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带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明史儒林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明史儒林传》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
父循,进士。
历兵部武选郎中。
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
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
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
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咸有声.。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
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
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
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
嘉靖八年举进出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
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
”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
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
”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
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
继道母忧.,亦如之。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
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
”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
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
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10.(3分)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咸有声.声;声誉B.继遭母忧.,亦如之忧:忧愁C.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简:选用D.是料朕必不起.也起:病愈11.(3分)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B.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C.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D.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12.(3分)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在朝廷考选武官时,尚书王敞惧怕刘瑾,准备更改罗循考选的结果。
高三语文高考文言文试题30篇及答案

文言阅读训练30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
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
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所避。
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
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
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
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
”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
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
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
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屯田。
”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上令都督府措置。
时朝廷推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
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
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
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从之。
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
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
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
明年致仕。
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部使者檄刚抚定 檄:文告。
B .刚遣长子迟喻贼 喻:开导。
C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查考。
D .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杜:制止。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19)(共两组16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愿深思变异之由,修政之阙,致民之安。
(4分)(2)为今之计,朝斯夕斯,非是二者不务,数年之后,庶其有济!(4分)5.请结合本文和《谏太宗十思疏》,概述奏疏的基本特点。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出自《红楼梦》的古诗,完成6~7题。
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①,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释]①缟袂:白绢做成的衣服。
苏轼曾用“缟袂”喻花。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半卷”“半掩”表现了赏花人和白海棠有一定距离,为后续描写白海棠之美做铺垫。
B.第二句无理而妙,把冰碾碎作为花土,用玉盆做花盆,借这样的生长环境写出白海棠的特点。
C.颔联巧用拟人,别具神韵,“偷来”句写白海棠的色泽娇艳,“借得”句写白海棠的精神品格。
D.颈联用“月窟仙人”和“秋闺怨女”的形象来烘托白海棠,赋予白海棠以神秘和悲愁的色彩。
