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厂安全生产培训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德意华力家具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培训试题(年月日)
部门:班组:姓名:得分: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
1、通风排毒的方法有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换气两种。其中局部排风效果更好,最为常用。()
2、火灾发生后,如果逃生之路已被切断,应退回室内、关闭通往燃烧房间的门窗,并向门窗上泼水延缓火势发展,同时打开未受烟火威胁的窗户,发出求救信号。()
3、火灾使人致命的最主要原因是被人践踏。()
4、运转中的机械设备对人的伤害方式主要有撞伤、压伤、轧伤、卷缠等。()
5、机器保护罩的主要作用是使机器较为美观。()
6、工人操作机械时穿着的“三紧”工作服是指袖口紧、领口紧、下摆紧。()
7、119、110、120、122都是报警电话。()
8、电器着火可以用水扑救。()
9、火灾逃生的四个要点是①防烟熏;②果断迅速逃离火场;③寻找逃生之路;
④等待他救。()
10、正确配戴和使用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用具,是保证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一种防护措施。
()
11、纱布口罩使作业者呼吸自如,故接触粉尘作业可以不戴防尘口罩。
12、搬运重物时,应该尽量挺直腰部。()
13、安全帽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物料下落击中头部及行进中碰撞突出物而受伤。()
14、使用电钻或手持电动工具时必须戴绝缘手套,可以不穿绝缘鞋。()
15、帮助触电者脱离电源时,不可直接用人的肢体或其他金属及潮湿的物体作为救护工具。()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因事故导致严重的外伤出血时,应( )。
A.清洗伤口后加以包裹B.用布料直接包裹,制止出血
C.用药棉将流出的血液吸去
2、慢性苯中毒对人体损害最大的是()。
A.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
C.造血系统
3.高温场所为防止中暑,应多饮()最好。
A 纯净水
B 汽水
C 含盐清凉饮料
4.木工平刨床应装有灵活可靠的(),否则禁止使用。
A.安全防护装置
B.防震装置
C.防静电装置
5.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助燃物、( )。
A.空气B.氧气C.着火源
6.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色有红、蓝、黄、()四种颜色。
A.绿B.黑C.白
7.允许叉车或汽车开进的车间其通道的宽度应()。
A. ≥2500mm
B. ≥3000mm
C. ≥3500mm
8、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业,称()。
A.危险作业
B.高难度作业
C.特种作业
9、机械在运转状态下,操作人员()。
A.对机械进行加油清扫B.可与旁人聊天或离岗
C.严禁拆除安全装置
10、在较热的环境下,由于身体热量不能及时散发,体温失调,则容易引起()。
A.中暑
B.脱水
C.虚脱
三、问答题(1-4题每题10分,第5题20分,共50分)
1、氧气瓶和乙炔瓶工作间距不应少于多少米二者与离火源的距离不应少于多少米
答:
2、外伤的急救步骤是什么
答:
3、“四新”教育是指什么
答:
4、开关箱与用电设备之间,可实行“一闸多机”和一台漏电保护器同时保护二台以上设备的作法吗
答:
5、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有哪些义务
答:
安全生产培训试题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
1. (√)
2.(√)
3. (× )
4. (√ )
5. (×)
6. (√ )
7. (√ )
8. ( × ) (水导电,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不可以)
9. (√ ) 10. (√ ) 11. (×) 12.( √) 13.(√ )
14.(× ) (必须穿绝缘鞋) 15. (√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 B )
2.( C )
3.( C )
4.(A )
5.(C)
6.(A )
7.(C)
8.(C )
9.(C )
10.(A )
三、问答题(1-4题每题10分,第5题20分,共50分)
1.答:5米;10米。
2.答:止血、包扎、固定,送医院。
3.答: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使其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经考核合格后上岗。
4.答: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控制2台及2台以上的用电设备(含插座)。即一机、一箱、一闸、一漏。
5.答:(1)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
(2)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3)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
(4)要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5)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