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最新版本

合集下载

最新:血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管理2023

最新:血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管理2023

最新:血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管理20232023年2月国家卫健委针对医疗质量安全薄弱环节和关键点,明确行业改进方向提出3个领域涵盖10个重大疾病的医疗质量改进目标,其中“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10大目标之一。

国家卫健委于2023年3月17日印发"血流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2023年版)”的通知,重点改善中心静脉导管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血流感染问题,以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定义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esse1CatheterAssociatedInfection,简称VCA1)是指留置血管导管期间及拔除血管导管后48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的感染,包括血管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1)。

患者局部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渗出等炎症表现,血流感染除局部表现外还会出现发热(>38。

C)、寒颤或低血压等全身感染表现。

血流感染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尖端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国OCRBS1的危害及疾病负担CRBS1死亡率明显升高,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显示留置导管血流感染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无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或导管细菌定植患者。

Id1F<0.009Aff1UXBff1,/⅛O,O55现f 粉皿侬的IIBmCfi)CRBS1分布科室多,成为常见院内感染之一,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常见类型败血症占20%o 我国一项回顾性分析显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分布在ICU,胃肠外科、急诊急救等科室;一项美国全国范围监测研究显示院内血流感染分布在ICU 、内科、普外科等科室。

CRBS1的危险因素导管类型:双腔导管和多腔导管感染率较单腔导管明显升高。

插管部位:股静脉置管感染率较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率 高。

导管留置时间:留置时间超过2周,导管相关感染明显升高。

患者因素:患者存在严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以及低蛋白血症、因化联血*幽 导f 包他睢摘BSI疗所致粒缺。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19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培养方法
成对血培养:
方法:同时取两份样品做培养,一份取自导管 的静脉血,另一份经皮穿刺的周围血。 结果评价: 1) 持续监测这对血培养阳性出现的时间,当导 管出现阳性血培养的时间比周围血培养阳性提 早2小时以上,即确定差异时间培养阳性 2) 自导管的血培养菌落计数比周围血高5—10倍 预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Company LOGO
62
拔管后抗菌药物治疗在24h内有效则提示CRBSI;
12
关于血培养的正确观念
正确采集血培养标本的关键点:
采血时间 采血次数 接种血液数量 使用含树脂培养瓶
13
关于血培养的正确观念
Chills 寒战
Blood Cultures
血培养
Temp
体温
BACTEREMIA LEVEL 菌血症的水平
0
30 Time (min)
9
CRBSI的病原学
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革兰阴性厌氧杆菌; 白色念珠菌
10
导管相关性感染分类 局灶性(外部)感染:蜂窝组织炎、脓肿、化 脓性血栓炎等。可伴有或不伴有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菌血症、心内膜炎
11
CRBSI的诊断
CRBSI诊断目前尚没有金标准! 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和延迟性使诊断更难以把握; 血培养阳性是诊断CRBSI最简单方法;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

21
CRBSI的诊断
实验室(不保留导管)
从独立的外周静脉采两套血,同时在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 剪下导管尖端5cm或近心端,一并送细菌室培养
导管尖端 + -
+ -
外周静脉I + +
-
外周静脉II
结果判断
+/-
CRBSI
培养为金葡菌或念珠菌属,并缺
+/-
乏其他感染的证据则提示可能为
CRBSI
-
导管定植菌或污染菌
3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现况
在美国
每年有近7百万个CVC,4百万个PICC,5百万个动脉导 管,以及1亿8千万个外周导管在使用
每年约有248000例血源性感染发生,其中大部分与中心 静脉导管有关
导管相关性感染病死率为10%-20%,ICU甚至高达25%或 以上
——参照《静脉输液治疗手册》
4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定义
-
非CRBSI
22
血液抽出后,立即以无菌方式注入血培养瓶,充分混合后送检。 如不能立即送检,应室温存放,切勿放入冰箱保存
23
CRBSI是后果严重而又可预防的感染 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使CRBSI明显减少
24
CRBSI的预防
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 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 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导管的附加装置 附加装置可增加污染发生率 导管留置时间 放置时2、操作相关因素
穿刺部位 无菌操作规范性
置管的熟练程度
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 操作人员和患者皮肤上的表皮葡萄球菌是最 主要的病原菌来源。维护时消毒不严格可将 细菌带入管腔 置管的熟练程度与感染发生率成反比

