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项复习2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

合集下载

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一遍过考点2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含解析)

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一遍过考点2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含解析)

考点2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一般直接独立设题,而近几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采用的是将其放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的形式。

无论采用哪种考查形式,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都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不可忽视的考查重点。

综观近年考情,该考点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考查特点:1.从考查方式看,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判断出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双音节词也时有出现,如2018年高考浙江卷第14题。

(2)偶尔在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

如北京卷和重庆卷都采用过此种考查方式。

(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如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I卷、课标全国II卷均采用了此种考查方式。

2.从考查内容方面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涉及五个考查点: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和偏义复词等现象。

其中,前三种是重中之重。

3.从文言实词的根本来源看,高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中出现过,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高考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实词看似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没有联系,但认真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不可分。

考向一一词多义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修:编纂,编写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担忧,忧虑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诚:确实,的确D.数.罟不入洿池数:很多【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D项,数(cù):形容词,密,与“疏”相对。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一)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

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

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

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

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

历险数次,遂达峰顶。

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二)动词活用
• 1.动词用作名词 • 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即为动 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 2.动词的使动用法 •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 “使……活命”的意思。 • 3.动词的为动用法 • 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的 意思。
(三)形容词活用
• 1.形容词用作名词 • 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 “坚”“锐”,就是“坚固的铠甲”“锐 利的兵器”的意思。 • 2.形容词用作动词 • 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 就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 是“认为……小”的意思。
• • • • • • •
⑦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古义: 今义: 词义变化特点: ⑧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 词义变化特点:
2.古今同形异义词(重点)
• 尤其碰到与现代同形的双音节词时,应格外留心。 少数是与今天相同的,多数情况下是与今天不同 的,即现代是一个词,而古代是两个词,须拆开 翻译。 • (1)试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体会这一特点。 •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③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 ④(吴汉)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 • • • • • • •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今义: 词义变化特点: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今义: 词义变化特点:
• ⑤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 奈何? • 古义: • 今义: • 词义变化特点: • ⑥秦以虎狼之心,与中国抗衡 • 古义: 今义: • 词义变化特点: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教师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教师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学习目标:1、积累课本文言实词,掌握《考试说明》规定120个文言实词的常见义项。

2、掌握古今异议、通假字的一般规律,学会推断文言文中古今异议、通假字的含义。

学习难点:古今异议、通假字的理解和运用。

学习时间:两课时学习过程:一、考点解读1.考点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2.考点剖析(1)常见文言实词。

所谓“常见”,是指实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范围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主要包括《考试说明》中所举的120个实词,还包括初、高中课本及学生尚未接触到的传世名篇中经常出现的实词。

(2)在文中的含义,是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有的因多音多义而难以确定,有的因古今异义而容易混淆,还有的因词类活用而意义发生临时改变,因而需要根据特定的语境准确指出实词的含义。

3.命题规律文言实词的考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考查以单音节词为主。

这与文言文的特点是一致的,文言文中的词语也是以单音节词为主。

(2)考查的对象为常见常用词。

《考试说明》中所举的120个实词,不是个个都考,考查的都是常见常用的。

这就提醒我们在学习古文时,要注意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

(3)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都有涉及。

实词的考查,一般以考查一词多义为主,同时涉及对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考查。

(4)考查形式依然以选择题为主,在翻译题目中也会涉及对实词的考查。

要正确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掌握文言实词的一些基本知识。

二、基础积累积累江苏《考试说明》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1—60个.(见核按钮54页)三、古今异议词一个词经过历史演变,词义往往发生变化。

词义古今的变化通常有四种情况:(1)词义扩大。

如“江”“河”,古代只限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所有比较大的水流;又如“诗”“书”,古代只指《诗经》和《尚书》,现在则指所有的诗歌和书籍。

高二语文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二语文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二语文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高二语文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重点注意通假字及一词多义现象。

难点异读字、异体字及古今异义情况.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高考文言文阅读对文言实词考查最多。

在复习文言实词时,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注意词的古今异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有些词的词义已发生了变化,其变化的情况有四种:一是词义扩大,如“江〞、“河〞、“诗〞、“书〞等,以往都是专指,现在则是泛指。

二是词义缩小,如“金〞、“臭〞、“谷〞等.三是词义转移,即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如“偷〞字的古义是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后来转移为偷窃。

四是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别有用心〞等。

〔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

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白话以双音词居多,不要把文言文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白话文的一个双音词,如“妻子〞、“指示〞、“地方〞等.也不要把双音词拆成单音词来理解,如“布衣〞“太息〞“社稷〞等.〔3〕注意一词多义现象.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要理解一个词在文段中的确切含义,就要具有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的知识.所谓本义就是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比喻义是用打比喻的方法形成的新的词义。

