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楹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对联与对联文学

陆震纶




§ 01 汉字与对联


中国的悠久文化,主要依靠汉字流传至今。汉字是华夏文化的载体,没有汉字,中华民族的普遍认同感,炎黄子孙的强大凝聚力是不可想像的。以方块形、单音节为特徵的汉字是符号文字,形声兼备,视听俱佳,分辨率高,组合力强,信息量大,传播久远。作为文学的信息载体,汉字的优越性超过拼音文字是无庸置疑的。现代文学中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各国都有;唯有对联是中国特产,功在汉字。


对联采诗词曲赋骈文之精华,穷平仄对仗虚实之变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裁,包含了传统文化的基因,可谓中华瑰宝,国学明珠。请看下面一些实例,括号内的二元序列表示该联结构所用的规范句式。


毛泽东赠叶剑英


诸葛一生唯谨慎(1100011)
吕端大事不糊涂(0011100)


上联根据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赞其一生谨慎,功劳卓著。下联借用清乾隆赐张廷玉七十寿联:“潞国晚年犹矍铄/吕端大事不糊涂”句。 潞国,宋潞国公文彦博。吕端,宋宰相。宋太宗称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故委以重任。此联对仗工整,用典精当。两句话概括了两位历史人物的品德与才能,充分表达了毛主席对叶帅的信任。可以当历史读,当传记读。


北京旧门联


学士青莲,尚书红杏(1100,0011)
中郎绿绮,太史黄庭(0011,1100)


这是民国初年北京某宅的门联(冰心《春节忆春联》,1985年2月22日《北京晚报》),以青、红、绿、黄四种色彩渲染唐、宋、汉、晋四个朝代的四位名人。学士青莲”是唐翰林院学士李白,又号青莲居士。“尚书红杏”是宋尚书宋祁,因写了“红杏枝头春意闹”名句,获得“红杏尚书”的美名。“中郎绿绮”是汉中书郎蔡邕,精音律,善鼓琴,绿绮,古琴名。“太史黄庭”是晋会嵇内史王羲之,曾写过《黄庭外景经》。此联对仗工丽,寓意高雅,一望而知是文人雅士的府第。对联浓缩传统文化之精,影响视听效果之深,是其他文体望尘莫及的。

彭玉麟题泰山联


我本楚狂人,五岳寻山不辞远(11100,1100011)
地犹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00011,0011100)


上联用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句,下联用唐玄宗《经鲁祭孔子而叹之》和杜甫《登楼》句。彭湖南衡阳人,创立湘军水师,多所建树。时太平军已失败,但内忧外患依然如故,因此游泰山时有此种心情。登高望远,触景生情,随手拈来,天然如铸,可谓

集句联之大手笔。集句联可以超越时空,古为今用,时代不同,感情相通。

郭沫若题丽江得月楼


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0011100,1100,0011)
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1100011,0011,1100)


此联写丽江山水,令人神往。有诗人的想象力,才能化优美为神奇。在结构上,此联发挥了倒接的优势和魅力:七言长句在前,倒接两个四言自对句。前面七言“龙潭倒映十三峰/玉水纵横半里许”,山是虚写(倒映),水是实写(纵横),上下纵横,正倒虚实,似乎已经把丽江山水之美说到家了。后面四言自对,必须独出心裁,“潜龙在天,飞龙在地/墨玉为体,苍玉为神”可谓画龙点睛,神来之笔。而且与前面“龙潭/玉水”遥相呼应,连接得十分完美。论郭氏对联风格,此联堪称第一。

许棫题嘉定花神庙联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芳草地,我醉欲眠,楝子风,尔且慢行
碧澥倾春,黄金买夜,寒食清明都过了,杜鹃道,不如归去,流莺说,少住为佳
(0011,1100,0011100,11-,1100,110,0011)
(1100,0011,1100011,00-,0011,001,1100)


花神庙联当然要写花神。此联妙在把花神隐藏起来,专写暮春景色,从而营造“谁收春色将归去”(韩愈),“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轼)的意境。


上联“海棠开后,燕子来时”是暮春景色,用宋王诜《忆故人》句;“良辰美景奈何天”是明汤显祖《牡丹亭》名句,姹紫嫣红的春天即将消逝,无可奈何,依依不舍。


下联“碧澥倾春,黄金买夜”,用宋梁栋《念奴娇》(春梦)句;“寒食清明都过了”用宋吕渭老《极相思》句。春梦初醒,“不如归去”,还是“少住为佳”,留下一个悬念。


此联用词曲语言,写花神主题,曼语丽辞,令人心驰神往,可以作多种解读。对联属于古典文学,当之无愧;视为解构古典文学,亦无不可。写花神庙能写得如此美妙,原因在于:对联是古典文学的解构文本,其中缩微了古典文学的形式美与意境美。

在文学史上,句的重复,并列和对偶早就存在。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楹联与诗词曲赋骈文同源。但不可否认,对联是在律诗和骈文的高起点上发展起来的。由于摆脱了押韵和句数的束服,突出了对仗平仄的统一,文白兼容,雅俗共赏,在当今信息社会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文学浩如烟海,从对联入手,可以与诗词曲赋骈文左右逢源。用书法写成的对联是不加标点的,因此要习惯于阅读不加标点的对联。由于上下联对仗成文,还有同边自

对和平仄格式可供参考,只要读懂联问,不难断句。本文仅用“,”区分句式。



§02 对联定义


对联又称楹联。楹联原指悬挂于楹柱的书面联语;对联是“对”与“联”的合称,包括口头应对(简称“对” )和书面联语(简称“联”)。


梁章钜《巧对录》序云:余辑《楹联丛话》,多由朋好录贻,而巧俪骈词,亦往往相连而及。余谓是“对”也,非“联”也。语虽通而体自判,因别载而存之箧。
何谓“巧俪骈词”?可能有两种含义。


一是巧而不讲格律。就楹联是格律文学而言,如果以牺牲格律为代价来求巧,只能算巧对,在文体上与讲究格律的楹联迥然不同。


二是短到不成其联。就楹联需要一定长度而言,如果短到一字、二字,性质上就会起变化。按照传统习惯,一字可写“斗方”,不需成对,例如“福”字,“寿”字,“喜”字。二字可作“题额”,例如北京颐和园东宫门前一座牌楼的题额,外侧是“涵虚”二字,内侧是“罨秀”二字,虽然成对,不称对联。三字可作门对,例如 “平为福/居之安”(《楹联三话》卷下)但不多见。楹联每边通常需要四字或四字以上。


