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

合集下载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状况
在美国: ❖ CRBSI院内最常见得感染之一(10~20%),ICU病人有
10%经历CRBSI,发生率5例次/1000天(2、 5~30/1000中心导管天) ❖ 估计有10万~40万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 一项调查分析结果显示: 2573例CRBSI得病死率为14%,归因分析CRBSI 得死亡率为19%;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得CRBSI病死率为8、2%,显著 高于其它细菌引起者;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引起得CRBSI病死率 为0、7%,显著低于其它细菌引起者;
pany Logo
插管部位皮肤准备
❖ 在进行周围静脉置管前,使用杀菌剂(如70%酒精、碘酒或 葡萄糖酸洗必泰等)进行皮肤消毒。
❖ 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周围动脉置管与更换敷料前,应用 >0、5%洗必泰进行皮肤消毒。若患者不宜使用洗必泰,则 可选用碘剂或70%酒精。
❖ 使用消毒剂后,应充分干燥后才行操作。
pany Logo
插管部位得选择
外周及中心导管 ❖ 成人应该选择上肢部位进行插管 ❖ 儿童上肢、下肢或头皮(新生儿或婴儿)部位均可 ❖ 当治疗持续时间超过6天时,应使用中心导管或经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
pany Logo
插管部位得选择
中心静脉导管 ❖ 对于成人,应避免选用股静脉
感染风险: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锁骨下静脉 ❖ 当对成人放置非轨道式CVC时,应选择锁骨下静脉而非颈静
❖ 更换导管敷料时佩戴清洁或无菌手套均可
最大化无菌屏障
在放置CVC、PICC或更换导丝时,应进行最高级别防护, 包括佩戴帽子、口罩或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对患 者全身铺无菌单。
pany Logo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19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培养方法
成对血培养:
方法:同时取两份样品做培养,一份取自导管 的静脉血,另一份经皮穿刺的周围血。 结果评价: 1) 持续监测这对血培养阳性出现的时间,当导 管出现阳性血培养的时间比周围血培养阳性提 早2小时以上,即确定差异时间培养阳性 2) 自导管的血培养菌落计数比周围血高5—10倍 预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Company LOGO
62
拔管后抗菌药物治疗在24h内有效则提示CRBSI;
12
关于血培养的正确观念
正确采集血培养标本的关键点:
采血时间 采血次数 接种血液数量 使用含树脂培养瓶
13
关于血培养的正确观念
Chills 寒战
Blood Cultures
血培养
Temp
体温
BACTEREMIA LEVEL 菌血症的水平
0
30 Time (min)
9
CRBSI的病原学
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革兰阴性厌氧杆菌; 白色念珠菌
10
导管相关性感染分类 局灶性(外部)感染:蜂窝组织炎、脓肿、化 脓性血栓炎等。可伴有或不伴有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菌血症、心内膜炎
11
CRBSI的诊断
CRBSI诊断目前尚没有金标准! 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和延迟性使诊断更难以把握; 血培养阳性是诊断CRBSI最简单方法;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1. 引言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是指导管放置后导致的血流感染,是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中常见的院内感染之一。

CRBSI是一种严重的医院感染,其发病率高、病情严重、治疗难度大,对ICU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

本文将分析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及对策,以供医务人员参考。

2. 原因分析2.1 导管种类及使用时间不同种类的导管与使用时间是导致CRBSI的重要因素。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比周围静脉导管(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 PVC)更容易导致CRBSI的发生,因为CVC放置时需要穿刺大血管,破坏了皮肤和粘膜屏障。

使用时间越长,CRBSI的发生率也越高。

根据研究结果,使用时间超过一周的导管发生CRBSI的风险是周围导管的10倍以上。

2.2 患者因素ICU患者常常存在多种患者因素,导致其易发生CRBSI。

例如,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体弱多病、长期生病等。

此外,患者是否接受抗生素治疗、是否接受其他侵入性操作、是否有合并症等,也会影响CRBSI的发生率。

2.3 操作因素导管放置和保养的操作因素是影响CRBSI的重要因素。

导管放置时,应尽可能减少局部损伤,理智选择穿刺部位以及手术包等清洁消毒物品。

导管放置后,应安装防输液污染装置,定时更换导管固定带和敷料,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操作规范。

