。
”姜夔词中的意象也明显具有冷清的特点。
姜夔《洞仙歌•黄木香赠辛稼轩》中曾明确说:“我爱幽芳。
”词人所选择的意象大多是云、柳、雨、草等自然物象,不著人间烟火,而且投上了作者“冷”、“暗”、“衰”的心理阴影,更显凄清幽冷;另外,即使诗人选择“舟”、“城”等人伦物象,也常注入“孤”、“空”等带有凄凉色彩的情绪,给人以野渡无人、人去楼空的孤独感。
姜夔词的清冷悲凉-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姜夔词的清冷悲凉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 9 )一、姜夔的词…………………………………………………(9)二、姜夔词清冷悲凉的体现……………………………………( 10 )(一)清…………………………………………………………( 10 )(二)冷…………………………………………………………( 12 )(三)悲凉………………………………………………………( 14 )1、人生际遇……………………………………………………( 14 )2、忧国忧民……………………………………………………( 15 )3、旧情之忆……………………………………………………( 15 )三、结语………………………………………………………( 16 )注释…………………………………………………………( 17 )参考文献………………………………………………………( 17 )英文摘要、关键词………………………………………………( 19 )姜夔词的清冷悲凉摘要:姜夔词以他卓尔不群的艺术风格在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这与他大量使用清冷意象群有着密切的关系。
白石在词中使用清淡、冷凝的意象来表达和寄托自己的心灵,这些意象与白石的心灵水乳交融,互为一体,充分表达了词人悲凉的心境,意象与心灵的交融充分体现了白石词抒情方式的悲凉性、情景设置的交融性和语言风格的清冷性。
关键词:白石词;意象;清冷一、姜夔的词姜夔自幼就收到良好的教育,青少年时便以诗词闻名于世。
他的词风格鲜明而独特,不趋于时弊,匠心独运,在南宋词坛独树一帜,既不同于婉约派的悱靡缠绵,也不同于豪放派的慷慨豪迈,而是另立一宗,形成了著名的白石体。
南宋末年的张炎在《词源》中评价:“姜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1]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也说:“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
”[2]刘熙载《艺概》认为:“姜白石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论姜夔词的美学意蕴 摘要:姜夔是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论姜夔词的美学意蕴摘要:姜夔是南宋词坛的一代巨匠,也是继苏轼后一位难得的全才。
他善书法,精通音乐,在诗词理论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是词,成就最高,被张宗橚誉为“文中之昌黎,诗中之杜少陵”、朱彝尊称说“词莫善于姜夔”。
他的词清新空灵,幽远高妙,浑厚骚雅。
他喜用健笔来写柔情,更把音乐和词融于一炉,韵律感极强,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蕴有着丰富的美学意蕴。
他的词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奠定了他在中国词坛一代宗师的地位,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词坛文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关键词: 姜夔词美学意蕴浑厚骚雅清空On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Jiangkui’s PoetrySummary : Jiangkui is a literary master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and also in the literary circles of Su Shih's. He good calligraphy, good music, poetry theoretically have high attainments, and in particular word, the highest achievement was hailed as "text of Changli, wrote the Dushaoling", "word Mok good Jiangkui." His words fresh ink, music Gaomiao, simple and honest show Nga. He wrote Sun Hei in Kin-to, but the music and words into a furnace, a sense of rhythm comes, giving the impression that the enjoyment of the us, combined with the rich aesthetic subjects. His words with unique aesthetic subjects and laid him in the position of the Chinese word Tan generation master attracted batch after batch of the literary circles words, the far-reaching impact on future generations.Keyword : Jiangkui Poetry; Aesthetic Connotation;S impicityand honesty; Refinement ; Empty and clear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故称姜白石。
姜夔词清空骚雅的艺术风格探微
姜夔词清空骚雅的艺术风格探微摘要: 姜夔是南宋词坛上的雅士,他的词注重练字造句,讲求音律,词境幽冷悲凉,独创一格,后人多以“清空”、“骚雅”来概述他的词风。