楹联和对联的概念,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通用。我们在定义时用“对联”一词。

对联是由两行对仗成文的汉字符号序列组成的独立文本。


“两行汉字符号序列”分别称为上联和下联。就对联结构而言,上联和下联可以用两行互反的二元序列表示。


“对仗”要求文字在相对位置上虚实相同,在节奏点上平仄相反。由于对仗,上下联字数相等,即两行序列等长,不言而喻。


“成文”是指对联的文字是有意义的(meaningful),或可以理解的(intelligible)。


“独立文本”表明对联文本的独立性,不是其他文本的一部分。


对偶和对仗是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两个并行、等长的修辞单位,称为对偶。对偶句在诗文中到处可见。讲究节奏和平仄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句在律诗或骈文中到处可见。关于对偶和对仗的区别,著名语言学家王力用一句话就说清楚了:“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诗词格律》,中华版,1994年,第10页)。对联是在对仗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有当对仗句具有原创性,且作为独立文本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只有当短联发展为长联,且具有不同于律诗或骈文的结构时,对联才能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

定义中没有要求上下联意义相关,只是为了承认“无情对”也是对联。例如:


树已千寻难纵斧(1100011)
果然一点不相干(0011100)



此联是清代张之洞在北京陶然亭会饮时的文字游戏。出句是当时人的诗句,下联是张之洞的对句。“树”对“果” 部首同为木,“ 已”对“然”副词,“千寻”对“一点”数量词,“难纵斧”对“不相干”,“斧”、“干”,均为古代兵器,绝对工整。上下联分别成文,但是在意义上毫不相干,故称无情对。

定义中只要求“成文”,不要求“成句子”,只是为了承认“不成句子”的对联也是对联。对联中的“句”是“句读”的“句”,或“句式”的“句”,相当于说话时的间歇或暂时停顿。现代语法中“句子”(sentence)是“能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两者并不等价。有些对联没有主语和谓语,很难说是意义完整的句子。例如:


蒲松龄讽刺联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聊斋志异》卷八《三朝元老》云:某中堂,故明相也。曾降流寇,世论非之。老归林下,享堂落成,数人直宿其中。天明,见堂上一匾云:三朝元老。一联云:“一二三四五六七 / 孝悌忠信礼义廉”,不知何时所悬。怪之,不解其义。或测之云:首句隐“忘八”,次句隐“无耻”也。


此联上句七个数字顺序自对,下句七个抽象名词自对,都不成其为“句子”,但分别成文。谜面的意义不完整,正是谜底的意义所在。这种对联文字游戏往往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也是人们喜爱对联的最初原因。



§03 对联史话


楹联始于桃符。桃符是画有神荼、郁垒二神的桃木板,于农历元旦悬于门户,用以驱鬼。梁章钜《楹联丛话》云:“尝闻纪文达师言:楹联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但宋以来,春帖子多用绝句,其必以对语朱笺书之者,则不知始于何时也。按《蜀梼杌》云:蜀未归宋(965年)之前,一年岁除夕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板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


新年纳余庆(00011)
嘉节号长春(11100)


后蜀平,朝廷以吕余庆知成都,而长春乃太祖诞节名也。此在当时为语讖,实后来楹帖之权輿。但未知其前尚有可考否耳。”


在此以前是否有更早的对联,当代联家已作了不少有价值的考证。在尚未定论之前,不妨仍以纪晓岚说为准。

我们在探讨对联起源时,应该把发现四声作为出现最早对联的上限。因为,如果承认对联是格律文学,是讲究平仄对仗的,就不可能出现在发现四声以前。但是我们也承认对仗从对偶发展而来,因此,只要有不讲平仄的对偶,就有“前对联时代”。


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云:“夫五色相宣,八音谐畅

,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梁萧子显《南齐书·陆厥传》云:“吴兴沈约、陈郡谢眺、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由上可知,四声是梁沈约(441-513)等人发现的。因此,对联应该出现在公元513年以后。在这以前,可称为“前对联时代”。

诗文中的对偶句,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年代,但不能称为对联。例如,


《周易·乾传》


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


《商书·太甲》


天作孽,犹可违
自作孽,不可逭


《诗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因为四声之说,始于齐梁,对联不可能出现在齐梁以前。摘录下来的唐诗对仗句,后代制成对联,也不是唐联。


至于口头上的应对,例如,刘义庆《世说新语》载: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华)坐。张令其遇,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


云间陆士龙
日下荀鸣鹤


虽然平仄谐调,也不能说对联出现于那个时代。

对联从律诗骈文脱颖而出,一开始就有完美的声律结构。“新年纳余庆 / 嘉节号长春”一联,其实际平仄为(00101/11100)。就骈文句式而言,节奏点在“年”字(0)、“庆”字(1)和“节”字(1)、“春” 字(0)上,“纳”和“号”是虚字,可不计平仄。“新年”对“嘉节”,“余庆”对“长春”,对仗工丽。就律诗句式而言,(00101)是(00011)的特定平仄格式,可以作对仗句。因此,用律诗句式解释,更为合理。如果不了解对联的历史渊源,认为“余”(0)字违律,那是极大的误解。

宋代盛行“四六”,采用骈文句式撰联,格律宽松,允许同位虚字相对。例如:


朱熹题松溪县明伦堂


学成君子,如麟凤之为祥,而龙虎之为变(0011,-11-00,-11-11)
德在生民,如雨露之为泽,而雷霆之为威(1100,-11-11,-00-00)


骈文句式在对联是常见的,不过同位虚字相重相对现象已逐步淘汰。


朱熹最大的贡献是将骈文句式和律诗句式结合起来,形成典型的对联结构。从此,对联有了不同于律诗、骈文的结构,这是对联史上的重大发展。例如:


鸟识玄机衔得春来花上弄(1100,1100011)
鱼川地脉挹将月向水边

吞(0011,0011100)


律诗句式在五言联、七言联以及长联的五言、七言句中占绝对优势。

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引用《簪云楼杂说》云:春联之设,自明孝陵昉也。时太祖都金陵(1368-1398年),于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亲微行出观,以为笑乐。偶见一家独无之,询知为醃豕苗者,尚未倩耳。太祖为大书曰:


双手劈开生死路(1100011)
一刀割断是非根(0011100)


投笔径去。嗣太祖复出,不见悬挂,因问故。答云:知是御书,高悬中堂,燃香祝圣,为献岁之瑞。太祖大喜,赉银三十两,俾迁业焉。


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对形成春节贴春联的风俗有倡导作用。

清康熙六十寿辰(1713年)和乾隆八十寿辰(1790年)两次重大庆祝活动是宫廷楹联创作的高潮。虽然多数是“润色洪业,鼓吹承平”之作,由于 “皆出当时名公硕彦之手”,且大量制作,要求严格,有促进对联句式结构规范化作用。这一点似乎尚未被人们重视。

清代对联盛极一时,名家辈出。其中孙髯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和梁章钜的《楹联丛话》(1840年)是两个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对联已经成为独立文体,可以与诗词曲赋骈文,并驾齐驱,媲美争妍。从此,文人学士以楹联赠答,成为一时风尚。春联、寿联、挽联,门联、厅联、斋联、名胜联、商业联、游戏联,无时不用,到处流传。楹联文学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流风之盛,不因辛亥革命而衰落。


1931年刘大白(1880-1932)在《世界杂志》上发表《白屋联话》,其中既有文言,也有白话,不拘一格。说明新文学家也重视对联的研究和利用。1932年陈寅恪在清华大学入学试卷中出题“孙行者”求对,是用对联测试语文水平的创举。当时引起不少争论,至今传为美谈。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人心,楹联文学开始复兴。1984年成立中国楹联学会,1985年创办《对联·民间对联故事》,1987年创办《中国楹联报》,地方楹联组织的发展如雨后春笋,报刊上、网站上征联活动方兴未艾。与此同时,出现了群众性的楹联创作和理论研究热潮。



§04 对联是古典文学的解构文本


中国是诗的王国。从诗经、楚辞、汉赋、六朝骈骊,到唐诗、宋词、元曲、清联,不断流变,不断创新,形成多种文体,多种结构,多种格律。也可以说是诗体不断解构,不断重构的过程。


在文学史上,以盛唐律诗的形成为分界线,大体上可分为建构和解构两大过程。


从周秦到盛唐,是诗体的建构过程。表现为

句式字数的增加,句式结构的规范化。句式,从二言开始,到汉代已达七言。《文心雕龙·章句》云:“二言肇于黄世,《竹弹之谣》是也。三言兴于虞时,《元首之诗》是也。四言广于夏年,《洛汭之歌》是也。五言见于周代,《行路之章》是也。六言、七言杂出《诗》、《骚》,而体之篇,成于两汉,情数运周,随时代用矣”。齐梁以后,致力于句式结构的规范化。四声的发现和推广,大大促进了规范化进程。到唐代,律诗、律赋的结构已臻于尽善尽美。


从盛唐到清代,是诗体的解构过程。一方面,从乐府、律诗、绝句衍生出 “长短句”。于是“诗”解构为“词”。另一方面,从律诗和骈文剥离出“对仗句”,由律诗单对和骈文偶对,发展为既对又联的两行文学。于是“诗”解构为“联”。 古典文学文本解构为对联的最好证据是集句联。集句联不仅集诗句,而且集词句,集经句,集名句,或兼而集之。因此,对联是古典文学的解构文本。

集唐人句题酒家楼


劝君更尽一杯酒(0011001)
与尔同消万古愁(1100110)


上联王维《渭城曲》句,下联李白《将进酒》句。梁章钜云:“可谓工绝”。

诗的对仗句可以直接用作对联,但不是集句联。例如:


杭州韬光寺观海亭


楼观沧海日(00011)
门对浙江潮(11100)


此联是唐代宋之问《灵隐寺》诗中的名句。“纪事云:之问贬黜放还,至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行吟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久不能续。有老僧点长明灯问曰:少年夜久不寐何耶?之问曰:偶欲题此寺而熟思不属。即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然,讶其遒丽。迟明往访之,则不复见。寺僧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

集句联中以集宋词最为雅丽可观。例如:


梁启超赠徐志摩


临流可奈清癯,第四桥边,呼棹过环碧(001100,1100,00101)
此意平生飞动,海棠影下,吹笛到天明(110011,0011,11100)


此联集吴文英《高阳台》、姜夔《点绛唇》、陈允平《秋霁》、李祁《西江月》洪咨夔《眼儿媚》、陈与义《临江仙》六句而成。


梁启超说:“此联极能表出志摩的性格,还带着记他的故事。他曾陪泰戈尔游西湖,别有会心。又尝在海棠花下,做诗做个通宵。”此联仍保留了词的特色,但已经不是词了。说对联解构古典文学,无可非议;说对联重构古典文学,更为恰当。


吴文英《高阳台》写西湖春愁。取“临流可奈清癯”,联系上下文 “怕舣游船”,“飞红若到西湖底”,就知道在西湖

游船上。从而巧妙地隐喻“陪泰戈尔游西湖”这个主题。此句也有“湖平似镜”,“顾影自怜”的含义。


姜夔《点绛唇》写太湖秋色。取“第四桥边”,作为连接“临流可奈清癯”和“呼棹过环碧”的桥梁。西湖苏堤有六桥,此处用“第四桥边”也是非常合适的。


陈允平《秋霁》写平湖秋月,取 “呼棹过环碧”,点明在西湖船上,使“临流可奈清癯”不再是隐喻。“呼棹过环碧”中有两个动词,顿使人物和景色活起来,增强了动感和美感,出色地完成了上联游西湖的主题。


李祁《西江月》写游兴。用“此意平生飞动”,赞扬徐志摩风华正茂,意气风发。这是全联的立意所在。


洪咨夔《眼儿媚》取“海棠影下”,用以描述 “在海棠花下,做诗做个通宵”。地点应在北京。海棠,应是西府海棠,北京名园或名人故居的院子里多种西府海棠。天坛斋宫的海棠,开花时一片花海,绚丽夺目,蔚为壮观。