2.4 环境因素ICU环境整洁和不洁只是CRBSI的一个重要因素。

ICU工作过程中,很难避免机器、设备和人员接触,随着ICU往来人员的增多,细菌的感染也越来越容易出现。

ICU病房内空气微生物质量和表面微生物污染程度,还与通风模式、病人编号、烟草烟尘和警报声等许多因素有关。

3. 防控策略了解CRBSI的主要原因后,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措施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是指在血管导管插入或使用期间引起的血流感染。

它是医院内常见的院内感染,并且可能导致患者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因此,对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防控措施:1. 导管选择选择适当类型的导管对于预防CRBSI至关重要。

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预期的导管置入时间,选择合适类型的导管。

优先选择无导向导管,减少侵入性操作次数。

2. 导管插入导管的插入过程应该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医护人员在插入导管之前必须严格执行手部消毒操作,使用无菌巾将插入部位覆盖,并确保环境无菌。

3. 导管固定导管固定是预防导管感染的关键环节。

确保导管固定方式合适,避免导管的剧烈晃动和脱落,减少导管周围细菌交叉感染的机会。

4. 导管护理定期对导管进行护理是预防CRBSI的重要手段。

定时更换导管贴固定物,保持导管皮肤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并严格遵循导管护理操作规程。

5. 导管使用时机合理使用导管,避免不必要的导管置入和过度使用。

及时拔除不必要的导管,减少导管在体内停留时间,可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率。

6. 严格隔离措施对于已发生CRBSI的患者,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感染的扩散。

医疗人员应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遵循感染控制的相关规范。

结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院内感染,对患者健康造成威胁。

通过遵循以上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减少CRBSI的发生率,保护患者的安全。

同时,医护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共同努力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其预防与处理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其预防与处理
对于革兰阴性杆菌导致的导管相关菌血症,建议拔除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合并金葡菌感染应该立即拔除导管,并需明确是否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念珠菌导致的导管相关菌血症时,建议拔除中心静脉导管。
CRBSI的处理建议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导管相关感染,抗生素药物治疗至少2周。
01
一旦诊断为念珠菌导管相关感染,应立即进行抗真菌治疗,疗程至临床症状消失和血培养最后一次阴性后两周。
CRBSI严重并发症的处理
由中心静脉导管引起的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可能出现上肢、颈部、胸部的肿胀。
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其他病原微生物还包括念珠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目前没有关于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适当疗程的随机研究结果。治疗主要包括:拔除导管、抗凝如低分子肝素(中心静脉受累时)、外科切开引流或结扎切除受累的静脉等,不推荐溶栓治疗。抗生素疗程一般4~6周。
CRBSI的预防
导管插入核查表手卫生穿刺点,避免股静脉最大屏障保护洗必泰消毒皮肤
植入 bundles
1
维护 bundle
擦拭接口(洗必泰或酒精,>15m)使用抗菌导管含洗必泰的贴膜抗菌剂封管洗必泰洗澡(ICU)立即拔出不需要的中心静脉导管
2
临床出现可能的导管感染表现时,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导管本身的处理、全身或局部抗生素使用以及必要的检查和化验,治疗方案的制定除了参照临床表现、可能导致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资料以外,不同导管的类型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临床拟诊导管相关感染时,应当考虑临床相关因素后再做出是否拔除或者更换导管的决定,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导管的种类、感染的程度和性质、导管对于患者的意义、再次置管可能性及并发症以及更换导管和装置可能产生的额外费用等。
周围静脉导管:周围静脉导管是引起导管相关感染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周围静脉导管留置相对容易,操作创伤较小,所需费用较少,所以如果怀疑导管相关感染,应立即拔除导管,同时留取导管尖端及两份不同部位的血标本进行培养(最好在应用抗生素药物之前,其中一份血标本来自经皮穿刺)。

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dc指南解读)

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dc指南解读)
在导管插入前,对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严格的消毒,以减少感染的 风险。
导管插入后的护理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导管的通畅性和固定情况,以及穿刺 部位的皮肤状况。
保持清洁
定期清洁和消毒导管及其附件,防止细菌滋生。
记录护理过程
对导管的护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感染的症状与诊断
1 2
发热
不明原因的发热可能是感染的征兆。
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DC指南解读)
• 引言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概述 • CDC指南的主要内容 • CDC指南的解读与实施建议 •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 染,对患者健康和医疗资源造成严重负担。
02
导管插入过程中,皮肤表面的微生物可能通过导管 侵入血液,引发感染。
推动行业规范
CDC指南的发布和实施,有助于 推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操 作,提高预防感染意识和能力。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