“清空”与“骚雅”内涵丰富,既包含言辞、又涉及意境,对后世影响较大。
本文拟就其词的清空骚雅艺术风格试论之。
关键词:清空骚雅(一)清空——清辞峭拔、意境幽空南宋张炎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晖昧。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际。
”(张炎《词源》卷下)①清空是相对于质实而言的,反映在创作上则要求文字出于清流,去铅华,达到整体格调的峻拔。
比如,《踏莎行》:“燕燕轻盈,莺莺娇软。
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其笔法独特,叙述方式与角度异于往常,落笔处高于流俗,饶有情致。
王国维十分赞赏最后两句,谓:“白石之词,予所最爱者,亦仅二语:‘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②此句情景交融,但情又高脱于景之上。
姜夔也偏爱冷香、冷红、冷云、冷月、冷枫、暗柳、暗雨等衰落、枯败、阴冷的意象群,以此来营构幽冷悲凉的词境③。
这些冷色调是作者心理投射于物的结果,刘熙载用“幽韵冷香”概括姜词境界再恰当不过。
姜夔塑造的境界有空灵之感,是因为他善于用虚笔,从侧面表达感情。
如《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无限的哀愁犹如高空凌霄中的一丝青云,远远的飘去,若有若无,连绵不绝,只留下参差不齐的残柳随风摆动。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
”④王国维对意境的要求相当严格,他说姜夔词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笔者认为不免偏颇。
且看《疏影》一词: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我品诗词》一浅说姜夔的清空风格
《我品诗词》一浅说姜夔的清空风格第一篇:《我品诗词》一浅说姜夔的清空风格我素来读诗,少年读唐诗和外国诗,如莱蒙托夫和雪莱的诗;青年读朦胧诗,如顾城和北岛的诗;中年读现代诗,如克里尔和特拉克尔的诗。
人到五十后竟独爱宋词。
先读苏轼、辛弃疾的豪放,后品李清照与秦观的婉约,再究姜夔的清空。
读诗品词,大抵与自己的经历和性情有关,这是一种自然选择,我喜姜夔之词,与自己退出社会主流已久,终日游玩闲读有关,其清寒处境与他相似。
作诗写词,首先是很私人化的。
是自己灵魂裸露与灵感爆发的文字表达。
如果想从读诗中学作诗,就有失去自我的可能,也失去了诗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读诗,不是为了写诗,只是想感受诗中灵魂与情感的搏动,把玩诗中的审美和意趣。
前者着意诗,后者看重词。
而意趣的品赏,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天才的感受力。
它恰恰是我最缺乏的。
相对而言,我写诗多于读诗,而读诗一般不细品诗。
聊以自慰说是实践派而非品赏派。
前年,偶尔在旧书店获一本姜夔词,茶余饭后蹲厕方便之际读上一首,竟颇有感触。
竟有种非说不可的冲动。
很早知道晚宋时有个姜夔的词人,总把他归于柳永的市井及狭小的无病呻吟一类而不屑一顾。
我喜欢豪放雄阔的唐诗及充满激情的雪莱诗。
因为那里充满着向上的精神。
但久而久之让人处在一个长期的亢奋状态,心理上难以承受。
后来喜欢婉约,这里是一处温情与香馨,象是风浪之中的港湾,让人处在一种审美的轻松与愉悦中。
读到姜夔的清空词句,才有了读诗后想细细把玩,缕缕品赏的兴致。
就拿前天我读的《长亭怨幔》细细一品,其清白、雅意、空灵便如缕缕气息,弥漫心间。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深绿门户。
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
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
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
韦郞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翦离愁千缕。
”第一句:“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深绿门户。
”起句交待时空。
是柳絮吹落,绿意茂发之际,是深深庭院门户的人家之处。
一片冰心铸华章_浅析姜夔自度曲
大舞台143摘要:姜夔是南宋著名词人,他深通音律、擅长吹萧弹琴且精通乐理、能配词填曲,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他的自度曲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既充分体现了他清幽淡雅,孤寂高洁的曲风和个性,更饱含了他漂泊江湖、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复杂情思。
本文着重对其自度曲的歌词进行了综合探究,以正确把握姜夔自度曲的艺术特色和词史地位。
关键词:姜夔;自度曲;艺术特色Abstract : Jiang Kui, a famous poet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not only writes many euphemistic poems, but also is proficient in music theories, musical compositions and many musical instruments. His pieces are of great accomplishments and reflect his unique personal temperaments and style on loneness. At the same time, his works embody a highly degree of his ambition and emotion thinking people by virtue of combining the scale. This paper reviews words of this work in order to control style of art and status of history on poem.Key words :Jiangkui;Poetry of himself;style of art在两宋乃至中国的词史上,姜夔是个不可绕过的一个。
