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一文总结血流感染

合集下载

某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某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某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血流感染是指病原菌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的感染。

临床上,血流感染具有病情严重、死亡率高和治疗难度大等特点,因此对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和监测非
常重要。

本院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集的血流感染标本进行了分析。

病原菌分离鉴定采用传统的细菌学方法和API系统。

耐药性测试采用纸片扩散法。

在所有血流感染标本中,细菌和真菌分别占68.6%和31.4%。

其中,革兰阴性菌是血流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占总病原菌数的59.2%,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占总病原菌数的9.4%。

真菌主要是念珠菌属和曲霉菌属。

耐药性分析显示,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相对较高。

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
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非常严重,耐药率分别达到74.1%和87.5%。

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和甲氧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3.8%和62.5%。

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最高,为98.2%,对甲氧苄啶的敏感率最低,仅为30.6%。

总体来看,革兰阴性菌是本院血流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同时存在较高的耐药率。


务人员应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规范,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和扩散。

在治疗血流感染时,应
根据病原菌的类型和耐药性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病人安全性。

血流感染课件

血流感染课件


多继发于严重原发疾病:血液病、肿瘤、肝硬化等 病情为重,多系医院获得性
伴中毒性休克者25~40%
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不动杆菌属、 沙雷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明显多于社区 社区获得性: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明显多于医院 复数菌感染病例预后差 部分病例伴DIC

◦ 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较原收缩压下降超过40mmHg

血培养病原菌阳性并非诊断BSI的唯一标准 血培养阳性90%考虑血流感染的病原菌
◦ 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白念珠菌

草绿色链球菌约70%为BSI 肠球菌阳性约38%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26% 血培养阳性<5%考虑血流感染
初次有效治疗后72小时内热退
无迁徙病灶的依据

复杂性血流感染的定义
◦ 血培养阳性,并不符合以上标准

血流感染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多趋势
◦ 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
◦ 各种操作技术的开展

发病率:0.34%~2.8%
综合性医院、ICU及接受骨髓移植受者可达1%
血流感染:引起死亡原因第13位
◦ 在临床实践中更容易实现

Sepsis3.0:感染+器官功能衰竭(SOFA≥2分)
◦ SOFA: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
呼吸、神经、心血管、肝脏、凝血、肾脏,共6个器官系统 分别1~4分
◦ qSOFA:呼吸≥22次/分,收缩压≤100mmHg,神志改变
≥2条即预示预后不好

Sepsis Shock感染性休克:Sepsis3.0基础上

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
◦ 首选苯唑西林或氯唑西林 ◦ 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患者可选用头孢唑啉、头孢呋辛或磷 霉素

血流感染的分子诊断研究进展

血流感染的分子诊断研究进展

血流感染的分子诊断研究进展作者:金君孙仁华呼邦传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0年第36期[摘要] 血流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进入血液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代谢产物,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的感染性疾病,是当前全世界临床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早期诊断并使用有效的抗感染方案能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长、降低患者死亡率。

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是目前临床诊断血流感染的金标准,但其存在病原学检测结果时间长、阳性率低等缺点,不能满足血流感染危重患者快速及精准治疗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涌现出DNA微阵列、质谱分析、数字PCR、二代高通量测序等分子诊断技术,较血培养能更快速地识别病原菌及耐药基因、提高检测的阳性率,指导临床医师早期进行目标抗生素干预,对改善血流感染患者临床预后具有潜在价值,并可降低病原菌耐药性。

[关键词] 血流感染;血培养;分子诊断技术;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 R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0)36-0182-06[Abstract] Bloodstream infection is an infectious disease in which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enter the blood circulation, and grow and multiply, producing toxins and metabolites leading to systemic inflammation. It is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faced by clinicians all over the world. Early diagnosis and effective anti-infection regimens can shorten the duration of antibiotic use and reduce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s. Blood culture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 are the gold standard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 but they have disadvantages such as the time-consuming detection results of etiology and the low positive rate, which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rapid and precise treatment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detection technology, DNA microarray, mass spectrometry, digital PCR, second-generation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and other molecular diagnostic technologies have emerged. Compared with blood culture, these techniques can quickly identify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drug-resistant genes, improve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guide clinicians to conduct targeted antibiotic intervention in the early stage, and have potential value in improving the clinical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bloodstream infection, and in the long run, reduce the resistanc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Therefor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olecular diagnostic techniques for bloodstream infection.[Key words] Bloodstream infection; Blood culture; Molecular diagnostic technique; Research progress近年來,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与重症病房侵入性操作多、广谱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多重耐药菌的增多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相关。

