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时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韵”说 :艺术的最高标准 “诗之佳,拂拂如风,洋洋如水,一往神韵, 行乎其间”韵乃诗歌的生命,诗的生气、神 采和风格,诗的理想境界所必备的品质。 • “韵”的流变:声→人→画→诗 “韵,和也” (《广雅》) “拔俗之韵”、“天韵”、“风韵”(《世说 新语》) “气韵生动” (《古画品录》 ) “韵者,美之极也”(《潜溪诗眼》 )
• “情、景”说
一、诗歌的意象是“情”“景”的统一。 “情”“景”都贵真,但不能过求。而应在“意 似之间”,所谓“实际内欲其意象玲珑,虚涵中 欲其神色毕著”,所谓 “《三百篇》赋物陈情, 皆其然而不必然之词,所以意广象圆,机灵而感 捷也”。这和王廷相所说的“诗贵意象透莹,不 喜事实粘著 ” 意思完全一致。诗歌的意象,应 该玲珑透莹而又真相显然、不离实际,深色毕著 而又圆广涵虚、气韵流动。 二、创造诗歌意象,应是随物感兴,即景自成。 离开眼前景致,去寻求人所不到之“意”,写出 的诗就没有余味,难以动人。这两点意思,对于 王夫之的情景说和现量说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诗镜总论》论“韵”
概括出韵古、韵悠、韵亮、韵矫、韵幽、韵清、韵例、 韵远诸种形态,也主要是就鉴赏风格而言。中国古代 美学所言“韵”,有着庞大的韵族形态,实际上组成 了中国古代鉴赏理论的复杂体系,涉及到艺术作品鉴 赏的不同层面。就艺术作品外在表现情状和气格品鉴 而言,有体韵、格韵、骨韵等,它们最早跟人物形体 风貌品鉴相关,进入艺术审美领域后,主要作为审美 对象精神或情意美的外在表现。作品的美感风格境界 美表现而言,有远韵、清韵、逸韵、高韵、天韵等, 它们实是“韵”范畴内在的审美意识和精神指向性所 在。在这一层面中,“韵”的美学本义常常表现得最 为纯粹和充分。
“有韵则生· · · · · · 此则韵之所由生矣。”
• 对诗歌之韵的美学内涵与审美价值完整的概括,以至用“韵’, 涵盖了诗的诸种审美要素,“志”、“情”、“象”、“境”、 “神”以及诗之语言声律等等,都融汇于“韵”之中。”韵” 从“声文”领域转书画领域,从有形迹转化为“无迹可求”, 最后又在诗歌领域得以完善。画、书、诗之“韵”各有不同的 美学内涵,但又都可融会贯通,因此“韵”就成了中国诗学一 个包容性很大的审美范畴。在中国文学艺术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韵范畴不断地被提出、被发展、被推重、被丰富,无疑是与中 国古人传统的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倾向分不开的,这就是“中 和”之美。韵训为和,究其本质,正是中国传统思想中“中和” 美的体现,只有高度的和谐才能生韵,才有余意悠长。就诗歌 创作而言,意与境和、情与景和、形与神和、虚与实和……方 方面面的协调合一,正是诗歌的最高艺术境界。所以,对韵的 种种释义虽因时代而异,有不同侧重,但“和”应是根本,失 去了和,也就谈不上有余意、有风神、有情慷,也就无所谓韵。 韵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理论范畴,也正因为它是一个 体现着“中和”美学理想和美学追求的理论范畴“韵”系一种 淡泊自然、萧散简远的意境风格表现,它指向“虚”而非 “实”。
“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 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 有韵则远,无韵则局.”