姜夔(1155?一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扬州慢姜夔诗词鉴赏作文800字
扬州慢姜夔诗词鉴赏作文800字Yangzhou Slow Ginger Kuik's poetry and lyrics appreciation has long been admired for its elegance and depth, demonstrating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life and emotions. 扬州慢姜夔的诗词鉴赏长久以来备受推崇,展现出对生活和情感的深刻理解,展现出对生活和情感的深刻理解。
His works resonate with readers across generations, offering insights into human nature and the fleeting moments of beauty in the world. 他的作品让读者代代欣赏,为人性和世界中转瞬即逝的美好瞬间提供了洞见。
One of the most captivating aspects of Yangzhou Slow Ginger Kuik's poetry is his ability to evoke powerful emotions with seemingly simple words. 扬州慢姜夔诗歌最迷人的一点是他用简单的词语唤起强烈的情感的能力。
His verses are imbued with a sense of nostalgia and longing, reflecting the poet's deep connection to his surroundings and the passage of time. 他的诗句充满了怀旧和渴望之情,反映出诗人对周围环境和时间流逝的深切联系。
Through his poetry, Yangzhou Slow Ginger Kuik invites readers to reflect on the transient nature of life and the beauty that can be found in the smallest of moments. 透过他的诗歌,扬州慢姜夔邀请读者反思生命的短暂本质以及在最微小的瞬间中发现的美好。
向来情深,奈何语浅--论姜夔词中的黍离之悲及其语言风格
二、以小续大,突然收束 此外,姜夔词的章法结构也让他无法像其他词人 一样,将忧国之思一脉贯穿、层层递进。姜夔的词中, 总是在上片发关心国势的大情怀,下片转为对自身遭 际的感慨,由 国 家 到 个 人,由 情 怀 到 情 绪,起 笔 虽 大, 但这一转化使得情感突转,格局也略有所降,故其艺 术成就也无法与稼轩爱国词比肩。比较典型的有《凄 凉犯》: 绿杨巷陌秋 风 起,边 城 一 片 离 索。 马 嘶 渐 远,人 归甚处,戍 楼 吹 角。 情 怀 正 恶,更 衰 草 寒 烟 淡 薄。 似 当时、将军部曲,逶迤度沙漠。 追念西湖上,小舫携歌,晚花行乐。旧游在否,想 如今、翠凋 红 落。 漫 写 羊 裙,等 新 雁 来 时 系 著。 怕 匆 匆、不肯寄与误后约。 此词为姜夔寓居合肥时所作,与《扬州慢》同为触 景伤情之作。不同的是,这首词开篇便用秋风营造了 边城离索的 氛 围,意 境 阔 大。 紧 承 一 句 通 过 马 嘶 声、 号角声这 类 战 地 特 有 的 意 象,营 造 了 清 空 凄 凉 的 境 界,在这种环 境 里,词 人 心 绪 烦 乱,连 草、烟 都 比 往 日 来得衰败、淡薄。末句借霍去病封狼居胥的伟绩抒发 朝中无人可用的无奈,感情虽含蓄,但并不隐晦,作者 对江山残破、国势痛心之情也溢于言表。整个上片不 乏姜夔词中的清空风格,但意境阔大,气势雄浑,格调 悲凉,颇具爱国词的特色。 下片笔锋一转,开始回忆 作 者 在 杭 州 的 安 逸 生 活。荡舟湖上,花间行乐,美好的生活与眼前的“翠凋 红落”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激起作者对过往生活的 追忆。末尾两 句,借 用 羊 欣 珍 藏 王 献 之 书 法 的 典 故,
清空幽冷冷月无声 清劲冷隽真为绝唱——对姜夔词的清冷特色的探析
“ 寒” 字就频 频出现了2 5 次: 清 冷 字 眼 造 就 了 姜 夔 词 如苏教高 中语文课 文《 扬 州慢 》 这 首词 , 词 的 上 片
中特 有 的 清冷 意 象
用对 比 的 手 法 写 出 了 如 今 扬 州城 的 景 象 词人 采 用 了
的 凄 凉荒 败 . 又揭 示 了 凄凉 的原 因 。 而“ 渐黄昏 , 清 角 吹 寒. 都在空 城” 三句可谓是 上片的点 睛之笔 了。“ 清” 、
衬托和拟人的手法 . 极 写 自 己 的感 慨 . 既 描 述 了 扬 州 城
劲 瘦 硬 之健 笔 . 来 改 造 晚 唐 以来 软 媚 的 作 风 . 创 造 出 一 种 清劲 、 空灵、 冷隽、 峭 拔 的境 界 。 其《 暗香》 “ 旧 时 月色 , 算 几 番 照我 , 梅 边吹 笛 。 唤起玉人 、 不 管 清寒 与 攀 摘 。 何 逊而今渐老 . 都 忘 却 春 风 词 笔 。但 怪得 竹 外 疏 花 , 香 冷 人 瑶席 。江 国 . 正寂寂 . 叹寄与路遥 , 夜 雪 初 积 。翠 尊 易 泣. 红 萼 无 言 耿 相 忆 长 记 曾 携 手 处 , 干树压 、 西 湖 寒 碧。 又片片、 吹尽也 . 几时见得? ” 一 词 最 具 代 表性 , 张 炎
姜 夔 词基 本上 有 两 种 感 情 。一 方 面 , 作 为 一 位 爱 国 词 人 ,他 对 南 宋 时 国土 的沦 陷 有 一 定 的 感慨 。 另 一 方
面. 就 是 他 对 于 合肥 女 子 的 怀 念 之 情 . 这 在 其 作 品 中始
终 占主 导 地 位 在 他 现 存 的 词 中 , 对 于 这 段 感情 的提 及 有二 十 多首 . 占他 全 部 词 作 的 四 分之 一 。他 的这 一 段 感 情. 使他 的 调整 的“ 清空” 境 界 得 到 了 升华 。
姜夔词之“冷”
姜夔词之“冷”作者:***来源:《寻根》2022年第03期姜夔词以“清空”“骚雅”为特色,“冷”是其词给人的最大感受。
身处国势倾颓的南宋以及个人漂泊无定、流离失所的生活促生了姜夔的“悲冷”情怀。
其词“清冷”情思的意蕴与内涵包含高洁的个人品性、缱绻的情愁爱恋与深邃的道释思想等多方面的因素。
通过使用题序、构筑幽冷意象群和用事借典等方法,姜夔词营造出一种“孤冷”的艺术氛围。