如“畔〞本义是“田界〞,田界在田的旁边,所以旁边的意思也叫畔,如“河畔〞,这是“畔〞的引申义。

又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后来有些诗文中用来比喻得力的帮手和武士,这是比喻义,现在又转化为贬义。

〔4〕注意古今通假现象。

所谓通假字就是古人在书写时用同音字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

有三种情况:一是用声旁代替本字,如“县〞通“悬〞,“禽〞通“擒〞,“卒〞通“猝〞;二是用同声旁的字代替本字,如“谕〞通“喻〞,“辨〞通“辩〞,“说〞通“悦〞;三是用没有声旁联系的同音字代替本字,如“蚤〞通“早〞,“要〞通“邀〞、“裁〞通“才〞.〔5〕注意偏义复词现象。

高考古诗文阅读: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古诗文阅读: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古诗文阅读: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三理解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提要:“ 常见实词”,指一般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古汉语常用而现代汉语不用或不常用的词;或古今常用,意义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词。

“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高考文言文阅读对文言实词考查最多。

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最大的是词汇。

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

而实词与虚词相比较,更是阅读文言文关键的一环。

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

重点是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难点是古今异义、异读字和异体字。

1、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词的古今异义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基本词汇古今没有什么变化;有些词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还有一些古今字形同而意义、用法已经不同的词,词义发生了演变。

〈1〉词义扩大江:专指长江→泛指大的河流好:女子相貌好看→美好的气质〈2〉词义缩小臭:气味好坏→坏气味让:谦让、辞让,责备→谦让、辞让〈3〉词义转移涕:眼泪→鼻涕偷: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偷窃〈4〉词义弱化很:凶狠〈程度很高〉→〈程度减低〉怨:仇恨、怀恨→埋怨、责备〈5〉词义强化恨:遗憾、不满意→仇恨、怀恨诛:责备→杀戮〈6〉感情色彩变化卑鄙: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品质恶劣爪牙:得力帮手→坏人的党羽〈7〉名称、说法改变目—眼睛寡—少歧—岔路夷—平傍—靠近2、分辨单音词和复音词文言文单音词居多数,现代汉语双音词占多数。

文言单音词发展为白话双音词有以下三种情况:〈1〉前后加辅助成分〈前缀、后缀〉师→老师姨→阿姨担→ 担子石→石头〈2〉前后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亡→逃亡诱→诱惑旗→旗帜奇→奇特〈3〉换为完全不同的词悟→明白寐→睡觉冥→昏暗邦→国家注意:〈1〉不要把文言的两个单音词误认做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

作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作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试大纲》规定,实质就是依据上下文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它是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

纵观近几年高考涉及的文言实词可以看出,主要考查的文言实词有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等。

1、一词多义这种情况包含两层含意:一是指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一是指一个词可能属于不同的词类。

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它的形成情况比较复杂,一般是通过引申、比喻、借代或假借等延伸出来的。

例如:①间:间缝。

《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②中间。

《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

”③缝隙,空隙。

《庖丁解牛》:“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④介入其间,参与。

《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⑤隔开,隔绝。

《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

”⑥断断续续,间或。

《邹忌讽齐王纳谏》:“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⑦隔阂。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故君臣多间”。

⑧挑拨离间。

《史记·屈原列传》:“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⑨暗中,偷偷地,悄悄地。

《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乃屏人间语……”⑩抄近路,抄小路。

《鸿门宴》:“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又如:“朝服衣冠”的“朝”,应该读zhāo,义为早晨,名词,是本义。

因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是在早晨,所以引申为“朝拜”,动词。

课文中“皆朝于齐”的“朝”就是“朝拜”,进一步引申为大臣朝拜皇帝的地方,即“朝廷”,课文中“于是入朝见威王”即是此义。

识记一词多义可以以词语的本义入手,分析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按照发散特点进行识记。

2、通假字通假,指的是古书上有些音同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

通假字包括三类: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

通假字和本字本来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但是,在阅读时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按该字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解释不通时,那么它可能就是通假字了。