陈与义《临江仙》写怀旧。用“吹笛到天明”代替上一首词的“立尽黄昏”,更富有诗意。


这副对联是梁启超集宋词的代表作。因为有徐志摩陪泰戈尔的故事在内,成为文坛韵事,可以传世。

也有集古文名句的,例如


伊秉绶题扬州平山堂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110,100,-00**,0*11)
送夕阳,迎素月,处春夏之交草木际天(110,011,-1100,1100)


上联集范仲淹《岳阳楼记》和欧阳修《醉翁亭记》句,下联集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句,天然浑成。读一副好的名胜集句联,不仅卧游胜地,而且重温名著,一举两得,其乐无穷。

长期以来,文人学士把对联视为“雕虫小技”,“民间文学”,“文字游戏”;文学史家也没有给对联以应有的地位。这也与对联自身的发展情况有关。客观地说,诗词曲赋骈文与楹联各有特色,可以互相沟通,不能互相取代。由于对联结构是开放性结构,对联文本是解构文本,其中包含着古典文学的精华,却是一个无法否定的事实。



§05 对联的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


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这是对联令人喜爱的根本原因。王力在《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一文中说,“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主要是两件事:第一是对偶,第二是声律”(《龙虫并雕斋文集》第456页)。对偶具有对称美、平衡美;声律具有抑扬美、和谐美。对仗是有节奏的对偶。对联讲究对仗与平仄,集中体现了古典文学的形式美 。例如:


无可奈何花落去(1100011)
似曾相识燕归来

(0011100)


这里有一段故事:晏殊赴杭州,过维扬,憩大明寺。瞑目徐行,使侍使读壁间诗板,戒其勿言爵里姓氏,终篇者无几。又俾诵一诗,徐问之,江都尉王琪诗也。召至同饭,饭已,又同步池上。时晚春,已有落花。晏云;每得句,书墙壁间,或弥年未尝强对。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能对也。王应声曰:“似曾相识燕归来”。后来,此联写入《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杨慎称“二语工丽,天然奇偶”。人们可能不知道这首词,但此联脍炙人口。客来春去,花落燕归,淡淡的忧伤,悄悄的惊喜,显示出艺术上的对立统一。这就是对联的魅力。 对联之用在于公开标志所有者或所在物的风格。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对此有精彩描述:


一时宝玉倦怠,欲睡中觉,……当下秦氏引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是一幅画挂在上面,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


世事洞明皆学问(1100011)
人情练达皆文章(0011100)


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说着大家来至秦氏卧房。刚至房中,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宝玉此时便觉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云:


嫩寒锁梦因春冷(0011001)
芳气袭人是酒香(1100110)


这一段文字可以作为 “对联标志风格”说的经典论据。

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云:或传程渔门京中移居诗云:


势家歇马评珍玩
冷客摊前问古书


予笑曰此必琉璃厂也。询之果然。因记商宝意移居,周兰坡与万情初访之。见门对云:


岂有文章惊海内(1100011)
从无书札到公卿(0011100)


万笑曰此必商公家矣。询之果然。


不须登堂入室,光从门联就可以正确判定主人的风格。

如果撰联的目的不是为了公开挂出来,与吟诗作赋没有太大区别。所以,在撰联时必须考虑其主题风格,考虑与环境的谐调,考虑到能不能公开挂出来。


对联具有广泛性、公开性、互动性。可以书写、雕刻、张贴、悬挂;可以撰联、赠联、征联、集联;可以用于金石书画、旅游景点、婚丧喜庆、室内设计、舞台道具、新闻标题、广告宣传、章回小说、文字游戏;可以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为两个文明服务。


第二章 最佳对联结构

陆震纶




§06 对联结构是声律结构


对联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在于结构。对联结构不是语法结构,而是声律结构,即句内的平仄关系和联内的句脚安排。诗有格律,词有谱,曲有调名。古人虽未制定联律,但律在联中。由于短联句式与律诗、骈文句式没有多大区别,长联结构又比较复杂,人们对联律的理解不尽相同。研究对联结构是研究联律的基础。联律不是任何个人凭空创造的,而是历代(包括当代)联家在创作实践基础上,对各种对联结构经过比较和选择,简化和优化的结果。鉴于人们对联律理解不尽相同,本文提出了最佳对联结构的概念;为了研究对联结构,本文引进了二元序列的方法。



§07 二元序列与对联结构


二元序列是“0”和“1”两个元素组成的序列。在数学上,由“0”和“1”两个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二元域,可以按一定规则进行运算。在电子学上,“0”和“1”代表两个状态,即“开”和“关”。所谓 “数字化”,就是将一切文字、图象、声音、数据信息,都化为“0”和“1” 两个元素(或状态),进行运算、传输和储存。信息社会依赖数字化生存,楹联亦不例外。


研究诗词格律,需要标明平仄。传统的方法是直接注明“平”或“仄”,也有用其他符号代表平仄的。本文用二元序列描述对联结构,“0”代表“平”,“1”代表“仄”。这种“数字化”方式,国际通用,简单明了,便于键盘操作与计算机处理,也易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如上所述,二元序列是由“0”和“1”两个元素组成的序列。


我们用二元序列表示给定的对联结构:


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古业(1100,1100011)
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0011,0011100)


括号内的二元序列表示对联结构。此联每边两句,第一句是四言,第二句是七言。其结构由一个四言句式和一个七言句式连接而成。句式由规范化的平仄关系组成。句式之间用“,”断开。在对应位置上,上联句式和下联句式的平仄关系是互反的。


上联第一句“世事如棋”,逐字标平仄刚好符合句式(1100)。第二句“一着争来千古业”,逐字标平仄也刚好符合句式(1100011)。


下联第一句“柔情似水”,句式(0011)与逐字标平仄完全相同。第二句“几时流尽六朝春”,逐字标平仄应是(0001100),“流”字平声(0)。但使用的句式是(0011100),所以用句式来表示。


请注意,本书在对联或对仗句后面或下面所标的平仄,都是规范化句式的平仄。如遇到非规范句式的对联结构,就得酌情处理,并在括号后标“*

”号。 句式中个别不规范的平仄,也用“*”号标出。


每个句式的最后一个平仄,称为句脚。此联句脚,上联为“0”“1”,下联为 “1”,“0”,我们用(0,1/1,0)表示。句式和句脚一旦确定,对联结构也随之唯一确定。

简言之,对联结构包括句内平仄关系和句脚平仄关系两个要素。规范化的句内平仄关系就是句式;句脚平仄关系是否合理,取决于句式的连接方式是否符合最佳对联结构。句脚平仄关系是由句式的连接方式决定的。