7.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可以推断出这首诗的“作者”是林黛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论语》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选才纳言观点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成为初唐治国方略。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体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字在诗歌中特别常见,请你选取任意两句带数字的诗句,如(2)臣闻:善为国者,内固其威,而外重其权。
(4分)5.选文中,范雎从哪几个方面进谏秦王?请简要概括。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024·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①,过其闾,未尝不轼也。
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
”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材料二: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
吕后恐,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强要曰:“为我画计。
”留侯曰:“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
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
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
”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
及燕.,置酒,太子侍。
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
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
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
上起去,罢酒。
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材料三:论者或曰:“魏文式.段干木之闾,秦兵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
虽全国有益,非所贵也。
”夫法度之功者,谓何等也?养三军之士,明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法度也。
六国之亡,皆灭于秦兵。
六国之兵非不锐,士众之力非不劲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强弱不敌,众寡不同,虽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变孟贲之意②.,孟贲怒之,童子操刃与孟贲战,童子必不胜,力不如也。
孟贲怒,而童子修礼尽敬,孟贲不忍犯也。
秦之与魏,孟贲之与童子也。
夫力少则修德,兵强则奋威。
秦以兵强,威无不胜。
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高皇帝议欲废太子,吕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礼之,太子遂安。
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也。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董三齐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董三齐传》含答案(2023秋·上海·高三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三齐传(明)辛广恩①公讳三齐,字表渤,别号膺赐。
性纯孝,事父母,未尝疾言遽色,问安视寝,虽严冰溽暑,弗少懈。
岁乙丑,予与公偕试郡中。
夜半闻扣户声甚急,趋.启视,得母病家报。
公仓皇燃火促装。
诸同人慰止之,公泣曰:“功名岂重生我者哉?”遄驰归。
父病昼夜侍榻前浣牏拭秽衣不解带者旬余。
及殁,公躃踊①哀痛,柴毁骨立,几灭性。
与弟二人同居,事母无私蓄,事叔父如父,抚族子弟如子弟。
②为人坦易和平,与乡人居,即市井负贩,未尝不折节..礼下之。
然介不可夺,少年负才者,喜放言谑论,当公前则扪舌而退。
③庚辰岁大歉,粥饘饿者。
日集数百人,全活甚众。
盗起,焚人庐舍,延公庄,无积薪,争率其党徙.之,曰:“乃公家世忠厚,吾侪安忍火其居哉?”④公登崇祯庚午乡试,三上春官②不第。
今母老,乃谒选司理大同,奉母往。
抵官,明日有所市易,胥吏循旧例以官价进,公正色曰:“焉有攫取市货以徇已私者乎?”禁官价无复用。
平反冤狱以数百计。
钦犯数十案,屡以轻拟驳审,公执议不挠,曰:“法如是足矣。
若求多焉,是深文③也。
”卒如公议。
辘轳会首李文才等歃血谋不轨,公单骑觇贼,廉其状,扑灭之。
...........【注】①躃踊:捶胸顿足。
②春官:礼部的别称。
③深文:指制定或援用法律条文苛细严峻。
3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趋.启视( )(2)公单骑觇.贼( )39.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未尝不折节..礼下之( )A.屈己下人B.鞠躬致敬C.改变节操D.调和争执(2)争率其党徙.之( )A.移居B.搬走C.调动D.流放40.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父病昼夜侍榻前浣牏拭秽衣不解带者旬余41.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抵官,明日有所市易,胥吏循旧例以官价进,公正色曰:“焉有攫取市货以徇已私者乎?”42.人物短评通常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人物的评价。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2)孔子强调“以直报怨”,是否有违儒家的“忠恕之道”?【答案】(1)遵循自律(律己);正直;客观(公正)原则(2)不违背。
孔子强调“以直报怨”,体现了与人交往中的正直原则。
坚守正直,不因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
“忠恕之道”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准则。
强调待人要忠,即对人要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待人要恕,即待人要仁爱宽厚,能推己及人。
在强调忠恕时也是有原则的,强调能明辨是非,因为无原则地忍让只会破坏正直、公正。
所以并不违背。
【解析】【分析】(1)第一则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意思是“遇事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他人的怨恨了”,这是说要自律或严于律己;第二则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用正直回报伤害,用恩惠报答恩惠”,这是说要以正直待人;第三则说“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意思是“君子不因为一个人的言语(说得好)而推举他,也不因为一个人有缺点而废弃他好的言论”,这说明待人要客观公正。