要精研姜夔词,必须把握其中的“冷”。
时代背景促生的“悲冷”胸怀1.南宋偏安,国势颓靡在南宋历史上,一直存在着抗战派与投降派的激烈争讧。
宋高宗历经两年的南遁生涯,最后渡海到达温州,进而在临安(今杭州)定都。
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双方达成和议,确立了南宋对金的臣属地位。
但议和并不可能真正平息金的躁动,接下来的数十年间,在统治者以为信守议和便可百事无忧的情况下,金依然屡次进犯,而在这一系列战争中,无论是战败,还是南宋本占上风,结果竟都演变为南宋的妥协,随之诞生的是隆兴和议、嘉定和议。
因此,国运衰退的情景给宋朝文人士大夫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震撼,书写祖国河山、悲愤与收复失地的诉求等成了文坛的主旋律。
宋高宗以后,孝宗、光宗、宁宗、理宗等亦消极地选择了守内虚外的策略,于是长江以南在当时基本未发生战事,获得了虚假的、暂时的和平,在湖广、四川及江浙等素来富庶之地的大都市,这种繁华更趋畸形。
朝廷君臣普遍日夜笙歌,醉生梦死。
伴随着升平时代而来的另一产物——词社,在这时开始普及。
文人雅士报国无门,遂也酬赠唱和,结社填词,自我麻痹。
在这种潮流的驱使下诞生的词作,必然大体上被打上了花红柳绿、柔靡轻颓、讲究音律声色的烙印。
白石词中与家国之思、“黍离之悲”有关者都透露出一种孤绝的寒气,但这并不代表姜夔是一个不关心社会时势的世外闲人,而是他所处的是这样一个统治偏安、国运颓靡的时代。
被笼罩在这样的政治气候中,姜夔身处下层,唯有踏迹登临处,目眺山河,思忆前事。
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扬州慢》中的凄凉之美
浅谈姜夔《扬州慢》中的凄凉之美摘要:姜夔创作的自度曲是宋词音乐的一种突破,它不仅反映了宋词歌曲的风貌,而且对后世的艺术歌曲的发展开创了先河。
可以说姜夔的自度曲是我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
《扬州慢》是姜夔的自度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扬州慢》的创作背景和词曲来论述了其凄凉之美。
关键词:扬州慢;姜夔;凄凉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006-01一、从创作背景看《扬州慢》的凄凉姜夔(约1155—1221),江西鄱阳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世称白石道人。
姜夔生活在一个战争不断,民族命运多劫的年代,他一生仕途不顺,一身才华却受不到朝廷的赏识,寄人篱下,前途和命运黯淡茫然,对寒苦凄凉有着独特的感受。
因此他总以一种忧郁、凄凉、忧愤的眼光看世界,所以词风不同于婉约派的李清照,与豪放旷达的苏东坡和辛弃疾大相径庭,他独辟蹊径形成了自己清刚婉丽的艺术风格。
《扬州慢》是姜夔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创作于1196年冬至的傍晚,自汉阳出游,途径金人两次蹂躏、遭到严重破坏的扬州,看到昔日繁华和谐的都城已是一座死气沉沉的空城,心中不由得伤感万分,空荡凄凉,他为祖国的命运和民族的危机感到忧虑,为了把这份伤感和萧条的情景描述下来,于是便创作了这首歌曲。
《扬州慢》不仅描写了扬州的凄凉景象也夹杂着作者的悲痛和痛惜之情,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从词曲看《扬州慢》的凄凉之美《扬州慢》歌词采用“慢词”的格式写成,故名《扬州慢》。
全词分为上下两阙。
词的上阕主要写景,描写了作者亲眼目睹了金兵侵入扬州城后所带来的一切灾难,放眼望去一片凄凉的景象,野麦和荠菜遍地杂乱众生。
“废池乔木,犹言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这就是金兵入侵后真实写照。
连荒原古树都不愿谈起战乱带来的巨大伤害,更不用说城里的百姓了。
到了黄昏,城里一片寂静,寒风中只有凄凉的军中号角在吹响,多么凄凉的一幕。
词的下阕作者借景抒情,进一步深化作者对战争侵略的憎恨,对祖国前途的担忧。
论姜夔的清空风格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论姜夔词作的“清空”风格及其美学意义姜夔,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南宋词人。
工诗词、精音乐、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深。
有诗词、诗论、乐书、字书、杂录等多种著作。
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
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
词论家张炎在词源一书中这样评价姜夔词作的风格:“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
此清空质实之说。
……白石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
”刘熙载在《艺概》中也说“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
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
”因此人们用清空来概括白石词的创作特色,基本上符合他的创作个性特征。
他的清空风格有着独特的美学意义,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论述:一、意象的塑造与结构安排读姜夔的词我们可以看到,白石多把自己的悲伤情绪通过清冷孤寂的意象传达出来。
如《齐天乐》一词: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
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
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吹夜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
豳诗漫舆,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词前原有题序,记与友人同时以蟋蟀为题作词一事。