因此,(1100,1100011/0011,0011100)是“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古业/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一联的结构。该联句脚为(0,1/1,0)。


楹联基本句式来自律诗和骈文,因此,先了解律诗和骈文的句式结构是有益的。请注意,下面用二元序列表示的句式都是规范化句式。



§08 律诗句式


七言律诗共8句,56字,有以下四种结构:


0011100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0011001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1100110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1100011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其中颔联(第三、第四句),和颈联(第五、第六句)要求对仗,因此对仗句只有句脚上仄下平的情况,例如:


0011001 / 1100110 身无彩凤双飞翼 / 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1100011 / 0011100 人似秋鸿来有信 / 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轼)

五言律诗共8句,40字,也有四种结构,只要把每个七言句去掉前两位就行:


11100 / 00110 / 00011 / 11100 / 11001 / 00110 / 00011 /11100
11001 / 00110 / 00011 / 11100 / 11001 / 00110 / 00011 / 11100
00110 / 11100 / 11001 / 00110 / 00011 /11100 / 11001 / 00110
00011 / 11100 / 11001 / 00110 / 00011 / 11100 / 11001 / 00110


其中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例如:


00011 / 11100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杜甫)
11001 / 00110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王勃)



§09 骈文句式


骈文不像律诗那样有固定的言数和句数,而且不需要押韵。但有固定的句式,通常是四言句和六言句,也有增加一字成五言句或七言句的。其对仗既有单对(前后两句对仗),也有偶对(前两句与后两句对仗),对仗句在非节奏点上平仄不拘。骈文对仗句的句脚,按行文需要,既有上仄下平,也有上平下仄。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骈文句式按文意确定节奏,而且“骈体文中,虚词往往是不算在节奏之内的”(王力《略论语言形式美》,《龙虫并雕斋文集》第469页)。因此骈文对仗句常出现同位虚字相重相对的情况。本文以二元序列

表示的句式结构,“不算在节奏之内”的虚字或其他字用“-”标明。为了便于说明,只举大家熟悉的王勃《滕王阁序》为例:


1100 / 0011 胜地不常 / 盛筵难再


0011 / 1100 虹消雨霁 / 彩澈云衢


00-1100 / 11-0011 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


0011,1100 / 1100,0011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 /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1100,0011 / 0011,1100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 今晨捧魅,喜托龙门


0011,00-1100 / 1100,11-0011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 /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1100-11,1100 / 0011-00,0011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 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10 对联句式的生成


对联句式是对联结构的基本单位。律诗句式已经达到十分完善的程度,但只有五、七言两种长度;对联句式应报含一言至七言七种长度。能不能根据合乎逻辑的原理和方法,模拟对联句式的生成,然后确定对联句式体系?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诗的句式研究可供借鉴。


1、诗的节奏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汉语诗的节奏的基本形式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这是四言诗的两句。上句是两扬两抑格,下句是两抑两扬格。平声长,所以是扬;仄声短,所以是抑。上下两句抑扬相反,才能曲尽变化之妙。”(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第465页)


2、律诗的句式可以从“平仄长竿”截取


“我们知道,五、七言律诗以及一些词曲、文章,句中的平仄大都是双叠的,因此试将平仄自相重叠,排列一行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 . . . .


这好比一根长竿,可按句子的尺寸来截取它。”(启功《诗文声律论稿》第22页)

有了以上的原理和方法,稍加改进,就能证明:全部对联句式可由长度为 4 的二元循环序列生成。其方法步骤如下:


设{S}=1100110011001100……是长度为 4 的二元循环序列(我们用“二元循环序列”代替“平仄长竿”)。


a、在{S}序列上,从第一位开始,分别按长度1,2,3,4,5,6,7截取,可获得(1),(11),(110),(1100),(11001),(110011),(1100110)七种序列。


b、将截得的序列平仄反向,又可获得(0),(00),(001),(0011),(00110),(001100),(0011001)七种反向序列,与上面七种序列的平仄刚好相反。


c、把正反两种序列配对,按上仄下平调整句脚,就可获得七种句式:(1/0),(11/00),(001/110),(0011/1100),(11001/00110),(110011/001100),(0011001/1100110)。我们把这些直接从{L}序列上截得的

句式,称为A型句式。


d、把三种奇数A型句式001/110,11001/00110,0011001/1100110的末尾三位,分别循环右移一位,使001/110 变成100/011,11001/00110 变成11100/00011, 0011001/1100110 变成0011100/1100011。


e、再按上仄下平调整句脚,又可获得三种新句式:011/100,00011/11100,1100011/0011100。我们把这些从A型句式移位后得到的句式,称为B型句式。


f、将 7 种A型句式和 3 种B型句式合并,按顺序排列成全部 10 种句式:(1/0),(11/00),(001/110),(011/100),(0011/1100),(11001/00110),(00011/11100),(110011/001100),(0011001/1100110),(1100011/0011100)。


以上10 种句式是诗词曲赋骈文对联通用的句式体系。

在五言、七言律诗中,A型和B型两种句式缺一不可。但是在对联句式体系中,只需要五言、七言B型句式。


B型的优越性在于:


1、就结构而言,五言、七言A型句式同B型句式有质的区别。A型句式以单平单仄结尾;B型句式以双平双仄结尾。在对联句式体系中,既然四言和六言只有A型句式0011/ 1100和110011/ 001100,五言和七言句式理应采用B型为佳。五言和七言A型句式,结构与四言和六言相近,仅仅增加了一个单平或单仄句脚,声调没有多大有变化。采用B型句式,可以避免单调,增加变化。


2、B型句式的平仄变换比A型简单。如果把句式中平变仄或仄变平的次数称为变换数,那么,五言B型00011/ 11100与四言0011/1100的变换数相同(都是1),而五言A型11001/ 00110的变换数是2;七言B型1100011/ 0011100与六言110011/ 001100的变换数相同(都是2),而七言A型0011001/ 1100110的变换数是3。因此,在长联中需要快读时,五言B型近似 四言,七言B型近似六言,而A型则无此特性。


