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道德教育特色及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

合集下载

试论韩国当代中小学道德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试论韩国当代中小学道德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试论韩国当代中小学道德教育给我们的启示韩国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不断总结教训,终于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而又运转良好的公共法则和制度,形成人人讲卫生、重清洁、守时守法守秩序和有礼貌等良好习惯和社会风气,这与韩国学校的道德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尤其在对韩国学校德育历史变迁、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及德育方法及特色进行了解之后,可从中发现韩国德育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他山之石,可以功玉”,借鉴韩国学校德育经验,对于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加强和改进我国的学校德育工作,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学校道德建设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立足传统文化,强调民族精神在韩国的中小学道德教育中,重视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是其道德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贯穿于韩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弘扬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于德育课程之中韩国道德教育最成功的地方,是珍视传统文化、挖掘儒教的精髓,并把传统文化融入德育课程设置当中,由此探索出一条具有韩国特色的德育之路。

虽然,韩国的传统文化受到来自西方文化的冲击,且经受着严峻的挑战。

但韩国为继承传统,传承儒教,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从教育入手则为其中最为成功的关键。

这在韩国的道德课的内容设置中可见一斑。

在韩国道德课内容中,传统道德部分一直占据很大比重。

在朴正熙执政期间颁布的第二次教育课程标准甚至将“礼仪生活”作为道德课四大组成部分之一,重点进行传统文化、传统礼仪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教育。

目前,传统教育部分被囊括在“个人生活”、“家庭近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国家生活”四部分当中,从其教学内容的安排不难看出,传统文化始终是韩国道德课关注的重点。

中国是东方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成为中华民族的生命之魂。

当前,面对来自国外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发扬和继承我国传统文化便显得尤为重要。

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德育理念,设置正确的德育目标至关重要。

所以,要正确对待中华文化,反对虚无主义。

2023年试论韩国当代中小学道德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2023年试论韩国当代中小学道德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2023年试论韩国当代中小学道德教育给我们的启示2023年的韩国,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韩国的道德教育从学生的幼儿园开始,通过一系列不同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作为国际教育领域的一份子,韩国的道德教育在很多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启示。

本文将就此进行分析。

首先,韩国的道德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个人责任感。

通过不断地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而且能够承担起责任。

这样的道德教育思想值得借鉴。

在中国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单纯的道德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此,应该在道德教育中注重和强调具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学习和试验,以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韩国的道德教育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例如,通过家庭访问等方式,学生被鼓励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并且向身边值得信任的人直接表达感激之情。

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深刻体验,增强学生的情感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中国中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学生必须接受大量纸上讲解性的道德教育,并且没有对情感教育的足够重视。

所以,中国道德教育的改进,应该更加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和体验,让道德教育更好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最后,韩国的道德教育强调学生的公民责任。

学生在学校中不仅能够学习社会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与社会互动和相处。

学生被带到社区,与社会公正机构进行对话和互动,以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社区和社会价值观。

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中,道德教育过于注重学生的个人品质,而忽略了学生的公民责任。

可以在普及城市文化活动、学校主题活动以及义工活动等方面,增强和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责任感。

简而言之,道德教育不是孤立的,而是应该和公民教育结合起来。

总的来说,韩国的道德教育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中国的中小学道德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个人责任感、加强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等方面的教育。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摘要:韩国极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了兼具民族责任感与全球视野的“世界公民”,对其成功经验的借鉴也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诉求,而相似的文化背景搭建的历史平台也为互相借鉴提供了现实可能。

对我国的启示主要有:注意教育手段创新;回归日常生活;立足传统;开阔视野。

关键词: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启示韩国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腾飞创造了亚洲的奇迹,迅速跻身现代化国家之列,文化教育产业尤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是其成功的深层底蕴。

我国力图构建以儒家文化为基底的和谐化社会,通过道德因素制约、爱国主义精神感召与意识形态灌输等强化公民的规则与秩序意识,凸显经济与社会建设中的集体行动逻辑,在总体上为国家注入了发展的活力。

虽然中韩两国意识形态不同,但儒家文化的浸染使两国在教育理念、方法与内容上仍有某些共通之处。

文章于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概述,吸收有益经验,以期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

一、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韩国极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了兼具民族责任感与全球视野的“世界公民”,具体来说,体现在重视“民族教化”功能与“融合视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贯穿与“教育资源”的挖掘三方面。

二战后的韩国思想政治教育以培育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以及彰显独立国民性为首要任务,因此,韩国建立了具有鲜明民族性与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主要体现在政府的主导以及政治倾向明显的课程设置与内容两方面。

