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高三二轮复习 学科素养之历史解释 课件(共15张PPT)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二部分核心素养课件

第十三页,共39页。
解析:B 判断该条约出现的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从材料中的“倭国”和“水陆 交绥,战无一胜”可判断该条约是《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 口岸设工厂,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B项正确;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 丧失和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南京条约》的结果,A、C两项错误 (cuòwù);中国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是《辛丑条约》,D项错误(cuòwù) 。
第十九页,共39页。
2.(2017·湖南长沙三模)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航路开辟后的一段时间 ,亚洲一些国家生产的棉织品由于分量轻、颜色鲜明、价格低廉、尤其是耐洗,在欧洲非 常受欢迎,开始被大量进口,但却被英国一些小册子作者污蔑为“适于轻佻女子的低劣商 品”。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英国人关注(guānzhù)女子的端庄与品行 B.这是一种宣扬贸易保护的行为 C.英国人对亚洲产品有抵触情绪 D.当时亚洲棉纺织水平高于欧洲
第十八页,共39页。
解析:B “教民纺织”、金银外的矿产主要是铁矿,政府“给照开采”,纺织业和铁 器都关系到民众的生产、生活,政府重视这些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是为了稳定社会秩 序和社会生产,以便维护封建统治,B项正确。允许或鼓励民间发展纺织和冶铁业,并 不能说明政府对其他行业的态度,A项以偏概全。地方机局“教民纺织”,有利于资本 主义(zīběnzhǔyì)萌芽的发展,C项误读材料;“教民纺织”和“给照开采”都属于民 营手工业,D项错误。
第二十页,共39页。
解析:B 根据(gēnjù)材料英国一些小册子作者显然是在诋毁亚洲产品,以达到抵制进口 的目的,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倾向,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一种诋毁对手的做法,A项是错 误的。正是因为英国人对亚洲纺织品的青睐才会出现这种诋毁,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欧 洲纺织品水平的信息,无法得出D项的结论。
解析:B 判断该条约出现的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从材料中的“倭国”和“水陆 交绥,战无一胜”可判断该条约是《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 口岸设工厂,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B项正确;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 丧失和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南京条约》的结果,A、C两项错误 (cuòwù);中国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是《辛丑条约》,D项错误(cuòwù) 。
第十九页,共39页。
2.(2017·湖南长沙三模)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航路开辟后的一段时间 ,亚洲一些国家生产的棉织品由于分量轻、颜色鲜明、价格低廉、尤其是耐洗,在欧洲非 常受欢迎,开始被大量进口,但却被英国一些小册子作者污蔑为“适于轻佻女子的低劣商 品”。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英国人关注(guānzhù)女子的端庄与品行 B.这是一种宣扬贸易保护的行为 C.英国人对亚洲产品有抵触情绪 D.当时亚洲棉纺织水平高于欧洲
第十八页,共39页。
解析:B “教民纺织”、金银外的矿产主要是铁矿,政府“给照开采”,纺织业和铁 器都关系到民众的生产、生活,政府重视这些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是为了稳定社会秩 序和社会生产,以便维护封建统治,B项正确。允许或鼓励民间发展纺织和冶铁业,并 不能说明政府对其他行业的态度,A项以偏概全。地方机局“教民纺织”,有利于资本 主义(zīběnzhǔyì)萌芽的发展,C项误读材料;“教民纺织”和“给照开采”都属于民 营手工业,D项错误。
第二十页,共39页。
解析:B 根据(gēnjù)材料英国一些小册子作者显然是在诋毁亚洲产品,以达到抵制进口 的目的,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倾向,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一种诋毁对手的做法,A项是错 误的。正是因为英国人对亚洲纺织品的青睐才会出现这种诋毁,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欧 洲纺织品水平的信息,无法得出D项的结论。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完整ppt课件

从专制政治到 民主化,从人 治到法制化
从迷信愚昧到
科学化
4
唯物史观
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根本 动力;评价历史的根本标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
文明史 体系
政治现代化(主要民主化和法制化) 经济现代化(主要是工业化和市场化)
现代化史观 文化现代化(主要是理性化和科学化)
社会生活现代化(如城市化)
整体史观
.