3、律诗中的“拗救”,集中在A型句式。对联重视直观的对称效果,“拗救”会造成错位现象。废弃五言和七言A型句式,也就回避了“拗救”问题,有益无害。


4、B型句式在结构上接近骈文句式,易于互相转化。律诗五言B型句式“00011/11100”可转化为骈文四言句式加一字领 “-0011/-1100”(放在第一位),或加一字衬 “00-11”(放在第三位)。


由此可知,对联采用五言和七言B型句式,就可以把律诗句式和骈文句式统一起来,形成对联句式。承认不承认五言和七言B型句式的优越性,是区别联家与诗家的试金石。

于是,对联句式体系包含以下八种对联句式:(1/0),(11/00),(001/110),(011/100),(0011/1100),(00011/1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
作为句式,句脚有(1/0)和(0/1)两种可能性,本书统一用(1/0)

表示,不再说明。



§11 四言模式与句脚安排


我们把四言句偶对结构的正反两种二元序列(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 )称为四言模式。其句脚规律如下(“/”区分上下联):

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
每边一句 1/ 0
每边二句 0 1/ 1 0
每边三句 0 0 1/ 1 1 0
每边四句 1 0 0 1/ 0 1 1 0

于是,每边一句到四句的最佳对联结构,都可用四言模式的句脚来表示:


每边一句的句脚 1/0 相当于四言模式最后一句句脚
每边二句的句脚 0,1/1,0 相当于四言模式最后两句句脚
每边三句的句脚 0,0,1/1,1,0 相当于四言模式最后三句句脚
每边四句的句脚 1,0,0,1/0,1,1,0 相当于四言模式全部句脚

这种源于偶对的句脚平仄格式,一旦公认为对联格律,就会推广到非偶对的情况。因为这种格式,既适用于自对,也适用于非自对。


由于句脚格式与句式无关,四言模式中的四言句式,可以用五言B型、六言、七言B型句式替代,且可在任何位置上添加领衬字,而不影响最佳对联结构性质。这些基本句式虽然节奏不一定相同,但在结构上有共同点,因此连接规则与四言句式相同。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每边四句或四句以下的对联,“四言模式”的句脚安排是最佳选择。四言模式能充分满足同边自对需要,因而成为最佳对联结构的基础,一切最佳对联结构都可由四言模式生成。


每边四句以上的对联,当然可以像骈文一样,循环反复使用四言模式,亦即按照“马蹄韵”规则安排句脚。但对联毕竟不同于骈文:骈文句数至少在八句以上,句式以四六为主,多数是偶对,因此句脚规则非常明显。对联句数一般在八句以下,句式包括一言至七言,同边偶句(包括自重句和自对句)的有无、多少不定,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句脚平仄的计算与安排。对联同骈文的这些区别,导致联家在句脚安排上有较大的灵活性。例如,孙髯昆明大观楼联,在句脚安排上完全符合四言模式,但并非循环反复,一成不变。



§12 最佳对联结构


最佳对联结构是采用规范句式按四言模式安排句脚的对联结构。


每边一句


4 彭元瑞京邸春联
门心皆水(0011)
物我同春(1100)


5 蜀孟昶题桃符
新年纳余庆(00011)
嘉节号长春(11100)


6 集《兰亭序》字
静坐自然有得(110011)
虚怀初若无能(001100)


7 宋石曼卿对唐李贺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1100011)
月如无恨月长圆(0011100)

每边二句


44 李兰卿集句题实学斋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1100,001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0011,1100)


45 北京颐和园玉带桥
螺黛一痕,平铺明月镜(1100,00011)
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0011,11100)


46 郭远堂题江苏署中后乐园
从田间来,愿问我民疾苦(-100,110011)
后天下乐,试观曩哲襟怀(-011,001100)


47 宋朱熹鸟识玄机联
鸟识玄机,衔得春来花上弄(1100,1100011)
鱼川地脉,挹将月向水边吞(0011,0011100)


54 彭元瑞题浙江学署
天地自成文,湖山有美(11100,0011)
国家期得士,桃李无言(00011,1100)


56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
烟景学潇湘,细雨轻航暮屿(11100,110011)
晴光总明圣,软风新柳春堤(00011,001100)


57 钱楷题黄鹤楼
我去太匆匆,骑鹤仙人还送客(11100,1100011)
兹游良眷眷,落梅时节且登楼(00011,0011100)


64 左宗棠题洞庭君庙
迢遥旅路三千,我原过客(001100,0011)
管领重湖八百,君亦书生(110011,1100)


64 灵川县诸葛祠(《楹联丛话》卷三)


74曾国藩题四川新都桂湖
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1100,0011)
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0011,1100)

每边三句


337 方地山北京寓舍春联
出有车,食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110,110,1100011)
金未尽,衣未敝,今年季子不回家(001,001,0011100)


447 俞樾寿沈兰舫五十
共学东湖,同客西湖,坐对腊灯怀旧友(1100,1100,1100011)
五年迟我,一日先我,互斟春酒祝长生(0011,0*11,0011100)


454 阮元题杭州府贡院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1100,-1100,0011)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0011,-0011,1100)


456 刘显赓题黄鹤楼
身在九霄,看月印长江,千斛明珠涌出(1100,-1100,110011)
眼空万里,望浮云孤岳,半天玉尺平来(0011,-0011,001100)


457 丁禹生题潮州园中楼
如此江山,对海碧天青,万里烟云归咫尺(1100,-1100,1100011)
莫辞樽酒,值蕉黄荔紫,一楼风雨话生平(0011,-0011,0011100)


474纪昀挽龚匏伯
地接西清,最难忘枢密院旁,公余茶话(1100,---1100,0011)
恩深南徼,惜空留昆明池畔,去后棠阴(0011,---0011,1100)


475 镇江京江第一楼联
酒后高歌,听一曲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1100,---1100,-1001)
茶边话旧,看几番星轺露冕,从淮海南来(0011,---0011,-1100)


476 史贻直题黄鹤楼
一上高楼,缅当年江汉风流,多少千秋人物(1100,-001100,110011)
双持使节,喜此日荆衡形胜,纵横万里金汤(0011,-110011,001100)


544黄梦楼题扬州府署客厅
上客尽知名,杜牧诗才,鲍照赋手(11100,1100,0011)
前贤有遗韵,魏公芍药,永叔

荷花(00011,0011,1100)


546 钱楷题常熟草圣祠
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11100,1100,110011)
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00011,0011,001100)


