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日本的外交关系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日本的外交关系
中国与日本的外交关系
摘要:
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从此,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

多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如对侵略历史的认识问题,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

其中如何认识侵略历史是中日关系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最近江泽民主席访日时,中日双方把中日关系定位于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我们相信,只要双方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就一定能够开辟中日关系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多极化中日关系发展前景
引言:
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中日关系面临的领土争议存在和历史问题仍未解决,如东海油气资源开发纠纷牵扯到海洋界线划分、海洋资源分配等复杂间题中方已开发了属于大陆架延伸海底的油气资源,日方提出吸管效应并要求共同开发。

双方领导人恢复互访和确立战略互惠关系后,日方在此问题上更是志在必得。

共同开发问题涉及许多复杂敏感因素,需要高度的政治智慧来运筹。

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的问,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一、多极化下的中日关系
当前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关系处于大的整合和调整时期。

主要表现是:在国家利益的构成中安全问题的地位下降,经济问题地位上升。

国际冲突将主要因经济利益冲突而起。

中日关系是关系到世界局势的发展和中日切身利益的重要关系。

对此,日本是极为重视的。

1989年后日本首先恢复了对华援助,1997年日本又将外交目的明确表述为:巩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合作;改善与俄国之间因领土问题而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关系。

我国领导人近年来也频频对日本进行高级别的访向。

但是,中日关系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日本急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依附美国,做美国制约中国的马前卒。

在人权、民主、核武器实验、对华贷款等问题上给我们制造了不少麻烦;对一些历史问题极力回避;日本政府官员接二连三的“出言不慎”;对钓鱼岛事件持明显的支持纵容态度;尤其是日本与美国拼凑的“战区导弹防御计划”,明显是借助美国制约中国。

我们还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美日经济冲突目前有日益淡化的趋势,原因是美国产业升级顺利完成,日本在产业档次上落后于美国,而我们的产业和日本还处在同一档次,在一个时期内中国将成为日本主要的竞争对手和排挤的对象。

自1979年以来日本每年向我国提供的政府贷款约占我同国外官方资金合作的40%以上,居首位。

自1979年起日本共向我提供四批日元贷款,合计25809亿
日元。

其中前三批为16109亿日元(79年至95年),第四批日元贷款前三年(96至98年)金额为5800亿日元,项目为40个。

1998年11月江主席访日时双方确定第四批对华日元贷款后两年金额为3900亿日元,项目为28个。

这是个好势头,但是中日关系的发展,不可能将诸多的遗留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搁置一旁。

我们不是为了算老帐,而是为了谋取国家利益,昨天的历史可以也应该成为我们今天为国家谋取利益的武器和凭借。

中国和日本一样不甘心成为二流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形势又大致相同,这决定了中日关系的发展将是合作与对抗并存的关系。

美妄图独霸世界的野心不死,那么要在国际社会中谋求自主地位的中国和日本就面临着共同的来自美国的制约,以及在亚欧竞争上要互为犄角。

对抗起因于中日在亚洲内部事务主导地位上、在提高国际社会地位以及争夺经济利益等问题上的矛盾。

后者将是在中日关系发展中引起冲突的主要原因。

在多极化的前提下,单纯的国家安全问题将让位于综合的国家利益,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决定将来中日之间的经济冲突将是国际间冲突的主要部分。

我们要防备一些国家利用日本企图恢复政治军事强国地位的迫切愿望,开出一些空头支票作为诱饵引诱日本与之接成于我不利的联盟。

对此我们的策略应该是分而制之、远交近攻。

我们应通过实行全方位外交,力争在北方四岛问题上、在日美贸易问题上、在日本与东盟的关系上、在日本与朝鲜半岛的关系上、在日本妄图成为政治大国的问题上影响日本。

特别在最后一点上我们是很易于加以善用的。

因为日本要得到常任理事国席位,首先要请求修改联合国宪章。

但是,联合国宪章第一百零八条规定:“修宪需要全体会员三分之二多数,外加所有安理会常任会员国按本国立法程序通过,才最后生效”。

只要人大或人大常委会通过相关议案,任何修改联合国宪章的企图自然惨败。

给日本的答复可以如同日本在光华寮问题上给我们的一样。

日本在近几年不可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原因有二:第一,日本和两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间有领土争执,即中日的钓鱼台列岛之争和日俄北方四岛之争。

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的联合声明发表后,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间不再有领土争执。

如果日本高升为常任理事国,让日本有了更多的政治资本,那么,在这两项领土争议中日本就有了更多的要挟其他国家的资本,这将成为联合国顺利运作的障碍。

第二,日本要真正加入国际大家庭,必须反省战争罪行。

德国已经很好的做到了,日本为何不能?只要日本在这一问题上不能给世人一个满意的答复,那么“敌国条款”被删除的可能性就不大。

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大前提下,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以及中国构成了世界的五极。

在这五极之间,因为不再存在两极格局时各方以国家安全为第一的需要,国家利益的寻求与保护将涉及到比原来更为广泛的领域,各个国家之间的利益协调将更为复杂和困难。

中日关系的发展不仅只是取决于中国和日本,还将不可避免的要受到五级之间关系的影响。

以及亚洲的东盟、中国、日本、俄罗斯,东亚的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的关系的影响。

我们要时刻关注这些国家之间的分化组合,关注五极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利益一致,并加以善用。

