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奖励大事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其中第43条明确规定:“努力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奖励科学的发现和发明,普及科学知识。
”
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先后批准公布《关于政务院奖励有关生产的发明、技术改进及合理化建议的决定》和《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暂行条例》。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发布的首批有关科技奖励的法规性文件。
1954年5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215次会议通过了《有关生产的发明、技术改进及合理化建议的奖励暂行条例》,并于8月27日公布。
1955年8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的暂行条例》(共11条),同年10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任委员的“中国科学院奖金委员会”。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给予奖励的第一个条例。
1957年1月24日,中国科学院首次颁发1956年度科学奖金,共有34项自然科学研究成果获奖。
钱学森、华罗庚、吴文俊获得一等奖。
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
该机构的设立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对以后乃至现在我国科技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62年,国家科委成立发明局,专门负责发明登记和奖励的管理工作。
1963年11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发明奖励条例》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
1950年8月17日发布的《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暂行条例》和1954年8月27日公布的《有关生产的发明、技术改进及合理化建议的奖励暂行条例》同时废止。
1964年6月16日,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科委在北京联合举行授奖大会,给1400多项工业新产品授奖。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
3月31日,在大会闭幕式上,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科技奖励活动,会上奖励了7657项科技成果,标志着科技奖励制度的恢复。
1978年12月28日,国务院修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励条例》。
1979年4月17日,国家科委召开国家发明奖评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组成了第二届国家发明奖评选委员会,从此开始每年进行国家发明奖的评选工作。
1979年11月21日,国务院颁修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科学奖励条例》,废止1955年发布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的暂行条例》。
1980年5月12日,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会议通过了《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暂行章程》。
1981年6月6日,国家科委、国家农委在北京召开授奖大会,授予袁隆平等人发明的“籼型杂交水稻”国家发明特等奖,并颁发奖状、奖章和10万元奖金。
这是迄今为止国家发明奖励史上唯一的特等奖。
1982年3月16日,国务院修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废止了1963年发布的《技术改进奖励条例》。
1983年11月29日,国家科委授予英国学者李约瑟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表彰他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的贡献。
李约瑟为第一位获中国政府科学技术奖的外国人。
1984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
从此,科学技术进步奖正式进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体系。
科学技术进步奖包括国家级和省部级两级。
1985年5月22日,国务院批准国家科委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集中统一管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
1985年8月17—23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首次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项目进行评审。
1987年7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在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增列“国家星火奖”,国家科委于当月正式公布了《国家星火奖励办法》。
1991年5月,国家科委和外交部长联合发出“关于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际科技合作奖的通知”。
1991年10月1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命令授予钱学森同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以国家名义授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
1993年1月,《中国科技奖励》杂志正式创刊。
著名科学家卢嘉锡题写了刊名,著名科学家朱光亚等为刊物题词。
1993年7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其中第八章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做了规定,推动了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根据进步法规定,奖励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公民和组织,同年设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1994 年2月17日,国家科委、国家体改委联合发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要点》的通知。
其中第28条提出“完善科技奖励制度,进一步激发和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要在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基础上设置农村科技奖,完善国家科技奖励体系。
鼓励国内外组织和个人设置科技奖励基金,奖励和资助做出重要成就的科技人员”。
1995年1月12日,首届何梁何利基金颁奖。
钱学森、黄汲清、王淦昌、王大珩4位著名科
学家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人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1995年12月14日,国家科委第33次委务会议通过《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章程》,调整了国家科技奖励评审机构的设置,将“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合并为一个评审委员会,并采用“两级三审”的评审制度。
1996年5月14日,首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颁奖。
1999年4月28日,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通过《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并于同年5月23日发布施行,对原有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进行重大改革。
改革后的科技奖励制度较以前更趋完善,形成了最高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五大奖项,在推动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了科技奖励的导向与激励作用。
1999年12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成立并举行第一次会议。
1999年12月26日,科技部发布施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和《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
2001年3月8日,科技部召开首批准予登记的社会力量设奖新闻发布会,公布26家准予登记的社会力量设奖名单。
2003年12月20日,新修订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对奖项设置再次调整,在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中增设了特等奖,加大对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特别重大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科学技术项目的奖励力度,赋予他们更高的荣誉。
2003年度科技进步奖的特等奖授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