通用字,指两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人,援兵数万在陕西固原反叛),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救 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突出。当时,在黑水口打 败入侵的敌寇,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而还。(后又) 晋升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 升从江南调去十万石粮食、盐价银五万两救济。孝宗即位,召 他入朝任命他为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他上奏十五件事,经过讨
中的“登”是“应试得中、考中”的意思。A项这个句子要表
达的意思应是“景泰二年考中进士”,根据这个语境,可判定 “登”的意义是“应试得中,考中”。B项句子中的“功”的 意思是“功绩”,结合前文看,应是平定“满四之乱”的功 绩,“进”是“晋升”,“左副都御史”是官职,把B项所给 的“记载”的意义放入句中恰当。C项句子中的“巩昌、临洮 饥民”是巩昌、临洮两地的饥灾百姓,结合后文“抚安流移”
其确切含义。
语境推断法在判定文言实词含义时,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运用下面几种方法时,往往也要运用该法确定具体含义。
方法2:结构分析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 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 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的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 语的词性、词义。
失,开御前讲席,断绝游玩和宴饮,停办并不紧急的事务,停
止额外织造,赈济饥民,捕捉盗贼。事后,文升又奏陈吏部主 管的十件事。孝宗全都表示赞赏并接纳。正德年间,朝政已转 移到宦官手里,文升年老,接连上疏要求离开,皇帝答应了。
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
不回答。五年后去世,终年八十五岁。文升有文武两方面的才 能,擅长应变,朝廷中的大事往往要等他来做决定。他在边疆 建立功勋,外国都知道他的名声。尤其看重气节,砥砺操守 (厉,同“砺”。廉隅,棱角,比喻端方的行为、品性),行 事坚守正道。他去世一年后,大盗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的家 在此地,即放弃了那里离开了。

21版: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1版: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第一讲突破文言基础知识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阅读文言文就像学习外语一样,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所以字词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

积累文言字词,一般来说不要死记硬背,要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有机结合“语境”去揣摩。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

阅读一篇文言文除了掌握文言词汇以外,也不可忽视古汉语中的特殊语法现象。

除了分门别类归纳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语法现象外,还要把古汉语中的虚词的用法进行归纳,还要把主要的五种文言句式: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等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整理。

掌握了这些语法规律,学习文言文就会得心应手。

所以在正式突破高考文言文题型之前,首先安排一节课,系统讲解文言基础知识,为后面阅读文言文、解答文言文题目打基础。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的内容,课标卷放到句子翻译中考查,江苏、北京、天津、浙江卷单独命制选择题考查,考查的内容涉及单音节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无论是单独命题还是句中考查,实际上文言实词如果不过关,解答文言文题就是无米之炊。

因此,掌握好文言实词,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作为备考的重中之重。

知识点1:一词多义【知识点拨】“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

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一般说来,词的意义分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对于常见常用的多义词,要了解多义词的意义衍变分化的规律和特点,它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

1.本义在多义词的诸多义项中,总有一个是最原始、最具体的意义,称之为本义。

如“兵”的本义是“兵器”,“道”的本义是“道路”。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指导资料 0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指导资料 0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指导资料 0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知识要点】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所谓“浅易”文言文,大致可以用以下几个标准来衡量。

第一,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非常用词出现的机会极少。

此外,名物典章制度等专门术语也很少运用。

第二,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以及一般性的词类活用。

文言虚词的运用也以常见的典型的用法为主。

第三,从文章的体裁上看,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一般说理等形式,而不是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之类的作品(如《文心雕龙》)。

第四,从文章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

第五,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如先秦两汉散文与唐宋八大家之类后世古文家(不是骈体文作家)的作品。

不过由于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自身的要求,并非所有浅易文言文均可用作考试的材料。

大致说来,文言文阅读的命题在选取文段时常有这样一些考虑:语言规范标准,却又不刻板雷同;内容深浅适中,但又含有较深的意蕴;文笔流畅多彩,决不晦涩单调;风格雅正典范,却又不千篇一律;设题之点较多,而又能分出深浅层面;总体难易适度,无过难或过易的地方。

此外,选段还应和学生应该具备的文言知识有一定的联系。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量大的是词汇。

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

而实词与虚词相比较,更是阅读文言文关键的一环。

要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必须做到能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实词的词义。

【考点分析】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地”、“山”、“水”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都有了变化。

或词义扩大,或词义缩小,或词义转移,或感情色彩不同。

有的变得完全不同,如“汤”、“烈士”、“爪牙”(古代指武臣,无贬义);大多数情况则是,一些多义词语,只是其中一两个义项古今相同,其他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词多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词多义