这样我们才能处理好中日之间的均势,才能为我们的国家谋取更多的利益,只有这样也才能达到我们研究国际关系并对国际关系的发展做出预测的目的。

二、中日关系对中国安全影响
中国要进一步开创新局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代目标,实现经济繁荣。

这就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

不仅要确保世界大战打不起来,而且要力争不被卷入任何大规模局部战争中去。

为此,我们需要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需要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而这两条都与日本有关。

对中国来说,一个稳定的、健康的中日关系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1、中日睦邻友好可以稳定我国的周边环境。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互为对方最重要的邻国,只有与对方和睦相处,才能为自己争取到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日这两个处于战略上升期的大国间很容易滋生竞争意识。

但必须将它控制在两国关系不致破裂的范围内。

这是因为在现代条件下,如果中日两国间爆发战争,必定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无论如何要避免出现这种事态。

中日两国“和则两受其利,斗则两蒙其害”。

从更大的范围来看,只有中日两国坚持睦邻友好,共同为推进地区合作,缓和“热点”冲突作出贡献,本地区才有希望保持长期和平与稳定
2、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与中国近在咫尺,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是美国、俄罗斯等大国所难以替代的。

中日两国在经济上相互依存关系越来越密切。

双边贸易的扩大和直接投资的增加,已经使中日两国彼此都有求于对方,谁也离不开谁。

中国需要来自日本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

同样,日本也有赖于中国的市场和来自中国的廉价优质产品。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明确表示不赞成“中国威胁论”,主张从积极的角度,以双赢的思想看待中国的发展,在更高的层次和更广阔的范围内推进中日经济合作。

3、亚太经济特别是东亚经济的区域一体化趋势对中日两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两国对于循序渐进地推进亚洲“自由贸易区”构想,对建立“亚洲货币基金”有着共同的利益和诉求。

酝酿中的亚洲“自由贸易区”是开放的而不是排他的,但是,对这一地区的各国来说是基于比较优势原则,开展互利合作的最有利对方框架。

,亚洲“自由贸易区”离不开中日两国的积极参与,而中日两国单独都不可能建成一个涵盖面较广、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安排。

中日两国只有通力合作,亚洲的经济整合才有实现的希望。

4、任何一个国家在评估其对外关系时利益因素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但是,利益有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暂时利益、核心利益和非核心利益的区分。

局部利益总是要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非核心利益要服从核心利益。

对中国来说,未来一二十年能不能抓住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的重要性超过了一切。

其他的一切矛盾和对立都要服从这一大道理。

有鉴于此,我们一定要努力寻找和扩大中日两国共同的战略利益的交汇点,促使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三、发展前景
从三个方面把握中日关系的未来,然而,要改善处在低谷时期的中日关系,使之健康发展,必须从如下三个方面予以把握:
首先,日本要认真解决历史认识问题和摈弃冷战思维。

中日双方要认真落实胡锦涛主席的五点主张精神,认真解决历史认识问题。

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历史认识问题。

近10年来,日本不断有否认和美化战争的行为,但日本朝野、媒体却不顾事实,不顾被害国家的感情,将中国民众的不满情绪,归结为中国进行所谓“反日”教育的结果,这种误导和煽动日本民众的冷战思维是当前中日政治关系严重倒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日本应本着负责任的精神,尽早解决历史问题和摈弃冷战思维,遇到问题应保持理性、冷静的态度,通过对话的方式解决,
而不是任意恶化。

其次,重视柔性的文化外交和民间交流,促进相互理解。

今天推动中日友好的力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动,老一代从事中日友好的政治势力和民间人士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中日大学生却彼此缺乏了解,对双方历史的了解程度有相当明显的差距。

最近由笔者组织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学生对日本历史理解的人数比例为55%,而日本学生仅为28%。

尤为遗憾的是,维系两国关系的重要纽带——中华文化在日本民众中正被逐渐淡忘。

所以,加强文化外交和民间交流,以文化为使者,以第二轨道的民间外交为纽带,通过心与心的沟通和理解,弥合互不信赖的鸿沟,增进互相理解势在必行,而这也是构建未来中日关系的方策之一。

最后,客观地认识和理解对方,培养具有未来思考型的中日青年。

客观地认识和理解对方,走出中日关系的歧路,媒体负有重要的责任。

它不仅是中日理解和交流的窗口、桥梁和阵地,也是中日民间交流的文化载体。

所以,媒体应以宽阔的胸怀,多方位、多视角,客观公正地报导对方。

同样重要的是,中日双方还必须要注重培养大量具有未来思考型、开拓性的青年,因为青年睿智则国家关系睿智,才能以史为鉴、携手面向未来,共同走出中日关系的阴影,开创明朗、健康的两国关系新局面。

最后,中日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中国正在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在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同处东亚且紧邻的两个大国保持稳定的双边关系至关重要。

为了维护长期以来历经艰难形成的中日关系大局,我们应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方针,以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为构筑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而共同努力。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彼此间有着充分的利益交融,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发展。

友好相处,合作双赢,是符合中日两国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继续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实现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中日两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中国政府始终把维护和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作为长期国策,置于对外关系的重要地位,并一向认为,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两国人民,而且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在此希望中日关系可以得到改善,希望我们中国和日本可以从此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中日的明天会是美好。

参考文献:
①张国成《日本的大国外交》,《人民日报》1997年12月19日。

②贝茨·吉尔《有限接触》,《外交》7—8月份合订刊。

③《参考消息》。

④《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