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

重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ICU脓毒血症指导原则
• 脓毒血症病原诊断及治疗需综合考虑:
• 原发感染灶是否存在
• 患者原发疾病及有无免疫功能受损 • 患者所在地区细菌耐药变迁情况 • 在病原诊断未确立之前: • 需结合上述因素给予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待病 原诊断确立后根据病情予以调整
汪复等。实用抗感染治疗学。2005版
病原菌耐药增加
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菌随着各种操作技术的开展及
抗感染药物的应用而丌断变化,病原菌的耐药性亦 逐渐增加
• MRS、VRE、产ESBLs的革兰阴性杆菌及其他耐药菌株丌 断出现2。 • 据报道,在血流感染中,MRSA约占30%,产ESBLs的革兰 阴性菌约占2%,耐碳青霉烯类的铜绿假单胞菌约占12%1~4。
• 血流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下述2 条之一即可诊断。①血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若为常见 皮肤菌,如类白喉棒状杆菌、肠杆菌、CNS、丙酸杆菌等, 需在丌同时间采血有2次或多次培养阳性。②血液中检测 到病原体的抗原物质。
BSI治疗
• 一般治疗: 维持水、电解质内环境稳态,加强支持治疗, 给予及时对症处理。 • 抗感染治疗:积极去除原发病灶及时切断感染途徂。 同 时进行有效的病原治疗,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及时有效地 控制感染,减少感染性休克、DIC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
内容概要
• 概念
• 流行病学及病原学变迁
• 危险因素及诱因
• 临床表现、诊断不治疗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概述
• 血流感染不斯沃
临床表现
• 血流感染常因原发病、病原菌、患者情况丌同临床表现也 复杂多变,存在较大差异。但仍有许多共同特点,如寒战、 高热、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皮疹、肝脾大及精神、意识

血流感染和脓毒症PPT课件

血流感染和脓毒症PPT课件
R.Phillip Dellinger, et al. Crit Care Med. 2013;41(2):580-637.
治疗每延迟1小时,患者死亡率 增加7.6%(3.6-9.9%)
最初6小时
主要研究结果: 在复发或持续低血压后接受有效 抗菌治疗的2154(78.9%)例感染 性休克患者中,开始有效抗菌治 疗的延误与院内死亡率显著相关 (校正的比值比1.119,95%CI: 1.103-1.136,p<0.001).在复发 或持续低血压的最初的6小时, 抗生素治疗每延误一小时,生存 率平均降低7.6%。
是否 (n=26) (n=29) 碳青霉烯类 +氨苄
西林/舒巴坦
26
血流感染和脓毒症预后
➢ 细菌种类:
➢ 肺链、溶链病死率较低;
➢ 肠球菌高(15-35%);
➢ 肠杆菌科(除大肠杆菌外)较高;
➢ 不动杆菌、铜绿等假单胞、MRSA可达30-45%或更高;
➢ 真菌40-67%。
➢ 复数菌病死率高于单一细菌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脓毒血症/败血症 严重脓毒血症
SIRS+感染 脓毒血症并伴有至少1个以
(满足以下2个或以上条件)
上器官出现功能障碍
• 体温 > 38℃ or < 36 ℃
• 心率 > 90/min • 呼吸急促 > 20min or
HRventilation (CO2 <32 Torr,
4.3kPa) • 白细胞计数 > 12,000
OR = 0.23 P = 0.012
病死率 (%)
是否 (n=12) (n=17)
含碳青霉烯类
是否 (n=5) (n=24)
含氨苄西林/舒巴坦

血流感染论文重症监护论文

血流感染论文重症监护论文

血流感染论文重症监护论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研究进展[摘要] 随着留置导管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也随之增多,目前已成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一导管相关并发症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加重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就近年来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归因死亡率、病原学、预防、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归因死亡率病原学预防治疗Progress in study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W ANG Xiao,FANG Qiang.(Intensive Care Unit,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College of medicine,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03,China)Abstract:With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indwelling catheter,there are more and more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which have become an inevitable problem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The catheter--related complications will exten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increase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 and add the patient's medical burden. Therefore,it is very important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duce theincidence of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In this paper,the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the epidemiology,risk factors,attributable mortality,aetiology,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are reviewed.Keywords: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s; attributable mortality; aetiology; prophylaxis; treatment.几乎所有ICU患者均需要经静脉或动脉置入各种导管,如周围静脉导管;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输入高营养液和药物的中心静脉导管;用于监测心脏血流动力学的Swan-Ganz导管;以及用于持续监测动脉压力的桡动脉或股动脉导管等。