17
2、过渡时期:春秋奴战国隶(社前会7瓦70解年至,封前建22制1年度)确立
社 1.农业: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的 含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会 经
济
2.手工业: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主要诸侯国
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大
1.春秋改革:鲁国“初税亩”、齐国管仲“相地而
(1)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比较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 世纪的希腊和战国时期的中国的异同。
.
21
政治:同——处于分裂状态,希腊是小国寡民,中国是诸侯
并立; 异——希腊城邦实行公民政治,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
政治权利。 中国开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同——都是经济大发展时期。
异——希腊的工商业较发达,农业相对落后, 中国农业发达,重农抑商思想开始占据主流地位。
23社会转型经济基础阶级基础知识分子倡导统治者扶持适应时代潮流24古代中国古代西方文明类型政治文明政治制度政治活动物质文明经济特征经济思想精神文明思想发展科技文化发展大河农业文明海洋商业文明君主专制公民集体民主制商鞅变法等梭伦改革等农业经济小农经济工商业经济重视商业发展儒家思想演变人文精神的起源辉煌的古代科学逐渐产生近代科学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自身的变化3对于思想应该用二分法和重点论的原则来评价
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核心素养史料研读与方法推荐课件】(共23张PPT)[可修改版ppt]
![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核心素养史料研读与方法推荐课件】(共23张PPT)[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3c5edc77c77da26924c5b067.png)
如今的文献分类:(私人资料) 杂史、野史、回忆录、自传、自定年谱、日记、 书信、墓志、家谱、族谱、杂志报纸、账簿、契 约、佛藏、道藏、语录、笔记、地理书、游记、 农书、医书、文艺作品(文集、诗集、词曲、歌 谣、小说),等等。
◎如何看待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
直接史料又称为一手史料、原始史料,间接史料又称为 二手史料、传抄史料。
中国古代史的代表: 陈高华:《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 安作璋:《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何忠礼:《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中国近代史的代表: 张革非:《中国近代史料学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严昌洪:《中国近代史史料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二者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划分,主要参照记录时间(距离事 件本身)或记录者(亲身经历、同时期)或现有史料保存情况 (存留最早)。
“比如,在发现甲骨文以前,关于殷商的历史一直以《史 记》的记载为第一手史料,但甲骨文发现后,甲骨文就是第一 手史料,《史记》变为第二手史料了。”
◎如何看待官方史料与私家史料?
“国史人恣而善蔽真,其叙典章、述文献,不可废也。 野史人臆而善失真,其征是非、削讳忌,不可废也。家史人腴 而善溢真,其赞宗阀、表官绩,不可废也。”
—— 刘航:《“史料实证”素养在中学历史教中的应用》
素养 水平
史料实证
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 水平1 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该问题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
史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
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 水平2 程中,能够尝试运用材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核心素养(三)史料实证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原始资料
后人对一手史料进行的研究或诠释,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间接资料
史料价值: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的界限不绝对; 一手史料的价值相对比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但不绝对。
比如研究明朝洪武年间的历史,《明太祖实录》《皇明祖训》《大诰》等文书档案,以及当时人的文集、笔记等,都是第一手史料;而清朝修撰的《明史》虽然也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与前者相比,就算不上第一手史料了
(一)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四类:
史料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按表现形式,二是按史料价值。
3.口述资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如:神话传说、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
4.音像资料:是音像手段与历史资料的有机融合,反映历史活动的声像记录。
种类
地位
局限
文献史料
实物史料
口述史料
四、史料研读
1. 四个步骤:
问题形成
史料收集
史料考证
历史认识
多方查找相关史料
提取史料信息辨析史料价值
质疑发现问题
注意:史料的运用受研究者的立场;研究方法、角度;时代的局限等的影响
综合运用史料得出结论
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利用自然科学提供给我们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着的史料。——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以上史料属于上述分类的哪种分类?
