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滴速度的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液速度的控制与外渗
静脉滴注简称为“静滴或打点滴”,有人认为,静滴时药液的滴速快慢几乎没什么关系,只要把药液输进血管就行。
有的患者在医护人员不在场时,随意加快或减慢药液的滴速,这是很危险的。
(1)儿童和老年人、心肾功能较差的人必须慢滴,否则会因短时内输入大量液体,使心脏负担过重,甚至导致心力衰竭。
(2)因腹泻、呕吐、出血、烧伤等引起人体严重脱水而出现休克者,静滴的速度要快。
如有必要甚至可在手、足同时静滴(多通道输液),以尽快增加血容量,促使病情好转。
(3)患严重心、肺疾病和肾功能不良者,尽量不宜静滴,以免加重心肺的负担。
非用不可时应谨慎,使药液呈小滴,滴速要慢,同时密切观察心、肺、肾功能。
(4)不同药的滴速也不一样,如高渗氯化钠注射液、含钾药、升压药的滴速宜慢。
而治疗脑出血、颅内压增高的疾病时,滴速应快,一般要求在15~30分钟滴毕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否则起不到降低颅压的作用。
(5)治疗脑血栓常用药的渗透压较高,输入体内后,会在短时间内使患者的血容量快速增多,导致心脏负担过重,甚至发生心力衰竭、肺水肿等症。
因此,滴速每分钟多少滴为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成人以每分钟40~60滴的滴速较安全,但最佳滴速应由医护人员根据用药者的年龄、病情和药物性质来控制,患者不宜随意自行调整滴速。
输液速度应根据病情、输液总量、输液目的和药物性质等情况确定。
概括起来,可分以下几类情况。
⒈一般速度:补充每日正常生理消耗量的输液以及为了输入某些液物(如抗菌素、激素、维生素、止血液、治疗肝脏疾病的输助药等)时,一般每分钟5ml左右。
通常所说的输液速度每分钟60~80滴,就是指这类情况。
静滴氯化钾,如速度过快可使血清钾突然上升引起高血钾,从而抑制心肌,以致使心脏停搏于舒张期状态。
因为血清钾达7.5毫当量/升时,即有可能发生死亡。
如果把1克氯化钾(13.9毫当量)直接推入血液,那么在短暂时间内,就可使血清钾水平从原来的基础上立即增高3~3.5毫当量/升,显然是极危险的。
所以氯化钾的输注速度,一般要求稀释成0.3%的浓度,每分钟4~6ml。
葡萄糖溶液如输入过快,则机体对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部分葡萄糖就会从尿中排出。
据分析,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接受葡萄糖的限度大约为0.5g。
因此,成人输注10%的葡萄糖时,以每分钟5~6ml 较为适宜。
此外,输入生理盐水时,也不宜过快,因为生理盐水中,只有钠的溶度和血浆相近似,而氯的含量却远远高于血浆浓度(生理盐水的氯浓度154毫当量/升,血浆的氯浓度只有103毫当量/升),输液过快的结果,可使氯离子在体内迅速增多。
如肾功能健全时,过多的氯离子尚可由尿中排出,以保持离子间平衡;如肾功能不全,则可造成高氯性的酸中毒。
⒉快速:严重脱水病人,如心肺功能良好,一般应以每分钟10m l左右的速度进行补救,全日总输量宜在6~8小时完成,以便输液完毕后病人得以休息。
血容量严重不足的休克病人,抢救开始1~2小时内的输液速度每分钟应在15ml以上。
因为,倘若在2小时内输入2000ml液体,就可使一个休克病人迅速好转的话,若慢速输入,使2000ml液体在24小时内缓缓滴入,则对休克无济于事。
急性肾功能衰竭进行试探性补救时,常给10%葡萄糖溶解500ml,以每分钟15~25ml速度输入。
为了扩容输入5%碳酸氢钠或低分子右旋糖肝,为了降低颅内压或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早期使用甘露醇时,每分钟均需以10ml左右的速度进行。
快速静滴时,要注意观察病情,因为静脉输液过快,血溶量骤然增加,心肺负荷过度,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原有心肺疾患的病人或年老病人。
因此,在达到每分钟10m l以上的快速输液时,护理人员应确切掌握输液前的呼吸次数与脉率,如输液后,呼吸次数与脉率较前为快,且伴有频繁咳嗽者,应减慢滴速,并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检查。
若出现双肺底湿性罗音,说明存在肺水肿的先兆棗肺瘀血现象。
此时应立即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快速利尿剂。
另外尚须注意,高渗溶液输入速度过快时,可引起短暂的低血压(可能与冠状动脉功能失调、致使心排出量减少有关)也必须予以警惕。
⒊慢速:颅脑、心肺疾患者及老年人输液均宜以缓慢的速度滴入。
缓慢输液的速度一般要求每分钟在2~4ml以下,有些甚至需要在1ml 以下。
⒋随时调速:根据治疗要求不同,输液时除有始终保持一种速度的情况外,还有须按实际需要随时调节滴速。
如脱水病人补液时应先快后慢。
输液血管活性药的速度应以既能保持血压的一定水平(80~100/60~80mmHg)又不致使血压过分升高
为宜,例如去甲基肾上腺素滴速可维持在4~20μg/分,阿拉明维持在30~800μg/分等。
为便于计算这些药物输入剂量,在配制液浓度时,使在一定量的液体内加入药量恰好使每滴所含的药量为一个整数,这样易于调节计算,如需低浓度或高浓度,则可按倍稀释。
如滴管为20gtt/ml,同500ml生理盐水配成每滴含阿拉明10μg/时,需加入多少mg阿拉明?通过计算就可以知道需加100mg(10μg×20×5 00=100.00μg=100mg)。
如需高浓度,将阿拉明加倍或将生理盐水减半,则成每滴含20μg;如需低浓度,将阿拉明减半或将生理盐水加倍,则成每滴含5μg。
可依次类推。
最后还要注意,要达到需要的输液速度,一定要开放一条可靠的静脉通路,尤其要求快速输液时,针头要粗、固定要牢。
危重病人应同时开放两条通路,一条补液,一条根据病情加用各种药物静脉滴注。
另外,根据循环稳定情况(血压、脉搏)、脱水情况及输入量的记录,应该每6~8小时总结平衡一次,以便医生及时决定调整补液速度。
输液速度判定
输液外渗
1 输液外渗的常见原因
1.1 患者因素
1.1.1 婴幼儿由于婴幼儿哭闹、不配合,血管短、不直,能见的血管少,而且有的家长很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患儿天性好动,肢体难于固定,一旦发生外渗难于表达疼痛的感受,所以往往小儿外渗多于成人,小儿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
1.1.2 老年人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为容易失控导致注射针头容易移位;此外,老年人的自身条件使痛感减低,反应迟钝。
皮肤松弛、静脉脆弱、生理功能减退也增加外渗的可能。
1.1.3 无法沟通的患者此类患者主要包括接受麻醉的患者,使用镇静剂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如中风、颅脑外伤的患者。
