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演变及对中国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时期美抗日国对华政策
演变及对中国的影响
1. 抗战开始,美国采取的是所谓的“两面政策”。
由于日本的目的是独占中国,这就严重侵害了美国在华的利益,为维护其在中国的利益及在太平洋和东南亚的霸权,对中国抗战表示了某种程度的同情和支持。
但是另一方面又企图利用日本之手,消灭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并把日本侵略祸水引向苏联,对中日战争又采取“中立”和“不干涉”方针袒护和纵容日本的侵略行经。
为了赚钱他们将大量军用器材及钢铁物资运往日本,谋取暴利。
这种两面政策,有两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它成为中国在国际上可以争取的同盟者,对日本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另一方面,它对日本侵华采取纵容和支持态度,助长了日本的嚣张气焰,加重了中国抗战的困难。
2. 扶蒋抑共援蒋抗日: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42年1月1中、美、苏、英等26各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共
同宣言》,世界反法西斯战线正式形成。
太平洋战争初期。
美英军队遭到重创,使美国的“两面政策”遭到失败。
为使中国拖住日本,减轻太平洋战争压力,美国开始积极支持中国抗战。
以贷款和物资援助中国,是实行的援蒋抗日政策。
这一政策对于支持中国抗战、稳定中国货币起了积极作用。
3. 扶蒋反共:1944年以后,美国取得了太平洋战争中对日作战的优势,美国企图在战后取代日本,独占中国,然而中共领导的解放区和抗日武装发展壮大,政治地位上升。
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后出现了收缩和减员,国民党政治地位下降。
对此,美国焦虑不安如果这样下去,美国战后取代日本控制中国的目的就要破产。
因此,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的时候,美国一方面遏止苏联势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将援蒋抗日改为扶蒋反共。
蒋介石也希望依赖美国的支持消灭中共的力量,实现专制独裁统治,在此基础上,美蒋加紧了勾结。
1944年10月美国召回史迪威派魏德迈担任中国战区美军
司令,11月赫尔利继任驻华大使。
史迪威被召回和赫尔利就任新大使,是美国对华政策由援蒋抗日改为扶蒋反共的标志。
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干涉中国内政,助长了蒋介石的反动气焰,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扩大了内战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