(2)从语段来看,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这是说,不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公正合理不偏不倚,恩德要用恩德去回馈,怨要用公正合理的方式回击,不可一味姑息从而纵容罪恶扩散而良善丧失,也不可挟私加重报复,这里体现的是人际交往中的正直原则。
而“忠恕之道”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忠”也就是孔子在《雍也》篇里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飞黄腾达,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飞黄腾达,这其实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待人忠心的意思;“恕”也就是孔子在《卫灵公》篇里回答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问题时所说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
若天下义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请之不已,上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
上曰:“公不欲朕封禅,以社稷..未安邪?”曰:“安矣。
”“四夷..未服邪?”曰:“服矣。
”“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数者,然今户口未复,仓廪尚虚,且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乃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
况赏赍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
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
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
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
”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
”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
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
贞观七年,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
是岁,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属,上谕以“旧有气疾,恐登高增剧,公等勿复言”。
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谩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
上怒,命追至长安面诘之。
仁轨曰:“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
”征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
”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
上将幸同州校猎,仁轨上言:“今秋大稔,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
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
”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
(节选自《资治通鉴ꞏ唐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B.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C.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D.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后借指国家。
2024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

2024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1.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接收到海量的信息。
然而,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却犹如沧海一粟。
很多时候,我们被各种碎片化的、无意义的信息所包围,导致我们难以集中精力去深入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
那么,如何在这信息的海洋中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呢?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信息甄别能力。
问题1:文章中提到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3分)答案:人们每天接收海量信息,但有价值的很少,且被碎片化无意义信息包围,难以深入思考重要问题。
解析:从文章开头部分可以直接得出,文中明确指出信息爆炸时代,有价值信息少且人们被无用信息包围难思考重要问题。
2.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一篇短篇小说,回答4 - 6题。
小说讲述了一个小镇青年离开家乡去大城市闯荡的故事。
他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却在大城市遭遇了各种挫折。
一开始找不到工作,只能住在简陋的出租屋里,每天吃泡面度日。
但是他没有放弃,不断地学习新技能,提升自己。
后来终于在一家小公司找到了工作,从最底层的员工做起,一步一步努力,最后成为了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
问题4:小说中青年在大城市遇到的最初困难是什么?(4分)答案:找不到工作,只能住简陋出租屋,每天吃泡面度日。
解析:从小说描述中直接可以找到答案,文中详细描述了他开始的艰难处境。
问题5:青年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处境的?(5分)答案:他没有放弃,不断学习新技能提升自己,从小公司最底层员工做起逐步努力。
解析:根据小说后续情节可知青年通过自身努力改变了处境。
问题6:这篇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5分)答案:表达了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改变命运的主题。
解析:从青年的经历以及最后的结果可以总结出小说主题。
3.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关于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文章,完成7 - 9题。
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 I 卷、新课标Ⅱ卷、甲卷、乙卷)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

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I 卷、新课标Ⅱ卷、甲卷、乙卷)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新课标I 卷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
