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与郑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异同比较及启示教学教案

九年级历史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异同比较及启示教学教案

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异同比较及启示教学教案第一章:郑和与哥伦布航海背景介绍一、郑和航海背景1. 时间:1405-1433年2. 目的:展示明朝的国力、加强与亚非国家的联系、传播佛教3. 航海路线:从刘家港出发,经过东南亚、南亚、中东,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4. 航海成果: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二、哥伦布航海背景1. 时间:1492年2. 目的:寻找通往亚洲的新航路、获取财富3. 航海路线: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4. 航海成果:发现了美洲大陆,开启了欧洲对美洲的殖民统治第二章: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相同点一、航海时间1. 都在15世纪进行航海活动2. 相隔大约半个世纪二、航海目的1. 扩大政治影响:郑和展示明朝国力,哥伦布寻求新的领土和财富2. 加强与外界的联系:郑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联系,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促进欧洲与美洲的交流三、航海路线1. 跨越大洋:郑和经过东南亚、南亚、中东,哥伦布横渡大西洋2. 探索未知领域:郑和到达非洲东海岸,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第三章: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不同点一、航海动力1. 郑和:政府支持,展示国力,传播佛教2. 哥伦布:个人冒险,寻求财富,拓展领土二、航海船只与技术1. 郑和:宝船,规模宏大,技术先进2. 哥伦布:帆船,相对较小,技术较为简单三、航海成果的影响1. 郑和: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经济文化交流2. 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引发欧洲对美洲的殖民统治,对美洲土著文化造成破坏第四章: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启示一、勇于探索未知领域1. 学习郑和与哥伦布敢于冒险、勇于探索的精神2.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未知,培养创新意识二、重视科技的作用1. 认识到科技是推动航海事业发展的关键2. 注重科技教育,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三、维护世界和平与和谐1. 从郑和与哥伦布航海中认识到和平交流的重要性2. 倡导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共同发展六章:郑和航海的积极影响与历史意义六、一、郑和航海的积极影响1. 经济交流:郑和的航海促进了国际贸易,加强了沿线国家与中国的经济联系。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优质课教学设计_7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优质课教学设计_7
▲(七)清朝前期:海上丝路衰落
知识梳理:指导梳理“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关知识,完成学案相关知识。
海盗:古丝路上中国古代航海家最后的身影。
这时的海上丝路已成为单向的西来东往的贸易之路。
十三行:一曲海上丝绸之路的挽歌
▲(八)近代前期:与殖民战争相联系
多媒体展示资料: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知识梳理:引导学生梳理下列有关知识:四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
思考、归纳、总结,谈论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归纳整合和识记课本知识。
完成练习,归纳总结。
解析材料,思考回答。
完成学案有关内容。
读图、思考、回答。
思考、讨论、回答、归纳。
思考、回答、归纳,加深认识。
解析材料,思考回答。
认识郑和下西洋是一次和平的活动。
思考、归纳、总结:
千年丝路辉煌:控制着海权、贸易的主动权。丝路沿途到处留存着文明交融的见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标
复习导入
视频导入:《海上丝绸之路》片头----这是一条伟大的航路。
观看、联想、思考、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简要回顾海上丝路的历史,为后面复习做铺垫。
回顾故过去:
知识梳理与问题探究
一、千年荣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海上丝绸之路曾经的辉煌和文明
二、百年之殇——海上丝绸之路的衰落
◆◆小活动:“海上丝路知多少”。
●小试牛刀(测评练习):
引导指导学生完成。
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
▲(四)元朝:海上丝路的鼎盛时期。
知识梳理:指导完成学案:马克•波罗来华。
明确:海上丝路进入鼎盛时期。
补充介绍:“官本船”制度。
出示《元朝交通路线图》,

九年级历史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异同比较及启示教学教案

九年级历史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异同比较及启示教学教案

九年级历史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异同比较及启示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航线路线及主要贡献。

(2)了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间、航线及主要贡献。

(3)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异同,分析其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分析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路线。

(2)通过资料搜集,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异同。

(3)小组讨论,分析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异同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仰。

(2)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人类进步作贡献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异同。

(2)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异同的原因分析。

2. 教学难点:(1)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异同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2)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获取启示。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相关资料。

(2)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地图。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相关内容。