指南最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治

指南最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治
➢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entral Venous Access;A Report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Task Force;Anesthesiology, 2023,V 116 • No 3。
➢ Strategies to prevent 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acute care hospitals: The Society for Healthcare Epidemiology of America 2023 update。
➢血行播散型病原菌感染(菌栓),转移性感染。 ➢连续或反复出现定皮肤植菌感染
诊疗措施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acteremia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vascular catheters: That provides a new clinical practice guide.Med Intensiva. 2023 Jan - Feb;42(1):5-36.
定义
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旳患者出现菌血症或 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烧(>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体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 其他明确旳感染源。
导管有关旳血流感染 catheter-associated BSIs
留置导管旳病人发生血流感染 继发于手术切口感染、腹腔内感染、院内取得性肺 炎、泌尿系感染等
➢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linical guidelines of the Spanish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SEIMC) and the Spanish Society of Spanish Society of Intensive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nd Coronary Units (SEMICYUC).Med Intensiva. 2023 Jan - Feb;42(1):5-36.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新版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新版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新版
第23页
CRBCI治疗Biblioteka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新版第24页
(一)导管感染处理
导管处理:临床拟诊导管相关感染 时,应该考虑临床相关原因后再做出是 否拔出或更换导管决定,这些原因主要 包含:导管种类、感染程度和性质、导 管对于患者意义、再次置管可能性及并 发症以及更换导管和装置可能产生额外 费用等。
➢ 一些真菌可能在含糖液体存在时也产生类似Slime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新版
第10页
3、其它与CRBSI相关原因
输液 药品配置过程中屡次加药及穿刺均会造成微粒污染。 消毒液污染 静脉营养液等药品原因 血管内装置若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或输 入全静脉营养液,则会增加感染概率。 患者情况 年纪<1岁或>60岁、白细胞降低症、使用免疫抑制 剂、皮肤弥漫性病变(烧伤)及远处感染病灶等 病区原因 病区管理及是否有专业护理队伍
在我国最常见者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 次为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阴 沟肠杆菌、硝酸盐阴性杆菌、微球菌和 真菌。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新版
第22页
CRBSI诊疗当前上没有金标准;
临床表现非特异性和延迟性使诊疗更难 以把握;
配对血培养阳性时间差是诊疗CRBSI最 简单方法;
拔管后抗菌药品治疗在24h内有效则提 醒CRBSI;
导管置管感染危险原因很多,如:
在什么样条件下置管,选择性还是紧急 置管;
导管种类(塑料>金属);
穿刺部位(股静脉>颈内静脉(右侧 31%低于左侧53%)>锁骨下静脉);
放置方法(切开置管>经皮穿刺置管)、
导管腔数(3个>2个>1个。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新版
第6页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危险原因

最新:麻醉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专家共识(完整版)

最新:麻醉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4麻醉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专家共识要点(全文)血管内导管因其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流量充足、保留时间长等优势,在急救、大手术中的监测与输液、肠外营养以及危重患者护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临床不可或缺的医疗手段。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是其重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常见原因。

在我国,CRBSI已经被列为国家重点监控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指标之一。

如何进一步减少CRBSI的发生率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前,医院病房和重症监护室相关的CRBSI预防方案已基本完善,并建立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和维护过程中预防感染的国家最佳标准做法。

这些规范的建立和实施大大减少了院内CRBSI的发生。

然而麻醉科作为承担抢救重任和围术期管理的重要科室,血管内导管置管亦是麻醉科医生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其相关CRBSI预防的相关规范尚未建立,麻醉科医生在进行血管内导管穿刺与置管的操作过程中仍存在可能导致感染的风险和隐患。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感染控制分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共同撰写此版《麻醉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一、CRBSI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CRBSI是指留置血管内导管期间或拔除血管内导管48 h内发生的,可伴有发热(>38 ℃)、寒颤或低血压等临床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近十年研究结果显示,我国CRBSI发生率为每千导管日0.62~16.96例。

CRBSI一般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常见临床表现为插管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渗出等炎症表现,可伴有发热(体温>38 ℃)、寒颤等全身感染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持续性菌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明确诊断CRBSI需要微生物学证据。

美国感染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建议诊断依据为患者至少有1处外周静脉血培养阳性,有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寒颤和(或)低血压],且除导管外无明显的感染来源。