【精编】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与病原菌识别

【精编】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与病原菌识别
白色念珠菌
机会性致病菌,在特定条件下引起血流感染,如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治疗。
流感嗜血杆菌
引起呼吸道和血流感染,常见于儿童和老年人。
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
01
血培养
采集患者血液样本,在培养基中培 养,以分离病原菌。
尿液培养
采集尿液样本进行培养,用于诊断 尿路感染。
变组织进行培养,以分离病原 菌。
02
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 方法
实验室检测方法
01
血液培养
血液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金标 准,通过培养血液中的细菌来判 断是否存在血流感染。
02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升 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感染 征象。
03
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 原检测
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是感染时 升高的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诊断 血流感染。
03
病原菌识别与鉴定
常见病原菌种类与特点
金黄色葡萄球菌
常见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也可引起血流感 染。具有高致病性和耐药性。
大肠杆菌
肠道正常菌群,但在特定条件下可引起血流感 染,如新生儿败血症。
肺炎克雷伯菌
常引起肺炎和血流感染,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患 者。
铜绿假单胞菌
环境中的常见菌,可引起皮肤和血流感染,具有多 重耐药性。
血流感染的症状与体征
症状
发热、寒战、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性感染症状。
体征
可能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异常表现。
血流感染的危害与流行病学
危害
血流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休克甚至 死亡。
流行病学
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主要与免疫功能低下、留置导管、外科手术等因素相 关。

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的类型
微生物证实的血流感染
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微生学证实的血流感染
(一)微生学证实的血流感染 1.葡萄球菌血流感染 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 萄球菌(MRSA)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 引起的血流感染逐年增多,占血流感染的10%-15 %,临床表现为发病急,中毒症状重,并常 引起迁延性损伤,并发心内膜炎等。常见于皮肤 感染、烧伤及呼吸道感染患者。
4.脓毒性休克
•脓毒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为收缩期 血压<12kpa(90mmHg)。在充 分补液的情况下低血压乃不能纠正, 或比原血压水平下降>5.32kpa (40mmHg),同时有低灌注的 临床表现。
5.多脏器功能障碍(多脏器功能衰竭)
(1)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2)多脏器功能衰竭
LOGO
血流感染的类型
谢 谢!
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的概念 血流感染(BSI)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病原微生物在循环血液中呈一过性、间歇性或持续性 存在,对机体所有脏器,特别是心脏瓣膜、关节等造 成损害,严重者可导致休克、多脏器衰竭、弥漫性血 管内凝血(DIC),甚至死亡。
血流感染
1.根据发病场所分类 .社区获得性感染(CABIS) .医院获得性感染(HABSI) 2.根据是否有原发病灶血流感染又可分 为: .原发性血流感染 .继发性血流感染
微生学证实的血流感染
2.肠球菌血流感染 肠球菌属可对多种抗菌药物耐 药,引起血流感染患者逐年增多,占血流感染的 10%, 而且病情较重,易并发心内膜炎。常见于泌尿生殖道、 消化道和腹腔感染的患者。 3.革兰氏性杆菌血流感染 如大肠埃希菌、铜绿假 单胞菌、克雷伯菌、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和变形杆菌 属等,主要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严重的可引 起脓毒性休克和DIC,甚至出现多脏器衰竭(MOF)。 常见于泌尿生殖道、胃肠道、胆道及呼吸道感染者, 也可见于大面积烧伤及严重创伤患者。

血流感染临床检验路径共识解读

血流感染临床检验路径共识解读

血流感染临床检验路径共识解读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是指患者血液培养呈阳性并伴有全身感染症状,可能是继发于原发部位明确的感染源,也可能是未确定感染源的原发感染。

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在社区获得性BSI通常涉及对药物敏感的细菌,而与医院获得性相关的BSI通常是由多重耐药(MDR)菌株引起的,及时、准确诊断,以及早期合理的抗微生物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尤其对于那些符合败血症或脓毒性休克标准的患者。

为了规范血流感染的临床检验实践,上海市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专科分会、上海市医学会危重病专科分会发布了《血流感染临床检验路径专家共识》,分别从风险分级的诊断流程、临床标本采集、检验技术评价、临床检验路径、相关影响因素、报告出具及结果解读等方面提出相关推荐意见(其中强推荐1条、弱推荐意见6条、弱不推荐1条、专家建议14条),为检验医师、临床微生物检验从业人员及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依据。

共识提示临床检验实践中应结合不同检测方法的特色,合理优化检验项目方案,包括重视血流感染精准的快速诊断检测需求,通过有针对性的检测方法尽快明确血流感染及原发病灶的病原体或者其他相关的感染依据,如特异性抗原、IgM型抗体、PCR或mNGS等方法,以及依据体外药敏试验或者耐药基因检测等结果,有效实现早期干预治疗、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到位。