二十四史(注:不包括清史)
睡虎地秦简1975年湖北云梦
牛郎织女的传说(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二手、一手、待辨别
其他史料分类: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 有意的史料: 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应属于“有意的史料”; 无意史料: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其私人信件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应属于“无意史料”。“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民间记载) 正史:一般认为是指由宫廷史官记录的史书; 野史:一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
后人对一手史料进行的研究或诠释,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间接资料
史料价值: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的界限不绝对; 一手史料的价值相对比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但不绝对。
比如研究明朝洪武年间的历史,《明太祖实录》《皇明祖训》《大诰》等文书档案,以及当时人的文集、笔记等,都是第一手史料;而清朝修撰的《明史》虽然也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与前者相比,就算不上第一手史料了
(一)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四类:
史料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按表现形式,二是按史料价值。
3.口述资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如:神话传说、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
4.音像资料:是音像手段与历史资料的有机融合,反映历史活动的声像记录。
种类
地位
局限
文献史料
实物史料
口述史料
四、史料研读
1. 四个步骤:
问题形成
史料收集
史料考证
历史认识
多方查找相关史料
提取史料信息辨析史料价值
质疑发现问题
注意:史料的运用受研究者的立场;研究方法、角度;时代的局限等的影响
综合运用史料得出结论
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利用自然科学提供给我们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着的史料。——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以上史料属于上述分类的哪种分类?
二十四史(注:不包括清史)
睡虎地秦简1975年湖北云梦
牛郎织女的传说(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二手、一手、待辨别
其他史料分类: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 有意的史料: 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应属于“有意的史料”; 无意史料: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其私人信件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应属于“无意史料”。“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民间记载) 正史:一般认为是指由宫廷史官记录的史书; 野史:一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2部分 主题4 史学、史研、史观、史论课件

开始于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的新航路开辟,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
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
趋势的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
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
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全球史观就是要把
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
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第16页
返回导航
历史
(3)启示借鉴:树立全球意识,解决共同的全球性问题;承认人类 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不同文明应相互理解和尊重;提倡宽容 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求同存异”;从宏观 角度把重大事件放在整体世界发展进程中去认识。
第14页
返回导航
历史
5.全球史观 (1)基本内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个整体来看待 的,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 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 程。
第15页
返回导航
历史
(2)线索规律
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
第12页返回ຫໍສະໝຸດ 航历史4.社会史观 (1)基本内涵: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 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
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
(2)主要着眼点: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 问题。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其研究领
第8页
返回导航
历史
(3)线索规律 ①政治文明演变规律: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②物质文明演变规律: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自然经济到市 场经济再到经济全球化。 ③精神文明演变规律:从落后迷信到科学。 ④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古代罗马是古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和 西方古典文明的新的开拓者;中国汉唐文明兼容并蓄,东学西渐; 近代西方列强侵华,中国志士仁人抗争探索,西学东渐。
高中历史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PPT1 〔人教课标版〕

不同点: 1、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儒家思 想认为每一个人应该恪守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理应承担的责任和所扮演的角色,提倡 人伦价值,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戈拉认为 “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他们的言论思辨往往完全从个人的角度 和利益出发,否定权威,敢于创新。 2、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古希腊哲学家强调人的平等。儒学高度重视伦理纲 常,“三纲五常”在儒学家看来是天经地义、永恒不变的天理,而孔子追求礼乐社会 实际上是在极力维护君主统治体系下的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这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 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古希腊智者学派中的激进派反对城邦中存在着的明显的阶级区 分和不平等现象,要求在城邦内实现教育、财产、种族方面的人人平等。斯多亚学派 则认为人人生来都具有理性,人人生而平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的西方人文主义核心理论,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生奠定思想基础。 3、儒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合二为一,讲究天人合一,但儒家在人与自然的研究方面, 则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自然和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对 自然与人的探索采用不同的方式,所以,在其人文主义精神中充满理性和激情,理性 是认知世界,发明技术,探索宇宙自然的奥秘的力量;激情是追求浪漫,寻找快乐, 欣赏美感的动力。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关注的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 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 精神。