首先,国家政权的强势话语地位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民族教化功能的有力支撑。

政府的强势主导既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条件,也闪烁着韩国传统威权主义的身影。

在积极推进的被学者冠以“有国籍”的教育中,统治者的思想与政治意识被清晰地反映在以“德育”为首的德、智、体三个相辅相成的教学质量测评指标中,例如早期李承晚政权时期颁布的《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了“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在‘弘溢人间’的理念下,协助所有人完善其个人品德、培养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公民应有的资格,使其成为民主国家的建设者,并努力实现全人类繁荣的理想。

关于韩国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启示

关于韩国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启示

关于韩国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启示作者:呼和那荷雅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2期摘要:60年代初,韩国开始推行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成功地完成了四个“经济社会开发五年计划”,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根本改变了过去那种贫穷落后面貌,居民受教育程度世界第二,消灭了文盲。

被称为“汉江奇迹”。

韩国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成就,其经验对于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韩国与中国经济发展都以农业手工为主,都同属儒家文化圈。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两国都强调精神文明建设。

因此,研究韩国的思想文化道德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对我们的社会现代化建设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韩国;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方法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226-0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西方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日本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研究较多,而对我们的毗邻国韩国的研究较少,至于韩国的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就更少了。

中韩由于历史原因,直到1992年8月14日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韩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她位于朝鲜半岛南部,面积为11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贫乏,人口稠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是日本的殖民地。

在长达36年之久的殖民统治中,韩国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粮食、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与资本投资的市场。

二战后日本技术人员大批撤走,工矿企业设备陷入瘫痪,加之南北分裂和朝鲜战争的破环,致使本来就濒临崩溃的韩国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

韩国与中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但经济发展起点都是农业手工业,都有追赶发达国家的迫切要求。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两国都强调精神文明建设。

因此,研究韩国的思想文化道德教育对于我们会有一些启示。

一、节韩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历史沿革及发展韩国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道德教育,古代被称为“东方君子国”、“礼仪之邦”。

二战结束后韩国十分重视发展和改革教育,尤其实施外向型经济开放战略,培养出大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和竞争意识较强的人才。

韩国德育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韩国德育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韩国德育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作者:刘海涛来源:《学理论·下》2015年第03期摘要:各国都非常重视学校道德教育,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韩国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对国民素质的影响。

考察韩国德育的内容、方法、评价标准对我国德育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韩国;德育;启示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9-0252-02韩国与中国有相似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近代以来都曾饱受西方列强的欺辱,且在实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都遇到了中西方文化冲突与碰撞以及如何对待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问题。

同时,两国又具有相似的教育传统,自古以来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两国同属儒家文化圈,韩国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对儒家伦理的重视与创新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几十年来,韩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60年代初韩国还是世界上贫困的地区之一,而今已跻身“亚洲四小龙”,创造了举世瞩目“汉江奇迹”,位列世界新兴工业国家行列。

韩国政府在适时调整济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经济发展背后的全民教育,特别是在教育中重视提高全民道德水平。

韩国学校德育以儒家文化为依托,以强烈的“国民精神”为核心,以日常礼仪规范为载体,在兼容东方古今德育之精华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和完善,进而形成了富有时代精神的、有民特色的现代学校德育体系。

一、韩国德育的内容及其启示韩国的道德课从第一次教育课程改革至今,经历了不同时期的七次改革,不断地进行完善,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韩国学校的道德课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以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为教学目标的《第七次教育课程》对如何培养学生成为人品端正的民主市民,如何让学生自觉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以及如何对待本国传统文化等问题都做了详细的介绍。

小学阶段开设的德育课程是《正直的生活》和《道德科》,为了培养学生熟悉和了解基本生活习惯、礼节和道德规范。

培养学生正确、合理地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

韩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启迪

韩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启迪

韩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启迪在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扩展涉及的范围,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韩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并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对于这样的发展成果,缺少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保障和智力支持。

1、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1.1倡导共同的价值观念,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我们所要倡导的共同的价值观念。

而韩国现行的《教育法》更是把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教育的重点,其中第二项规定教育要培养人民热爱国家、民族的精神,为维护国家独立和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第三项规定教育要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发展世界文化而努力。

民族精神的内容在学校教育中也是构成国民教育教材的主干内容,如在中小学道德课的教材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价值与道德,家庭、邻里、学校生活与道德,现代社会与道德及民族统一与朝鲜四个部分。

①因此,在韩国的国民教育体系的各个层面都体现和渗透着民族精神,为培育具有民族精神的公民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力。

1.2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韩国在探索适合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体系。

首先,在家庭方面,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作出了正确的人生榜样,而子女也具有尊敬长辈的优良品行,双方在家庭中承担着共同分享爱心和沟通对话的角色,营造了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其次,在学校方面,引领个人教育走向系统化、专业化、体系化,通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文化修养不断提高,对民族精神的认识不断深化。