(2)搜集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郑和与哥伦布的画像,引导学生思考两位历史人物的相似与不同。

(2)提问:同学们知道郑和与哥伦布分别是谁吗?他们有何贡献?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结合教材,简要回顾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事迹。

(2)让学生在地图上标出郑和与哥伦布的航线路线。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航线路线及主要贡献。

(2)详细讲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间、航线及主要贡献。

(3)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异同,分析其原因。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异同。

(2)让学生分析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异同的原因。

5. 成果展示:(1)每组选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讨论成果。

(2)教师点评,总结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异同及原因。

6.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从郑和与哥伦布航海中得到的启示。

九年级历史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异同比较及启示教学教案

九年级历史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异同比较及启示教学教案

九年级历史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异同比较及启示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航线、所到之地及影响。

(2)了解哥伦布航海的时间、航线、所到之地及影响。

(3)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异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人物的贡献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航海家的崇敬之情。

(2)认识航海探险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航线、所到之地及影响。

(2)哥伦布航海的时间、航线、所到之地及影响。

(3)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异同。

2. 教学难点:(1)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目的的不同。

(2)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2)提问:同学们知道哥伦布吗?他为什么要航海?2. 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教材,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航线、所到之地及影响。

(2)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哥伦布航海的时间、航线、所到之地及影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异同。

(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异同。

4. 课堂讲解(1)讲解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异同点。

(2)分析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异同。

(2)强调航海探险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课后作业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思考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异同点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启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异同,培养了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航海探险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

课后,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思考航海探险的启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zheng he and columbus教案

zheng he and columbus教案

zheng he and columbus教案教案一:一、教学标题郑和与哥伦布:航海之旅的探索与对比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说出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基本概况,包括时间、路线、船队规模等(可衡量:通过课堂提问和书面总结来检验;可达成:结合课本资料及讲解易于掌握;相关联:是对这两位航海家了解的基础;有时限:在本节课内完成)。

了解他们航海活动对当时世界格局、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可衡量:小组讨论后的汇报;可达成:通过引导分析航海活动相关史实达成;相关联:航海活动的重要意义;有时限:本节课内)。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能从多个方面对比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异同(可衡量:制作对比表格;可达成:学生在掌握两者基本情况后可以进行;相关联:对两者深入认识的要求;有时限:课堂练习环节)。

提高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可衡量:课堂讨论后的结论阐述;可达成:引导学生思考航海活动的深远意义;相关联: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培养;有时限:课堂总结环节)。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了解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卓越地位(可衡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可达成:通过介绍郑和航海成就激发;相关联:郑和航海是中国航海辉煌历史的体现;有时限:贯穿整堂课)。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和理解态度,认识到航海活动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可衡量:课堂讨论中的观点阐述;可达成:通过分析航海对文化交流的影响;相关联:航海活动的文化意义;有时限:整堂课)。

三、重难点1. 重点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基本史实,如出发时间、航海路线、到达地点等。

依据:这是认识两位航海家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分析航海影响等内容的前提,符合课程标准对历史事件基本史实掌握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开端。

他们航海活动对世界的影响,包括经济、文化、政治格局等方面。

依据:航海活动的意义是历史学习的重点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进程,并且通过分析影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也是课程标准中对历史事件深入探究的要求。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案

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并归纳开辟新航路的动机及前提条件;了解哥伦布的远航经过和麦哲伦船队首次环球航行的经历;归纳并阐明新航路开辟对世界产生的影响,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的评价,提高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欧洲探险家的远航,分析两者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的交流,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世界形势;了解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历程,认识开辟新航路需要必要的知识、技术条件,更需要勇气、决心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

【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这是坐落在今天菲律宾的一对纪念碑,远处的是1555年西班牙人为纪念麦哲伦而树立的麦哲伦纪念碑;而近处的是1952年菲律宾为纪念杀死麦哲伦的酋长拉普拉普树立的英雄纪念碑。

岛上还树立着一块铜牌。

正面写着:“菲律宾土著人抵抗欧洲人入侵,在此击毙其统帅麦哲伦。

”背面写着:“麦哲伦与菲律宾土著人激战,受伤后身亡于此,后来其部下继续西航,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海。

”为什么同一事件,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麦哲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远航到底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探寻新航路》。

