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黔西县的地理位置:

黔西,毕节市辖县,是中国杜鹃花都—黔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北、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2007年末划除金坡、仁和两个乡镇及红林乡石笋村、岩脚村委托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管理后,辖26个乡镇360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会,16个街道居委会,居住着汉、彝、苗、布依、仡佬等18个民族。

黔西,是毕节市东大门。贵毕高等级公路横贯全境,交通便捷,区位优黔西县位于贵州中部偏西北、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东经105°47′~106°26′、北纬26°45′~27°21′间。东邻修文县,以六广河为界;南邻清镇市和织势明显。县城距省会贵阳117公里,距毕节市行政中心七星关区115公里。

黔西的自然气候

黔西县位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因处于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山地,素有春迟夏短、秋早冬长、水热同季、干湿分明等气候特征。常年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1348.9小时,无霜期264天,气温13.8℃,雨日188天,降雨量1005.2毫米。由于境内海拔高低变化,常有插花性干旱、冰雹、秋绵雨、冷冻等自然灾害性天气发生。

黔西的旅游景区

有国家级风景旅游名胜——百里杜鹃森林公园花区。花区距县城30公里,位于县城北部红林、金坡、仁和等乡镇境内,绵延23公里,总面积35平方公里,杜鹃花品种达19种之多。花开时节,繁花簇锦,

争奇斗艳,漫山遍野,蔚为壮观,吸引了成千上万游客。我县旅游资源除百里杜鹃外,还有东风湖、六广河峡谷、洪家渡库区、柯家海子淡水湖泊群、九龙山象祠、沙井观音洞、水西公园、李世杰尚书坊等自然山水、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共同构筑了我县旅游基地开发建设的基础,将成为我县今后经济发展的后续支柱之一。[2]

黔西的交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不断发展。2006年,货物周转量41400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23149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0.91%和9.44%。年末民用车辆拥有量3748辆,其中:客车类1193辆,货车类934辆,摩托车类1621辆。

黔西的美食

“遵义品茅台,毕节尝烧鸡,风味小吃在黔西。”在省内外,不少的人都知道这句顺口溜。那么黔西有哪些风味小吃呢?走进黔西城,“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之时,各种风味小吃尽相亮相,这个时候,你只会怪肚皮小。

“麻辣臭豆腐干”,最精典的吃法是,下雪天,在路边支一个用黔西当地产的奇怪造型的煤砂锅,下面放木碳火,砂锅表面刷上生菜子油,把臭豆腐放上去,滋滋声响起,准备一个小碟,放小许盐和花椒粉,臭豆腐烤至金黄色后,撕成小块醮着椒盐辣吃,入口“咸、辣、烫、香”一边猛吃,一边给辣得泪流满面。早在明初,水西各族群众就喜欢食之,相传奢香夫人就特别喜欢。

“糍粑包豆腐”是在麻辣臭豆腐的基础上,今天又派生了糍粑包

豆腐。用白碱腌好的豆腐烙到里面化汤,切开灌进肉末、葱花等,用糍粑摊成薄片包起来再烤,浓香可口。

“擂茶糍粑”这是一道了不起的风味小吃,是苗族同胞的独创。相传清代黔西知州夫人大病初愈,用人参汤补,结果引起浑身发肿,大便不下等病症,黔西林泉乡青冈村一个老苗医用擂茶将其医好。后来发展成黔西最独特的小吃。具体做法如下:用产至高山地带的火麻籽炒熟、炒翌,再用石臼擂细,放入锅内加大量的水,只能沿着一个方向搅拌,然后过滤皮壳,放入适量的食盐便成“擂茶”。将刚炸好的糍粑放入“擂茶”浸泡而食,脆软清香。现春节期间,苗寨人家,每户必备擂茶食用。

“牛杂汤锅”牛杂汤锅属于草根小吃,来源已不可考,黔西城东聚集有回民居住,回民杀牛后,把内脏、碎肉切成肉丁,加上牛骨头,用1米口径大铁锅纯熟,再于肉层盖一层厚厚的生姜、大算、红剁椒、葱花,红红绿绿,香飘十里,当地有“和尚闻到要翻墙”之说。

黔西小吃品种较长多,另外还有麻辣大头茶、烙锅洋芋、鱼鳅粑、猪儿粑、窝丝糖、桃桃糖、芝麻糖、泡糖、生麦粑、油豆干、姨妈菜、春豆、串串红等。随便走进街边一个小吃店,花上几元钱,就能吃得自由自在。

黔西的历史文化

据沙井乡“观音洞”出土文物考证,黔西县是祖国人类发祥地之一,属长江以南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代表,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黔西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夏、商时为梁州南徼外“荒裔”。

商末周初属鬼方联盟的卢夷国。春秋、战国时,先后为蜀国和鳖国地。秦嬴政二十七年入版图,属夜郎县。汉元光五年属鄨县。齐、梁之际,昆明夷闽支卢鹿部占据鄨县等地,实行部族统治。唐初,卢鹿部遥附。贞观中期,鸭池河、六归河沿岸入琰川县。武后万岁通天二年,基本以今县境置龚州。北宋沿置。皇祐至嘉祐年间,卢鹿部建立“罗氏鬼国”,州名消逝。元初,置亦溪不薛总管府和宣慰司。大德七年废亦溪不薛府、司。洪武十五年,筑水西城(今县城);次年,置“龙九驿”中的谷里、水西、奢香(西溪)三驿站。崇祯三年属水西宣慰司,水西城为设治地,分置则窝,以著则溪。

清康熙四年置黔西府,辖则窝、以著、雄所三则溪。二十二年废府置州,因在黔之西部,故名。乾隆元年,上拨四川叙永厅岩上、岩下地入黔西州,全州划9个里、51甲、113寨。1913年置黔西县。县下行政区划为区、乡镇、保、甲。1941年6月前,全县分9个区,有4887平方公里面积,7月,上划北部4个区2400.53平方公里面积入新置的金沙县。余下境域划为24乡、4镇,共218保2667甲;后又撤并23乡、3镇,直至解放。

1949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黔西。12月3日,中国共产党黔西县委员会和黔西县人民政府正式宣布成立。是月,全县划5个区。1950年划10个区、231个村,1953年划12个区、131个乡镇。1958年9月,各乡镇并改为81个人民公社。是年12月下旬,将各区并为5个大公社;1959年2月下旬,以区建公社,乡镇改称管理区。1961年,上级划大方县的青冈公社入黔西县,次年恢复各

区,管理区改为公社,全县为11个区,1个区级镇,90个公社,754个生产大队、3874个生产队。1984年夏,改革政社合一体制,恢复各乡、镇、村组建置。1991年建并撤后,全县分为19乡、9镇、741个行政村,33个居委会。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2000年,黔西县辖9个镇、19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69707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城关镇97411、金碧镇32793、雨朵镇20981、大关镇30877、谷里镇23787、素朴镇30650、中坪镇24371、重新镇28221、林泉镇32355、五里乡23033、沙井乡31309、羊场乡16748、绿化乡18810、新仁乡18569、钟山乡21533、铁石乡16193、协和乡23540、太来乡20781、甘棠乡31083、永巢乡19460、中建乡8723、花溪乡12590、定新乡15943、洪水乡19356、金坡乡13050、仁和乡18075、红林乡20338、锦星乡26495。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2001年机构改革把741个行政村调整为382个行政村。

2003年,黔西县辖9个镇、19个乡(其中15个民族乡),382个村委会3、3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83.1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0.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