再次,在社会方面,人们倾注了较多的精力到社会生活中,社会同样也帮助人们成长和发展,将教育蕴于社会环境中,通过为人们提供生活、学习、业余活动的场所来引导人们适应社会,帮助人们顺利成为社会人。

由此可见,韩国重视利用多重环境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有利于将教育对主体行为与意识的导向作用最大化的。

韩国儒家文化对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韩国儒家文化对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量.! 。 , , 盒 曼 塞 曼 3 至 教 氛 王 删 育围 3 牲人 篑 丰 益篱 , l 孝 老禾 个利 耄 众 薹 道 聂毫 吾二 有 到 个 族 支 ,可 取 得 整 民 的 持才 能 这都 韩 经 的速 展 到 重 的 动 得喜 磊 些 对 国 济 高 发 起 了 要 推 作 显 聂 在 姜苫 萎 旁 , 蔓 : 蓓 善 豪
德 ,一 蚤 利 他 矗 ……… … … 育 呆羊们 ~
目,国校育作果佳 一重原就德内 前 我 高 德 工 效 不 的 个 要 因 是 育
喜 苎 耋 : 对 兰 竺 叁三 荐 ・ 荟 挥 浪 个 , 反 公 民道 德 的 现 象 屡 见 不鲜 , 些 弓1 了政 霍 费昙 主 义 等违 、 篓 曩 窭 : 人 这 起 ‘ … … 。

… 。 … … … .
望 范 堡 三 墨 ■ 塞三 家 用 耍妻 的 堡 宴
堡 曼


娶{ 堡 量 品 孽 耋 孝 竺 尊 孽 并 窭 差l 才 量 皇

家圭 蹇耍 高 面 薯 多 。 磊 妥 的 。 校吾 - 运 遗 商 化 磊 姜 羞 羔 I : 雹 委 自 虽 ,些 翌 . 竺 叠曼 识 最 工 提 了 筷二 具二 苦 有 亲 零 拳 警 妻 堡 i ”任 唯 羞 ”要 竺 銎 辈、 人 皂 !‘ “ 茬 经 ,荟 合 =创 茬 验 萎 禧 ,矗 兄 : , 搴理 堂… … 弄 管 篙 想 德 实 性 为 家 。 培 教 的 聂 , 国 努 养 精 把传 统 文化 融 入 ,会功 篓 家文_ 曼 。 文 …箍 兼 … 一。 华 蔓 立 代 社 , 儒 =萱 { 能家 家 “ 现 警 =的社 会堡 儒 发挥 , 功 芽 誉… …。 ‘ ~。 化

韩国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特点及启示

韩国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特点及启示

韩国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特点及启示
我国与韩国相比而言,有着鲜明的文化差异,西方文化主宰我国,而韩国文化则深刻
影响韩国各个方面的发展,其中韩国学校的公民道德教育也受到传承的影响。

在韩国,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特别重视学生们的心理,通过不断努力培养学生们的智慧
和素质,使学生终生受益。

学校开设“公民实践”课程,鼓励学生们从微小的行为开始,
进行有价值的社会服务,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营造出理性和爱心共存的社会环境,让学生
明白自己身处社会,有义务为其社会责任。

同时,韩国学校在公民道德教育中,注重学生的自我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坚韧
不拔的精神,关注国家情况的发展,鼓励学生担当共同责任,不断学习新知识以及技能,
发挥所有可能形式,以优异的成绩支撑国家发展,为实现共同愿景努力。

总之,韩国学校的公民道德教育特别注重学生们的素质培养,旨在培养学生们的智慧
和行为,培养自觉的公民精神。

值得我们借鉴的是,韩国学校的宗旨是帮助学生正确协调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教育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创造力,建设一个健康的社会。

结论:我们必须借鉴韩国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的精神,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让每一位学生都具备正确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从而培养出无私奉献、社会守法遵纪、爱国热爱祖国的一代新人。

韩国道德教育特色及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

韩国道德教育特色及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

韩国道德教育特色及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摘要]韩国在开展道德教育过程中,高度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注重道德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渗透,侧重于通过道德教育实践、历史文化教育、大众传媒和社会公共环境强化道德教育的效果。

考查和分析韩国学校德育的特色,对更好地开展我国高校德育教育,提升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韩国道德教育德育改革韩国是亚洲地区后发展型国家德育现代化的典型代表,受中华儒家文化传统的影响,韩国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并将其作为立国兴国之本,富国强国之根。

更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而今一跃成为世界著名的“亚洲四小龙”成员,许多专家学者研究后指出,韩国的崛起同其“家族式”的民族精神是分不开的,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要归功于韩国成功的德育。

韩国学校德育在推动本国社会发展的长期进程中,坚持以弘扬民族精神为核心,在兼容东西方古今德育特别是儒家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进而形成了富有时代精神的、民族特色的现代学校德育体系。

