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表一》教学设计

《里程表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结合“火车里程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

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是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

难点是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1、学生完成导学案。

2、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老师家到办公室约1600米,老师家到学校大门口约1100米,想一想:学校大门口到老师办公室大约多少米?

2、个别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及计算方法。

师:哪位同学可以把你的思路及解答方法说一说?

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二、小组讨论,读里程表

1、课件出示问题

2、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讨论意见?

三、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

(1)小组内用线段图画一画“北京---保定---石家庄”之间的关系。

(2)小组汇报展示线段图、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尝试解决问题。

(3)组织评价。

2、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

(1)小组内用线段图画一画“北京---保定---郑州”之间的关系。

(2)小组汇报展示线段图、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尝试解决问题。

(3)组织评价。

3、813-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

(1)小组内画一画813、689分别指哪一段。

(2)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

(3)组织评价。

4、小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数,求另一个数,用减法。

四、巩固练习

1、课本25页练一练第2题第一行。

学生练习本上练习后,个别汇报,评价。

2、课本25页练一练第1题。

观察示意图,汇报交流,评价。

五、本课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课本25页练一练第2题第二行、第3题。

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一教案设计

《里程表(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火车里程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 能用直观图或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国庆节假期你们都去哪里旅游?玩得开心吗?淘气在国庆节的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玩,他不仅玩得开心,而且在玩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他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 (1)学生独立观察,从中获取相关的信息。 (2)找出表格中的每个数据在路线图上分别是哪一段?并指一指。 先指名说一说,然后同桌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2.你能提出问题吗?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你们帮忙,愿意吗? (1)出示问题: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 (2)学生动手在路线图上画一画,并在图上标出相应路段的数据。弄清北京到保定,北京到石家庄,保定到石家庄分别是哪能一段路程。 (3)你还会用其他的方法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试着画一画。 展示学生的不同表示方法。 重点看学生的线段图。 说一说线段图与行车路线示意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每一段表示的数据都一样。 不同点:淘气画图是“线段”并改变了方向。 (4)你会向他一样试着画一画吗? 学生独立画图。

画完后同桌交流,说一说图中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5)你能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计算:277-146=131(千米) 集体交流计算方法,说清楚每个数量在图中表示的是哪能一段路程。 (6)你还想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哪能两个相邻城市之间的路程? 学生先说一说。 自己在练习本上完成。先画一画,再解决问题。 4.老师有一个问题: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你会解决吗? (1)学生结合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在图上找一找、画一画、再进行计算。 (2)集体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689-146=543(千米) 5.你还会求出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 自己画图,列式解决问题。 6.老师发现有同学列出了这样的算式:813-689,你知道他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 (1)学生对照里程表,在路线图中找一找,再画一画。 (2)说一说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三年级《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 公议小学:xx教学目标: 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培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重难点: 重点:掌握里程表读数表示的意义。 难点:解决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构建新知 (一)解决问题一: 1、回顾交流,我们在学习“火车里程表”时,学会了利用路线图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在线路图上标出地点、距离和问题,能帮助我们理解题意,进而解决问题。 2、出示主题图,师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重点理解每个数据的意义,即:表中每个数据都是当天的里程数与以前的里程数的总和。 (二)解决问题二:

1、你能试着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每个数据的意义吗?学生试着画一画。 2、展示淘气画的“线段”示意图,同桌议一议,交流自己的理解。 3、集体交流,问:图中的35千米是什么意思?星期一的160千米包括哪两个数据?图中星期一表示的是哪部分,实际上行驶的是160千米吗?是多少?表中的星期三的555千米是什么意思?是星期三就行驶了555千米吗?图中的哪一部分表示星期三行驶的路程? 4、学生模仿着画一画,进一步理解。 5、总结:通过刚才大家对“汽车里程表”的理解,你觉得怎样计算每天行驶的路程呢?(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行驶的里程数) (三)解决问题三: 1、提出问题:淘气的叔叔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出来? 2、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思考过程。书中呈现的第二种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 要让每个学生参与。 二.巩固新知 1、P27第1题:教师解释单位千瓦时就是平时所说的“度”,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画出线段示意图,说一说每个数据表示的意义。⑵小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⑶小题可让学生思考怎样解决最简便。 2、P27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 3、P27第3题:学生要理解“再行驶”的含义,再独立解答。 4、P27第4题:学生注意区别这个里程表与汽车里程表的区别,理解题意,独立尝试解决。