二、新课讲授(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1.材料展示:材料一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材料二贵金属黄金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

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

谁占有了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材料三秦海(南海)中共有7459座岛……此岛(爪哇大岛)甚富,出产黑胡椒、肉豆蔻、高良姜、荜澄茄、丁香及其他种种香料……黄金之多,出人想象之外……小爪哇岛出产世界最多之樟脑,质极细,其量值等黄金……其地饶有金银、一切香料,如沉香、苏木、乌木等物,多如牛毛。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与哥伦布同舟远航》优秀教案2(重点资料).doc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与哥伦布同舟远航》优秀教案2(重点资料).doc

第7课与哥伦布同舟远航——学习与探究之一教材内容:本册教材活动导向与七、八年级有较大不同。

以往活动课也要求学生着眼于历史情境的再现,学会通过扮演历史人物去感悟历史,学会资料的收集方法;九年级的历史活动课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整合材料的能力、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分析能力、探究性学习的合作意识。

本课“与哥伦布同舟远航”通过学生的表演,使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知识进行再认,在活动过程中,通过编写历史短剧,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利于结合当时实际,培养运用发散性思维,更清楚地了解哥伦布等一大批航海家和探险家所建树的丰功伟绩,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和意义一、课程标准复述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二、活动目标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哥伦布航海活动资料,运用多种手段予以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和表演能力。

通过组织航海筹备活动、绘制地图、展示板,培养学生绘图、动手制作等技能。

通过活动展示,引导学生能够较为真实地再现历史原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求真意识。

三、活动准备(一)学生准备: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编排一出话剧,安排5—7名学生分别扮演哥伦布、国王、大副、水手、印第安人、旁白等;安排4—5名学生制作道具与绘制背景图案,表现不同的剧幕;安排10名学生做裁判,根据参与者的表现,评出3名最佳演员。

2、依据P9页《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复制三份(图上标有欧洲、非洲、美洲、亚洲和主要海洋,图上不能有路线),课堂上每组选择1—2名同学上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名同学考虑相互配合,教师可根据自己情况而定),并对各组表现进行评分。

3、推选一名主持人,全班分为三组,每组安排4名同学参与表演和道具制作;另每组推选3名同学组成评判小组,负责对表演的同学进行评判。

评判标准由评判组成员和表演组成员共同研究制定。

(二)教师准备:1、可以给学生的短剧编排提供一些指导,如音乐、背景图片等,但不得涉及剧本情节,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5.15 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教案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5.15 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知道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基本史实及其影响;了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基本史实及其影响。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提高学生理解概括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3、运用地图动画,教会学生利用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时空观念的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新航里的开辟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世界形势,从而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2、学习航海家们的事迹,学习他们敢于挑战未知世界的勇气。

三、学情分析:本校九年级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缺乏探索精神。

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上,大部分同学未能从以往死记硬背的模式中跳出来,思维比较被动,没有探索创新的精神,一遇到难题就答不上来。

在新课改和“双减政策”下,教育要确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多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问题、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实做到授之以渔。

四、教材内容分析(一)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了解哥伦布和麦哲伦的航海事迹。

(二)难点:总结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原因及意义。

五、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六、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新课。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而知新,多媒体出示文艺复兴基础知识的表格。

(学生集体回答)14至16世纪,欧洲处于“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人”指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因为它提倡人文主义,肯定人而否定神,故称人被发现。

那么,“世界”被发现指的是什么呢?(生答:探寻新航路)何谓“新航路”呢?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的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欧史学界又称之为“地理大发现”。

初中历史哥伦布教案

初中历史哥伦布教案

初中历史哥伦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哥伦布的生平背景和航海目的;2. 掌握哥伦布的航海路线和发现新世界的过程;3. 理解哥伦布航海对欧洲和美洲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哥伦布的生平背景和航海目的;2. 哥伦布的航海路线和发现新世界的过程;3. 哥伦布航海对欧洲和美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哥伦布航海的真正目的和动机;2. 哥伦布航海对美洲原住民的影响;3. 学生对哥伦布航海的批判性思考。