1、血流感染相关临床定义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community-acquired bloodstream infection)是指患者由社区入院,48h内发生的血流感染,主要病因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腹腔感染、尿路感染、脑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医院获得性/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血流感染(hospital-acquired / intensive care unit-acquired bloodstream infection)是指患者入院或ICU 48h后检出的血流感染,或既往2周有住院史、再次入院或ICU 48h内检出的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课件

血流感染课件

5.6%
2.9% 3.9% 2.9% 1.9% 1.9%
6.3%
3.0% 2.0% 2.7% 2.0 1.1%
7.2%
4.3% 5.9% 3.2% 2.4% 1.5%(厌)
病原菌
新生儿组 (n=610)
婴儿组 (n=540)
儿童组 (n=384)
凝阴葡萄球菌
肠球菌 金葡菌 链球菌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孢菌 克雷伯菌菌属 产碱杆菌 沙门菌属 不动杆菌
初次有效治疗后72小时内热退
无迁徙病灶的依据

复杂性血流感染的定义
◦ 血培养阳性,并不符合以上标准

血流感染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多趋势
◦ 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
◦ 各种操作技术的开展

发病率:0.34%~2.8%
综合性医院、ICU及接受骨髓移植受者可达1%
血流感染:引起死亡原因第13位
◦ 菌血症(bacteremia):细菌短暂入血,无毒血症
◦ 毒血症(toxemia):细菌毒素所致,伴全身症状,细菌
可以buruxue ◦ 败血症(septicemia):细菌入血大量繁殖,伴毒血症表 现 ◦ 脓毒血症(sepsis):由于感染导致宿主反应异常,引起
器官功能衰竭综合症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包括以上

青霉素敏感株 ◦ 大剂量青霉素或氨苄西林

低度耐药或中介株 ◦ 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 ◦ 不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亦可选用大剂量青霉素(≥1000万u/d)或氨苄 西林(阿莫西林) ◦ 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呋辛亦有效 ◦ 新氟喹诺酮类亦具良好作用

高度耐药株 ◦ 万古霉素±利福平或新氟喹诺酮类 ◦ 新氟喹诺酮类体外有效

医院感染的医疗相关性血流感染与防控

医院感染的医疗相关性血流感染与防控

03 医疗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防 控策略
预防措施
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彻底洗手,使用 手消毒剂,避免交叉感染。
强化消毒与灭菌
对医疗器械、手术室等进行严格消毒,确保 无菌操作。
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
减少不必要的血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等操 作,降低感染风险。
提高患者免疫力
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力 ,降低感染风险。
04 医疗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案 例分析
案例一
感染情况
处理措施
新生儿病房发生一起医疗相关性血流 感染事件,导致5名新生儿感染。
立即对呼吸机进行彻底消毒,并对病 房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对所有医护 人员进行再培训,加强消毒意识。
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感染源来自病房内一台未 及时消毒的呼吸机。医护人员未严格 执行消毒制度,导致细菌滋生。
未来防控工作的重点与方向
方向
探索新的医院感染防控技术和方法,提高防控效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防控经验和技术。
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与完善,为防控工作提 供有力保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医院感染的医疗相关 性血流感染与防控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目录
CONTENTS
• 医院感染概述 • 医疗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概述 • 医疗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防控策略 • 医疗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接受治疗期 间发生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和 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案例三
感染情况
重症监护病房发生一起医疗相关 性血流感染事件,涉及8名重症患

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与病原菌识别

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与病原菌识别

稍高于传统墨汁染色显微镜检测值(48/46),且
结论:荧光原位杂交阳性技结果术敏感在性和侵特袭异性性均为100%。
真菌感染的病原菌识➢对别血标方本中面病原具菌的有鉴重别能力传统方法、PCR-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5 目前,PCR已成为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经典试验方法。 特定耐药基因检测:葡萄球菌mecA, 肠球菌van 诊断细菌性BSI时,血浆P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血清CRP、血浆内毒素明显增高 血培养确定微生物生长后进行病原菌识别的平均时间有明显差异,传统显微镜识别、PCR-RFLP及FISH分别为6天、12小时和5小时 包括IL-6、IL-8、TNF-a、VCAM-1等 临床细菌/真菌检测常用的方法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细菌早期识别
新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血培养阳性快速病原体识别
➢ 结果显示:152例患者血培养阳性的个 标本中,FISH鉴定细菌生长的阳性例 标本数145个。在病原菌鉴别中138例 准确,7例错误,微生物识别准确率 95.2%,可信区间95%。在需氧菌和厌 氧菌的鉴别没有差异。对血培养阳性病 原菌鉴别时间为30分钟,上机时间仅 需10分钟。
• 菌血症(bacteremia):细菌在血流中短暂出现的现象, 一般无明显毒血症状,在国外文献中常与败血症通用。
•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败血症和 菌血症目前统称为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2001年卫生部颁布)
血流感染诊断标准(1996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 心)
血多流重感 聚染合的酶定链义反、应诊诊选断断及血择流流行感2病染学2011-2014年4家医院的4279例感染患者,进行降钙
基因芯片(gene chip)