汽车里程表工作原理

里程表工作原理 里程表工作原理 作者:Karim Nice (本文为博闻网版权所有,转载必须注明出处。) 本文包括: 1. 1. 引言 2. 2. 机械式里程表 3. 3. 电子里程表 4. 4. 了解更多信息 5. 5. 阅读所有选装部件 选装部件类文章 选装部件

机械式里程表通过一个由上紧的弹簧制成的柔性线缆驱动。 该线缆环绕在金属保护管内,该管的外面覆有橡胶套。 在自行车上,相对于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小轮会转动该线缆,里程表的齿数比必须按照这个小轮的大小进行校准。 在汽车上,齿轮负责接合变速器的输出轴,进而转动该线缆。 柔性线缆蜿蜒上行至仪表板,在那里连接到里程表的输入轴。 传动装置 该里程表使用一组(三个)蜗轮来实现里程表1690:1的齿轮比。 输入轴驱动第一个蜗杆,蜗杆驱动另一个齿轮。 蜗杆每转一圈只会使该齿轮转动一个齿。 该齿轮继续驱动另一个蜗杆,该蜗杆驱动下一个齿轮,该齿轮又驱动最后一个蜗杆,进而驱动最后的齿轮。最后的齿轮与精度为1/10公里的指示器相连。 此图显示了蜗轮减速的情况

最后一个蜗轮的输出将驱动一个轴,后者使精度为1/10公里的指示器发 生转动。 然后,每个转盘将由其前一个转盘上的销钉通过一个较小的辅助齿轮 (白色)转动。

每个指示器都在一侧伸出一行销钉,而另一侧有两个销钉。 当这两个销钉绕着白色塑料齿轮转动时,其中一个轮齿会落入这两个销钉之间并随指示器一起转动,直至销钉通过。 该齿轮还与下一个较大指示器上的某个销钉相接合,将其转动1/10圈。 在白色轮上的3和4之间,有两个销钉。每转动一次,白色齿轮上的 某个轮齿就会落入这两个销钉之间一次,从而使得相邻黑色齿轮转动 十分之一圈。 现在您就会明白了,当里程表“翻过”很多位数字(假设从19999翻到20000公里)时,为什么读数最左侧的2可能没有与其他位对齐。白色辅助齿轮中的微小摆动使所有位无法精确对齐。 通常,读数在达到21000公里时才能使它们再次对齐。 您还会发现,类似这样的机械式里程表是可反转的。当您倒车时,里程表的计数会倒退——它只是一个齿轮传动链。 在电影《春天不是读书天》(Ferris Bueller's Day Off)中,有个场景是他们把汽车抬起来并让车轮倒转。 另一个伎俩是将里程表的柔性线缆接到一个钻头上并反向转动以回调里程。 虽然这在老式的机械式里程表上确实可行,但对于新式的电子里程表却行不通。下一节我们将介绍电子里程表。 里程表工作原理

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教案1

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 《里程表(二)》 本节课是应用有关加减法的知识,继续解决“里程表”中所隐含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读图的能力,与上节课不同的是“里程表的起点不是零”。 主情境图呈现了淘气的叔叔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的汽车里程表读数, 表格中的数据表示的是这辆汽车每天行驶的里程,也包括以前行驶的里程。虽然数量关系很简单,但是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很少遇到这样的事情缺少这方面的经验,所以读懂 “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实际意义(尤其是非零起点),依然是本节课的难点,教材在编排上仍然突出了用画直观图的方法来理解题意。 【知识与能力目标】 结合“火车里程表” ,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实际意义。 相应课件。