肃:恭敬 适逢。 会:适逢。 堪:忍受 动:招致
D
•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 解析: 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 词语的含义, 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 要求的选项。 经常。 要求的选项。动:经常。
• 例4: (09全国卷2) 09全国卷 全国卷2 :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对下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 •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 【解析】属(托付)、引却(后退)、魁垒 解析】 托付)、引却(后退)、魁垒 )、引却 )、 (高大)均正确.“率倜傥非常之人”中的“率” 高大)均正确.“率倜傥非常之人”中的“ .“率倜傥非常之人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同“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全, 都)。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 万物的生长是有季节、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 万物的生长是有季节、有限 通 则物力必屈。 度的,如果无限度的滥用, 度,则物力必屈。 度的,如果无限度的滥用, “无”, 论积贮疏》 那么物质财力就必然短缺。 《论积贮疏》 那么物质财力就必然短缺。 没有
例句
译文
除 赵王扫除自迎,执 赵王命人打扫台阶亲自 赵王扫除自迎, 赵王命人打扫台阶 台阶亲自 主人之礼, 迎接, 主人之礼,引公子 迎接,按主宾之礼导引 就西阶。 公子走西面的台阶。 就西阶。 公子走西面的台阶。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 那么燕国被欺凌的耻辱 也就除去 除去了 矣。 也就除去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 爆竹声中一岁除。 在爆竹声响中一年过去 在爆竹声响中一年过去 了。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 郡中的贤德人士向当政 当道, 者请求,立即清理 清理废弃 当道,即除魏阉废 者请求,立即清理废弃 祠以葬之。 祠以葬之。 的魏忠贤祠堂的旧址以 埋葬五位壮士。 埋葬五位壮士。 被授予右丞相兼枢密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 我被授予右丞相兼枢密 使。 使

2021广东高职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一、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通假字

2021广东高职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一、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通假字

②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
③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六国
论》④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赤壁之战》
⑤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伐檀》
⑥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孔雀东南飞》
⑦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核舟记》
《吕氏春秋·察今》
⑦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⑧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
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A.①③⑤⑧ B.①③⑤⑦ C.③⑤⑥⑦ D.③⑤⑦⑧
【答案】D
8.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
①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知识梳理】
根据对考纲的理解,我们对通假字的复习要将精力集 中在常见的通假字的记忆学习上。但复习通假字,千万不 要离开课文去死记硬背,而要把它们放在句子当中去记忆, 并将有关通假字加以整理,反复温习,这样得来的记忆才 牢靠。本章节后面附有中学课本常见通假字的总表,同学 们可以据此安排自己的复习,最好能找回原文,加以对照 理解。
(6)成语推断法 我们可以在所知道的成语中推断出文言文中实词的含 义,看迁入是否顺畅。——老话都是有学问在的,不然它也 老不了。
(一)通假字
【考情分析】
在近几年的广东高职高考语文试题中,只有2013年出现了 对通假字的专项考查,而且难度并不大,其他年份都是结合其 他知识点一起考查。但在教育部关于对中职学校加强传统文 化教育的文件下达之后,对此的考查会不会加大难度,还是个 未知数。而且由于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中,几乎每篇文言文 都有通假字,如不注意,很容易理解错误,因此,哪怕只是为了 读懂原文,一定量的通假字知识储备还是要有的。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之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精品课件(共14张)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之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精品课件(共14张)

四、用法解题
(2)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3分)
(3)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 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4分)
545:吴越
失分分析:脱离文本
四、用法解题
(一)解释下列加点实词,并想想可 以用什么方法推断理解。 字形法 ① 贫民虽平价不能籴(dí)(《徐九思传》)
“籴”是一个会意字,买进粮 食
② 系梁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
“系”,是“捆绑”的意思, 根据“组” 的偏旁推断“绳子”就是“组”的原始意 义(本义)。
四、用法解题
语法分析法
(二)判断下列句中实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1、 (2006年黑龙江模拟卷《胡威传》)
自放驴,取樵炊爨
× 樵:打柴。
“樵”作“取”的宾语, 应为名词,指柴草。
五、综合训练
• 请你当小老师 • 1、找出文中的重点实词,模仿高考题 的形式出个题目来考考大家。 • 2、找出文中的重要句子,以翻译题的 形式考考大家。
名言摘抄 ● 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 ──易卜生 ●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托尔斯泰 ● 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的财富的荣誉不知大多少倍。──达· 芬奇 ●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 ●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哥白尼 ● 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 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雨果 ● 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 浪费了时间。 ──罗曼.罗兰 ●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列夫· 托尔斯泰 ●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 ● 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样。 ──高尔基 ● 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 ──爱迪生 ● 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爱迪生 ● 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 ──歌德 ● 如果我比笛卡尔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的缘故。 ──牛顿 ● 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华罗庚 ●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 ● 生活便是寻求新的知识。 ──门捷列夫 ●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卢梭 ●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 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 ──高尔基 ●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左拉 ● 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罗曼· 罗兰 ●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巴金 ● 生命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 ──裴多菲 ● 时间,就象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 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她能写出未来的结局。 ──卓别林 ●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赫胥黎