医院感染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医院感染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诊断流程
对于疑似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患者,首先应确认导管是否为 感染源,通过观察导管插入部位的情况以及血培养结果。若 确诊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应立即拔除导管,并进行全身抗 感染治疗。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 采用口服抗菌药物;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需采用静脉注射抗菌药物,并根据 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考核
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他 们掌握正确的防控知识和技能。
CHAPTER 03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患者在留置血管内导管期间或拔除导 管48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菌血症和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 寒战、低血压等症状,同时可伴有导管段和外周血中微生物 的定量培养阳性。
定期更换敷料
保持插管周围皮肤清洁干 燥,定期更换敷料,防止 细菌滋生。
定期检测体温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 ,及早发现感染征兆。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预防和治疗感染。
医护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加强培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导管相关血流感 染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
和操作技能。
严格执行手卫生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严格执 行手卫生规范,避免交叉感染。
临床研究与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分享
临床案例分析
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最佳实践指南
根据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制定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最佳实践 指南。
培训与教育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认识和防控 能力。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CRBSI的发病机制
穿刺部位的皮肤细菌移行至皮下导管 导管接口部污染 经血行污染导管端口 输液污染 导管材料 感染菌内在特性 细菌生物膜biofilm
CRBSI的发病机制
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 即使导管定量培养病原菌阴性,几乎所有插入血 管的导管都有病原菌定植,且具活力,还能在 24h内形成生物被膜。
常见导管相关感染的定义
隧道感染:沿插管方向皮下潜行出现压痛、 硬节,范围在2cm以上,不伴或伴血培养 阳性;
装置感染:完全植入皮下的静脉装置出现 炎性液体,通常表面皮肤压痛、红和/或硬 结,装置自发性破裂、溢液或表面皮肤坏 死,不伴或伴血培养阳性;
常见导管相关感染的定义
导管相关血行感染: 留置血管内装置的病人出现菌血症(发热、寒战 和/或低血压等感染症状),并有1次以上外周静 脉采血血培养阳性者,无其他明确导致血流感染 因素者,并应满足以下田间之一:
应采集患者多少血液
血液量是使血培养得到最佳灵敏度的唯一 重要因素; 对于大多数2份血培养瓶,每份应至少为 10ml血液,最好为20ml血液,分注在2个 培养瓶内,2份血培养(4个培养瓶)应至 少接种20血液,最好是40ml; 已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使用含树脂 培养瓶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选择适当的导管:聚四氟乙烯树脂、聚氨 酯树脂导管、抗菌定植导管 选择适当的插管部位:优先选择锁骨下静 脉作为插管部位,并最好建立皮下隧道 严格无菌操作自自在在最总咱;洗手、隔 离衣、无菌手套和无菌大单
CRBSI的预防
PICC:需长期留管者可经外周静脉至中心 静脉置管PICC更安全、可靠; 护理:插管部位皮肤的护理、敷料定期更 换、减少导管留置时间、培训专业静脉输 液小组管理CVC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最新整理)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最新整理)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留置血管内导管是救治危重患者、实施特殊用药和治疗的医疗操作技术。

置管后的患者存在发生感染的危险。

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管留置的时间、置管部位及其细菌定植情况、无菌操作技术、置管技术、患者免疫功能和健康状态等因素。

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一)管理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

2.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血管内导管的正确置管、维护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3.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静脉置管专业护士队伍,提高对静脉置管患者的专业护理质量。

4.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措施。

5.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

(二)感染预防要点。

1.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

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

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最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监测规范及操作手册

最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监测规范及操作手册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监测规范及操作手册筛选指征:在ICU 病房内携带中心静脉导管超过48小时,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烧或低血压的患者,儿童患者出现低体温者。

处置方法:临床医护人员送检微生物学标本。

感控人员填写《 ICU-CRBSI病人目标监测日常记录表》送检方法:临床医生首先判断导管是否仍有保留的必要性。

按导管保留与否分别采用不同的送检方法。

1、保留情况:采取至少2套血培养,其中至少一套来自外周静脉,并做好标记,另外的一套则从导管中心或VAP隔膜无菌采获,两个来源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不>5分钟),各自做好标记。

2、不保留情况:从独立的外周静脉无菌采集2套血培养。

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管尖端或近心端交付实验室进行Maki 半定量平板滚动培养或者定量培养(following Vortex或超声降解)。