这些特色对我国高校德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韩国道德教育的特色1.高度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韩国在实施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始终把国民精神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任务,把传统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根本。

20世纪上半叶,韩国虽然饱受日本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但始终没有丢失其民族性。

儒学中的社稷、仁等观念与韩国苦难、屈辱的民族历程相交织,形成了韩国人自己独特的民族性格。

珍视传统,突出民族性成为韩国道德教育最为突出的特征,并且在韩国法律中明确的加以规定和体现。

韩国的《教育法》有7项基本方针,其中有2项是直接讲民族精神的。

例如,第2项规定,教育要培养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精神,为维护和发展国家的自主独立进而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20世纪60年代后,韩国将这种宝贵民族特质提升为“国民精神”加以大力推广。

所谓“国民精神”教育,就是要确立民族自信心和自立自我的民主意识,培养民族自尊和民族复兴的责任,确立民族主体性,以实现复兴韩国的民主理想。

国外道德教育比较的启示

国外道德教育比较的启示

国外道德训练比较的启示一、新加坡、韩国两国道德训练的相同之处(一)推行儒家文化,重视儒家伦理道德训练。

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重视儒家伦理道德训练,留意培育国民的社会准则、道德责任和对共和国的忠诚。

各级学校格外留意传统道德训练,向同学灌输儒家伦理道德价值观。

如在学校道德训练中开设“好公民”、“生活与成长”等课程,推崇儒家伦理,在《好公民》道德教科书中穿插了100多个有关儒家和东方传统价值观的故事,如花木兰替父从军、廉颇“负荆请罪”等。

中学开设“儒家伦理”课,提倡忠孝纲常,该课程教材《儒家伦理》是世界上第一本有关儒家伦理的德育教材。

韩国是亚洲地区后进展型国家德育现代化的典型代表。

儒家文化自传入韩国以来,其在韩国道德训练中就占有重要的指导地位,儒家伦理道德思想是韩国政府进行道德训练的有效素材。

儒家伦理思想可以加强道德训练,同时儒家传统文化又反作用于韩国文化建设,为培育韩国人民猛烈的民族意识奠定精神基础。

1968年,韩国政府制定了《国民训练宪章》,强调韩国道德训练的目标和任务,即加强对全体国民的国民精神训练,确定伦理观念。

韩国政府规定学校要开设德育课程,通过开设德育课程培育精忠报国的有文化的韩国人。

学校课程中开设“正确生活”、“道德”课程,强调培育同学的道德行为习惯。

学校开设“道德”课程,系统讲授儒家伦理。

高中开设“国民伦理”课程,该课程后被改为“伦理”课,增设传统道德学问等方面的内容。

高校开设“国民伦理”课程,该课程是公共必修课,涵盖丰富的伦理道德学问。

(二)明确德育目标,着力培育国家意识。

新加坡在进展过程中面临着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富有社会的“社会病”,如青少年犯罪、吸毒、贪图享乐、不讲公德、心态冷漠等;二是因民族众多、母语不一和六教并存隐蔽的潜在冲突。

对此,新加坡政府意识到,必需“防祸于未然”,必需在使各民族充分了解自身文化传统及其他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加强培育国民的国家意识,增加民族分散力和向心力。

新加坡和韩国德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新加坡和韩国德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新加坡和韩国德育的特点及其启示作者:李琳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年第06期经过多年努力,新加坡和韩国的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两国的道德教育更为世人所称道。

我国与新加坡、韩国一样,都曾受到外国的侵略和压迫,都有东方儒家文化的背景与文化根基,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碰撞。

因此,研究新加坡和韩国德育的特点,借鉴其成功经验,对我国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新加坡和韩国德育的特点1.在德育目标上,注重民族精神的传递与弘扬1991年新加坡政府确立了以“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助,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调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为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五大价值观。

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是造就良好的、忠诚正直的公民,使年轻一代在个人行为品质、社会责任意识和忠于国家等方面得到很好的发展,极力倡导一种既有别于其他各国又体现东方传统文化美德的、有新加坡特色的学校教育。

韩国学校公民道德教育实施民主国民教育,即以儒家伦理为基础,以韩国民族精神为根本,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培养面向21世纪的富有民主精神的韩国人。

从公民道德教育目标来看,“小学阶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为主;中学阶段以内化道德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为主;大学阶段则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形成道德自律”[1]。

2.在德育体系上,注重道德教育的层次性和渐进性新加坡学校的公民道德教育是“在小学、中学和大学全方位展开的,针对不同的对象,注意德育内容的循序渐进,课程由浅入深”[2]。