教学准备:1. 教材或历史资料;2. 地图或海报;3. 视频或图片;4. 讨论问题和思考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世界地图和航海知识;2. 提问学生对哥伦布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哥伦布的生平背景(10分钟)1. 介绍哥伦布的出生地和家庭背景;2. 讲述哥伦布对航海的热爱和追求;3. 引导学生了解哥伦布的时代背景,如欧洲的探险精神和贸易需求。

三、哥伦布的航海目的(10分钟)1. 解释哥伦布航海的真正目的和动机;2. 引导学生思考哥伦布航海背后的经济和政治因素;3. 讨论哥伦布航海对欧洲和美洲的影响。

四、哥伦布的航海路线和发现新世界(15分钟)1. 展示地图或海报,标出哥伦布的航海路线;2. 讲述哥伦布的航海过程,包括出发、航海、遇到困难和最终到达美洲的经历;3. 引导学生了解哥伦布发现新世界的过程和意义。

五、哥伦布航海对欧洲和美洲的影响(10分钟)1. 分析哥伦布航海对欧洲的影响,如贸易、殖民和探险精神的推动;2. 探讨哥伦布航海对美洲原住民的影响,如文化冲突、疾病传播和殖民统治;3. 引导学生思考哥伦布航海对全球历史的影响。

六、批判性思考和综合分析(10分钟)1. 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哥伦布航海的积极和消极影响;2. 让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享,总结哥伦布航海的历史意义。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哥伦布航海的重要性和影响;2. 引导学生思考哥伦布航海对现代世界的启示和教训;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哥伦布航海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2023_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2023_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分钟)分钟)位航海家从时间、国别、路线、主要成就等方面做归纳比较。

3. 结合教材和材料分析出新航路开辟对欧、亚、非及整个世界的影响【自主学习】(5分钟,阅读教材,在教材上找出答案,并做好标注)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哪些?具备了哪些航行条件?(目标1)2.新航路的主要著名航海家有哪些?说出每位航海家的航行路线(目标2)3.新航路开辟对欧亚非及世界有什么影响?(目标3)【点拨指导】材料一:14世纪东西交通路线图见ppt材料二: 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金银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金银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

——马可·波罗“葡萄牙人在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经济根源马可波罗在行纪中描述了东方的富庶,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的向往。

——社会根源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使东西之间商路受阻。

——商业因素2.客观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①天文地理知识②航海造船技术的提高③王室的支持3.填写完整航海路线【合作提高】(目标3)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动。

主要的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世界市场扩大了……这些都使得西欧早已萌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

——《世界通史·中世纪卷》材料二 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 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

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

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九年级历史教案)与哥伦布同舟远航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与哥伦布同舟远航教案

与哥伦布同舟远航教案九年级历史教案●一、课程名称:与哥伦布同舟远航●二、学生分析通过两年多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节课中设计了多场历史剧表演、讲相声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并归纳开辟新航路的活动及条件,了解哥伦布的远航探险及其发现,知道他是新大陆的发现者。

2、能力目标: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查阅有关哥伦布航海活动的历史资料,运用编排历史课剧本、讲相声等多种艺术形式再现历史,以培养学生写作和表演才能,体现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感受航海家勇于开拓,不畏艰险的人格魅力,领略美洲大陆的风土人情,学会与周围人和谐、友好地合作,感受集体的智慧力量。

●四、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一节活动课,主要教学内容是创设情景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哥伦布的航海历程,通过制造模型,表演历史剧等活动形式,讲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历史剧的表演难点:历史课本剧的素材与分工。

●六、教学困难及媒体设计1、教学困难:如何发展能够使学生对哥伦布远航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和全面把握。

2、媒体设计:借助小黑板绘制航海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七、课程实施[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西方世界掀起了一场“地理大发现”的热潮,一个大探险的时代到来了。

提问:那时候有哪些探寻新航路的航海家?最着名的是谁?(学生答略)哥伦布的航海事业,使美洲大陆不再孤立于两片大洋之间,使世界各地开始发生日益紧密的联系。

你想了解500多年前美洲大陆那独特的风土人情吗?你想去倾听那巨浪滔天的历史述说吗?今天我们就来筹备一次远航,请大家参与进来,让我们与哥伦布一起同舟远航。

[合作探究,构建新知识]老师介绍分工。

首先,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进“第一剧场”去看看年轻时代的主人公——哥伦布。

学生表演历史剧:第一场《街头之争》(旁白):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的热那亚,从小就喜欢地理。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大航海时代》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大航海时代》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大航海时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大航海时代》是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主要讲述了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的航海探险活动,包括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航海历程和成就。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学生了解大航海时代的历史背景、航海过程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大航海时代的深入了解还需通过本节课来培养。