”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
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
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
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
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
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
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
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
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
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
”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
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
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
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武臣曰:“诺。
”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
韩非子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
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
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
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
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
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
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注]①襄子:赵襄子。
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2023年北京卷《贵廉》真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2023年北京卷《贵廉》真题含答案(2023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贵廉汉元帝时,贡禹上书言:“孝文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
赏善罚恶,不阿亲戚,罪白者伏其诛,疑者以与民,无赎罪之法。
故令行禁止,海内大化,天下断狱仅四百,与刑措亡异。
“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辟地广境数千里。
自见功大威行,遂从.嗜欲。
用度不足,乃行一切之.变,使犯法者赎罪,入谷者补吏。
是以.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
郡国恐其诛,则.择便巧史书①、习于计簿、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奸究不胜,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
故亡义而有财者显于世,欺谩而善书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
故俗皆曰:何以孝弟为?财多而光荣。
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宦。
何以谨慎为?勇猛而临官。
’故黥劓而髡钳者,犹复攘臂为政于世,行虽犬彘,家富势足,目指气使,是为贤耳。
故谓居官而置富者为雄杰,处奸而得利者为壮士。
兄劝其弟,父勉其子,俗之败坏,乃至于是!察其所以然者,皆以犯法得赎罪,求士不得真贤,相守②崇财利而诛不行之所致也。
“今欲兴至治,致太平,宜除赎罪之法。
相守选举不以实及有赃者,辄行其诛,亡但免官,则.争尽力为善,贵孝弟,贱贾人,进真贤,举实廉,而天下治矣。
”呜呼,今日之变,有甚于.此!自神宗③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
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数十年于.此矣。
《书》曰:“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
”④必如是而后可以立太平之本。
贡禹又言:“欲令近臣自诸曹侍中以上,家亡得私贩卖,与民争利。
犯者辄免官削爵,不得仕宦。
”此议今亦可行。
自万历以后,天下水利碾硙,场渡市集,无不属之.豪绅,相沿以.为常事矣。
(取材于顾炎武⑤《日知录》)【注】①便巧史书:这里指善于舞文弄墨。
②相守:诸侯国相、郡守。
③神宗:明朝皇帝,年号万历。
④“不肩好货”句:大意是不任用贪财的人,而举用懂得养民、能改善百姓生活的人。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凝,字成庶,绛州人。
少孤,依其舅宰相郑肃,肃命儿与凝约为师友。
举明经、进士,皆中。
尝著《京城六岗铭》,为文士所称。
历台省,浸知名,擢累礼部侍郎。
不阿权近,权豪请托不行,因而衔之,出为商州刺史。
驿道所出,吏破产不能给,而州有冶赋羡银,可以优州之吏奉。
凝不取,则以市马,故无横扰,人皆慰悦。
僖宗立,召为兵部侍郎。
坐举非其人,以秘书监分司东都。
咸通中,凝两佐宣城使幕,备究人之利病,涤除积弊,民俗阜康。
王仙芝之党屠至德,势益张,凝遣牙将孟琢助池州守。
贼益兵来攻,实欲袭南陵,凝遣樊俦以舟师扼青阳,俦违令,轻与贼战,不胜,凝斩以徇。
诸将闻,皆股栗,以死缀贼,贼不能进。
时江南环境为盗区,凝以强弩据采石矶,张疑帜,遣别将马颖解和州之围。
明年,贼大至,都将王涓自永阳赴敌,凝大宴,谓涓曰:“贼席胜而骄,可持重待之,慎毋战。
”涓意锐,日趋四舍,至南陵,未食即阵,死焉。
监军收余卒数千,还走城,沮留无去意,卒又恣横不能禁。
凝让曰:“吏捕蝗者,不胜而仰食于民,则率暴以济灾也。
今兵不能捍敌,又恣之犯民生业,何以称朝廷待将军意?”监军词屈,趣亲吏入民舍夺马,凝乘门望见,麾左右捕取杀之,由是不敢留。
贼乘胜而来,守有备。
贼急攻数月,御备力殚。
会大星直寝庭坠,术家言宜上报疾不视事以辟祸,凝曰:“东南,国有所出,而宣州为大府,吾规脱祸可矣,顾一方何赖哉?誓与城相存亡!”吏民请曰:“贼之凶势不可当,愿尚书归款退之,惧覆尚书家族。
”王凝曰:“人皆有族,予岂独全?”既而贼退去。
未几,卒,年五十八,赠吏部尚书,谥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王凝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坐举非其人坐:因……而获罪B. 贼益兵来攻益:增加C. 凝斩以徇徇:徇私D. 未食即阵,死焉阵:上阵(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明经”意为“明于经术”,唐朝时指以经义所取之士,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师说》《潮州请置乡校牒》含答案

(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今此州户万有余,岂无庶几者耶?