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词,用词物象都带上了冷寂、清寒的特点,如“凄凄”“哀音”“无眠”“夜凉”“西窗夜雨”“离宫”“伤心无数”虽然是咏蟋蟀,却把主体隐蔽其中,只描写物象的特征。
使读者闻之立生离别之情。
而历来为人所称道的《暗香》《疏影》,更是大量运用借代手法,把作者的孤寂之情连缀其中。
此二词在咏梅之余,多有所牵附,着重抒发个人情感,这就造成了白石词有的无法从整体上去理解。
姜夔研究综述的论文
姜夔研究综述的论文姜夔研究综述的论文崔海正先生于1997年初发表的《近十年姜夔词研究述略》(《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2月)对1987年至1996年近十年的姜词研究作了详尽和精辟的论述。
本文对1997年至1999年世纪末三年的姜词研究作一简单回顾。
近三年关于姜夔的研究论文多达30篇。
相比1987年至1996年这十年的20余篇,可谓多矣!这表明姜夔正日益受到关注,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这些论文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姜词题序的研究姜词现存约84篇,除3篇外,其他皆有题序。
其中长序31篇,短序包括词题50篇。
20世纪末期的几年时间里,关于姜词题序的研究论文达4篇之多,约占总数的1/9。
其中论述新颖的是陈洁的《论姜夔词与题序之关系》(《中国韵文学刊》1998年第1期)。
陈文指出姜夔词的题序创作之所以典型,不仅在它数量多,更因为词人对这一文体所倾注的浓厚兴趣和真挚的感情。
特别指出81篇题序只有一些词题和短序在作词之前完成,而长序则多作在词作完成之后,甚或是后来补作而成。
作者还运用统计的方法,发现在姜词中,长序与慢词、自制曲、短序和小令形成较为明显的对应关系。
即慢词、自制曲多用长序,令词多用短序。
姜夔制作题序的目的,已超出了单纯记录创作经过、缘起的藩篱,而把自我情感的酝酿过程置于重要地位。
题序与词的关系,由外而内,呈现出一种感情上的关联。
陈文接着指出作者对制词的缘起、思路的提示和情感基调的铺垫,使题序成为一条深入理解词作相对可靠的捷径。
其同时也指出了词序的弊端,认为两者互相重合,令人生倦;同时有少数词的情调与题序也不完全一致。
最后作者认为,当读者跟着序文的线索读完全词之后,便会觉得不过如此,失去了在神秘状态中探求未知数的成就感。
词的多义性和隐喻性才是具有魅力的源泉。
因此,当词与题序产生矛盾时,研究者应回到原文。
姚大勇的《姜夔词小序研究》(《新疆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认为姜词小序内容不拘一格,文笔轻灵活泼,多富自然之趣。
以《扬州慢》为中心论述姜夔词的论文
以《扬州慢》为中心论述姜夔词的论文第一篇:以《扬州慢》为中心论述姜夔词的论文摘要: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引言概述姜夔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部分以《扬州慢》为中心论述姜夔词的艺术特色:姜夔词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和诗意;姜夔词往往虚处传神,善用虚笔;在白石的一些词中常用仄声虚字领起下文;姜夔词中上片和下片常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姜夔词的意象和文字都极其典雅清新的,白石常在词中运用了工整的对仗;姜夔词也善用比喻的手法,用侧面来描写事物和人物,含蓄蕴藉,空灵深婉;词风清冷峭拔;白石词音节谐婉,格高韵响,或依声填词,或自创新调,格律严谨,曲调清越秀丽。
第三部分提出了姜夔词艺术特色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姜夔词艺术特色引言:姜夔。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精通音乐、诗词、书法。
姜夔的词风清空骚雅,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磐。
陈廷焯评“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天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
”及“白石长调之妙,冠绝南宋。
”(1)黄升道“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2)他开创了清雅词派,对南宋后期词人及至清代浙西词派都有很大的影响。
姜夔现存词仅八十四首,却得此殊荣。
值得我们研究。
下面我们就从以《扬州慢》为中线索来论述姜夔词的艺术特色: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中吕宫》《扬州慢》是姜夔17首自度曲之一。
除《扬州慢》(淮左名都)、《鬲溪梅令》(好花不与碲香人)外,其余十五首词曲皆有今谱,格高韵响,谐婉动听。
扬州作文之扬州慢姜夔赏析作文
扬州慢姜夔赏析作文【篇一:姜夔《扬州慢 (淮左名都)》赏析】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赏析口之一,商业发达,市肆繁华。
唐末著名诗人杜牧曾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淮南道的治所设在扬州。
他在这里写的关于扬州的诗篇,给姜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宋朝在这一带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
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今南京)、临安(今杭州)等城,烧杀掳掠,此后仍然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
绍兴三十一年(1161),隆兴二年(1164),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烽火连年,扬州自然受到影响。
淳熙三年(1176)冬至这一天,在一场大雪之后,姜夔路过扬州。
他说:“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繁华的城市已变为一片断井颓垣。