如小学开设的《好公民》课,一至六年级依次以“个人”、“家庭”、“学校”、“邻居”、“国家”、“世界”为中心内容,有的放矢,范围逐渐扩大,在低年级阶段注重个人的自身修养、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学校方面的教学,而在高年级阶段则扩展到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个人与世界方面的教学,在学校德育中十分重视生活教育和公民知识的传授,由表及里,分阶段、分层次、系统性地展开教育。

韩国公民教育现状及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

韩国公民教育现状及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

韩国公民教育现状及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
近年来,韩国政府高度重视公民教育,纳入国民教育课程体系,成为学生必修的科目。

这种做法对我国道德教育有很多启示。

首先,韩国公民教育涵盖了民主、人权、道德、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人文素质等方面,这与我国道德教育的目标相似。

但是,我国目前道德教育的内容比较狭窄,主要集中在礼仪、廉洁、文明等方面,需加强对立体、多元、多样化的价值观念的开展。

其次,韩国公民教育中采用了多种教育方式,除了课堂讲解外,还有实践、社会实践、志愿活动、辅导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公民教育知识并能够在行动中落实。

这一点与我国道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注重形式教过程中不够注重实际效果”的情况相反,目前我国道德教育实施大多以讲解、演讲为主。

第三,韩国公民教育中的评价体系不仅注重学科成绩评估,还关注学生的品质、道德水平等方面的评价。

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

而我国评价体系相对单一,往往只注重学科成绩,忽视了道德素养和公民意识等方面的评估。

综上所述,韩国公民教育的实施经验对我国道德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了宝贵的启示。

需要加强内容的多元化和实践性,探索多种教育方式和方法,设计综合性的评价体系,让道德教育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韩国高校德育实施方法及其借鉴意义研究的开题报告

韩国高校德育实施方法及其借鉴意义研究的开题报告

韩国高校德育实施方法及其借鉴意义研究的开题报

题目:
韩国高校德育实施方法及其借鉴意义研究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育人的任务越来越重,德育工作也日益显得重要。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高校都有各自的德育实施方法。

韩国是亚洲地区的发达国家,其高校德育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韩国高校的德育实施方法值得中国高校借鉴和学习。

因此,本文以韩国高校德育实施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借鉴意义。

研究目的:
1. 探讨韩国高校德育实施的基本情况;
2. 分析韩国高校德育实施的主要特点;
3. 比较中韩高校德育实施的异同;
4. 探讨韩国高校德育实施方法对中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借鉴意义。

研究内容:
1. 韩国高校德育实施的基本情况;
2. 韩国高校德育实施的主要特点;
3. 中韩高校德育实施的异同;
4. 韩国高校德育实施方法对中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借鉴意义。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研法相结合。

文献资料法主要用于收集和整理韩国高校德育实施的相关资料;实地调研法主要用于深入了解韩国高校德育实施的具体情况和经验。

预期结果:
通过对韩国高校德育实施方法的研究,可以客观全面地了解韩国高校德育实施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并发现其中的优秀经验,用于指导中国高校的德育工作。

同时,比较中韩高校德育实施的异同,可以更好地了解两国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双方在德育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浅析韩国道德教育的成功之处

浅析韩国道德教育的成功之处

JSYRhttp://www.jiaoshuyuren.com教书育人谭菲张盈(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韩国,从小学起就开始以儒、佛思想作为国家主要的道德理念,进行有特色的道德教育。

尤其是二战后为了清除日本殖民奴化教育,更是把德育作为立国兴国的首要任务。

几十年来,韩国已经成为亚洲地区后发展型国家德育现代化的典型代表。

更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在60年代初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而今一跃成为著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一,许多专家学者研究后指出,韩国的崛起同其“家族式”的民族精神是分不开的,而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都要归功于韩国的成功的德育。

所以说,韩国强调德育,尤其是学校的道德教育,并把德育作为塑造民族灵魂的重要渠道。

本文对韩国学校的道德教育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给我国学校的道德教育的发展带来些许启示。

一、儒家伦理是韩国道德教育成功的前提条件韩国自公元前十世纪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那时,孔孟也像在中国一样在韩国被给预极高的名誉。

直到1910年日本入侵前,韩国人还尊儒教为“国教”。

在几千年中,儒教影响了韩国的政治、法律及社会制度,同时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形成了独特的韩民族的性格。

甚至有人认为,韩国在保存儒教文化传统方面更甚于其发源地———中国,被认为是“儒教的样板国家”。

今天,儒家伦理不但体现了韩民族的精神,更成为韩国的教育主体,是韩国学校德育的灵魂。

首先,儒家伦理是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正是儒家伦理的浸染与渗透,生长出当今具有独特东方文化特色的韩国教育。