CDC指南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 响力,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提供 了平台,促进了相关领域的发展 和进步。
对未来的展望与建议
加强基础研究
进一步深入开展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基础 研究,探索更为有效的预防方法和手段。
推广新技术
积极推广和应用新的预防感染技术,如抗菌涂层导 管等,提高预防效果和安全性。
完善监测体系
加强医疗机构内感染监测体系建设,及时发 现和解决感染问题,保障患者安全。
THANKS
感谢观看
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手卫生、选择合适的导管、 减少不必要的导管留置、定期更换导 管、保持导管连接处清洁干燥等。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符合 CRI, CRI感染率为 34. 70%,每日每 1000 根导管发生 CRI 19. 3 次, 其中 24 例( 8.96%) 患者血培养和导管培养出相同致病菌; 131 例符合导管细菌定植诊疗, 发生率为48. 88%, 每日每1000 根导管 发生23. 4 次。
有统计表明, 在 ICU 中, 中心静脉插管较未插管者引发血液感 染高出 20~ 30 倍
• 入院诊疗:肺癌全身多发转移。 • 入院后因病情加重,肺部感染,急性呼吸衰竭转入 icu后连续气
管切开,机械通气。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32/52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11.04体温 升高原因: 病毒性? 细菌性? 癌性发烧?
33/52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感染部位: 肺部? 尿路? 中心静脉? 局部? 全身?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27/52
病例1
• 应**,女,女性,80岁。因“发觉肺癌多发转移一月”应家眷要 求转来我院肿瘤内科治疗。体检:意识清楚,脉搏70次/分,呼吸 22次/分,血压135/78mmHg,言语流利切题,四肢活动无殊。心 肺听诊无殊,腹平软,右侧膝部、左侧后背部局部隆起,压痛显 著,表皮无殊。.3.24日我院CT、超声检验、ECT等提醒“肺癌全身 多发转移”。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15/52
CRBSI危险原因
病原微生物特征
➢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黏附到导管内壁宿主纤维蛋白表面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较其它病原微生物更易黏附到聚合物表面 ➢一些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能够产生Slime,抵抗宿主防卫机制和
保护细菌不被抗生素破坏(BIOFILM) ➢一些真菌可能在含糖液体存在时也产生类似Slime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相关知识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相关知识

总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一种常见但危害性较大的医院感染, 主要发生在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中。临床上要重视其诊断 和治疗,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同时,严格遵守无菌操 作和预防措施,可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病因学
1.细菌感染:导管置入后,可通过导管外或导管内污染的途径进入人体,导致 导管周围或导管内部产生细菌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葡萄球菌、肠球菌属 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2.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常常发生在长期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上,常见的致病菌 有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
病理生理学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与导管周围的细菌感染和导管 内的细菌定植有关。导管置入后,细菌可在导管表面形成 生物膜,防御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形成难以清除的感染 源。同时,导管的置入也会使局部免疫功能受到影响,使 细菌容易通过导管的通道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血流感 染。
目录
01. 病因学 03. 临床表现 05. 治疗 07. 总结
02. 病理生理学 04. 诊断 06. 预防
概述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是指 导管置入后,导管周围或导管内部产生细菌感染,引起血流感染的一种严重的医院 获得性感染。该感染形式常见于各类导管的使用,如中心静脉导管、外周静脉导管、 动脉导管等,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危害和医疗经济负担。下面,将就导管相关性 血流感染的相关知识做一个详细介绍。
0 4
血,导管护理时可发现。
5.血液学变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
0 5
蛋白等均可出现异常变化。
6.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0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RBSI的预防
• 手卫生 • 无菌操作
手卫生和无菌操作
• 在触摸插管部位前、后,以及插入、重置、 触碰、维护导管及更换敷衍前、后时,均 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程序,可以是洗手或用 酒精擦手液。在对插管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后,不应再触摸该部位,除非采用无菌技 术 • 在进行插管和维护操作时须无菌操作 • 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佩戴无菌手套
• 2次血培养标本采集时间至少间隔1小时。
样本采集
• 1套血培养:指一次静脉穿刺。 • 常规血培养,建议同时采集需氧瓶和厌氧 瓶的培养。 • 当采血量不能满足时,需氧瓶优先。
样本采集
• 抽血部位皮肤消毒: • 皮肤消毒前,先检查血培养瓶有无损坏或超保质 期,有75%酒精消毒瓶橡皮塞并干燥。 • 用2根复合碘棉签,以穿刺点为圆心,以约5㎝直 径画圈进行皮肤消毒,作用时间至少30秒。注意 消毒过的地方不能重复涂抹,在涂抹的过程中棉 签必须也要同时旋转。如果病人手臂皮肤不干净, 则需重新擦拭。在洁净后不要触摸穿刺部位。秒 • (美国CDC:75%酒精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待干 30秒)
拔除导管标本采集方法
• 采取2套血培养,其中至少一套来自外周 静脉,另一套从导管采集。并作好标 记(采样部位和采样时间)
• 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并用灭菌剪刀剪下导管尖端 5cm,导管半定量培养。
未留置CVC,怀疑血流感染
• 应在不同部位采血2套(至少2个部位2瓶)。 儿童除外。对怀疑亚急性心内膜炎,抽取3 套血培养。
保留导管的血培养结果解释2
• 如果2套血培养阳性,而且来自导管的血培 养的细菌数量为至少5倍于外周静脉血培养 的CFU/mL,如果缺乏其他感染证据,提示 可能为CRBSI(此方法适用于手工定量血 培养系统)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讲课PPT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讲课PPT