高考语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语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 上天没有赐给我们翅膀, 就让我们带着梦想去飞翔。 — — —辽宁省阜新市矿务集团总医院! "#$%%%! 张仪
!
一项 (! ! )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化, 而 某不量敌之众寡,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例句: 而某不量敌之众寡 !! &’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 !! )’ 山东豪杰遂并起 *’ 诚宜开张圣听 !! !! ! 本题考查学生对偏义复词的掌握情况。例句中的 “ 众寡” 是偏义复词, 【分析】 词义偏在 “ 众” 字上, ( 项中 “ 口舌” 、 ) 项中 “ 豪杰” 、 * 项中 “ 开张” 均是并列式合成 词, 意思分别为 “ 说话” 、 “ 英雄人物” 、 “ 广泛” , 只有 & 项中 “ 国家” 是偏义复词, 词义 偏在 “ 国” 字上。 【 答案】 ! & ! ! 【 技巧点拨】 ! 本题四个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形式上均为并列式合成词, 但偏义复 词的两个语素意义相近、 相关、 相对或相反, 而一般合成词则不一定如此。阅读时遇 到偏义复词, 一定要依据上下文语境来确定哪一个语素表示词义, 哪一个语素为衬 字, 然后予以正确解释。 +’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 因河为池 ( 城: 城墙。池: 护城河) !践华为城, ! ! 程不识者 ( 爪牙: 帮凶) "宿将爪牙若李广、 !! ( 丈夫: 男子) #古者丈夫不耕 !! ! $彼所将中国人, 不过十五六万 ( 中国: 中原) !! ( 方: 纵横) %今齐地方千里 ! 折颈而死 ( 走: 行走) &兔走触株, ! 二曰民族少, 三曰劝农耕 ( 劝: 鼓励、 奖励) ’一曰主用足, ! 徒慕君之高义也 ( 去: 前往)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 &’ !"#$ (’ !$%’ )’ #$%& #’ 下列各句中的 “ 举” 字, 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 )

高中语文高职高考总复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公

高中语文高职高考总复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公
4.指出有通假字的一项 ( ) A.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秦论》) B.崛起阡陌之中。(《过秦论》) C.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D.约从离衡。(《过秦论》)
【答案】 D (D.“从”通“纵”,“衡”通“横”。)
5.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 A.金就砺则利。(《劝学》)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C.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原毁》) D.君子生非异也。(《劝学》)
20.指出下面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崤之战》)
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C.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D.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答案】 B (A.“乡”通“向”;C.“取”通“娶”;D.“信”
___遭__受____ _动__词__
③妆成每被秋娘妒。
__表__被__动___ _介__词__
④如被冰雪。
___覆__盖____ _动__词__
3.倍: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__倍__数___ _量__词__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_通__“__背__”__,_违__背__ _名__词__
【答案】 D (A.“见”通“现”;B.“食”通“饲”,“材”通 “才”;C.“邪”通“耶”。)
9.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 ( ) A.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B.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C.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D.舟尾横卧一楫。(《核舟记》)
【答案】 D (A.“诎”通“曲”; B.“有”通“又”;C.“衡” 通“横”。)
【答案】 D (A.“取”通“娶”;B.“被”通“披”;C.“唱” 通“倡”。)

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一:推断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一:推断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文言文复习专题一:推断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一、学习目标:1.把握推断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方法2.把分析推断出的实词含义用于实际答题中考点阐述: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的是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

高考对实词考查常常是固定的唯一的意义,这就是需要具备根据语境理解、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

2、本考点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实词〞: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常用实词〞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

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

二是“在文中的含义〞: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

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

二、轻松起步:钟响磬鸣一僧房中有磬,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曹绍夔素与僧善。

夔来问疾,僧具以告。

俄击斋钟,磬复作声。

绍笑曰:“明日设盛馔,余当为除之。

〞僧虽不信绍夔言,冀或有效,乃力置馔以待。

绍夔食讫,出怀中错,鑢〔lǜ〕磬数处而去。

其响遂绝。

僧问所以,绍夔曰:“此磬与钟律合,故击彼此应。

〞僧大喜,其疾便愈。

〔错:同“锉〞。

〕把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曹绍夔素与僧善。

知识迁移: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X良。

《鸿门宴》译文:曹绍夔平素和这个和尚交好。

〔2〕绍夔食讫,出怀中错,鑢磬数处而去。

语境推断:讫:完结。

〔收讫、付讫〕鑢:用锉锉东西。

译文:曹绍夔吃完饭,拿出怀里的锉子,把磬锉了几处就离开了。

掌握两种技巧:知识迁移语境推断三、分门别类归纳整理:A、注意文言通假现象: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君子生非异也3.因击沛公于坐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小结:文言文通假的原那么是“音同〞或“音近〞,非音同音近不能通假。