姜夔看到山河残破,不禁产生了《诗经.黍离》所反映的情感。
他自比为周代的大夫,在西周颠覆之后,看见宗庙宫室的废墟上长满了庄稼,心里感到悲痛。
姜夔在小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
今,指眼前的扬州;昔,指杜牧笔下的扬州。
姜夔用对比、衬托的方法,描绘出扬州的荒凉景象。
扬州,唐城有两部分:子城(即内城)是官署区,在蜀岗上;罗城(即外城)是住宅区和商业区,在蜀岗下。
两城毗连。
杜牧《扬州》诗说:“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题扬州禅智寺》诗说:“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又《赠别》诗说:“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座富庶的城市,楼阁林立,丝管纷纷,但到姜夔前来游历时已经面目全非。
上阕说:“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淮左,指淮南东路。
竹西,指竹西亭,在蜀岗上禅智寺附近。
词中首先指出扬州是淮南的著名都城,而竹西亭又是景色宜人的去处,衬托出姜夔在开始的旅程中驻马暂停,本来是抱着很大的希望来观赏古城的。
试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试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作者:潘祖畅来源:《科教创新》2012年第11期摘要:词素以温婉为宗,姜白石却独辟蹊径,自“极热”一端取道“极冷”,不趋时俗,终成为南宋词坛大家。
王国维《人间词话》批评白石有格无情,事实上白石冷中有情,寓热于冷,并非真正无情者也。
关键词:姜夔王国维冷与热《人间词话》卷上四十三则谓: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
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
并认为幼安佳处在于有性情,有境界,以其有性情有境界不可学,近人皆祖南宋。
按此条不仅批评了清代浙西与常州两派,而且也宣布了王氏的论词宗旨。
鉴于清代浙西主张“清空醇雅”的南宋姜派词风,王观堂先生以姜夔为靶子,并对其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姜夔为人狷洁清高,襟怀洒落,且精通音律。
他的词有优游湖光山色的优雅,又有身世飘零的感喟;风格清虚潇洒,高远峭拔,如孤飞野云,又如瘦石幽花。
姜词里尤其喜欢用冷的词语入词,在其词作中,总有一种清新空旷的冷,一种不会给人压力的冷,在这种冷里面,能感觉到一种高蹈出尘的山林气息。
可以这样说,以冷的字词或冷的感觉入词,这本身就是姜夔性格所向,也是其审美取向。
姜夔表现冷的词句有如:淮南好月冷千山,明明归去无人管。
又: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又: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又:波心荡,冷月无声。
又:马上单衣寒恻恻。
又: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又: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酺初赐。
以上只是略举几例,姜夔写冷的词句远不止这些。
由以上的例子见出,姜夔钟爱于用冷的字词,在姜夔词里,即便没有用冷的字词,但整首词里,读者也会感觉到一种孤高幽冷的气氛。
也正因为姜白石的这种审美趣味和性格特征,其词格调自高,不落凡俗,冷与格调高绝构成姜词的一大特色,这一点被后世评论家一再肯定,连大力撘伐姜词的王国维都对之给予肯定。
然而,姜词是否因为其营造了一种冷的感觉而真正无情呢?是不是一如王观堂先生所云的那样有格而无情?下面我们再以姜夔的词为例,请看《点绛唇》: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姜夔词清冷意象探胜--以《扬州慢》为例
姜夔词清冷意象探胜--以《扬州慢》为例
郭跃辉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卷),期】2013(000)012
【摘要】张炎在《词源》中评论姜夔词说:“词要清空,不宜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拨,质实则凝涩晦昧。
姜白石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又说:“《扬州慢》……等曲,不惟清虚,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
”这个评论直接影响了后人对于姜夔词的评价与定位。
从意象上讲,姜夔多选用清冷意象,这其实也是“清空”风格的体现。
【总页数】2页(P121-122)
【作者】郭跃辉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 52845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黍离之悲"的余味--读姜夔《扬州慢》一词兼论其词风 [J], 王冬艳
2.姜夔词"清冷"意象探讨 [J], 成松柳;孙泽
3.管窥姜夔词《扬州慢》 [J], 洪久香
4.从《扬州慢》看姜夔词的音乐性 [J], 蔡起福
5.用典入化,无迹可寻——谈姜夔《扬州慢》一词的艺术技巧 [J], 何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这首清冷至美的宋词,“少年情事老来悲”,悲的绝不止“少年情”
这首清冷至美的宋词,“少年情事老来悲”,悲的绝不止“少年情”姜夔,南宋著名词人、文学家,终生未仕,一生困顿,流落江湖,其词立于大家亦属落落不群,但又拘于隐晦之法,读来深沉至美,清空雅正。
姜夔在三十九岁时与杭州世家之子张鉴相识,结为知己,在四十三岁时在张鉴的帮助下辗转移居至临安(今浙江杭州),临安也成为他的终老之地。
迁至临安的这一年是庆元三年(1197年),元夕佳节前夕,已可赏灯,临安城热闹非常满城花灯,语笑喧哗,姜夔观灯感之,忆起年少元夕的那些过往乐事,竟满是清冷悲寂之感。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