【情境导入】 1、(出示情境图)师: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淘气在出租车里程表中发现了数学问题,你也想研究吗? 2、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揭示并板书课题——里程表(二)。[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导入新课,明确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索新知】 1、师:认真阅读观察,从表格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表格中的数学信息。 3、师:你能用图表示中表格的信息吗?自己先试一试,再和同桌交流。 4、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不同想法。 5、(出示淘气画的图)师:淘气根据题意也画了一个图,你能看懂吗?从图中你可以知道什么? 6、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行驶的里程数。 7、师:根据图和表格,你能知道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吗?自己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8、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分析:(1)、怎样计算每天所行的里程数? (2)、估一估哪些天行驶的里程数多? (3)、实际算一算哪天所行的里程数最多。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经历读表、画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切实让学生明确起点不是零的里程表中蕴含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应用】 1、练一练第1题: (1)、学生读表、画图、计算。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数量关系——本月底的电表读数减去上月底的电表读数就是本月用电的度数。 2、练一练第2题: (1)、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2)、集体订正,明确结果。 3、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集体交流时,教师引导明确方法与结果。 4、练一练第4题:(1)、学生读表、计算。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表中记录的每天行驶的里程数。星期五晚上到家里的里程表的读数等于星期一出发时的里程表读数加上这一周五天行驶的路程。

里程表1

里程表(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解答、独立思考、知识的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里程的熟悉。 4、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运用以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1、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概念。教学准备: 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都做过车没? 学生:做过。 老师:那你们有观察过,汽车的里程表嘛? 学生:没有。 老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里程表吗? 学生1:不知道啊! 学生2:是汽车一天行驶的路程吗? 老师:不是。 学生3:好像是汽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吧? 老师:恩,是的。就是起床从开始行驶到现在行驶的距离就是里程。 老师:今天呢,我们就来解决一下有关于汽车的里程的问题。淘气的叔叔是

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度数是35千米。淘气记录了数数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度数。同学们现在根据PPT上面的每天行驶的里程来讨论一下什么是里程。 学生1:160千米不是星期一行驶的路程,应该是........。 老师:星期一出发时度数是35千米,回家时是160千米,160 - 35才是星期一行驶的里程数 学生2:我知道了,用当天的度数减去前一天的度数,就是当天的里程数。 老师:恩,回答正确。 二、玩中学,带领学生一起做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1题。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 (2)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更深层次的理解里程的含义。 (3)让学生独立完成。 (4)12月底比6月底多用了多少度电?同学们再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多用呢?有哪些原因呢?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的第2题和第3题。 四、课堂总结。

全国高速公路里程表

全国高速公路里程表 名称起点--(里程)--途经--(里程)--终点总里程(单位:km)京津塘高速:北京分钟寺桥--41--廊坊--60--天津--44--塘沽145 东石高速:北京六里桥--57--涿州--51--保定--153--石家庄264 京沈高速:北京四方桥--558--锦州--100--沈阳658 京哈高速:通州北关环岛--13--燕郊13 首都机场高速:北京三元桥--19--首都机场19 八达岭高速:北京马甸桥--31--昌平--31--居庸关--8--康庄70 京开高速:北京玉泉营环岛--42--固安大桥 六环高速:北京通州--48--大兴 京通快速:北京四惠桥--18--通州18 津唐高速:天津--139--唐山139 津滨高速:张贵庄立交--29--塘沽区胡家园29 石太高速:石家庄--46--旧关--144--太原190 石安高速:石家庄--216--安阳216 石黄高速:石家庄--187--黄骅187 保津高速:保定--129--天津129 宣大高速:宣化--186--大同186 唐港高速:唐山--80--京唐港80 太平高速:太原--94--原平94 太汾高速:太原--118--汾阳118 运风高速:运城--90--风陵渡90 阳晋高速:阳城--30--晋城36 呼包高速:呼和哠特--147--包头147 沈大高速:沈阳张士--86--鞍山--70--大石桥--202--大连后盐358 沈本高速:沈阳--88--本溪88 沈四高速:沈阳--57--铁岭--110--四平167 沈抚高速:沈阳--63--抚顺63 沈阳绕城高速:----------81 长吉高速:长春--83.6--吉林83.6 长哈高速:长春--360--哈尔滨360 长营高速:长春--68.7--营城子68.7 长四高速:长春--133--四平133 长春绕城(部分):----------26.4 哈大高速:哈尔滨--132.9--大庆132.9 哈佳高速:哈尔滨--324--佳大斯324 哈尔滨至缓化哈尔滨:--79--缓化79 哈尔滨至缓芬河哈尔滨:--470--缓芬河470 京沪高速:北京--1262--上海1262 宁沪高速:南京--113--常州--36--无钖--42--苏州--83--上海274 沪杭勇高速:上海--166--杭州--145--宁波--31--北仑342 沪太高速:上海--24--嘉定--17--太仓41 宁马高速:南京--27--马鞍山27