那么,在一个句子中假设遇上讲不通的“障碍字〞,不妨以同音或近音字替换,联系上下文能够讲通,那么有可能就有词的假借。

新高考语文轮复习知识清单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一)

新高考语文轮复习知识清单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一)

新高考语文轮复习知识清单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一)新高考语文轮复习知识清单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在新高考中,语文考试对文言文的要求较高,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

在文言文中,实词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

下面是文言实词中常见的一些词语及其含义。

一、动词1.行:走,移动,也可以表示做事、从事、执行等意义。

2.致:送达、达到。

3.遂:成功实现、达到目的,如“遂志”。

4.奉:遵从、侍奉,如“奉行”。

5.缘:由此引起,如“缘由”。

6.诱:引诱、劝说,如“诱敌”。

二、副词1.亦:也、同样。

2.乃:就是、即是、仅仅。

3.皆:都、均、全都。

4.俱:一齐、共同,如“俱往矣”。

5.徒:仅仅、不过,如“徒有其表”。

6.恍:模糊、不清楚,如“恍如隔世”。

三、形容词1.忽:突然、猛然,也可表示忽略。

2.久:长久的、长时间的,如“久居”。

3.净:完全、全部,如“净知”。

4.曲:弯曲、曲折、偏。

5.独:单独、独特、仅仅。

6.卒:突然、忽然,如“卒然”。

四、连词1.且:并且、而且。

2.然:但是、可是。

3.或:或者、或是。

4.既:既然、既是。

5.亦:也、同样。

6.若:如果、似乎。

以上就是新高考语文轮复习知识清单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希望考生们能够认真掌握这些实词的含义,并在考试中灵活运用,取得高分。

同时,建议考生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一些文言文的经典名著,以积累更为丰富的文言文知识。

隐性考点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隐性考点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隐性考点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谓“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是指在运用中出现频率较高,属常用词或次常用词;二是要弄清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五类。

综观近年来高考试题对本考点的考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文言实词主要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几种情况,但考查比较多的是“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

(2)考查的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一般要求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其中“不正确的”一项。

对实词的理解在文言翻译中也有考查。

一、掌握文言实词的类常考形式(一)一词多义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很多文言词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义项,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

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

以“引”为例:[即时小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③复前行,欲穷其林④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⑤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④/②⑥/③⑤C.①④/②③/⑤⑥D.①②/③⑤/④⑥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穷”的多种义项。

③⑤寻求到尽头/动词;②⑥穷尽/动词;①④处境困难/形容词。

2.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大树将军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

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选自《后汉书·冯异传》)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①冯异为人谦退不伐伐:自夸②十年春,齐师伐我伐:讨伐,征伐B.①进止皆有表识识:赏识②天下谁人不识君识:认识C.①每所止舍舍:宿营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舍:舍弃D.①光武以此多之多:赏赐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多:大多A [解析] B项,①应解释为“标志”;C项,②应解释为“停息”;D项,①应解释为“赞扬”。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之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课件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之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课件

《诗经.氓》中“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成语:屡试不爽
四、用法解题
(三)请找出划横线句子中的重要实词,
并翻译句子。
结构分析法
1、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
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屏而家
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
(2012市一中高三模拟卷 《义田记》)
退职回家等待补缺的人,也提供资助。出仕

20、能力配不上野心,是所有烦扰的根源。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你要想得到,就得学会付出和坚持。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决定生活的样子。
D.湘灵囊其所为诗遗余数百里之外 囊:袋子×
“囊”后有宾语“诗”, 应活用为动词,用袋子
四、用法解题
联想

3、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 拔:拔除×
(2011湖南《严祺先文集序 》)
超出
《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成语:拔地而起
4、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爽:差错√
(2011安徽《万贞文先生传 》)
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生活对你的亏欠,其实都是祝愿。

11、这个世界其实很公平,你想要比别人强,你就必须去做别人不想做的事,你想要过更好的生活,你就必须去承受更多的困难,承受别人不能承受的压力。

12、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为官的人,就免去供给。
四、用法解题
语境分析法
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 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 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 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 怒而责之。未已,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 著。(《古今谭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一般直接独立设题,而近几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采用的是将其放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的形式。

无论采用哪种考查形式,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都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不可忽视的考查重点。

综观近年考情,该考点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考查特点:1.从考查方式看,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判断出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双音节词也时有出现,如2018年高考浙江卷第14题。