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
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诗题中的“正月十一日观灯”是古时元夕节前试观灯之日。
上阕开篇写权贵们在街道上尽情地观赏上元之景,那朱门大户家的灯笼还未出现,马儿已经嘶叫起来。
元夕节时,豪门贵胄和百姓们皆出街赏灯,而朱门内的权贵们赏灯是不同的,街道上宝马雕车排场颇大,贵族们纵情赏景。
这里的”纵赏“,不仅是观灯的兴致,还有那倨傲的姿态,声势的浩大。
“笼纱未出马先嘶”,权贵豪门家中的纱灯笼还未出现,已听见马儿嘶叫的声音。
未出现的引路灯和只闻其声的马儿嘶鸣声,是将权贵们赏灯的排场形象具体化。
纱笼未出,马儿嘶鸣,家丁随从前呼后拥,行人让路两旁,以便权贵们赏灯出游,含蓄妙笔下将权贵观灯的张扬气派表现得富有意味。
看着权贵们赏灯而过,时常遭际生活困顿的姜夔叹道:“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乘肩小女”在古诗文中可指表演歌舞的女性艺人,在这里则指词人尚在幼年的女儿,我这已至白头的百姓,没有前呼后拥的随从,没有精雕华贵的马车,只有随我出来观灯的小女坐在自己的肩头。
对比前两句权贵出行赏灯的阵势,自身的寂寥落拓是那样充满无力感,而贵族们的奢侈恣肆又是那样满是讽刺。
眼前良辰灯市的繁华勾起了姜夔对过往美好的追思回忆,在下阕他说:“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姜夔词的清冷悲凉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 9 )一、姜夔的词…………………………………………………(9)二、姜夔词清冷悲凉的体现……………………………………( 10 )(一)清…………………………………………………………( 10 )(二)冷…………………………………………………………( 12 )(三)悲凉………………………………………………………( 14 )1、人生际遇……………………………………………………( 14 )2、忧国忧民……………………………………………………( 15 )3、旧情之忆……………………………………………………( 15 )三、结语………………………………………………………( 16 )注释…………………………………………………………( 17 )参考文献………………………………………………………( 17 )英文摘要、关键词………………………………………………( 19 )姜夔词的清冷悲凉摘要:姜夔词以他卓尔不群的艺术风格在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这与他大量使用清冷意象群有着密切的关系。
白石在词中使用清淡、冷凝的意象来表达和寄托自己的心灵,这些意象与白石的心灵水乳交融,互为一体,充分表达了词人悲凉的心境,意象与心灵的交融充分体现了白石词抒情方式的悲凉性、情景设置的交融性和语言风格的清冷性。
关键词:白石词;意象;清冷一、姜夔的词姜夔自幼就收到良好的教育,青少年时便以诗词闻名于世。
他的词风格鲜明而独特,不趋于时弊,匠心独运,在南宋词坛独树一帜,既不同于婉约派的悱靡缠绵,也不同于豪放派的慷慨豪迈,而是另立一宗,形成了著名的白石体。
南宋末年的张炎在《词源》中评价:“姜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1]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也说:“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
”[2]刘熙载《艺概》认为:“姜白石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
”[3]从这些评价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白石词中蕴含着一种悲凉、清虚的境界。
这种境界是白石用“清苦”的字眼、“清冷”的物象和“悲凉”的心情所呈现出的一种艺术境界和审美效果,也是词人心灵的表现,而且,进一步彰显了整个作品的风格。
如《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此词是白石词特有的清冷意象的代表作。
作者用一种萧条、荒凉的意象来表现环境的清冷,以昔日扬州繁华的美好景致来对比现实的凄凉境界,增强了今日扬州城的破败和萧条,“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空城”、“冷月无声”这些清冷物象所构成的凄凉图景,与杜牧笔下昔日的繁华景致相对比,衬托出词人所见那片荒凉、凄静的冷境。
二、姜夔词清冷悲凉的体现“清冷”即是指姜夔词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清雅、幽冷、飘渺、纯净而不含渣滓的艺术境界。
可以从“清”和“冷”两个方面予以分析,进而从展现姜夔词和人悲凉一生的深层原因。
1.清姜夔词“清”的一面,可以从恋情词之“清”。
记游写景之“清”,酬赠词之“清”及运用语辞之“清”来体会。
恋情词,从《花间词》开始,就以软媚浓艳为主要特征,到温庭筠、柳永的时候更以绮艳香泽为能事。
而姜夔的恋词情词却一洗花间、温柳的艳媚,以一己之“清”气称誉于词坛,如“别后书辞,别时针线。
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踏莎行》)[4]“西窗夜凉雨霁。
叹幽欢未足,何事轻弃。
问后约、空指蔷薇,算如此溪山,甚时重至。
水驿灯昏,又见在、曲屏近底。
念唯有、夜来皓月,照伊自睡。
(《解连环》)[5]上述诸词,无一语涉及淫靡,无一言显出软媚,而是在浓浓的思念中透出一缕淡远纯真之真情,给人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新肃穆之感。
白石的爱情词清新婉转,犹如出水芙蓉,亭亭可爱,让人赏心悦目。
再来看一首姜夔写景记游之词。
浣溪沙(己酉岁客吴兴,收灯夜阖户无聊,俞商卿呼之共出,因记所见)春点疏梅雨后枝,剪灯心事峭寒时。
市桥携手步迟迟。
密炬来时人更好,玉笙吹彻夜何其,东风落靥不成归。
这首词写的是元宵收灯之夜,白石与友人俞灏同游记行之作。
“春点疏梅雨后枝”,梅花已经是高洁之物,春雨更是润物细无声,适时而至的春雨,将疏疏的梅花浸润之后,该是多么清新可人的景象啊。
“剪灯心事峭寒时”化用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句。