”而韩国社会就是依靠学校德育将儒家伦理变为民族道德体系和行为规范。

儒家伦理的每一次变革成果都能渗透于学校的德育之中,而学校德育又是儒家伦理每一次变迁的最直接动力。

目前,韩国学校德育已成为一种以儒家伦理为主体,突出培养民族精神的道德教育体系。

儒家伦理再一次得到相应的改造,为造就有韩国民族精神的人服务。

其次,儒家伦理是家族主义体制的基础思想。

韩国儒家文化对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韩国儒家文化对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韩国儒家文化对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摘要:随着人类社会道德失衡等问题的出现,儒家文化又一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韩国积极发挥儒家文化的道德规范作用,摒弃其时代局限性,适时地发展儒家道德思想,以及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德育方式,这些对于完善和提高我国高校的德育水平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儒家文化德育高校韩国0 引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对大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

目前,我国高校的德育工作实效性低迷,大学生不守诚信、挥霍浪费、个人主义等违反公民道德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引起了政府、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对中国和世界的文明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随之出现的信仰危机、道德失衡等一系列现代问题,使儒家文化又一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目前,韩国是世界上儒家文化传统保留最多的国家,韩国将其作为自己民族的基本道德规范。

韩国对儒家道德思想的发展和实践,不仅对我国的公民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且对于促进我国高校的德育工作,完善、提高大学生道德规范和道德水准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 积极发挥儒家文化的道德规范作用由于儒家文化存在某些封建思想等消极因素,致使在我国近现代史上,儒家文化被多次批判,几乎被全盘否定。

在现代韩国社会,传统悠久的儒教道德思想至今还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例如爱国守法、敬业奉献、孝敬父母、尊重他人、遵守秩序、注重礼仪等。

同时,儒教文化主张仁政,强调社会秩序和国家权威,宣扬集体主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激励民众为集体和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这些都对韩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韩国对儒家文化的实践表明,儒家道德思想在规范人们道德行为方面是具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我国高校应该积极发挥儒家文化的道德规范作用,挖掘其丰富内涵,并与高校德育工作相结合,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 正视儒家道德思想的时代局限性儒家文化在我国近现代史上遭到多次批判,最主要的原因是儒家文化存在消极的思想,有其时代局限性。

浅谈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

浅谈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

浅谈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国家公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一环。

韩国作为一个发达的东亚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经验和做法。

本文将浅谈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包括强调教育主体的责任、注重学生参与和互动、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及跨学科的教学设计等方面。

通过借鉴和吸收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经验,我们可以不断完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为培养具有高度思想品德的公民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启示,责任,参与,互动,多元化,跨学科强调教育主体的责任韩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非常重视教育主体的责任,包括教育机构、教师和家长。

教育机构应当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和计划,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传授思想政治知识,并引导学生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家长应当积极参与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这种强调教育主体的责任的做法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启示意义,需要加强教育机构、教师和家长的合作,形成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注重学生参与和互动韩国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和互动。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传授者,更是引导者和促进者。

他们通过讨论、互动和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韩国也鼓励学生组织社团和参加学术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可以借鉴韩国的做法,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方法非常多元化,既包括理论学习,也包括实践活动。

韩国的教材设置了各种不同的主题,如民主政治、社会公正、环境保护等,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知识。

此外,韩国还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进行跨学科的教学设计。

这样的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日、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日益受到社会重视和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学习日本和韩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各自取得的成果。

从政策层面来看,日韩两国均设立不同的法规来规范和推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定了国家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法规,以确保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和标准化;韩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以大学课程的改革和更新为主,以自主的业务模式推行高校思想政治课程。

从人才培养层面来看,日韩两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都很重视。

日本认真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定期组织思想政治教师培训,改善教师职业素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韩国倡导的“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价”是针对思想政治教师的表现评定结果,对思想政治教师的评价主要涉及“创新精神”、“学习力”和“责任心”等方面。

从授课方式层面来看,日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倡导“独立思考”,��求学生仇视政治观点,重视独立思考;韩国则积极创新,以“只能走论文途径”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全面考察且涉及学生头脑积极参与和综合知识运用能力。

总体而言,日本和韩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取得的成果可以很好地启发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首先,我国可以对政策管理层面进行改革,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法律规范;其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建立优秀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最后,要积极探索创新的授课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头脑活动,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日本和韩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取得的成功,充分启示了我国在此方面应该秉承怎样的发展理念:要根据本国实际情况改善法律法规,构建优秀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不断完善政治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发展智慧和能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发展工作。

高校德育论文礼仪教育论文:中韩高校德育的礼仪载体比较研究

高校德育论文礼仪教育论文:中韩高校德育的礼仪载体比较研究

高校德育论文礼仪教育论文:中韩高校德育的礼仪载体比较研究摘要礼仪作为高校德育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高校德育应加强对学生礼仪道德的教化,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