(二)经济上: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 1.农业:
(1)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
(2)经济形态
(3)土地制度
(4)水利工程
2.手工业: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 营形态。
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复习课件:近三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和高考备考策略复习课件(48张ppt)

全国Ⅰ 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目录 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卷 摘编
中国近现代史
2015 公式生产力公式材料摘编自齐世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
全国Ⅰ 荣总主编《世界史》
讨。
无
卷
世界近现代史
2016 文献摘录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规律:古代中国经济区域化商品化生产,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等主干知识的考查。
主干内容 重复考查
1.(2015 · 全国Ⅰ卷)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
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规律:彰显国家意志,体现国家力量、组织能力的强大对经济、
社会、文化发展的正面作用,即便古代中国也不例外。
10
重点知识 立意相似
1.(2014 ·全国II卷)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
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 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 景。(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分)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史学理论:史学·素养·高考教学课件

(二)史料的分类及价值
1、史料的表现形式: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 2、史料按价值划分为:一手史料、二手史料
一手史料是指在当时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 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二手史料指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 成果,间接反映研究对象的情况。
一手史料比二手史料可信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史学理论: 史学· 素养· 高考ppt
25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史学理论: 史学· 素养· 高考ppt
7.(2012全国卷41 ) (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 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 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6.(2017全国Ⅲ卷,27) 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
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 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 进宫。这反映出( )
A. 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B
C.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史学理论: 史学· 素养· 高考ppt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史学理论: 史学· 素养· 高考ppt
(三)获取史料的方法和途径
1、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 史料。 2、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 3、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 4、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 5、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 6、利用网络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历史解释的方法和步骤 方法:1.整理归类史料 2.探究因果 步骤:1.了解事实(历史叙述) 2.寻找关系(史实论证) 3.做出判断(总结观点)
C.历史学要为现实服务 D.对历史解释应与时俱进
历史解释应遵循的原则:尊重材料本意,与时俱进。
三· 历史解释的方法和步骤
材料一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 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 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 形式。
材料二 历史解释包括了解事实的真实 含义,寻找不同事实之间的关系,最 后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C.“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D.“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
一· 影响历史解释的因素
2.朱熹的理学思想,在他生前曾被官方称为“伪学”, 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对此认识最合理 的是( ) A.历史事件纷繁复杂,日久自然见真知 B.思想观点复杂多变,愈争辩则愈明朗 C.文献记载掺杂主观,史料考证极重要 D.过去与现在相纠缠,历史解释显立场
因素2:立场不同,阶级、民族、政治立场不同;
一· 影响历史解释的因素
4.由于立场、史料的差异,对于同一个历史事实,历史学家 往往给出不同的解释和评价。下列各项,因史料差异而导致 历史解释不同的是( )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底是“文明的传播者”,还是“文 明的终结者” ②商朝一度被认为是“传说中的时代”,后来被认为是“信 史时代” ③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到底是萌芽于英国,还是意大利 ④朝鲜战争中,美国到底是侵略者,还是和平的维护者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因素3:掌握的史料的多寡差异
一· 影响历史解释的因素