(2)偶尔在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

如北京卷和重庆卷都采用过此种考查方式。

(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如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I卷、课标全国II卷均采用了此种考查方式。

2.从考查内容方面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涉及五个考查点: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和偏义复词等现象。

其中,前三种是重中之重。

3.从文言实词的根本来源看,高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中出现过,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高考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实词看似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没有联系,但认真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不可分。

考向一一词多义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修:编纂,编写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担忧,忧虑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诚:确实,的确D.数.罟不入洿池数:很多【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D项,数(cù):形容词,密,与“疏”相对。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一)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

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

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

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

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

历险数次,遂达峰顶。

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

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

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

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

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

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

山高风,雾气去来无定。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娇,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

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

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

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节选)(二)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山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

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

俯仰度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壁。

到家,二鼓矣。

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①,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节选自苏轼《记游白水岩》)(三)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欲夕,步自阛阓中出,并溪南行百步,背溪而西又百步,复并溪南行。

溪上下色皆重碧,幽邃靖深,意若不欲流。

溪未穷,得支径,西升上数百尺。

既竟,其顶隐而青者,或远在一舍外,锐者如簪.,缺者如玦.,隆者如营,圆者如壁;长林远树,出没烟靠,聚者如悦,散者如别,整者如载,乱者如发,于冥蒙中以意命之。

水数百脉,支离胶葛,经纬参错,迤者为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涸者为坳.。

洲汀岛屿,向背离合;青树碧蔓,交罗蒙络。

小舟叶叶,纵横进退,摘翠者菱,挽红者莲,举白者鱼或志得意满而归,或夷犹容与若无所为者。

山有浮图宫,长松数十挺,俨立门左右,历历如流水声从空中坠也。

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追游不两朝昏,而东林之胜殆尽。

同行姚黄聪、沈虞卿、周辅及余四人。

三君虽纨绮..世家,皆积岁忧患;余亦羁旅异乡,家在天西南隅,引领长望而不可归。

今而遇此,开口一笑,不偶然矣。

皆应曰:“嘻!子为之记。

”(节选自【宋】]王质《游东林山水记》)【注】①馀甘:橄揽菜。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抗:抗拒B.时浓雾半作.半止作:兴起C.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殆:大概D.断者为沼,涸者为坳.坳:地面低洼处【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言实词的能力。

学生应明确实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随时总结,不断积累。

具体解题时,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词义。

A项,解释错误,抗,匹敌。

故选A。

名师点睛多义性,是古代汉语中实词的一大特性,但具体到特定的句子中,任凭其词义再多,却只能取其一。

辨析一词多义,大致有如下几种方法:1.语境检验法。

一个词语有再多的义项,在具体的语境中它也只能有一个义项,所以对该词语所处语境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多个义项逐个代入句子,在实际语境中检验每个义项是否符合上下文的意思,逻辑上是否讲得通,意义上能否做到前后连贯、上下贯通。

如第2题中的“发”“殊”都是根据其所处的语言环境确定其意思的。

2.语法检验法。

古代汉语同样符合一定的语法规范,因此,在特定的位置上一个词语的词性就应该是固定的。

我们就可以运用这样的规律来判定词语的词性,从而对词语的义项做出准确的辨析与选择。

比如一个词语既是名词又是动词,当它处在宾语前时,就应该是动词,就只能选择它作为动词时的那个义项。

3.相似比较法。

将多义词所在的句子与平时在课文中所学的类似的句子进行比较、辨析,通过回忆与对比,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在语法功能上应该具有相同的特性,这样我们也可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考向二通假字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D.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通假字。

A项,“冯”通“凭”,乘。

B项,“蚤”通“早”。

D项,“唱”通“倡”,倡导。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论衡·幸偶篇王充凡人操行,有贤有愚,及遭祸福,有幸有不幸;举事有是有非,及触赏罚,有偶有不偶。