指导患者保持个人卫生,遵守 医护人员的操作规程,不随意 触碰导管和注射部位。
提醒患者如有异常症状,如发 热、疼痛等,应及时告知医护 人员,以便及时处理和干预。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是指留置血管内导管的患者出现菌血症,其临 床表现为发热、寒战等,且除其他明确感染源外,与导管插入及使用有关。
分类
CRBSI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种类型,急性CRBSI通常在导管留置后48小时内发 生,而亚急性CRBSI则在导管留置后的48小时至30天内发生。
等。
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导管相关性血 流感染的预防和护理知识教育,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预防
意识。
PART 04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案 例分析
案例一:长期卧床患者的感染预防
总结词
长期卧床患者由于活动受限,容易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详细描述
长期卧床患者由于活动受限,血液循环减慢,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因此,对 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定期更换导管,保持导管通畅,并加强护理和监测,预防感染的发生。
对导管插入部位进行彻底 清创,使用抗菌药物敷料 覆盖,以控制局部感染。
预防性措施
对于高风险患者,采取预 防性措施,如定期更换导 管、保持导管通畅等,以 降低感染风险。
其他辅助治疗手段
支持治疗
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支持、补液 等治疗,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采取相应 的对症治疗措施,如降温、止痛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其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提高 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是指患者在留置血管内导管期间或拔除血管内导管后48小时内出现的菌血症或真菌血症,伴随有发热、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症状。

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增加患者痛苦及医疗负担。

为了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医疗机构应制定并落实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1. 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血管内导管的正确置管、维护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

2.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培训课程,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

3. 加强跨学科合作,提高医务人员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二、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

2. 制定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规范,包括置管、维护、拔管等环节的操作规程。

3. 制定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应急预案,提高医疗机构对感染事件的应对能力。

三、提高静脉置管专业护理质量1.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建立静脉置管专业护士队伍,提高护理人员对静脉置管患者的专业护理能力。

2. 加强护理人员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确保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3. 建立静脉置管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置管操作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

四、严格无菌技术操作1. 置管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细菌传播。

2. 操作人员应戴帽子、口罩,严格执行手消毒程序。

3. 皮肤消毒程序:使用75%酒精自穿刺点环形消毒皮肤,消毒面积直径15-20cm。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预防与处理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预防与处理