采血方法:1、消毒:•采血者用速干乙醇消毒液洗手•75%的乙醇消毒培养瓶的橡胶塞,待干60秒。

•用安尔碘(络合碘)消毒皮肤待干60秒钟才能进行穿刺。

2、两个部位采血时间接近(不>5分钟)。

3、每瓶采血10mL,尽量保证两套血培养采血达40mL,提高阳性检出率。

4、采血后,血培养瓶应尽快送至微生物实验室。

采血后的血培养瓶室温放置不能超过12小时。

实验室工作流程:•血培养孵育时间5天。

•第4天早晨进行早期阴性报告•报告内容:血培养第四天,阴性。

注:如无阳性,不再重复阴性报告•阳性标本进行早期涂片、镜检,早期阳性报告,转种,进一步鉴定、药敏试验,报告最终鉴定药敏结果。

诊断标准•保留导管者结果解释:–如果两套血培养阳性且为同种菌:(1)如缺乏其它感染证据,提示可能为CRBSI;(2)来自导管的血培养报阳时间比来自外周静脉的早120分钟:提示为CRBSI(报阳时间差异小于120分钟,但耐药谱一致,同时缺乏其它感染证据,也可能提示为CRBSI);(3)来自导管血培养的细菌数量为至少5倍于外周静脉血培养,如果缺乏其它感染证据,提示可能为CRBSI(用于手工定量血培养系统)–如果仅是来自导管的血培养为阳性:不能确定为CRBSI,可能为定植菌或采集血标本时污染–如果仅是来自外周静脉的血培养为阳性:不能确定为CRBSI;但如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念珠菌,在缺乏其它感染证据则提示可能为CRBSI–如果两套血培养为阴性:不是CRBSI导管外周静脉条件结果判断++CRBSI可能++导管较外周报阳快120分钟提示为CRBSI 导管细菌浓度较外周高5倍+- 不能确定- - 不是CRBSI •已拨除导管结果解释:–如果一套或多套血培养阳性,且导管末梢培养阳性,根据鉴定和药敏谱提示两种培养为同种菌:提示可能为CRBSI–如果一套或多套血培养阳性,而导管末梢培养阴性:如培养为金葡菌或念珠菌且缺乏其它感染的证据则提示可能为CRBSI,确认可能要求额外的血培养阳性结果且是同种菌–如果血培养为阴性而导管末梢培养为阳性:提示为导管定植菌,不是CRBSI–如果两套血培养和导管末梢培养均为阴性:不是CRBSI导管尖端外周静脉1 外周静脉2 结果判断+++CRBSI可能++-- +- 培养为金葡菌或念珠菌、且缺乏其它感染的证据则提示可能为CRBSI- +++- - 导管定植菌- - - 不是CRBSI流程图:监测数据的分析:统计项目值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例数 No. of CA-BSIICU带管患者住院总天数 Patient daysICU带管患者总插管天数CVC days感染率 Infection rates导管使用率 DU ratios备注:1、对参与项目监测ICU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掌握美国CDC的CRBSI定义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血培养
正确采集血培养标本的关键点:
▪ 采血时间 ▪ 采血次数 ▪ 接种血液数量 ▪ 使用含树脂培养瓶
.
血培养
采血时间:
A、发热开始时 B、寒战开始时 C、发热最高峰时 D、寒战结束时 E、预计寒战发热前
.
血培养
采血次数:
▪ 每名患者应至少采集2份血培养,最好为3份 ▪ 一份指一次静脉穿刺 ▪ 绝不能只采集一份血培养 ▪ 每份血培养时间间隔应不超过10分钟,因网状内皮系
萄球菌
革兰阴性菌 如:大肠埃 希菌、假单
胞菌属
.
真菌如: 白色念珠菌
致病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更 易粘附于塑料制品表面,形 成导管表面的优势菌从而引 发感染。
.
常见的导管相关感染
导管定植 静脉炎 外部感染 隧道感染 装置感染 血流感染:输液相关
导管相关
.
常见的导管相关感染
导管定植
1、对5cm导管尖端进行半定量培养时菌落 计数超过15cfu
.
常见的导管相关感染
识别血流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 突然高热、寒战,低血压
输液相关: ▪ 输注液体和静脉采血培养,获得同一细菌,
而无其他部位感染证据。
.
常见的导管相关感染
识别血流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导管相关: 1、外部感染伴血培养阳性 2、隧道感染伴血培养阳性 3、装置感染伴血培养阳性 4、血培养 (1)、至少一份外周静脉穿刺取样的血标本和导管
.
常见的导管相关感染
识别穿刺点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
常见的导管相关感染
识别隧道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 沿插管方向皮下潜行出现压痛、 红、硬结,范围在2cm以上,伴 或不伴血培养阳性。
.
常见的导管相关感染
识别装置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症状和体征
▪ 完全置入皮下的静脉装置出现炎性 液体,常有表面皮肤压痛、红、硬 结、装置自发性破裂、溢液或表面皮 肤坏死,伴或不伴血培养阳性。
.
导管的血流感染率
计算方法:每1000个中心静脉导管 日的导管相关性感染数
感染例数