对中韩两国的庭礼仪教育与学校礼仪教育、礼仪教育与传统礼仪文化的融合以及礼仪教育与实践的结合三个层面进行比较分析,可为我国高校德育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中国韩国高校德育礼仪教育礼仪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是道德意识、道德信念等精神内涵的的外化,体现着人们的道德修养,它作为行为规范渗透在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加强礼仪的学习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

因此,高校德育应充分发挥礼仪载体的重要作用。

韩国与我国在地理位置上同属亚洲国家,在社会文化背景拥有相近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且在全球化进程中都遇到了东西文化的冲突。

而韩国在面对西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价值观的腐蚀威胁时,能够及时有效的发挥礼仪载体对高校德育的积极作用,这为我国当前高校德育建设塑造了成功的典型。

因此,借鉴韩国德育实践中重视礼仪载体的经验,对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德育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

”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从学礼开始。

可见,礼仪教育由来已久,我国历代教育家都非常重视礼仪教育。

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然而,当今我国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却不容乐观。

(一)家庭礼仪教育偏失以及学校礼仪教育欠缺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视家礼,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庭和家族生活中的这些规矩、规范和准则,通常就称为家礼。

①传统家礼中的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等规则,至今仍是我国需要大力弘扬的传统美德。

当代大学生大都属于80后、90后,独生子女占很大比重,父母的溺爱致使他们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懂得尊重为何物,根本没有礼仪的概念。

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也促使家长们更为注重对孩子智育的培养,放松乃至放弃了对孩子德育的培养。

韩国高等教育心得体会

韩国高等教育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我国与韩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赴韩深造。

在韩国的高等教育环境中,我亲身感受到了韩国教育体系的优势和特点,以下是我对韩国高等教育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严谨的学术氛围韩国高等教育注重学术研究,学术氛围严谨。

在韩国,无论是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都强调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教授们对学生的学术要求较高,课堂上经常布置大量的阅读和作业,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课题研究。

此外,韩国大学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一旦发现抄袭、剽窃等行为,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二、注重实践与创新韩国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韩国大学在课程设置上,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强调实践环节。

例如,韩国大学普遍开设实习、实训课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此外,韩国大学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三、国际化教育韩国高等教育积极融入国际化教育,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学习环境。

韩国大学与世界各地的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

此外,韩国大学还聘请了大量外籍教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的知识和观点。

四、个性化教育韩国高等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韩国大学在课程设置上,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专业和课程。

此外,韩国大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了各类选修课程,如外语、艺术、体育等,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五、注重道德教育韩国高等教育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

在韩国,大学将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强调学生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韩国大学还定期举办各类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严格的管理制度韩国高等教育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

韩国大学对学生的出勤、作业、考试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一旦违反规定,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这种严格的管理制度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律、严谨的学习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国道德教育特色及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
[摘要]韩国在开展道德教育过程中,高度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注重道德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渗透,侧重于通过道德教育实践、历史文化教育、大众传媒和社会公共环境强化道德教育的效果。

考查和分析韩国学校德育的特色,对更好地开展我国高校德育教育,提升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韩国道德教育德育改革[作者简介]刘成荣(1973- ),江苏建湖人,盐城工学院社会科学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江苏盐城224001)[中图分类号]G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0)29-0090-02 韩国是亚洲地区后发展型国家德育现代化的典型代表,受中华儒家文化传统的影响,韩国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并将其作为立国兴国之本,富国强国之根。

更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而今一跃成为世界著名的“亚洲四小龙”成员,许多专家学者研究后指出,韩国的崛起同其“家族式”的民族精神是分不开的,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要归功于韩国成功的德育。

韩国学校德育在推动本国社会发展的长期进程中,坚持以弘扬民族精神为核心,在兼容东西方古今德育特别是儒家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进而形成了富有时代精神的、民族特色的现代学校德育体系。

这些特色对我国高校德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
韩国道德教育的特色 1.高度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韩国在实施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始终把国民精神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任务,把传统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根本。

20世纪上半叶,韩国虽然饱受日本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但始终没有丢失其民族性。

儒学中的社稷、仁等观念与韩国苦难、屈辱的民族历程相交织,形成了韩国人自己独特的民族性格。

珍视传统,突出民族性成为韩国道德教育最为突出的特征,并且在韩国法律中明确的加以规定和体现。

韩国的《教育法》有7项基本方针,其中有2项是直接讲民族精神的。

例如,第2项规定,教育要培养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精神,为维护和发展国家的自主独立进而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20世纪60年代后,韩国将这种宝贵民族特质提升为“国民精神”加以大力推广。

所谓“国民精神”教育,就是要确立民族自信心和自立自我的民主意识,培养民族自尊和民族复兴的责任,确立民族主体性,以实现复兴韩国的民主理想。

为使国民精神教育得到全面、真正的落实,韩国教育部门提出从纵、横两个方面实施。

纵的方面,编写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整套国民精神教育的教材,使国民精神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横的方面,在学校教育的每门课程教材中都要反映国民精神教育的内容。