里程表一

《里程表(一)》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结合“火车里程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能用直观图或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国庆节假期你们都去哪里旅游?玩得开心吗?淘气在国庆节的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玩,他不仅玩得开心,而且在玩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他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 (1)学生独立观察,从中获取相关的信息。 (2)找出表格中的每个数据在路线图上分别是哪一段?并指一指。 先指名说一说,然后同桌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2.你能提出问题吗?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你们帮忙,愿意吗? (1)出示问题: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 (2)学生动手在路线图上画一画,并在图上标出相应路段的数据。弄清北京到保定,北京到石家庄,保定到石家庄分别是哪能一段路程。 (3)你还会用其他的方法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试着画一画。 展示学生的不同表示方法。 重点看学生的线段图。 说一说线段图与行车路线示意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每一段表示的数据都一样。 不同点:淘气画图是“线段”并改变了方向。 (4)你会向他一样试着画一画吗? 学生独立画图。 画完后同桌交流,说一说图中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5)你能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计算:277-146=131(千米) 集体交流计算方法,说清楚每个数量在图中表示的是哪能一段路程。 (6)你还想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哪能两个相邻城市之间的路程? 学生先说一说。

里程表(一)

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班级学科数学 课题里程表(一)教时 1 日期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火车里程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累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二、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万以内三位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材展示了生活中熟悉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从本节课开始,没有太多新的知识内容,更多的是分析和解决问题,但具体到每一节课都有所侧重,本节课侧重关注学习火车里程表中相关的加减法的实际问题,有三个重点:一是会读图,能理解每个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二是能用实物图或示意图表示数量关系;三是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实际 生活中大量的问题都用图来表示,读懂图表是一个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更是时代的需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读图表只存在表面,不能深一步理解图表内在含义,所以读懂图表对他们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因此需要教师进行分析引导。 3.困难分析 学生在进行里程表的图表认识中,会出现对图表的内涵无法理解,造成看不懂图表或者误读图表,要争取让学生在画的基础上理解图表,看懂图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1、导入同学们,看这是 一张火车里程表,从这 张表里你获得了哪些数 学信息?(出示课件) 2、今天我用以前的计算 经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 米? 学生汇报里程表中每两 个城市之间的距离。 将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 来,让学生有效掌握算法。在孩 子列出算式的同时让孩子说说 算式表示的意思。

里程表(一)教学设计(公开课)

里程表(一)教学设计 峡口小学师会林 教学目标: 1.结合“火车里程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从里程表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并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里程表,熟练运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难点:能用直观图或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乘小火车取畅游祖国的山山水水,在这一路上,你会看到许多美丽的风景,会找到很多有趣的问题,想出发吗? 二、讲授新课 (一)相邻两地间的路程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PPT课件出示:北京至西安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呢?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要想解决保定到石家庄的路程需要知道那些信息呢?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3.汇报展示 (1)谁来展示你的想法? (2)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各城市之间的路程吗?(二)相隔两地之间的路程 1.提出问题。 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在上图中画一画,算一算。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3.汇报展示 (三)根据算式说出是那两个城市间的距离 813—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呢?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25页练一练习题。 四、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里程表(一) 1.277—146=131(千米) 答:保定到石家庄有131千米。 2.689—146=543(千米) 答:保定到郑州有543千米。