547 贺耦庚题苏州白公祠
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11100,1100,1100011)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00011,0011,0011100)


554 广东武林会馆戏台联
一阕荔支香,听玉笛吹来,遍传南海(11100,-1100,0011)
双声杨柳曲,问金尊把处,忆否西湖(00011,-0011,1100)


557 江湘岚题扬州二十四桥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11100,-1100,1100011)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00011,-0011,0011100)


564 嘉峪关关帝庙
时雨助王师,直教万里昆仑,争迎马迹(11100,001100,0011)
春风怀帝力,且喜十年帷幄,重抚刀环(00011,110011,1100)


567 曹秉浚题福州南台广东会馆
客至共欣然,别来珠海烟波,故里关情频问讯(11100,001100,1100011)
人生如寄耳,话到榕江风月,他乡聚首亦前缘(00011,110011,0011100)


574 王子实题金陵胜棋搂
恨我晚来游,只落得万柄枯荷,一湖秋水(11100,---1100,0011)
问谁能不朽,除非是六朝儿女,千古英雄(00011,---0011,1100)


645 梁启超集宋词句赠徐志摩
临流可奈清癯,第四桥边,呼棹过环碧(001100,1100,00011)
此意平生飞动,海棠影下,吹笛到天明(110011,0011,11100)


647 太白亭联
宛然海上三山,藐矣安期,先我亭前探枣实(001100,1100,1100011)
犹是江城五月,仙乎太白,与君笛里听梅花(110011,0011,0011100)


657 宋荦题黄鹤楼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尊,看洲渚千年芳草(001100,-1100,-110011)
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110011,-0011,-001100)


675 吴山尊题太白楼
谢宣城何如人,只凭江上五言诗,要先生低首(001100,0011100,00011)
韩荆州差解事,肯让阶前盈尺地,容国士扬眉(110011,1100011,11100)


744 郭沫若题丽江玉泉得月楼
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0011100,1100,0011)
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1100*11,0011,1100)


747 丁绍周赠扬州平山堂镜妙和尚
曾从山水窟中来,秋色可人,征袂尚留巫峡雨(0011100,1100,1100011)
欲向海云深处住,邮程催我,扁舟又问浙江潮(1100011,1100,0011100)


757 黄万春题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月泉阁
一湾水曲似月宫,仙境涤尘心,顿起烟霞泉石念(0011-00,11100,1100011)
五色沙堆成山岳,晴天传逸响,恍闻丝竹管弦声(1100-11,00011,0011100)


764 京中庆和园戏

楼旧联
大千春色在眉头,寻遍翠暖珠香,重游瞻部(0011100,--1100,0011)
五万莺花如梦里,记得丁歌甲舞,曾醉昆仑(1100011,--0011,1100)


774 彭玉麟题西湖平湖秋月
凭栏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红蓼花疏,白蘋秋老(00-1100,---1100,0011)
把酒对琼楼玉宇,莫辜负天心月到,水面风来(11-0011,---0011,1100)

每边四句


4447 徐潮题鄂藩二堂联
饮建业水,食武昌鱼,千里驰驱,到处聚观香案吏
对紫薇花,撤金莲炬,九霄瞻仰,何年却向帝城飞
(0011,1100,1100,1100011)
(1100,0011,0011,0011100)


4467 吴养涵题太仓公园
四围疏柳,三径荒苔,人来通海泉旁,古寺夕阳供凭吊
一曲小桥,半湾流水,地接学山园外,平林烟景足勾留
(0011,1100,001100,1100101)
(1100,0011,110011,0011100)


4474 费西墉题书室
酒阑兴倦,事过境迁,祗不忘游过名山,别来旧友
春去仍归,人老难复,更休诧殿前起草,海外题诗


4476 李渔赠程蕉鹿
世间桃李,尽出公门,何须腊尽始芳菲,满眼无非春色
天下鱼龙,都归学海,不待时来方变仕,启口即是雷音
(0011,1100,0011100,110011)
(1100,0011,1100011,001100)


4567 周峋芝题滕王阁
滕王何在,剩高阁千秋,剧怜画栋珠帘,都化作空潭云影
阎公能传,仗书生一序,寄语东南宾主,莫轻看过路才人
(0011,-1100,001100,-110011)
(1*00,-0011,110011,-001100)


4664 汪廷珍题金陵贡院考录遗才
三年灯火,原期此日飞腾,倘或片面偏私,有如江水
五度秋风,曾记昔时辛苦,仍是一囊琴剑,直到钟山
(0011,001100,--1100,1001)
(1100,110011,--0011,1100)


4767 李有棻挽左宗棠
出将入相,大名与曾李相参,岂知巨任独肩,勋业最高心最苦
互市扣关,隐患非汉唐可比,太息老成不作,人才弥少事弥坚
(0011,0011100,001100,1100011)
(1100,1100011,110011,0011100)


6467 小凤仙挽蔡锷联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110011,1100,001100,1100011)
(001100,0011,110011,0011100)



§13 长短联的划分


按传统观点,每边11字以上就称为长联(曹雪芹《红楼梦》),“最多也不过二三十余字而止”(梁章钜《楹联丛话》),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楹联的优势在于言简意赅,赏心悦目,适合悬挂,不宜太长。七言(1100011/ 0011100)是律诗句式,八言(1100,0011 / 0011,1100)是骈文句式。骈文和律诗句式的结合以十一言(1100,1100011 / 0011,0011100)为典型,标志着楹联有了不同律诗和骈文的结构,因此,

从十一言(22字)开始称为长联,是合理的。通常撰联不过二三十余字。胜地壮观,高楼大厅,最多也不过一二百字。因此,不妨把更长的楹联称为“超长联”。


第三章 对联创作

陆震纶


§14 对联创作的基本要求


楹联创作的基本要求是:平仄合律,对仗工整,文意切题。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废。平仄合律是基础,不合律的对联就是不合格的对联。对仗工整是关键,对仗不工整,即使平仄合律,也只能滥竽充数。文意切题是目的,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文意不切题,就是无的放矢,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15 平仄合律


联律在每边四句或四句以下比较明确。根据第二章讲的八种对联句式,参照四言模式句脚安排,就能生成最佳楹联结构,完全符合联律。


初学者希望“放宽联律”,这种想法是天真的。因为谁也无权制定联律,谁也无权放宽联律。联律是在长期创作过程中的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任意违反格律,就会破坏文体特性,对联就不成其为对联。只有在熟练掌握联律之后,才能灵活应用。


