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滴速度的控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液速度的控制与外渗

静脉滴注简称为“静滴或打点滴”,有人认为,静滴时药液的滴速快慢几乎没什么关系,只要把药液输进血管就行。有的患者在医护人员不在场时,随意加快或减慢药液的滴速,这是很危险的。

(1)儿童和老年人、心肾功能较差的人必须慢滴,否则会因短时内输入大量液体,使心脏负担过重,甚至导致心力衰竭。

(2)因腹泻、呕吐、出血、烧伤等引起人体严重脱水而出现休克者,静滴的速度要快。如有必要甚至可在手、足同时静滴(多通道输液),以尽快增加血容量,促使病情好转。

(3)患严重心、肺疾病和肾功能不良者,尽量不宜静滴,以免加重心肺的负担。非用不可时应谨慎,使药液呈小滴,滴速要慢,同时密切观察心、肺、肾功能。

(4)不同药的滴速也不一样,如高渗氯化钠注射液、含钾药、升压药的滴速宜慢。而治疗脑出血、颅内压增高的疾病时,滴速应快,一般要求在15~30分钟滴毕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否则起不到降低颅压的作用。

(5)治疗脑血栓常用药的渗透压较高,输入体内后,会在短时间内使患者的血容量快速增多,导致心脏负担过重,甚至发生心力衰竭、肺水肿等症。因此,滴速每分钟多少滴为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成人以每分钟40~60滴的滴速较安全,但最佳滴速应由医护人员根据用药者的年龄、病情和药物性质来控制,患者不宜随意自行调整滴速。

输液速度应根据病情、输液总量、输液目的和药物性质等情况确定。概括起来,可分以下几类情况。

⒈一般速度:补充每日正常生理消耗量的输液以及为了输入某些液物(如抗菌素、激素、维生素、止血液、治疗肝脏疾病的输助药等)时,一般每分钟5ml左右。通常所说的输液速度每分钟60~80滴,就是指这类情况。

静滴氯化钾,如速度过快可使血清钾突然上升引起高血钾,从而抑制心肌,以致使心脏停搏于舒张期状态。因为血清钾达7.5毫当量/升时,即有可能发生死亡。如果把1克氯化钾(13.9毫当量)直接推入血液,那么在短暂时间内,就可使血清钾水平从原来的基础上立即增高3~3.5毫当量/升,显然是极危险的。所以氯化钾的输注速度,一般要求稀释成0.3%的浓度,每分钟4~6ml。

葡萄糖溶液如输入过快,则机体对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部分葡萄糖就会从尿中排出。据分析,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接受葡萄糖的限度大约为0.5g。因此,成人输注10%的葡萄糖时,以每分钟5~6ml 较为适宜。

此外,输入生理盐水时,也不宜过快,因为生理盐水中,只有钠的溶度和血浆相近似,而氯的含量却远远高于血浆浓度(生理盐水的氯浓度154毫当量/升,血浆的氯浓度只有103毫当量/升),输液过快的结果,可使氯离子在体内迅速增多。如肾功能健全时,过多的氯离子尚可由尿中排出,以保持离子间平衡;如肾功能不全,则可造成高氯性的酸中毒。

⒉快速:严重脱水病人,如心肺功能良好,一般应以每分钟10m l左右的速度进行补救,全日总输量宜在6~8小时完成,以便输液完毕后病人得以休息。

血容量严重不足的休克病人,抢救开始1~2小时内的输液速度每分钟应在15ml以上。因为,倘若在2小时内输入2000ml液体,就可使一个休克病人迅速好转的话,若慢速输入,使2000ml液体在24小时内缓缓滴入,则对休克无济于事。

急性肾功能衰竭进行试探性补救时,常给10%葡萄糖溶解500ml,以每分钟15~25ml速度输入。为了扩容输入5%碳酸氢钠或低分子右旋糖肝,为了降低颅内压或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早期使用甘露醇时,每分钟均需以10ml左右的速度进行。

快速静滴时,要注意观察病情,因为静脉输液过快,血溶量骤然增加,心肺负荷过度,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原有心肺疾患的病人或年老病人。因此,在达到每分钟10m l以上的快速输液时,护理人员应确切掌握输液前的呼吸次数与脉率,如输液后,呼吸次数与脉率较前为快,且伴有频繁咳嗽者,应减慢滴速,并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检查。若出现双肺底湿性罗音,说明存在肺水肿的先兆棗肺瘀血现象。此时应立即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快速利尿剂。另外尚须注意,高渗溶液输入速度过快时,可引起短暂的低血压(可能与冠状动脉功能失调、致使心排出量减少有关)也必须予以警惕。

⒊慢速:颅脑、心肺疾患者及老年人输液均宜以缓慢的速度滴入。缓慢输液的速度一般要求每分钟在2~4ml以下,有些甚至需要在1ml 以下。

⒋随时调速:根据治疗要求不同,输液时除有始终保持一种速度的情况外,还有须按实际需要随时调节滴速。

如脱水病人补液时应先快后慢。输液血管活性药的速度应以既能保持血压的一定水平(80~100/60~80mmHg)又不致使血压过分升高

为宜,例如去甲基肾上腺素滴速可维持在4~20μg/分,阿拉明维持在30~800μg/分等。为便于计算这些药物输入剂量,在配制液浓度时,使在一定量的液体内加入药量恰好使每滴所含的药量为一个整数,这样易于调节计算,如需低浓度或高浓度,则可按倍稀释。如滴管为20gtt/ml,同500ml生理盐水配成每滴含阿拉明10μg/时,需加入多少mg阿拉明?通过计算就可以知道需加100mg(10μg×20×5 00=100.00μg=100mg)。如需高浓度,将阿拉明加倍或将生理盐水减半,则成每滴含20μg;如需低浓度,将阿拉明减半或将生理盐水加倍,则成每滴含5μg。可依次类推。

最后还要注意,要达到需要的输液速度,一定要开放一条可靠的静脉通路,尤其要求快速输液时,针头要粗、固定要牢。危重病人应同时开放两条通路,一条补液,一条根据病情加用各种药物静脉滴注。另外,根据循环稳定情况(血压、脉搏)、脱水情况及输入量的记录,应该每6~8小时总结平衡一次,以便医生及时决定调整补液速度。

输液速度判定

输液外渗

1 输液外渗的常见原因

1.1 患者因素

1.1.1 婴幼儿由于婴幼儿哭闹、不配合,血管短、不直,能见的血管少,而且有的家长很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患儿天性好动,肢体难于固定,一旦发生外渗难于表达疼痛的感受,所以往往小儿外渗多于成人,小儿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

1.1.2 老年人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为容易失控导致注射针头容易移位;此外,老年人的自身条件使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生理功能减退也增加外渗的可能。

1.1.3 无法沟通的患者此类患者主要包括接受麻醉的患者,使用镇静剂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如中风、颅脑外伤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烦躁、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1.1.4 重症患者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1.2 药物因素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笔者把这些药物称为外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