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学科。
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部分。
以下是该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于内部矛盾。
- 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剩余价值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获取剩余价值。
- 资本积累: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不断扩大资本规模。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3.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必然替代者,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必由之路。
- 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 社会主义建设:在无产阶级专政下,逐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 共产主义社会: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人自由发展的社会。
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 邓小平理论: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发展是硬道理。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5.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为理解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 时代价值: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领知识点(详细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领知识点(详细版)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 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反映的结果- 世界的发展是矛盾斗争的结果,矛盾是事物运动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上的变革是阶级斗争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学科- 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规律- 强调剩余价值理论和劳动力价值论- 提出了社会主义产权制度和计划经济的理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是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建立的社会制度- 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原则- 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最高阶段的社会制度-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将共同拥有生产资料,按需分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指导思想-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等重要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 马克思主义对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许多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思想和方法- 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和发展性是重要的课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领(简略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社会制度- 共产主义是最高阶段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并结合了中国实践- 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具有广泛影响参考资料:(此处省略参考资料列表)。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体系,它是在19世纪中叶由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卡尔·马克思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一代伟大思想家根据现实社会的历史发展而创立的,具有强大的理论武装力量,具有强大的思想力量,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指南。
首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历史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决定的,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而生产关系则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这一理论为我们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其次,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第二个知识点是关于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这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是对立的,因此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再次,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第三个知识点是关于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它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中,超出其劳动力价值部分归资本家占有的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根本手段,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的产物。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现实社会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最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第四个知识点是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必然阶段,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的历史任务。
在社会主义阶段,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社会主义经济取代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
马原理知识点笔记大纲
马原理知识点笔记大纲一、引言•马原理简介•历史背景介绍二、社会历史观与唯物史观•社会历史观的概念与特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与唯物史观三、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与目标•无产阶级革命的具体方式和途径四、社会发展与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社会革命与社会变革的关系五、人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人的全面发展的要素与条件•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六、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与党的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的基本原理•人民观与党的群众路线的相互关系•党的群众路线在中国的实践与意义七、科学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目标•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与实现条件•科学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实践对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九、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介绍•认识论的主要方法与应用•认识论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与作用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相互关系•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十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与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世界的意义与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方向与前景展望•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与启示以上为《马原理知识点笔记大纲》的基本框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完善,详细阐述各个知识点的内容和相关理论。
通过系统学习这些马原理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马原理知识点总结PPT
马原理知识点总结PPT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1)辩证法的基本概念a.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b. 辩证法的内容与方法(2)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a. 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b. 唯物主义的内容与方法(3)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在联系a. 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内在联系b.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2. 社会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a. 社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b. 社会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与方法(2)社会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a. 社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b. 社会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对比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要求(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a.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b.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2)马克思主义实践与认识的关系a. 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内在联系b. 认识的实践性与实践的认识性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容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性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a. 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性b. 延续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原则(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原则a.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节和规范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原则(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原则a.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b. 人民民主的全面实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目标a.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b.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完善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发展1. 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基本特征a. 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b. 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的新特点(2)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原因a. 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b. 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基本要求(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基本观点a. 马克思主义实践的本质b.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的新特点(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基本任务a. 探索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实践b. 推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新特点a. 发展的基本特征b. 新时代的基本愿景(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新任务a. 新时代的基本任务b. 新时代的基本要求结语通过学习《马原理知识点总结》的内容,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当代中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
本文将详细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知识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等。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则,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等。
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3.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4.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基础,强调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导致剥削和阶级分化。
5.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政管理论,强调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二、历史唯物主义1.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2.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化。
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推动力,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辩证唯物主义1.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具体、发展的认识,揭示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
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由矛盾构成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3.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分析,不能片面看待问题,要把握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
四、社会主义理论1. 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学、社会主义文化学等。
2. 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强调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优越性。
马原必背知识点归纳
马原必背知识点归纳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唯物论的认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即认为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辩证法的认识论基础: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它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调整和修正对世界的认识,实现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致性。
4.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为物质条件决定社会意识和社会制度。
它强调社会形态的变革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表现。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观念、思想和行为,间接地影响社会存在的发展和变化。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用来改造自然和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的物质和技术力量。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相互关系的总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推动了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变革。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经济基础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经济基础的变革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上层建筑的变革又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三、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1.阶级的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是社会存在中的一个重要矛盾。
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路径是通过武装斗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马原知识点总结文档