03
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案例三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培训和教育,提高预 防意识。
建立监测与报告制度
建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监测与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感 染病例。
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知识,提高患者的 自我保护能力。
并进行分析。
建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报告 制度,确保感染病例得到及时上
报和处理。
对监测和报告的数据进行汇总和 分析,评估感染防控措施的效果
,为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预防意识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导管相关性 血流感染的预防知识,提高他 们的预防意识。
指导患者及家属在留置导管期 间如何保持个人卫生、减少感 染风险。
分类
根据感染发生的时机,CRBSI可分为导管插入部位感染、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 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发生机制与影响因素
发生机制
导管作为异物植入人体后,会引发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如血小板在导管表面 黏附、形成血栓,以及炎症细胞和补体系统的激活,这些都为微生物的黏附和定 植提供了条件。
影响因素
影响CRBSI发生的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导管材料与类型、置管技术、医护人 员手卫生、导管护理措施等。
01
在置管、更换导管和敷料等操作 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 则,确保操作环境、操作者和使 用的物品均达到无菌要求。
02
操作者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无 菌操作规范,并定期进行考核, 确保在实际操作中能够严格执行 。
合理选择导管类型和置管部位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 导管类型,尽量选择材质好、生物相 容性好的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PPT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PPT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分类
根据感染发生的不同阶段,CRBSI可分为早发和晚发感染。早发感染通常在置 管后48小时内发生,而晚发感染则发生在置管后48小时至30天内。
发生机制与风险因素
发生机制
导管作为异物进入血管,使皮肤表面的细菌随导管进入血液循环,引发感染。同 时,导管插入和留置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内膜,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
01
02
03
严格无菌操作
确保操作环境清洁、消毒 ,遵守无菌原则,降低外 界细菌污染。
正确置管方法
掌握正确的置管技术,避 免损伤血管和皮肤,减少 感染机会。
导管固定
妥善固定导管,防止导管 移位或脱落,避免局部皮 肤受压和破损。
置管后的维护与管理
定期更换敷料
保持置管部位干燥、清洁 ,定期更换敷料,防止细 菌滋生。
定期监测
定期对导管及周围皮肤进 行监测,及时发现感染迹 象。
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导管维 护和注意事项的教育,提 高自我管理意识。
03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监 测与控制
监测方法与指标
血液培养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培养检测血液中的微生物, 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
定期进行血液化验,检测感染相关的 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 等。
临床研究
针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流行 病学、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 深入研究。
实践经验
分享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积累 的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经 验和技巧。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成果展示
国际合作项目
开展跨国界的合作研究项目,共享全球资源和技术。
学术交流平台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各国学者之间的合作与知识共享。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指留置 血管内装置的患者出现菌血症,经外周 静脉抽取血液培养至少一次结果阳性, 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除导管外 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
1
CRBSI的危险因素
3
CRBSI的后果
▪ 显著增加医院支出; ▪ 显著增加住院时间; ▪ 显著增加患者病死率; ▪ 严重威胁患者安全
4
CRBSI的发病机制
▪ 穿刺部位的皮肤细菌移行至皮下导管 ▪ 导管接口部污染 ▪ 经血行污染导管端口 ▪ 输液污染
▪ 导管材料 ▪ 感染菌内在特性
5
CRBSI的病原学
▪ 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
14
Hale Waihona Puke 15▪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革兰阴性厌氧杆菌; ▪ 白色念珠菌
6
CRBSI的诊断
▪ CRBSI诊断目前尚没有金标准! ▪ 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和延迟性使诊断更难以把握; ▪ 配对血培养阳性时间差是诊断CRBSI最简单方法; ▪ 拔管后抗菌药物治疗在24h内有效则提示CRBSI;
7
怀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培养 留取
▪ 7)对不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紧急置管,应在 48h内选择另一穿刺更换导管;
▪ 8)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 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 9)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 的日常护理;
▪ 10)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CRBSI的治疗
▪ 一旦怀疑CRBSI,首先决定是否拔管,是否开始 抗菌药物治疗;
▪ 导管类型: ▪ 导管留置时间:放置时间>72h感染危险性明显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常见的导管相关感染
导管定植
对5cm导管尖端进行半定量培养时菌落计数超过15cfu 对5cm导管尖端进行定量肉汤培养时菌落计数超过102cfu 可以判断导管尖端存在病原菌定植。
常见的导管相关感染
静脉炎
导管周围沿血管走向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
常见的导管相关感染
识别穿刺点(外部)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压痛 穿刺点周围见直径2cm内的红斑 穿刺点周围见直径2cm内的硬结 穿刺点有分泌物并发现微生物 不伴或伴血培养阳性
常见的导管相关感染
识别穿刺点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常见的导管相关感染
识别隧道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沿插管方向皮下潜行出现压痛、红、硬结,范围在2cm以上,伴或不伴血培养阳性。
常见的导管相关感染
识别装置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完全置入皮下的静脉装置出现炎性 液体,常有表面皮肤压痛、红、硬结、装置自发性破裂、溢液或表面皮肤坏死,伴或不伴血培养阳性。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临床实践标准
Click to add your text
CRBSI的预防
CRBSI的危险因素
CRBSI的定义
CRBSI的诊断标准
主要内容
CRBSI的干预措施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01
02
定义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 ):
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细菌培养
取细菌培养标本前
获得并审核医嘱 通过两种独立方式识别患者身份,不包括患者的房号和床号 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 评估患者 洗手 戴手套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