并时遭兵,隐者不中;同日被.霜,蔽者不伤。

中伤未必恶,隐蔽未必善。

隐蔽幸,中伤不幸。

俱欲纳忠,或赏或罚;并欲有益,或信或疑。

赏而信者未必真,罚而疑者未必伪,赏信者偶,罚疑不偶也。

孔子门徒七十有余,颜回蚤.夭。

孔子曰:“不幸短命死矣!”短命称不幸,则知长命者幸也,短命者不幸也。

服圣贤之道,讲仁义之业,宜蒙福佑。

伯牛有疾,亦复颜回之类,俱不幸也。

蝼蚁行于地,人举足而涉之。

足所履,蝼蚁荏笮死;足所不蹈,全活不伤。

火燔野草,车轹所致,火所不燔,俗或喜之,名曰幸草。

夫足所不蹈,火所不及,未必善也,举火行有适然也。

由是以论,痈疽之发,亦一实也。

气结阏积,聚为痈。

溃为疽创,流血出脓,岂痈疽所发,身之善穴哉?营卫之行,遇不通也。

蜘蛛结网,蜚虫过之,或脱或获;猎者张罗,百兽群扰,或得或失。

渔者罾江河之鱼,或存或亡。

或奸盗大辟而不知,或罚赎小罪而发觉:灾气加人,亦此类也。

不幸遭触而死,幸者免脱而生,不幸者,不侥幸也。

孔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

”则夫顺道而触者,为不幸矣。

立岩墙之下,为坏所压;蹈坼岸之上,为崩所坠,轻遇无端,故为不幸。

鲁城门久朽欲顿,孔子过之,趋.而疾行。

左右曰:“久矣。

”孔子曰:“恶其久也。

”孔子戒慎已甚,如过遭坏,可谓不幸也。

故孔子曰:“君子有不幸而无有幸,小人有幸而无不幸。

”又曰:“君子处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佞幸之徒,闳孺、籍孺之辈,无德薄.才,以色称媚,不宜爱而受庞,不当亲而得附,非道理之宜。

故太史公为之作传,邪人反道而受恩宠,与此同科,故合其名谓之《佞幸》。

无德受恩,无过遇祸,同一实也。

俱禀元气,或独为人,或为禽兽。

并为人,或贵或贱,或贫或富。

富或累金,贫或乞食;贵至封侯,贱至奴仆。

非天禀施有左右也,人物受性有厚薄也。

(原文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日被.霜,蔽者不伤被:遭受B.颜回蚤.夭蚤:通“早”,早早地C.孔子过之,趋.而疾行趋:趋向D.无德薄.才,以色称媚薄:少【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辨析能力,其中涉及通假字。

A项,由后面的“蔽者不伤”可推知,“被”解释为“遭受”正确。

B项,“蚤”解释为“跳蚤”肯定讲不通,联系《鸿门宴》中的“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再结合下文孔子说的“不幸短命死矣!”可知,这里的“蚤”是“早”的通假字,指的是时间,译为“早早地”。

C项,“趋”如果解释为“趋向”则与“而疾行”在逻辑上讲不通,从语境上来看,这里的“趋”应解释为“礼貌性的小步快走”。

D项中的“薄”与“无”位置相同,语法功能相同,在意义上也是相近的,故解释为“少”正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再上龚舍人书王安石安抚舍人阁下:前日所与某言者,不过欲计校仓廪,诱民出栗,以纾百姓一时之乏耳。

某之所欲言者,非此之谓也。

愿毕其说,阁下其择焉。

某尝闻善为天下计者,必建长久之策,兴大来之功。

当世之人,涵濡盛德,非谓苟且一时之利,以邀浅鲜之功而已。

夫水旱者,天时之常有也。

仓廪财用者,国家常不足也。

以不足之用,以御常有之水旱,未见其能济焉,甚非治国养民之术也。

伏自庆历以来,南北饥馑相继,朝廷大臣,中外智谋之士,莫不恻然不忍民之流亡殍死,思所以存活之。

其术不过发常平(宋粮仓名)、敛富民,为鱣粥之养,出糟糠之馀,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

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而死者白骨已被野矣。

此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者也。

昔者梁惠王尝移粟以救饥馑,孟子论而非之,所谓“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若夫治不由先王之道者,是徒善、徒法也。

且五帝、三王之世,可谓极盛最隆,亦不能使五谷常而水旱不至。

然而无冻之民者,何哉?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之备也。

某历观古者以还,治日常少,而乱日多。

今宋光百有馀年,四境之透者至万馀里,其同可桑之野,民尽居之,可渭至大至庶矣。

此诚旷世不可逢之嘉会,而贤者有内之时也。

今朝廷公卿大夫不以此肘讲求治具,思所以富民化俗之道,以来起太平,而一切惟务苟且,见患而后虑,见史而后救。

此传所谓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某于阁下无一日之好,论其相知,固巳疏矣。

然自阁下之来,以说干阁下再矣。

某固非苟有觊于阁下者也。

某尝谓大丈夫有学木オ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既遭其时,患言之不用也。

今阁下势在朝廷,不可谓时不遭矣;居可言之地,不可谓言不用矣。

某故感激而屡干于左右者,以此。

阁下共亮之。

某再拜。

(逃自《王文公文集》,有刪改)对下列句中加点司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思所以..存活之所以:……的原因B.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原:本来,原本C.孟子论而非.之非:错误D.以说干.阁下再矣干:干谒,求一、【2019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