李商隐这首词向来为人们所欣赏,原因就在于诗中所反映的浓厚、真挚而清纯的友情。
“春点疏梅雨后枝”是景语,凸显“清”;“剪灯心事峭寒时”是情语,亦是“清”;而整首词就是在这一片“清”气笼罩下流露出一缕轻松,愉悦之情,自然而纯真。
在姜夔80余首词中,郊游酬赠词就有5首。
郊游酬赠词最易流于俗气,甚至谄媚,而姜词则独具“清”气,试看其《石湖仙越调寿石湖居士》松江烟浦。
是千古三高,游衍佳处。
须信石湖仙,似鸱夷、翩然引去。
浮云安在,我自爱、绿香红舞。
容与。
看世间、几度今古。
卢沟旧曾驻马,为黄花、闲吟秀句。
见说胡儿,也学纶巾欹雨。
玉友金蕉,玉人金缕。
缓移筝柱。
闻好语。
明年定在槐府。
这首词是姜夔的自度曲,专为范成大贺寿而作。
词牌名以范成大的号“石湖”缀以一“仙”字购车,显出一派清逸脱俗之气。
松江是范成大出生及退养之地,是烟云缭绕的清秀之地,是乃“地清”;“千古三高”指范蠡,张翰,陆龟蒙三位高洁之士,是乃“人清”。
清朗秀润之地,自是“游衍佳处”,亦是高洁清秀之是湖居士的写照。
石湖退隐,似飞鸟浮云,自由自在,人间世事与我何干,唯有这眼前的绿荷红莲惹得我心生怜意,笑看人生百态,只觉一阵清爽之气扑面而来。
范成大众所周知,乾道六年,出使金国,经历是何等艰险不凡,品格是多么的高洁傲岸,自然是丰功伟绩不胜枚举,但是在姜夔笔下,却只以“卢沟旧曾驻马,为黄花、闲吟秀句”淡淡出之,并没有用浓重的笔墨大肆渲染,而一缕清新俊爽的菊花香已经沁入心脾。
即使是篇末最易陷入媚态的祝语,姜夔也处理的非常妥当:“闻好语。
明年定在槐府。
”以槐府推测石湖之即将被擢升,显得清雅而真挚。
全篇没有一句涉及阿谀奉承,而是完全以翰墨交谊的身份,紧扣对方的生活经历,由当前追述往昔,再折返现实境况,而收结到预测来日。
全词通过具体意象,着重展现友人不迷恋富贵的雅洁风姿和不辱使命的坚定情操,微含激励进取之意,可谓清雅有致。
在遣词用字上,姜夔明显表现出对“清”字的偏爱。
在87首词当中,“清”字共出现13次,甚至在《翠楼吟》和《湘月》中各出现两次,分别是尘清、清愁和清景、清境。
不仅如此,姜词中还有很多以清组的词,这些词语当中有描写景物的尘清,亦有清苦、清愁的情感描写,更有清风、清夜、清寒的意境描写,无不体现出姜夔词的“清境”。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恋情词,酬赠词,记游词,写景词诸种题材方面,还是在运用语辞方面,都显现出一种清婉窈渺。
空淡深远的特点,这种以清虚为体的风格,一言以弊之,就是一个“清”字。
但是,为何姜夔对“清”这种美感有如此偏爱呢?显然这与他狷介清高的个性是紧密联系的,是他的情感与人格的反应。
以风格即人格来评价姜夔词,甚是恰当。
姜夔三十余岁时,在湖南结识了诗人萧德藻,萧氏十分赏识姜夔的才华,以侄女妻之,并携之寓居湖州。
萧德藻是很重名节,有品德的诗人,杨万里曾经称赞他文学才华有千古之风,气节有高洁傲岸之清。
姜夔与之相依达十年之久,自是深受影响。
后经由萧德藻介绍,姜夔袖诗谒见了当时诗坛名宿杨万里,又得杨万里引见范成大,与杨万里,范成大皆交游。
杨范二人都是品德甚高的诗人政治家,对姜夔的为人也会产生影响。
另外,叶适,朱熹,辛弃疾等人与姜夔都有朋辈之交。
姜夔才华出众,诗,书,乐,画均为所长,虽然屡败场屋,不得不寄寓与人,却没有像一些文人那样阿谀奉承,谄媚献好,以文字干谒公卿,而是甘于清苦的生活。
在他情甚骨肉,相依长达十年之久的好友张鉴卒后,生活每况愈下,死时至贫不能殡,得生前好友吴潜之力才能下葬。
然而,他的同代人却说,白石道人才气斐然,笔力足以扛百斛之鼎,贫穷却不失高洁傲岸之气。
由此可见,姜夔绝非摇尾乞怜于豪门的无行文人,而是耿介狷洁的清高之士。
以此种高洁清隽的品性为词,自然会散发出缕缕“清”气。
2.冷姜夔词除了具有“清”的特征外,还有“幽韵冷香”之评:“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6]。
刘熙载之评语着重的是白石词的内质美,刘以“在乐则琴,在花则梅”来比拟白石词质,与上述白石的“清”的风格有相同之处,即白石词的内在风骨是清雅的,有内美的,就像梅花的高洁品质一般。
而在本文当中所试图要说明的是,白石词不仅具有“清”的梅琴般的内美,同时,其表现出来的意境,塑造出来的形象,具有“冷幽”的特点。
“清”为内质,“冷”为色调,氛围。
白石词的“冷”特征,表现在以下几种题材:咏物词,感伤情事词,感伤身世词。
咏物词。
刘熙载说“在花则梅”,那我们就来看他的咏梅词《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沉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此处的梅花是作为背景出现的:旧日皎洁的月光下曾多次梅边吹笛,其清雅风范可知。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折”在清寒幽静的月夜里,与心爱的人同摘梅花,此种雅致无论从意境,还是氛围上看,都带有明显的冷幽清寒。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眼前的美景竟使何逊这样的咏梅大师眼前有句道不得。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此时方进入咏梅正题,但与以往咏梅词多从体貌姿态着眼不同,咏梅而不提梅,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感,为全词增加了一份幽韵,而且姜夔将侧重点放在了“冷香”上,尤得梅花之神韵。
这与王安石那首著名的咏梅诗《梅花》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白石的这首词写梅花,不似他花百般争艳,竟吐芬芳,而只是幽居一隅,不畏严寒,暗吐芬芳,有内美而不事炫耀,无论从风骨上,还是在意境上,都不输于王安石。
如果说白石的咏梅词重在于清冷幽暗的意境中描写梅之高洁骚雅品质的话,则其感伤情事之词,是在清冷幽寂的境界中抒发词人别离的无奈与刻骨的相思。
如《解连环》玉鞭重倚,却沉吟未上,又萦离思。
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
柳怯云松,更何必、十分梳洗。
道郎携羽扇,那日隔帘,半面曾记。
西窗夜凉雨霁,叹幽欢未足,何事轻弃?问后约、空指蔷薇,算如此溪山,甚时重至。
水驿灯昏,又见在、曲屏近底。
念唯有、夜来皓月,照伊自睡。
上片追述了别时的场景和依依不舍的心绪,亦借恋人之口回忆了初会时的“幸福时光”,气氛总的说来还是比较和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