三年级数学《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文章 来源xx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意义(尤其是非0起点) 2、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会画线段图和读懂线段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分散难点: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吗?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师:现在羊村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羊羊运动会,你想看一下吗?(想)下面要进行的是100米的比赛,下面有请喜羊羊和懒羊羊上场,你预测一下谁会赢?为什么? 师:比赛现在开始,最后谁获得了冠军?你认为公平吗? 师: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喜羊羊所跑的路程呢?你认为起点是多少?(0米)终点是多少?(100米) 师: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懒羊羊所跑的路程呢?你认为起点是多少?(60米)终点是多少?(100米) 仔细观察这两条线段图,你发现了什么不同?你能算出喜羊羊跑了多少米?100-0=100懒羊羊跑了多少米呢?(100-60=40)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 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单位:千米) (1)师: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读懂了题目的意思吗?

师:里程表读数是35千米是什么意思?这里的16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35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 师出示直观图,分别介绍35千米和160千米是什么意思? 你能用一条线段图表示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吗? (生画图)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通过线段图,你知道如何求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160-35=125千米) (2)你能再画一条线段表示星期二走了多少千米吗? (生画图)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你如何求星期二走了多少千米?(350-160=190千米) (3)你能用一条线段表示星期三走了多少千米?星期四呢?星期五呢? (4)教师完善线段图,合并成一条线段图。 师:你能看懂吗?要想求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怎么办?星期二走了多少千米呢?星期三呢? 总结:当天走的里程数=当天的读数-前一天的读数 (5)解决问题: 哪一天行驶的路程最多?该如何求呢?学生说完方法 学生练习教师请学生上台板演。 教师趁机介绍第二种解法 (6)比较联系 师:前两天,我们学习了里程表(1),与今天学习的里程表二有什么区别?(起点不同,但是算法相同,都是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得到当天的里程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课本第27页练一练的第1、4题 四、本课小结内化知识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文章 来源xx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二)优秀 教学设计

里程表(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看懂里程表,并根据表中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额加减法,并能利用线段图理解题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数学直觉,培养数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难点 重点:能看懂里程表,并根据表中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能理解里程表中的信息含义,能根据含义画出线段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一、复习导入 (出示数线图)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老朋友,你们还认识它吗? 师提问:你能快速算出蓝格子中的数字,并说出计算过程吗? 生答:550-350=200;770-550=220; 师提问:看来同学们都还记得数线这个老朋友,数线上面的数字越往右面越( ),数线中增加或者减少的数字都写在哪里? 师小结:今天我就用与数线道理相同的图形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到底是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去里程表(二)中看一看。(板书课题里程表(二)) 活动2【讲授】情境解读 二、情境解读 师:(出示主题图)谁能给大家读一下给出的信息。 师:这里面的35是什么意思? 生:35是星期一早上出发时里程表的读数。 师:表格中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生:是星期一到星期五回家时里程表的读数。 师:这些读数是怎样达到的呢?我们来看看里程表从星期一到星期五的走动情况? (放视频,停在35)星期一早上里程表的读数是多少?(35) 师:星期一开始工作了,到了回家时里程表是(160千米),星期一一天是由多少开始走到多少? 生:星期一是由早上的35千米开始走到回家时的160千米。 师:这160千米是星期一一天走的吗? 生:不是,出车时是35,回家时是160,中间多出来的才是星期一一天走的,用160-35=125。 师:同意吗? 师:边放视频边解释:里程表继续走,星期二是从什么时候的读数开始走。 生:星期二是由星期一回家时160开始走。

(完整)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练习题

一、下面是“北京—西安”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1、保定到洛阳有多少千米?(画线段图,再解答) 2、郑州到西安有多少千米? 3、689-146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画一画,再计算。 4、一列火车从北京出发,沿铁路线应经行驶了约700千米,在图中用“☆”标出火车的大致位置。 二、解决问题。

三、小明家的电表各月读数如下。(单位:千瓦时) 1、分别算出小明家7、8、9、10、11、12各月的用电量。 2、小明家下半年(7月份至12月份)总的用电量是多少? 3、请你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四、李叔叔家的水表读数如下。(单位:吨) 1、请问李叔叔家7、8、9、10这四个月中那个月的用水数量最大?