527叶临床路径血流感染和休克课件

527叶临床路径血流感染和休克课件
“血流感染”诊断标准临床表现:
病原学诊断: 在临床表现基础上,符合下述2条之一即可诊断: ①血培养阳性在1次或以上。若为常见皮肤寄生菌,如类白喉棒状杆菌、肠杆菌、CNS、丙酸杆菌等,需2次以上血培养阳性。 ②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抗原物质。
“血流感染”诊断标准
病原学诊断: “血流感染”诊断标准
MODS 诊断要点原发致病因素必须是急性
MODS诊断标准(根据Fry修订版)
器官或系统
诊 断 标 准
循环系统
收缩压<90mmHg,持续1h以上,或循环需要药物支持维持稳定
呼吸系统
急性起病,PaO2/FiO2≤200(已用或未用PEEP),X线胸片见双肺浸润,PCWP≤18mmHg,或无左房压升高的证据
一般情况取两份血,一套来自外周静脉,另一套来自导管内,两份血源的采血时间应接近且同时送检。
CRBSI的诊断标准
实验室(保留导管)导管外周静脉条 件结
实验室(不保留导管)
导管尖端
外周静脉I
外周静脉II
结果判断
+
+
+/-
CRBSI
-
+
+/-
培养为金葡菌或念珠菌属,并缺乏其他感染的证据则提示可能为CRBSI
血流感染=败(菌)血症脓毒症
又称感染性休克:是指严重全身性感染患者在给予足量补液后仍无法
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学说
┌- ─ ─ 致病因素 ――→ 应激激素分泌 ︳ ↓ ↓ ︳ 组织缺血缺氧 ←――血管收缩 炎症细胞 ↓ ←――儿茶酚胺刺激、内啡肽抑制 ︳ 肾上腺能受体敏感性下降 ︳ ↓ ︳ 内脏血管重新开放(再灌注) ︳ ↓ └ →炎症介质(TNF、血小板活化因子)产生、黏附分子合成 ↓ ↘ SIRS 瀑布效应→微循环障碍、休克→MODS

血流感染诊断标准

血流感染诊断标准

血流感染诊断标准血流感染是指细菌、真菌或病毒等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血流感染的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因为它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制定科学的诊断标准对于提高血流感染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一、临床表现。

血流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心率加快、低血压、全身乏力、头痛、恶心、呕吐等。

在特定的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局部感染症状,如皮肤红肿、脓肿等。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因此在诊断时需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培养。

血流感染的诊断金标准是通过血培养检测到病原微生物。

一般情况下,至少需要进行两次不同部位的血培养,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在进行血培养前,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细菌的外源性污染。

2. 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

CRP和白细胞计数是常规的炎症指标,对于判断炎症的程度和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项指标并不具有特异性,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作为血流感染的唯一诊断依据。

3. 心肌标志物。

在血流感染的患者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肌损伤,因此心肌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等指标的检测对于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具有一定的帮助。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于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灶、感染范围和并发症等具有一定的帮助。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胸片、CT、MRI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四、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的常规检查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血气分析、凝血功能检查、尿常规等,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综上所述,血流感染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不能依赖单一指标或检查。

在进行诊断时,医生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诊断方案,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血流感染 诊断标准

血流感染 诊断标准

血流感染诊断标准血流感染诊断标准。

血流感染是指细菌、真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发全身性感染的疾病。

由于血流感染的症状多样化,诊断标准的制定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判断和诊断血流感染。

一、临床表现。

1.发热,持续性高热是血流感染的典型症状,临床医生应该重点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

2.寒战,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寒战,伴随着高热,这是血流感染的常见表现之一。

3.意识改变,血流感染可能导致患者意识模糊、精神状态改变,甚至昏迷。

4.低血压,血流感染患者常常出现低血压,需要及时监测血压情况。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培养,对于疑似血流感染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血培养检查,以确定感染的致病微生物。

2.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炎症指标的异常变化也有助于血流感染的诊断。

3.凝血功能,血流感染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时间延长等。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帮助医生观察内脏器官的情况,发现可能存在的感染灶。

2.CT或MRI,对于疑似血流感染的患者,CT或MRI检查有助于发现感染灶、脓肿等病变。

四、其他辅助检查。

1.病史询问,患者的病史对于血流感染的诊断也非常重要,包括近期手术史、导管置入史、静脉药物滴注史等。

2.临床评分,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分,辅助诊断血流感染。

总结:血流感染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临床医生应当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在诊断血流感染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感染疾病,如肺炎、腹膜炎等。

