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的理性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的理性思考

孟勇剑

前言一

我们不是一个人战斗,集体的力量使我们能克服艰难险阻,勇登高峰。集体的智慧,使我们的力量更强大。

前言二

我们培训的目的:创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素养;理清教学思路,理顺教学流程;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

前言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观念的改变是教学创新的基础,教学的优化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保证。教育需要创新,需要不断的创新。

一、“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的基本环节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多少年来,不管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以问题作为教学出发点的思想,基本没有变化。课堂教学情景有助于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而根据当前学习课题提出的问题,由于情景的作用,能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是学生能力形成的重要过程。学生可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面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形成新的认知。

3、小结归纳,建构新知由于学生知识基础、文化背景的不同,探究问题所得的新的认知就不同,有的浅显、有的深刻、有的偏面,凡此种种,则需要教师的有效归纳,形成系统化的知识。

4、变式训练,形成能力

关于能力的描述有以下 5 条:

(1)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人们在完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所不同。

(2)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

(3)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4)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实践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实践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达成一个目的所具备的条件和水平。

(5)能力是生命物体对自然探索、认知、改造水平的度量。如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动物、植物的生殖能力等。

这 5 条描述,从不同的角度对能力给出定义,角度不同定义也不同。从这些定义中可以看出,能力需要在活动中体现。要发展学习者的能力,就必须要有

活动,知识的变式训练,就是体现能力和培养能力的最好办法。

教学中,要通过不同背景的知识的应用,即把所学知识应用到不同的情景中的问题的解决,学生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当前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

形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效果回授

一节完整的课,有开头,还应有小结。研究表明,一节课的最后7、8 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又朝积极的方向发展。此时课堂小结,使学生得到了第二次学习的机会,模糊的认识会变得清晰,教学效益最大,如果没有课堂小结,模糊的认识可能会纳入知识系统,形成片面的认识。要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知道自己这节课学了什么,还有什么不足,纠正学生的片面认识。所谓效果回授,就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成果。

6、巩固诊断,强化认知

把巩固诊断放在课堂中完成,起到当堂学习,当堂练习,当堂应用,当堂

巩固之作用。是“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与其他教学不同的地方。也是“四清” 保障机制的具体体现。

以上六个环节,提出问题是前提,探究问题是根本,小结归纳是关键,变

式训练是主线,效果回授、巩固诊断是保证。教学中,我们始终以培养学生的

学科素养为主线,强调“四清”机制的有效落实,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根本保障。

二、对“学、教、练、展、评”的认识与使用

“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把学习内容分成若干个学习任务进行教学,每一

个学习任务都通过“学、教、练、展、评”来完成。“学”为关键,“教”是指导。学的形式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最高,小组合作学习则能达到学习成果分享,因此“学”主要是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形态为“六学”即“自学、助学、促学、互学、群学、跨组学”。

“学、教、练、展、评”即第二、第三之教学环节。从我听课的情况来看,当我们下达学习任务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不够的,我们原来只停留在看懂教材、看懂教材上的概念、法则、定理,看懂教材上的例题,如果是文科方面的

学习这样做未尝不可,但理科方面的学习显然是不行的。

因此,我才提出要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此引导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活动。我们要明白,知识的获得靠被动势的接受是浅显的,就如在一个地方挖井,你不深入怎见清水?

(一)关于“学”的理解与应用

1、要让学生明白学什么?学你提的问题,通过探究问题获得新的认知,在你获得新的认知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评”形成系统化的知识,归入你的认知系统。

例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教学。

例2、平方差公式(a+b)(a-b )=a2-b2的教学。

初中数学课本上都会让学生先做几道题,然后提醒你观察计算结果有什么发现,进而得到公式。这种教学设计,体现建构主义的思想。让学生去建构对当前课题的理解。如果你让学生看课本,有的就只看公式,直接用公式去解题了,把生动的学习探索过程给省了,学生的能力当然上不来。有的老师就是大量的练,在概念都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这种练习是徒劳的。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必要的。(插图)因此,“学”的时间必须限定,不能无限制延迟。

2、在实际操作中,“六学”你可能用两三个就不错了。

3、听了本校很多老师的课,发现我们用的比较多的是“自学”与“互学” (讨论),其他几乎未用。

4、实际上你让学生讨论时,他们的学习就包含了“助学、促学、群学”。

5、重要的不是去看用了多少种“学”,而是引导学生融入到集体学习之

中,借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6、指导学生的学习,要有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也就是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来获得新的知识,形成新的认识。我们说文本任务化、任务系列化、系列任务递进化、递进任务具体化,具体任务思维化,思维任务品质化。就是指你给的问题要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

7 、“学”的时间把握。你的课堂要讲效益,就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和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好的成效。我们时常感到“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在教学时间上难以把握,往往一节课的导学案变成两节课完成,根本的原因还是在“学”上把握不好。

三个因素决定“学”的时间,一是教学任务;二是教学时间;三是教学目标。

8、“学”的原则把握。简单课题放手让学生学,比如同底数幂的乘法;中等难度的课题,教师做适当指导,如“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教学,一方面你要设计好问题,另一方面当学生发现结论时,你要引导学生的去用严格的推理来证明。部分教师的问题就在这里,他不是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证明,而是迫不及待地跳到黑板前就滔滔不绝地讲起来;难度大的课题,教师的“讲”占主导,如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教师只能边启发边讲解。让学生去探究出这个公式,难度太大。

以上八条,对我们编写导学案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科教师可参考,不能照搬。

(二)关于教师的“评”的理解与应用

1、不只是评判学生解决问题的对错。要指出错误的根本所在,指明解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