学生对于探险、新发现等方面较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大航海时代的相关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大航海时代的历史背景、航海过程和影响,认识主要航海家及其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大航海时代对世界历史的意义,树立全球观念,提高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大航海时代的航海过程、航海家的贡献以及大航海时代的影响。

2.教学难点:大航海时代的历史背景、航海家的航海历程以及大航海时代对世界历史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史料教学法:运用教材中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解读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交流,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

3.网络资源、历史书籍等参考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素材,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如欧洲探险家的探险历程,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大航海时代的背景,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地图等素材,让学生了解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的社会环境、科技发展、地理观念等。

3.操练(15分钟)讲述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航海历程,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贡献。

九年级历史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异同比较及启示教学教案

九年级历史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异同比较及启示教学教案

九年级历史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异同比较及启示教学教案第一章:郑和与哥伦布航海背景介绍1.1 郑和航海背景时间:1405-1433年目的:展示明朝的国力、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传播佛教航海范围:东南亚、南亚、中东、东非1.2 哥伦布航海背景时间:1492年目的:寻找通往亚洲的新航路、获取财富和资源航海范围:欧洲、美洲第二章:航海路线与航海工具2.1 郑和航海路线依次经过:南京、福州、南海、东南亚、印度洋、非洲东海岸主要航线:南海-印度洋-非洲东海岸2.2 哥伦布航海路线首次航行:欧洲-加勒比海-美洲后续航行:美洲-欧洲2.3 郑和航海工具主要船只:宝船、战船、补给船导航工具:指南针、星盘、海图2.4 哥伦布航海工具主要船只:帆船导航工具:指南针、海图第三章:航海过程中的异同3.1 相同点都是东西方航海史上的重要事件都涉及到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的发展都展示了当时国家的综合实力3.2 不同点目的:郑和航海主要是展示国力、传播佛教;哥伦布航海主要是寻找新航路、获取财富航海范围:郑和主要到达东南亚、南亚、中东、东非;哥伦布首次航行到达美洲航海次数:郑和共七次下西洋;哥伦布共四次航行第四章:航海对后世的影响4.1 郑和航海的影响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为后世的航海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4.2 哥伦布航海的影响发现了美洲大陆,改变了世界地理观念促进了欧洲与美洲的交流,开始了全球化进程引发了欧洲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剥削第五章:从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得到的启示5.1 坚持和平友好交往郑和航海以和平为目的,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哥伦布航海带来的殖民掠夺给美洲原住民带来了灾难5.2 敢于创新,勇于探索郑和航海展示了古代中国航海技术的先进水平哥伦布航海开启了欧洲探险时代,激励后人不断探索未知领域5.3 重视科技的重要性郑和航海的成功离不开先进的航海技术哥伦布航海揭示了科技对航海事业的重要支撑第六章:航海时代的全球化影响6.1 郑和航海与全球化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带动了沿线国家的繁荣与发展为后来的全球化进程奠定了基础6.2 哥伦布航海与全球化发现了新大陆,使欧洲与美洲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发了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加速了全球资源整合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第七章: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对比分析7.1 航海目的与性质的对比郑和航海:展示国力、传播佛教、促进友好交往哥伦布航海:寻找新航路、获取财富、实现个人抱负7.2 航海规模与影响力的对比郑和航海:规模宏大、影响深远,展示了古代中国的强大哥伦布航海:开辟了新大陆,改变了世界格局,但对美洲原住民带来灾难7.3 航海技术水平的对比郑和航海:拥有先进的航海技术、造船技术,掌握了天文、地理、气象知识哥伦布航海:相对简陋的航海技术,但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善于利用天文导航第八章:从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看东西方文化差异8.1 价值观的差异郑和航海:以和平、友好、交流为主,强调道德、仁义、礼仪哥伦布航海:以探险、征服、掠夺为主,强调实力、竞争、扩张8.2 对待原住民的态度郑和航海:尊重原住民的文化与习俗,友好交往,互通有无哥伦布航海:对美洲原住民进行剥削、压迫,甚至屠杀,导致原住民文化衰落8.3 航海目的地的选择郑和航海:主要到达东南亚、南亚、中东、东非等地区,加强与这些地区的联系哥伦布航海:首次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欧洲对美洲的殖民统治第九章: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历史评价9.1 郑和航海的评价展示了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辉煌成就,为后世航海事业树立了典范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光辉篇章9.2 哥伦布航海的评价开辟了新大陆,改变了世界地理观念,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激发了欧洲探险精神,鼓励后人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带来了殖民主义灾难,对美洲原住民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10.1 从郑和与哥伦布航海中得到的启示尊重不同文明,倡导和平友好交往,促进共同发展重视科技创新,不断探索未知领域,推动人类进步坚持全球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实现共同繁荣10.2 对当代世界历史的反思反思殖民主义历史,关注原住民的权益,促进全球公平正义倡导和平发展,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强化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共同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六、航海时代的全球化影响郑和航海与全球化:强调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于后来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奠基作用。