马原知识点总结文档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和根本特征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事业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统一的科学体系。
2.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2.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分析问题的方法论- 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价值的含义和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的含义和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和实现途径2. 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的规律- 资本主义政治的规律3.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 社会主义政治的规律4.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 阶级斗争和生产力的定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5.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的分配6.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7.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 国际主义的含义和原则- 国际主义的历史渊源- 国际主义的现实意义8. 马克思主义的对外关系- 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 对外政策的基本策略四、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和实践基础1.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性和统一性2.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基础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知识点总结,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3马原理知识点总结
2023马原理知识点总结前言2023年,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原理学习者,我们需要对这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掌握和总结。
本文将对2023年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和记忆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事物的辩证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
2.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剥削的经济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二、社会主义理论1.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阶段、最终目标等。
2.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有多样性,具体实践中要根据国情选择适合的发展道路。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矛盾。
4.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发展的基本制度。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布局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点,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运行。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和制约,市场主体的类型和作用。
4.国家宏观调控和内外平衡: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作用,内外平衡的关系。
四、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基本内容。
2.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新方向: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目标和任务。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结语通过对2023年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马原理知识点第一章
马原理知识点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科学理论,它主要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它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是由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产生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人类的历史是一个朝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过程。
2.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它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所获取的利润。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为工人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3.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意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只能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4.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论目标。
它主张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原则。
二、社会形态的演变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演变是一个历史的必然过程,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每个社会形态都有其特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以及特定的社会关系和阶级矛盾。
社会形态的演变是由社会矛盾的不断发展和解决推动的。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分析的重点对象,其基本矛盾主要集中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上。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是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关系,这种矛盾体现为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雇佣工人追求工资最大化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导致了无产阶级的觉醒和反抗,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可能。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特点定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基于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研究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特点:具有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
2、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创立: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于19世纪中叶。
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
基本方法:辩证分析、历史分析、阶级分析。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发展及人的认识的发展1、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存在方式物质: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社会存在: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生产关系。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人们的政治、法律制度、心理感情等。
3、人类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认识的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第三章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和基本矛盾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
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政治制度: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
意识形态: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体系。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历史地位:资本主义是一种剥削制度,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阶段。
发展趋势: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第四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1、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和特征建立方式:社会主义社会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的。
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2、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建设目标: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马原大一考前知识点
马原大一考前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三个基本原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1.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首要实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发展是由物质生产方式变革推动的,以生产力为基础,上层建筑受制于它。
这一观点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和社会变革至关重要。
2. 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发展的。
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争取解放,推动社会主义革命。
阶级斗争理论是了解社会矛盾和社会运动的关键。
3.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出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得这部分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和剥削机制,为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 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其核心是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消灭剥削和压迫,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具有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社会主义民主等特点。
2. 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革命和建设。
经济建设方面,必须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现代化水平;政治建设方面,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实现人民民主;文化建设方面,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和文化传承。
3.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相对于其他制度具有明显优越性。
它能够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广大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经历了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三个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期产生的一种以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理论。
它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社会革命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点。
1.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对立统一规律和发展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指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构成了事物的发展动力。
发展规律是指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矛盾运动,善于分析事物的发展变化,善于把握事物的规律性。
2.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它是一种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要善于抓住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善于分析社会的阶级斗争,善于把握社会的发展规律。
3. 社会革命理论。
社会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基础,它是一种关于社会变革的理论。
社会革命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在社会革命理论看来,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和危机的社会,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才能够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革命理论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进行社会变革的时候,要善于抓住社会的矛盾和危机,善于分析社会的革命力量,善于把握社会的变革规律。
4.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基础,它是一种关于国家性质的理论。
大学大一马原知识点
大学大一马原知识点在大一学习中,政治理论课程是必修的一门科目,其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常简称为“马原”。
以下是大学大一马原课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强调事物的辩证性、发展性和运动性。
2.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和社会发展规律,历史是人类社会的总和。
3.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论目标,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二、社会历史的基本规律1. 社会形态发展规律: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演进过程。
2. 阶级斗争和革命规律: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规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1. 实践观点: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2. 革命性和历史性:马克思主义追求彻底改变人类历史的目标。
3. 矛盾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对立面的斗争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四、经济学1. 价值理论:价值是劳动的量度,价值决定商品的交换比率。
2. 剩余价值理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引发阶级矛盾。
3. 经济危机理论:资本主义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必然性。
五、马克思主义政治学1. 国家学说: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体现阶级斗争的性质。
2. 政党学说:政党是阶级利益的代表,推动社会变革。
3. 革命战争理论:革命战争是推翻压迫阶级统治的手段。
六、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1. 制度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强盛、民族复兴。
3. 文化建设: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先进文化。
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马原》必背知识点
《马原》必背知识点一、《马原》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简称《马原》)是毛泽东同志于1937年编写的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是中国共产党培养干部和广大群众的重要读物之一。
下面将介绍《马原》中的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不仅是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变革世界的基础。
实践的三个基本环节是观察、思考和实践。
只有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研究客观世界发展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发展的辩证法、质量互变的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等。
这些原理深刻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矛盾运动的规律,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事物发展中的矛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内在原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正是通过不断解决矛盾,事物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