2、李叔叔家5月底的水表读数是99,请问李叔叔家6月份至10月份总的用水量是多少? 五、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晨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0千米,司机记录了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单位:千米) 1、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2、五天共行驶多少千米? 六、小明每天骑赛车进行锻炼,本周每天骑行的距离记录如下。(单位:千米) 1、本周一晚上回来后赛车里程表的读数是178,请问上周日晚赛车里程表的读数是多少? 2、星期三晚上赛车的里程表读数是多少? 3、星期五晚上赛车的里程表读数是多少? 七、解决问题

八、下面是部分城市的火车路线示意图和里程表。 九、下面是“北京——上海”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1、北京到济南有()千米,北京到南京有()千米。

北京到无锡有()千米,无锡到北京有 ()千米。 北京到常州有()千米,常州到北京有 ()千米。 徐州到北京有()千米,苏州到北京有 ()千米。 2、天津到济南有多少千米? 3、蚌埠到南京有多少千米? 4、天津到徐州有多少千米? 5、常州到上海有多少千米? 6、南京到苏州有多少千米? 7、济南到天津有多少千米? 8、南京到天津有多少千米? 9、苏州到济南有多少千米? 10、从天津到徐州与上海到南京哪段铁路长,长多少千米? 11、从常州到徐州与南京到徐州哪段铁路长,长多少千米? 十、爸爸每天骑摩托车上下班,他这一周每天行驶的里程如下: 1、爸爸这一周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2、星期一早上出发时里程表读数是705千米,爸爸星期二晚上回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里程表(一)(优质教案)【新版】

4 里程表(一) 一课时 教学内容 里程表(一)。(教材第24~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从图表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能借助画图帮助分析题意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中蕴含的数学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动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从图表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难点:能运用图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你们知道火车“里程表”的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对火车“里程表”知识的了解。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并解决关于“北京—西安”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的相关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各自对火车“里程表”的认识,为新课的探究学习做准备。】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下面是“北京—西安”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说说你们都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 学生可能会说: ? 从图中我知道了“北京—西安”沿线主要有保定、石家庄、郑州、洛阳四个大站。 ? 从表格我知道了北京到不同站的路程。 ? 我知道了北京到保定的路程是146千米,北京到石家庄是277 千米,北京到郑州是689千米,北京到洛阳是813千米,北京到西安是1200千米。 师:你知道保定到石家庄是多少千米吗?画一画,跟小组同学说说 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尝试画图,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通过画图,我们很容易看出北京到石家庄的277千米中,就包括了北京到保定的146千米,所以保定到石家庄的路程就是用北京到石家庄的路程减去北京到保定的路程。 师:该怎样列式计算呢?自己算一算。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后交流订正,明确答案: 277-146=131(千米) 答:保定到石家庄有131千米。

里程表

里程表(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三位数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理解里程表读数表示的意义,会解决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里程表读数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解决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联系旧知 师:同学们想知道你们的课桌有多长,用什么办法? 师:可是老师只有一把断尺,能做到吗?你想知道什么? 师:是从6开始断开的。 师:你来试试。 板书:起点终点 7 67 12 72 师:那到底是67还是72啊? 师:都不是,为什么? 师:原来像这种不是以零为起点的,是用终点的读书减去起点的读数,真的太棒了,帮老师解决一个大难题。 二、探索新知、学会联系 师:同学门你们见过里程表吗?(汽车上,摩托车上) 师:这有一个关于里程表的读数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师:看,大屏幕,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天的读数都在增加 生:读数从35千米开始 师:说到数字,这表格里的数据表示什么呢? 生:每天下午里程表的读数 师:哦!只是一个读数 师:你还知道什么? 生:星期一行驶了160千米 生:错,160千米只是星期一下午的读书,不是行驶的里程数 师:那星期一行驶的里程数怎么看 生:因为出车之前里程表就有读数35千米,星期一是从35千米开始到160千米结束 板书:35 生:就像刚才尺子一样,不是以零为开始的,就要用,终点减去起点,用160减去35就是星期一的里程数 师:同学门你们看呢?分析得太棒了,看来起点很重要哦。 师:那如果是星期二的里程数呢?谁来说说 师:现在同学们任选一天,与同桌说说当天的里程数。 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用更简洁,让人一眼明白每一天的里程是从哪个读数到哪个读数吗?