——陆时雍美学思想
一、陆时雍及其作品简介 二、美学思想
⑴“情、景”说 ⑵”韵”说
明陆时雍,字仲昭,桐乡人,崇祯癸酉贡 生。著有《诗镜总论》其大旨以神韵为宗,情 境为主,如云:“诗须观其自得,古人佳处不 在言语间。”又云:“气太重,意太深,声太 宏,色太厉,佳而不佳,反以此病。”又云: “诗不患无材,而患材之扬;不患无情,而患 情之肆;不患无言,而患言之尽;不患无景, 而患景之烦。”所言皆妙解诗理。其间书中评 语,间涉纤仄,似乎渐染楚风,然《总论》中 所指晋人华言是务,巧言是标,实以隐刺锺、 谭,其字句尖新,特文人绮语之习,与“竟陵” 一派,实貌同而心异也。
离象得神,披情著性
“摩诘写色清微,已望陶谢之藩矣……离象得神,披 情著性,后之作者谁能之?” 唐代的“诗佛”王维 尤以其清幽淡远空寂超旷的的山水诗而传诵千古, 王维的山水诗崇尚写意,追求韵味与情感的最高艺 术,大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处,也有 “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无穷品味。王维的饱有禅 味的山水诗,被历代理论家们推崇备至。写王维对 中国的山水诗发展确有较大影响,而他的山水诗的 成就,是和他的把禅学理念演化为自己诗歌创作指 导思想,把禅人参禅悟道的某些方式引进诗歌创作 有关的,而也正是他诗中的禅理禅趣,构成了其空 灵流动的诗歌意境。
• 《三百篇》每章无多言。每有一章而三四叠用者, 诗人之妙在一叹三咏。其意已传,不必言之繁而绪 之纷也。故曰:“《诗》可以兴。”诗之可以兴人 者,以其情也,以其言之韵也。夫献笑而悦,献涕 而悲者,情也;闻鑫则壮,闻丝竹而幽者,声之韵 也。是故情俗其真,而韵欲其长也,二言足以尽诗 道矣。乃韵生於声,声出於格,故标格欲其高也; 韵出为风,风感为事,故风味欲其美也。有韵必有 色,故色欲其韶;韵动而气行,故气欲其清也。此 四者,诗之至要也。夫优柔悱恻,诗教也,取其足 以感人已矣。而後之言诗者,欲高欲大,欲奇奇欲 异,於是远想以撰之,杂事以罗之,长韵以属之, 俶诡以炫之,则骈指矣。此少陵误世,而昌黎复涌 其波也。心托少陵之籓,而欲追《风》《雅》之奥, 岂可得哉?
“韵”,最基本层次的涵义,依范温 《潜溪诗眼》所言,为“有余意”国 古代美学对“韵”的理解,有两点是 基本一致的:其一,在“韵”的传达和 表现上,都强调作者超迈不俗的内在 精神个性情趣之美。其二,追求一种 淡泊自然、含 蓄空灵、意在言外的意 境风格表现,“韵”的 审美指向虚豁 超脱而非“实”。
• 诗被於乐,声之也。声微而韵,悠然长逝者, 声之所不得留也。一击而立尽者,瓦缶也。 诗之饶韵者,其钲磬乎?“相云日以远,衣 带日以缓”,其韵古;“携手上河梁,游子 暮何之”,其韵悠;“高台多悲风,朝日照 北林”,其韵亮;“晨风飘歧路,零雨被秋 草”,其韵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其韵幽:“皇心美阳泽,万象咸光 昭”,其韵韶;“扣枻新秋月,临流别友 生”,其韵清;“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 明”,其韵洌;“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 树”,其韵远。凡情无奇而自佳,景不丽而 自妙者,韵使之也。
• 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 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沈; 有韵则远,无韵则局。物色在於点 染,意态在於转折,情事在於犹夷, 风致在於绰约,语气在於吞吐,体 势在於游行,此则韵之所由生矣。
wenku.baidu.com
“韵”的哲学基础
“韵” 其内在的哲学美学基础都在于庄、禅。尤其是 庄学,清虚玄远、超迈不俗的人生态度和个性表现, 深刻地影响到“韵”的审美意识和理想的形成“韵” 以庄、禅为本,指向含蓄淡泊、清虚简远的意境风格, 这也可以视为中国古代艺术审美走向成熟和发生重大 转折的标志。 “韵”范畴的提出,实际上可以视为适 宜于中国古代中后期的一种审美理想的形成。它不再 以气势、意境雄浑取胜,而是转向人们的心境和意绪 方面“韵”以淡泊含蓄、清新自然取胜,虽少激扬壮 阔之情,却多摇曳不断之意,使人能进入更为细腻的 艺术感受和体验之中。
——出《四库总目提要》
有唯美倾向的诗论家陆时雍
陆时雍的《诗镜总论》是一部以“韵”论诗著 作,细观全书,陆相当于现今所说的“纯情” 论者。他将“情”与“意”看成是对立的:“夫一 往而至者,情也;若攀而出者,意也。若有若无 者,情也;必然必不然者,意也。意死而情活, 意迹而情深,意近而情远,意伪而情 真。”“意”中含有一定的理性成分,他将 “意”等同“理”看待,唯纯粹不杂任何理趣 意趣的“情”,方是“精神道宝,闪闪着地, 文之至也”。在这“纯情”论的基础上,推出 专言诗的“韵”之美学阐释:诗之可以兴人者, 以其情也,以其言之韵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