5.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 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其中有这样一些 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 绅商》、《晚晴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 中心——晚晴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这些著作的研 究视角应该是 A.社会生活的角度 B.现代化的角度 C.社会思潮的角度 D.社会群体的角度
2018年考纲:
“3.描述和阐述事物: ①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②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③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能力要求
Hale Waihona Puke 学科 能力历史解释在高考题型中的体现
1.选择题: “原因-结果型”和“现象-本质型”选择
题的解题基础就是要求考生能解读材料,进行因果逻辑 推理,并把握历史事物的本质,作出理性地判断和解释。
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
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
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
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
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因素1:时代背景
3.马歇尔的接班人――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将马歇尔计划描述 成“我们作为人类的职责”,但从来没有认为它“主要是国家 机构的私利”。苏联批评家和西方的观察者在认识马歇尔计划 的主要动机时戏剧性地诠释了私利和统治的不同含义。这种现 象表明历史解释( ) A.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B.不能作为研究历史的史料运用 C.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 D.受解释者立场及所处环境制约
历史事实是客观的,但历史的认识、记录、 叙述和解释带有主观性。
2、影响历史解释的因素
时代背景; 立场; 史料的多寡差异; ④研究的角度、方法和史观。
举例:2017年全国卷26题关于“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这一史实,不同文献记载各不相同
二· 历史解释的原则
1.白寿彝先生曾说,“史学创新只能如哥伦布的发现新 大陆,而不能如瓦特的发明蒸汽机”,白寿彝先生意在 强调( )
2.寻找关系(史实论证) 判断:留学的规模由小到大,学习国家由一国到多国;学习内容 广泛;留学方向大多是向3先.做进出国判家断学(习总;结留观学点的)变化与时代发展、 国家政策等因素紧密相连。(4分任答两点即可)
小结
一、影响历史解释的因素 时代背景、立场、史料、研究的角度方法
二、历史解释的原则 尊重材料本意,与时俱进
2.主观题: 根据课标和考纲,广义上的历史解释包括
了历史叙述和解释,所以40题和选做题的“概括主张、 内容,指出特点(是什么?),说明、指出原因,分析 背景(为什么?)”都属于该能力的考核要求。
同理,41题开放题的答题第二步骤根据材料和史实进 行论证解释也要求学生对历史解释这一学科能力要扎实 并能灵活运用。
高三二轮复习 学科素养之
历史解释
概念解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学科核心素养之 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 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 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 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 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 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 真实。
目录
课程结构
一· 影响历史解释的因素 二· 历史解释的原则 三· 历史解释的方法和步骤
一· 影响历史解释的因素
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历史研究都同 其他社会活动—样,受到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倾向的控制。
——汤因比《历史研究》
1.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
A.历史解释重在自由发挥B.历史研究要充分占有资料
C.历史研究需要学以致用D.历史解释要尊重材料本意
2.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一书中说:“一时代有一时代 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 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 不断地变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没有客观的历史存在 B.历史学缺乏科学稳定性
——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史学方法 指导
(1)根据材料一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图4所示 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12分)
整理:图4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 通和历通史信解工释具的的方变法迁:、1大.整众理传归播类媒史介料的(更社新会等生几活个变方迁面),集中体 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2变.探化究。因果 因果: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击;部分 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
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促进了人们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 变化,推动中国社会变革。
事实:近代以来中国留学生经历了向美国、日本、苏联和世界各 国学习的历程;改革开放后,外国留学生到中国学习。(2分)
关系: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兴起,中国开始向美国学习科技; (1分)甲午战败和维新变法的需要,中国转向日本学习政治制度; (1分)辛亥革命结束,新文化运动兴起,中国转向学习外国文化。 (1分)新中国成立后,受“一边倒”政策的影响和我国经济建设的 需(要2),请中用国材留料学二生标主准要对流上向图苏进联行;历(史1分解)释随。着(改12革分开) 放和全球化趋 势 崛的起历发,史展外解国,释留学的学习步生内骤流容:向包1中括.了国管解。理事经(1实分验()等历多史个叙方述面)。(1分)随着中国的
6.改革开放之初,如果一个农村中学的女生给一个男生 递上一杯水,很容易被认为是有情愫好感的表现;如今, 一般只会被认为是关心同学的表现。可见,改革开放以 来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以上主要体现了( ) A.近代化史观 B.文明史观 C.社会史观 D.全球史观
因素4:研究的角度、方法、史观的不同
1、历史认识论
C.历史学要为现实服务 D.对历史解释应与时俱进
历史解释应遵循的原则:尊重材料本意,与时俱进。
三· 历史解释的方法和步骤
材料一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 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 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 形式。
材料二 历史解释包括了解事实的真实 含义,寻找不同事实之间的关系,最 后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C.“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D.“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
一· 影响历史解释的因素
2.朱熹的理学思想,在他生前曾被官方称为“伪学”, 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对此认识最合理 的是( ) A.历史事件纷繁复杂,日久自然见真知 B.思想观点复杂多变,愈争辩则愈明朗 C.文献记载掺杂主观,史料考证极重要 D.过去与现在相纠缠,历史解释显立场