《里程表一》教学设计

《里程表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结合“火车里程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 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是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 难点是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1、学生完成导学案。 2、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老师家到办公室约1600米,老师家到学校大门口约1100米,想一想:学校大门口到老师办公室大约多少米? 2、个别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及计算方法。 师:哪位同学可以把你的思路及解答方法说一说? 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二、小组讨论,读里程表 1、课件出示问题 2、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讨论意见? 三、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 (1)小组内用线段图画一画“北京---保定---石家庄”之间的关系。 (2)小组汇报展示线段图、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尝试解决问题。 (3)组织评价。 2、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 (1)小组内用线段图画一画“北京---保定---郑州”之间的关系。 (2)小组汇报展示线段图、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尝试解决问题。 (3)组织评价。 3、813-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 (1)小组内画一画813、689分别指哪一段。 (2)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 (3)组织评价。 4、小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数,求另一个数,用减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里程表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新的计算方法解决火车里程表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获取信息能力和应用意识。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3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掌握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乘火车时留意过里程表吗?其实,读懂里程表对我们的火车行程有很大帮助的,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里程表(一)中的我数学问题

师:板书课题里程表(一)。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让学生读懂里程表 师:谁来说一说从表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北京—保定有146千米,北京——石家庄有277千米,北京——郑州有689千米,北京——洛阳有813千米,北京——西安有1200千米。 师:请你们在书中用铅笔标一标每个数据表示的路段。 生:动手操作后再彼此交流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根据生提出的问题,选择3个进行板书并解答) 1):保定到石家庄还有多少千米?

2):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 3):813-689求得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 2、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师:今天我们就选一个问题来用以前的计算经验来解决。 课件呈现问题:“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 师:请同学们从铁路图中找出相应的路段。 生:在路线图中画出来。 师:谁来说一说对于这个问题你打算如何去解决? 生:从里程表中看出北京到石家庄有277千米,北京到保定有146千米,保定到石家庄的里程就是用北京到石家庄的里程减北京到保定的里程,结合路线图指出相应部分。 师:引导全班画线段图。 生:动手画线段图 师:请你们算一算,指名列式并板演计算过程。 生:板演。

里程表一教学设计公开课

里程表(一)教学设计 黄项真【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火车里程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过程与方法 生活情景引入,合作探究,归纳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读懂图表,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我家住在晋江龙湖,每个周末我都要从石井 搭车到安海再到龙湖,观察图你知道从石井到龙湖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吗?(边说边出现图) 生:11+15=26(千米)。 师:你们同意吗?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谁来说一说。 (问其他人。) 师:你看,老师啊就是用这样的线段图来表示从石井到 我家一共需要的路程。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里程的数学问题。(板书:里 程表一)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2.出示课件——情境图 (1)师:去年国庆节淘气从北京到西安旅行,他沿途经过了这几个站点,我们一起来看看。保定、石家庄、郑州、洛阳、西安。(边说边出示路线图) 师:从北京到这几个地方,他们之间的距离是这样子的。(出

现里程表) 师:这个表是“北京——西安”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我们来看这个表的第一列。这栏呢?(师边指边说) 师:里程是什么意思?里程表示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 这个表就是描述“北京——西安”各个站点距离的情况。 (2)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表。 师:谁来介绍一下。 生:从北京到保定146千米,从北京到石家庄277千米,从北京到郑州689千米,从北京到洛阳813千米,从北京到西安1200千米。 师:这里的“146千米”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146千米”表示从北京到保定的里程是146千米。学生指起点和终点。 师:是呀,我们可以从这个表里面知道它是从北京到保定之间的距离。它就在图上的这一段。(师边说边整段指并用红笔画弧线连接,因为“146千米”指的是一段长度。边画弧线可以起到示范作用。)。 师:当有图有表时,我们就要把表中的信息和图中的信息对应起来。(渗透读图和读表的方法。) 师:那谁来像这样说一说、指一指“277千米”呢?(学生