及时准确地诊断血流感染,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希望本文所述的血流感染诊断标准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血流感染患者。

血流感染的诊断依据都包括哪些

血流感染的诊断依据都包括哪些

血流感染的诊断依据都包括哪些血流感染,这是一种严重且可能危及生命的感染性疾病。

当病原体,如细菌、真菌或病毒等,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生长,就可能引发血流感染。

及时准确地诊断血流感染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那么,血流感染的诊断依据都有哪些呢?首先,临床症状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重要线索之一。

患者往往会出现发热,体温可能会急剧升高,甚至达到 39 摄氏度以上,且发热可能呈现弛张热或稽留热型。

同时,还可能伴有寒战,感觉寒冷且身体颤抖不止。

此外,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状态的改变,如烦躁、嗜睡、意识模糊等。

如果血流感染较为严重,导致器官功能障碍,还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在血流感染的诊断中起着关键作用。

血常规检查是常见的项目之一。

在血流感染时,白细胞计数通常会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增加。

但在某些严重感染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白细胞计数可能不升高甚至降低。

C 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也是常用的指标。

CRP 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感染发生后会迅速升高;PCT 对于细菌感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其水平升高通常提示存在严重的细菌感染。

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金标准”。

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在特定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如果培养出病原体,就可以明确诊断。

一般来说,需要在患者发热或寒战期间采集血液,这样可以提高病原体的检出率。

采集的血液量也很重要,通常成人每次采集 10 20 毫升,儿童根据体重采集适量的血液。

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可能需要多次采集血液进行培养。

除了血培养,病原学检测还包括涂片检查。

将采集的血液样本制作成涂片,进行革兰染色或特殊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如果发现细菌、真菌等病原体,也有助于血流感染的诊断。

另外,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血流感染的诊断中也逐渐得到应用。

比如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可以快速检测血液中的病原体核酸,缩短诊断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一文总结血流感染一.摘要血流感染(BSI)指的是血培养阳性并且患者有全身感染征象。

血流感染可以继发于其他部位感染,也可以是原发性的。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来说,社区获得性的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往往敏感的,但医院获得性的血流感染的病原菌通常是多重耐药菌(MDR)。

早期、足量的抗生素是治疗血流感染的核心,尤其是对于伴有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的患者来说。

血流感染的治疗需要依据指南意见,并且需要建立在病原学化验基础上。

针对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治疗上必须考虑以下情况:当地流行病学、可疑的感染灶、免疫状态、前期抗生素暴露情况、MDR定植情况。

目前临床上已经能够早期鉴别病原菌的种类、细菌的耐药机制,这些新技术在治疗上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未来仍需要对这些技术的有效性做进一步的研究。

ICU患者会出现一些病理生理改变,因此他们的药代动力学不同于一般人。

这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药物剂量的调整,比如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的时候可以给予负荷剂量。

在面对MDR感染的时候,必须要考虑药物起始剂量和抗菌谱情况。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时候,需要尽快的想方设法寻找并控制感染源(Source identifcation and control )。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能够在不影响病死率的情况下降低抗生素挑选压力。

一般的抗生素疗程是5-8天,在一些危重病人身上可以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比如感染源控制较差的患者等。

二.介绍血流感染指的是患者血培养阳性而且有全身感染迹象。

血流感染可以继发性于其他部位的感染比如肺部感染、腹腔感染,也可以是原发性感染。

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患者中,有40%是由血流感染引起的。

ICU感染患者中,有20%是血流感染。

当这类患者的感染源控制延迟、抗生素给药不及时的时候,治疗效果通常很差。

本文力争阐述如何早期诊断血流感染,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下图示:血流感染的比例三.血流感染二十条缩写简介ESBLE:产ESBL的肠道菌群;CPE:产碳青霉烯酶的肠道菌群;MDR:多重耐药菌;XDR:泛耐药菌;TDM:治疗药物监测;AED:抗生素降阶梯1.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中,ESBLE比例越来越高。