因素2:立场不同,阶级、民族、政治立场不同;
一· 影响历史解释的因素
4.由于立场、史料的差异,对于同一个历史事实,历史学家 往往给出不同的解释和评价。下列各项,因史料差异而导致 历史解释不同的是( )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底是“文明的传播者”,还是“文 明的终结者” ②商朝一度被认为是“传说中的时代”,后来被认为是“信 史时代” ③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到底是萌芽于英国,还是意大利 ④朝鲜战争中,美国到底是侵略者,还是和平的维护者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因素3:掌握的史料的多寡差异
一· 影响历史解释的因素
5.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 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其中有这样一些 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 绅商》、《晚晴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 中心——晚晴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这些著作的研 究视角应该是 A.社会生活的角度 B.现代化的角度 C.社会思潮的角度 D.社会群体的角度
2018年考纲:
“3.描述和阐述事物: ①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②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③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能力要求
Hale Waihona Puke 学科 能力历史解释在高考题型中的体现
1.选择题: “原因-结果型”和“现象-本质型”选择
题的解题基础就是要求考生能解读材料,进行因果逻辑 推理,并把握历史事物的本质,作出理性地判断和解释。
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
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
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
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
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因素1:时代背景
3.马歇尔的接班人――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将马歇尔计划描述 成“我们作为人类的职责”,但从来没有认为它“主要是国家 机构的私利”。苏联批评家和西方的观察者在认识马歇尔计划 的主要动机时戏剧性地诠释了私利和统治的不同含义。这种现 象表明历史解释( ) A.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B.不能作为研究历史的史料运用 C.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 D.受解释者立场及所处环境制约
历史事实是客观的,但历史的认识、记录、 叙述和解释带有主观性。
2、影响历史解释的因素
时代背景; 立场; 史料的多寡差异; ④研究的角度、方法和史观。
举例:2017年全国卷26题关于“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这一史实,不同文献记载各不相同
二· 历史解释的原则
1.白寿彝先生曾说,“史学创新只能如哥伦布的发现新 大陆,而不能如瓦特的发明蒸汽机”,白寿彝先生意在 强调( )
2.寻找关系(史实论证) 判断:留学的规模由小到大,学习国家由一国到多国;学习内容 广泛;留学方向大多是向3先.做进出国判家断学(习总;结留观学点的)变化与时代发展、 国家政策等因素紧密相连。(4分任答两点即可)
小结
一、影响历史解释的因素 时代背景、立场、史料、研究的角度方法
二、历史解释的原则 尊重材料本意,与时俱进
2.主观题: 根据课标和考纲,广义上的历史解释包括
了历史叙述和解释,所以40题和选做题的“概括主张、 内容,指出特点(是什么?),说明、指出原因,分析 背景(为什么?)”都属于该能力的考核要求。
同理,41题开放题的答题第二步骤根据材料和史实进 行论证解释也要求学生对历史解释这一学科能力要扎实 并能灵活运用。
高三二轮复习 学科素养之
历史解释
概念解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学科核心素养之 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 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 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 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 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 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 真实。
目录
课程结构
一· 影响历史解释的因素 二· 历史解释的原则 三· 历史解释的方法和步骤
一· 影响历史解释的因素
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历史研究都同 其他社会活动—样,受到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倾向的控制。
——汤因比《历史研究》
1.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
A.历史解释重在自由发挥B.历史研究要充分占有资料
C.历史研究需要学以致用D.历史解释要尊重材料本意
2.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一书中说:“一时代有一时代 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 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 不断地变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没有客观的历史存在 B.历史学缺乏科学稳定性
——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史学方法 指导
(1)根据材料一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图4所示 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12分)
整理:图4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 通和历通史信解工释具的的方变法迁:、1大.整众理传归播类媒史介料的(更社新会等生几活个变方迁面),集中体 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2变.探化究。因果 因果: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击;部分 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
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促进了人们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 变化,推动中国社会变革。
事实:近代以来中国留学生经历了向美国、日本、苏联和世界各 国学习的历程;改革开放后,外国留学生到中国学习。(2分)
关系: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兴起,中国开始向美国学习科技; (1分)甲午战败和维新变法的需要,中国转向日本学习政治制度; (1分)辛亥革命结束,新文化运动兴起,中国转向学习外国文化。 (1分)新中国成立后,受“一边倒”政策的影响和我国经济建设的 需(要2),请中用国材留料学二生标主准要对流上向图苏进联行;历(史1分解)释随。着(改12革分开) 放和全球化趋 势 崛的起历发,史展外解国,释留学的学习步生内骤流容:向包1中括.了国管解。理事经(1实分验()等历多史个叙方述面)。(1分)随着中国的
6.改革开放之初,如果一个农村中学的女生给一个男生 递上一杯水,很容易被认为是有情愫好感的表现;如今, 一般只会被认为是关心同学的表现。可见,改革开放以 来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以上主要体现了( ) A.近代化史观 B.文明史观 C.社会史观 D.全球史观
因素4:研究的角度、方法、史观的不同
1、历史认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