此类患者由于烦躁、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1.1.4 重症患者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1.2 药物因素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
笔者把这些药物称为外渗的
高危药物,因为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1.3 疾病因素
(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
(2)外周血管疾病如动脉血管硬化。
(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
(4)上腔静脉综合征,由于上腔静脉压力高,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1.4 技术因素
护理技术缺陷造成外渗的情况:
(1)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
(2)晚夜班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
(3)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 (4)使用钢针,钢针外渗是留置针的2倍[1];
(5)用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的观察;
(6)用力推注药物,或使用微量泵及输液泵;
(7)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1.5 解剖部位
外周静脉较中心静脉容易发生外渗;静脉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缩,血管内压力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关节、皮下组织少的部位由于活动度大易外渗,而且一旦外渗会造成严重损伤。
输液外渗的机制
输液外渗的机制如下:
(1)血管受到药物的化学刺激,一方面血液成分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通过药物直接刺激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使血管内壁受损通透性升高,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2)药物持续滴注,胶体渗透压降低;
(3)液体静压增加;
(4)继发感染,因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炎症细胞的聚集及炎症介质的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而发生组织水肿。
3 外渗的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灼、刺痛,局部红肿,回抽无回血,或局部水泡,皮肤发黑变硬,形成溃疡。
4 外渗的后果
患者将经历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创伤,延长患者的住院日,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产生压力和担忧,严重的甚至造成患者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
预防外渗的对策
因为所渗药物种类不一样,所以处理也不近相同,我以为不论那种药物出现渗漏后首先冷敷,防止扩散,再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处理。
6.1 小范围外渗
(1)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pg溶
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0.5%的碘伏、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
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
(2)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0.5%碘伏或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6.2 大范围外渗
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0.5%的碘伏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
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管的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的硫酸镁、654-2湿敷,也有介绍说用马铃薯、生姜外敷。
6.3 药液外渗引起局部水疱
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无醇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外敷。
也有介绍用鸡蛋清外敷的。
静脉输液的健康宣教
在输液病人数比较多,向病人做好输液健康宣教,可有效减少护理纠纷,促进友好护患关系,提高我们工作主动性。
病人或家属从中获得输液治疗护理常规。
输液健康内容如下:
1.输液前病人排空大小便,取舒适卧位。
如患者静脉较细可用温热毛巾或加布套热水袋局部热敷便血管充盈,注意水温不要太高,以防烫伤。
冬天,将输液的肢体放进被窝里保暖。
告诉患者输液量与药物作用,如医嘱更改要另行告知。
2.输液速度一般成人60—80gυ/分,年老体弱,心血管疾病40—60 gυ/分。
告诉患者输液不能自行调节输液速度,因为滴速太快会引起生命危险。
太慢会影响疗效。
如发生滴速太快或太慢,请按铃呼叫。
特殊用药需快滴或慢滴会另行告知。
3.告知患者留意输液瓶中的液体,快滴完时拉铃呼叫,如我们未及赶到,可将输液管调节器关掉,短时间内回血不会堵塞针头,也不会完全栓塞。
如发现液体中有絮状物或混浊、结晶等,请立即关闭调节器并拉铃呼叫。
4.输液肢体不要随意动。
注意观察输液局部皮肤情况,如有疼痛、红肿、液体外渗或者感到心慌、发冷、发抖等不适,先关调节器,再拉铃呼叫。
5.拔针后,指导患者用大拇指按压针眼3~4分钟,至针眼局部无渗血为止。
如局部肿胀起包,一般会自行吸收,可于6小时后用温热毛巾热敷,或用马铃薯切片敷局部。
不要拔针后马上热敷,会加重局部渗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