按最佳对联结构撰联,可以保证平仄合律。简单地说:


四言句式0011/1100,六言句式110011/001100,格律与骈文基本相同,淘汰虚字相对相重。


五言句式00011/11100,七言句式1100011/0011100,格律与律诗基本相同,不用拗救。淘汰11001/00110,0011001/1100110,(仅用于五言联、七言联)。


一言、二言、三言作领衬字时,不计入句式内。


每边一句的对联,句脚(1/0)是正格,(0/1)是变格,一般罕用。


每边两句的对联,句脚为(0,1/1,0)。


每边三句的对联,句脚为(0,0,1/1,1。0)。


每边四句的对联,句脚为(1,0,0,1/0,1,1。0)。


每边五句或五句以上的对联,句脚参照四言模式(1,0,0,1/0,1,1,0)灵活应用。
当同边自对中使用重字时,在重字可以覆盖句式,或不计入句式,但上下联的重字平仄相反。



§16 对仗工整


对仗是楹联的基本特征,没有对仗就没有对联。实际上对仗本身已把平仄相对包含在内。把平仄从对仗中抽出来,是为了研究结构的需要。因此,楹联创作必须在对仗上下功夫。律诗对仗限于上下两句之间,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允许重复。骈文对仗扩大到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允许同位虚字相重。楹联对仗的严格要求不亚于律诗,现代楹联不允许上下联同位字相重。楹联对仗与律诗对仗、骈文对仗的最大区别是自对形式的发展,把句中自对发展到同边自对。


1、同类词相对


 

 曹雪芹《红楼梦》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1100011)
无为有处有还无(0011100)


这是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中的一副对联,非常工整。同类词相对,是对仗的基本原则。该联“真”,“假”,“有”,“无”,都是高度抽象的哲学名词。“作”,“为”是词意相近动词。“时”和“处”在语法上是副词, 在字面上“时”又可理解为“时间”,“处”又可理解为“空间”。 “亦”,“还”在字面上是词意相近的副词,在语法上可视为省略了动词“是”。


更重要的是,必须了解此联还有句内自重自对,或称为当句对。“真”对“假”,“有”对“无”是反对,而且都重复一次,这才是此联的精华所在。


在谈到对仗时,人们常常作语法分析,以便说明“词性相同”或语法结构”相同。但是过分强调语法分析,有时也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王力在谈诗词格律说,“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即同句型的句子)相为对仗,这是正格。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诗词的对仗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只要求字面相对,而不要求句型相同”(《诗词格律》第127页)。这对于对联的对仗也是正确的。对联是观赏性很强的艺术,所以有时只要求字面相对,即同类词相对,特别要求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特别要指出,只要自对工整,相对不必要求词性相同。


2、忌合掌


通用商业联


生意兴隆通四海(1100011)
财源茂盛达三江(0011100)


此联为旧时商店通用的春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且与爆竹声中“恭喜发财”的气氛相协调,很受商界欢迎。但深一步研究就会发现,“通四海” ,“达三江”是一个意思,有“合掌”之嫌。七言联一共才14字,其中6个字只能当3个字用,岂不可惜。


对联是最精练的文体,决不允许浪费笔墨。为了以较少的文字提供较多的信息,必须避免上下两联说同一意思。例如,在新春联中用“震乾坤”对“惊世界”,“报家音”对“传吉语”,“发祥光”对“腾瑞气”,虽可强调喜庆或强盛气氛,仍不免有合掌之嫌。要避免合掌,必须弄清“同类词相对”与“同义词相对”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3、反对为优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云:“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又说“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 “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是说:虽义理不同,而旨趣相合。也就是

相反相成,殊途同归。这是对仗的精义。例如:

梁章钜集句


清风明月本无价(0011001)
近水遥山皆有情(1100110)


这是梁章钜因编辑《沧浪亭志》而获得的集句联。上联用欧阳修句,下联用苏舜钦句,皆沧浪亭本事。此联用了反义词“有”对“无”,“皆有情”对“本无价”。清风明月是自然美,不用花钱就可以享受,但对不懂自然美或没有时间欣赏自然美的人来说,有钱也买不到。近水遥山是无情之物,但在诗人眼里,都成了有情之物。说“近水遥山”对“清风明月”工整,是指句中自对工整,即“遥山”对“近水”,“明月”对“清风”十分工整,而且“近水”与“遥山”是反对,更有情趣。

伍生辉春联


十年宦比梅花冷(0011001)
一夜春随爆竹来(1100110)


这是清伍生辉写的春联。上联的冷漠,反衬出下联的热闹,也是“反对为优”的好例子。生辉居四川成都,宦情萧瑟,十年候补更无消息。某岁除夕,写了这副春联。川督锡良见其书法非泛泛流,乃召见,授署绵竹知县。


纪晓岚挽朱笥河


学术各门庭,与子平生无唱和(11100,1100011)
交情同骨肉,俾予后死独悲伤(00011,0011100)


上联的写实,给人以交情不深的错觉,更加烘托出下联“情同骨肉”的分量。

4、叠字自对


西湖花神庙联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1100,110011)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0011,001100)


此联在结构上是两句,由四言句式连接六言句式构成。“红”对“翠”,“燕”对“莺”,“雨”对“风”,“朝”对“暮”,都是句中叠字自对,而且全联用叠字。由此可见,只要句中自对都是工对,全联一定是工对。


5、同边自对


五言联或七言联只有句中自对。两句或两句以上的对联,不仅有句中自对,而且有句间自对,或称同边自对。例如:


阮元题杭州府贡院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1100,-1100,0011)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0011,-0011,1100)


此联由三个四言句式加一领字(正 / 看)组成。贡院是考举人的场所。上联讲考试的季节很美,考试时文思潮涌,下笔千言,个个有希望中举。“桂”和“槐”隐含“折桂”和“槐厅”之意,即读书,应试,做官。下联讲考试的地方很美,考完后不管成绩如何,可以放松一下,去西湖赏月,钱塘观潮。用诗一般的语言给考生做政治思想工作,实在高明。此联“桂子香时,槐花黄后”和“西湖月满,东浙潮来”分别都是同边自对,很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