《综合探究六_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导学案》

《综合探究六_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导学案》

《综合探究六_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导学案一、导入1. 引入话题:你知道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吗?这两位历史上的航海家在世界探索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之间有什么异同呢?2. 激发兴趣: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的郑和下西洋航行次数比哥伦布多,但对世界影响却似乎不如后者?二、进修目标1. 了解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历史背景和航行路线。

2. 掌握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主要事件及其影响。

3. 分析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异同的地方。

三、进修过程1. 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历程:(1)背景介绍: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时期中国的一次重要海上遥洋活动,其目标是发展对外贸易,传播中华文化。

(2)航行路线: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主要经过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共进行了七次遥洋航行。

(3)主要事件:七次下西洋航行中,郑和成功到达了东南亚、斯里兰卡、印度、阿拉伯半岛、非洲东岸等地,展示了中国的海洋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2. 哥伦布的航海历程:(1)背景介绍:哥伦布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西班牙航海家,他的航海目标是寻找一条通往印度的西航路。

(2)航行路线:哥伦布的航行路线主要经过大西洋,最终发现了美洲大陆。

(3)主要事件: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欧洲人对新大陆的探索和殖民。

3. 异同比较:(1)航海目标:郑和下西洋的目标是发展贸易、传播文化,而哥伦布则是为了寻找新航路。

(2)航海路线:郑和下西洋主要在亚非间航行,而哥伦布横穿大西洋。

(3)航海影响:郑和下西洋对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产生了一定影响,而哥伦布的航行则开启了欧洲对美洲的殖民。

四、拓展延伸1.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影响和意义,分享自己的见解。

2. 作文练习:请学生撰写一篇文章,比较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异同,展示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观点。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历史背景、航行路线和影响,同时也学会了比较分析的方法。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 与哥伦布同舟远航教案 北师大版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 与哥伦布同舟远航教案 北师大版

与哥伦布同舟远航
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哥伦布远航活动的资料,运用多种艺术手段编排成课堂剧,培养写作和表演才能。

通过组织“航海筹备会”,绘制新航线,自制简单的
道具,培养组织、绘图、动手制作等技能。

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整合,展开讨论,探究中西航海活动影响的巨大差异的根
源。

初步掌握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比较历史的学习方法。

用联系的观点,从整体的角度去观察世界。

哥伦布的航海事业,从根本上打破
了东西两半球的状态,使全球联结成一个整体,永不分离,彼此交往,相互依
存。

通过亲自参与去感受那茫茫大海、巨浪滔天、不畏艰险、百舸争流的时代,
体味美洲大陆那独特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哥伦布远航
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的艰难历程和历史影响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栏一、导入新课
由课前提示导入新课。

二、自主质疑
指导学生完成基础史实
三、交流展示
展示自学成果
三、互动探究
《伴你学》的体验探究部分。

四、矫正反馈
完成《伴你学》认真听讲
填空
展示成果
表演课堂剧,进行合作探究。

检测
板书设计:
第7课与哥伦布同舟远航
一、制作道具,编演课堂剧
二、15---16世纪欧洲航海与郑和下西洋影响的巨大差异及其原因初探
作业布置:完成《伴你学》
教学反思:
1。