2.院内获得性血流感染中,CPE和XDR鲍曼不动杆菌比例越来越高。

3.ICU的血流感染经常出现在那些危重病人身上,尤其是免疫抑制、重大手术、ECMO患者和其他有侵袭性操作的患者身上。

4.大部分ICU获得性的血流感染和导管感染、腹腔感染、VAP相关。

5.可以采用基因分型等技术来鉴别病原微生物,尤其是革兰氏染色阴性的病原体。

6.基因分型和耐药分型往往是准确的。

这些技术显然能够用来指导抗生素的给药时间和准确性。

7.危重病人血流感染的治疗,需要考虑一些因素:经验性治疗和目标性治疗、疑似感染部位和明确感染部位、可疑耐药和明确耐药、免疫状态、是否合并念珠菌血症。

8.经验性治疗需要建立在对可疑菌群的认知上,并且参照环境和个体因素,判断是否是MDR感染,而不是胡乱用药。

9.当需要使用新型药物的时候,必须要有明确指征,权衡利弊。

10.对于分布容积增大的患者来说,亲水性抗生素负荷剂量可以增加。

11.药物维持剂量需要参考患者的肾功能。

12.万古霉素和氨基糖苷类药物需要监测药物浓度。

如果有条件,可以监测β内酰胺类药物的浓度,但其效果需进一步的研究来明确。

13.对于脓毒症休克患者来说,如果是XDR感染,可以联合用药。

14.感染性休克患者及时去除感染灶非常关键,包括去除感染的导管。

15.如果是危及生命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需要进行损伤部位管理,及时换药。

16.对抗生素联系反复评估,并可以采用降阶梯治疗,及时终止联合用药或转向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17.在培养结果拿到之前,每天都需要评估抗生素的效果。

18.ICU患者血流感染的疗程需要综合评估,取决于病原菌的种类和来源。

一般来说,如果没有合并感染性休克,病人病情已稳定,就可以终止抗感染治疗,疗程一般是一周以内(≤7天);如果感染源控制欠佳,需要延长治疗时间。

19.治疗失败概率较大的患者,抗生素疗程可以延长到14天。

骨和关节的感染、脓肿、感染源控制欠佳,抗感染治疗可以是4-8周。

20.不能因为抗感染效果欠佳就盲目延长抗感染的时间,而应当去寻找抗感染效果欠佳的具体原因,比如感染源控制较差、双重感染、细菌耐药、不是感染导致的发热或休克。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反复送检病原学培养,来明确上述情况。

四、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血流感染会使严重的社区获得性感染性疾病变得更为复杂。

目前发现,超过70%的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肺炎链球菌。

当日,不同病人、不同感染部位,病原菌可能会有不同。

铜绿假单胞菌构成了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的5%左右,在那些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身上其比例尤为增高,比如免疫抑制患者、近期去过医院、近期有过尿道感染和肺炎。

但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中的铜绿假单胞菌通常对抗假单胞菌药物敏感,耐药情况较为少见。

2000年之后,MRSA所致的CA-BSI逐渐上升,但目前已经趋于稳定水平。

同时,ESBL-PE导致的CA-BSI也在越来越多。

目前发现,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所致的CA-BSI中,超过5%的菌属产生β内酰胺酶,在某些地区甚至超过20%,这一比例完全达到了HA-BSI的水平。

对于ICU患者来说,有25%在收入ICU的时候就有HA-BSI,另外75%的HA-BSI是在ICU中获得的。

统计下来,ICU获得性BSI的比例大概是5-7%,1000住院日中有6-7例。

ICU获得性BSI的危险因素有:收入的时候病情危重、ICU住院时间延长、免疫抑制、肝脏疾病、外科手术、侵袭性操作。

EUROBACT-1研究发现,ICU获得性的BSI中,21%是导管相关的,21%是肺部感染相关的,12%是腹腔感染相关,另外有24%是找不到原发灶的。

在ICU中,使用目前的集束化方法来进行中心静脉导管(CVC)插管和管理下,CVC相关的BSI的发生率是0.5-1.5%,发生率的中位数是0.5-2.5例/1000留置天数。

CVC相关的BSI的危险因素有:无菌操作差、颈内静脉或股静脉导管、留置时间。

动脉导管留置引起的BSI 发生率和CVC-BSI类似,大概是1例/1000留置天数。

最后,ECMO 患者血流感染风险大幅度提高,可以达到20例/1000ECMO天数。

对于机械通气时间长、ICU留置时间长的患者来说,血流感染的风险是VAP或其他部位感染,而不是导管。

下图示:血流感染和器官感染的相互作用对于ICU患者来说,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变化很大。

不同的ICU、不同的用药习惯、不同的病人类型都会影响病原菌的流行病学。

热带地区或所处环境较热的ICU更倾向于感染非发酵菌比如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但是其他病原菌的比例也在提高,比如ESBL-PE、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的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

下图示:血流感染耐药比例(可高达50%)五、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对于脓毒症患者来说,病原学培养仍然是微生物鉴别的金标准。

留取血培养的时候,皮肤区域必须要严格消毒,并且留取厌氧菌和需氧菌(每一瓶10-20ml)。

需要时刻铭记的是,抗生素使用后在进行血培养会大大降低培养的阳性率。

近来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发展,在细菌鉴别上已经成为细菌培养之外的一种替代方案。