皮肤表面的细菌在穿刺时或之后,通过皮下致导管皮内段至导管尖端的细菌定植,随后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

其中,前两种属于腔外途径,第三种为腔内途径

微生物污染导管接口和内腔,导致管腔内细菌繁殖,引起感染

另一感染灶的微生物通过血行播散到导管,在导管上黏附定植,引起CRBSI
微生物引起导管感染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置管后
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 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 时,应当及时处理,必要时拔除导管,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 当尽早拔除导管
02
在我国最常见者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硝酸盐阴性杆菌、微球菌和真菌
03
一旦怀疑病人发生CRBSI,应如何处理呢?
处 理
可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 应立即停止输液 拔除PVC,暂时保留PICC、CVC、PROT 遵医嘱给予抽取血培养等处理并记录 一旦确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立即拔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2014年5月1日实施)
置管后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 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 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 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 规范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如使用抗菌药物、更换导管等,以 降低感染发生的风险。
预防措施效果评估
评估方法
通过对比实施预防措施前后的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患者 症状等,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
调整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对预防措施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以提高预 防效果。
05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原体和耐药性问题。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和家庭护理的 能力,以降低感染风险和促进康
复。
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以应 对跨国界的感染问题和共同应对
挑战。
THANKS
感谢观看
感染防控流程制定
制定并实施严格的感染防控流程,包 括导管插入、维护、拔除等各个环节 。
定期对流程进行评估和更新,以适应 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
合适的手卫生和防护设备的使用
提供充足的手卫生设施和用品, 确保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前 、中、后都能正确进行手卫生。
监督和定期检查手卫生执行情况 ,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手卫生行为
导管更换规范
确定更换指征
当导管出现故障、感染、堵塞等 情况时,应及时更换导管,避免
问题的扩大。
严格无菌操作
在更换导管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 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整个操 作过程中手部和器械的清洁。
选择合适的导管
应选择适合患者和临床需求的导管 ,避免使用不合适的导管而导致感 染和其他问题。
04
CATALOGUE
感染风险因素
CRBSI的发生与多种风险因素有关, 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导管类型和置管 技术、医疗环境和护理质量等。以下 是一些常见的感染风险因素
导管类型和置管技术:如中心静脉导 管、动脉导管等,以及置管过程中的 无菌操作、皮肤消毒等,对感染的发 生也有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
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 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
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 敏结果的致病菌。
——2011年卫生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CRBSI的预防
置管后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 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 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 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 规范
-
-
-
非CRBSI
血液抽出后,立即以无菌方式注入血培养瓶,充分混合后送检。 如不能立即送检,应室温存放,切勿放入冰箱保存
CRBSI是后果严重而又可预防的感染
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使CRBSI明显减少
Page 24
CRBSI的预防
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
血管内导管的类型
血管内导管的类型
CVC
PICC
PROT
CRBSI的发病机制
微生物引起导管感染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1)皮肤表面的细菌在穿刺时或之后,通过皮下致导管皮内 段至导管尖端的细菌定植,随后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
(2)另一感染灶的微生物通过血行播散到导管,在导管上黏 附定植,引起CRBSI
(3)微生物污染导管接口和内腔,导致管腔内细菌繁殖,引起 感染 其中,前两种属于腔外途径,第三种为腔内途径
CRBSI的危险因素
1、导管相关因素