九年级历史课程的教案(优秀3篇)

九年级历史课程的教案(优秀3篇)

九年级历史课程的教案(优秀3篇)九年级历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理解拜占庭帝国对中西方文化的贡献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学习情境,设置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利用材料研究历史问题,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体会论从史出、辩证看待问题等历史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罗马法律,认识到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并且对古代西方社会和近代文明产生都有重要影响。

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极态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教学难点:探讨拜占庭帝国强盛、衰亡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之后帝国不断扩张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若干年后,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西罗马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但后来却逐渐衰落、灭亡了,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及探索的空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走近这个曾极度繁荣的古老帝国,感受它的辉煌,了解它的衰亡。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展示:《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2.教师提问:拜占庭盛极一时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地理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继承和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东西文明交汇,互相影响。

3.教师讲述: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4.材料展示:《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光荣属于勇敢的航海家——郑和的教案

光荣属于勇敢的航海家——郑和的教案

光荣属于勇敢的航海家——郑和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的生平和贡献。

2.探究郑和为什么被誉为“中国的哥伦布”。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郑和的生平和事迹。

2.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三、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郑和的生平和事迹来了解中国的古代航海历史。

2.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资料来了解郑和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3.研讨交流法:通过小组研讨和班级交流来讨论郑和的生平和事迹。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介绍课程主题和教学目标。

2.启发学生对于航海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课时:郑和生平和事迹1.通过PPT播放的方式介绍郑和的生平和事迹。

2.教师讲解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作为航海家的贡献和价值。

第三课时: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1.介绍明朝的社会和政治背景。

2.通过多媒体资料展示明朝时期的地图。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在古代曾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洋大国之一。

第四课时:郑和与中国的海洋文化1.通过诗歌和文艺作品的形式展示中国海洋文化。

2.分析中国海洋文化的演变和发展。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的海洋文化如此独特。

第五课时:小组研讨和班级交流1.根据教师提供的文献,学生们组成小组进行研讨。

2.小组成员分别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

3.整个班级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六课时:总结1.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和思考。

2.引导学生发现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在全世界大有影响。

五、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研讨和班级交流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和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

3.给予学生肯定和建议,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六、教学反思在教授该教案时,我会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了解郑和这位航海家的贡献,比如通过PPT、多媒体资料、文献和文艺作品的形式。

通过多种形式,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另外,在小组研讨和班级交流环节,要让学生充分发言,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探究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与
郑和》教学设计
九年级历史《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与郑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学会并掌握较为系统的比较历史学习法,并在比较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片断):
师:公元十五世纪是人类认识和挑战蓝色海洋与地理大发现的时代,郑和与哥伦布是分别代表着东西方两个不同明体系的伟大航海家,在相距70年的时间里,他们先后从东西半球扬起远洋风帆,分别给远方异国带去礼物与剑。

设想一下,假如哥伦布与郑和都想摘取最伟大航海家的桂冠,你会赞同哪一方?
生1:当然是郑和伟大,他的船队多么庞大啊!
生2:郑和比哥伦布航海要早半个多世纪呢!
生3:我看还是哥伦布伟大,他可发现了新大陆呀!
师:看同学各有各的看法。

为了给自己找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我们不妨把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活动做一系统比较,或许你还会有新的发现。

师:那么我们如何去比较?
(学生议论,师生共同总结比较程序三步曲:
第一步:拟订比较提纲,明确比较的目的和对象;确定
比较要点,根据任务确定将比较对象分解为可进行比较的要素;确定比较次序。

第二步:按照提纲进行比较。

第三步:从比较中得出结论。


师:你认为比较的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生4:我认为是确定比较要点,分解可进行比较的要素师:对。

这些要素其实就是组成这事件的基本要素。

想一想,哥伦布与郑和的航海活动比较能分解出哪些可比较的要素?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其中,师生共同归纳比较要素。

要素内容略)
(学生按照提纲及要素比较、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对学生意见不一的问题,教师给以适当点拨、讲解。

)师:经过刚才的比较,大致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呢?
生5:这两个事件的相同点在于,都是发生在15世纪的洲际航海活动;其不同点在于:两者的目的、航海规模和影响各不相同。

师:仔细品味他们的不同,你们认为谁可以摘去最伟大航海家的桂冠?
生6: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开辟了新航路,真正意义的世界由此开始。