13.韩愈的散文多针砭时弊,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9. ADF“为”作谓语,“衙推官”作宾语,宾语后A处断开;“州学”是固定名词,作“勾当”的宾语,宾语后D处断开;“督”作谓语,“生徒”作宾语,故宾语后F处断开
(节选自韩愈《潮州请置乡校牒》)
【注】①赵德:潮州潮安人,号天水先生。
9.材料乙中画波浪线 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为衙推官A专勾B当州C学D以督生E徒F兴恺悌之风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字含义丰富,“则耻师焉”“巫医乐师”“圣人无常师”中“师”的意思各不同。
参考译文:
甲: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旧唐书韩愈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旧唐书韩愈传》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念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
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
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
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
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
裴度、崔群奏曰:“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国成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8.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疏奏A宪宗B怒C甚D间E一日F出疏G以示宰臣9.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孤,本义指少年时失去父亲,后泛指父母双亡,又引申为单独,在这里指丧父。
B. 寻,不久的意思。
与“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的“寻”意思不同。
C. 博士,官职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为教授生徒的官职。
D. “罪愈太重”中的“罪”是惩罚之意,与“明烛天南”(《登泰山记》)中的“烛”用法不同。
10.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韩愈从小刻苦学习儒家经典,无需别人奖励督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春,二月,曹操攻黎阳,与袁谭、袁尚战于城下,谭、尚败走,还邺。
诸将欲乘胜攻之,郭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
今权力相侔,各有党与,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
不如南向荆州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操曰:“善!”五月,操还许,留其将贾信屯黎阳。
后袁尚果自将攻袁谭,大破之。
谭奔平原,遣辛毗①诣曹操请救。
辛毗至西平见曹操,致谭意,群下多以为刘表强,宜先平之,谭、尚不足忧也。
荀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之志可知矣。
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绍以宽厚得众心;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
今兄弟遘恶,其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
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
”操从之。
后数日,操更欲先平荆州,使谭、尚自相敝,辛毗望操色,知有变,以语郭嘉。
嘉白操,操谓毗曰:“谭必可信,尚必可克不?”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
今一旦求救于明公,此可知也。
尚见谭困而不能取,此力竭也。
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亡尚之时也。
以明公之威,应穷敌,击敝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天以尚与明公,明公不取而伐荆州,荆州丰乐,国无亡衅②。
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焉。
且四方之寇,莫大于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矣。
”操曰:“善!”乃许谭。
冬,十月,操至黎阳。
尚闻操渡河,乃释平原还邺。
尚将吕旷、高翔叛归曹操,谭复阴刻将军印以假旷、翔。
操知谭诈,乃为子曹整娉.谭女以安之,引军还。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有删改。
) [注] ①辛毗(pí),颍川阳翟人。
辛毗先事袁谭,后归附曹操。
谥肃侯。
②衅:征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B.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C.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D.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四方:古代指天下、各处。
或指四方诸侯之国。
或指京城以外之地。
文中指天下、各处。
B.兵革:是兵器和甲胄的总称。
泛指武器军备。
或指战争。
文中指战争。
C.六军:古代泛指禁军,即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
晋世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
唐代专指禁军。
文中指军队。
D.娉:问名。
古代婚礼“六礼”之一。
即女方请媒人问男方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操把袁谭、袁尚打得逃到邺城,但曹操听了郭嘉的建议后就没有乘胜追击。
B.袁氏兄弟内讧时,曹军将领都认为此时不须进攻,只有辛毗力主要抓住机遇。
C.曹操不愿援助袁谭的原因是认为袁谭不可信任,并且对袁尚的实力心存戒备。
D.曹操通过袁谭送印的事,明白了袁谭并非真心归降,就用联姻计稳住了袁谭。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
(5分)(2)以明公之威,应穷敌,击敝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5分)(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9分)。
青青河畔草《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14.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中使用了六个叠音词,“青青”“郁郁”是形容人的丰姿和美貌。
B.青青草色、郁郁翠柳的生机盎然与少妇内心的孤寂、哀怨形成了鲜明对比。
C.少妇外表装束的艳丽与内心的苦闷和精神的抑郁形成了鲜明对比。
D.景物色彩的自然生成与少妇外貌色彩的有意粉饰形成了鲜明对比。
15.“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是王昌龄的《闺怨》。