导管的选择 导管的材料与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 选择组织相容性好光滑柔韧的导管,以减少血管内壁的损 伤和感染的发生,表面越光滑可防止细菌粘附,表面粗糙越 易形成血栓;
Page 27
CRBSI的预防
置管后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使用消毒剂多方位擦 拭各种接头(接口)的横切面及外围。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 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
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
CRBSI的预防
置管时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 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
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
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
穿刺部位 无菌操作规范性 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 操作人员和患者皮肤上的表皮葡萄球菌是最 主要的病原菌来源。维护时消毒不严格可将 细菌带入管腔 置管的熟练程度 置管的熟练程度与感染发生率成反比
CRBSI的危险因素
3、其它与CRBSI相关的因素
输液 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多次加药及穿刺均会导致微粒污染 血管内装置若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或输 入全静脉营养液,则会增加感染概率 患者情况 病区因素 年龄<1岁或>60岁、白细胞减少症、使用免疫抑 制剂、皮肤弥漫性病变(烧伤)及远处感染病灶 病区的管理及是否有专业的护理队伍 消毒液污染 静脉营养液等药物因素
当尽早拔除导管
手卫生
容易产生遗漏
2016/9/19
手掌
手背
30
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谢谢!
导管定植菌或污染菌
-
-
非CRBSI
CRBSI的诊断
实验室(不保留导管) 从独立的外周静脉采两套血,同时在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 剪下导管尖端5cm或近心端,一并送细菌室培养
导管尖端 外周静脉I 外周静脉II 结果判断
+
+
+
+ -
+/+/-
CRBSI
培养为金葡菌或念珠菌属,并缺 乏其他感染的证据则提示可能为 CRBSI 导管定植菌或污染菌
——Klevens RM,etal.Public Health Reports.2007,122:160-166
新生儿血流感染
在世界各地,每年有160万新生儿死于感染
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占活产儿千分之6-38,发展中国家比 发达国家高3-20倍 严重感染的新生儿病死率高达20%-40% NICU中,有约33%-66%的新生儿曾发生医院感染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2014年5月1日实施)
CRBSI的诊断
怀疑CRBSI时
拟拔除导管 留外周血培养及导管尖端培养 暂不拔除导管 应从外周静脉和导管内同时取得配对血液标本
Hale Waihona Puke 注意事项在抗菌治疗应用前采集血培养 培养瓶应做好标记,标明血标本的采集部位
——参照美国感染性疾病协会《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诊断和处理的临床实践指南,2009年更新版本》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 的监测与预防
血流感染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院内获得性感染
● 2002年美国主要的医院感染类型
● ● ● ● ●
泌尿系感染 肺炎 15% 血流感染 14% 其他 17%
32%
虽然血流感染仅占全部
手术部位感染 22%
医院感染的14%,其导
致的死亡却占到医院感 染相关死亡的约1/3
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
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
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
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
菌水平
Page 25
肝素帽不同擦拭时间在荧光剂下的表现
——Slide courtesy kristina bryant,kosair children’s hosp
一旦怀疑病人发 生CRBSI,应如何 处理呢?
处 理
可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 应立即停止输液 拔除PVC,暂时保留PICC、CVC、PROT 遵医嘱给予抽取血培养等处理并记录 一旦确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立即拔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现况
在美国
每年有近7百万个CVC,4百万个PICC,5百万个动脉导
管,以及1亿8千万个外周导管在使用 每年约有248000例血源性感染发生,其中大部分与中心 静脉导管有关 导管相关性感染病死率为10%-20%,ICU甚至高达25%或 以上
——参照《静脉输液治疗手册》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定义
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导管插入的持续时间,插管时的 无菌水平和持续的导管护理
输注药物
所有的感染源都应防护
导管 血源性 敷贴 皮肤
接头
Page 13 重症患者:2-4个导管
CRBSI的病原学
平均留置3周的导管污染70%来自于接头和导管腔内,而仅 30%来源于皮肤和血液播散
国外报道引起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 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念珠菌 在我国最常见者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 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硝酸盐阴性杆菌、微球菌和 真菌
CRBSI的诊断
实验室(保留导管) 一般情况取两份血,一套来自外周静脉,另一套来自导管 内,两份血源的采血时间应接近(间隔<5分钟)且同时送 检
导管 外周静脉 条件
导管较外周报阳时间快120分 钟 导管细菌浓度较外周高5倍
结果判断
+
+
+
+
CRBSI可能
CRBSI
+
+
-
培养为金葡菌或念珠菌属, 并缺乏其他感染的证据则 提示可能为CRBSI
导管的腔道也很重要,腔道越少感染率越低,单腔导管感 染率为 2%~5%,双腔导管感染率 4 . 9%~22 . 7%,差异 显著,管腔越多操作过程复杂,感染机会也就会随之增加

导管的附加装置 附加装置可增加污染发生率
导管留置时间 放置时间>72h感染危险性明显增加
CRBSI的危险因素
2、操作相关因素
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
CRBSI的预防
置管后
(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 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9)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
时,应当及时处理,必要时拔除导管,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10)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