他航海活动的世界影响比郑和大,最伟大的航海家他当之无愧。

生7:从影响看是这样,但从时间、规模看,我认为郑和要比哥伦布伟大。

师:其他同学也这样认为吗?(学生点头)
师:有句诗说的好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也就会不一样。

老师并不求大家得出统一的结论,同学们能够掌握比较的方法和多角度分析认识问题的方法才是最主要的。

生8:老师我听说最近又有新说法,郑和是到达美洲第一人,发现美洲郑和比哥伦布的功劳要大的多。

生9:据说还有航海图为证。

生10:那么大的船队,技术又那么先进,说不定真有可能去过美洲呢。

(鉴于他新奇的观点引起不小震动,教师趁此机会把学习进程从分组讨论阶段引领到各组综合讨论和全班小结阶段。


师:我们的历史知识不仅仅于教材、课堂,还应象这位同学一样善于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并大胆质疑,勇于向一些既定的结论挑战。

(教师征询其他同学所掌握的相关信息后,进行补充)师:刚才我们班级这名同学所提出的观点并非空穴风。

这一观点,是在去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所披露出的最出风头推断,它是一位很有威望的英国退休海军
军官孟席斯在3年前根据自己的多年航海经验和考据得出的大胆猜想。

历史上有许多阴差阳错的事情发生,郑和的航海资料不幸佚失,却留给了我们更大的遐想空间,他也许真的到过美洲;哥伦布一心想到亚洲,找到印度和中国,但由于计算失误,却发现了当时还误以为是印度的美洲新大陆。

师:同学们不妨试着大胆猜想,假如郑和真的到达了美洲,哥伦布真的到达了亚洲,那他们作为东西方两种化的代表,对待异族的态度和行为会有哪些不同?历史的演进是否也会有所不同?
师:请你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设想和展示一下: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vs郑和。

图表、板报、小论、小故事、小电影剧本……表现形式不限。

案例评析:
本案例是初三年级第一节活动课。

如何使初三年级的活动课上的有生机、有活力、有体验、有质量,实现教学目标,许多老师做了有益的尝试。

本课例也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表现在:
围绕教学目标确定活动组题。

本节课教师的教学目的非常明确,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活动,使学生学会并掌握较为系统的比较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学习法,并在比较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围绕这一目标,教师在确定本课活动主题上进行了大
胆的尝试,活动主题的确立非常有创意。

教师没有拘泥于教科书中提供的活动主题和活动方式,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从初三学生的实际出发,在与学生进行沟通后,将活动主题确定为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与郑和。

这既可以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满足并发展学生对两个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的深入了解、探究的兴趣,又可以借助活动的展开帮助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并掌握比较问题的方法。

比较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从而确定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历史教学中,比较的基本功能是识同和辨异,它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的、十分有用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一般说,教师在采用比较法进行历史教学应当注意主要问题有:在进行常规比较之后,随机抓住学生的思维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分析比较引向深入。

指导学生找出比较的对应点(也称之为比较项或比较要点)是关键。

还应有重点地比较,分清主次。

郑和与哥伦布的比较并不是一个新颖的主题,教师主要以此为例对学生进行比较法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对问题的讨论,较为系统地掌握比较学习方法的一些要领,并使之学会和灵活运用比较探究学习方法,以具备并提高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比较不仅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学会从不同角度看
问题得出不同结论的方法,同时还会激活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一些新鲜而奇妙的思想火花。

在比较中学会比较,学会发现,体验收获和快乐。

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开展活动,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紧紧围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从拟定比较提纲、分解比较问题的要素等入手将比较问题的方法一步步整理出,然后再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而不是简单地、生硬地把方法、结论强加给学生。

教师的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始终是以一个合作者、点拨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或参与讨论,或解答问题,或提出疑问,把学生的思路不断引向深入,也使得这节活动课更具有挑战性、探究性,做到了活动形式与活动内容的有机结合。

活动的结尾部分,教师以请你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设想和展示一下: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vs郑和。

图表、板报、小论、小故事、小电影剧本……表现形式不限。

为号召,旨在把活动延续、拓展,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课后再去查资料,进行更深入地探究,使教学目标中的在比较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得以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