里程表(二)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洪水学区数学备课组 二次复备 里程表(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综合复习三位数的加、减法, 并复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初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 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培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能倾听 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把里程表中的数据变成线段图中的各点,理解 数量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示范引领法、类比推理法来引导学生理解里 程数据与线段各点的关系及长度与里程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草稿本,尺子,笔。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训练 口算训练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 二次复备狼》吧,现在羊村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羊羊运动会,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将要进行的是100米的比赛,有请 喜羊羊和懒羊羊上场,你预测一下谁会赢?为什么? (课件展示:两条100米的跑道,喜洋洋在0起点处, 懒洋洋在距起点60米处) 师:比赛现在开始,最后谁获得了冠军?你认为 公平吗?(课件展示喜洋洋在途中,懒洋洋到达终 点。) 师: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喜羊羊所跑的路程 呢?你认为起点是多少?(0米)终点是多少?(100 米) 师: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懒羊羊所跑的路程 呢?你认为起点是多少?(60米)终点是多少?(100 米)。 仔细观察这两条线段图,你发现了什么不同?你 能算出喜羊羊跑了多少米?100-0=100懒羊羊跑了多 少米呢?(100-60=40) 2.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 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 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单位:千米)。 从这个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生读表汇报 三、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淘气画的“线段”示意图

《里程表》教学设计及反思

《里程表》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汽车里程表”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会解决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来表示数量关系,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提出问题,会解决三位数加减运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来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家里或亲属有轿车的跟老师悄悄示意一下,你坐汽车去长途旅行过吗?你观察过汽车里程表上的记数吗? 学生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汽车里程表方面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二、新课探究 1.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师:出示淘气叔叔的汽车里程表读数,请大家看表想想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读里程表,理解图中所呈现的数学信息的实际意义)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2.理解图意,交流想法 师:请大家用学过的方法先动手尝试画一画星期一到星期五的里程数,可以看26页淘气画的线段图,想想你看懂了吗? (学生动手画出线段图或说说淘气画的线段图的意思。) 师:请你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说出各自不同的想法,结合情境理解题中数量关系。 3.类比迁移,解决问题

师:刚才大家经过努力自己学会了分析问题,我们继续挑战新的问题,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请你用学过的思考方法想一想,算一算。 (学生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情境理解算式表示的意思。) 三、结论总结 师: 刚才我们解决汽车里程表问题时,在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用后一天汽车里程表读数减去前一天汽车里程表读数得到所求里程数。 师:通过学习里程表的问题,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与今天研究的问题类似?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联想出电表、水表等相关问题。) 四、巩固练习 1.乐乐家的电表读数如下。(单位:千瓦时) (引导学生读懂图意,再列式算一算,鼓励学生交流各自算法。) 板书设计 里程表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一》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 表一》教案教学设计 4里程表(一)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读懂图,会画图,并能根据图意解决问题是本节课教学的三个重点内容。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如下特点: 1.观察对照,将里程表中的信息与路线图中的每段路程对应起来。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先了解里程表中的数据,再到路线图中寻找与之相对应的路段,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学生看懂路线图,理解每个数据所表示的含义。 2.重视学生对线段图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会画线段图。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在原路线图中找一找、画一画,再把路线图抽象成线段图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发现路线图与线段图的共同点,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线段图的画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火车里程表

学生准备城市地图火车里程表 教学过程 ⊙互动谈话,导入新课 师:大家都有出去旅行的经历吗?出发之前,你们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师:我们出发之前,最想知道的就是我们离目的地到底有多远,多长时间才能到达。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里程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谈话,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解决问题,掌握新知 1.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24页的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 请学生独立观察,从表格和路线图中获取相关信息。 提问:表格中的每个数据在路线图上分别是哪一段?说一说,指一指。 学生观察表格和路线图,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指一指,再到讲台前面利用大屏幕向全班同学汇报。 2.解决问题: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