请将此诗与《青青河畔草》比较,自选角度说出它们的异同点。
(6分)(三)名句默写。
(6分)16.根据理解填写下列诗句。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严以律己,但仍遭免职的句子是“,”。
(2)曹操在《短歌行》中“,”两句,借用典故,说明自己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3)《采薇》中主人公归来时,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作者哀伤之情的句子是“,”。
第Ⅱ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市防汛指挥部指出,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防汛部署落到实处。
B.青铜器馆门窗的构成是由磨砂板和防砸板两部分组成,磨砂板可隔绝紫外线,防砸板有强大的抗砸击功能,均按古建筑保护要求设计安装。
C.有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坑洼中落成,开始接受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
D.唯有各国拿出齐心协作、共渡难关的勇气和智慧,采取负责任的经济政策,才能实质性解决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种种难题。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以小镇为中心的河湾山峦间,有数以万计的崖墓,蓊蓊郁郁....,密如蜂房。
B.在我的中学生活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她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鼓励,带我走出迷茫。
C.各地公安部门联合行动,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犯罪分子如涸辙之鲋....,惶惶不可终日。
D.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华民族创作了世界级的华彩诗章,__①__这些诗章又锻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
古诗词__②__“曲高”,__③__“和者众”,国人都有着咿呀学诗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
__④__正是这共同的经历和记忆,构成了文化传承的大众基础,__⑤__“中国诗词大会”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用国人耳熟能详的诗词,在带领观众重温中华经典的同时,__⑥__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沟通古今的精神之旅。
①②③④⑤⑥A并且不仅而且也许/又B而虽然但是/所以也C/即使也因而那么就D而且/但是看来因此仍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6分)当前散文缺乏乡土特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乡土意识淡漠。
__①__,对乡情就渐渐地淡漠了,对农村生活就淡化了,__②__。
而散文的创作特色,主要包括散文的乡土特色、意象特色、情感表达特色以及语言特色等等,这是散文的生命,是散文是否能够成为好散文的关键,是散文作家长期形成的创作风格。
所以,__③__。
21.下面是某机构人才招聘面试流程图,用简洁的文字将流程表述出来,不超过80字。
(5分)答案:7、D A项“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在原文中是“绿色消费”的主要表现。
B项“高度重视绿色消费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原文中是我国“绿色消费”的实施方向,而非现状。
C项从材料三只能看出2011年-2015年期间,我国一二线城市的绿色人群渗透率相较二四线城市的绿色人群渗透率更高,他们的绿色人群渗透率提升速度则基本平行。
8、D项“最能见到成效”无中生有9、(6分)①学校围绕绿色消费理念,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②政府组织编写绿色消费知识;③开展绿色消费活动调查,发布调查成果引导大家树立绿色消费意识;④政府部门派遣专业人士到学校,培训广大师生;⑤成立关于绿色消费的学生社团,通过榜样带动更多的人树立绿色消费意识⑥学校张贴并宣传绿色消费标志,政府指导学校开展绿色消费的法律法规进校园。
⑦研究绿色消费、环保的专家学者到学校举办讲座,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色消费理念。
(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答出其中三点即可)10、C 解答此题应该注意断句标志词语,如句式标志,“兵革败于外”和“谋臣诛于内”;“天灾应于上”和“人事困于下”句式相同。
注意名词和代词可作为断句标志,如“谋臣”“兄弟”“介胄”“天灾”等。
11、D D项,“即女方请媒人问男方名字和出生年月日”应该是“即男方请媒人问女方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12、解析:选B B项的错误在于:不只辛毗一个人主张,还有荀攸。
13、参考答案:(1)假如他的两个儿子相处融洽友爱,这样来共守已有的基业,则天下的灾难就不能平息。
(“使”、“其成”、“息”各一分,句义2分)(2)凭您的威势,对付处于困窘境地的敌人,攻打疲惫的敌军,同疾风吹落秋天的树叶没有什么差别。
(“以”、“穷敌”、“敝寇”各1分,句义2分)14、A A项,“形容人的丰姿和美貌”错,“郁郁”是形容植物生机茂盛;15、(1)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女子的幽怨,女主人公对远方离人的思念。
(2)不同点:构思不同。
《青青河畔草》先写景,后让人物出场,再写人物的身世和心中愁绪;《闺怨》让人物先出场,后写景,再写人物因观景而产生后悔之情。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16、(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2)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7、C A项,成分残缺,“高度负责的态度”前面缺少谓语动词,应加上“用”或“本着”等词语。
B项,句式杂糅,“构成是……”和“由……组成”两个句子杂糅在一起,可去掉“由……组成”变成“青铜器馆门窗的构成是磨砂板和防砸板两部分”;或去掉“的构成”,变成“青铜器馆门窗由磨砂板和防砸板两部分组成”。
D语序不当,“各国”放在“唯有”前。
18、B A项,蓊蓊郁郁:形容树木旺盛的样子。
此处使用对象错误。
B项,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句中用来形容“教导”,使用恰当。
C项,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
此处不合语境。
D项,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
此处望文生义,句中是说令人看不过来。
19、B ①处前后语意相承,选“而”恰当;②③处构成转折关系,选“虽然”“但是”恰当;④处不用关联词;⑤处表结果,“所以”恰当;⑥处表并列,根据语感,选“也”恰当。
20、①作家离开故乡②作品里那种浓郁的乡土气息就很少了③我们要挽救散文的乡土特色(或:作家要增强乡土意识)21、参考答案:考生抽签后进入考场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