CRBSI =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日 *1000
.
流行病学
•20世纪90年代ICU患者发生CRBSI高达48%,而 CRBSI导致患者平均住院日延长7天,每例增加住 院费用3700~29000美元,病死日增加4%~20%。
•对上海医院感染质控中心连续监测资料显示2004~ 2008年ICU内CRBSI的感染率约2.5例次/1000置管率。
•美国每年有1.5亿的患者进行动静脉置管,CRBSI 发生率 4.6‰ ~7.4‰,成为美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
•美国最近一项医院感染调查表明,87%的血液感染与
中心静脉导管有关,每年因血液感染死亡患者高达40
万人。
.
CRBSI的后果
•住院天数增加:7~24天 •死亡率增加:3~4倍 •增加治疗费用:大约40000美元/生还者
因此:
显著增加医院支出 显著增加住院时间 显著增加患者病死率
.
CRBSI的危险因素
•穿刺VAD前没有进行充分的皮肤消毒 •对输液系统反复多次操作 •患者的年龄、姓名和敏感性 •继发感染的存在 •临床医生的教育水平和技术水平 •VAD的穿刺技术部成熟 •护理和维护不当
LOGO
Click
to
add
your
text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临床实践标准
主要内容
CRBSI的定义 CRBSI的危险因素 CRBSI的诊断标准 CRBSI的预防
CRBSI的干预措施
.
定义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 ):
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 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 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 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 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 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 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整个部分 ▪ 对于中心导管或中心静脉导管,用无菌剪刀剪取尖端上5CM
2、对5cm导管尖端进行定量肉汤培养时菌 落计数超过102cfu
可以判断导管尖端存在病原菌定植。
.
常见的导管相关感染
静脉炎
▪ 导管周围沿血管走向出现红、肿、热、 痛等症状。
.
常见的导管相关感染
识别穿刺点(外部)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 压痛 ▪ 穿刺点周围见直径2cm内的红斑 ▪ 穿刺点周围见直径2cm内的硬结 ▪ 穿刺点有分泌物并发现微生物 ▪ 不伴或伴血培养阳性
尖端培养发现同一致病微生物。 (2)、外周静脉穿刺所取标本和经导管所取标本定
量血培养细菌浓度比例超过5:1,或者不同标本血 培养报阳性时间差达到2小时以上。
.
CRBSI的诊断
▪ CRBSI诊断目前尚没有新标准!
▪ 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和延迟性使诊断更难以把握。 ▪ 配对血培养阳性时间差是诊断CRBSI的简单方法。 ▪ 拔管后抗菌药物治疗在24小时内有效提示CRBSI。
(培养阳性率提高18%) ▪ 对于已治疗的患者,培养阳性率提高35% ▪ 因此,建议常规使用含树脂的培养瓶
.
细菌培养
1、取细菌培养标本前
▪ 获得并审核医嘱 ▪ 通过两种独立方式识别患者身份,不包括
患者的房号和床号 ▪ 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 ▪ 评估患者 ▪ 洗手 ▪ 戴手套
.
细菌培养
2、导管与皮肤连接处的脓液
.
病原体来源
1
定植于皮肤表面的微生物,通过插入位点进 入导管隧道并到达导管尖端, 多见于短期导管
导管或导管的接头部位与污染的手或液体、设 2 备接触,多见于中长期导管
3 血源性感染的病原体粘附于导管头端并定植
输液污染,是植入式血管内装置导管 4 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最常见来源。
.
致病菌
凝固酶阴 性葡萄球菌 如:表皮葡
如果外周或中心静脉导管的穿刺点有脓液, 应收集脓液做培养 ▪ 不要清洁培养区域 ▪ 用无菌棉签刮取脓液 ▪ 打开培养管 ▪ 使用无菌技术将棉签放入培养管 ▪ 盖上培养管
.
细菌培养
3、导管通道工具尖端
▪ 使用半定量或定量方法进行导管尖端的细菌培养 ▪ 对于外周短导管尖端的细菌培养,使用无菌剪刀剪去导管的
统对一过性菌血症和间歇性菌血症在15~30分钟内可 清除 ▪ 采血培养后2~5天内不需要重复采血培养,因治疗后 的2~5天内血液中的感染细菌不会马上消失。
.
血培养
接种血液数量: ▪ 每份血培养(2个血培养瓶)至少为
10ml血液,最好为20ml血液。
.
血培养
使用含树脂培养瓶: ▪ 对于所有患者,树脂培养瓶优于不含树脂培养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