韩国在推行国民精神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把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伦理作为载体,即通过传播儒家伦理来铸造韩国的民族精神。

因此,韩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精忠报国的有文化的韩国人,而且为韩国的崛起奠定了精神基础。

2.注重道德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渗透。

目前,
韩国学校德育已形成较完整的目标体系和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循序渐进的德育内容。

国民伦理教育课程体系由纵、横两方面构成。

纵的方面,按照学生的年龄、知识、心理、身体的特点,建立了一整套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的国民伦理教育体系。

从德育目标来看,小学阶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为主;中学阶段以内化道德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为主;大学阶段则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形成道德自律。

就德育内容而言,注重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实践到理论。

横的方面,不仅要求道德课、社会课和国民伦理教育课要直接体现道德教育的内容,国文、文学等课程也要间接地反映道德教育的内容。

另外,在数学、自然、科学、体育、音乐、美术、实验和劳动技能等课程中,也要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道德教育的内容,特别是有关民族精神的内容构成了所有国民伦理教育教材的主干。

根据每一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教育的着重点是不同的。

从中小学道德课教材的内容结构来看,它主要包括“价值与道德”“家庭、邻里、学校生活与道德”“现代社会与道德”以及“民族统一与北韩”四个部分。

到了大学阶段,国民伦理教育更为重视民族精神教育的系统性、理论性和政策性。

除了正规的国民教育之外,在各种社会教育和考试中,都有伦理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道德教育渗透于国民教育体系的各个层面和各个阶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共同发挥德育的合力作用。

3.通过校内外互动提供丰富的道德教育实践。

韩国学校很注重围绕社会需要的人才规格广泛地开展课外活动,
以期取得道德教育的最佳效果。

学校不断增加学生参加校外活动的机会,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主要做法有:把活动引入课堂教学,使许多教学在活动中完成,让学生在生活中扮演角色,接受相应的教育;开展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等。

韩国学校德育的实践性还体现在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过设置“道德教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

仅礼节教育方面就具体包括:个人生活礼节,坐、立、走的姿势,与人谈话时的语调、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递物品时的举止;家庭生活礼节,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邻里的礼节;学校生活礼节,对老师、前辈、同窗的礼节,上学、放学时的见面礼、告别礼;社会生活礼节,在社会交往中的鞠躬礼、举手礼、注目礼、对拜礼以及各种称谓;国家生活礼节,对国旗、对国歌的礼节等。

正是通过这些日常化、生活化的德育,使得韩国青少年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举止,成为懂礼节,有礼貌,品学兼优的学生。

4.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社会公共环境加强历史文化教育。

韩国道德教育的成功在于突出体现历史教育,突出韩国强烈的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主要的做法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历史上爱国主义英雄的事迹,政府在一些重要的公共场所建立爱国主义英雄的塑像,把他们的事迹写成文学作品或搬上银幕;提倡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要使用和消费国货,在现代的韩国社会生活中,“身土不二”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其核心是强调人的身心发展与自己国土的内在不可分离性。

在韩国生产、制造的
产品包装上,尤其是在农副产品的包装上都印有“身土不二”的标语,号召人们使用和消费民族产业的产品,支持民族产业的发展。

另外,韩国的中小学还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访问历史名流的故居遗址。

韩国为抗日英雄们竖立纪念碑、雕塑像、建陵园庙宇等。

韩国的道德课中传统道德部分也一直占着重要比重。

韩国人视传统为珍宝,认为通过传统道德教育,可以培养青年一代热爱祖国、热爱山河、热爱人民的优秀品德。

这种传统教育的内在精神是为本民族的发展服务的,有助于大韩民族走向世界。

同时,韩国学校重视传统道德和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也为世界所赞叹。

可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社会公共环境加强历史文化教育是韩国学校道德教育非常突出的特征。

二、韩国德育的成功对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我国高校德育应把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精神确定为核心目标。

爱国是所有国家对公民的最基本要求,而民族精神则体现着人类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需要。

因此,应把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作为学校德育的核心目标和灵魂。

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本点。

重视教育,强调以德为先、以德为本,是中国历代教育的一大共性。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延续发展,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道奇观。

毋庸置疑,千百年来深深融入民族意识之中的爱国主义传统,成为鼓舞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继往开来的重要精神支
柱。

中国历代的德育目标十分丰富,政治上,要求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忠君爱国、精忠报国。

品德上,提倡重义轻利、心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品德修养上,强调内省与实践,“一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之,见不贤内省也”。

行动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等。

这些既是做人的道理,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育人目标。

今天,在我们学习国外道德教育实践的同时,也应该大力挖掘、继承和弘扬这些目标。

唯有这样,德育教育才有根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才能得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