这些技术可以迅速鉴别细菌情况(罗列一些如下图)。

对血液标本进行PCR处理,能够直接鉴别病原学和耐药情况。

然而这些技术并没有流行开来,因为他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算太高,只是中规中矩。

而且操作过程也不是全自动化。

而且这些技术只能展示一部分耐药基因,并不能提供出所有药物的药敏情况,只能通过猜测获得抗生素耐药情况。

还有一些方法,比如磁共振基础的检测技术,能够提高敏感性,缩短监测时间,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其有效性。

目前还有一些技术,对于培养阳性的标本进行分子生物学处理,能够大大增加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临床上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结果和病人实际情况需要密切结合,而不能单纯依赖化验结果来进行诊治。

下图示:血流感染的诊断技术二代测序技术也在越来越多的用在血流感染的诊治上。

获取临床标本的核酸序列,然后和临床基因组学对比,以来明确病原学的种类和耐药情况,这就是二代测序技术。

对血液标本中游离的DNA (cfDNA)进行对比和处理,这可以增加细菌诊断的阳性率。

有一项研究证实,这项技术的敏感性很高,可以达到93%,但是特异性不高,只有63%。

也就是说,这项技术能够鉴别出很多培养不出来的细菌,但并不一定是致病菌。

下图示:血流感染的快速诊断技术尽管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不断发展,细菌培养仍然是鉴别细菌的基础。

可以结合目前最新的技术,对细菌培养技术进行改进,以便获得更好的结果。

六、抗生素选择血流感染使用哪种抗生素进行治疗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1.治疗是经验性还是目标性;2.感染部位是否明确;3.病原菌是否会耐药(尤其是医疗机构内获得的BSI);4.是否可能有真菌血症(比如白色念珠菌)。

5.宿主免疫状态(是否有免疫抑制,需要知道的是,免疫抑制患者更容易出现MDR感染和机会性真菌感染)。

一般来讲,初始的抗生素治疗都是经验性的,然后要迅速进行病原学筛查,随后进入降阶梯、针对性治疗中。

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抗感染策略。

为了尽快控制MDR感染,可以使用新研发出来、批准使用的抗生素,但也不能随意使用。

随意使用这些新的抗生素有可能会导致细菌对这些抗生素耐药。

现在研究证实,新研发出来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体能够选择性治疗某些革兰氏阴性菌,改善临床结局。

对于血流感染的抗生素选择,一定要参考以上论述,谨慎执行。

危重病人血流感染相关药物的特性抗生素抗MDR情况临床使用是否批准阿米卡星潜在的抗MDR-GNB(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菌)特性25-30mg/kg,qd;AUC/MIC批准氨曲南抗β内酰胺酶活性的菌属单环β内酰胺,T>MIC,1-2g,q8h批准头孢吡肟抗AmpC(头孢菌素酶,水解头孢西丁)头孢菌素类,T>MIC,2g,Q8H或持续输注批准头孢他啶头孢菌素类,T>MIC,6g,q24h,或持续输注批准头孢他啶阿维巴坦ESBL-PE(ESBL阳性的肠杆菌)CPE(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A型和D型碳青霉烯酶)MDR-PA(多重耐药的绿脓杆菌)头孢菌素联合酶抑制剂,T>MIC,2.5gq8h可用于腹腔感染、肺部感染等危重病人血流感染相关药物的特性替加环素MRSAVRE(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ESBL-PECRAB(碳青霉烯耐药的鲍曼不动)四环素类,AUC/MIC100-200mg负荷剂量,50-100mg,q12h复杂皮肤软组织感染血流感染的时候要联合用药万古霉素MRSA 糖肽类,AUC/MIC,15-30mg/kg负荷剂量,30-60mg/kg q12h,或持续输注批准多粘菌素ESBL-PECPE(产碳青霉烯酶的多粘菌素类,AUC/MIC,9MU负荷剂量,4.5MU q8-12h批准使用肠杆菌)MDR-PA CRAB达托霉素MRSAVRE AUC/MIC,8-10mg/kg qd 皮肤软组织感染右心心内膜炎危重病人血流感染相关药物的特性磷霉素ESBL-PECPE(所有类型的碳青霉烯酶)MDR-PAMRSAVRE PK/PD尚不明确4-6g,q8h,或持续输注批准血流感染治疗的时候需联合用药庆大霉素潜在的MDR-GNB活性氨基糖苷类,AUC/MIC,5-7mg/kg,q12h批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ESBL-PE 碳青霉烯,T>MIC,0.5-1g,q6h批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潜在的抗ESBL-PE活性T>MIC,4.5g,q6h 批准七、药物浓度监测目前为止,危重病人血药浓度监测应用尚不够广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