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社会变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了社会形态和社会变革。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它包括生产资料和生产能力。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体现和运行规律。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再适应原有的生产关系时,就会引发社会革命,推动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
六、剥削和被剥削的矛盾存在于阶级社会中阶级社会中存在着剥削和被剥削的矛盾。
阶级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财富的不平等分配和阶级的存在。
剥削和被剥削是阶级社会中的基本矛盾,通过阶级斗争和革命,被剥削阶级可以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七、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
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社会,每个人都能按需取得社会财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为基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知识点,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内容。
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它认为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过程,这种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
唯物史观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斗争,这是由于社会的不平等和矛盾造成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阶级斗争,新的社会制度将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革命斗争的重要性。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它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所有制关系和分配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社会变革的根源。
四、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本质。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其自身生活所需的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通过剥削工人获取利润。
五、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它是在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通过国家的计划和管理来调节经济和社会关系。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终的理想目标,它是一个没有阶级和剥削的社会,实现了人类的全面自由和平等。
总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涵盖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重要内容。
这些理论为我们分析社会问题、认识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思想工具。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原理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社会现象,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
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物质的客观实在性》①基本定义: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简单来说,物质不管你有没有感觉到它,它就在那儿,你能通过各种方式认识它。
比如桌子,不管你看没看见它,它都实实在在地在那放着,你能摸能碰能感觉到,这就是一种物质的存在。
②重要程度: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基概念。
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比作一座大厦,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就是大厦的基石。
要是这个概念理解错了或者不清晰,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③前置知识:需要有基本的唯物主义观念,就是说要相信存在是先于意识的。
比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是由水或者火等原始物质组成的,虽然这种观点有局限性,但有这种朴素的实在观念会有助于理解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有体现。
在科学研究上,科学家们要承认自然现象背后的客观物质存在才能展开研究。
像牛顿研究万有引力,就是因为他承认物体间存在一种客观的相互吸引的力这种物质性的东西。
在社会发展方面,承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就能明白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等是客观的,政策的制定就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等这些客观情况,而不是仅凭空想。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一知识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板块是最基础的部分,位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的核心位置。
整个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认识都是从这个物质的本质概念出发构建起来的。
②关联知识:它与意识的本质与作用这一知识点紧密相连,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还和唯物辩证法的内容相关联,因为唯物辩证法研究的就是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规律。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对于刚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来说有点难度,因为这个概念很抽象。
很多人容易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混淆。
比如说把物质就理解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忽略了场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但也是物质的东西。
- 关键点:要从本质上去理解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还能被意识反映这个特点。
马克思原理笔记
以下是一份关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笔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概念:
1.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性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人能够通过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2. 物质和意识:世界的万事万物归结为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3. 实践: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根本途径,也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基础。
4.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等,这些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
5. 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
生产力是改造和影响自然的物质力量,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专业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笔记,建议查阅相关教材或咨询专业人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点选择题:绪论:1.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和科学社会主义(核心纲领)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3.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原因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②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频繁③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并迫切的渴望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4.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辩证法思想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三大思潮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先进思想家们求索时代课题的尝试。
5.马克思开展了深人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撰写了《资本论》于稿并出版了第一卷,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秘密。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
6.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在90多年的奋斗、创造、积累过程中,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马克思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8.①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9.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0.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1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理论联系实际③实事求是④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彻底的科学性、坚定地革命性、和自觉地实践性。
13.共产主义三个主要特征:①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②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③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①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及物质和精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这一问(物质和意识精神问题)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可知论②同一性问题不可知论社会存在和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历史唯心主义: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回答世界是怎辩证法:坚持联系发展矛盾问题样存在问题形而上学:坚持孤立的静止的观点,否认矛盾的存在主观唯心论:人的意识(及主观精神—感觉、经验、意志等)是世界的本原,客观世界是人的意识产物。
客观唯心论:物质世界是由某种非人类,超自然的“客观精神”派生的,客观精神是万事万物的本质。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科学解决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才能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科学为基础3.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①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②不依赖于人的意识4.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③能被人的意识反映④各种具体实物的共性⑤包括人的实践活动5.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意义: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6.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7.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①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
②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③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8.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的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9.⑴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会导致两种错误①形而上学(静止)②唯心主义(精神运动)⑵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会导致两种错误①形而上学不变论:夸大相对静止,否定绝对运动②相对主义诡辩论:夸大绝对运动,否定相对静止10.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11.方法论意义: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12.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个大的方面①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②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13.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14.意识的含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15.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6.从意识本质来看:①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②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内容客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形式主观相对独立性1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与物质。
18.物质与意识辨证关系原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19.意识的能动作用:能动的反映和能动的反作用20.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21.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22.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①意识够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23.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2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2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26.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和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指导作用,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7.方法论意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28.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29.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30.联系的普遍性原理: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31.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
不同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32.方法论意义: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33.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生物是指合亚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且趋灭亡的东西。
34.区分标准:①是否符合历史趋势②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③是否同客观规律一致35.为什么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①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
②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这两方面也正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③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尤其在社会急剧变革时期,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表现得特别明显。
把握这一规律对于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敢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6.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37.发展观的方法论意义:在一切工作中要发展地看问题,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反对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坚持用变革的发展观来指导实践,顺应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推动社会主义持续发展。
38.构成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五对范畴)①原因与结果②现象与本质③内容与形式④必然性与偶然性⑤现实性与可能性39.唯物辩证法体系:①对立统一规律(实质和核心)(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②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③否定之否定规律(方向和道路)40.对立统一斗争性同一性41.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避证法体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工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矛盾分析法。
很显然,自觉地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4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